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及教学目标和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在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时提供一些思路。
数的整除参考教案(汇总16篇)篇一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十册第45~47页练习八(1~7)。
1、能说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2、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5或3整除;
3、在探求特征的过程中增强数学模型意识,培养数感以及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及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
(师生比赛)。
2、师:你们任意报一个整数,我都能马上告诉它能否被2或5整除。(指名学生报数,教师判断,其他学生笔算验证。)。
3、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个秘密好不好?(板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二、探究规律概括特征。
1、探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师:你想怎样去探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设想。)。
拿出课前准备的操作材料,你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发现这个秘密,也可以借助百数表。
(1)学生操作、寻找规律:
师:你从上面的操作中发现什么规律?
(2)组织交流:
师:同桌之间互相把自己的发现说一说。(同桌交流)。
师:你是怎样探究的?发现能被2整除的数怎样的特征?(集体交流)。
(当有学生汇报用百数表探究的时候,出示下图,并提问。)。
师:你为什么会用百数表探究,你能描述一下能被2整除的数在百数表中的排列模型吗?
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6474849。
5051525354......
(3)概括总结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4)教师讲解:所以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只要看它的个位。(并指出)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板书)。
(5)练习、运用:判断下列各数中偶数有哪些?奇数有哪些?
2435、346、127、303、284、0。
2、发现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1)学生自主探索。
(2)集体汇报交流。
(3)练习巩固:完成第46页“练一练”。并找出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
三、巩固练习:
1、的数能被2整除;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数。
2、练习八1、2指名学生口答。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探讨什么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八3、4。
数的整除参考教案(汇总16篇)篇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2、113页综合练习题。
教学目标:
对乘法、除法的认识以及对混合运算的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到生活中,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对乘法、除法的认识以及对混合运算的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到生活中,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回顾整理我们复习了乘除法等知识,知道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小组合作。
1、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说给大家听。
2、同位互相说说(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三、交流汇报。
1、请同位互相背乘法口诀。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综合练习。
出示第1题。引导学生先看懂图意,再进行列式计算。
出示第2题。(练一练,进行填数的练习,互相说说知道什么,要求什么。再进行填数。
出示第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互相说说,再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出示第4题(是一道口算题练习)或活动前线说明活动规则和要求,轮流出示表示得数的数字卡片,反复练习,达到正确、熟练的目的。
出示第5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互相说说,再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很好,能正确计算,还能提出数学问题,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完成练习。数学是非常有趣的,只要你们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你们喜欢的东西,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数学。
数的整除参考教案(汇总16篇)篇三
(1)使学生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求规律的能力。
备注。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请学生分别说出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如电话号码、牌照号码、人数、钱数等。教师选择其中几个板书,如:7234698、6403105、3210、734、5816、72等。
2、说说这些数中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
学生回答后再问:你是怎么判断的?(根据个位上的数字判断)。
3、问:如果要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请说说你自己的想法。
(如果学生提出看个位上的数,就马上组织讨论。如果学生不提出这个观点,教师可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是不是也只要看它个位上的数就行了?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小组讨论要求:
(1)小组中每个同学自己报几个能被3整除的数,供大家观察讨论。
(2)仔细观察,探求规律。
(3)各抒已见,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或补充自己的想法。
4、全班学生交流,最后得出结论: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能看个位上的数。
5、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二、动手实验,探索规律。
1、分类。
(1)请学生先在卡片“()4”中一个数字,使其成为两位数,再将这些数按能否被3整除进行分类。
235484143444647494。
(2)分小组验证学生分类是否正确。
2、实验。
(1)实验(1)。
a、将上面各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得到一个新的数。
教学过程。
备注。
424548414344464749。
b、通过观察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同桌交流)。
(能被3整除的数,交换数位上的数字的位置,得到的数也能被3整除;不能被3整除的数,交换数位上的数字的位置,得到的数也不能被3整除。)。
(2)实验(2)。
a、将组成各组数的几个数字分别相加,看看会发现什么?
2+4=64+5=912578101113。
b、学生计算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能被3整除的数,它们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也能被3整除;不能被3整除的.数,它们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也不能被3整除。)。
思考: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吗?(初步得出结论,并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
3、验证。
先请同学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发现(用3根小棒摆的任意两位数、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再讨论3是这些数的什么?(实际上是这些数各位数字的和)那刚才的那句话也可以怎么说?(得出:只要一个数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这个书就能被3整除)。
(2)游戏:用6根小棒或9根小棒在一分钟内摆出几个山三位数(同桌合作,边摆边作好记录),观察记录下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用6根小棒摆出的任意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那么两位数呢?四位书呢?为什么?(得出:只要一个数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6或9,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4、总结: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实验和游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来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再对照课本加深记忆。
三、应用规律,巩固知识。
1、基本练习。
(1)判断,下面哪些数能被3整除。(课本上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再交流是怎样判断的。
2、发展练习。
(1)在下面每个数中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有约数3。“()”里有几种填法?(课本上练一练第2题)。
23()51()27346()58()0。
教学过程。
备注。
(2)你能迅速判断出下面的数能否被3整除吗?
396399817263312874219。
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即先把数字3、6、9划掉,再把凑成是3的倍数的数字划掉,最后把剩下的各位数加起来看能否被3整除。
(3)课本上练一练第4题。
四、课堂小结。
1、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你还想研究什么?
2、你有什么疑问?谁能帮他解决?
五、作业《作业本》。
“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现实,这节课我设计这么情境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回小老师,由你们任意选一个自然数,考考老师:它能被2或3或5整除吗?看看哪位同学能考倒老师。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都难不倒老师,心里头觉得老师太了不起、太神奇了。看到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来了,这时老师一语道破:同学们,不是老师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掌握了有关数学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规律,好不好?让学生也来当一回小老师,这事很新鲜。本案例的“新”就充分体现在这里。正是这幕别出心裁的“考老师”情境,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激起了学生急于想探索数学规律的强烈欲望。
数的整除参考教案(汇总16篇)篇四
复习过程:
一、出示一篇短文:
河马的本领。
森林里,大象用鼻子卷木头,小鸟张开嘴巴快乐地歌唱,小猴子把自己倒挂在树上,可神气啦!只有河马垂头丧气、没精打采。
小河马说:“我没有卷木头的鼻子,没有会唱歌的嘴巴,也没有像钩子样的尾巴。我到底有什么本领呢?哎,我真没用。”
骆驼来找小河马:“小河马,你和我一起去沙漠吧。”小河马想了想说:“不,沙漠里没有水,我会受不了的。”
小松鼠来找小河马:“小河马,你和我一起去采松果吧。”小河马想了想说:“不行,我太胖了,爬不了树。”
一天,小兔要去河对面去找蘑菇,可是它没有办法过河。小河马看见了说:“你坐在我的背上,我背你过河。”
小兔坐在小河马的背上,很快到了河对岸。它高兴地说:“谢谢你,小河马,你的本领真大。”小河马很奇怪:“我的本领真的很大吗?”“当然啦!”
没过几天,小河马在河边建起了一个“河马摆渡站”。
1.短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2.大象的本领是,小鸟的本领是,小猴子的本领是,河马的本领是。
3、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
二、指导学生自由默读这篇短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运用查字典的方法注音。
三、指导学生边读边给短文标上自然段号,了解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四、指导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段落,划出本段有几句话。
五、自由默读每一句话,读懂这句话的主要意思。
六、指导把每一个问题读通顺,努力把意思读懂。
七、独立完成有关练习。
八、实物投影,难点处讲评。
数的整除参考教案(汇总16篇)篇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巩固复习声母。
2、能熟读音节及音节词。
3、能认读已学过的生字。
二、教学重难点:
“摆一摆”及“读读连连”中的轻声练习。
三、教学准备:
1、已、学过字母卡片。
2、已学过的生字卡片。
3、准备小棒、线等。
教学过程:
一、字母顺序连一连。
1、用字母卡片认读23个声母。
2、翻到《复习四》的声母表,读一读。
3、按声母表顺序连字母,看看出现了什么动物?
二、摆一摆:还能摆出什么字母?试试看。
1、书上用什么摆出什么字母?
2、你还会用什么摆出什么字母?
3、展示:如小棒和圆片可以摆b、p、d、q等。
4、启发:还可以用橡皮泥、剪纸等方法摆出字母。
三、想一想:哪些同学的姓里有什么声母?
1、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姓里有什么声母。
2、出示九个声母:g、k、h、j、q、x、zh、ch、sh、。
做认朋友的游戏:谁的姓里有某个声母,谁就是它的朋友。老师把本班中出现的姓分别写在这九个声母下面。
3、读一读姓。
四、读一读:比较音节。
1、自读后,互读。
2、指名读。
3、说说每组两个音节的异同。
4、齐读。
五、读读连连。
1、自读音节词。
2、开“火车”读。
3、看例子,说说为什么qi、che、同huo、che、连。
4、自己练习连线。
5、指名说说怎么连,为什么这样连。
六、我会认。
1、师:树上有这么多的苹果,只有认得它们的同学才有资格摘下来。谁来摘?
2、学生做“摘苹果”游戏。
数的整除参考教案(汇总16篇)篇六
目的:
掌握“幕、喜、宽、紫、事、蒙”六个字的书写。
一、出示田字格中的字,齐读要写的字。
二、指导学生观察日字格中的范字。
1、说说它们大部分是什么结构?(上下结构)。
2、写这类字要注意什么?
3、学生分析各字在格中所占比例,教师指导示范。
三、学生认真描红、临写。
四、对照范字检查,看看每个字写得是否匀称、美观,上下部分比例安排是否适当。
五、选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参加小组评选,再全班交流。
第四课时。
口语交际:应该帮助他们。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说一说、演一演如何帮助残疾人,培养与人主动沟通和有礼貌地交谈的能力。
目的:
1、懂得遇到有困难的残疾人应该主动沟通、帮助。
2、能联系生活,自拟·清境进行口语交际。
一、板书课题。
问:课题中的“他们”,指的是什么人?你平时见过哪些残疾人?
二、看图表演。
1、看左边的图,想象说话。
(1)图上的小姑娘在做什么?她和盲阿姨开始怎样见面,小姑娘怎么主动与盲阿姨沟通,在领盲阿姨过人行横道时,她们在说着什么话。同桌合作想象说话。
(2)同桌或小组分角色表演,全班表演。
2、看右图,想象说话。(方法同左图)。
三、搞一次助残活动。
1、想一想,你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过哪位残疾人,怎么帮助的?
2、小记者采访同学们的平时助残事迹。
3、记者发布新闻,口头报道典型助残事迹。
四、创设情境表演。
1、表演助残活动。
2、虚拟情境表演,题材可由助残扩大到扶老携幼,帮助伤病人员等。
数的整除参考教案(汇总16篇)篇七
1、学生经历探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中最高位的书写位置。
课件、小棒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把46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求每班分得多少个)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6÷2=)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求每班分得多少个,就是把46个羽毛球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个?)你想怎样算的?和同学交流。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46÷2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交流分的情况:拿出几捆几根小棒,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根?(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述)
(2)还可以怎样想?
想法预设:
每班先分得2筒,是20个,再分得3个,合起来是23个。
40÷2=20
6÷2=3
20+3=23
(3)还可以用竖式计算“竖式该怎样写,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46,最后写除数2)。
(4)怎样计算呢?(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从最高位除起,先算被除数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2应该写在哪一位上,(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2表示4个十除以2得2个十),所以对其被除数的十位商的位置写2。
小结:我们回顾笔算过程:笔算46÷2要从最高位除起,也就是从十位除起,除得的商写在十位上,然后再接着往下除,商要写在被除数个位上。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板书课题。
2、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出示教材第51页“试一试”,246÷2=
你能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试做这道题吗?学生独立尝试。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1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2个百除以2得1个百所以1要写在商的百位上)
3、比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谈话:今天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联系呢?
引导学生明确:除的过程是一样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多算了一步,百位上除好以后还要把十位上的数写下来继续除,要注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 列竖式时,注意数位对齐,商写在被除数的上面。 同桌交流算法,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联系生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的整除参考教案(汇总16篇)篇八
1.掌握自然数的分类和关系,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网络.。
2.理解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概念.。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抽象概括的能力.。
区别整除和除尽、互质和质数、分解质因数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不同.。
边总结边练习(讲练结合).。
一、揭示课题,确定研究对象——自然数。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数的'整除知识(板书:数的整除)。
你知道的数有哪些?我们研究数的整除时,这里的数是指什么数?(板书:自然数)。
二、研究自然数的分类。
1.提问: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
生:按照能否被2整除,可以把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按照约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1、质数和合数.(板书:奇数偶数1质数合数)。
2.提问:你能说说什么叫奇数、偶数?什么叫质数、合数?质数和合数有什么关系?
(板书:分解质因数质因数)。
3.练习:判断对错。
(1)自然数可以分成质数和合数.()。
(2)质数都是奇数,合数都是偶数.()。
(3)两个质数的乘积一定是奇数.()。
(4)把15分解质因数是3×5=15,3和5叫质因数.()。
三、研究自然数的关系。
(一)整除关系。
1.提问:两个自然数之间会存在哪些关系?(板书:整除互质)。
2.什么叫整除?(引出约数、倍数)(板书:约数倍数)。
它和除尽有什么区别?(板书:除尽)。
约数、倍数表示的是数吗?(板书:关系)。
公约数、公倍数表示什么?(板书: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3.练习: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12÷4=3,()。
12能整除4.()。
(2)6是倍数,3是约数.()。
(3)约数的个数有限,倍数的个数无限.()。
(二)互质关系。
1.什么叫互质?它和质数有什么区别?考虑下面各组中什么样的两个数间存在互质关系?
2.判断练习:
(1)两个数互质,这两个数一定是质数.()。
(2)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3)两个奇数一定不互质.()。
(4)两个偶数一定不互质.()。
(5)奇数和偶数一定不互质.()。
(三)既不互质,又不整除的关系。
1.出示一组数:根据自然数间的关系,将下列一组数分类。
(1)13和26(2)2和7(3)4和21。
(4)45和3(5)8和5(6)14和42。
(7)12和15(8)9和10(9)30和48。
(10)12、18和24。
整除关系互质关系。
(1)13和26(2)2和7(7)12和15。
(4)45和3(3)4和21(9)30和48。
(6)14和42(8)9和10(10)12、18和24。
(5)8和5。
师:(指除整除关系、互质关系外的一组数)这类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板书:既不整除,又不互质)。
2.这类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怎么求呢?(用什么方法?)。
数的整除(参考教案一)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3.练习:下列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四、归纳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的整除参考教案(汇总16篇)篇九
一、揭示课题,确定研究对象——自然数。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数的整除知识(板书:数的整除)。
你知道的数有哪些?我们研究数的整除时,这里的数是指什么数?(板书:自然数)。
二、研究自然数的分类。
1、提问: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
生:按照能否被2整除,可以把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按照约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1、质数和合数、(板书:奇数偶数1质数合数)。
2、提问:你能说说什么叫奇数、偶数?什么叫质数、合数?质数和合数有什么关系?
(板书:分解质因数质因数)。
3、练习:判断对错。
(1)自然数可以分成质数和合数、()。
(2)质数都是奇数,合数都是偶数、()。
(3)两个质数的乘积一定是奇数、()。
(4)把15分解质因数是3×5=15,3和5叫质因数、()。
三、研究自然数的关系。
(一)整除关系。
1、提问:两个自然数之间会存在哪些关系?(板书:整除互质)。
2、什么叫整除?(引出约数、倍数)(板书:约数倍数)。
它和除尽有什么区别?(板书:除尽)。
约数、倍数表示的是数吗?(板书:关系)。
公约数、公倍数表示什么?(板书: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3、练习: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1。
2÷4=3,1。
2能整除4、()。
(2)6是倍数,3是约数、()。
(3)约数的个数有限,倍数的个数无限、()。
(二)互质关系。
1、什么叫互质?它和质数有什么区别?考虑下面各组中什么样的两个数间存在互质关系?
2、判断练习:
(1)两个数互质,这两个数一定是质数、()。
(2)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3)两个奇数一定不互质、()。
(4)两个偶数一定不互质、()。
(5)奇数和偶数一定不互质、()。
(三)既不互质,又不整除的关系。
1、出示一组数:根据自然数间的关系,将下列一组数分类。
(1)13和26(2)2和7(3)4和21。
(4)45和3(5)8和5(6)14和42。
(7)12和15(8)9和10(9)30和48。
(10)12、18和24。
整除关系,互质关系。
(1)13和26(2)2和7(7)12和15。
(4)45和3(3)4和21(9)30和48。
(6)14和42(8)9和10(10)12、18和24。
(5)8和5。
师:(指除整除关系、互质关系外的一组数)这类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板书:既不整除,又不互质)。
2、这类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怎么求呢?(用什么方法?)。
3、练习:下列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四、归纳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
数的整除参考教案(汇总16篇)篇十
《歌声》是二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件感人的故事——19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触礁沉没,落水的人在海里拼命挣扎。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海里一边挣扎一边唱歌,她的歌声给了大家勇气和力量,激励落水者坚持、坚持、再坚持!她的歌声也引来了救生船。她用歌声救了落水的人们。
课题《歌声》便是文眼,第一自然段叙述事情的起因,落水人从希望到绝望的处境。第二至四自然段由歌声串起,萦绕的歌声给马金纳希望,给其他落水者力量,救生艇也寻声而来。课文从描写马金纳的落水入手,由点到面,写出落水者从落水到获救的全过程。课文对唱歌小姑娘的细节描写和结尾处人们对小姑娘的.感谢,表现出小姑娘在逆境中的坚强,并带给别人勇气和力量的美好形象。
针对二年级孩子心理感悟能力不足的特点,我决定降低理解难度,从关键句子入手,从关键字词入手,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品读,并于读中悟情。在深入研究教材之后,我以“歌声”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并一线贯穿全课堂。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生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合作探究,感受小女孩的坚强。
在课文情景中,学习生字“挣”,了解含义,识记字形。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诵读体会,感受小姑娘用歌声给大家带来的勇气和力量以及获救者们对小姑娘的感激。
教学重点:用多种形式学习、积累词语。通过朗读,感悟小姑娘遇险时的坚强和歌声传递的力量。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歌声给人们带来的求生力量,坚持到底的意志,对生存的勇气。
一、复习。
1.复习巩固。
(1)出示词语:不幸挣扎聚拢增添隐隐约约触礁。
(2)开火车读。提醒后鼻音的字要读准。
(点评:低年级语文学习以识字写字为主,复习中巩固词语十分必要。读准词,才能读通句,读顺才能读出味儿,读懂语境和语情。)。
2.理解“触礁”
(1)你们知道什么叫触礁吗?生联系上下文读。
(2)师指“礁”介绍,江河、海洋中隐没在水下或落出水面的岩石。
船只在航行中撞上礁石,会造成船体受损、漏水、船体搁浅,严重的还会造成船只的沉没。
(点评:在课文情境中理解词语“触礁”,识记字形,了解“礁”中石字旁表义,在低年级识字效果较好。教师用词语描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了解触礁的严重,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促使他们如临其境,极大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学习下文作铺垫,自然过渡到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紧扣对“触礁”的理解,师讲述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
数的整除参考教案(汇总16篇)篇十一
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
1.________,用了4张,还剩多少张?
2.________,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教师谈话:我们学习的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无法解答,必须根据所求问题和其中一个条件,找到所需要的另一个条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学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由学生读题、分析,列式并解答.
15+7=22(只)
口答:一共有22只兔.
又生了8只小兔,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
启发性提问:
(1)要想求学校现在共有多少只兔,问题中的“现在”指的是什么时候?
(2)第二问只有一个条件能解答吗?缺少的条件往哪里去找?
(3)怎样列式解答?
相邻的两名同学互相讨论,全班交流,三个问题分三次讨论.
通过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列式: 22+8=30(只)
口答:现在有30只.
指若干名学生把解答第二问怎样想的说一说.
2.出示例6
指名学生读题.
提问:这道题有几个问题?咱们先解答第一问.
指名学生解答第一问,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从30人中去掉 7人,就是车上还剩的人数)
30-7=23(人)
口答:车上还剩23人.
再解答第二问.
(用车上还剩的 23人,和上来的 9人合在一起,就是现在车上有的人数)
23+9=32(人)
口答:现在车上有32人.教师小结:
(三)巩固反馈
1.半独立性练习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1题:
商店有8辆自行车,又运来25辆,一共有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订正后,老师稍加提示,解答第二问.
已经求出一共有33辆,卖出10辆,还剩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2题:
小华有25张动物邮票,送给同学8张,小华还剩多少张邮票?
王叔叔送给他7张,小华现在有多少张邮票?
第一问由学生独立解答,第二问指名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答.
2.课堂独立练习
练习二第1题:
由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3.课后练习 练习二:第2,4题.
数的整除参考教案(汇总16篇)篇十二
在暖身部分的泡泡造型环节中,我利用故事引导来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故事情节设计故事引导:出示挂图p1、p2,引导孩子们讲述—:“宝宝吹了泡泡耳环、泡泡水晶床送给了蝴蝶小姐,蝴蝶小姐很开心。小蜜蜂滋滋听说了这事儿,让也想拥有一件泡泡礼物。你们猜,小蜜蜂滋滋喜欢怎样的泡泡礼物呢?”
本次活动,我设置了悬念,引导孩子们由猜测过度到表演,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老师的琴声做各种泡泡造型的律动。这样一来,活动气氛热烈了,孩子们进入了玩音乐的状态。(引导语:宝宝吹了许多会变魔术的泡泡,有的变成泡泡房子、泡泡蝴蝶……)在听鼓声和吊镲声玩泡泡造型时,孩子的经验就第一个环节来说,有所提升。孩子的造型变换无穷,创造欲望被充分激发。
暖身活动的泡泡造型让孩子们在热身的同时,也为“水底生物律动模仿”环节做铺垫。律动模仿让孩子们又掀起一个创造的小高潮,(第一遍音乐)海星、海马、鲨鱼、螃蟹、金鱼、海蛇、水母等海洋生物在海底开舞会,孩子们都用肢体动作表演自己喜欢的海底生物。
配词律动环节(幼儿围圈坐)。
第一小组按备课环节进行:三遍音乐完成。第一遍音乐,老师边做律动边默唱;第二遍音乐,幼儿起立随音乐边唱语词边做律动;第三遍音乐,是加强第二遍音乐的内容。出现情况:默唱时,老师夸张的表情和嘴型十分吸引幼儿,可是第二遍音乐就让孩子们边唱边玩有点牵强,因为孩子们还没有掌握语词,使得孩子们只顾做律动而不注意语词了。与我设想的效果有所出入。第二小组活动时,我在第二遍音乐的形式上做了调整:幼儿坐着,随音乐跟着老师边唱语词边做律动。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第一遍音乐的仔细倾听、观察和第二遍音乐的配词、律动,幼儿对整首乐曲的曲式有了大概的了解。第三遍音乐的律动表演就顺手多了。
由于配词律动环节孩子已经初步熟悉语词,所以在图形感应曲式环节,孩子们边跟老师唱边看老师画图谱,对曲式的掌握上就事半功倍了。
数的整除参考教案(汇总16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读懂课文,从中受到启发,要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思维。知道遇事一定要开动脑筋。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动脑想象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勇于求知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引读一至三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画风》,知道小艺、丹丹和李卫在洁白的纸上画了……(结合课件中的图片)。
二、读懂课文,指导朗读。
1、小艺、丹丹和李卫是怎样画风的?请你找出描写他们怎样画风的句子读一读。
2、谁来把你找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课件演示。
相机指导读。
3、小艺、丹丹和李卫为什么能把看不见、摸不到的“风”画出来?
4、多有趣的画呀!多聪明的孩子呀!谁愿意和你的好朋友把他们的对话读一读?
5、你会画风吗?我们来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得有新意。
谁来说说你画的风?(让多个学生说,可以按老师给的句式说,也可以自己说。)。
我画了(),风把()吹()了。
三、拓展。
1、用五彩的画笔能把风画出来,你能用其他形式把风带到教室里来吗?
2、我们还能说风,谁能说说带“风”的词语?比一比,谁说得多。
四、小结。
五、作业。
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爱朗读的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喜爱表演的你: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喜爱阅读的你:找一些写风的文章,读一读。
喜爱游戏的你: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
喜爱散步的你:到操场上、山上,沐浴在春风里,感受大自然的抚爱。
喜爱观察的你: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春风给大地带来什么变化。
文档为doc格式。
数的整除参考教案(汇总16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自渎课文,说说小英给了你什么印象?从哪看出来?能用书上的句子简单介绍一下吗?
生:我从“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看出小英很忧郁。
生:我从“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貌。”看出小英十分的自卑。
师:“自卑”一词用得太准确了。请你板书到黑板上。
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想试试,怎样样?(好)如果读得好,请大家鼓鼓掌,鼓励鼓励我,读得不好也请大家批评指正。(教师感情朗读,强调读好“总是”,学生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鼓励。谁来对老师的朗读评价评价?
生:老师强调了“总是”一词,我懂得了小英老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看得出小英很自卑。
生:比方说同学们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的时候、做游戏的时候。
师:看来你是真懂了!对啊,你们明白这些时候小英这时候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生:小英必须在想:“如果我能拥有健康的双腿,那该多好呀!”……。
生:我从“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能够看出小英过去以前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师:读了这些地方,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个不爱说话,自卑、忧郁的小英,她是那么可怜,那么需要我们帮忙。你们再读读课文,看看除了这些,小英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相信你们必须会有更多的收获。
(学生自主阅读后交流。)。
生:我从“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最后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我读懂了小英还是个勇敢的孩子,她最后战胜了自己,下定决心走上讲台。尽管她十分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缺陷,但是她还是跨出了这一步。
师:(真诚的)你太了不起了,老师读了好多遍课文,就是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你却发现了,你已经会独立思考问题了。我要向你学习。
生:我从“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明白小英有自己的优点,其实她是个很好的同学(学生),她除了身体的残疾以外,没有其它的毛病。
师:我也发现你的一个优点:你能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做人就就应这样。
生:老师,我反对前一位同学的发言,我觉得小英除了身体上的毛病,他还有一个缺陷,就是自卑、忧郁。这一点比身体的残疾更加可怕。而不是说没有其它毛病。
师:你说的好!透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的收获很大啊。此刻我们明白小英的缺陷,也明白了小英的长处,能够说对她更熟悉了。此刻还有谁继续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小英很懂礼貌,她在得到同学们的掌声后鞠了一躬。
师:你读书很仔细。
生:我从文章的第五小节看出此刻的小英活泼、开朗。她愿意和别人交谈、游戏,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师:你说得太好了,你能透过你的朗读把小英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
师:读了这两段,我不由想到了一个问题,是什么让英子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师:几次掌声?
生:2次。
师: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状况下响起的呢?(学生回答)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在这掌声中表达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鼓励)把我们想说的话化作鼓励的掌声鼓鼓吧!
如果你是英子,听到这掌声会想些什么呢?你是从哪感受到的?让我们再一次透过读把第一次掌声表现一下吧!
师:第二次掌声是在什么状况下产生的?(生说)这次,大家想在掌声中表达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夸奖)快把这夸奖的掌声鼓起来吧!
师: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
生:谢谢。……。
师:是啊,掌声使英子鼓起了勇气,掌声使英子和同学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齐,掌声表达了同学们对残疾人的关爱,正是这充满爱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一生,她由一个文静忧郁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让我们再次齐读2、3两段,把你的感受表此刻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
生齐读2、3两段。
师:上中学后,英子来信了(课件),快来读读吧!
(生读信)。
师:微笑着应对生活,多好啊!
2、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对掌声有没有新的认识呢?(生说)。
师:是啊,掌声是鼓励,是夸奖,是尊重,是关爱(板:……)(出示课件)你瞧,在学校里,在家里,在社会上,处处需要掌声,需要爱,你想把这掌声,这爱献给谁呢?说说吧!
生:我想把掌声送给小华,期望他一天天进步!
生:我想把掌声送给老师,因为老师为我们操了很多心!
生:我想把掌声送给父母,因为他们心里总是想着我们,很少想到自己。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让我们为自己的精彩发言鼓鼓掌吧!
师:这堂课学完了,大家来交流交流这天学习的收获。
生:我懂得了我们就应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就应给别人鼓励和肯定。
生:我明白只要正确的认识自己,自强不息,像小英这样残疾的孩子也会取得成功。(掌声)。
师:你说得太好了,而且和别人不一样,老师就喜欢听不一样的。
生:其实人人都有缺陷,可怕的不是身体的缺陷,而是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掌声再次响起)。
3、布置作业,延伸情感。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呢?(生说:美美地读、抄感受深的句子、给英子写回信等)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去做吧!
案例分析:
“感人心者,莫乎无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能够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之一,更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潜力发展。”
《掌声》一课,就是一堂情意浓浓的好课,现结合我的体会,与大家共赏。
一、激励、赏识,交融师生情。
孩子需要激励,激励性的语言犹如扬帆的狂风,给孩子以自信、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孩子需要赏识,赏识能使孩子愉悦,使孩子快活,能让孩子心智开启,灵感涌动。真心实意地激励和赞美是连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纽带,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充满浓浓的“爱意”,课堂上有了这“爱意”,师生间就会尊重与理解,课堂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二、对话、交流,感悟文本情。
目前,新课程的语文课堂有一点动辄讨论,把对话看作是“互相交流”,一味追求表面热闹的倾向,这会使阅读教学“跑了题”,要明白,读、写、积累、感悟才是阅读教学之“宗”。
阅读教学就要给学生潜心会文的时间,创设潜心会文的课堂环境,才能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学生潜心会文后对文章自会有各自的感悟,给学生搭建一个生生、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大胆地交流。如“再来读读这些句子,跟小伙伴们交流交流,透过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班上的同学,你想对小英表达什么?”“如果你是小英,听到这掌声,你会想到什么?”“读了小英的信,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在交流感悟中彼此接纳,相互分享,在交流感悟中,学生也构成了自我的超越,构成了对“掌声”的独特理解。人人需要掌声,“掌声”永远地走进了孩子的心中。
有人说:“每篇课文,都是浩瀚语文海洋中的晶莹剔透的珍珠,一篇美文就是一个闪光的情感瓷片。”愿浓浓情感成为架起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桥,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情感的魅力,绽放出珍珠般夺目光彩!
数的整除参考教案(汇总16篇)篇十五
2、初步理解偶数、奇数的意义,能正确辨认偶数和奇数。
3、通过观察、猜测、探索、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1、每位学生明确自己的学号是几。
2、准备红牌和蓝牌每生各一张。
3、投影(或课件)。
5的倍数有:5、10、15、20、25、30、35、40……。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有:2、4、6、8、10、12、14、16……(偶数)。
个位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不能被2整除的数有:1、3、5、7、9、11、13、15……(奇数)。
个位是0的数,能同时被2和5整除。
一、复习引入。
2、3、5、15、18、24。
(指名说。如:18能被2整除,18是2的倍数,2是18的约数。)。
引入:(师)今天咱们来做一个游戏,只要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计算马上能说出能否被2或5整除。(学生报数,教师板书作答。有疑问的数据可笔算检验老师回答是否正确)。
二、研究探新。
(1)、请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5、10、15、20、25、30、35、40……。
(2)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学生各抒已见)。
初步得出结论:个位上是0或5能被5整除。
(3)刚才我们观察的都是一两位数。那么是不是任何整数,只要能被5整除,个位上一定是0或5呢?请同学们任意写一个个位上是0或5的数验证一下。
(4)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板书):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5)练习第4题:〈投影〉。
下面哪些数能被5整除?你是怎样想的?
2640526590105。
(1)谁来说一说2的倍数有哪些?(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2)看数列24681012141518。
交流得出初步结论;个位是24680的数。
(3)验证:请同学们任意写几个个位上是02468的数验证一下。
分工合作:第一小组验证个位上是0的数能否被2整除;
第二小组验证个位上是2的数能否被2整除;
第三小组验证个位上是4的'数能否被2整除。
第四小组验证个位上是6的数能否被2整除。
动作快的验证个位上是8的数能否被2整除。
(4)小结板书:
个位是2、4、6、8、0的数,都能被2整除。
(5)练一练第一题:
下面哪些数能被2整除?你是怎样想的?
28467581102450。
4、学习偶数、奇数。
(1)师:根据能否被2整除,我们可以把整数分成两大类,哪两类呢?
我们大家分别给它们起个名字好吗?
生答:偶数(双数)奇数(单数)等。
(2)请学号为偶数号的同学起立,你们的学号有什么特点?
(3)请学号为奇数号的同学起立,你们的学号有什么特点?
(4)第37页第2、3题试做后反馈(投影出示)。
(5)讨论:
a)在自然数中有没有既不是偶数,也不是奇数的数?
b)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和偶数各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奇数和偶数?
三巩固练习。
1请学生判断引入时写的数,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
2练习:下面哪些数有约数2?哪些数有约数5,哪些数既有约数2又有约数5?
有约数2的数有:()。
有约数5的数有:()。
既有约数2又有约数5的数有:()。
3讨论:既有约数2又有约数5的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结论:个位上是0的数,能同时被2和5整除。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机动练习:
从0———9中任意选三个数字排成一个三位数,
是2的倍数的有()。
是5的倍数的有()。
是奇数的有()。
是偶数的有()。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练习后还可说说这些数分别有什么特点。。
课后反思;
1课的设计不花俏,但学生很容易掌握本课的内容,教学目标完成顺利。
2有效应用了和学生紧密相连的学号,使数的教学不太单调。
3让学生给能被2整除和不能被2整除的数取名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
4红牌和蓝牌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全体参与学习。
5在设计上,如何使这部分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本课怎样学更好?是有待于我进一步思考的。
数的整除参考教案(汇总16篇)篇十六
1.会认和会写本课要求的生字,自主积累词语,学会用词说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情绪感。
3.理解课文资料,能够正确的应对生活,树立生活的自信,同时懂得要主动地鼓励和关爱别人。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情绪感。
2.理解课文资料,能够正确的应对生活,树立生活的自信,同时懂得要主动地鼓励和关爱别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资料。
预习资料:
一、我会读。
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状况注视热烈。
持久平息情绪讲述动听鼓励慢吞吞普通话。
落下残疾调来。
二、我会填。
以前的英子是一个()的孩子,此刻的英子是一个()的孩子,是()使她发生了变化。
三、我明白。
我明白课文一共写了几次掌声,每次掌声都是在什么状况下响起来的。
四、我的疑惑。
在预习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这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用什么行动来欢迎老师们的到来呢?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掌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够把心中想说的表达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掌声》。
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交流预习学案。
2.全班交流预习学案。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感受小英的变化。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划出表现英子忧郁的句子。
2.指名汇报。板书:忧郁。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她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此刻的英子变得自信了,从哪里看出来?
2.指名汇报。板书:自信。
四、小组探究。
自主阅读2——4自然段,思考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用“——”画出描述掌声的句子。用……划出英子在同学们鼓掌之前的表现。
(一)学生汇报交流:第一次掌声。
1.课件出示句子: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
“骤然”还能够换成什么词语?
2.第一次是什么样的掌声?指名回答,板书:鼓励。
3.学生汇报,出示描述英子的动作、神态句子体会:
(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红红的。
(3)在大家的注视下,英子最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小英万般无奈之时,是掌声给了她勇气,给了她力量。
(二)交流汇报:第二次掌声。
1.这次经久不息的的掌声其实是对英子的——(赞扬、肯定)板书:赞扬。
2.指导朗读这句话。课件出示: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又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
3.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英子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有了同学们的肯定,英子变得自信了。英子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这是多么的神奇的掌声啊!在英子最需要的时候,是掌声给了她勇气和力量,是掌声给了她自信的微笑。让我们一齐深情地读好这段话。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感悟信的资料。
这是多么神奇的掌声啊,它能够改变一个人,使她重新树立生活的勇气,迈出成功的一步。难怪,英子在给我的来信中说:……(课件出示英子的信,引读。)。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学了《掌声》一课,我们明白了人人都需要掌声,个性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你什么时候给过别人掌声?什么时候你得到了别人的掌声?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课堂检测:
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词。
()的掌声()地鞠躬自卑得()()的眼泪。
()地注视感动得()()的故事()地坐下。
二、照样貌写词语。
1.默默地:、、、
2.慢吞吞:、、、
3.一摇一晃:、、、
板书设计:
鼓励。
忧郁自信。
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