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资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教案实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汇总19篇)篇一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4、课件出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5、简介贾岛
6、揭题: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二、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课件出示要求:
三、检查自读效果。
1、学生展示导学案第三题。
2、认读生字词或新词(出示课件):
3、指导读好下列长句:(出示课件)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见课件8)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看看课文中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
2、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4、理解重点句:(出示课件)
5、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6、小结,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并交流。
2、重点理解“妥帖”
3、比较分析:(出示课件,学生交流)
4、小结,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2、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3、小结,板书:__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3、出示韩愈说的话,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4、小结,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学生自学第八自然段:理解什么叫“推敲”。
三、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四、板书设计: 9、推敲
发生——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__——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看谁讲得最精彩。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提示讲述顺序。出示板书(略)。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三、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四、作业。
1、造句。
2、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汇总19篇)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体会课文所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掌握信息的查询搜集方法,并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5、应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发现、思考、搜集、处理、探究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网络多媒体,学生自主搜求信息资料,加深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了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壮丽与奇特,体会作者是怎样使用说明方法体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的。
难点:课文语言准确、富有特色,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在粗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
教学具准备:教师建立本课学习网站,学生搜集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并制作成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让学生打开网页,展现网页上的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碧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点击鼠标,出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全景)今天就让我们借助网络的翅膀,到雅鲁藏布大峡谷去游览一翻。
二、初读课文,感受大峡谷的壮丽。
1、指导学习方法。
同学们,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我们要怎么学习它呢?(借助课文前的阅读提示)那就请同学们点击网页上的阅读提示,读一读。
2、那好,那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一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向大家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你会怎么说?(学生阅读网页上的课文内容)。
4、在小组内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阅读相关段落,边读边思考。
三、研读课文,交流感受。
(对于这部分的讨论,学生不一定按课文的顺序说,只要能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说出来就可以了。)。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被称为“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
四、利用网络,拓深文本。
教师叙述:
刚才,我们通过文字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与奇特,那么,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你还想了解些什么?现在,我们就到网络世界中再去继续了解它,欣赏它,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1、教师示范,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网站,明确学习要求。
(1)(切换到教师机,给学生演示:一会儿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双击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内输入黑板上这个网址,在教学内容中找到雅鲁藏布大峡谷,这样就可以打开学习网站了。现在同学们自己试一试,看谁能最快找到咱们的学习网站。)。
2、交流。
教师重点指导:
a、雅鲁藏布大峡谷与科罗拉多峡谷和科尔卡峡谷相比较,用三个峡谷的全景图形象的感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大,是其他峡谷不能与之想媲美的。
b、大峡谷的山、水,都有着变化多端的姿态,完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态各异的地形特征的图片)。
c、在峡谷内的九个自然带内,每一个自然带内都有着不同的景观。
(学生点击网页就可以浏览到九个自然带内不同的自然景观,并有介绍其间丰富的珍稀动、植物的图片和相关介绍,以及动物在森林中活动的视频资料)。
五、利用网络,拓宽知识。
(切换到教师机)一会咱们来一起打开相关链接,那里有雅鲁藏布大峡谷马蹄形拐弯的传说故事、我国科学家爱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探险以及雅鲁藏布大峡谷其他一些景观等相关信息,到那里去看看,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同学们自己操作吧!
好,谁来说说你的新收获。
(2)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其他景观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处,向大家介绍一下。
(3)从我国科学家对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科学研究,你体会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展示自己制作的幻灯片。
在课前,有些同学也搜集了一些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并制作成了幻灯片,现在就请这些同学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六、总结引导学生在论坛中继续交流感受。
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汇总19篇)篇三
学习要点:
有趣的汉字、词语超市、写字板、阅读欣赏。
教学程序:
一、有趣的汉字:了解汉字的一字多音。
1.学生读一读各组词,注意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
2.查找工具书,了解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3.积累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二、词语超市。
1.学生读一读与“勇气与正义”有关的成语。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三、写字板。
1.学生发现写字板中六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重点留意的笔画。
2.学生汇报发现所得。
3.学生写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评写字情况。
四、阅读欣赏:《儿童和平条约》。
1.学生自学短文,了解短文的内容。
2.学生通过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了解难字词的意思。
3.学生交流阅读体验。
4.写一写自己最深的感触。
5.完成词语库的积累。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关注世界儿童)。
学习程序:
一、提前布置。
学生准备:分组搜集反映世界儿童生活和命运的文字、视听资料。
二、主题班会或出板报。
1.分组推选口头或书面汇报的学生,完成任务。
2.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质疑,展开互动。
三、活动小结,布置习作。
第三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习作写信)。
学习程序:
一、明确习作要求:
1.回顾活动过程。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把活动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二、学生习作。
教师巡视学生习作情况,随时评价,并及时指导困难生的习作。
第四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讲评习作)。
学习程序: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做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
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汇总19篇)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能够运用文中描写景物的优美字词。
2、情感目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6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壮丽神奇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说来说一说?”(学生们展示他们的资料)。
(出示图片)师:“大家做得很好,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随着作者来游览一下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5分钟)。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5分钟)。
3、分组讨论,
(三)、汇报交流(5分钟)。
1、让同学们说说议论的结果。老师总结同学们意见,作者从大峡谷的海拔、深度、形状、地理位置,峡谷的山水、生物等方面进行描写,“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也就体现在这些方面。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0分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听。)。
(五)、拓展实践(4分钟)。
教师放一段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的短片,让学生感受它的雄伟壮观,直观地感受为什么被成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尝试抒发心中的情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六、运用.作业。
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向我们介绍一下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你课后做一下小导游,向你的伙伴们介绍一下。
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汇总19篇)篇五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文章的语言,丰富优美,绘声绘色的故事、准确无误的数字、恰到好处的用词,都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一篇极为优秀的说明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能够运用文中描写景物的优美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共同学习并感悟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3、情感目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难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西藏)同学们,一提到我国的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根据课前了解的资料来谈,如:藏族、布达拉宫、牦牛、雪山、)。
2.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整体感知,初感其“奇”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圈画文中重点词语。
(很特别、景观奇特、气势宏伟、使人惊叹??)。
(提示学生浏览一遍课文内容,快速找出词语,如: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等。相机板书词语。)。
[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让学生通过阅读在头脑中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来让学生体会其神奇壮丽。
三、精读细品,深感其“奇”
1.如此壮丽的伟景,真令人叹服。让我们再走近些,去真切地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处所在!
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读到我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
2.学生认真默读,勾画内容。
3.组织小组内交流。
4.班上交流。(随机板书)。
(1)我读到“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a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你愿意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学生朗读)。
(2)我读到“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也感到“惊叹不已”。
a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说说你对“鬼斧神工”的理解。
c读出你的感受好吗?
(3)我读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46。3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科尔多峡谷深20xx米??”感到它是世界峡谷之最,“无与伦比”,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4)我读到第四段神奇美丽的自然博物馆时,感到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5.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惊叹”、“折服”、“骄傲”、“自豪”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展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壮丽的景观吧!
四、理清脉络,学写提纲。
(提示:“先??然后??再??最后??”)。
2.出示“金钥匙”,认识课文提纲。
五、作业练习。
1.朗读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抄写生字(对自己感到较难的字多写几遍)。
3.试写课文提纲。(在学过的课文中任选一篇)。
围绕“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我才认识你”写一篇读文感受。[选作]。
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汇总19篇)篇六
1.掌握本课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能借助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1.掌握本课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小黑板生字新词的卡片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塘)你们知道“塘”是什么意思吗?
2.(板书:荷)加上一个字,是什么意思?
3.(板书:野)一个“野”字又传递给你什么信息?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野荷塘》,看看作者描写的和饿你想象的是否相同。
二、初读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检查预习情况。
3.学习生字、词。
4.区别形近字,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三段的段意,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可以放在一起。
参观野荷塘之前的所见所闻。
白天见到的野荷塘的美丽景色。
野荷塘夜晚的美丽景色。
2.小组交流,划分段落。
3.自由练读。注意标点的使用。
4.指名读文。
四、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野荷塘
塞北 心驰神往 晶莹剔透 心血来潮
嬉戏 气喘吁吁 沁人心脾 拍手称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野荷塘的美,体会文章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散文的景和情。
3.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新词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齐读课题
二、分角色朗读,再现参观前的对话
1.指名读,回忆课文内容。
2.默读1—6自然段,看看写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
三、抓住重点句子,了解野荷塘的美
1.作者几次去荷塘?两次看到的景物一样吗?为什么?
2.默读找一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出了白天荷塘的美丽景色。
3.自渎第七自然段,把你认为写的最美好的句子画出来,结合重点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再现荷塘的美
1.边谈理解,边指导朗读。
2.根据提示试背。
3.读最后一段,体会,说说自己的理解。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1.写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野荷塘
水珠 荷叶 野荷花
晶莹剔透 大大小小 粉红色
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汇总19篇)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美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
2、课外阅读。
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神奇。
世界之最世界最后一块密境。
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汇总19篇)篇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两课时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第一课时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 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 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 引导分段。
(2) 交流。
(3) 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 分段读通课文。
1、 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 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 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 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 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 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齐读后一句。
3、 齐读第一段。
4、 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 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 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 交流自学情况。
3、 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 钢笔描红。
六、 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 背诵第一段。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悄( )社( )梁( )渡( )
末( )稍( )杜( )粱( )度( )
第二课时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五、总结课文:(略)
六、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题3、4两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汇总19篇)篇九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水乡》。
谁愿意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水乡哪些特有的景色?(学生汇报)
水乡有这么多我们生活在内陆的孩子所不知道的奇特景物,要是你到了水乡游玩,眼睛一定会看不过来的,所以作者说——“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学生齐读)
二、感悟课文
这么多的景色,你最想看的是哪一处呢?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到四十一页,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水乡景色,画下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用笔在书上做好批注。
(学生读——找——画)
你们一定很想把自己心仪的水乡景色和同学分享吧?老师给你这个机会,现在就在小组里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画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1、细雨像蚕丝那么柔和,飘在脸上凉沁沁的,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指名读三人)
2、窗口开得很别致,形状像一把张开的折扇;外面的景致嵌在窗框里,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扇面。船在前进,画面在移动,有趣的是烟雨迷蒙,使不断变化的景色若隐若现,似真似幻。(指名读——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3、绿色的堤岸:垂柳、水杉、刺槐、白杨、桑园、竹林;彩色的田野:金黄的菜花,翠绿的麦苗,彩霞般地紫云英,奔跑的拖拉机。(指名读一人——指导想象读——指名读两人——想读的一起读)
4、一座石拱桥,半圆的桥洞倒映在水中,合成一轮圆月。一条罱泥船从圆月里穿出来。一个戴斗笠穿蓑衣的老牛倌儿,正牵着两条水牛在桥上经过。(指名读一人——教师范读——自由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配乐读)
5、那拖轮拖着一条、两条、三条……一共十八条驳船,在烟雨迷蒙中,像一条穿云破雾的长龙。
三、总结品评
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争先恐后的跃入作者的眼帘,作者怎能不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只有在水乡才能见到的别致风景伴着细雨点点落落到了作者的胸怀,作者不由得发出赞美——“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作者乘船一路顺流而下,陶醉在沿途的江南风景里,作者怎能不如痴如醉的赞誉——“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那么学习了这篇课文,此时此刻的你想说些什么呢?
(相机补充完板书)
板书设计:
水乡
细雨柔和润江南
窗口别致嵌画卷
田野村落情悠然
拱桥如月渡风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汇总19篇)篇十
课文要熟读,课文更要理解。人教版第八册《尊严》是新增课文。课文的题目耐人寻味,镇长的择婿令人费解,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解决了这三个疑团,这篇课文你就领会了。
《尊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新增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课文的题目耐人寻味,镇长的择婿令人费解,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带着这三个疑团我们从三个方面阅读、寻思、探究。
年轻的哈默是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难民。但是,他三拒镇长杰克逊大叔的馈赠:一拒食物,“仰起头”问,有什么活儿需要做;二拒食物,听说没有什么活儿需要做,“目光顿时灰暗”“喉结上下动了动”,但仍然义无反顾地坚持“不能不劳动就得到食物”;三拒食物,尽管饥肠辘辘,精疲力尽,还是支撑着站起来说:“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话语铿锵,掷地有声;铁骨铮铮,志不能移。哈默之所以不同凡响,就在于他不像那些逃难的人“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坚持要靠自己的劳动来换取报酬,而且要先干活,再取酬。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忘记做人的道理,恪守自食其力的信条,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尊严无价,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镇长择婿绝不是一时感情冲动。当时在难民群中,他就“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个年轻人,“注视着”这个年轻人。显然,年轻人的伟大的人格力量折服了镇长,镇长当机立断把哈默留在自己的庄园里。课文插图中镇长、哈默的形象栩栩如生,镇长的善良慈祥,哈默的自尊自重令人难忘。镇长慧眼识人才,哈默两年的实践考验更印证了镇长的胆识。于是,择婿就在情理之中。
镇长对女儿说的话富有生活哲理,于贫穷处见财富,在困境中想前景,镇长认准了哈默的自尊、自重——这把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相信哈默会有锦绣前程。尊严无价,镇长的胆识令人佩服。
事情的发展不出镇长所料,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哈默终于成为家财万贯、举世闻名的石油大王。尊严无价,它是财富之源、做人之本。
自尊、自重、自敬、自爱,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青少年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开创未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汇总19篇)篇十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投影
三课时
9祁黄羊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不避仇
内举祁午 不避亲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 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 检查预习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 晋国 悼公 祁午 解狐
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前鼻音: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后鼻音:兴亡
翘舌音:合适 召 慎重
其它:中军尉 兴亡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 祁午
多音字:解狐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内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 郑重 举荐 使者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1、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祁 尉 慎
上下结构:晋 荐 召
半包围结构:选 适 避
独体字:亡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祁:左边是“礻”,而不是“衤”;右边是“阝”,而不是“卩”。
选、适、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完成习字册上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1、 朗读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兴亡
合适 召 慎重 解狐
2、 读通重点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听写下列词语:兴亡 慎重 举荐 当此重任
2、讨论,板书: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内举祁午
根据上述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的神态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想想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从悼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悼公对祁黄羊的高度信任)
指导朗读悼公的话。
3、投影出示祁黄羊回答的话,指名朗读,说说自己人中体会到什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在“想了想”、“郑重”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指导朗读祁黄羊的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理解悼公所说的话,指导朗读,注意悼公说话时的神态(在“深感意外”下面加着重号)。
(2)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从祁黄羊的回答中,你能体会到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公私分明 心胸宽阔 不计前嫌)
5、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1、朗读课文3遍。
2、辨字组词。
普( ) 荐( ) 伐( ) 悼( )
晋( ) 存( ) 代( ) 掉(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3、 归纳段落大意,按课文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1、朗读新词。
2、听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3、指名朗读第一至七自然段。
1、师读第八自然段。
2、自由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
3、当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时,悼公说了什么话?神态怎样?
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朗读。
投影出示,对比分析: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提示:祁黄羊前后两次推荐,说话时的神态有没有不同?(在“想了想”、“郑重”下面加着重号)
从中你能看出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吗?(祁黄着考虑的确实首先是真正能为国出力的能人)
6、引读第六自然段。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
1、理清顺序:
因病辞职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2、学生试口述,同桌互述。
3、指名口述。
1、齐读课文。
2、说说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
1、 写了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荐 慎重 才能 重任
2、 照样子写词语。
代替(“代”与“替”意思相近):
安危(“安”与“危”意思相反):
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汇总19篇)篇十二
指导练习第5、6、7题。
1、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
2、能把表示反问的句子改写成表示肯定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找出本单元课文中有省略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们的用法。
2、逐句读读,体会句子意思,说说省略号的'用法。
3、仿照例句,写几个有省略号的句子。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读例句,明确练习要求。
(1)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比较上下两个句子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
2、指名优等生改写第(1)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中等生改写第(2)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重点指导两个孩子的话。
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汇总19篇)篇十三
2、介绍山歌和特点。
3、创编歌词和扮演。
1、过对温州民歌《对鸟》的学唱。感受温州乡土音乐的魅力,增强同学对地方音乐的喜爱。
2、分析比较山歌的风格特点,并用明亮的歌声表达歌曲欢乐,爽朗的情绪。
重点:感受山歌具有高亢,嘹亮,悠长,豪放,节奏自由的特点。
难点:用乐清方言来演唱《对鸟》和创编歌词。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差别大,语言和风俗习惯,文化保守和生产方式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音乐风格,艺术特色,演唱方法以和艺术表示手法的迥异。温州民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因地处沿海山区,故形成多散板式的民歌。它的旋律优美,高亢,朴实,华彩,歌唱者可以根据其声音条件,充沛发挥其演唱才干和演唱风格。
录音机幻灯片大歌纸道具(在教室旁边用椅子和桌子搭成两座山)。
1、同学随温州民歌《叮叮铛》的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呢?(温州民歌《叮叮铛》)对,很多同学都熟悉它并会演唱这首歌。我请一位同学来唱唱。那谁还知道我们家乡还有什么乡土音乐呢?(………)哦,原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也是温州非常有名的山歌《对鸟》(出示大歌纸)请同学们仔细的听一听,想一想,它是用温州什么地方的方言来唱的。(乐清)那这首歌中那些歌词跟温州话不同。
2、出示歌纸,让同学自身试着去念一念。
“介姆”“过”“打”“胭脂”“唇”这几个字与温州话区别比较大。
a:介姆:乐清方言,什么的意思。
b:天主鸟又名鸡鸟。
c:长尾巴丁:嘴似鹦鹉,尾长似凤凰。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自身的试念来趋动同学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为学好歌词做好准备。
3、学唱这首歌。
a师无伴奏范唱。
b师对同学进行口头传唱。唱好下滑音(铜绿鸽夹嘴这几个字)。
c同学学会后由第一排对第二排,一排排接下去传唱。
设计意图;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同学不一定要会唱曲谱这一要求。教师对同学的口头传唱以和同学排与排之间的传唱,充沛体现出民歌口头传唱的这一特点,而教师的范唱吸引了同学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介绍山歌和特点并与劳动号子的区别。
a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之一劳动号子的节奏,演唱形式,曲调的特点(出示幻灯)。
劳动号子。
节奏:固定。
演唱形式:一领众和。
曲调:粗犷有力。
b师:通过今天学唱的山歌《对鸟》,你认为山歌是怎样的?它与劳动号子有什么区别,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听《对鸟》和《打夯歌》(出示幻灯片)。
劳动号子山歌。
节奏固定自由。
演唱形式一领众和对唱。
曲调粗犷有力高亢嘹亮悠长。
5、齐唱《对鸟》。
师:我们知道山歌应用高亢,嘹亮,豪放的声音来唱,那么让我们再来齐唱《对鸟》,唱出山歌的特点。(同学无伴奏唱,有教师来指挥)。
设计意图:加深印象,起到巩固的作用。
6、创编歌词与扮演唱。
师:我们知道民歌在歌词上有不时创新的过程,那么老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也来即兴创作歌词怎样。
a小组讨论,要求在小组中先试唱。
b每组有由两名同学来扮演,先问后答的形式。
c汇报时,先演唱,再问同学“你们听出他们那些地方体现出山歌的特点。”
d同学们你们在山上边劳动边唱歌过吗?我请两位同学登上这两座山进行劳动,用上我们今天所学的《对鸟》和你们创编的歌词,一起来体验山野劳动的愉快心情(先扮演《对鸟》,再扮演自身创编的歌词)设计意图:培养同学的发明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激发同学的兴趣活跃气氛。同时对山歌特点的理解也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并做到了初步运用。
同学们,通过今天《对鸟》的学唱和扮演,我们初步掌握了山歌的特点和与劳动号子的区别,还学会了几句乐清话,以后老师还会带着你们去熟悉更多的温州乡土音乐。
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汇总19篇)篇十四
1、谈话:同学们,作家王宜振把我们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诗歌世界,使我们喜欢上了这首文字,韵律都很优美的诗歌《小草之歌》,让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
2、板题
3、齐读课题
4、结合上节课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请你谈谈小草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答)小结: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小草。
5、师:老师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吗?(老师走到谁面前,谁就读一小节)(伴乐)。
小结:字字入眼,句句入心,声音真好听。
6、上节课,同学们提出并解决了两道自探题,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
1)小草之歌中的“之”相当于什么?(生答)师:那小草之歌,也就是——小草的歌。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深情地读课题。
2)看第二题:按结构、内容,诗歌可以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生回答)。
师小结:上节课同学们收获不小,老师真高兴。
(一)学习1~3小结
1、设疑自探
1)请同学们朗读1~3小结,并根据内容提出你的问题。
2)生提问。
3)师:老师归纳了几道自探题,找同学谈一谈。(出示)(自探题下写有自探方法),学生在下面边读边自探。
2、解疑合探
1)这一部分写了小草什么特点?回答、板书:索取很少。
2)修辞方法:拟人。
小结:把小草比作人进行自述,显得生动、亲切、易懂。在写作时,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文章具体、生动、形象。
3)“我向大自然索取很少。”什么意思?(生答)师: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含义,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小草不渴求什么,只有阳光、雨露就能茁壮成长,为人们带来绿意。
3、找2组女生读1~3小节(一组三人)(要读出对小草的喜爱)。
师小结:小草是渺小的,他却那样乐观、自信;小草是弱小的,他却那样勇敢坚强。让我将小草的喜爱融入到课题朗读之中,齐读课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汇总19篇)篇十五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并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情感.。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1、把课文读正确,了解读课文时还不太理解的词语。
3、了解巴金先生的生平,他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
2.谁能把课题写出来?(指名写,写时强调该字笔画较多,要写紧凑)写得怎样?(简单评价)。
3、理解课题:“繁”是什么意思?(多)繁星呢?(许多的星星、数不清的星)。
4、简介背景:课文是谁写的?1927年的中国还很落后,一群有理想的热血青年,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相约去海外求学,其中就有巴金先生,在乘船去法国巴黎的旅途中,他写下了许多游记,《繁星》就是其中一篇。
1、导读:文中写了巴金先生几次看星,分别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预习中你是不是把这些内容都找出来了?请同学们来交流你们的预习成果。
2、指名学生说。
3、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这篇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还有别的分法吗?(提示:这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写在旅游的途中,今天我到哪儿了,看到什么玩了些什么?但这篇游记有些不太一样,谁看出来了?前两次并不是在他这次旅游途过过程中的事,而是--回忆。所以这篇文章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写回忆,一部分写现在)。
1、直奔重点段,了解作者的感受:这三段中,大家觉得哪一段写得最好?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今在海上,是怎样的情景勾起了巴金先生对以往看星的回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三段,一边读一边划,用横线划出巴金看到的星是什么样子的,用括号圈出他看到这样的星心中的感受是什么?并把你觉得重要的词语标上小黑点,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按提示自学第三自然段。
3、集体交流反馈: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1)这段话由几句话组成,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句中的星是怎样的?指名读每一句,概括一下,第一句中的星是怎样的星?(理解“半明半昧”板书昧,问:昧是什么意思?半明半昧呢?这半明半昧的星是怎样装点在天空中的?理解“悬”)。
(2)再来看第二句,指名读,概括一下,这句中的星又是怎样的?(理解“摇摇欲坠”板书,问:坠是什么意思?欲是什么意思?整个词的意思就是--摇摇晃晃地快要掉下来)。
(3)第三句,指名读,概括讲这时的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像是萤火虫在我周围飞舞,出示:飞舞)。
(4)指板书,联系“悬-摇摇欲坠-飞舞”你们看,星星在作者眼里发生了……变化,变得越来越……近,提问:星星为什么会跑到他的身边来飞舞?作者觉得星星像是萤火虫一样在身边飞舞,觉得和星星在一起,是星星从天上飞下来了,来到他身边,还是作者飞上天去了,来到群星中间?他已经把自己融入到星空里了,已经陶醉于星空之中了,他的身体上去了吗?不,是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上去了,他随着他的情感,随着他的想象来到了群星之间,陶醉其中,来,把这种情感读出来:读哪一句就要想象哪一句的内容,脑子中要出现与作者描写相同的情景。指两名学生读,齐读。
(1)指名回答。(出示相关段落)。
(2)提问:这段话写出了作者的几点感受?指名回答。
a.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体会柔和、静寂、梦幻的不同感觉,指导朗读)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了他总的感受的?(触觉、听觉、幻觉)他把这几种感觉排列在一块儿写,突出表达了他此时内心总的感受,这样排在一起的写法,能给人带来丰富的内心体验,我们也来像这样写一写)仿写句子。(1我校的学生是……的,……的,……的。2上海这座城市是……的,……的,……的。)。
5.与前两次比较看到的星星有何不同。
(1)这是作者如今在海上的舱面上所看到的星以及他看到星时内心的感受,那么他之前在家乡和在南京看到的星是什么样子,内心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作者看到的星星的样子,用括号圈出看到这样的星时内心的感受,把关键的词语标上小黑点。
(2)交流反馈:以前在家乡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子?(密密麻麻)三年前在南京呢?(星群密布)它们有区别吗?(密密麻麻是满天的星星,看起来没有秩序,星群密布虽然还是满天的星星,没有改变,但是在作者的眼里已经把它们看成一群一群,一组一组的呢?为什么他会组合这些星星了?看书回答。
(3)他认识了许多星星,再看看星星就不是密密麻麻的一片了,看,这几颗星组成了(师画北斗七星)……现在,他能把星星组合起来了,这时候就是他说的……星群密布。
(4)那么,前两次看到“密密麻麻”、“星群密布”的星空时,他分别有什么样的感受?指名学生回答。(一是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一是仿佛在和朋友谈话。)相机出示三次的感受,这三次感受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它们是一样的吗?(提示: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看到同一景物时,他的感受会是一样的吗?)。
(5)学生自主感悟后,与周围的学生交流交流。
(6)集体交流反馈。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一一展开的,这三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看到的星,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受,就是这篇文章的线索,请你根据这线索,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指两名学生归纳)。
请你也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去观察星空,让星星和你作伴,让自己的想象插上翅膀。把自己的观察所得,把自己的奇妙想象写下来。
板书设计:
32、(爱)繁星。
从前家乡庭院密密麻麻母亲。
三年前南京菜园星群密布朋友。
如今海上舱面半明半昧朋友“母亲”
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汇总19篇)篇十六
1、学会6个字,会认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的战斗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感情。
1、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
2、组织学生收看电影《飞夺卢定桥》。
2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如。
1、出示图片或cai课件,从不同角度展示铁索桥的风貌。
2、请学生谈一谈对铁索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读音。
重点指导:楼梨。
3、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读课文,思考:本诗有几小节?每节写什么?
2、学生回答。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
2、思考:人在铁索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高又险)。
3、指导感情朗读。
五、学写生字。
重点指导:滚。
六、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
2、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反映作者此时心情的词语。(心潮汹涌激荡)。
2、作者站在铁桥上,心潮汹涌激荡,思接古今,找出有关的诗句,同桌互相读一读。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作记号。
3、学生汇报。
(1)重点学习第二节。
a圈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的词语。
b补充《飞夺卢定桥》中有关资料,丰富学生认识。
(2)指导朗读第二节。
4、采用多种方式朗读。
三、作业。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我体会到:
2、“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要高声歌唱!”
假如你就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壮观的景象,想到英勇的红军,你会高声歌唱:
我站在铁索桥上。
红旗火光。
铁索弹雨英勇无畏。
火网。
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汇总19篇)篇十七
1、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重点:感受句子,从中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句子,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
2、那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发,去欣赏海上日出的奇观!
(三)讲读课文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段中都读懂了什么?(引导: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
2、那作者是看了一次日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说明作者经常看日出)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让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
2、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谁来说一说?)
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图片配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读中感受)
4、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因为作者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为什么作者要目不转睛的看呢?因为怕错过,反衬日出的美)
5、太阳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很美了,那海上日出会是怎样的壮观哪?想不想去看看?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重点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6、太阳上升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谁发现了太阳是怎么变化的?
7、这真是美的感受,让我们欣赏动画,请同学们跟着朗读。
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东升景象如此壮观,那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出示课件)
2、看了动画之后,你是怎样的感受?
(你想把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谁来试试?)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镶透染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感悟第六自然段
1、所以作者最后感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这是伟大的奇观。好不好?为什么?
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xx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代表作品:《家》《春》《秋》《雾》《雨》《电》《憩园》《第四病室》《随想录》等。
荣誉奖项
1982年意大利“但丁国际奖”
1983年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84年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4年5月,作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应邀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届国际笔会大会。
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
1990年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1993年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资深作家敬慰奖”
1998年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
20xx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
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汇总19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认读11个生字,朗读课文,了解大象醉酒的样子及原因,培养朗读能力,感受大象的可爱。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大象醉酒的样子及原因。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大象醉酒的样子及原因。
查阅资料:
大象。
教学课时数:
1
教学要求:
认读11个生字,朗读课文,了解大象醉酒的样子及原因,感受大象的可爱。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学习16课。板书:大象醉酒。
2、简介对大象的了解。
1、自由读课文,努力读正确,看你又认识了哪些生字?
2、介绍给大家:你又认识了哪些生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
3、学生交流。
4、听老师范读:思考课文写了大象的什么事?你觉得怎样?
5、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6、学生自由读课文,努力达到正确流利。
7、检查学生读书。
8、小组练习读书。
1、思考课文每段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段?
2、大象醉酒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你觉得怎样?原因是什么?
3、学生交流,师指导。
1、练习读熟课文。
2、摘抄好词佳句。
3、查阅其他动物的资料。
板书设计:
摇摇晃晃。
连根拔起。
小学四年级语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汇总19篇)篇十九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课时。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2、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i)妒(du))”的“嫉”不要读成“疾”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