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个人成长和经验积累的回顾和总结,是我们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其中的思想和观点会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开展学习红军长征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一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7周年,从7月1日到7月6日,由印青作曲、邹静之编剧、吕嘉执棒、田沁鑫、杨笑阳执导的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长征》拉开首演大幕。英雄气质与浪漫色彩相交织的动人音乐,史诗性与时代感相融合的舞台呈现,带领观众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理想与信念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正能量精神。
由国家大剧院原创的歌剧《长征》,策划始于20xx年。四年多来,参与创演的台前幕后的艺术家和制作团队,在以艺术的形式致敬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也在竭力思考与探索如何以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重现红军历经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的伟大行军过程。
歌剧《长征》分别展现了红军告别瑞金、惨烈的湘江战役、迎来新的历史转折点的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会宁胜利会师等场景,并通过剧中人物彭政委、曾团长、平伢子、洪大夫等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感人事件,弘扬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团结互助的长征精神。
在演出中,作曲家印青为该剧谱写的既有磅礴史诗气质、又饱含英雄浪漫主义的音乐。湘江战役的惨烈、夺取泸定桥前两百四十里的奔袭、翻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卓绝等都化作震撼心灵的旋律,令人动容。
同时,阎维文、王海涛等主演,更是以真挚情感、朴素生动的演绎,塑造出众多有血有肉、怀着至高理想与信念的红军战士。其中,彭政委与洪大夫离别时的《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阎维文与王喆将夫妻间的爱情、亲情与革命者的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湘江战役间隙,彭政委一曲《寒夜中》,阎维文在触动人心的歌声里,饱含着一位指挥官对于英勇战士们的深深赞美;爬雪山时,万霞饰演者龚爽时而激昂,时而空灵的《雪啊雪》,赞颂着战士们坚定的革命理想和高尚纯洁的情怀。
另外,导演田沁鑫、杨笑阳以兼具史诗感与时代感的舞台呈现,表现出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中,凭借着信仰的力量,由绝境步入辉煌的过程,突显了红军长征“行走的力量”。在上半场瑞金、湘江、遵义、泸定桥等场次中,有着建筑感的舞美与丰富的多媒体视觉效果,将不同地区的地理风貌与人文风情,运用中国艺术特有的写意精神在舞台上得以呈现。与此同时,山西省吕梁市民间艺术团的舞蹈演员,将红军一天一夜两百四十里的奔袭、飞夺泸定桥的艰险,在舞台上表现得惊心动魄。
在下半场,险峻寒冷的雪山、沼泽林立、瘴气难行的草地,也通过在舞台上营造自然环境的艰险,来突显红军战士不畏惧任何险阻的坚韧。“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全剧结尾,伴着“红军万岁!长征万岁!”雄壮的大合唱,为革命理想奉献出青春与生命的红军战士们屹立于舞台,带着无上的崇高感,将全剧推向了最后的高潮。
在民族唱法组歌唱家首演后,7月2日晚,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迟立明、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唱家刘嵩虎、青年歌剧演员梁羽丰、张心、王一凤组成的美声唱法演出阵容,也将共同唱响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长征》。本轮演出将持续至7月6日。
演出结束后,观众高女士评论说,以前大家谈起“信念”,总觉得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而观看歌剧《长征》,让人真实感受到信念的力量。虽然如今早已不在战争年代,但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其实时常需要这种信念的支撑。文艺作品有独特的感染力,可以让年轻人接纳、被感动。
人大附中学生邓昊天表示,“以前对于长征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课本,这一次亲身近距离观看歌剧《长征》,觉得很壮观,很震撼,心里受到很大冲击,对于长征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邓昊天说,观看这场歌剧,“对于今后的学习会有一种指引和鼓励的作用,也许在以后的某一天学习的过程中突然脑海里会回想起《长征》中的场面,那种不畏艰难的精神、坚韧不拔的精神一定会对今后的学习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
开展学习红军长征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二
5月20日,习总书记在x考察时,下午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x市于都县,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xx年前,从于都出发,滚滚洪流冲破万千险阻,星星之火点燃民族希望。85年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我们是21世纪的新青年,生活在和平年代。当五四青年节的时候,习总书记看望了很多青年朋友,同他们交谈,同他们沟通,勉励鼓舞他们做时代的新青年。是啊,艰苦的长征时代已经过去,但未来的新长征正扬帆起航。我们这代人是时代的答卷人,也是新长征的主力军。在这条中国梦的长征路上,我们遇到很多麻烦困惑,我们遇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困难和阻碍,遇到英国脱欧这样的**和情况,遇到地区战争的混乱和恐慌,但我们不怕,青年人创造无限,因为我们有底气,我们有“一带一路”创造的伟大联谊,有亚洲文明大会浩大的团结一致,有大湾区凝聚一心的战略。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新青年,新长征,出发吧!
开展学习红军长征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三
滚雪山,过草地,渡金沙,战铁索,这么多故事,哪个故事不流传在大街小巷?红军不畏艰险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们小学生的学习上,同样也需要长征知难而进的精神,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我们必须努力去克服,而不是欺软怕硬。想一想长征的那些老前辈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不好好地珍惜,又如何能对得起他们?自从知道长征精神xx周年后,我开始发奋地努力,不再像以前一样遇到小小的困难就退缩:那次我正在做数学题,结果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奥数题,难就不说了,还剧复杂,算了几次结果都不一样,当时我就是很丧气,一下子吃瘪了,心想:这道题简直不是人做的,还是跳过吧!就这样,我放弃了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当时已经被困难冲昏了头脑,什么长征不长征的精神全都忘了,殊不知红军在遇到困难时根本没有“跳过”的机会,只能亮剑,向困难发起挑战,最终还是胜利了,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由此可见长征精神是多么的可贵,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个团结、互助的群体。回想当时的放弃,真不知道有多么的惭愧,红军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自豪的。当义勇军进行曲结束时,我会昂头挺胸,自豪地看着国旗,因为长征精神,会在我的心中永存,永存!
开展学习红军长征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四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的奇迹。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9年5月20日下午,在x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x市于都县,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在会见于都县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他动情地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当年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凭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最后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
长征精神永不过时!重温长征精神,一方面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同时,长征的胜利也充分表明,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今天,重温长征精神,就是要走好新的长征路,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开展学习红军长征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五
从没想过长征是怎样的一个场景,也想像不出那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对长征的理解仅有“爬雪山,过草地,两万五千里;吃草根,啃树皮,岁月苦无比”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今日观看了电影《我的长征》,那些战斗场面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战争的无情,也感觉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老红军王瑞对长征岁月的回忆,那段岁月是他难以忘记,却又不愿想起的岁月。当年87岁的王瑞还是个小孩子,全家四口人都参加了长征,湘江突围时,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他第一次认识了,他的父亲也在惨烈的炮火中牺牲了。残酷的战争给他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痛,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却坚定着他的信念:“跟着走!”。在紧急环境中被迫丢掉刚刚出生的女儿那动人心魄的一幕。这使他“跟着走,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红军经过凉山彝区受到拦阻,瑞娃子和他的姐姐经过以诚待人的我军民族政策取得了彝族同胞的信任。也是在那里,瑞娃子失去了他的第二个亲人。就在清晨,反动头人勾结白匪洗劫了红军的野战医院,瑞娃子的姐姐竹妹子是野战医院的护士,在这次劫难中,没能逃脱。竹妹子牺牲了。
红军强渡大渡河,三条船无法渡过千军万马。瑞娃子所在部队奉命沿江而下,抢夺距安顺场渡口三百二十里的泸定桥。悬崖羊肠道,大雨泥泞难行,红军战士饿着肚子,不畏艰辛,日以继夜赶赴目的地,连长为救遇险情的瑞娃子落崖牺牲了。瑞娃子失去了敬爱的兄长。
发起总攻之前,还差半年才满87岁的瑞娃子被提前接收入党。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二连担任突击队,他们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后面的战士一边铺桥一边进攻。最终,红军战士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x年过去了,当年的瑞娃子已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又回到了当年战斗的地方……。
以长征精神激励新长征,就是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密切联系群众,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长征是最严峻的生死考验,死亡的阴影时刻笼罩在红军将士的头上。红军将士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英勇顽强地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十多万红军将士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军战士所以能够克服千难万险,靠的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长征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忙,人民群众是红军坚强的支柱与后盾。今日,应对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以及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应对我们国家还不太富裕、部分人民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的现状,我们共产党人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用长征精神鞭策自我,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壮丽史诗,70年岁月流逝,那些日子已载入史册,成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如今的我们是多么的幸运,能够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们时时刻刻都要牢记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它能够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具有不畏艰险、不怕挫折,奋力拼搏,我们要继承这种精神,并将伟大的长征精神发扬光大。
开展学习红军长征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六
长征是什么在我这个年龄已经是很模糊的事情了,只是听家里的爷爷经常说起,慢慢我长大了对待长征这段历史越来越感到神秘了,终于今天我决定好好去感受一下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迹。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在漫漫长征路上,不仅有枪林弹雨,还有急流险滩、雪山草地,更有饥饿、寒冷、疾病等等难以想象到的困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面对各种险恶的环境,红军广大干部战士表现出了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靠着英勇牺牲、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红军冲破了一道道敌人的封锁,越过了一道道的艰难险阻。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在漫漫长征路上,有峡谷急流,有雪山草地,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尽管,红军长征胜利已经过去了八十年,但长征精神却万古流芳,永垂不朽。
长征中的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作为一名新时代学生,我们要把长征的精神当作学习的动力,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大好时光,刻苦学习,全面发展,成为祖国有用的栋梁之才。
毛泽东曾说过:“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当我们成功时,不要自认为自己了不起,我们应该向更高的目标奋进,虚心的学习科学知识。所谓站得越高,摔得越重,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要因取得一点成功,而忘了自我。每时每刻都按一颗真诚的心去学习每一学科知识,对自己的知识永远都不要满足,要不断的努力奋进。这样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为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是我对长征的理解你们有没有不同的理解可以和我分享呢!
猜你喜欢。
开展学习红军长征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七
今天,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八十周年纪念日。想那七十年前,中央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率领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翻过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道道水,行程两万余里,终于到达了陕北。
实事求是地说,长征,是我们党和军队,由于一错再错的错误路线的领导,迫于严酷形势的一次无奈的战略大转移。“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这是老红军萧华同志所创作的《长征组歌》里对中央红军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时的悲壮写照。但是,正是在这个战略大转移的过程中,一次次失败的教训和血的事实,使我们的党和军队认清了错误路线的本质和危害,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锐目光洞察形势,用他那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挥红军,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陕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革命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从此踏上了胜利的坦途。
在长征胜利以后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用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又经过了十几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长征,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而在坚苦卓绝的长征过程中所形成的长征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强大精神保证。
现在,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千变万变,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没有变,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没有变。人民群众渴望革命老传统、老作风的回归,期盼着革命老前辈为之奋斗的目标早日实现的愿望没有变。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一辈红军战士大都作古,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却留存了下来,成为了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现在,在我们的党内,特别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很有一些人对长征精神,对老红军的革命精神和信念、对革命的老传统不屑一顾,有的甚至于肆无忌惮地糟蹋这些宝贵财富,这是非常令人震怒和痛心的。谁亵渎了红军的精神和信仰,谁就是人民的败类,就是人民的罪人!
现在,我们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而长征精神必将为激励和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新的长征中实现我们的最终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开展学习红军长征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八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二万五千里的征途,深深刻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革命意志、英雄气概、红色基因,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力量。“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我们,正行进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长征之路,面对需要跨越的许多“雪山”、“草地”,面对需要征服的许多“娄山关”、“腊子口”,必须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钢二两一两钢,红军来到卅里铺上,先给农民把粮分上”。洮岷“花儿”是流传在现今x岷县和临潭县一带的古老民间歌谣。传唱红军长征故事的“花儿”至今在当地大量留存。紧紧依靠群众,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长征路上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力量源泉。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什么是红军?红军就是工农队伍,为了人民利益而战。正因此,无数劳苦大众前赴后继,不断壮大红军队伍。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寻找长征胜利的“密码”,进而思考为什么“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革命赢得最后胜利的中坚力量,答案就在初心和使命中。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在新的长征路上,要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就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就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既不能忘本,也不能吃老本。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最现实的使命担当。距离目标越来越近的同时,也要看到,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外部环境愈发复杂,风险挑战愈发严峻,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信心、勠力同心,保持忧患意识、增强斗争精神,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还要看到,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面临的“四种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突出,一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神不振、担当劲头不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尤须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种敢于战斗、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通过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团结带领人民夺取新时代长征的伟大胜利。
开展学习红军长征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九
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早在八十年前,我们英勇的共产党员,冒着蒋介石密集的炮火,针锋相对的跟他们国民党斗。为的是让饱受艰辛的中国重新奋起。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共产党员们饱受辛苦:飞夺卢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皑皑雪山……损失人力近三万,但是,最后共产党还是胜利了。中国这片破碎的山河又重新统一了!
长征非常的艰苦,红军屡次遭到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在飞夺卢定桥时,多少红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敌人的炮火打下山谷,红军损失惨重。在翻越夹金山时,高山上的氧气稀薄,给几万红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上山前,每人都带好了几个辣椒,用来驱寒,已防冻僵。在过草地时,红军严重缺粮,彭德怀杀掉自己心爱的坐骑——大黑骡子。以解危机。
伟大的红军战士们,谢谢!如果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会铭记你们的功劳,每一年,每一刻!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开展学习红军长征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十
85年前,两万五千里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地球上的红飘带舞出中国共产党人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85年间,长征虽已远去但长征精神却在时代中淬火升华,激励着中华儿女夺取革命战争、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在中华民族拼搏与奋斗的征程中,长征精神历久弥新、永放光芒。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翻开长征的历史,可以发现这样一组令人震撼的数字:仅红一方面军就翻越山脉18座,跨过大河24条,历经11省份25000华里;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74华里……正是这样的磨砺,产生了伟大的军队、伟大的精神和伟大的奇迹。
长征不仅创造了世界的奇迹,保留了中国革命的火种,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镌刻下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锐意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
旗帜指引方向,精神穿越时空。纵然时代在发展,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变化,但长征精神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在历史长河反复淘洗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长征留下的精神火种已成为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激励着人们赢得民族独立、推进改革开放、实现国家富强,引领中国步入崭新的时代。
今天,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命题,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续写新的篇章。翻越五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党领导红军突破了一道道天险和几倍于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这种不畏艰难险阻、争取革命胜利的精神与豪气正是我们当前最需要的。宏伟目标振奋人心,“十三五”规划纲要蓝图绘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号角声震,我们只有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力量,为实现复兴伟业排除万难、不懈奋斗。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85年前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依旧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坚定理想、砥砺意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开展学习红军长征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十一
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这部作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长征》在很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在大量描写长征的作品中显得特色鲜明,可以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里最有阅读价值的书之一。
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史诗,是突破了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丰碑。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是由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与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最重要的是,长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30多条河流,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走完了远远超过两万五千里的路程,而且还遭遇敌人的追击和堵截不少于400次。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畏艰难险阻,不畏牺牲的远程。共产党人深知这样一个道理: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和国内势力,乃至国际反动势力做拼死的斗争,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才能换来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一样,头上的红心一样,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的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位红军所认同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
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皆成为一个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类奇迹的精神。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
开展学习红军长征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十二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牺牲,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
现在,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从严治党、坚定理想信念、万众一心、团结奋斗是我们走好新长征路的关键。正如《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今天,我们要缅怀、守护、传承那份理想信念的宝贵遗产,走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长征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更加顽强的毅力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长征精神做出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释与提炼,把长征纪念活动推向了_。讲话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切缅怀和认知,又观照了现实,使全体人民得到了一次最广泛的教育与启示,展示了一个崛起中大国的崭新形象和风范,展现了一个大国领袖的深邃智慧和担当。
80年前,中央红军长征刚刚结束,毛主席自信而决绝地写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说出了在风雨如磐的深重苦难中浴血奋战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的心声,反映出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烈的时代主题。8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庄严而自豪地向世界宣布,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次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重大转折关头喊出了21世纪中华民族的时代强音。今天,战斗未有穷期,万里长征永不停息。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胜利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必将也必须牢记“两个务必”的谆谆教诲,发扬长征精神,战胜“糖衣炮弹”和形形色色的各种艰难险阻,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将新的长征进行到底。
开展学习红军长征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十三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从x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时光飞逝,如今长征的胜利已经80周年了,在80周年前,那一支英勇的队伍在革命史上写上了光荣的一笔。它好似一副画卷画着气壮山河的英雄画面:在冰天雪地里,风似刀般割在英雄们的脸上,但他们却宛如一条巨龙,蠕动着、蜿蜒着它庞大的身躯,穿越着那二万五千里的路程。夜晚,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
现在的学生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很发达了,所以在吃饭的时候,觉得这个菜不符合口味就不吃了,扔掉了。这是多么不应该的阿!有句名言说过:“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或许这个还不够,那我们应该会想到在红军长征的时候,那些英雄们在面对粮食短缺的时候,竟然还用草皮,树皮来做粮食填饱肚子,而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粮食却不好好珍惜。我们应该好好像那些红军叔叔们学习啊!
但在社会上也有像红军叔叔面对困难从不喊苦的人。就像造隧道的工人们,他们在一个温度达到40度以上的空间里面工作,而且在炎热的夏天,外面的温度已经够高的了,可以想象他们里面的温度会让人受不了。甚至有时他们在切割金属的时候与火接触,更是火上浇油。当他们的头上冒出如豆粒般的汗珠时,他们却从不喊苦,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和那份准备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心,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还坚持着自己的岗位,他们是伟大的,是无私的。
最近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各项创新,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也只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就不折不扣地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国家领导人也继承了长征奋斗的精神,为我国人民考虑周到,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正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我们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两万五千里长征,不管时间流逝的多长,我们都会时刻紧记在心,将红军长征的优良美德传承下去。
开展学习红军长征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十四
“红军不怕长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若是让我总结长征精神,我最先想到的便是那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气。在被动的弱势的不利环境下,在绝地想要逢生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队伍踏上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长征之路,扭转了局势,盘活了大局,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新生提供了机会。倘使没有这一份勇气,没有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襟,没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坚定信念,长征还能成功吗?我不敢想象失败,因为如果失败了,改变的历史或许会继续痛苦着呻吟着。
回顾长征之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我们前面的困难一点都不小,爬雪山,过草地,你能想象那种艰苦的生活吗?可是我们的脚步不能停下,因为危险依旧存在,只能前进,前进,再前进!有些战士牺牲,有些战士流泪,比流血更令人痛苦和悲怮的正是战士的眼泪,挨子弹的时候他们不怕,在炮火中前行的时候他们不怕,可是他们依旧会流泪啊!他们会为牺牲的战友流泪,会为逝去的亲人流泪,会为遭难的百姓流泪,会为这片饱受摧残的土地流泪,会为心中还未实现的伟大革命梦想流泪。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真的有必要发扬长征精神。我们要汲取当年红军战士长征精神中的精华——惊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吃苦耐劳的决心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以我觉得在安逸稳定的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克服自身的惰性,寓长征精神于学习中。学习中要: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生活中要:众志成城、团结互助。
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
开展学习红军长征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十五
今天,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x周年纪念日。想那x年前,中央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率领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翻过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道道水,行程两万余里,终于到达了陕北。
实事求是地说,长征,是我们党和军队,由于一错再错的错误路线的领导,迫于严酷形势的一次无奈的战略大转移。“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这是老红军萧华同志所创作的《长征组歌》里对中央红军离开x革命根据地时的悲壮写照。但是,正是在这个战略大转移的过程中,一次次失败的教训和血的事实,使我们的党和军队认清了错误路线的本质和危害,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锐目光洞察形势,用他那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挥红军,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陕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革命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从此踏上了胜利的坦途。
在长征胜利以后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用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又经过了十几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长征,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而在坚苦卓绝的长征过程中所形成的长征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强大精神保证。
现在,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千变万变,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没有变,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没有变。人民群众渴望革命老传统、老作风的回归,期盼着革命老前辈为之奋斗的目标早日实现的愿望没有变。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一辈红军战士大都作古,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却留存了下来,成为了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现在,在我们的党内,特别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很有一些人对长征精神,对老红军的革命精神和信念、对革命的老传统不屑一顾,有的甚至于肆无忌惮地糟蹋这些宝贵财富,这是非常令人震怒和痛心的。谁亵渎了红军的精神和信仰,谁就是人民的败类,就是人民的罪人!
现在,我们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而长征精神必将为激励和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新的长征中实现我们的最终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