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小班教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接下来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们编写的小班教案,希望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助益。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逃走了教案(热门14篇)篇一
1、能仔细观察,寻找“小鱼”,并说出它躲藏的地方。
2、感受活动的乐趣,知道有朋友是件快乐的事。
ppt课件、插入教具(小鱼和鱼缸)。
一、引入——认识小鱼。
2、仔细看看小鱼长得什么样子?(圆圆的大脑袋、眼睛亮亮、颜色是红红的)。
3、交朋友。
都想做小鱼的朋友呀,你瞧,小鱼准备出发了。
师:滋溜滋溜小鱼逃走了,滋溜滋溜,小鱼躲在哪儿?兹溜兹溜小鱼躲到xxx的'头顶上。
二、导读——学会观察和分析。
三、运用新经验。
1、小鱼说,不行不行,我得动脑筋找一个更好的地方躲起来,让你们找不到。这次小鱼要找好几个地方躲,它会躲在哪些地方呢?宝宝睁大眼睛仔细看。
兹溜兹溜小鱼逃走了,兹溜兹溜小鱼躲在哪?边放录音边连续放三幅图。
2、宝宝,你们刚才看到小鱼躲在了哪些地方?
4、花盆:这个种着花的地方我们叫花盆,伸出你的小手数一数,这个花盆里有几朵花?小鱼说:我跟花长得这么像都被你们找到了,还是重新找个地方躲起来吧。
5、水果盆:兹溜兹溜,小鱼逃走了,兹溜兹溜,小鱼躲在哪?一起告诉我小鱼躲在哪?(草莓里课件放大)这次小鱼聪明了,它为了不被你们发现,还把自己打扮了一下,仔细看看它是怎么把自己打扮得更像草莓的。对,它给自己戴了一个草莓帽,对吧,一动也不动,这下子就变成一个草莓了。先请两个幼儿表演再集体表演。
6、总结:哎哟,原来尽管我们年龄小,可是我们能够管住自己,就像学本领的时候要坐坐好,就像旁边有再多的老师也要看着我。
可是小鱼没我们这么厉害,它太调皮了又要逃走了。这一次我们想办法抓住它,好吗?
7、哎哟,又逃走了,这回逃到哪里呀?猜猜看,小鱼这回又逃到哪里了?
四、活动延伸。
1、我们听听小鱼怎么说的?还要让它逃走吗?我们快跟小鱼说,你快逃走,我们给你念儿歌。它还愿意不愿意逃走了,为什么这回它不逃走了?因为它找到朋友啦,有朋友的是个快乐的地方,所以它不逃走了,它还要和我们、和这些小鱼在一起。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逃走了教案(热门14篇)篇二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了解气球的动态特点及气球与空气的关系。
2、产生玩气球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故事磁带。
2、气球实物若干活动过程:
一、气球生上天。教师讲述故事开头到“他们想飘到更高更高的天空上去。”
师:卖气球的人为什么要牢牢抓住红气球的绳子?红气球浮在空气中是怎么样的?蓝气球、黄气球是怎么样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轻的?二、气球逃走了。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卖气球的人急得哭起来。”
卖气球的人打了个喷嚏,手一松气球就逃走了,踩高跷的人和荡秋千的杂技演员为什么都抓不住气球?(因为气球会往上飘升,所以抓不住)三、气球去玩了。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结尾。
师:气球想去玩了,是谁带着它们去的?(风儿带着气球去的)气球跟着风儿,怎样去乡下和城市?(飘飘荡荡,摇摇摆摆地飞到乡下和城市)气球到了幼儿园,停在哪里?他们为什么要把绳子垂下去?(浮在天花板下面,小朋友可以牵住气球去玩了)四、完整欣赏故事。
师:气球为什么最后留在了幼儿园?(小朋友喜欢气球)师:气球也到我们幼儿园来了吗?出示气球实物,告诉气球来到我们班,想和我们一起玩。带领幼儿一起说:“气球,欢迎您!”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逃走了教案(热门14篇)篇三
活动目标:
1.对观察有兴趣,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小金鱼与周围事物的异同。
2.在看看、说说、找找中体验和老师、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绘本、波波鱼手偶、音乐、呼啦圈、藏好小鱼的画。
活动过程:
一、引题:认识波波鱼(播放水泡声)。
1.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书讲故事。故事里的主角是谁呢?听!它来啦!
2.它是谁啊?(小鱼)你怎么知道是小鱼?(听到水泡声)听到水泡咕噜噜的声音对吗?
3.出示波波鱼手偶。
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这条小鱼,,它叫波波鱼。你喜欢波波鱼吗?你喜欢它什么呢?(身体、颜色、眼睛、尾巴、嘴巴)。
教师小结:波波鱼穿粉衣,圆圆身体小尾巴,黑黑眼珠白眼眶,张着嘴巴吐泡泡。
二、和波波鱼捉迷藏。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讲波波鱼的故事。
1.教师讲述波波鱼的故事。
师:波波鱼很想念大海里的朋友,很想念大海里自由自在的生活,于是,波波鱼怎么了?(幼儿回答)。
师:波波鱼用力把小尾巴一甩,跳出了鱼缸,我们也来像波波鱼扭一扭、跳一跳。
2.律动:小鱼跳(播放音乐《小金鱼捉迷藏》)。
(1)师:你们看,后面有许许多多的小鱼缸,来!我们一人找一个,站在中间,当听到音乐唱“跳跳”的时候,每个宝宝就要像波波鱼一样用力向外跳。注意听音乐哦!
(2)幼儿律动。
3.找找波波鱼。
(1)师:波波鱼跳出了鱼缸,真快乐,它说:“我要和你们做游戏,做什么游戏呢?捉迷藏!”
玩过吗?怎么玩?(幼儿回答)。
小结:要有人藏,有人找!怎么藏怎么找呢?(幼儿回答)。
(2)幼儿找波波鱼。
第一次:出示窗帘图:告诉我,你是怎么找到波波鱼的?(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因为波波鱼有小尾巴,黑黑眼珠白眼眶,窗帘上的圆点没有!
第二次:出示糖果罐图:
波波鱼说你们的眼睛真亮马上就找到了,我们再来一次。
你是怎么找到的?
教师小结:因为波波鱼有黑黑眼珠白眼眶,糖果没有黑黑眼珠白眼眶。
第三次:请幼儿到藏有波波鱼的图中找,找到以后贴在自己身上。
波波鱼说这次它请了很多的朋友和你们一起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藏在游乐园里,快去找吧!
三、尾声。
在你们的帮助下,波波鱼玩的很开心,和朋友们回到了大海,瞧!它蹦蹦跳跳的回到了大海里,和它的朋友们在一起!一起跳舞、做游戏!你们还认识波波鱼吗?请你告诉我在那么多小鱼当中哪一条是波波鱼?为什么?你看到了什么?(黑黑眼珠白眼眶)。
教师小结:小鱼长的都很像,只有波波鱼有白眼眶。波波鱼找到了朋友,真开心,再也不逃走了!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逃走了教案(热门14篇)篇四
活动目标:
1、尝试画圆并添加线条组合画成小鱼等图像和符号。
2、乐于用绘画的方式大胆想象找朋友的情景,体会回到朋友中间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漂亮的小鱼。
1.(出示剪贴画)瞧!这是一条蓝蓝的小河,你们看是谁来了?原来是一条美丽的小鱼。他长得什么模样呀?圆圆的大身体,圆圆的小眼睛,还有一条肉骨头似的小尾巴真可爱。
2.你愿意做一条小鱼吗?请游到水里来吧(几位幼儿绘画)。注意身体和尾巴的大小、颜色、鱼尾巴的方向,和幼儿互动:“许多小鱼游来了,我们已经看见了小鱼圆圆的身体了,还有什么地方没看见?”“还有一条小鱼也游来了,大家好!”
许多小鱼都游来了,小鱼和朋友在一起游玩真快活,有朋友真好!
1.(鱼缸画面)有一条小鱼却一点儿都不开心。他为什么不开心呀?(画外音:“我一个人在鱼缸里没朋友,太寂寞了,我决定逃走,去找朋友!”)。
2.(窗帘画面)小鱼逃去哪儿了?窗帘上都是什么啊?你们找到小鱼了吗?小鱼和圆点是。
不是有点像呢?哪儿最像?圆点点说:“嘿,小鱼,我们是红红的,你也是红红的,我们是圆圆的,你也是圆圆的,就留在窗帘上吧。”
4.(玩具屋画面)小鱼又从糖果盖的缝隙里逃走了,这回逃去了玩具屋,还能找到小鱼吗?玩具屋里的好朋友可真多!哪些朋友也是圆圆的呢?玩具们说:“小鱼,和我们一起玩吧,你就留下吧。”
5.小鱼又逃走了,这下会去哪儿呢(幼儿想象)?
1.小鱼们,赶快逃走,逃到纸上来(画小鱼)。
2.小鱼还想逃去哪儿,会看见谁呢?(添画相关的景物,教师及时捕捉幼儿自己创造的图像,运用添画的方式补充演示的画面)。
3.大家都欢迎小鱼留下,小鱼又逃了,逃去哪里,看到谁?(在反复逃和找到朋友的过程中,补充画面)。
四、小鱼躲在哪儿。
1.一起来找找小鱼。“小鱼小鱼在哪里?”
2.欣赏幼儿作品,从画面上边说说猜猜小鱼躲在哪儿?那里还有谁?
3.(欣赏大池塘画面):小鱼又逃走了,逃去了大鱼池,能找到这条可爱的小鱼吗?和其他朋友有什么不同?小鱼说:“我回家了,这才是我的朋友,大家在一起是多么的快乐,我再也不逃走了。”
结束:小鱼们,你们找到朋友了吗?让我们和自己的鱼朋友拥抱一下,一起回家吧。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逃走了教案(热门14篇)篇五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鱼逃走的有趣经历,知道有朋友是件快乐的事。
2、能仔细观察,寻找“小鱼”并说出它躲藏的地方。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ppt课件、插入教具(小鱼和鱼缸)。
活动过程:
一、引入——认识小鱼。
1、师:今天林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好吗?
2、出示“小鱼”
师:看到小鱼了吗?这会儿它在哪儿呀?仔细看看,小鱼长得什么样啊?(颜色,脑袋,眼睛)。
3、交朋友。
二、学会观察和分辨。
1、第一幅图。
师:小鱼躲在了哪儿?你从哪儿看出来它是小鱼的?
小结:这么多的糖果跟小鱼长得很像,可是还是被你们找到了,小朋友们真棒!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摸摸小鱼的尾巴。
2、第二幅图。
师:小鱼躲在了哪儿?你从哪儿看出来它是小鱼的?它和花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小朋友们真厉害,小鱼藏得这么好都被你们找到了。它不甘心,还想和你们玩一次。
3、第三幅图。
小结:小鱼好聪明,它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草莓,简直和真的草莓一模一样,可是还是被我们的小朋友发现了,所以他说要重新找一个更加隐蔽的地方躲起来。
4、第四幅图。
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多小鱼里这条是我们要找的`吗?
小结:好了,小鱼说:“今天的游戏就玩到这儿吧!”他要回池塘找他的朋友们了,我们小朋友也去找自己的朋友吧!
小百科:鱼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逃走了教案(热门14篇)篇六
孤单的小金鱼逃出鱼缸,跑到哪里去了呢?小金鱼竟然躲到窗帘的图案中,唉呀!又逃走了,小金鱼躲在哪里呢?躲在糖果罐、玩具堆里、花丛间……;最后躲进大鱼池里!找到了,找到了,小金鱼不再逃走了,因为在这里找到了好多好同伴啰。日本知名童书作家五味太郎的作品,除了传达故事的深意,更充满设计的巧思,能引领孩子观察环境,学习辨认形状和色彩。五味太郎用他一贯轻松、活泼的`画风,带领小朋友进入童趣的故事。
“玩”是小朋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在小金鱼逃跑了一书中,小金鱼就像小朋友玩捉迷藏一样,利用“玩”的过程,让小朋友练习视觉辨识能力,认识日常生活用品,同时也展现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本可以一玩再玩的好书,比较适合低年龄小班幼儿的特点。因此,整个活动设计包含了律动“小鱼跳”和“小鱼捉迷藏”的游戏。通过玩、操作,让孩子在看看、说说、找找中引领孩子的观察,学习辨认形状,帮助孩子创设了多种的阅读途径。
【活动目标】。
1、对观察有兴趣,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小金鱼与周围事物的异同。
2、在看看、说说、找找中体验和老师、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绘本、波波鱼手偶、音乐、呼啦圈、藏好小鱼的画。
【活动过程】。
一、引题:认识波波鱼(播放水泡声)。
1、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书讲故事。故事里的主角是谁呢?听!它来啦!
2、它是谁啊?(小鱼)你怎么知道是小鱼?(听到水泡声)听到水泡咕噜噜的声音对吗?
3、出示波波鱼手偶。
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这条小鱼,它叫波波鱼。你喜欢波波鱼吗?你喜欢它什么呢?(身体、颜色、眼睛、尾巴、嘴巴)。
教师小结:波波鱼穿粉衣,圆圆身体小尾巴,黑黑眼珠白眼眶,张着嘴巴吐泡泡。
二、和波波鱼捉迷藏。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讲波波鱼的故事。
1、教师讲述波波鱼的故事。
师:波波鱼很想念大海里的朋友,很想念大海里自由自在的生活,于是,波波鱼怎么了?(幼儿回答)。
师:波波鱼用力把小尾巴一甩,跳出了鱼缸,我们也来像波波鱼扭一扭、跳一跳。
2、律动:小鱼跳(播放音乐《小金鱼捉迷藏》)。
(1)师:你们看,后面有许许多多的小鱼缸,来!我们一人找一个,站在中间,当听到音乐唱“跳跳”的时候,每个宝宝就要像波波鱼一样用力向外跳。注意听音乐哦!
(2)幼儿律动。
3、找找波波鱼。
(1)师:波波鱼跳出了鱼缸,真快乐,它说:“我要和你们做游戏,做什么游戏呢?捉迷藏!”玩过吗?怎么玩?(幼儿回答)。
小结:要有人藏,有人找!怎么藏怎么找呢?(幼儿回答)。
(2)幼儿找波波鱼。
第一次:出示窗帘图:告诉我,你是怎么找到波波鱼的?(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因为波波鱼有小尾巴,黑黑眼珠白眼眶,窗帘上的圆点没有!
第二次:出示糖果罐图:
波波鱼说你们的眼睛真亮马上就找到了,我们再来一次。
你是怎么找到的?
教师小结:因为波波鱼有黑黑眼珠白眼眶,糖果没有黑黑眼珠白眼眶。
第三次:请幼儿到藏有波波鱼的图中找,找到以后贴在自己身上。
波波鱼说这次它请了很多的朋友和你们一起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藏在游乐园里,快去找吧!
三、尾声。
在你们的帮助下,波波鱼玩的很开心,和朋友们回到了大海,瞧!它蹦蹦跳跳的回到了大海里,和它的朋友们在一起!一起跳舞、做游戏!你们还认识波波鱼吗?请你告诉我在那么多小鱼当中哪一条是波波鱼?为什么?你看到了什么?(黑黑眼珠白眼眶)。
教师小结:小鱼长的都很像,只有波波鱼有白眼眶。波波鱼找到了朋友,真开心,再也不逃走了!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逃走了教案(热门14篇)篇七
1.让孩子能够明白鱼是生活在水里的。
2.通过画水的曲线,锻炼孩子小手的肌肉组织。
3.培养孩子的爱心。
1.白纸、水彩笔人手一份。
2.“小鱼”若干;一条大鱼:一面是哭脸一面是笑脸。
一、引入。
出示一条大鱼问:这是谁啊?(幼儿回答)它怎么了?(哭脸)这个漂亮的小鱼没有家了,怎么办呢?你们知道小鱼的家在哪里吗(幼儿自由回答)。
二、帮大鱼找家。
老师示范画水(曲线):鱼是生活在水里的,那我们现在没有水怎么办呢?老师想了个办法,我们帮小鱼在纸上找个家吧。
三、帮小鱼找家。
1.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漂亮的`小鱼没有家呢,我们一起帮他们找家好不好。
2.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演示一遍,把小鱼贴到画好的“水”里。
四、活动结束。
幼儿作品展示:好了,我们来看看谁家的小鱼最多。
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削发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的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逃走了教案(热门14篇)篇八
1、学画封闭的圆形。
2、借圆想象,添画成各种图像。
1、各色剪成鱼形的色纸。
2、彩色笔。
(一)演示与研讨。
1、教师出示一条剪纸的小鱼:“小鱼又来了,想请小朋友教它学唱歌。”
2、征求幼儿的意见,任选一首大家熟悉的歌曲,由幼儿唱一句,教师在纸鱼的身上画一个圆。
3、边画边分辨圆是否封闭——封闭的圆表示小鱼学会了唱歌,不封闭的圆表示小鱼还未学好,要再学一遍。
4、想象歌里面唱了些什么?如花朵、皮球、太阳等。
(二)创作要求。
我们来教小鱼唱歌。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用歌曲有没有唱完,提示画封闭的圆。
2、鼓励幼儿多教小鱼唱几首歌——在小鱼的肚子上多画圆。
3、引导幼儿相互启发,借形想象。
(四)引导评价。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逃走了教案(热门14篇)篇九
活动目标:
1.能选择不同的纸条大胆地表现几种常见动物的形态,发展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与同伴分工合作,感受合作的乐趣。
3.对利用废旧物品做做玩玩感兴趣。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已制作好的动物范例若干。
2.师幼共同收集废旧广告纸、挂历纸并裁成各种不同长短、粗细的纸条。
3.订书机、胶水、铅笔、抹布每组两份,每组一个小透明胶,人手一把剪刀。
4.场地布置:在教室内布置“海洋”、“草地”、“树林”的背景。
活动过程:
一、结合幼儿兴趣直接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以前用这些纸条变过魔术吗?变过什么?(三角形、圆形、桃心形……)。
二、幼儿自由讨论制作方案。
1.师: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用这些纸条变各种动物,你想变什么?可以轻声的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师:谁来说说你想变什么动物?(幼儿回答)。
3.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动物,小朋友动动脑筋想想怎么变呢?
三、教师出示范例并讲解。
1.出示蝴蝶,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师:老师这有只蝴蝶,小朋友看看是怎么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师:蝴蝶有几对翅膀?(2对)它的翅膀是怎样的?(对称的,一对大,一对小)。
师:蝴蝶最大的特点就是翅膀是对称的.,小朋友如果要变对称的图形就要选两条一样长的纸条来变。
2.师:小朋友想想,除了用圆形来做蝴蝶的翅膀,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形状来组合?(幼儿回答)。
四、提出制作要求:
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长短、粗细不一样的纸条和一些透明胶、胶水、订书机等几种固定的工具,请你们开动脑筋自己去变一变吧。
五、幼儿自主操作,教师指导。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逃走了教案(热门14篇)篇十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了解气球的动态特点及气球与空气的关系。
2、产生玩气球的兴趣。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故事磁带。
2、气球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气球生上天。教师讲述故事开头到“他们想飘到更高更高的天空上去。”
二、气球逃走了。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卖气球的人急得哭起来。”
卖气球的人打了个喷嚏,手一松气球就逃走了,踩高跷的人和荡秋千的杂技演员为什么都抓不住气球?(因为气球会往上飘升,所以抓不住)。
三、气球去玩了。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结尾。
师:气球想去玩了,是谁带着它们去的?(风儿带着气球去的)气球跟着风儿,怎样去乡下和城市?(飘飘荡荡,摇摇摆摆地飞到乡下和城市)气球到了幼儿园,停在哪里?他们为什么要把绳子垂下去?(浮在天花板下面,小朋友可以牵住气球去玩了)。
四、完整欣赏故事。
师:气球为什么最后留在了幼儿园?(小朋友喜欢气球)师:气球也到我们幼儿园来了吗?出示气球实物,告诉气球来到我们班,想和我们一起玩。带领幼儿一起说:“气球,欢迎您!”
小百科:气球是充满空气或某种别的气体的一种密封袋。气球不但可作为玩具,也可作为运输工具。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逃走了教案(热门14篇)篇十一
1.能大胆选择色彩学习用瓶盖印画,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2.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体验快乐。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1.画有小鱼的背景图一张。幼儿作业每人一份。
2.收集若干大小不一的瓶盖等作印章,颜料若干盘,抹布。
3.《网小鱼》的音乐。
(一)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鱼宝宝们,跟着鱼妈妈一起唱一唱、游一游吧!(播放《网小鱼》的音乐)。
(二)了解用瓶盖印画的方法来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1.师:小鱼宝宝真可爱,一边游泳一边还会吐泡泡,怎么吐泡泡的?
幼:波罗波罗…。
2、师:你们会吹泡泡吗?你们看,我会变出很多泡泡来。(泡泡枪打出一串泡泡)。
3、出示背景图:
图上的小鱼有没有吐出泡泡来呢?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4、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工具,看是什么呀?(出示瓶盖)幼:瓶盖。
5、教师出示瓶盖和颜料示范讲解:选一个瓶盖,蘸点颜料用力压一压,然后拿起来,"波罗波罗"吐出一个泡泡。(幼儿观看教师的示范并倾听)问:吐了一个什么颜色的泡泡?幼:黄色。
问:还想吐一个什么颜色的泡泡?幼:红色。
师:我们刚才蘸了黄颜色,可是现在要蘸红颜色,怎么办呢?(请个别幼儿说说)引出:可以拿一块小抹布把它擦干净了以后,再去蘸别的颜色。
6.教师继续用同样的方法示范,吐出一个红颜色的泡泡,提醒幼儿颜料不能蘸太多,也不能蘸太少。(鼓励幼儿一起徒手和老师一起边说边做动作:蘸一蘸,压一压,拿起来,"波罗波罗"吐出一个红泡泡。)。
7.提问:谁愿意到上面来吐泡泡的?(请个别幼儿上来)你想要吐什么颜色的泡泡?
幼:绿色。(请个别幼儿操作,其余幼儿跟随她一起边说边徒手做动作。)。
8、问:你还想不想吐泡泡呢?
幼:想。
师:我们可以继续吐,把整个鱼塘里都吐满泡泡。
问:好看吗?幼:好看。
师继续问:小鱼宝宝们想不想自己来吐泡泡啊?幼:想。
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瓶盖,选你自己喜欢的颜色用瓶盖进行印画,印的时候要用点力,每次只能蘸一种颜色,换颜色的时候要用小抹布擦去,然后再蘸其他颜料,注意要保持画面的整洁,听清楚了吗?(幼儿仔细倾听)。
(三)能大胆选择色彩用瓶盖进行印画,体验其快乐。
教师播放音乐,巡回观察指导幼儿操作。
(四)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并试着用语言描述泡泡。
1.展示幼儿的作品,互相欣赏。(幼儿欣赏同伴作品)。
2.提问:图上的有什么形状的泡泡,有什么颜色的泡泡?这么多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泡泡在一起,觉得怎么样?(请幼儿自由说说)。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小百科:泡泡,泛指某些液体内部空气散发,鼓起的圆形或者半圆、椭圆形的汽泡等等。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逃走了教案(热门14篇)篇十二
1.根据儿歌提示,掌握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正确画法。
2.能将三种不同的图形添画成小鱼,并均匀涂色。
3.感受新奇绘画材料和形式带来的乐趣,体验绘画游戏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根据儿歌提示,熟练画出三种不同的形状并添画成小鱼。
教学难点:能均匀涂色,并尝试自己慢倒、轻倒“神奇的药水”让小鱼游起来。
1.经验准备:了解小鱼不同的外形特征和颜色。
2.物质准备:《小鱼游游》的ppt课件、装饰瓷盘、彩色笔、矿泉水瓶等。
3.场地准备:
一、神秘客人的出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为幼儿请来一位神秘的小客人。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魔法师)。
2.魔法师新本领让幼儿参与活动的心情迫不及待。
师:魔法师要交给小朋友变小鱼?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二、荧屏互动,直观形象让幼儿掌握图形画法。
1.角色转换,请幼儿来当“小老师”
师:谁想先来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幼儿在平板电脑上画的图形同步在电子白板上出现)。
2.学习“魔法咒语”,把图形变成小鱼。
师:让我们一起来说:“变变变”,小朋友你们看三角形变成什么了?三、教师示范,利用儿歌帮助幼儿掌握图形变小鱼的正确画法。
1.把三条不同形状的小鱼画在盘子上。
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将一条方形小鱼画在盘子上。
2.请幼儿帮忙示范其它两条不同形状小鱼的画法。
师:谁能来帮帮我画出另外两条小鱼?
幼儿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均匀涂色和小鱼绘画比例。
四、神奇的药水让小鱼游起来,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1.出示魔法师给的神奇药水,请幼儿猜想?
师:如果我们将神奇的药水倒在盘子里,会发生什么?
2.教师示范、讲解倒入魔法药水的正确步骤。
3.提出绘画要求,幼儿开始绘画。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画一幅“小鱼游游”的画?那就请小朋友在盘子上画出3条不同形状的小鱼,并均匀涂色,你就可以得到魔法药水了。
4.幼儿绘画,教师分组指导。
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
五、视频观看讲评,让讲评活动更直观、更直接。
1.请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
师:小朋友你们画的小鱼都游起来了吗?看看你旁边小朋友的作品。
2.有针对性的视频讲评。
师:在小朋友绘画的过程中,老师录了一位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在观看视频中,请幼儿相互交流分享。
师:这位小朋友画的怎样?什么地方画的好?
教师从中指出发现的问题,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1.家园互动:引导幼儿将这个有趣的绘画形式,回家教给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我们还可以让大海中哪些生物游起来。
2.在美工区提供瓷盘、画笔、海洋生物图书等各种材料,让幼儿之间相互绘画、讨论、操作,让游起来的小鱼更完整、更漂亮。
3.活动形式延伸至中班、大班,想一想通过这个方法,我们还能让哪些东西动起来?让我们的美术画面更有趣。
《小鱼游游》是一节集游戏性、操作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美术绘画活动,其特点是改变以往单纯绘画的形式,将一个小小的科学现象巧妙的融入到幼儿的美术活动中,让孩子们乐在其中,玩在其中。
理解并尊重幼儿,能真正蹲下来与孩子视线一致的走进他们、读懂他们,这才是上好一节活动的初衷。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更有趣、更丰富的美术想象创作空间,活动前,我找准孩子们喜欢什么?活动中,我观察孩子需要什么?活动后,我知道孩子爱上什么?整个活动以“趣”字贯穿,魔法师的“逗趣”,儿歌导入的“有趣”,神奇药水的“激趣”,教师讲评的“童趣”,让小班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当孩子们认真的画好小鱼,边倒“药水”边喊着:“小鱼小鱼快游起来。”那紧张、兴奋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
活动中大多数幼儿都能画出三条不同形状的小鱼,能力较强的幼儿还想象着画出了水母、海胆和海星,画面丰富,涂色均匀。特别是讲评环节,孩子们在观看同伴作品视频的过程中,能发现同伴作品的优点并能用“他涂色没有空白、画的小鱼真像……”类似的语言评价同伴的作品。
只有真正了解幼儿,才能打破自己固有的教学和思维模式,才能有效深化山东省教材在自己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本节美术活动为我今后的活动设计,提供了可鉴、可用的“新”思路。
教无定法,活动中还有很多小的环节应考虑的更细,可以再关注一下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逃走了教案(热门14篇)篇十三
1、感受音乐的快慢,根据旋律的变化尝试不同的动作表现小鱼游。
2、愿意遵守游戏规则,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小鱼游视频,快慢歌曲各一首,袜子若干,海底场景,网架若干。
一、模仿小鱼。
1、教师双手套上袜子模仿小鱼,提问:看看我是谁?小鱼有什么本领呢?
2、播放音乐。
师:小鱼宝宝和鱼妈妈一起游泳吧!(师幼套上袜子,模仿鱼儿游)。
(1)音乐听上去怎么样?小鱼会怎么游呢?——音乐听上去慢慢的,小鱼游得慢慢的。
(2)这段音乐和刚刚的一样吗?——音乐听上去快快的,小鱼游得快快的。
小结:音乐慢,小鱼游得慢;音乐快,小鱼游得快。
过渡:宝宝本领真大,今天老师要请你们玩游戏了!
1、出示课件。
师:请你看看,玩游戏的时候应该注意点什么呢?(幼儿欣赏课件)。
小结:当有音乐的时候,小鱼出来游泳;音乐停下来的时候,渔网就要抓小鱼了,小鱼就要躲到水草那边去。
2、第一次游戏:
交流:你躲在哪里?能不能躲在渔网后面?
小结:躲在渔网后面要被抓走的,所以小鱼不可以躲在渔网后面。
3、第二次游戏:
交流:音乐快的`时候,小鱼是怎么样的?
小结:音乐慢,小鱼游得慢;音乐快,小鱼也要游得快。
4、第三次游戏:
交流:这次请你们一条小鱼和一颗水草做朋友。
小结:我们玩游戏的时候,要听清楚音乐,有音乐小鱼就可以游出来,没有音乐的时候就要躲起来,不然就会被抓走。
t:我们的鱼宝宝今天学会了这么多本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其他大海里做游戏吧!
小班美术教案小鱼逃走了教案(热门14篇)篇十四
由于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常常感到小班的美术活动难以开展。为此,在设计中我选用多种材料和表现方法让幼儿喜欢参与美术活动。并让幼儿直接与将要表现的事物及相关作品互动.以获得对所要欣赏和表现的事物的积极情感体验。整个活动设计以幼儿的视觉感受为主。让幼儿自然地进入美术活动情境。最后通过提供半成品或是具有审美性的背景(小鱼吐泡泡的小河)设计来激发幼儿的创作动机。当幼儿完成作品时,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富有美感的画面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就感,从而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进而喜欢参与美术活动。
1、尝试将大小不同的蜡光纸圆片黏贴在底板上,并在教师的提醒下有颜色搭配和图形组合的意识。
2、能大胆黏贴,体验不同大小、颜色、组合方式的”泡泡”贴在展板上的美感。
1、康定斯基作品《圆之舞》的图片或ppt。
2、颜色、大小不一的蜡光纸圆片。a4大小的白纸或黑纸每人一张。
3、泡泡枪或泡泡器(也可以用直接可吹的泡泡水等)。
4、底板上布置几条小鱼和水草,底板的大小以能张贴所有幼儿的作品为宜。
一、调动幼儿关于泡泡的经验.。
1、你们吹过泡泡吗?你门看,我会变出泡泡。(教师用泡泡枪打出一串泡泡。)。
2、有多少泡泡?(适时丰富词汇:许多、一串一串的泡泡。)。
3、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并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引导幼儿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圆之舞》ppt。帮助幼儿整理前面获得的经验.有个画家画了许多泡泡,看看他画的泡泡和刚才你们看到的泡泡一样吗.他丽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
1、这些泡泡都是紧紧地靠在一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出有的密集。有的分散,就像有的喜欢和好朋友挤在一起,有的喜欢单独呆在一个很空的地方一样。)。
三、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黏贴泡泡的状态。
出示大底板,指着底板上的小鱼说:“小鱼也喜欢用嘴巴吹出许多的泡泡呢。你们想让小鱼吹出一个什么样的泡泡呢?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是什么颜色的'.教师演示贴”泡泡。”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就在底板上贴上一个圆片“泡泡”,在贴之前教师问:“你们想把它贴在中间还是旁边,上面还是下面呢?”同时教师用动作演示每一个地方。最后将“泡泡”贴在幼儿选择的位置上。边贴边说:“先用食指蘸上糨糊,从泡泡白色的这一面的中间开始抹开去,记住每个地方都要抹到,然后用抹布将手指擦干净,再把泡泡贴在底板上。”
当贴第4个“泡泡”时,教师问:“是紧紧靠着第一个泡泡呢,还是离它远一点,或者离它很远呢?”
四、幼儿创作教师提醒幼儿选择颜色、大小不一的圆片进行黏贴,并将多余的圆片放回原处。
五、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师幼一起将所有作品布置在大展板上,教师引导幼儿找到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
教师鼓励并引导幼儿对别人的作品发表看法。如:“你喜欢哪里的泡泡呢?
1、目标应进行调整,第一条目标不应是操作方法,第二条应是情感目标。
2、第二部分欣赏《圆之舞》ppt,用画家来引出对小班幼儿来说,离他们的生活经验比较远。
3、在示范帮鱼妈妈吐泡泡时,时间过长,建议在范例上可适当有一些泡泡,再请幼儿添一些泡泡进行组合。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活动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美术活动要重在引导。以前我们都习惯于老师示范,手把手地教,认为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其实,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重在学会多少技能,更多的是要让幼儿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真正地懂得创造美。本次活动,我通过小鱼吐泡泡的游戏来引出幼儿画圆,接着在个别操作之后让幼儿自由操作,幼儿在以自己为主体的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当然,活动中还有不足之处,有一些老师提出,针对本次活动中的泡泡颜色匹配这一目标应再强调些。我想在下次活动的时候还应考虑的再充分、具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