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实用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
排第几教案(优秀17篇)篇一
1、让学生初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数学-《第几》。
2、使学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小猪、长颈鹿、青蛙、小鸡、小羊、小熊图片各一张,水杯图片6张。
学具:学具袋一个(小猪、长颈鹿、青蛙、小鸡、小羊、小熊图片各一张)。
一、创设情境。
二、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一)操作。
请小朋友倒出信封里的小动物,给小动物排排队。
(二)讨论交流,初次感知。
1、指名演示,并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2、还有不同的排法吗?指名演示(边排边说)。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这样排吗?
3、小结板书。
4、同桌交流。
其他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排法吗?请你告诉你的桌。
(三)感知序数的可变性。
1、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去小兔家做客?谁排在了第5个?
3、讨论交流。
(1)排第1。
指名演示,并回答:小青蛙排第一了,那么后面的小动物都排在了第几?
(2)排中间。
指名演示,并回答:其他小动物的位置会怎么样?谁变了,谁没变?
(3)排最后。
指名演示,并回答:其他小动物的位置变了吗?
(四)体验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2、整理学具。
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来来了小兔家,小青蛙蹦得快,一下子就跳到小兔家里去了。我们就代表小兔把其他的小动物请进门好不好?请拿出信封,按要求把信封装进去。
(1)请排在第3个的小动物进门。
(2)剩下还有几只小动物?把现在排在前三个的小动物请进门。
(3)请最后一只小动物进门。
小动物们该休息了,请把信封放到抽屉里,别惊动他们了。
(五)感知序数与数的方向有关。
指名演示,可能左数第三:
2、有不同的想法吗(右数第三)?你是怎么想的?(如无不同的想法:小兔想送给(右数第三),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从右边数第三个)。
问第一个学生你是从哪边数的?
3、小结:原来从右边起和从左边起结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小朋友可要说清楚了。
5、最后一杯水该送给谁?你在哪个位置?
三、游戏分苹果,运用新知。
小兔又请大家吃苹果,我们也学小兔来分苹果来玩个游戏,好吗?
1、介绍规则: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分成小组,按要求把苹果送给自己组的小朋友。
分苹果时要听清从前面数还是从后面数。
3、游戏:师提要求,生分组进行。
四、综合运用。
(一)寻找数学知识。
1、自由发言。
2、同桌交流。
(二)按要求离开教室。
玩得高兴吗?这节课也该结束了,请按要求离开教室。
1、左边第一组;
2、右边两组;
3、每组从前面起第二个;
4、每组从后面起第一个;
5、全部。
排第几教案(优秀17篇)篇二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数的次序。
实物投影仪。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3、教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进行遵守社会公德教育)。
二、探求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
(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个?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个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个是谁?
(二)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从右数起呢?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排第几教案(优秀17篇)篇三
活动2:排队买票。
1.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多媒体显示5人排队买票图)。
2.引导看图,自由提有关几与第几的问题。
3.说一说。
(1)如果是你排在老爷爷的前面,你会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老爷爷从第五走到了第一)。
(3)刚才我们说的几人与第几人,如5人和第5人,2人和第2人意思一样吗?(板书课题)。
4.(多媒体演示老爷爷买完票走了)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并要求回答。
排第几教案(优秀17篇)篇四
1、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排第几教案(优秀17篇)篇五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运用,能结合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渗透尊老爱幼的教育。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排第几教案(优秀17篇)篇六
几和第几实际上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凡事物排列的顺序号。例题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务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想想做做让学生在涂色、观察、数数、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识几和第几的区别,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个数或顺序并现同伴交流的能力。
排第几教案(优秀17篇)篇七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的基数、序数含义,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二)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借助生活经验,解决关于几个和第几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排第几教案(优秀17篇)篇八
本堂课分三步走:从买票情境图的初步感知,到连续动画情境的感悟,最后是游戏的深化巩固,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次很清晰。在拓展应用中注意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魅力。练习中采用了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表现,提高了学习兴趣。
排第几教案(优秀17篇)篇九
1.指出15以内的一排物体中任意一个物体是第几个。
1.指出15以内的一排物体中任意一个物体是第几个。
2.《我的数学》第20~21页。
1.小朋友排成了一排,这里一共有多少名小朋友?
2.老师站在队伍的最前面,请你从前往后数一数,第三个小朋友是谁?
3.戴眼镜的小朋友分别站在队伍的第几个?
4.穿点点连衣裙的小朋友站在第几个?
5.站在队伍第11个的是哪个小朋友?他长什么样子?
排第几教案(优秀17篇)篇十
2、学习记录。
(1)教师在黑板上逐一出示图片,学生记录(边记录边反馈)。
小结:我们可以用“|”也可以用数字来记录,当哪一种颜色的圆片没有时,我们用0来记录。
(2)这些题是什么意思呢?(书16页题1)。
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练习并反馈。
想不想自己掷、自己记?同桌一人掷一人记,圆片任意拿,每人两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动手动脑,发现新知。
活动一:分组活动,感受新知。
1、同桌合作,一人掷一人记(第1、2组掷3个圆片,第3、4组掷4个圆片)。
2、学生汇报各种情况,教师板书于可移动的卡片上。
3、观察并整理。
这么多的情况老师一下子记不住,你们有没有好办法?
学生整理汇报,教师移动卡片。
4、你们能把这些全都记住吗?你是怎么记的?
学生交流方法。
(1)左边一列的数字越来越小,右边的一列数字越来越大。
(2)两个好朋友一块记,如:1和3、3和1都组成4。
5、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6、对口令:拍拍手,我出3,你出几?(师生、生生)。
活动二:独立尝试,整理记录。
1、如果有2个或5个双色片,会有哪些不同的投掷情况呢?你能有规律的记录下来吗?学生独立解决。
2、反馈板书。
3、小结。
4、对口令。
活动三:深入探究,有序思考。
2、学生上台翻转圆片。
他翻得对吗?有什么秘密?
3、请你们为小丁丁记录刚才的结果。
4、如果没有图,你能记住吗?学生尝试记忆。
三、回顾总结,提出要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想知道10个双色片的投掷情况吗?回家后试一试,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四、故事激疑,猜测验证。
1、听故事,想原因。
2、探索原因。
小组4人,共20个双色片,每人掷1次,并记录结果。
师生统计各种结果出现的次数。
3、观察,比较:哪些掷的结果经常出现,哪些掷的结果很少出现?
得出结论:同一色的情况较少出现,中间几种情况出现的较多。
师小结:全部是红色的和全部是蓝色的结果很少出现,所以那个财主总是输。其实这里面还有更深奥的秘密,希望你们长大后能揭开这个秘密。
排第几教案(优秀17篇)篇十一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1、学习1—5的序数,初步了解序数的含义。
2、会用序数词表达物体排列次序,建立一维的空间位置对应。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小动物(小猴子、小狐狸、熊猫、长颈鹿、大象)的图片各一张。
2、五节车厢的小火车(画在黑板上)。
3、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一、通过故事自然导出序数概念。
1、故事导入:
动物王国有一列小火车,小动物们决定乘火车去北京玩一玩。教师出示五节车厢组成的小火车图,请幼儿数一数小火车共有几节车厢(1、2、3、4、5,共有五节车厢)?我们用数字王国里的数学宝宝来为这几节车厢做上标记吧!(引导幼儿把数字宝定贴在车厢上。)。
2、教师标识数卡:
教师:我们怎么来标上数字呢?(我们先找到火车头,从火车头的一边开始标数字。)。
3、教师边演示边说:
教师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
教师小结:
我们刚刚说的“第一节、第二节……”就是数学里的序数词。
4、教师提问:
有哪些小动物要去旅游呢?教师拿出动物图片,一边示范讲解,一边把相应的动物放入相应的车厢里。小猴子坐在第一节车厢,小狐狸坐在第二节车厢,熊猫坐在第三节车厢,长颈鹿坐在第四节车厢,大象坐在第五节车厢。
二、理解序数的概念,口头表达谁排在第几节车厢。
1、火车开了很长时间,停了下来请乘客们下车休息一下,动物们都下了车。
2、等火车马上就要开走的时候,熊猫着了急,因为它找不到自己的车厢了,它不记得自己坐在第几节车厢了。
3、谁愿意帮助他呢?可以怎么帮助他?(告诉他是第几节车厢,或直接带他去。)。
4、请小朋友说一说谁在第几节车厢。
三、通过操作,尝试进行序数与空间位置的对应。
请几名幼儿分别把小动物的图片放在火车相应的空格处,进行序数与空间位置的对应练习。
四、打开幼儿用书,或观看挂图边完成操作练习。
1、共有几只小动物在玩滑滑梯?它们分别排在第几位?
2、请在每个小动物后面对应的方框内打勾。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排第几教案(优秀17篇)篇十二
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适时安排两道基础性的练习,强化和巩固了学生对“第几”的感知和认识。]。
排第几教案(优秀17篇)篇十三
师:“呜~咔咔咔咔,呜~咔咔咔咔同学们,你们看,谁来啦?”
生齐:小火车。
师:小火车给我们带来了各种美味的水果,同学们快来看一看小火车上都有什么水果啊?
生:小火车上有葡萄、苹果、香蕉、梨、桃子。水果贴上,强调学生说完整的话。
师:那谁能告诉老师,小火车上总共有几种水果呢?
生齐:小火车上总共有5种水果。说完整的话。
排第几教案(优秀17篇)篇十四
谈话:几和第几你们清楚了吗?现在我们要准备进动物园啦。瞧,门口挂了很多灯笼。(出示插图)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点灯笼好不好?灯笼什么颜色?(红色)。
提问:先听清楚要求,从左边起涂色(让生动作示意)注意第一行要求什么?(涂4个)第二行呢?(涂第4个)。
让学生打开书本按要求涂色,指名一生上前涂色,集体校对。
此时师再提出要求:“第一行从右往左数涂4个灯笼,第二行从右往左数涂第4个”
涂4个和第4个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排第几教案(优秀17篇)篇十五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排第几教案(优秀17篇)篇十六
师:现在我们吃完水果了,是不是该运动一下啦?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男生女生站起来”。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老师会说一些次序,点到谁,谁就站起来,看看谁的反映最迅速、最准确!比如说,我说:“第二横行,从左数第二个人”就是曾琳雅需要站起来。所以说,第几个都指的是一个物体,它表示的是物体的位置。
师生互动,做游戏,对的次数最多的组给“小组将”
排第几教案(优秀17篇)篇十七
1、认识到几个和第几的区别,几个是数量,而第几是序数,只是一个数。
2、明白第几具有方位性,并能够准确找到所求目标。
3、将上下、左右与第几的知识融会贯通。
4、培养学生比较、推理、判断、仿说、创新的能力。
5、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