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不仅仅是写出一篇漂亮的文章,更重要的是传递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和思考。
茉莉花香六年级(通用13篇)篇一
回到家乡,在外公的小花园,天空蓝中透白,白中透蓝,一阵阵花香飘入我的鼻腔,清清的,淡淡的,让我陶醉,在花丛中,时有一两只蝴蝶在翩翩起舞。漫步着,到了葡萄架下,看到了一盆花被养在角落里,叶子细细长长,翠绿色的,像韭菜一样,但是没有花,它的花盆也很美,一看就是外公很喜欢的一盆花。
可是我并不认识,于是去问外公:“外公,这这是什么花啊?”“这是兰花,一般在冬天开放”说着,外公把那盆花抱了过来,轻轻地放在地上,用他那粗大的手捋捋它的叶子。“那为什么别的花能晒到太阳,而它却晒不到呢?”我继续问道,“因为它喜欢阴凉的地方。”
从那天起,我很希望它快点开花,因为我还没见过它开花呢。外公爱的花,一定很香。很芬芳。我没过多久就问外公花开了没,可一直没开。到了冬天,我问的次数就更多了,电话里外公总是说快了,快了,我感觉见兰花的那天离我那么遥远。
那天放学,我和同学边打着雪仗边回家,刚到家门口,打开门,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啊!真是人问难得几回闻啊。我便去寻找源头,原来是那盆兰花!花瓣白中透花,小而玲珑,我把鼻子凑过去一闻,哇,这花香沁人心脾,即不像桂花那样浓郁,也不像杜鹃一样无香。这时,外公走了过来,抹了把汗:“孩子,你不是一直想要闻一闻花香吗?香吗?”
这爱一定是最香的,外公大老远跑来送花,这爱不香,那还有什么香?
茉莉花香六年级(通用13篇)篇二
几片白色的花瓣,相拥着一束鹅黄色的雄蕊,构成了我最喜欢的茉莉花。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我为什么爱茉莉。
七岁的时候,夏天来了,茉莉花悄然开放。虽然散发着香味,但对我没有吸引力,因为太小了,颜色也不鲜艳。很快就下起了大雨,风呼啸着卷来卷去,茉莉花一朵接一朵地落了下来,落在盆里和地上。
我一点都不在乎,一点也不心疼。第二天,风停了雨,我出去一看,茉莉深绿色的叶子“绿得滴滴答答”。更让我吃惊的是,绿叶中还有无数的花蕾!到了晚上,蓓蕾完全开放了,屋子里弥漫着茉莉花的香味。虽然我不爱茉莉花,但是我被它顽强的生命力震撼了,我忍不住爱上了这小小的茉莉花。
我看着它的小花,发现它雕刻得很精致。虽然没有什么娇艳的色彩,但是简单,纯粹,可爱。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它的香味。第一次觉得比其他任何花香都香。虽然不算丰富,但清新淡雅,让人心旷神怡。
又是一个夏天,美人蕉穿上红袍,披上黄袄,骄傲地抬起头;荷花摆出“水中仙子”的姿态,等待着人们的赞叹,而我只是贪婪地吮吸着茉莉的清香。
我记不清是哪本书了,曾经看过这样一首诗:
茉莉美丽、纯洁、温柔、坚强。我也愿化作一朵小白茉莉花,无私地把我的芬芳和甜蜜毫无保留地献给人类,换来大家的欢笑、喜悦和满足。
茉莉花香六年级(通用13篇)篇三
每天我都要往返于学校和家这条路上好几次,可从未留心过身边的事和物。上学时,心里火急火燎,生怕迟到,就无暇顾及路上的一切。放学时,肚皮早已贴到后心了,那真是归心似箭,心里只想着美味,更不想欣赏路边的景物。
星期六下午,写完作业,我邀妈妈陪我去马路上骑自行车。一路上,我们一边优哉优哉地骑着,一边观看路边的风景。这时,一阵风吹过,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咦,路边没有明显的花草,怎么会有香气呢?带着疑问,我停下自行车,靠近路边的风景带,仔细寻找香味的来源。哦,原来路边的风景树上开着一种淡黄色的小花,每朵大概有五六片花瓣,就像秋天的桂花。在瞅瞅大树,在绿叶丛中,更多的小花张着笑脸。花儿的淡香引来了不少蜜蜂。
这些花儿就像默默无闻的清洁工,不被人注意,但依然行使自己的职责,为大自然释放着自己的光彩。我们沿着上学的路,一直骑着。一路上,我一边尽情地享受着路边的风景,一边允吸着花香,是那么得惬意。
茉莉花香六年级(通用13篇)篇四
今天,我去花园散步,突然发现小湖边有一片红影,红得似火。我快步走到那里,“哇!好香!”话香扑鼻而来,一闻让人神清气爽。仔细闻闻,不但有杜鹃花的香味,还夹着一丝桃花香。我走到桃树前,抬头看,啊!一簇簇桃花争香豆艳,有的像红花盆,有的像糖葫芦,一串一串,可爱极了。火红的桃花中夹着几片小小的桃叶,绿油油的。脚下,一片片花瓣掉下来,铺在草地上,一红一绿,美极了。
桃花的美,可比不上这杜鹃花的美。你看,一堆堆的杜鹃像一座座小花山。红的,像火一样;白的,是那么纯洁;紫红的,是那么娇艳。杜鹃花的美把“小伙伴”――蜜蜂、蝴蝶们引来了。它们在花上跳舞,似乎要把花儿打扮得更漂亮。我忍不住想把花儿摘下,可又不忍心,又把手收了回去。杜鹃蛤的后面是一个湖,湖中偶尔会看见几条鱼。因为这里的鱼多,有许多小朋友在这里玩耍。他们怀着好奇的心情看着湖里的鱼儿,把他们带来的食物分给鱼儿吃。已经等待多时的鱼儿争先恐后地枪着食物,一条挤着一条,鱼尾不时打着水面,漾起一阵阵微波,向四周扩散,湖面上花树的倒影微微的动着。阳光照着湖面。翠绿的湖面就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我爱春天的花园!
茉莉花香六年级(通用13篇)篇五
奶奶家的阳台上有许多花,但最受人喜爱的还是那盒洁白的茉莉花。
茉莉花的花期有6—10个月,单朵花却只能开个三四天。花开时,一片片花瓣叠成好几层,像华丽的蕾丝圈,镶嵌在花枝上。花瓣的形状像蚕蛹一般,白得透亮,白得清爽。花儿未开时,像珍珠那般小,颜色成淡绿色,掺杂些白色,好似个害羞的姑娘;花儿开时,脸上那往日的青涩早已不见了踪影,露出美丽的身姿,展现出自己最美的一面。朵朵花儿伴着绿叶,远看就像那满天的星星,若是雨后,那露珠留在花瓣上,那满天的“星星”便能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尤其惹人怜爱。
茉莉花的叶子呈翠绿色,下面的叶子小小的,颜色又很深,它们密密麻麻地拥在一起,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中间的细叶很小,又加上有好几层,仿佛连阳光都照不透这片绿叶。越往上,叶子越大,像一艘艘小小的纸船。仔细看,茉莉的叶子成双成对地长着,像一只只蝴蝶,正准备展翅高飞呢!一整株的叶子连在一起,就如一位身着绿衣的妙龄少女,微风吹过,枝叶摇曳,摩擦出轻轻的沙沙声,像在一边展露着自己曼妙的舞姿,一边低声地吟唱着动听的歌谣,那样子好不迷人。
茉莉花虽比不上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比不上玫瑰花的高贵冷艳,更没有梅花的那一身傲骨,但她永远都是为人们默默奉献的那株。她一身的香气清新淡雅,一点儿也不甜腻,这沁人心脾的香气好像永远都不会让我厌倦。在闷热的室内,摆上一盆茉莉花既能净化空气,更能让人身心舒畅。
生时,茉莉花看着养眼,闻着让人舒服,又净化了空气;死时,将茉莉花制成花茶,更是极好的享受。雷锋曾说过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那就在有限的生命中,无限地为人们服务。”茉莉花就是这样,它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一直都在为人们服务着。茉莉花,也许你一直都不被人注意,但你依然用尽全身心为人们服务。啊,我爱你的美丽身姿,更爱你的美好品格!
茉莉花香六年级(通用13篇)篇六
我舅舅家有一盆茉莉花,舅舅十分喜欢她,把它摆在最显眼的地方。起初,我并不十分在意她,因为它枝条柔弱,连一个花骨朵也没有。我暗暗地想:这盆花怎么摆在这么显眼的地方??暑假的一天,我来到舅舅家做客。刚坐下,舅舅就泡了一杯茶给我喝。我抿了一口。啊!清香清香的!我咕嘟咕嘟的大口喝下。一路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了。我问舅舅:“您泡的是什么茶呀,怎么这么香?”舅舅乐呵呵地说:“是用茉莉花呀。”“茉莉花?”我跑出客厅,仔细地观察起茉莉花来。枝头花蕾一片,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盛开,花瓣润泽透明,微风拂过,送来浓浓幽香。茉莉花的叶子较小,呈深绿色。枝条向四面伸展。远看就像一把撑开的小伞。枝、干的颜色都是灰褐色的,很不光滑。舅舅告诉我,茉莉花已经闻名世界,深受各国人的喜爱。我国有许多人家喜欢种植茉莉花,闻它的清香,用她的花瓣泡茶。我不由得对茉莉花产生了一股敬佩之情。茉莉花虽不想牡丹那样富贵迷人,但她默默地为人们奉献她的花香,我想起了一首葛素红茉莉花的诗:小小茉莉花,默默吐芳华。纯洁白如雪,丹心献大家。我爱茉莉花,更爱想茉莉花那样无私奉献的人!!
-->。
茉莉花香六年级(通用13篇)篇七
【教材分析】《茉莉花》是我国民歌中最艳丽的一朵奇葩,是耀眼群星中最璀璨的一颗明星,它代表着中国音乐的文化符号,它那散发着华夏韵味的旋律飘香五洲,歌曲d大调,四四拍,歌曲旋律进行几乎都为级进,歌词朴实。结构为单乐的分节歌,共四句,但第三句和第四句联系紧密,一气呵成,表达了赏花人对花的赞美.通过本课歌曲的学习,一定能让学生了解与花相关的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审美和爱美的意识。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茉莉花》,并能背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方言的差异。
【教学重点】我教学的重点是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我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学生用舒展、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茉莉花》。
【教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选用:钢琴,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二、说学法。
根据小学学生好奇、好胜、好表现的特点并结合教材内容,在学习中,我主要是培养学生通过看、听、说、唱、创、演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边玩边学,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体验到音乐的乐,从而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三、说教法。
1.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快乐的因素。
2.游戏与音乐紧密结合。始终把音乐放在重要位置,游戏、音乐、动作、情节都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3.创设情境。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方法生动,简洁。
4、激励创新。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学生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这种学习方式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享受了成功的欢愉。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前准备(3分钟)(听音乐走进教室)。
伴随着《嘀哩嘀哩》旋律进教室。经过这样一个情境创设,不仅能让他们的身体和大脑放松,又能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环节二:新课导入(5分钟)。
(一)导入:(今天老师要把同学们带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请同学们闭上眼睛,v老师挂上花草图w到了,看u你们看到了什么?上面有哪些花呢?你们喜欢吗?为什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赞美花的歌曲。
(二)观看录象。
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播放dvd光盘)问:
(1)同学们看完这段影象有什么感受?还听到了什么?
(2)学生活动: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茉莉花的知识。
2、出示歌题:《茉莉花》。
同学们对茉莉花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茉莉花的歌曲。名称叫《茉莉花》。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播放光盘)。
3、学生聆听歌曲范唱。
(1)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2)请大家再听一遍,边听边在心里用“啦”哼唱,感受一下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
环节三:学习歌曲《茉莉花》。(17分钟)。
这环节,我采用听唱、跟唱、分组唱、弹唱、独唱等方法学唱歌曲。
环节四:歌曲表现。(5分钟)。
环节五:观看不同版本的《茉莉花》。(15分钟)。
(1)宋祖英在悉尼演唱会中演唱的《茉莉花》。
(2)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朵》选段中,也采用了《茉莉花》的旋律,来表现神秘的东方古国。
(3)美国的萨克斯管演奏家肯尼.g独奏曲《茉莉花》。
(4)著名的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茉莉花》。
同学们回去以后再去找找看还有哪些不同版本的《茉莉花》。
茉莉花香六年级(通用13篇)篇八
教学目标:
一、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愿意参与这首歌的编创活动。
二、喜欢聆听、演唱本课的三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三、聆听《致音乐》和《美妙的琴声》,关注歌曲的内容、旋律、伴奏及结构形式,能够记住其主要的旋律。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演唱歌曲,体会军营歌曲的气势。
二、听赏国外著名作曲家的歌曲,感受古典乐的韵味。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用具:
教科书、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问好。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介绍作者:
臧云飞,作曲家。战友歌舞团作曲。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听范唱,边听边想: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
——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
——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学生排练。
——表演。
——评价。
——小结。
——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师生问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浪漫派作曲家—舒伯特。
——介绍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父亲是教师,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8开始,在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任歌童并开始学习作曲。18,在其父亲任教的学校任音乐老师,同时从事作曲。18辞去教师职务,专心从事作曲。因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一度依赖友人资助为生。后来,曾在宫廷任教几年。1828年,因伤寒病逝世。
——介绍《致音乐》的由来:19世纪初,德国诗人肖贝尔写了一首《致音乐》的诗。这首诗的第一段内容,阐述了音乐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赶走了心中的忧郁乃至生活给自己的打击。这段诗的内容,与法国作家罗兰的体验是那样的一致。他说:“当我生病的时候,莫扎特悦耳的音调,好象情人似的,在枕畔看护我……”当舒伯特读到这首诗后,对起颇感兴趣,于是谱写了《致音乐》这首艺术歌曲。
——学习歌曲。
——聆听歌曲,边听边带着老师对作者与歌曲的介绍展开想象,你想到了什么?
——学习旋律。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把旋律唱一唱。
——学生自己唱旋律。
——学习歌词。
——请同学们用朗读诗歌的声音来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读一次。
——词曲结合。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跟着录音机边听边在心里面演唱歌曲。
——请同学们用轻轻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老师指导唱得不对的地方。
——用悠扬、动听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学生自由组合,对本歌曲进行展示。
——展示。
——评价。
——小结。
——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师生问好。
——是什么呢?你听听:播放《幽默曲》。
——学生马上做出反映,表示听过。
——介绍作者:
捷克作曲家,自幼接触民间音乐,初步学会演奏小提琴和管风琴。代表作品有:《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等。
——音乐分析:
幽默曲是一种风趣、愉悦的小型器乐曲。这种乐曲以节奏鲜明、旋律短小为特色,旋律的歌唱性较强。
——再听:
本歌曲分为几段?
——学生听,分为三段。
——分段欣赏,第一段:
本段运用了什么节奏型最多?(附点节奏最多)。
——第二段:
本段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人们进入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之中)。
——第三段:
和第一段有区别吗?
——再完整地欣赏全曲。
——小结。
——师生再见。
茉莉花香六年级(通用13篇)篇九
教学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通过欣赏,让学生乐于进一步搜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地区的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统一题材的作品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东北、河北,看看那里的茉莉花开得怎么样。
二、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a歌曲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特点?
b音乐的风格与东北人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关系。
c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词、旋律方面有何异同的地方?
2.小组讨论:
歌词基本相同,旋律变化比较大,显出东北人开朗的性格和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东北民歌《茉莉花》:
辽宁海城的《茉莉花》旋律进行中的大跳明显增多,衬词的处理也显出东北二人转的特点。
4.生学唱东北民歌《茉莉花》,感受二人转版的《茉莉花》。
三、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
旋律中加入了升“sol”和升“do”等音符,显现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河北民歌《茉莉花》:
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在旋律中保留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些主要因素、起始音也相近似。歌词的变化使歌曲融入较多的叙事说唱性特征。
4.师用听唱法指导学生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四、小结。
师播放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让学生辨别是哪个地区的歌曲。
茉莉花香六年级(通用13篇)篇十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茉莉花香六年级(通用13篇)篇十一
江苏民歌《茉莉花》,其旋法以五声音阶曲折的级进为主,旋律婉转流畅,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歌词一般只有开始关于茉莉花的几段,不唱《西厢记》的故事。民歌手往往采用吴语演唱这首歌曲,其风格细腻优雅,听来感到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艺术感染力。
与江苏的《茉莉花》比起来,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曲调则更具有叙述性质。它的速度缓慢,旋律的进行委婉。民歌表演者为了加强对歌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时从戏曲音乐汲取素材来丰富这首民歌,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最后有一个较长的拖腔,其旋律材料就是取自吕剧“四平腔”的常用拖腔,但用得很贴切。
民歌茉莉花的历史。
“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为“鲜花调”,有几百种鸣唱法,但大同小异,实际就是一种,音乐界称为“近似音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主要流行区在江浙。据已故音乐史论家章鸣(原国艺术研究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等专家考证清代的“鲜花调”是在明代已流行于扬州的“鲜花调”基础上的发展。扬州清曲,以及从扬州清曲汲取丰富营养的扬剧,都有“鲜花调”曲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音乐源远流长,但最大遗憾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只有曲牌名及歌词,很少有曲谱记载。现存最早的“鲜花调”(又名“仙花调”)歌词,见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1年)扬州戏曲演出脚本《缀白裘》丛书《花鼓》一剧的“仙花调”。现在发现最早的曲谱,国外见于由英国人希特纳于18出版的《国旅行记》记载的.“小调”(有谱无词,后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运用到歌剧《图兰朵》);国内最早记谱为工尺谱,此工尺谱记载在清道光元年(18)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扬州清曲家王万卿演唱、张操记谱、武俊达校订,王万卿演唱的“鲜花调”更接近当代流行的“茉莉花”;再次为1840年抄本《张菊田琴谱》之古琴曲。
现代首次以简谱形式面世的“茉莉花”,1957年由前线歌舞团到北京作汇报演出,演唱很成功,后灌制了唱片,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80年代期,按照文化部的部署,扬州大规模采集民歌,所收录的1000余首民歌,就有仪征、江都、兴化三种“茉莉花”,词曲大同小异。90年入选《中国民歌集成.江苏卷》的扬州民歌达230余首,“茉莉花”(即“鲜花调”以7种词曲形式列入该书,第一种即为何仿这一首,在其曲最后注有“佚名唱,何仿整理词、记谱”。
茉莉花香六年级(通用13篇)篇十二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规律。改变过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主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与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
本教材在编写体例上采用“单元”形式,各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各主题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每单元课型丰富多彩,更贴近儿童生活,使学生易于学习,乐于学习。
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
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我们六年级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三、教学任务。
1、演唱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合唱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识谱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
四、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
六、教材编写的思路。
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欣赏《爱的奉献》1课时。
第二周歌曲《歌声与微笑》2课时。
第三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1课时。
第四周歌曲《说拉弹唱》2课时。
第五周欣赏《梅花三弄》1课时。
第六周歌曲《阳关三叠》2课时。
第七周欣赏《嘎达梅林》1课时。
第八周歌曲《爱我中华》2课时。
第九周欣赏《举杯祝福》1课时。
第十周欣赏《天上有颗闪亮的星》1课时。
茉莉花香六年级(通用13篇)篇十三
几片洁白的花瓣拥抱着一簇嫩黄的花蕊,构成了一朵我喜爱的茉莉花。
说起我为什么喜欢茉莉花,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那年夏天,茉莉花悄悄地开放了。虽然香,却因为个头太小,颜色不艳丽,并不惹我喜爱。不久,下了一场暴雨,狂风呼啸着卷来,茉莉花一朵朵地飘落在盆中、地上。我当却一点儿也不在意,没有感到心疼,也不难过。
第二天,风雨停住。我出去地看,见茉莉那墨绿的叶子,简直就是课文中写的“翠流”;更令我感到万分惊奇的是,绿叶中意然夹杂着无数个晶莹如玉的花苞。傍晚,那花苞全绽开了,满屋子都飘着茉莉花香味。
我——一个从不喜欢花花草草的人,被它那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了,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朵小小的茉莉花。
我端详着它那小小的花瓣,觉得真是玲珑剔透。虽然它没有娇艳的色彩,但质朴纯洁,不加修饰,楚楚动人。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第一次发现它比什么花都好闻,虽然不浓郁,但清新、淡雅,令人心旷神怡。
我也不记的在那本书上,曾经看见过这样的诗句:“小小茉莉花,默默吐香华。纯结如白雪,丹心献大家”。
茉莉花,你美丽,你纯洁,温柔,你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