一篇优秀作文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以及准确的语言表达。3.这些优秀作文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
做科学小实验(模板16篇)篇一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1.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
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分析天平;烧杯。
实验原料:金刚砂。
1.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0。
3.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取300ml的浸液(实际实验中为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浸液的密度可以查表得知。
5.在已干燥的比重瓶(m0),装入约为比重瓶容量1/3的粉体试样,精确称量比重瓶和试样的的质量ms。
7.从真空干燥器中取出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并在电子天平上称其质量msl。
8.洗净该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称其质量为ml。
9.重复操作5.6.7.8测下一组数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做科学小实验(模板16篇)篇二
x年级x班x组组长:
实验时间:xx。
实验名称: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目的自主认识小灯泡、电池、导线的构造。
所用器材:(装置)电池、电池夹、开关、小灯泡、灯座、导线、回形针、纸片等。
1、用一根导线、一个灯泡、一节电池,连接好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2、增加电池夹、小灯座、开关,让小灯泡亮起来。
简单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四个部分组成。
认识与结论:
灯泡要亮须有电源、导线、开关等。
做科学小实验(模板16篇)篇三
什么,鸡蛋能跳舞?我正在兴致勃勃地翻看一本科学杂志,一连串的疑问出现在我的脑海中,顿时,我疑惑不解,便拉来爸爸要验证真伪。
我又继续翻看那本科学杂志:原来,在清水中加入盐,水的密度就变大了,浮力也跟着变大,鸡蛋就浮上来了。我恍然大悟,这就是鸡蛋跳舞的真正原因呀。
做完这个有趣的,我更加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做科学小实验(模板16篇)篇四
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
实验过程:
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
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实验过程: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
(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
(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
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
实验过程:
(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做科学小实验(模板16篇)篇五
实验室。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生态瓶、小鱼、水草。
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2、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1.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2.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备注:
xxxxx。
实验人:xxx。
仪器管理员签字:xxx。
做科学小实验(模板16篇)篇六
实验目的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步骤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实验现象。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仪器管理员签字。
做科学小实验(模板16篇)篇七
昨天我们做了奥数的。我们先拿一个大杯子和一个小杯子,小杯子里倒少一点的水,大杯子里倒多一点的水,然后,我们往大杯子和小杯子里倒同样多的糖,然后把糖搅拌均匀,最后,喝一口大杯子里的水,再喝一口小杯子里的水。哪个杯子里的水淡,哪个杯子里的水甜。正确的答案是小杯子里的水比较甜,小杯子里的水比较淡。
我很期待下次做。
做科学小实验(模板16篇)篇八
“嘉欣,你给我滚出来”卧室门外传来一记东河狮吼功,把我差点儿从床上震下去,唉,老妈的狮吼功日日精进呀。在我感叹之时老妈一脚把门踹开。我一见,立刻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门口逃去,可姜还是老的辣,被我妈以雷霆之势捉住。之后我那悲剧的惨叫传遍了神州大地。
有因才有果,这一切的原因只是做了一个实验,把家里搞得比二战战场还惨烈罢了。
我在书上看见了一篇作文,上面说两个不同一窝里的蚂蚁放在一起会打架,我一见,好奇心便被勾起来了,合上书,拿了了两个玻璃瓶子和一根大约十厘米长的竹签,便出门了。
来到楼下,在花园里找到了两个蚂蚁窝,先在第一个蚂蚁窝气安顿下,把竹签的一头对准蚂蚁窝,使劲往里戳,再拔出来。不一会儿一支蚂蚁大军浩浩荡荡的出来了,我一见便开始捉蚂蚁。抓满了半瓶后,拿起另一个空瓶子,用相同的方法在另一个蚂蚁窝又抓了半瓶。
实验已经准备好了,我拿着两个瓶子回了家。到家了以后,找出了一个透明的大罐子,将所有蚂蚁都倒进去。
两窝蚂蚁一见面就开战了:一只大个蚂蚁把一只小个蚂蚁的头咬了下来,但是却又被另一这蚂蚁咬下了一条腿,可没过一会儿它又被别的蚂蚁咬死了。不一会蚂蚁便死了大半。我在旁边看着,心里大笑:让你们吃我饼干,活该!
就在我幸灾乐祸时,我乐极生悲了,我一个不小心,把罐子打了。蚂蚁满地都是,我急忙找出杀虫剂消灭这支“部队"我消灭了大部分,可还有小股残党逃跑了,我不得不东奔西走消灭他们。当我消灭了最后的一股残党后,我家可谓是哀鸿遍野,尸横遍地。可是我没打扫便睡觉去了。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经过这一次实验,我明白了,以后再做实验一定要”毁尸灭迹“,消除证据,使其死无对证!
做科学小实验(模板16篇)篇九
实验目的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人。
仪器管理员签字。
做科学小实验(模板16篇)篇十
实验步骤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实验现象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
实验结论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备注。
做科学小实验(模板16篇)篇十一
实验目的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实验器材生态瓶、小鱼、水草。
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2、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实验现象。
1.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2.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实验结论。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备注。
实验人。
仪器管理员签字。
做科学小实验(模板16篇)篇十二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科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但科学素养的形成不仅是通过教师的知识讲解或学生机械的记忆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依赖于科学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学生只有经历观察、发现问题、实验探索或者验证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才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慢慢地形成。而很多探究活动要通过实验教学来实现的,因此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实验教学与实验报告单的填写又是密不可分的。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实验报告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探究结果等,而且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巩固新知识,及时弥补不足之处等方面大有用处。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有些学生知道实验是怎么做的,但叫他填写实验报告的时候他却写不出正确的假设、过程和结论。例如在教学《小水珠到哪里去了》一课时: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时出现了假设和结论表述不完整、假设的因素和实验步骤中的因素不一致、假设中同时改变几个因素、在实验现象后面写结论以及实验报告写的不完整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造成的。在针对实验报告单上的问题讨论交流时,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对实验过程进行了理性思考,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由此可见,填写实验报告单可以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表达与交流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活动之一”。
科学语言是表达和交流科学信息的一种通用语言。学生用口语表达与交流时,老师发现不了的错误在实验报告单上发现了。例如: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李程远同学说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小车自身的“重力”大小有关时,一部分学生听成了“动力”,引起同学们的不解。还有在填写实验报告单过程中出现的错别字等等。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能使学生的科学思想表达更规范、正确和严谨,真正掌握相关的科学术语、科学概念及其表达形式,逐渐提高其掌握和运用的科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填写实验报告单,学生通过对假设、实验设计等的编写,使实验操作过程在头脑中得以预演,可以明显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例如在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时,学生把假设、不变的因素、改变的因素都确定并填写好,实验操作时就做到心中有数,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学生通过填写完整的实验报告,使实验的目的、过程、结果在头脑中得以重现,不足之处得以显现。因此,填写实验报告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识,及时弥补不足之处。例如通过对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的讨论交流,学生能能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整改、弥补,把假设和结论写完整,假设中只改变一个因素,把假设的因素和实验步骤中的因素保持一致,如实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实验记录,写出正确的结论。
科学世界是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的神奇世界,学生非常向往,乐意探究。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小学科学课堂缺乏这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没有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所以学生学习科学感到很深奥、难理解,导致兴趣缺失。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科学的环境,每一个教学实验都要想方设法去做,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当你走进课堂,哪怕手里只拿了一支蜡烛、一盒火柴,学生就会激动不已、充满期盼;如果说要去实验室上实验课,学生总是欢呼雀跃。由此可见,学生多么想上实验课,多么想动手操作,上实验课简直成了一种奢望,而实验教学恰恰是一种常态,科学教师应该坚持上好每一堂课。除了实验室、教室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利用便利的自然环境,充足的生物资源,丰富的物质资源,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让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描述自然、认知自然。当把这一切让学生在最后以实验报告单的形式写下来的时候,他们就不会感到困难,而变得兴趣盎然。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实验是学好科学的基础。总之,实验报告的书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技能,还能通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得出自己的体会和结论,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都得到升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其科学素养。教师应重视实验报告单的各项功能在实验教学中的充分发挥,利用实验报告单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
做科学小实验(模板16篇)篇十三
实验目的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实验器材绿豆芽、水、纸巾。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观察。
实验现象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人。
仪器管理员签字。
做科学小实验(模板16篇)篇十四
实验目的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器材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
实验步骤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
实验现象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结论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仪器管理员签字。
做科学小实验(模板16篇)篇十五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1、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
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分析天平;烧杯。实验原料:金刚砂。
1、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0。
3、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取300ml的浸液(实际实验中为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浸液的密度可以查表得知。
5、在已干燥的比重瓶(m0),装入约为比重瓶容量1/3的粉体试样,精确称量比重瓶和试样的的质量ms。
6、将预先脱气的去离子水注入有试样的的比重瓶内,到容器容量的2/3处为止,放入真空干燥器内。启动真空泵,抽气约20—30min时暂停抽气。
7、从真空干燥器中取出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并在电子天平上称其质量msl。
8、洗净该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称其质量为ml。
9、重复操作5。6。7。8测下一组数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做科学小实验(模板16篇)篇十六
准备材料:一个玻璃杯、一枚硬币、小半杯水(最好是有颜色的)、蜡烛和一个平底的容器。
实验过程:
第1次:我们首先在平底的容器中倒入小半杯水,淹没硬币。然后点燃一节蜡烛放在盘子里,罩上玻璃杯,蜡烛会因为缺氧停止燃烧,这时,外面的水便源源不断地涌进玻璃杯。(可惜吸水不够多,所以没有把硬币取出来)结果:失败。
第2次:和第一次一样,失败。
第3次:我们换了一根大一点的蜡烛,这次流进去的水很多,成功。
第4次:我们用了两根蜡烛,不过因为杯子扣的太紧,杯口被盘子吸住,水没能流进玻璃杯,失败。
第5次:我把杯子扣下去的速度慢了一点点,导致蜡烛提前熄灭,失败。
第6次:同样是放了两根蜡烛,这次很正常,成功。
实验总结:我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气体冷却后,能让压力下降,于是外面正常的大气压把盘子中的水挤进了杯中。另外,在实验中,我观察到,用玻璃杯盖住蜡烛的时候,火焰不是马上熄灭,是继续燃烧一会儿才熄灭,说明玻璃杯的空气也是含有一定量的氧气的。
而做这个实验应注意:
1、杯子不要扣的太慢,否则会让火焰提前熄灭导致实验失败。
2、水最好是有颜色的水,我选择在水中滴蓝墨水,效果不错,这样方便观看。
3、可以用燃烧的纸片代替蜡烛,但是水一定要放少一点,放多了难吸光。
4、要保持距离,让火焰离自己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