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大自然万物复苏的季节,春节也象征着生机勃勃和新的开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几篇春节总结样文,供大家阅读和借鉴。
传统节日春节的意义(实用14篇)篇一
日盼夜盼,终于盼到了春节。这一天我们去了云丘山玩,春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去各种地方游玩。
这天,我早早地起了床,跑到院子里问正在锻炼的爷爷:“爷爷,今年春节去哪里玩?”爷爷挥了挥胳膊,笑着说:“今年呀,我们去云丘山玩。”连忙回答:“好呀!好呀!那咱们啥时候去呢?”爷爷眯着双眼:“别急,咱们吃过中午饭就去。”
回到屋子里,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钟表,觉得时间过得真慢。再看看在橱房里忙碌的妈妈,做饭的速度也好慢。好不容易听到妈妈喊一声:“吃饭了!”我便招呼家里人赶快吃饭。当然,我是第一个吃完饭,因为我要在他们吃完饭之前把水和干粮准备好,并放在爸爸的汽车上。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没过多久就来了云丘山。门口有一位石头雕刻的高大威武的财神爷爷,朝着我们笑,再往里面走,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小吃,人来人往的,热闹极了!
我们坐着汽车来到了坐缆车的地方,又坐着缆车来到了玻璃桥上。站在玻璃桥上,一览全城,四周到处都是青山绿水、莺啼鸟歌、空气清新脚下是万丈深渊,想想都叫人两腿发软。在这里看玉皇顶,只有一步之遥,实际上还要经历不知多少个弯路才能到达玉皇顶。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我们历经千辛万苦,战胜了种种困难,终于到达了玉皇顶,我才发现,玉皇顶的风景才真正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传统节日春节的意义(实用14篇)篇二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当我背起《春节童谣》,春节就离我不远了。
你们应该听过春节的传说吧。传说过年的时候会有一个叫“年”兽的怪物来吃人。村民就爬到山上躲避年,一次,他们爬山的时候,一位妇女碰见一位老人,老人说我知道“年”怕什么。妇女听了就跟着老人走了。他们去上山砍竹,又穿上红衣服,还点着火。“年”一来竹子在火焰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他们走出来,吓的“年”一直打冷颤,最后年跑了,村民过上了辛福生活。哦!不能讲了,我的去放烟花了。
鞭炮分为冲天炮、螺旋炮、地炮,而我喜欢地炮。地炮很简单,拿出一个,用力扔到地上,它就爆开了,脆生生“啪”的一声就结束了,留下的是一股烟花味儿。螺旋炮呢,拿出一个放在地上,一转,点上火,一燃,就会出现红的,黄是,蓝的,紫的光,真好看。
我喜欢春节,我喜欢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春节的意义(实用14篇)篇三
>春节有哪些节日风俗
按照古代历法的规定,腊月三十这一天被称为“大年”。在过大年这一天早上起来,需要贴门神和贴春联。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俗象征,在过春节的时候贴春联是一个非常隆重的项目。
放爆竹。
除夕夜放爆竹的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虽然现在为了环境保护,很多地方已经基本上禁止了这个习俗,但在一些偏远地区还依然保留了这个习俗。相传在除夕夜子时,放爆竹是为了驱赶“年”兽。
除夕守岁与压岁钱。
在我国有很多地区大年夜“守岁”,其实就是全家人无论长幼,过年当晚都不睡觉。而且一定要等到初一八点钟之后才能睡觉。主要的寓意就是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尤其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只有在除夕“守岁”才能健康长大。
传统节日春节的意义(实用14篇)篇四
春节来了!春节来了!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放起了鞭炮,挂起了红灯笼,露出喜悦的笑容,我最喜欢年三十的晚上了。
我们一家人忙碌起来,我负责洗菜,我让蔬菜洗了个干干净净的澡。妈妈负责切菜,他把菜切成一片一片的。爸爸呢,正忙着烧菜呢。
丰盛的年夜饭上桌了,有白白的饺子,有香喷喷的东坡肉,有美味的红烧鱼……我们吃的津津有味。妈妈夹起一块东坡肉放到我的碗里,对我说:“宝贝,这个菜爸爸烧的很好吃,你多吃一点。”我对妈妈说:“妈妈,您这一年辛苦了,也多吃点。”
吃完饭后我们就去放鞭炮和烟花。烟花像一个精灵一样飞了上去,在空中绽放开来,变成了一朵朵五光十色的花朵,看起来美丽极了。我闭上眼睛,对着烟火许了个愿,祝新的一年里,父母身体健康。
传统节日春节的意义(实用14篇)篇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人们把这个节日叫“春节”。而春节也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
春节到了,妈妈一大早就把我叫起来,她高兴地说:“女儿,来包饺子啦!”说着,我拿起面皮,包了好几个饺子。我边包边想:今年幸运币会被谁吃掉呢?会不会是我啊?这时,妈妈说:“饺子足够了,你可以去写作业了。”于是,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一转眼就到了晚上,我左思右想:今年的年夜饭会有什么好吃的呢?这时,我看到桌上有美味的饺子,我夹了一个,放在嘴里一尝。咦,好像有什么东西?我吐出来一看,原来是幸运币!我今年一定会很幸运。吃完年夜饭,我和弟弟一起去楼上放烟花,美丽的烟花色彩鲜艳,给春节增添了一束光彩。
烟花声还在响,整个世界都是一片欢声笑语。我爱春节,爱这个充满祥和的节日。
传统节日春节的意义(实用14篇)篇六
春节也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人们都在忙碌着贴春联,放鞭炮。
有一次,我问妈妈:“为什么要贴春联、放鞭炮。”妈妈说:“古人们把春节说成过新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奔跑的速度比风还要快,嘶叫的声音比雷还要响。天神为了惩罚“年”这个怪物,就把它锁进深山,每年只允许它出来一次。
这天半夜,“年”像往年一样闯进村子。但它似乎察觉到了不一样的氛围:老婆婆家的大门贴上了大红纸,而且屋内烛火通明。它浑身一抖,嘶叫了一声,然后朝婆婆扑了过去。接近门口的时候,从院子里传来“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年”顿时浑身战栗,再也不敢往前凑了。这时“年”看见在老婆婆的院子里,有一位披红袍的老人在仰头大笑。“年”大惊失色,慌忙逃窜。”我听了妈妈讲的之后觉得还真有意思呢!
我喜欢过春节,更喜欢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春节的意义(实用14篇)篇七
顺着那股香喷喷的`味道一直往前走,找到了味道的根源之地-----古城。自此,美食家的寻食之路便开始了。韩城古城是清朝末年兴建的金城小吃一条街,至今的手艺一直留存在民间。古城的小吃美食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十分繁杂,但尤为入我法眼的却只有一“味”-----韩城的凉皮。
凉皮对于众人来说,是很常见的一种美食,在夏天是解暑(爽口)神器,在冬天是馋口神器,而对于一个美食家来说,品尝(吃)才是正题。陕西这边的特色而美味的就是凉皮啦,如若有空一定要来这边品尝,美味爽口,你,值得拥有!你看!那薄薄的细长透明的凉皮,有着丝绸般的柔软感,那劲道的面筋,仿佛是孩子们口中的qq糖,伴着那清香的蔬菜——豆芽,菠菜……组合成多彩的图案。不只是凉皮的紧致柔滑,还有秘制的酱料,再撒上一层层的辣子油——远一看,是满满辣子的颜色;进一闻,是满满辣子的香气,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啊!我保证,一定不会让你的口水流露出来……手里的筷子轻轻地夹一根,将凉皮慢慢地往嘴里送,美美地嚼完,嘴边沾着红红的辣油,舌尖上留存着凉皮的美味,让你回味无穷,让你激动不已,真是应了“皮在口中,凉在心中”。
每年回去一趟,就犹如“每逢佳节胖十斤”的“赶脚”,大街小巷的吃喝玩乐也多的数不清……韩城充满着年的气息,春节充满着年的浓韵,舌尖上充满着年的“味道”……流连忘返啊!
传统节日春节的意义(实用14篇)篇八
在古代,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代表着风调雨顺的愿望,因此,用舞龙祈祷神龙的保,以求得风调雨顺,四季丰收。人们舞起用竹、铁结扎,外用绸缎或布匹制作的彩龙取乐,表现欢快的心情,经过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制造,到现在“耍龙灯”已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深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华民族以龙的传人自居。龙是五瑞兽之首,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图腾文化。自古以来,有关龙的传说浩如烟海,龙也成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舞龙灯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歌颂祖国、礼赞幸福生活的隆重热烈的艺术活动。
龙灯也叫“龙舞”。身长20米左右,直径60—70公分,内用铁丝做成圆形,安上灯泡或蜡烛,外用纱布包裹涂色而成。舞龙者由数十人组成。1人在前用绣球斗龙,其余全部举龙,表演“二龙戏珠”、“双龙出水”、“火龙腾飞”、“蟠龙闹海”等动作。
龙灯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节日传统灯彩。流行于。相传龙是吉祥的倾向,因此民间每逢春节、元宵节、灯会、庙会及丰收年,都举行舞龙灯的活动。一般用竹、木、纸、布扎成,节数不等,均为单数。其形象按颜色不同,可分为“火龙”、“青龙”。“白龙”、“黄龙”,每节内能燃烧烛的称“龙灯”。新春佳节,在我国广大城镇,有“耍龙灯”的习惯。
“耍龙灯”也叫“舞龙”,又称“龙灯舞”,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
传统节日春节的意义(实用14篇)篇九
春节前,一到腊月二十三,全国各地的人们,不管离家多远,都要高高兴兴的`赶回家里与家人共度新年,为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的打扫卫生,蒸馒头、炸丸子、炸年糕、煮肉,到了年三十,大家都要穿上新衣服、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好不热闹,祝愿新的一年里一帆风顺、健健康康。
关于春节,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传说中,有一个怪兽,叫年,十分凶猛,每到新年的晚上,就袭击村里的人,大家都很害怕,经一位仙人指点,只要家家户户在大门上贴上红红的春联,再放些鞭炮,年就不敢再来了,于是,人们纷纷照做,果然,到了晚上,年一看见门上的春联,吓得不敢再来了,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春联、放鞭炮,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大年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访友。
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为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春节的意义(实用14篇)篇十
20xx年xx月xx日,由郑书记、王书记等党政工领导组成的五个慰问小组冒着深冬的严寒,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春节“送温暖”活动,逐户登门看望了离退休老干部、敬老院老人、节日期间住院职工和特困户,并给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和节日的问候。
此次“送温暖”活动得到管委会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在郑书记的带领下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它摆上管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首先对处所有人员状况进行了一次普遍摸底调查工作,特别是对平时难以联系的离退老人,逐一进行了事前专访或专门联系落实到人,及时发现了困难户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在春节前集中一段时间做好特困家庭的核实摸底工作,及时调整充实了特困户档案,摸清了底数,为送温暖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由于领导重视,人力和资金上得到了根本的保证,有力地推动了春节慰问活动的`开展。被走访对象纷纷表示感谢,感谢党和组织送来的深情厚意,在困难的时候能够想到他们,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
通过本次“送温暖”活动,不仅使广大群众感受到了处党组织的温暖,单位领导还注意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进一步摸清了他们的具体困难和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真正地把管委会党政的关爱送进千家万户,让人们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传统节日春节的意义(实用14篇)篇十一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吃食。不过,元宵是北方食品,它是将做好的馅料切成块,沾上水,放入装有糯米粉的容器中滚出来的,与南方的汤圆有一定的区别。
2、汤圆。
南汤圆,北元宵。与北方不同,南方人过元宵节是要吃汤圆的,寓意团团圆圆。汤圆的做法较元宵简单,与包饺子类似,是将糯米粉加水和成团,放置1小时,揪一小团面捏成片,包入馅料搓圆即可。
3、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节时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据说这种食品代表吉祥。广东人的性格平和实在,对节庆也最图一个好意头,平时最常用于新店开业等节庆场合的生菜,也是元宵节必备的节庆用品。经常成为南方饭桌上常见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财”谐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
4、元宵茶。
在陕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风俗,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很像古时的“元宵粥”。此茶增加了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且不像普通元宵那么油腻,对于由于节日多食动物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中和作用,也使元宵的营养更为全面。
5、油茶。
元宵节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饺子,一天吃元宵;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谓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叫面茶。
6、油锤。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7、饺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8、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9、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节除元宵、面条外,还有吃粘糕的。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牶“自梁米,昧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食糕的记载。
10、面灯。
说起元宵节的习俗,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然而还有一种习俗是从汉朝就流传下来的,那就是正月十五点豆面灯。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辟邪祛病,因此正月十五捏豆面灯就是老百姓祈求新一年阖家幸福,家业兴旺。
传统节日春节的意义(实用14篇)篇十二
每一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就是春节了,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它意味着旧的一年的结束,新的一年的开始。
相传,“年”是寒冷的冬天里的孤独感慢慢聚积而成的一个小怪兽。每年冬天最冷的一天,它会冲下来吓走那些落单的人。于是在那一天,人们会聚在一起穿上火红的衣服,放着噼啪响的鞭炮,挂上五彩的年画,做满桌的菜,举着火红的灯笼,热热闹闹地一块儿过年。“年”这个小怪兽就再也不敢出现了。
这个春节很特别,因为疫情,我们只能自我封闭在家里。虽然不能户外活动,但是我们的亲子时光增长了。虽然不能出去透风,不过春晚节目很有意思,这使得我变得开心。春晚节目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魔术了,魔术师从一个小箱子里变出了很多演员,演员们摆出一个很酷的造型,让我觉得很惊讶。虽然疫情范围很广,但是春晚节目照常举行了,而且我从网上得知这次春晚没有排练过,这让我觉得非常感动。
大家知道“守岁”是什么意思吗?没错,在古代“年”这个小怪兽会在夜里抓住那些聪明的`孩子,使得他们变成游手好闲的人。于是,在那天,大人们会提着灯笼守夜,“年”就再也不敢出现了。今年我们全家一起守岁。不知不觉中,农历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这是一个特别的春节,我们了防范疫情封闭在家中,不过我仍然很开心。
传统节日春节的意义(实用14篇)篇十三
1、通过对我国传统民族节日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
2、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3、学习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培养问题思考和探究的习惯。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及象征意义。
难点:感受中国文化的传播及其传承与发展及文化的多元性。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首诗,你知道是描写的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展示你的答案!
二、学习春节风俗
1、干干净净迎新年
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我们淮海地区跟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淮海地区在哪一天进行扫尘迎新年呢?它有什么典故呢?
老师这有几张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看我们装点一新的农家小院是什么样子?
2、红红火火闹新年
看了刚才的图片,你在小院的大门上都看到什么了?它好看吗?那为什么要贴这些东西呢?原来它有好多典故的,下面就听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
(1倒贴“福”字
(2贴门神
(3动手做一做,你能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设计几幅春联吗,也让老人们高兴高兴。
3、平平安安守新年
说一说:你放过爆竹吗?放鞭炮时很危险,都要注意些什么呢?
4、团团圆圆大拜年
过年时,在大年初一你们都干些什么呢?拜年时你得到压岁钱了吗?
关于拜年和压岁钱,老师还有两个典故呢,下面听老师讲一讲。
想一想:你得到了压岁钱,,是怎样合理地使用压岁钱的呢?相互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来讲一讲。
三、活动与探究
1、请结合你的经验设计一个最佳的欢度春节方案:
请设计一个最具创意的过节方案。
请设计一个最实惠的过节方案。
请设计一个最开心的过节方案。
2、设计一张贺年卡,寄给你的家人和好朋友。
传统节日春节的意义(实用14篇)篇十四
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了,我和爸爸妈妈又到老家过年啦!春节的习俗有很多,贴寓意吉祥的春联,放各式各样的鞭炮,吃美味可口的水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最喜欢的还是放鞭炮了。
吃过年夜饭,我和海明哥哥就拿着一把烟花棒,迫不及待地来到了院子里。海明哥哥拿出打火机,点燃了我的烟花棒引线,嗤的`一声,烟花棒喷出一条机灵的火舌,如一根闪闪发光的银棒。我挥着手中燃烧的烟花棒,一会儿画着爱心,一会儿画着月亮,一会儿画着房子我和哥哥又蹦又跳,玩得不亦乐乎!这时,爸爸抱着一大箱烟花高兴地走了过来,你们离远点,在那边观看,爸爸喊道。我和哥哥急忙退到了墙角边,只见爸爸手伸得长长的,身子离得远远地,小心翼翼地点燃了烟花的引线后,便急急忙忙地跑向了我们这边。刹那间,一簇接着一簇的火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地蹿上了乌黑的天空,砰砰砰,接着,它们又陆续地在空中爆炸开来,五颜六色,形状各异,霎时间照亮了整个天空。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天空欣赏,只见它们时而挺身向上,绽放出一朵朵五彩缤纷的花儿;时而带着呼啸的声音扬长而去;时而冲向高高的树梢,又接着俯冲向下我们不禁看得入了迷。
在老家过春节,除了放鞭炮,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习俗呢!比如,我和爸爸在院子里撒些芝麻杆等,寓意来年五谷丰登;在大门口放挡门棍,这样就在新的一年里,把各种凶神恶煞挡到了门外,保一家人平平安安。
老家的春节真是丰富多彩,明年的春节,我还要到老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