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种展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重要方式,写好一篇优秀的作文是每个学生的目标。这些优秀的作文代表了不同风格和题材的写作,从中可以学到很多有关写作的技巧和经验。
2023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精选16篇)篇一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前者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借物突出志向。文章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文章主旨“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然后描写陋室环境景色幽雅,交往人的高雅,主人的生活情趣闲适,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既突出主人“德馨”,又表明“陋室”不陋。最后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引用孔子的话结尾,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惟吾德馨”“陋室不陋”。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种描写,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
二者有相同点。师生,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第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2023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精选16篇)篇二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鮮明突出。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作用: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內容,増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9)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作用: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0)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作用: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2023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精选16篇)篇三
一是比喻。即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亊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个动鲜明。比喻又具体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如"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再如“严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转乾坤。”
二是比拟。即把物拟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物拟人称为拟人,人拟物称为拟物。如"绿柳舒眉观新岁,红桃开口笑丰年。"再如"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淸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二是夸张。即故总扩大或縮小客观事物的形貌,使其本质特征史为明显。细分为扩大和縮小。如"万里烟云朝雪界,九天龙象护径窗。"再如“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观。”
四是排比。即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类似的短语组合在一起,表示强调和一层层的深入。如“为祖国抛赤胆忠心:参政务、察民情、驱彩笔、著雄文,毕其生劳绩卓著,万众共长征,看大地回春,虎跃龙腾,正有待高歌猛进;论私谊是良师益友:律己严、待人宽、治学勤、任事勇,数十年启迪殊多,一朝成永诀,对满梁落月,抚今感旧,焉能不意恸神伤?"。
五是对比。即把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如“昔日茅棚随流水,今朝瓦屋伴高山。”
六是双关。就是使一个词或句子同时表达两种意思,一种是表面的`,一种是隐藏的。如“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再如“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七是衬托。即把两种事物放在一起,以其中一种事物衬托另一种事物。如“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八是反复。即为了强调某一意思,同一词组或短语反复出现。如“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九是设问。即为了引起人们的思考,对联中先设疑问,再解答或不答,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如“好消息几时来?二月杏花八月桂;实功夫何处下?三更灯火五更鸡。”
十是反诘。即为了强调某一观点,用疑问的语气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义。反洁是无疑而问,无须回答。如“除却诗书何所癖?独丁山水不能廉。”
十一是顶针。即对联中毎一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和下一句中的第一个字相同。如“蚕作茧,茧抽丝,织就绫罗绸缎;兔生毫,毫作笔,写就锦绣文章。”
2023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精选16篇)篇四
20年后的李权璋:
你好!
我是20年前的你,收到我写的这封信,你一定非常惊讶,是吗?不知道现在的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猜,你一定不会甘于平淡的生活,不会心甘情愿默默无闻一生吧?你一定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让世人都记住你的名字吧?你应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份伟大的事业吧?当然凭空想象是不可能得到这些的,你肯定经过许多的努力,许多磨练,吃了不少苦。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你就在心底种下梦想的种子,你的梦想是什么呢?我知道,就是希望能像苏秦、周总理一样,做一个伟大的演说家、外交官。所以你一直努力地钻研很多有名演说家的故事,学习他们演讲的技巧、智慧的语言和机智的反应能力。当然,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离那颗种子发芽还有一定的距离,还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开花结果。你努力考上一所好初中,为梦想打下深厚的基础。我想,你在好的中学里,学到了更多人生的哲理,你用源源不断的书流滋润了生命。
光是有这些也还是不够的,你还要锻炼自己的口才能力,争取每句话都是浓缩的精华。说到这,我想起了你小时候的故事。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你去参加演讲大赛,介绍自己。可是,因为你太紧张的缘故,说出来的话结结巴巴,本来只有五分钟的稿子,念了九分钟,演讲还没说完就被评委打断下台。你委屈的哭了,从那时起,你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改掉紧张、啰嗦的坏毛病。在成长的道路上,你还得经得住打击和挫折,也要有把握住机会的能力和胆量。你就像是一条船,只有掌握好风向、做好充足的准备、有着应对灾难的信心,出海时,才能成功的返航。
进入大学以后,你渐渐的懂得了更多的世间的艰辛,你开始犹豫了,连向前走的脚步也踌躇不定,一个梦想,只通过这样盲目的努力是完不成的,你既没有名师的指导,也没有很好的技巧,就这样死脑筋的努力,是到达不了终点的,只会让自己更累,就算成功了,也要比别人多花许多时间、多花许多精力。你实现梦想的决心有一些动摇,脑海里滋生出了放弃的想法,你决定停下来,休息一会。梦想的小芽没有了雨露的灌溉,开始发黄、枯萎。你心底一直有一个声音对你说:“不能放弃呀!如果你就这么半途而废了,那你前面的那些努力又算得了什么呢?是玩掉了年华?还是白费了努力?哪个成功的人不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呢,一帆风顺的成功是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的,你不能放弃,绝对不能啊!”你实现梦想的决心战胜了放弃的念头。追梦的脚步是不能停下来的,你又恢复了活力,像迷路的孩子找到了回家的路,你拥有了更加多的经验。梦想的小苗又得到了雨露的滋润,渐渐变得比以前更加有生机,风雨过后,淋去了本来的污垢,根枝变得跟加粗壮。
毕业以后,你拜师学艺,汲取老师们成功的秘诀,想给自己打了一整强心剂。20年后的林思源,你这条追梦的路上充满坎坷和绝望,可是也不乏胜利的希望,时不时的狂风暴雨压不倒你实现梦想的勇气!你现在一定也还在为梦想而努力着,当你迷茫的时候,看看这封信吧,你就会充满希望,当你想要放弃、感觉生活欺骗了你的时候,想一想你的努力,想一想你在孩童时期一直不懈的追求,为了梦想,你站到今天这一步是多么不容易,你就不会想要轻易地放弃,而是充满信心、充满动力的走下去。希望你成为一位正直、善良、坚强勇敢的小男子汉,也愿你梦想成真!
敬祝。
身体健康。
梦想成真。
20年前的李权璋。
09.05。
文档为doc格式。
2023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精选16篇)篇五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2023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精选16篇)篇六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夸张一般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类。
作用:夸张有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渲染力,引起联想等作用。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扩大夸张就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大、高、多、重、强、深等处说,实际就是有意的言过其实。
[举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小、低、少、轻、弱、浅等处说,实际就是往小里的言过其实。
[举例]如:心眼小得象针鼻儿。
(3)超前夸张指的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同时出现的。
[举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注意: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2023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精选16篇)篇七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
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
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部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
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2023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精选16篇)篇八
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说明的修辞手法。
2.分类。
(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
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如:
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孙犁《荷花淀》)。
3.作用。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023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精选16篇)篇九
演讲稿既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对语言艺术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讲究修辞是一篇成功演讲稿的必然要求。
(1)比拟。
比拟是拟人和拟物的合称,或寄情于物,或托物言志,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深思。比拟具有深刻、形象和幽默诙谐的特点,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能增强语言的抒情色彩和喜剧效果,把精彩的论述与模形拟象的描绘融为一体,既能给人理性上的启迪,又能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
请看这个结尾:“作为未来教师的我,没有太高的奢望——只求用知识的雨露去浇灌幼苗。像红烛,将全部心血化为光焰,去照亮青少年一代那美好的心灵;像春蚕,为谋求人类的幸福,吐尽最后一口丝。”这是名为“我的理想之路”的演讲结尾,就用了一连串的比拟。
(2)排比。
外,运用排比应注意两点:一是不要生拉硬凑,表达的'内容中有并列的部分才能运用。只从形式考虑,有意铺排,则显得累赘,反而影响表达。二是排比句的分句或词组之间都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不能颠倒和错乱。
演讲发言。
(3)引用。
引用,就是演讲时引用某些原始资料、典型的原话或成语、典故、格言等,以增强说服力和演讲的动人色彩。
请看:“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4)数据。
数据,是指在演说中运用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以增强表达效果,强化可信度。其实,在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数据已成为各级领导者说明问题、论述问题时的重要内容,在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如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都会用详实准确的数据来说明经济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以求全面地反映当前的工作局面。
(5)对比。
对比手法,能使形象突出,能较全面地表现演讲者的观点,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常用的如正义与邪恶,英勇与懦怯,伟大与渺小等等。
运用对比时,对立统一的两种事物或概念的对比叫两体对比;存在于同一事物中的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对比,叫做一体两面对比。
2023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精选16篇)篇十
语文高考古诗词的阅读鉴赏题从一卷移到二卷,变客观题型为主观题型,答题的难度显然有所提高。鉴赏中有关表现手法的分析,以前只要求考生对题目中的解说进行正误判断,热现在则要求考生作出分析,并作简要的阐述。这就要求考生对常见的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下面就结合具体的古典诗词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m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3、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
[1][2][3]。
2023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精选16篇)篇十一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上密切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同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2.分类。
(1)正对。指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2)反对。指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3)串对。又叫流水对,指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2023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精选16篇)篇十二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手法。
2.分类。
(1)特征、标志代本体。即用本体的某种特征、标志来代替本体。例如:
“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鲁迅《药》)。
(2)具体代抽象。即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例如: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用名代泛称。即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来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4)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某部分代替本体事物。例如: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3.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023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精选16篇)篇十三
情爱就是一种情感,是由个体的社会角色所承担的情感,意识,思想,而不是物质;而情爱依然是社会存在的一部分。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情爱形态。如,大地之情、民族之情、国家之情、友爱之情、宗族之情、同乡之情、夫妻之情、手足之情等。情爱是包含着牺牲、忠诚、尊敬、依恋、体贴、同情、友谊、喜悦、恭让、纯洁等多种高级情感品质的体验的。对某些社会经济文化,具有生命价值,甚至是普世价值的。
擅长写情爱诗词的古今女子诗人,或出身于书香门第,或长于名门豪户,或屈居民间市井,或落魄烟花柳巷。由于所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其笔法文风也就各有不同:或豪放,或婉约,或缠绵,或悲恸。那一行行美丽诗句,那一簇簇奇花异葩,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古代女子情爱诗词。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女子作品占有相当可观的比例。其中的鄘风?载驰,是最早的爱国诗篇。它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最早的杰出女诗人之一。古代女诗人及其诗作在诗歌长河中大兴浪花。全唐诗收录的女诗人约120多位,诗作约600多首。宋代有作品传世的女词人计70多位,其中包括李清照那样的杰出词人。
写宫怨之悲情。(西汉)班婕妤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诗以秋扇喻人,曲言宫怨之情。秋扇,在被君需要的时候,就“出入君怀袖”,在不被君需要的时候,就“弃捐箧笥中”;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设喻取象,似人似物,若即若离,折射出女主人公人生的悲剧美。
写征人之妇的隐情。(南朝)鲍令晖春怨:
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
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台中。
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
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
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
诗以窗竹、梧桐、秋霜、夜月和春风等为意象,袒露了她“恨君早从戎”的内心隐痛:思盼着从军远征的丈夫。物我相融,千种情思,月圆人未圆,烘托出战乱年代广大征人之妇内心那夜月、春风般的纯澈美。
写盼夫归的痴情。(宋)魏夫人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词以鸳鸯起兴,细腻刻画了一位三年早晚在溪边绿杨堤下徘徊,盼望着外出的丈夫归来的离妇恋情。即物生情,浮想联翩,情感缠绵,凸显了斜倚楼台盼离人而寂寞而坚守的真情美。
写怀念丈夫的愁情。(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通过“薄雾”、“浓云”、西风和“黄花”等意象,描叙重阳佳节怀念丈夫的消魂愁情。取喻反衬,情景交融,感受深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点睛之笔,反衬出一个多愁善感的闺中少妇的形象美。
写男女恋人的悲欢情。(宋)朱淑真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词以“元夜”、“花市”、“灯”、“月”为意象,艺术构建了一对恋人前后两年约会灯市的悲欢情。去今对比,物人映照,悲欢交汇。“黄昏后”,也许是词人有意安排的心理暗示词,黄昏之后更黑暗,从而展现了景物依旧,人事全非,不堪回首的悲剧美。
写思妇惜春的苦闷心情。(宋)吴淑姬小重山(谢了荼蘼春事休):
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词以暮春之景:“荼蘼”、“枝花”、“槐影”、“老莺”为意象,抒发了思妇一种青春难再的深沉感慨,或许是词人的苦闷心绪。触景生情,物人相衬,景情交融,渗透着思妇那涌动心田的绵绵愁情美。
写国破家亡的悲愤情。(宋)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词以“淮山”、“云峰”、“淮水”、“烟波”为意象,写南宋宁宗嘉定末,金兵南犯,大批淮上良家女被掳北去而遭遇雪困的悲惨命运、悲愤心情和对故乡的深沉眷恋。满目疮痍,离乡背井,“千里恨”,“万顷愁”,表现了淮上女忍受这国破家亡深重灾难而又痛恨金统治者南侵的悲壮美。
二、现代女子情爱诗词。
如果说,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女子处于受压抑的.地位,其诗歌创作才能的发挥遇到重重障碍的话,那么在现代,男女平权。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在五个文明建设中,女子以其“半边天”的撑持作用而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其诗词创作可与男性并驾齐驱,不让须眉。
写对新社会新生活的深情。丁宁玉楼春(冰霜消尽蘋光转):
冰霜消尽蘋光转,绮陌轻歌归缓缓。江南草长燕初飞,漠北沙寒春尚浅。柳枝袅娜同心绾,枝上流莺千百啭。齐将好语祝东风,地老天荒恩不断。
词以“冰霜”、“蘋光”、“绮陌”、“轻歌”、“燕”、“流莺”为意象,表现新社会除旧布新的巨大变革。字字含新,句句寓新,景语替代情语,展现了国人“齐将好语祝东风,地老天荒恩不断”的心灵美。
写人类文明进步的真情。刘柏丽渔家傲(欢呼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一慰姮娥岑寂苦,兼为太白金星侣。破雾穿云还拂露,惊四顾,恒河沙数星河雨。昴宿惊疑呼猎户,天孙喜诧停机杼,长爪麻姑来献舞;留不住,飞槎更往天边去!
词以幻境、拟人的手法,写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引起上界群星的种种惊奇喜虑反映,富有神话色彩。金牛座惊恐,猎户座响应,织女座停机,麻姑座献寿,演绎了一曲万里长空,且为人类文明舞的雄壮美。
写爱国豪情。黄素芬画堂春(咏女跳水员):
凌云矫健胜游龙,翻。
飞飘逸从容。宛然春燕舞东风,倩影惊鸿。亚运熊熊圣火,清波激浪晴空。桃花向脸奖牌红,出水芙蓉。
词以“游龙”、“春燕”、“桃花”、“芙蓉”等博喻,展现女跳水员跳水瞬间“翻飞飘逸”、激情奔放的秀美英姿。如游龙,如春燕,如出水芙蓉,跳水员激情,胜利,喜悦,跃然纸上,显示了中华儿女的健壮美和精神美。
写深明民族大义之热情。侯孝琼湖北当阳覆舟山树平齐似剪,有感而作:
此岭名奇树亦奇,楩楠樗栎一般齐。
苍天也恃中庸道,不以参差论是非。
诗人以奇山、奇岭、奇树为题,借题发挥:“苍天也恃中庸道,不以参差论是非。”为点睛之笔,深刻地揭示了一个社会人生哲理,正如诗人蔡厚示所说:“此岂是咏山水、风物?分明写心头之压抑,抒不平之感慨。女诗人因山名覆舟忧心如焚,正表明其对当今改革、开放事业之殷切期待。”亦袒露了女诗人胸怀民族大义的赤诚心灵美。
写知音之情。周燕婷一剪梅(天未足寒,罗冈梅花未放):
数遍青枝未展颜,花在春前,腊在春前。酿香情绪渐绵绵,可是相怜?应是相怜。玉笛冰魂尚未还,梦里关山,客里关山。快将风雪造严寒,人在梅间,诗在梅间。
词以新奇的意象,清思的造境,即离的笔法,形象塑造了盼天足寒,梅花怒放的探花人——知音的玉洁冰清的形象。梅是知音,知音是梅,似是而非,若即若离。正如名家所说:“天未足寒,梅便不放,是严寒特为护梅也。只此一意,便可令雪侮霜欺论者结舌。‘快将风雪造严寒’句,想煞梅花,亦为梅花着想,诚可谓知梅者也。词有闺阁柔风,兼具阳刚劲气,豪婉相生,足堪品味。”渲染了人在梅间,诗在梅间,情在梅间,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冰魂”美。
写追慕先贤的人情。刘庆云浪淘沙(宿雨晓来收):
宿雨晓来收,洗净清秋。远山横黛水悠悠。乌桕两三红胜火,尽向高楼。休道五溪愁,减却风流。江山处处豁吟眸。一片冰心萦彩笔,沉醉清讴。
词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古代落难文人,不因远谪而悲,独居高楼,依然过着“冰心彩笔,沉醉清讴”的自在生活。上阕写景,下阕写人。“尽向高楼”,如画龙点睛,情在景中。充满了人在高楼,山水乌桕,尽收眼底的天人合一的灵性美。
写离人之痴情。毕彩云鹧鸪天(谁料微云浑太空):
词以“微云”、“清光”、“良宵”、“西风”为意象,灰暗地描绘了在迷蒙的秋夜,怀念千里之外的离人,以酒浇愁而无尽的“乱绪”形象。睹物怀人,难消离愁。“魂”字一用,相思更深,凸现了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凭栏”美。
2023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精选16篇)篇十四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的修辞手法。
2.分类。
(1)一问一答式。例如: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几问一答式。例如:
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峻青《乡音》)。
3.作用。
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2023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精选16篇)篇十五
一种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修辞手法。反问一般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2.分类。
(1)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例如:
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2)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例如:
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3.作用。
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2023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精选16篇)篇十六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修辞手法。
2.分类。
(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出现。例如:
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2)间隔反复。相同词语或句子间隔出现,即有别的词语或句子隔开。例如:
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鲁迅《“友邦惊诧”论》)。
3.作用。
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