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可以通过丰富的事例、深入的分析和有效的论证来支撑观点和论述。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经典篇章,相信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
缅怀袁隆平致敬袁隆平(热门16篇)篇一
有人敬佩在足球场上叱咤风云的罗纳尔多;有人敬佩能弹奏出天籁之音的天才音乐家朗朗;有人敬佩知识渊博的鲁迅先生……我也有位名人偶像,他就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他是一个不畏挫折的人。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清晨,他不放心田里的水稻苗,披上衬衣,擎着雨伞来到了试验田,可这里的情况却让他大吃一惊,田里的水稻苗都被拔光了,他难以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踉踉跄跄地跑进田里,双手在水田里四处摸索,可一无所获,他站在污泥之中,仰天怒吼:“是谁干的?是谁干的?这也是生命啊!”可回答他的只有无情的雨水和咆哮的狂风;面对专家们的冷嘲热讽,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说出本站了“我袁隆平自从做了杂交水稻的梦之后,就把自己搁到了悬崖边上,你们可以不给我经费,可以取消我的项目,但我袁隆平绝不放弃”的豪言壮语……诸如此类的磨难数不胜数,但他始终如一,不忘初心与梦想,最终他实现了“让人们摆脱饥荒,让天下人吃饱饭”的美好愿望。
他将这份科技成果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播开来,从此“袁隆平”这三个字便响彻了神州大地,印在了每一位老百姓的心中。每当一碗香喷喷的米饭摆在我的面前时,我都会想到您,想到这洁白的稻米来之不易,因而我更加珍惜粮食!
我由衷的敬佩袁隆平爷爷,作为一位少先队员,我也将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缅怀袁隆平致敬袁隆平(热门16篇)篇二
相信我们大家都知道,在5月22日下午的1:07,一位让全球77亿人吃饱饭的91岁的老人走了,他就是袁隆平爷爷。
“袁老毕生追求的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句话感动到内心深处,元老几乎倾尽所有心血研发了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不再饥饿。都得到了粮食。
反转又反转,终究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那个让中国不再惧怕饥饿的袁隆平爷爷终究还是离开了,我们,多希望这是假的,多希望他不要离开人世。
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他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大,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他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为利用水稻来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曾说:“我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这样伟大的科学探求精神多么宝贵。虽已获得共和国勋章,但已高龄的元老却说要继续努力。
我们也应该学习元老的不放弃努力的精神品质,在自己的学业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时一样。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恩您风吹稻花香两岸,国士无双,真心感恩您:袁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缅怀袁隆平致敬袁隆平(热门16篇)篇三
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在我耳边响起。听着电视新闻,我快速打开手机,整个微博上都是袁隆平爷爷和吴孟超爷爷去世的消息。就在今天,我们国家痛失两名院士,如雪花般的蜡烛刷屏了我的手机。那一瞬间,我怔住了,眼睛也不由得湿润起来。
什么是伟人?我想伟人就是他所做的贡献伟大到让我们觉得他们没有生老病死,直到他们真的离去,我们才明白人类历史上的璀璨巨星陨落,如暗夜中的流星,不见踪影。
袁隆平爷爷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杂交水稻的科研事业,他的毕生梦想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多么美好而豪迈,还未实现,他却已永逝,与我们永别。
黑白照上,袁爷爷坚定的眼神如闪耀着的万丈光芒,照亮了贫穷世界的黑暗,赶走了饥饿对生命的威胁。袁爷爷把自己的无数心血和汗水都献给了田间垄亩中随风起舞的株株稻苗,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祖国大地,献给了消除饥饿,为农业增产的伟大事业。他的贡献超越民族,超越国界,他的去世自然令世界痛惜。
袁隆平爷爷的离世牵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我的伤悲亦如潮水般蔓延。傍晚回到家,看着眼前热气腾腾的,状如白雪,香喷喷的米饭,加之氤氲的热气朦胧了眼眸,我感到一股热流夺眶而出。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知行合一,袁爷爷说到了,更做到了。而吃着白米饭的我,要懂得珍惜粮食,要记得一蔬一饭都有艰辛而光辉的来处。当然,我更要学习袁爷爷,也做一粒好种子,努力生长,努力生活,努力奉献社会。
袁爷爷有一个“禾下乘凉梦”,愿天下再无饥苦。如今,他的梦没有碎,只是歇了;在他歇着的地方,有我们在。我们要好好吃饭,好好学习,好好练本领,这就是对他老人家最好的纪念。
逝者长已矣,家国待梦真。此时此刻,我这个小小青年惟愿人间烟火盛,山河多壮阔,更愿这盛世景深,不负您的稻浪金黄。
袁爷爷,一路走好!
缅怀袁隆平致敬袁隆平(热门16篇)篇四
看到这么大的黑色标题,我呆若木鸡,震惊极了。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心中难过极了。他一个人拯救了全民族全世界的饭碗啊,就连外国人都对他敬佩不已!他曾多次被人邀请出国做演讲,他曾多次在严寒酷暑中奔波,只为了使人民吃饱饭,吃上香喷喷的米饭。
今天上午,在我们班主任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也观看了关于袁爷爷的事迹。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袁爷爷在大太阳底下只带领了两位学员就开始观察稻谷的生长。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于推广发明三系法优型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平爷爷说过,他一生只有两个梦。一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更高产的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爷爷毕生都在努力的使自己的梦想成真。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职专注于田畴,饕餮之年,仍坚持在炎热的夏日搞研究……他的愿望是:我们的饭碗要牢牢的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
医科大中显不得满天下粮仓,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的故事。我们要向袁爷爷学习。不浪费碗中的每一粒粮食,不让袁爷爷在另一个世界中寒心。
缅怀袁隆平致敬袁隆平(热门16篇)篇五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坚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新中国解放了,但乡村农民的口粮仍因天灾连绵而吃不上饭。袁隆平下定决心研究杂交水稻。但自古以来,从未有人研究成功,所以有些人纷纷反对。袁隆平不理他们,仍在自家认真研究着。正赶上文化大革命,他们跑到家里去对杂交水稻进行破坏。
更为残忍的是,有一天雷雨交加,袁隆平担心水稻受损,急忙穿上衣服,拿上雨伞出门巡视。没想到,水稻已全部被拔掉。田中只有几棵被雨水泡得不成样子的稻草了。袁隆平大哭道:“谁干的?!”雨更大了,袁隆平爷爷见这里不适合研究,带上助手,前往宁静的海南岛研究去了。
成厅长闻知袁隆平经历了如此残酷的“扫荡”,竟然丝毫不放弃,派崔主任前去找他。崔主任和袁爷爷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崔主任说:“自古以来,外国人技术比我国先进一倍,都研究不出来杂交水稻,依我看,还是放弃为好。”袁隆平冷笑道:“看来……你是来劝我放弃的。你回去转告厅长,我不研究出杂交水稻,不解决中国口粮问题,我绝不回去!”崔主任见劝不动袁隆平,只好退了出去。
不管做人,做事,都要像袁隆平爷爷一样,有个坚强不屈的耐力,坚定自己的信念,最终一定会成功!
缅怀袁隆平致敬袁隆平(热门16篇)篇六
20xx年5月23日13时7分,袁隆平爷爷“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因器官衰竭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做了一个梦,一个“禾下乘凉梦”,他梦见,禾穗如同葡萄一样硕大,自己和助手在穗下乘凉。他曾说过一句话:“一粒小小的粮食既能绊倒一个大国,同样能使一个国家进步。”袁爷爷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他还有一个“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梦想,就是超越研制杂交水稻无果的美国和日本,果不其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做到了。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天天想着不劳而获不会有好结果。袁隆平爷爷小时候游泳特别厉害,但在比赛选拔时,他却因为个子太矮没能入选,别人只是坐在家里空遗憾,袁隆平爷爷不服输,他跟着教练偷偷地进了场,教练发现了,说:“那就给你一个机会吧。”比赛的结果,是袁隆平拿下了一等奖。看吧,有心者自赢。
袁隆平爷爷也是个自强不息,乐观的人,在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中,有人将他的700株稻子尽数拔走,最后只在下水道里发现了残留的5株稻子。袁隆平爷爷没有放弃,他选择了坚持。
是因为有袁隆平爷爷不懈的努力,才有现在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95年,袁隆平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xx年9月,在试验田内亩产1149。02公斤,创世界亩产纪录;20xx年9月8日,获“未来科学大奖”;同年12月18日,获“改革先锋”称号与奖章。20xx年9月17日,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奖;20xx年11月28日,当选20xx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国士无双,举国哀悼,愿天堂有稻穗如葡萄大小的水稻梦想!致敬袁老!
缅怀袁隆平致敬袁隆平(热门16篇)篇七
在20xx年5月22日13时07分,一个看似平常日子和时间,却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平常的事情——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袁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
“永不满足,永远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让中国人端稳中国碗,让中国碗装满中国粮。”这是袁老至死坚持的信念。想当年,当袁老发现了第一颗杂交水稻时,当他公布这件事时,是那么多人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只有袁老和他的两位学子依旧坚持在岗位上。我想如果没有他们当时的坚持,可能就不会有我们现在衣食无忧、健康幸福的生活。
正是那一颗杂交水稻喂饱了全中国人民,也喂饱了多少国家。像美国,日本当时那些科技发达的国家,早就开始了研究水稻的工作,他们向里面砸进了多少钱,却依然没有好的成果。但是当袁隆平爷爷向世界、向国际发出这一发现时全世界的人民都震动了。美国还轻蔑的说:“我们做不到的事,区区一个中国乡村教师却能做到?”但是事实却让他们打脸,正是袁爷爷发现的那一粒种子喂饱了我们所有人。
我们现在还不能向袁爷爷那样,为杂交水稻,为国家做贡献。但是我们现在能做的事,珍惜每一粒粮食,实行光盘行动。不让远在天界的袁爷爷心寒。
袁老,走好!
缅怀袁隆平致敬袁隆平(热门16篇)篇八
在20xx年5月22日13时07分,一个看似平常日子时间,却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平常事情——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
“永不满足,永远不躺在过去功劳簿上。让中国人端稳中国碗,让中国碗装满中国粮。”这是袁老至死坚持信念。想当年,当袁老发现了第一颗杂交水稻时,当他公布这件事时,是那么多人不信任不理解。只有袁老他两位学子依旧坚持在岗位上。我想如果没有他们当时坚持,可能就不会有我们现在衣食无忧健康幸福生活。
正是那一颗杂交水稻喂饱了全中国人民,也喂饱了多少国家。像美国,日本当时那些科技发达国家,早就开始了研究水稻工作,他们向里面砸进了多少钱,却依然没有好成果。但是当袁隆平爷爷向世界向国际发出这一发现时全世界人民都震动了。美国还轻蔑说“我们做不到事,区区一个中国乡村教师却能做到?”但是事实却让他们打脸,正是袁爷爷发现那一粒种子喂饱了我们所有人。
我们现在还不能向袁爷爷那样,为杂交水稻,为国家做贡献。但是我们现在能做事,珍惜每一粒粮食,实行光盘行动。不让远在天界袁爷爷心寒。
袁老,走好!
缅怀袁隆平致敬袁隆平(热门16篇)篇九
人生像一粒种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你猜我心中的那位英雄是谁?他,姓袁,叫袁隆平。
他长得十分慈爱,短短的头发,黑黑的小眼睛,像一个小孩,人们都十分喜爱他!他十分善良,每一天的早晨,都会起得早早的,给我们种大米吃。他种的大米一定是又甜润又爽口的!你以为他就这样被我称为英雄吗?不,不,不!不对,他越到后面越是一位英雄!
在一个下雨的清晨,路上、公园、野外没有一个人。可在田野中,就有那么一个老爷爷。他身穿雨衣,头上顶了一顶帽子,手上拿着一把大锄头,在田里忙东忙西,就像早饭都没有吃,在田野中找食物吃似的。可你意想不到的是,其实他是在为我们种东西吃。“一二!哎呦!一二!哎呦!”他清脆的口号把居民吵醒了。屋内的人打了个哈欠,对窗外的老爷爷叫着:“下这么大的雨,还在外头,这才几点啊!快回去睡觉,注意身子!”可老爷爷叫道:“不了!你快睡吧!”语气坚定,话音刚落,老爷爷又叫起了口号,做起了艰难的工作,那个人只好又睡下去了。
这就结束了吗?不!意外总是会发生。老爷爷在清脆的口号中睡着了,睡得那么沉,什么人也叫不醒。医车来了,人们追着车,想送他,可怎么也追不到。夜里白天都能听到大家的哭声,那是在给爷爷送别!医院门口,独特的大米送别方式,那是对爷爷最好的道别。
对!他就是那个老爷爷,袁隆平,他的伟大精神改变了我。他的执着、他的工匠精神都将成为我的人生信仰,让我的学习之路不断前进!人生就像一粒小小的种子,在不断的汲取中才能够茁壮成长。相信未来,我也能成为一粒种子!
缅怀袁隆平致敬袁隆平(热门16篇)篇十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题记。
“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一起奔跑……”我循环播放着这首歌曲,眼泪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袁爷爷和蔼可亲的笑脸在我的脑海中时隐时现,正是因为有你,今天才如此美丽!
1960年饥荒彻底爆发,许多人饿得面黄肌瘦。树皮,草根,被人们一扫而空,饿急了人们把皮带绳子煮软吃掉也不在少数,发生了易子而食的事。有不计其数的中华儿女倒在这片土地上,饥荒的魔鬼带走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民。
那年您是一名教师,本改手握粉笔等待桃李遍布天下。可您忧国忧民,毅然决定挑起为“让全国人民吃饱饭”担子,开始种植培育稻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稻种换了一批又一批,可仍没有让您满意的水稻,而您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反而更加努力。
可能是因为您这十年如一日的精神感动了老天吧,有一天,您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子。它肥嘟嘟的,稻粒粒粒分明,活像一个年画上的胖娃娃。您哟,笑得像个孩子合不拢嘴。后来您昼夜不分,拼命的研究稻谷,好像与死神赛跑,从死神手中再夺出几条鲜活的生命。最终,您成功研究出了人工杂交水稻。
您说,您有两个愿望,一个是让全世界人吃饱饭,一个是能在禾下乘凉。为了满足您的愿望,国家破例为您颁发了无证驾驶证书,好方便您去观察水稻。可是悲剧还是会发生,2021年5月23日,您永远离开了我们……噩耗像瘟疫传遍了全世界,人人悲痛欲绝!
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您奉献了生命,让我们吃饱了饭菜,您用生命感化着全世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袁爷爷,因为有您,今天世界才如此美丽,我宁愿相信是天上闹饥荒了,天上需要您。袁爷爷,一路走好!
小满刚过,湖湘大地沉浸在连绵的阴雨中,农民们正忙着插秧,而就在此时听到了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起先以为是谣言。一直不断的阴雨不太像往常夏天的雨情。老妈一直在嘀咕今天的雨怎么下个没完,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上天也在为这位伟人的逝世而痛哭。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爷爷,因器官多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逝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老。他才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就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地,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
他存在于我的一日三餐,是我每天都会期盼的,都会见面的。他就像是我的亲爷爷一样每天都陪伴着我,日复一日。我虽没有经历过那些饥荒年代,但却听我的长辈提起过他们那些年饥肠辘辘的经历。他们每次讲那些年代的时候,眼睛都红红的。我知道那是他们不愿回去的年代。是他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使人民脱离饥饿之苦。
袁爷爷活着人间播撒种子,逝去天上撒甘露。一位老者,一颗赤子的心,一个童真的梦,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是稻田的忠实守望者。袁爷爷一路走好!
缅怀袁隆平致敬袁隆平(热门16篇)篇十一
我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当我知道了袁隆平爷爷的事迹以后,深深的震撼、感动了我!您是我们的骄傲,是您让我们吃上了美味可口的米饭,让我们中国人不再饿肚子。
妈妈告诉我:是袁隆平爷爷让我吃饱饭的。可是这位可爱的爷爷今天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位可敬可爱的爷爷。
妈妈带着我查阅资料,我终于知道了这位让我吃饱饭的爷爷。
经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原来人竟然还有吃不饱饭的时候,我从来没有为吃的发过愁,我想吃的妈妈都会满足我。
袁隆平爷爷从小的理想竟然就是为了让大家吃饱饭,我猜应该也包括他自己,连做梦都是梦到自己在一人高的稻米下睡觉。为了“吃饱饭”的理想,爷爷几十年如一日投入到水稻新品种研究当中,扎根农村,扎根水稻田中,经过不懈努力,他实现了当初做的梦,将水稻亩产再提高,如今向着1200kg/亩发起冲击。袁隆平爷爷是伟大的,他用自己的一生,解决了全中国的'饥荒问题,包括我和我的家庭。
爷爷是您用一把稻谷养活了中国数十亿同胞,是你满怀信心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靠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巨大贡献。
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位让我们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袁隆平爷爷把杂交水稻当做理想和终身事业为之奋斗的,正是他的努力和坚持,今天才能人人有饭吃。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是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他是一位值得全世界人民尊敬的英雄!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愿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
缅怀袁隆平致敬袁隆平(热门16篇)篇十二
就在昨天,5月22日,一个值得全国人民去缅怀的日子,因为,在那一天,一颗巨星陨落——袁隆平老先生逝世了。
得知此消息后,全国人民自发组织队伍悼念,湖南人民更是站在风雨中,对袁隆平老先生的遗照,多次鞠躬。当时现场的人数达几百人,每个人眼里无不含着着热泪。人人都悲痛至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位国之脊梁,就在这一天,轰然倒下。他,让中国人民端上饭碗,端牢饭碗,解决了亿万人的口粮问题。这位奋斗一生的老先生,值得中国人永远怀念。
在得知袁隆平老先生去世后,网友竞相发言,而许多人却不敢相信。一位网友评论道:“中午刚和朋友出去喝酒,得知这一消息后,还以为是看错了。朋友在后面拍着我的肩膀,流着泪说:接受现实吧,是真的消息。那一刻,我崩溃了。”没错,许多人都不肯接受这个现实,一次一次走向中央打电话,反复确认,而得知此消息后,大多数都泪流满面。没有袁隆平老先生,可能饿殍满地的场景还会出现。节约每一粒粮食,使每一粒粮食都尽其所能,帮助人民,就是对袁隆平老先生最好的思念。
袁隆平老先生曾说过:“会各国培育优秀人才,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这是我一生的愿望……我的杂交水稻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然而,袁隆平老先生真的做到了。袁隆平团队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育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让他们遍布全世界,为杂交水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杂交水稻正不断地向高产进行一场没有尽头的冲刺,现在,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试种杂交水稻十多个国家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了700万公顷,普遍比当地水稻增产20%以上。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得益于袁隆平老先生的不懈努力。
而袁隆平老先生在去世前的遗言中说道:“丧失从简,不要让殡仪馆安排任何群众悼念。”一位曾经的国之栋梁,本可以接受很多人的吊唁,而今,根据疫情形势,毅然拒绝了殡仪馆接待群众悼念的意见。
遥寄哀思,缅怀前行。袁隆平院士,我们的国之栋梁,愿您在天堂安好,与您的母亲团圆!
缅怀袁隆平致敬袁隆平(热门16篇)篇十三
大家好!
不容置疑:民以食为天。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真正解决吃饭问题只是近些年的事。在解决祖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饭问题上谁的贡献呢?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标准答案:袁隆平。
看了央视记者对他的采访,我为他的两个梦想深深地震撼,感慨着:这才是伟人的梦想,这才是追梦的伟人!
他的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超级水稻个头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帚那么大,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他这个梦想真够高的——不但水稻长得高、产量高,而且境界更高。被1960年的饥荒刺痛,他研究水稻是为了能让大家都吃饱饭。他这个梦想也够远的,遥远得像一个特不现实的神话。从1960年7月发现奇异的稻子,采花药进行镜检,反复种植、实验,到19xx年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提出三系育种法,从14000多个稻穗中仔细搜索出6株不育株,两年春播、翻秋,仅有四株繁殖了两代。1970年,他翻山越岭跟助手到海南,终于找到“野败”取得突破性进展,1973年育成第一次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的制种技术。其中,他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耐住了多少寂寞的休闲时光,忍受了多少无知无聊者的冷嘲热讽啊!从三系法、二系法到超级杂家水稻、海水稻,再到落实研究成果的“三产四丰”工程,他风里来雨里去百折不回,五十年如一日,累在其中乐在其中。如今,他名满全球,水稻亩产早超一千公斤,个人品牌价值超过千亿,依然不辞劳苦在田间忙碌,追求着水稻高产的“上不封顶”。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追求高远的梦想,是他的使命和幸福的源泉。
科学无国界,他的另一个梦想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为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领导的团队为近80个国家培养了14000多名技术员,40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杂家水稻700万公顷,普遍增产20%以上。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地,因为种植他改良的'杂交水稻,亩产从每公顷3吨增加到10.8吨!他还牵挂着吃大米全靠进口的利比里亚,每年花掉两亿美元,国民才能打牙祭。他要推广杂家水稻,让大家每天打牙祭。
当我深入了解袁隆平的事迹后,再一次瞻仰他的仪容,袁隆平爷爷,瘦瘦的身材,黝黑的皮肤,满脸皱纹,慈祥可亲的笑容,一副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然而在这朴素的外表下却有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因为他的科技研究让中国老百姓实现了吃饱饭的梦想!
一粒一饭,当思之不易,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时,要懂得感恩,更要懂得珍惜。
谢谢大家!
缅怀袁隆平致敬袁隆平(热门16篇)篇十四
大家好!
第一次了解袁隆平爷爷是在学校楼道的宣传展板上。当时,还没有太多印象,只是觉得他和其他的科学家一样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次见袁隆平爷爷,是在国庆70周年阅兵典礼前,袁隆平爷爷要去参加颁奖典礼的一个视频,第一眼看见他时,只觉得他是一位瘦瘦弱弱的、脸上爬满了皱纹的老人,根本看不出他就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不知道的还会以为他就是平常百姓。他穿上平时不怎么穿的西服(这还是因为他经常出席各种场合,大家劝他买件好点的西装,他才花800元买了件打折的西装。)出席。他因为经常在田里跟泥土打交道,根本穿不着西服。他笑着说:“要去参加颁奖典礼,见主席要穿西服打领带庄重一点。”他身上那股朴实劲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内心。身价过亿的袁爷爷,心里装的,都是温饱天下的大事,对于个人的穿戴,却是如此不在意。
前几天我又看了一段视频,视频里记者问袁爷爷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爷爷笑着说,他现在最关心的当然还是杂交水稻。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解决了吃饭问题,才能有其他更好的追求。袁隆平爷爷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其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
袁爷爷一生躬耕于稻田,不辞辛苦地研究着杂交水稻,1960年一场自然灾害饿死了好多人,袁爷爷亲眼目睹了当年的饥荒,他下定决心研究水稻,让老百姓不再挨饿。经过多年的研究,1974年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在全国大规模推广,但他没有停下研究水稻的脚步,一直在不断地研究更新,直到今天他还在带领他的团队研究着杂交水稻。
妈妈说,我们肯定也吃过袁爷爷研究种植出来的稻米,没有他,好多人还饿肚子呢!这更增加了我对袁爷爷的敬佩。
可他,就在5月22日当天,离我们而去了。
湖南长沙当地的群众自发前去殡仪馆哀悼,看直播画面里,医院门前,淅沥的小雨挡不住人们缅怀的脚步,当载着袁老先生遗体的车出现时,群众围堵着车辆,不舍离开,人群中一声声“袁爷爷,一路走好!”此起彼伏,让屏幕前的我也泪流满面,不禁哽咽。
对!好好学习,不浪费每一粒粮食!
希望每位坐在餐桌前的你,能想起国士无双——袁隆平。从此,碗中有米,心中有您!
谢谢大家!
缅怀袁隆平致敬袁隆平(热门16篇)篇十五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近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近耄耋之寿在国际大会上以英文致辞,又悉知不仅如此,袁爷爷还通俄语,懂拉琴,会跳舞……迫使一众以为袁隆平只懂科研的网友们惊讶。
事实上,袁隆平绝不是个只知科研的老学究。他工作与爱好并重,工作时严谨认真,空闲时培养爱好,发展技能,可以说是因为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开拓与进取的人。渐高的年岁,繁重的责任……他是如何做到如此全面发展的呢?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爱好,一方面则是因为外界条件的需求。拉琴跳舞作为自身爱好,忙中偷闲,苦中作乐,为放松心情,为陶冶情操;至于学英语学俄语,这是为外界条件所需求,为学习他国优秀知识与先进经验,为减少讲解杂交水稻技术位于各国交流探讨,更为发扬中国精神,树立良好国家形象。在内在与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之下,袁老才得以在高寿仍然奋发进取,不断求知,不断学习。
你也应当效仿这些过去或当代的伟人,不断学习,奋发进取,并不是说也要苟求人们懂上他两三门外语或者挽起袖子能种地,扎上领带能赋诗,不是这样的,我们只是对当代的青年提出这样的期望:
一愿你们永远对未知保持好奇,对知识保持热情;二愿你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不论境遇、年龄都可以通过对知识或技能的学习,获得一份独特的体验与乐趣;三愿你们在不断锻炼思考中开拓创新,走出前人没有涉及的心路,剔除前人没有探索的新境界。
缅怀袁隆平致敬袁隆平(热门16篇)篇十六
大家好!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古以来饱受饥饿的威胁。
就在这时,袁隆平站了出来,他用他的心血给人们带来了香喷喷的饭菜……。
袁隆平为我们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平的祖籍在江西德安,1953年毕业于西安农校!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还得过“科学奖”,“杰出发明奖”,“金质奖章”,“世界粮食奖”等十项国际大奖。
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了,这些都离不开袁隆平的心血,没有他的努力,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国之脊梁,国士无双。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名垂千古,万世流芳。
弥留之际,正值正午。华夏大地千家万户传来午饭香喷喷的味道。
一个声音说道:“袁老,该走了”。
袁爷爷说:“再等等吧,我要看孩子们吃完午饭。”
袁爷爷待全国人民吃完午饭后,静静的离开了……。
一日三餐,好好珍惜。袁爷爷,我们记住了,以后一定好好吃饭……。
袁爷爷其实从没有离开,他只是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