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通常具有内容丰富、观点独到、结构合理、语言得体等特点。接下来是一些备受推崇的优秀作文范例,供你参考和借鉴。
初中端午节粽子(优秀18篇)篇一
俗话说,五月五是端午。在这个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吃粽子、挂葫芦,给小孩子扎五彩线、挂香袋、戴荷包。浓浓地节日气氛将生活装点得斑斓多彩。
前天,朋友驱车赶来,送我一大包粽子,一定要我收下,并骄傲地说是海南的粽子。盛情之下,谦让不如从命了。提着沉甸甸的粽子,心里着实很温暖。海南的粽子,个头儿很大,每个足有半斤重,大的可达1斤重。拆开丝绳,一股油香扑面而来,宽大的粽叶紧紧包裹着糯米团,粽叶足有5条之多,结实滑嫩的糯米粽就像芙蓉出水的大美人,咬一口,滑腻,香满口。再咬下去,吃到了精瘦肉,原来是一小块排骨,顿时香气逼人。再咬一口,又吃到了咸鸭蛋黄,酥软、绵厚的感觉,真是人生一大美味。原来,海南的粽子都是肉粽,包粽子时,先放些米,再放一块八成熟的五花肉,条件好的人家还可以放一块炖成五分熟的排骨,或外加一个鸭蛋黄,最后再放些米,压实,包制成四棱型大肉粽。朋友对我说,这是“海南的粽子”,看来,海南的粽子是很有特点,像海南人一样朴实、热情、大方。
品尝着美味的肉粽,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时候母亲包粽子的情形。端午节的前两天,糯米就要淘洗、浸泡了。母亲早早买来10斤米,淘洗二遍,分泡在两大盆里。纤小、白白的糯米泡在清水盆里,清爽而水灵。北方包粽子的叶子通常都用竹叶,有成捆的干品,也有绿森森的鲜品(当然鲜品价格贵一些,但听说,鲜品包制的粽子,味道不是很浓郁)。干品的竹叶,母亲要烧一大锅开水,将叶子放在锅里煮,常常要煮三四个小时,这时就能闻到满屋的竹叶清香味,沁人肺腑。这时,我们就仿佛吃到了鲜美的粽子一般,往往馋得直流口水。煮洗竹叶时,母亲又开始洗红枣了。红枣是一种滋补佳品,但因黑龙江不产红枣,买来的都是山东、河北一带北运的干枣。10斤糯米,2斤红枣绰绰有余。红枣浸在水里,母亲做顺时针方向旋转,让水流冲刷红枣,然后捞出再洗,如此两三遍,红枣变得水灵灵,秀丽鲜亮了。这还没有完,还要用清水泡枣子2小时左右。泡后的红枣因吸足了水分都饱满丰盈起来,个个可人。
一切准备就绪,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就开始动手包粽子了。我和哥哥围着母亲,帮忙包粽子。说是帮忙,实际上也是为了讨几个鲜丽的红枣吃。宽而长的较大的竹叶,一片就可以包一个粽子。通常是3汤匙米加1—2个枣子,因为我喜欢吃枣子,有时一个粽子里放3个枣子。白白的米、又红又鲜亮的枣子、鲜润的墨绿竹叶,看着,就让人喜欢。慢慢的,包好的粽子装满了盆。于是开始烧火,煮粽子。母亲逐个将粽子摆在锅里,码好,加水(水要没过粽子8厘米吧)。那时家里用大锅,电风轮吹火。不一会儿开锅了,热腾腾的水汽飘散开来,再过一会,满室清香,大约半小时左右,又闻到竹叶清香和阵阵米香。而后,母亲还要向锅里添加两三次水。母亲做这些时,我都跟在后面。但是这一晚是不允许吃粽子的,直到第二天早起,母亲掀开锅,捞出煮好的鼓胀胀的粽子,又逐个装在盆里,那粽子竟然还是热乎乎的。接着母亲开始拣鸡蛋、洗鸡蛋,而后一个一个放锅里,加水煮鸡蛋了。鸡蛋煮好后,我们也都起床了。端午节的早餐就是美味的粽子和煮鸡蛋。
北方包粽子,米泡得软,叶子煮得时间长,糯米饱吸了竹叶的清香气,因糯米里加了红枣,所以清香里有带着一丝甜气,吃时,再蘸些白糖,绵软、甜润、清香,那是儿时美好的回忆。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来临的时候,就会有许多的节目,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吃鸡蛋……然而,在今年的端午节里,我学会了一样东西——包粽子。
“包错了,哎呀,又包错了。”“你包了多少?让我来数数。”“哈哈”一阵阵欢笑声。埋怨声。高兴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咿,是哪儿传来的声音?”哈哈!结果是五年级五班在包粽子呀。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亲手动手过,知道今天,我才算大看眼界。
我乖乖的坐在老师旁边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不学自通,谁知,在老师示范的过程中,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脸老师都包了“好几百个”才包好一个。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以前包粽子的样儿这出一个圆柱形来,再在折好的角里放上一点已侵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块腊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的还要顺利的完成一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老周替我解了围——割掉了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追简单的步骤——扎粽子。小ks(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我拿出一个绳子,将绳子围绕了几圈,好了,开始扎,我用嘴咬住绳子的另一半,用手拿住一半,扎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
只听“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一粒的掉在地上。看来包粽子真不是这么好包。
最后,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通过这一次包粽子活动,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3粽子飘香遐思时……。
滚滚汨罗东流水,江涛荡尽屈平。得宠失意转头空,青山依旧在,万载存英名。
激情人生跑道上,笑对和平人生。端午佳节来记诵,大夫多少事,长刻心头中。
——《临江仙》。
镇上的小桥在流水声中醒来,就拥有乡村才能凸现的画面。桥面上,栀子花伴着轻风欢快地吐放着清香,洁白而淡雅。香脆可口的五月桃,带着露水一框一框摆放着,季节渐渐与成熟靠近。一年无二季,卖桃的农妇站在桥头告诉我,端阳桃好吃呢。一捆一捆新鲜的艾蒿、菖蒲也被镇上的人们分解着抱回家悬挂在门前驱邪防病。那一张张嫩绿的粽叶,漫不经心地舒展出粽子飘香的日子,用它包出来的粽子棱角分明,饱满地充溢着一种怀旧的情绪。
小镇弥漫在粽子和艾蒿的香味中,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说到就到。从今年开始国家为传统节日规定了休假,我们和家团聚,吃上香甜的棕子。我清晨即起,口袋里插了根艾蒿,跨过小桥,山野踏青,河边散步,用清澈的河水洗着脸儿,思绪无端。
一
又是一度端午时,记忆深处的不仅仅是粽子、咸蛋、挂在门上的菖蒲,还有那白娘子喝雄黄酒、尊敬的屈原投江的故事。望着天上还没隐去的一弘弯月,我想,月儿年复一年守望着汩罗江,屈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多年历史。英魂在滚滚激流的汩罗江里能得到安息吗?可以想像,痛心疾首、忧郁难抑的爱国诗人,昂首抱着石头纵身一跳的悲壮。世人怀离骚、惜屈原,2千余年了,汩罗江流淌而去的只是时光,而覆灭不掉人们的记忆。
开合的'史书里,还有盖世英雄伍子胥,据说端午与他也有关连。他面临国破家亡,愤而身死,姑苏城上空飘荡着他的声声叹息!夫差为何不听忠告反信谗言,陷害铁骨铮铮的治国军人伍子胥呢?残害则罢,夫差为何还要将其抛尸江中,难道他真的惧怕子胥那双明亮的眼睛能穿透未来看清史实?伍子胥眼看夫差必败,却死守其主,乃忠烈之士。遥想绵绵,江水不断。如此治国良相、两朝元勋,时思春秋霸业,岂奈辅佐非人,招致死无埋地、志无长抒。
屈原也好,子胥也罢,一年年轮回里,善良的人们怀念和崇尚的是胸中壮怀激烈、忠正无二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这种信念和精神支撑着这个特殊的日子——农历五月初五——走向今天,我们没有理由不停止忙碌,怀想一段时光的悲壮与闪亮。
二
端午节里药香飘飞,人们在平和的时光里,遵从了二千多年的旧习俗。端午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祈求平安。
是的,平安就好。太平世界里不要再出现屈原和伍子胥的悲剧。屈原就慢慢写他的长诗《离骚》,伍子胥继续著他的兵书《伍子胥》吧。
如今,这各具千秋的风俗习惯,也让商家有了大可开发的市场。今日大街小巷的商场店铺里到处是粽子、菜角、艾叶等各式各样的身影。然而,每一个民族节日的背后,或者是隐藏着一份美好的情结,或者是一种支撑民族的精神,被一代代人溶进历史文化的脉搏中。
如果我们把端午节仅仅简单定义为包粽子、挂艾叶、喝雄黄,而忘却了端阳风雨夜里“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的悲愤,忘却了“竞渡深悲千载冤”的沉重,忘却了“忠魂一去讵能还”的这段历史;那么,无论端午节如何欢庆,都是对端午节的一种亵渎。失去了历史内涵的传统节日,充其量只不过是商场模特身上的流行衣裳,看起来美观,却没有了内在生机,更不能成为经典。
在浓郁却阴沉的端午之晨,在穿越千年瓷都的昌江河畔,我思绪无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信手写下上面的文字,并以这样的诗句结束全文:
粽香年年飘,今又逢端阳。
我虔诚地用心熨平每一片粽叶。
包裹起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意念。
用彩色的丝线扎妥。
盖上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邮戳。
寄往汨罗江……。
初中端午节粽子(优秀18篇)篇二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
端午节是用来纪念楚国伟大的爱国者——屈原。屈原十分爱国。但因为被人所害,流放到民间,他认为自己不能报效国家,不能为国家出力,不能改变楚国现在的状况。而跳入汨罗河,为国捐躯。屈原死后,那些敬仰他的平民百姓便划着小船,去打捞他的尸身,可大家却失望而归。于是,百姓们为了不让河中的鱼类和虾蟹蚕食屈原的尸身,就用粽叶包裹上糯米,投入江中。传说,河中有只凶残的恶龙,可他却偏偏只住在河心。日日在河中兴风作浪,为祸百姓。于是,人们便下定决心要活捉这条恶龙。经过千幸万苦的努力下,人们终于抓住了这条恶龙,将他的筋抽出来。因为这条筋太长太长了,所以人们把筋剪成一条一条的绑在自己的身上。从此,为了纪念屈原,就有了划龙舟,包粽子,绑彩绳的传说了。
吃粽子是我国端午节一项极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以前,粽子只有一个味,是用糯米和红枣做成的。现在根据不同人的喜好已达几十种口味。比如,有的人喜欢吃咸的,就可以做成咸肉棕;有的人喜欢吃甜的,就可以吃甜粽子;还有些人喜欢吃肉的,就可以吃肉粽子……总之,粽子的品种是特别多的。粽子的外表可漂亮了。你瞧!她身穿一件绿衣裳,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粽子一般是四只脚的,不过,也有三只脚的只是市场上不常见罢了。粽子通常是煮熟后凉了才吃,在拌上白糖和蜂蜜,口感好极了。
戴彩绳,戴香包也是端午节独特的习俗。到了端午的那一天,老人们会用不同的彩绳,戴在孩童的手腕上或脚腕上;心灵手巧的老人还会在上面系上铃铛,手一动就会发出极为清脆的铛铛声,好听极了!再来看看香包,种类不同。有小动物的,有花朵的,还有卡通人物的,上面的画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香包可香了,还可以驱逐蚊虫呢!
除了这些,一些南方的城市还有赛龙舟呢!到了那一天,河两畔的人们将河围得水泄不通,纷纷观看赛龙舟,那场面壮观极了!
这就是端午节,你们听后一定觉得很有趣吧!
初中端午节粽子(优秀18篇)篇三
妈妈拿出泡在水里的粽叶,还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们两个准备“操作”了。首先妈妈教我包粽子四大步骤:选料,选择好合适的粽叶;把糯米放在折叠好的粽叶里,包好;把五花肉放进有糯米的粽子里;用线把包好的粽子缠紧,打结。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心里暗想原来包粽子还有学问呢。
且看——按照妈妈有说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认真操练着,可是这粽子似乎看我是个孩子,非闹点小脾气不可,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个粽子都没爆好那小粽子似乎在嘲笑地说:“哎呀,就你,还想把我给驯服。那可比登天还难。”我可“不服气”了,这小小的粽子就能难倒我吗,这也太小看自己了吧。妈妈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带着些虚荣心努力的学着。果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茅塞顿开,真棒!我终于包好了第一个粽子。看着手中的这个小粽子,虽然没有妈妈包的那么好看,但在我眼里就像是手上捧着一颗闪闪发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贵,那种喜悦与兴奋难以言表。
粽子包好了,开始煮粽子。妈妈往锅里加了许多的水,然后开始煮,煮了好一会儿,粽子就好了,此时家里到处都弥漫着棕子的香味,终于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
今天我不但与妈妈学到包粽子的“手艺”,还尝试了包粽子其中的快乐,真实一个难忘而愉快的一天,让这样的快乐与大家共同分享,“端午节快乐”!
初中端午节粽子(优秀18篇)篇四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奶奶学包粽子。奶奶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了一张粽叶,想把它卷成圆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奶奶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紧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奶奶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
接着,奶奶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紧紧的。我也在粽叶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紧。奶奶说:“摇动筷子时要轻一些,把粽叶包紧些。你看……”奶奶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哈哈!我包的粽子像点样子了。
然后是捆绳。只见奶奶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个粽子。随之,第二个,第三个……我一连包了好几个。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绑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锅里,然后放入冷水满过粽子1厘米左右,点火……水开15分钟后把锅里上下粽子换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时即可。
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精选范文:学习如何包粽子。
初中端午节粽子(优秀18篇)篇五
做粽子一定要有准备的。原来,姐姐已准备好浸泡了3个小时的糯米,同时也买好了粽叶,这样准备就让我大吃一惊了。我将米放在叶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气极了。姐姐对我说:“你要将叶子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接着再把米放进去啊!”
于是,我按照姐姐说的步骤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边那个盘子中间放的是什么?原来是肉馅哦!我在糯米中间挖了一个小洞洞,把肉馅弄成圆状,塞入糯米中,让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翘起来的一片叶子按下来,并用绳子用力的扎紧。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个。现在就要下锅了,先是将水烧开,接着把粽子放下去。
过了一会儿,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绳子解开,正想把叶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烫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来。我吹着吹着,将让热气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将叶子掀开,吃起了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粽子来――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间,包着一团鲜汁可口的肉馅,放入口中,不油不腻,又有嚼劲,感觉太好了!
端午节就这么过去了,嘴里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想着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初中端午节粽子(优秀18篇)篇六
今天,又是作文班的户外课,我真没想到,今天的作文班户外课是去我爸爸的家乡,万江!
在户外课中,我最喜欢的是包粽子。
包粽子要准备很多粽叶和糯米、脱了皮的绿豆、咸蛋黄和绳子。
我先看了阿姨示范包粽子,两三下就包完了,别人看着都觉得很简单,我也觉得很简单。结果,简单的包粽子变得非常难。
我学着阿姨的样子,来包粽子。我先把两片粽叶折成漏斗状,接着往粽叶里放入一些糯米,然后把脱皮的绿豆放在糯米的上面,再放入一块蛋黄和一块五花肉,最后再放入脱皮的绿豆糯米,用两片粽叶把那些可能会让馅流出来的地方包住,再用绳子把整个粽子包住。
今天我很惊喜,会来到爸爸的家乡,原来爸爸的家乡也很好玩,下次有机会我还想再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端午节粽子(优秀18篇)篇七
今天我们小记者来到乡村大宅院,见场面非常壮观,几百人凑在一起有说有笑,热闹极了,原来是包粽子大赛。上午九点半比赛时间到了,大家都准备起材料。随着主持人一声“开始”,大家纷纷投入“战斗”。
有位爷爷动作可快呢!就像机器人一样,经过她那双巧手,理、拢压扎,便成了这有楞有圆的粽子。旁边的阿姨也不甘示弱,一个接一个的包。看到米堆一点一点地减少,看到粽叶一张一张地抽出,我和*小记者在一边为她们加油呐喊。
“强中自有强中手”,不远处的奶奶更熟练了,只见她把线拴在了桌腿上。拿起粽叶、装上糯米,缠线两圈,一个精致的三角粽就包好了。记者见那位奶奶包粽子与众不同,并且包的粽子又结实有好看,速度还快。连忙拿起话筒采访,听奶奶说:“在家里包粽子啊,粽叶要先煮好,如果往糯米里加一些花生、绿豆、板栗、香肠、腊肉,味道会更好!”由于奶奶在六分钟内包的特别快,不一会儿,主办方提供的`粽叶就用完了,正应了那句“姜还是老的辣”。
今天,我们在端午佳节时和大家一起包粽子,充满了端午气息,真是浓情端午粽飘香啊!
初中端午节粽子(优秀18篇)篇八
我喜欢红红火火的春节,喜欢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喜欢热热闹闹的元宵节,但我更喜欢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我问妈妈:为什么人们在端午节要包粽子,吃粽子?妈妈告诉了我一个动人的故事: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为遭谗去职后,被流放,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抱石投进汩罗江死去。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便包了许多味道鲜美的粽子“扑通、扑通”地扔进江里,那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把这天定为端午节。
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我最喜欢看大人们包粽子了。先要把绿油油的粽子叶洗干净,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舀起糯米往里放,再加些红枣、蜜枣、葡萄干、花生豆等,包起来用绳子捆紧,这样一个锥形的粽子就包好了。放在锅里,煮上大约一个小时,熟透了就可以吃了。煮出来粽子的香味飘满整个房间,就算不吃,闻一闻,都会令人垂涎欲滴—那香味直往心里钻。
这时我便会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轻轻的包开粽叶,里面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小学生作文作文人网你也可以投稿,咬一口,那蜜枣的甜汁、糯米的香味直往嗓子里钻,好吃极了!吃饭的时候,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粽子,品尝着美味的佳肴,说说笑笑,开心极了。
啊!我太喜欢这样充满温馨和欢乐的端午节了!
初中端午节粽子(优秀18篇)篇九
六月的天空是湛蓝深远的,六月的小伙伴是活泼开朗的,六月是炎热的。端五节坐着龙舟,脖子上挂着香包,头上扎着艾叶辫子,吃着香喷喷的粽子,向我们驶来。
端午节的前夕,妈妈就开始包粽子了。吃粽子可是端午节习俗里不可缺少的。它的味道可佳了,让人吃了还想吃。妈妈包的粽子可是天堂美食,跟商店里买的没什么两样。新鲜的粽叶,大盆用酱油调好的糯米,还有香喷喷的肉馅都准备好了,就要开始包粽子了。妈妈先把粽叶折成漏斗形,抓了一些糯米均匀地铺在底下,然后夹了一块肉馅,放在中间。接着又铺上一层糯米。叠上粽叶的尾巴,把粽叶的头折成尖角。最后,把绳子扎好,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包好了。我见妈妈麻利地包粽子,我的手也痒痒的,想试一试。别看我说说简单,做起来难多了。我包的粽子一会儿“喂”得太多了,糯米都从粽叶缝里“逃”出来;一会儿“喂”太少了,还没“吃”饱;一会儿粽叶被我折得乱七八糟的,粽子包得奇形怪状……我灰心丧气,干脆不干了。妈妈见了,鼓舞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气馁,我们一步步来,总有一次会成功。”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情好多了。在妈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接二连三地包出了一个个有模有样的粽子。
妈妈把粽子放进锅里煮,一股香喷喷的味道钻进我的鼻孔,我馋得直流口水。妈妈拿出一个粽子,解开绳子我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着自己亲手包得粽子,我明白了:做事要一步一步来,不要急,越急越做不好事,就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今天,我很开心,为什么呢?因为今天是端午节,我们可要吃粽子啦,不过,那可爱的粽子是怎么包的呢?我还不会,所以,今天我要学习包粽子了。是不是很兴奋呢?如果你也想学,就跟着我一起来吧!
包粽子还要看材料,如果你想包出好吃的粽子,就得用上好的粽叶,优质的糯米,以及新鲜的肉馅。今天,我很开心,为什么呢?因为今天是端午节,我们可要吃粽子啦,不过,那可爱的粽子是怎么包的呢?我还不会,所以,今天我要学习包粽子了。是不是很兴奋呢?如果你也想学,就跟着我一起来吧!
包粽子还要看材料,如果你想包出好吃的粽子,就得用上好的粽叶,优质的糯米,以及新鲜的肉馅。将糯米洗净,泡3小时备用;把猪肉切成长约4公分,宽2公分的长条;香菇泡软后,去蒂切成条状;再将猪肉、香菇以酱油、五香粉、盐、糖等调味料腌2小时。洗净粽叶及粽绳,取2张粽叶,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放入猪肉、香菇、咸蛋黄等馅料,再加上糯米填满,接着将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包裹好,用绳子在粽腰处扎紧打结,做好后放入锅中,以水盖过粽子,用中火煮2小时,熟透了便可食用。
哦,我学会了包粽子。我真开心!
今天,天刚蒙蒙亮,我们都起床了。妈妈让外婆做馅,让小姨洗粽叶,让我发粽叶和绳子,她做粽子。至于“大名鼎鼎”的“大厨”老爸嘛,就负责煮粽子。
外婆先用玻璃瓶碾碎事先泡好的绿豆,加上水和一些调味料,就做成了一盆香味四益的绿豆馅。外婆又把一些煮熟的糯米放进另外一个盆里。最后,她拿出一些猪肉,放进一个小碟子里。只听一阵“哗哗”的水声,小姨也把粽叶洗好了。我把两片粽叶和一条绳子递给妈妈。只见妈妈熟练地把一片粽叶折成斗型,再把两勺糯米、一勺绿豆和几片猪肉放进粽叶里,再在上面压上一片粽叶,然后把多余粽叶向内折,最后绑上一条绳子,一个粽子就做好了。就这样,一个、两个……一共做了四十多个。老爸接过粽子,把它们装在两个压力锅里,在把压力锅都放在煤气炉上。他一会儿看看这锅,一会儿看看那锅,忙得不亦乐乎。过了二十分钟,粽子煮好了。厨房里充满了粽香。
我拿了一个粽子,去了叶,便狼吞虎咽了起来,没到一秒钟就吃完了。
自己家包的粽子就是好吃,我明年还要吃。
初中端午节粽子(优秀18篇)篇十
古时候,有个爱国诗人,叫屈原。他因为被逼而投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天(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那天有个习俗——包粽子。
今天,天刚蒙蒙亮,我们都起床了。妈妈让外婆做馅,让小姨洗粽叶,让我发粽叶和绳子,她做粽子。至于“大名鼎鼎”的“大厨”老爸嘛,就负责煮粽子。
外婆先用玻璃瓶碾碎事先泡好的绿豆,加上水和一些调味料,就做成了一盆香味四益的`绿豆馅。外婆又把一些煮熟的糯米放进另外一个盆里。最后,她拿出一些猪肉,放进一个小碟子里。只听一阵“哗哗”的水声,小姨也把粽叶洗好了。我把两片粽叶和一条绳子递给妈妈。只见妈妈熟练地把一片粽叶折成斗型,再把两勺糯米、一勺绿豆和几片猪肉放进粽叶里,再在上面压上一片粽叶,然后把多余粽叶向内折,最后绑上一条绳子,一个粽子就做好了。就这样,一个、两个……一共做了四十多个。老爸接过粽子,把它们装在两个压力锅里,在把压力锅都放在煤气炉上。他一会儿看看这锅,一会儿看看那锅,忙得不亦乐乎。过了二十分钟,粽子煮好了。厨房里充满了粽香。
我拿了一个粽子,去了叶,便狼吞虎咽了起来,没到一分钟就吃完了。
自己家包的粽子就是好吃,我明年还要吃。
初中端午节粽子(优秀18篇)篇十一
端午节刚刚过去,关于端午节的日记怎么写,看看下面的范文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喔。
端午节过去了,相信每个人对端午节的印象各不相同,下面这篇小学生400字日记,就从学做粽子到吃粽子,向读者娓娓道来。
过端午节,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准备的。原来,姐姐已准备好浸泡了3个小时的糯米,同时也买好了粽叶,这样准备就让我大吃一惊了。
我把米放在叶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气极了。姐姐对我说:“你要把叶子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然后再把米放进去啊!”
于是,我按照姐姐说的步骤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边那个盘子中间放的是什么?原来是肉馅哦!我在糯米中间挖了一个小洞洞,把肉馅弄成圆状,塞入糯米中,让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翘起来的一片叶子按下来,并用绳子用力的扎紧。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个。现在就要下锅了,先是把水烧开,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过了一会儿,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绳子解开,正想把叶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烫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来。我吹着吹着,把让热气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将叶子掀开,吃起了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粽子来——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间,包着一团鲜汁可口的肉馅,放入口中,不油不腻,又有嚼劲,感觉太好了!
端午节就这么过去了,嘴里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想着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2009年5月29日星期五晴早上。
路上我问妈妈:“‘端午’是什么意思?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妈妈说:“‘端午’的‘端’是开端的意思,也就是初。午指五,端午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被秦国包围后,写了《怀沙》这首诗,跳入汨罗江,自杀而亡。南方人这时候还会赛龙舟呢!”
一进大姨家,香喷喷的粽子味迎面扑来。“啊,真香!”我大叫一声,吓他们一跳。大姨笑着端上穿着绿色“粽子衣”的粽子,脱下衣服露出了雪白的身子,还有一个红“嘴巴”。粽子一端上来,我和大姨夫迫不及待地吃起来,大姨夫咬了一口,满嘴长了许多白“胡子”。我们哈哈大笑。大姨夫却津津有味地舔了下嘴唇,说:“啊!又香又甜十分美味!”我们在一片欢笑中,都吃了粽子,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今天是农历初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节日——端午节,也是每一年传统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的习俗,今天,我和妈妈就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因为端午节有一个吃粽子的习俗,所以,在端午节那天,我们就包了多样的粽子,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我们早起起来,先洗漱,洗漱完后,我和妈妈吃了早饭,啊!早饭真香啊,有油煎鸡蛋,有油炸火腿肠,好多好吃的展现在我眼前,让我吃个够,我大口大口的吃,过了二十分钟后,我终于吃好饭了,我们就上街了,街上的东西也很多,有买鞋子的,有买衣服的,琳琅满目,街上的声音很大,很热闹,我和妈妈进了百姓量贩,百姓量贩真是凉快呀,我们进去了,看见了卖芦苇叶的,那里有卖馅的,妈妈给我了钱,让我自己去买,她在百姓量贩外面等我,过了十分钟后,我把妈妈叫给我的任务完成了。
我们到了家后,妈妈吩咐我,先把洗芦苇叶洗好,放在一个大盆里,再准备一些绳,我包好了你缠,我迅速把妈妈包好的粽子给缠好,妈妈包的粽子各异,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有三角形的,馅也不同,有山楂馅的,有蜜枣的,有菠萝的,味道也不同,有苦的,有甜的,我和妈妈乐的笑哈哈。
下出来后,我和妈妈边吃着甜美的粽子,边笑,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
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那么,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呢?专家日前对此进行了解释。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民俗专家赵之珩介绍说,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
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到了唐宋时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的美味食品。长安有专门制作粽子的店,而且技艺也相当高。当时粽子馅已有多种果仁,其味道比只有黍米好多了。到了宋代,就有"艾香粽子",是用艾叶浸米裹的。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指的就是"艾香粽子"。明弘治年间,就用芦叶裹粽子,粽馅也多了,有蜜糖、豆沙、猪肉、松仁、枣子、胡桃等等。到了清乾隆年间,林兰痴《邗江三首吟》中有"火腿粽子"一条,这种粽子流传至今。现代粽子以浙江嘉兴最负盛名。
如今,粽子与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饼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节令食品。民俗专家介绍,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不但盛行不废,而且流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
初中端午节粽子(优秀18篇)篇十二
前几天,我和妈妈来到外婆家,看见外婆正在包粽子,哇塞~~~那可是我最爱吃的东西啊!我有点迫不及待想尝尝这美味,可是外公却说没有包粽子就不能吃,本来刚想指着妈妈也没包,谁知道才一会的时间妈妈却已经在包了,真是让我失望啊!可怜的粽子,姐姐我没能吃掉你,我对不住你呀```!我想了又想:与其被搀死到不如被笑死.
于是,我逞强道:"不就是包粽子啊,谁不会."接着,我拿起两片棕叶,偷偷地斜着眼睛看着外婆怎么包,可是老鼠最终还是逃不过猫的手掌心.最后我还是被外公发现了.他婉转地说:"你不是说包粽子谁不会包呀!现在包得怎么样了啊!要不要外公教教你啊!""不用,我自己会处理好."我坚决地说.于是我接着放了些糯米,香菇,和猪肉.准备包起来.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我捏好左边时,右边掉馅了;当我捏好右边时,左边掉馅了;当我捏好中间时,两边掉馅了.可怜的我呀!为什么只有两只手,之前只顾着吃粽子,怎么会没想到原来吃粽子的背后包粽子的人是多么艰辛啊!我感觉我做错了,一直以来做的每件事,都不曾了解背后.
于是,我红着脸对外婆说:"外婆可以教我怎么包粽子吗?"没想到外婆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原来包粽子也是有窍门的`喔`````看了这篇文章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会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能把粽子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几颗红枣,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极了,没想到包粽子比想象中还顺利。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淘气的小孩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
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认为奶奶包的粽子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地用棕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比较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种各样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缩,不能气馁。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许多像样的粽子。
当我们坐在一起,尝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时,觉得今天的粽子特别甜。因为,这是我劳动的收获!
初中端午节粽子(优秀18篇)篇十三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楚国大臣的。
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
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可是,过了端午节后,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
老人问屈原:“还有什么办法呢?”
屈原说:“送粽子的船要打扮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
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
的故事(二);。
初中端午节粽子(优秀18篇)篇十四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初中端午节粽子(优秀18篇)篇十五
这一天,我和爷爷一起包粽子。我们首先把糯米泡在水里,然后把枣洗干净,还准备好了几片竹叶。
开始包粽子了,我们先把竹叶弄成三角形的,然后放上两颗大枣,再放上糯米,把竹叶包起来,最后用皮筋捆结实。
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了一会儿,粽子熟了,我们吃着自己包的粽子,真香啊!
吃晚粽子,奶奶又给做了五丝线带在手腕上。
初中端午节粽子(优秀18篇)篇十六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对去年过端午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端午节吧! 我的家乡――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早晨,我一起床就闻到一股清香,于是连忙跑到厨房,一看原来是妈妈在包粽子。
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妈妈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妈妈告诉我包粽子,首先要把棕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棕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棕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之后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粽子煮熟了,我吃着粽子便问;“妈妈,粽子是怎么来的?”妈妈说:“说来话长,屈原是我国一位着名的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在他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流放期间,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秦军攻破,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江身死。
因此,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怕他的真身被鱼龙虾蟹吃掉,做了粽子投入江中。”听了妈妈的述说,我不禁敬佩起屈原来了。
初中端午节粽子(优秀18篇)篇十七
3、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汴京元夕》。
4、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6、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7、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8、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
11、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1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13、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5、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6、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17、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
18、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19、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0、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初中端午节粽子(优秀18篇)篇十八
老人们说,端午节是门前悬挂的艾草,菖蒲,可以驱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们说,端午节是河上的一条条龙舟,可以尽情展示自己;小孩子们说,端午节是腰上挂着的一个个香袋,每一个都装有一个童趣的心。只要拥有过她的人,哪怕只听过她的故事,都会有刻骨铭心的感觉,我又岂能例外。端午节是我们这块神州大地上的一个传统节日。到了那时,可热闹了!人人门前悬上艾草,挂上钟馗,有的地方还有赛龙舟,但这些还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欢吃粽子,爸爸对我说,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不愿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为了祖国,为了民族,投江殉国。我想,爱国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国家和民族团结支柱,屈原精神的伟大,在于他心忧天下,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包粽子首先要有箬叶。妈妈对我说,箬叶要到山上采,山上会有箬叶树,我和伙伴们,大人们一块儿去采箬叶,山上有人工栽种的箬叶树,所以我们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采就行了。我每次都会与伙伴们竞赛,看谁采的多。
箬叶采回家后,还得用剪刀剪去箬叶的两端,放在水里泡个一天半会儿的,才能包!有了箬叶还不行,还得有糯米和馅料,我家是吃荤的,所以当然是去买肉了!肉买来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欠“妈妈”这阵东风了!妈妈包粽子前,当然要先把糯米搅匀,再依次放下三勺盐,两勺酱油,两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着,才可以包。妈妈把箬叶折成三角形,流下一个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馅儿,然后又把糯米添满,再将箬叶包在糯米上,用线一绑,就形成了一个枕头形。我看着妈妈做了许久,做得糯米没了,馅料空了,才停下来。停下来后,我望着一个个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着妈妈快点煮几个,可妈妈说,一时半会儿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着都直流口水,又怎么肯出去呢但妈妈一定要我先出去玩会儿,我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去。来到街上,我见到许多伙伴也在街上,我一问才知道,他(她)们也和我一样,都是被妈妈"赶"出来的。我们各自说着想象中自家的'粽子应该是多么多么的好吃!过了一会儿,我们各自怀着满腔喜悦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