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一篇精彩的文字作品,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表达能力。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和思考。
小学生庐山瀑布范文(17篇)篇一
上个星期六,我们四户人家去庐山玩。
我们来到庐山脚下,我买了一个会发出清脆鸟叫声的口哨。我边吹着口哨边欣赏路边的风景,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一个广场。在广场的中央,有一座李白拿着酒杯躺在一块大石头上的雕像,那块大石头边上刻着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在广场周围的石壁上,还刻着许多诗人描写庐山的诗。我们看完诗开始向上爬。突然,我和陈雍之看见龙潭里有橡皮艇,赶紧向大人请求,同意后我们坐上皮艇,在潭水里尽情地划来划去,玩得不亦乐乎,要不是大人的不断催促,我们还要玩下去。下了船我们准备爬山,一个阿姨说要爬一个小时才能到山顶。妈妈听了,就放弃了。我们爬呀爬,在路上遇到了无数小瀑布,爸爸在半路也放弃了,我们继续爬呀爬,我爬到两腿发抖、两脚发胀,连鞋扣都扣不牢了,可为了看到瀑布,我还是咬了咬牙继续往前爬。就这样,我们走走停停,终于爬到了山顶。山顶的瀑布好壮观啊!那银白色的水流像一缕缕地白丝倾泻而下,撞在下面的岩石上如无数白玉飞溅,看得我是目瞪口呆、激动不已。此时此景不就像李白写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庐山瀑布真是太美了!我爱庐山!
小学生庐山瀑布范文(17篇)篇二
今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于是邀上三五好友前去庐山的香炉峰游玩。此峰坐落在庐山西北方向,因形状尖圆,像座香炉,故而得名香炉峰。
行至香炉峰山脚下,远远的就能够听到水流由高空落下的声音,很是雄伟壮观,让人不由抬眼望去,只见一条瀑布从峰顶飞泻而下,沿途产生的水气蒸腾而上,在明亮的阳光照耀下,像是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遥望山顶,水气在阳光照耀下生成的紫烟缭绕,瀑布犹如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山下激流奔腾,声势浩大,与峻美秀丽的山峰和飞流而下的瀑布构成了一幅绚丽壮美的山水图景。让人心生怜爱。
这香炉峰高峻陡峭,直入云端,加之瀑布水流湍急,喷涌而下,像是天上的银河掉落在人间。以它那势不可挡的速度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高度临空而落,腾起的水雾惊人魂魄,真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壮丽美景。
今日美景,不虚此行!
小学生庐山瀑布范文(17篇)篇三
庐山瀑布是一座很壮观的瀑布,对此,你怎么看呢,下面这篇望庐山瀑布小学作文300字,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体现了庐山的瀑布十分壮观。快跟着我一起去欣赏瀑布的美吧!早晨的瀑布是柔和的。我漫不经心地看了瀑布一眼,却觉得越看越像一幅妙趣横生的画。云雾笼罩着瀑布,使瀑布变得柔和。几束阳光穿过薄雾,照在瀑布上,反射出了七道彩光。彩光照在瀑布上,瀑布变成了七彩瀑布,仿佛仙女下凡时抛出的彩带。中午的瀑布是壮观的。耀眼的阳光刺破了薄雾,让瀑布变得壮观。虽然瀑布已经没有早上那么神秘莫测了,可它依然那么美。瀑布“唰”的一下冲到大水池里,金灿灿的阳光直射在它的“身子”上。那景象,叫人流连忘返,百看不厌。傍晚的瀑布是美丽的。一会儿的'功夫,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照着瀑布,瀑布又变成五彩缤纷的了。几滴调皮的水珠飞了出来,你一定会以为它们也是彩色的。错了!它们是透明的。我下次一定还要来看庐山瀑布!
小学生庐山瀑布范文(17篇)篇四
去年暑假,我们全家到庐山旅游,在那里,我们领略了庐山的迷人风光,尤其是庐山瀑布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记得那天,我们一下车,顺着盘旋曲折的路,来到了庐山脚下,抬头仰望,只见一座座山峰蜿蜒起伏,有的像巨人,有的像骆驼,还有的像骏马,形态各异,险峻陡立。
山顶上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偶尔有几缕轻柔的云彩缓缓掠过天际。蓝的天,白的云,绿的树,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我们一边欣赏这秀美的风景,一边继续往前走,忽然听见远处隐隐传来一阵阵“哗啦哗啦”的流水声。不一会儿,我们眼前一亮,只见一条银白色的绸带从巍峨的山峰上倾泻下来。我兴奋地走到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感到舒服极了。我再仔细地观望这壮观的景象:那雪白的水帘像是用珍珠密密穿成的,重重地敲在山崖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犹如阵阵春雷。瀑布飞花四溅,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这时,山里起了一阵风,瀑布的水沫如烟如尘,缓缓上升,像涌出的浓雾笼罩在空中。我陶醉在这仙境般的美景里,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李白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造物者,它赋予庐山以美。我爱庐山瀑布,我爱美丽的大自然。
小学生庐山瀑布范文(17篇)篇五
望庐山瀑布那一年,是唐朝安禄山叛乱的第二年六月。李白被贬从安徽来到长江边上的庐山,在这里隐居了一年之久。一天早晨,李白因心中苦闷而想出去散散心。他离开草舍,沿着山间小径向山顶去。到了山顶时,他听见“哗哗”的水声,渐渐盖过了林间鸟鸣。他推开层层叠叠的树叶和枝丫,放眼望去。
啊!好一派美景:此时正是红日冉冉升起之时,太阳金色的光环投射到大地上。清晨淡淡的雾气和着红日的金色光线照射到不远处的香炉峰上,为香炉峰平添了一层薄薄的紫烟,异常美丽。这时,李白又听见了那巨大的“哗哗”声,他登上了一块岩石,看了过去。只见一条长长地瀑布从悬崖上倾泻下来,真好似天悬白练一般,拍打着周围的岩石,再从上面蹦下来,跃入悬崖的水潭中,激起层层浪花,银珠四溅。由瀑布飞泻而下带来的阵阵清风将李白的头发和衣袂吹的飘扬起来,他也浑然不觉,他看的入了迷,置身于这难得的美景之中,他陶醉了。瀑布飞起的阵阵水花溅在他的脸上、身上、打湿他薄薄的衣裳,给他带来了一种凉意,消去他的愁云。
又见那瀑布宽大而长,李白想道:“这果然是人间中的绝境了,在这壮阔的瀑布面前,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渺小。这白练若有三千尺长便也不假了,只怕它是从天上落下的银河。我生逢乱世,能得观此美景真是莫大的荣幸!”想到这儿,他的愁苦忧闷顿时烟消云散,心情变得爽朗舒畅起来。他情不自禁地吟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学生庐山瀑布范文(17篇)篇六
庐山是我国的名山之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部。
庐山风景秀丽,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地方,主要的景点有:三宝树、仙人洞、五老峰等。
先说说三宝树吧。三宝树是三棵参天古树,有两棵柳杉和一棵银杏,两颗柳杉高约40米,一棵银杏高约30米,三棵参天古树大约六百岁。
再说说仙人洞吧。仙人洞高、深各约10米,幽深处有清泉下滴,称“一滴泉”。毛泽东同志的着名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使仙人洞景点名扬四海。是来庐山的客人必游并留影之处。门楣镌刻“仙人洞”三个大字。
最后再说说五老峰吧。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它根连鄱湖,峰尖触天,海拔1358米。
庐山真美啊!
小学生庐山瀑布范文(17篇)篇七
《望庐山瀑布》,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小学生庐山瀑布范文(17篇)篇八
《望庐山瀑布》是我国诗歌文学中的一颗瑰丽璀璨的宝珠。它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开拓学生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是,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因此,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运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媒体促进理解,陶冶情操: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生等抽象的词的意思,都有了直观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同时也陶冶了美的情操。
3、运用媒体优化朗读,体会韵味:
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望庐山瀑布》这一课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在教完这首古诗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真切地体会到了古诗所蕴涵的韵味。
真情朗读诗词,创设教学情境。
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朗读磁带,音色纯美,读音准确,感情充沛,播放适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它营造出的教学情境,令诗歌形象更有立体感,使诗歌情感更能震撼人。
我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播放了录音,顿挫有致、声情并茂的男声朗诵,感染了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孩子们很快就读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美熏陶。实践证明,声像手段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揣摩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有时,教师若能发挥自己的声音特点,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配音朗读,那么学生会更易受感染,效果会更佳。也可以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在音乐与课文共同交融的审美氛围中,或激越高亢,或轻慢舒缓地诵读,会对诗词有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
撷取诗词佳句,创设教学情境。
名言佳句,是每首古诗词最亮丽的地方,有人把它比作诗的眼睛,明亮发光,也有人把它比作皇冠上的宝石,它们语意隽永,千古流传。教材入选的诗歌,其中的佳句比比皆是,不妨撷取一二,打上银幕,直接切入,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芬芳的诗苑。
教《望庐山瀑布》,拎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再打出以下的问题:诗人认为瀑布有三千尺那么长,真的吗?看到气势磅礴的庐山瀑布,诗人想到了什么?抓住诗眼,沿全诗溯源而上,一改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的旧程序,又激发学生逆向思考,探究全诗,起到了著一字而境界全出的功效。
动态资料,生动形象。
优美的诗词,与作者所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作为当代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有关时代背景的音像资料,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彼时彼地的历史状况、社会动态,既为教学传递信息,铺垫知识;又使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理解作者。
学杜甫的《绝句》,可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安史之乱的史实音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宝年间,玄宗骄奢,不理政事;奸臣当道,权倾天下的社会现实。亲眼看到安禄山起兵反唐,潼关失陷,尸横遍野,长安混乱,百姓逃散,田园荒芜的凄惨景象,之后,教师补充描述道:乱世之中的诗人一生仕途多蹇,久盼和平,战乱与饥荒不断,使得杜甫带领一家老小逃到四川成都定居草堂。终于到了战事消散的一天,他感慨万分,写下了这篇不朽之诗,给人一种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无限生机感觉。设置这样的背景情境,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与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为学好此诗开了个好头。
抓住画面指导朗读。
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学得枯燥没劲,效果也不理想。针对小学生的爱美心理特征。我在教学时,抓住画面指导朗读。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我自制投影片,但画面上缺少色彩。学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就让一名学生上前涂颜色,其余学生在自备纸上画。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汇成了一幅色彩鲜艳的画,展现在师生面前,有的学生顿时惊叹:真美啊!;真是美极了!我又适时介绍杜甫写下《绝句》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安史之乱平定了,杜甫的朋友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因此从樟州回到了成都。学生了解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加上色彩明亮的画,朗读这首诗句时,把诗人喜悦之情声情并茂地表现出来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生庐山瀑布范文(17篇)篇九
编者按:我不知不觉中地来到瀑布底下,从天而降的水花,好像好几个水娃娃在空中嬉戏、玩耍。突然,下起了一阵银针般的细雨,让瀑布更加壮观了。雨过天晴,阳光折射出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它好像调料般地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庐山瀑布更加美丽。
我想去庐山。
中城小学徐叶佳。
我读了不少古诗,读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后,我真想去亲眼目睹,李白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真面目。
我如果走进了风景区,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植物,肯定真是多姿多彩呀!我可以背着我可爱的小熊书包走在路上,可以听闻一阵阵“哗哗”声音从我的耳边传来,十分响亮,我加快脚步,响声就会越来越大,我定会情不自禁地跳进去玩水。我知道那个时候我会很快乐,我的裤子一定会湿。但还是想去体会。
哇!这种感觉真的是太棒了,那时可能会突然下一场蒙蒙细雨,庐山瀑布就更加壮观了,如同一辆辆赛车在跑道上疾驰。雨过天晴后,天空会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真美呀!”我高兴地赞叹道。一想到那种壮美的景象,我就特别想去拿庐山真面目。
我一定要趁周末去一趟看那庐山瀑布,参观那些在我脑海中出现的壮观景象。
小学生庐山瀑布范文(17篇)篇十
清爽的风拂过脸颊,躁动的心开始安静了下来,庐山以它的清凉舒适赶走了夏日的焦躁,我满怀喜悦地走进了它。
下了车,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钻入我的五脏六腑,全身的细胞全然放松开了,仿佛要迫不及待地与这里的一切融为一体。
庐山因瀑布有名,瀑布因长而有名。为了去一睹瀑布的风采,我们坐上了透明的缆车,仿佛置身于葱郁的丛林之中,时不时茂密的枝叶拍打着玻璃窗子,想与你亲昵一番呢!下了缆车,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草清香,和着泥土的气息,顿觉神清气爽,我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呼吸起来……下了雨,台阶泥泞了,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的踩着,似乎也也别有一番滋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哗哗的水声穿过树叶缝隙,飘过耳畔,空气也变得潮湿了许多,调皮的小水珠亲吻着你的脸颊,快要模糊了你的双眼,多么舒爽愉悦!
快步来到瀑布脚下,站在他的身边,我不禁细细观赏起来。抬头看,在山崖的尽头,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垂挂下来,洁白无瑕,晶莹透亮;又似一条巨龙飞奔而下,那声音响彻天空,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瀑布在吟唱。我像漂浮在这声浪中,每个细胞都充满了活力,游客们早已深深的陶醉其中,我也醉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庐山,你带给人们的是永恒的魅力,我爱你,恋你!
小学生庐山瀑布范文(17篇)篇十一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1。
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北临长江,东南傍鄱阳湖,古称南障山,相传秦末有匡俗兄弟七人庐居此山,因而得名,瀑布,指香炉峰附近的开先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因其峰尖圆,状如博山香炉,加上峰顶终年云雾如香烟缭绕,颇具香炉之神。这句诗是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色,为瀑布勾勒一幅壮美隽逸的背景图画。香炉峰上之山石多为紫褐色,兼有云母页岩,山头常年云雾升腾,在阳光的照耀下,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因此远远望去会有“紫烟”缭绕之感。这里的“香炉”、“紫烟”无疑是景物名称的偶然巧合,但是经过诗人似乎漫不经心的一笔巧借、点化,却增添了动感。这里的勾勒环境,其实并不单纯为了描绘美景,而是借此来寄情托意,将自己的性格、理想寓于追求香烟缥缈的仙境的志趣之中。唯其如此,才更能显示出“谪仙人”李白那飘逸、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遥看瀑布挂前川”,把遥望中开先瀑布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里的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突现了远望中瀑布的静态感、其灿若珠帘、洁如白练的壮美感。这样,在雄阔的背景中勾出珠帘垂空、直泻润底的一泓瀑布,就增添了诗歌景中有声、以静显动的气韵。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诗人扣紧瀑布的喷涌,通过“飞流”、“直下”两个极有气势的动词和“三千尺”这个富于夸张的数量词,把瀑流之湍急、冲力之猛烈、声势之宏大,展现于读者眼前。在这突如其来的气势面前,第四句妙笔的生发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中,诗人巧借银河自天而降的比喻,渲染瀑布飞动的气势。此处的“疑”字分外传神,它既真切地传达了诗人仰观飞瀑时一刹那间的心灵感受,又符合开先瀑布高接云天的实际。它在青玉峡之上游约二华里处,位于香炉峰之左前侧,其正后方没有峰峦遮挡,瀑流自开先峰脊直泻而下,游人在瀑布前仰望,大有瀑布之水“天上来”的感觉。
李白是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大师,这首诗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精神、激奋的爱国热情和横空飘逸的才气。诗人积极浪漫地调动想象、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法来突现庐山开先瀑布的变幻多姿和雄奇壮观,把瀑布描绘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
全诗融情于景。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洋溢着诗人昂扬激进的'思想,蕴含着他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切感情。诗人丰富独特的想象,使全诗的字里行间飘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诗人又调动衬托、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段,更使全诗神采飞扬,浑然天成。苏东坡对李白这首《望庐山瀑布》诗推崇备至,评赞曰:“帝谴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解析2。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小学生庐山瀑布范文(17篇)篇十二
年过半百的李白,隐居在风景优美的庐山。
一天,李白漫步在山间。
他远远望去,看到了连绵起伏的高山在云雾间若隐若现,听到了一阵阵声音,像叠叠的浪涌上了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李白循声走去,抬眼凝望,看到了气势磅礴的瀑布,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把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竖着倒挂到了千丈青山之间,又像一条巨大的白帘从天而降,李白情不自禁地向前走去。
来到瀑布脚下,李白抬头仰望,看到悬崖峭壁上瀑布奔涌而出,一泻千里,像水帘一样直泻而下,又像一座珍珠的屏,水跌到山涧里撞击到岩石上,真是声吼如雷,轰声震谷。
此时的李白仿佛身处仙境,他觉得眼前的瀑布就像是从九天银河上落下的,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有。
看到此情此景,李白诗兴大发,不由自主地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学生庐山瀑布范文(17篇)篇十三
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北临长江,东南傍鄱阳湖,古称南障山,相传秦末有匡俗兄弟七人庐居此山,因而得名,瀑布,指香炉峰附近的开先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因其峰尖圆,状如博山香炉,加上峰顶终年云雾如香烟缭绕,颇具香炉之神。这句诗是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色,为瀑布勾勒一幅壮美隽逸的背景图画。香炉峰上之山石多为紫褐色,兼有云母页岩,山头常年云雾升腾,在阳光的照耀下,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因此远远望去会有“紫烟”缭绕之感。这里的“香炉”、“紫烟”无疑是景物名称的偶然巧合,但是经过诗人似乎漫不经心的一笔巧借、点化,却增添了动感。这里的勾勒环境,其实并不单纯为了描绘美景,而是借此来寄情托意,将自己的性格、理想寓于追求香烟缥缈的仙境的志趣之中。唯其如此,才更能显示出“谪仙人”李白那飘逸、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遥看瀑布挂前川”,把遥望中开先瀑布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里的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突现了远望中瀑布的静态感、其灿若珠帘、洁如白练的壮美感。这样,在雄阔的背景中勾出珠帘垂空、直泻润底的一泓瀑布,就增添了诗歌景中有声、以静显动的气韵。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诗人扣紧瀑布的喷涌,通过“飞流”、“直下”两个极有气势的动词和“三千尺”这个富于夸张的数量词,把瀑流之湍急、冲力之猛烈、声势之宏大,展现于读者眼前。在这突如其来的气势面前,第四句妙笔的生发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中,诗人巧借银河自天而降的比喻,渲染瀑布飞动的气势。此处的“疑”字分外传神,它既真切地传达了诗人仰观飞瀑时一刹那间的心灵感受,又符合开先瀑布高接云天的实际。它在青玉峡之上游约二华里处,位于香炉峰之左前侧,其正后方没有峰峦遮挡,瀑流自开先峰脊直泻而下,游人在瀑布前仰望,大有瀑布之水“天上来”的感觉。
李白是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大师,这首诗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精神、激奋的爱国热情和横空飘逸的才气。诗人积极浪漫地调动想象、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法来突现庐山开先瀑布的变幻多姿和雄奇壮观,把瀑布描绘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
全诗融情于景。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洋溢着诗人昂扬激进的思想,蕴含着他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切感情。诗人丰富独特的想象,使全诗的字里行间飘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诗人又调动衬托、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段,更使全诗神采飞扬,浑然天成。苏东坡对李白这首《望庐山瀑布》诗推崇备至,评赞曰:“帝谴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小学生庐山瀑布范文(17篇)篇十四
庐山又称“匡庐”,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瀑布更是名传天下。为此,我翻山越岭,来到庐山脚下,想一睹它的风采。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让人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太阳照在香炉峰上,那云雾就变成了紫色的,像仙女的绸带飘动着。突然,我惊喜地看到瀑布似条百练挂在山川间,我听到了震耳欲聋的“哗哗”声,像叠叠的浪涌上暗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那长长的瀑布从高山上飞泻而下,似有三千尺,难道是从九天之上的银河里流泻下来的吗?我被它那雄伟的气势折服了,情不自禁地吟诵到: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生庐山瀑布范文(17篇)篇十五
一天,大诗人李白的一个朋友对他说:“我刚从江西的庐山回来,那儿的景色可美了。特别是那儿的瀑布,更是壮观的无法形容!许多人一到那儿就被迷住了。”要知道,李白最喜欢的就是游山玩水,而这两天他正愁着没地方玩呢!听到有庐山这么个好地方,就马上收拾好行李出发了。
李白和他的一个仆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不久之后到达了庐山。
到了庐山后,李白看见了庐山的优美景色:当时正是春天,庐山的树木郁郁葱葱,花儿争奇斗艳。李白心想:庐山果然名不虚传呀!李白走了一会儿,忽然听见了清晰可辨的“哗哗”的水流声。李白循声找去,就看见了一条壮观的瀑布,还隐隐约约地看见了瀑布下有许多游人。李白走到瀑布脚下。瀑布就像一条竖着的河流,从山顶飞泻而下,李白不禁赞叹道:瀑布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啊!
李白看者看着,为美丽的瀑布所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吟诵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就这样,《》这首千古流传的诗诞生了。
小学生庐山瀑布范文(17篇)篇十六
这天,李白来到庐山游玩。
饱览了壮丽山色后,他遇到一游人,问:“还有值得一观的景吗?”游人曰:“有!山腰上有一瀑布,煞是壮观,先生不妨去观看。
到达山腰,李白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才说:“美哉!美哉!”那瀑布真是雄伟壮观: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
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置身于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中,李白陶醉不已。
这时,瀑布下升腾起一片紫色的烟云。
李白看呆了,问两个游人:“这是什么?”答曰:“这儿每天清晨会升紫雾,所以叫香炉峰”。
李白正沉醉,忽听二游人正在作诗:“香炉峰上瀑布美,水帘垂下紫烟围。
此间景观不常见,人间仙境游几回?”“这么美,应作诗耶!”李白酝酿了一下,就做好了《》,诗曰: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学生庐山瀑布范文(17篇)篇十七
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二、实习内容。
庐山及地貌概况。
庐山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阳湖,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众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宋代诗人苏轼曾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每年7月-9月平均气温16.9度。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在十九世纪末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总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郡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对研究全球古气候变化和地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