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园地六教案三课时篇一
教学任务: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善于学习者往往具有很强的观察力,现在我们就按男女分为2组探索队。看看我们从对方的句子中都会哪些发现。
2、生代表上台抽读其中一组句子大声朗读(大屏幕上同时出示相应句子)。
如:海水有深有浅。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女生根据听与看去发现。女生邻桌可相互交流发现,请女生代表谈发现(其她女生可适时补充)。
3、女生代表上台读剩下的句子。
如: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男生根据听与看相互交流发现。男生代表谈发现(其他男生可适时补充)。
4、结:男女生的表现不相上下。接下来请男女生代表请用一句简短的话来归纳一下你的发现。(如:我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往往不相同。)
1、通过刚才的比拼,男队与女队都顺利过关,我们分别为他们加上一颗星。小朋友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这样的句子。谁说出一组,就为他(她)的队加上一颗红星。
2、男队和女队准备句子。
如:节日的大街真热闹。
这是一块多灾多难的土地,几乎年年都要闹水灾。
别闹了,快点去把作业做好。
昨天,狗妈妈生下了两只可爱的小狗。
小红是一位人见人爱的小学生。
这玉米是生的,等煮熟了才能吃。
3、请代表互相问答(其他队员可适时补充)。
4、统计各队得星情况。
引:小朋友们的语文知识真多,这几个很好的例子为你们的队都添上了几颗星,接下来我们继续比赛。
1、出示词语,自由朗读,发现词语的特点。
严严实实 又松又软 不慌不忙
…… …… ……
2、读词语,交流自己的发现。
重点指导掌握“又……又……”式词语的特点(相反的两个方面不能在此出现:如“又大又小”、“又黑又白”等)。
3、男队、女队自由说相应特点的其它词语。
如:明明白白 又肥又厚 不三不四
清清楚楚 又高又大 不言不语
4、表现好的`各加五星,统计得星情况,激励。
1、导语: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文人为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古诗名句,接下我们进入“读读背背”,让我们来比拼记忆,撞击知识,以自己的实力为自己队赢得更多的星。
2、读诗句,谈体会。(比记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男队、女队代表朗读,齐读。
男队、女队代表谈对句子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色?)。
3、三分钟试背,男女队赛背。(代表会背,全队基本会背一句,各加一星),齐背。
4、说说还知道哪些写景的古代诗句。(拼知识,适时加星:机动)
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5、统计得星情况,总结。
接下来看一下男女队的得星情况,看来各队都有上好的表现。今天我们回家要完成几个任务,下节课再来比比课外的表现。(可任选其一)
1、看课外书,了解一些祖国名胜。
2、课外搜集古诗中的名句。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六,语文园地六第一课时精品第四课时,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年级语文园地六教案三课时篇二
1.知识目标:
(1)认写“厅、厨厢、漠”等7个生字,学习象声词,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歇后语,理解歇后语的含义,学习左右结构的生字中左右相等的字的写法。
(3)积累学习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理解其含义。
(4)阅读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理解故事包含道理,明白“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同学朗读、说话、写话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从生活学习知识。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
1.认字,写字,积累歇后语和成语。
2.学会阅读文章。学会独立思考,理解寓言寓意,培养健康心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三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有着千千万万中不同种类的动物,万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能繁荣昌盛,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各种不同的动物吧。
2.(出示课件)一起读一读。
第一组:浪猩猩海龟白鹤鸽子
第二组:羚羊蚯蚓螃蟹蝴蝶蚕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学习生字:狼猩鹤鸽羚蚯蚓螃蟹蚕
4.教师示范书写,注意书写笔顺。
5.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注意写字时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二、字词句运用
学习拟声词
1.出示课件,读一读。猜读生字。
提示:(它们都是形声字,字体的一部分表示读音。)
第一组:啪唰吱呀
第二组:嘟嘟嘟呱呱呱咚咚咚
第三组:哗啦哗啦叽叽喳喳嘻嘻哈哈
2.读一读,教师领读。指名读。
3.教师讲解词语意义。
4.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词语都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有单音节词,有双音节词,有三个音节,也有四个音节,有abab式,也有aabb式。
5.选择合适的词语放在句子里。
(1)大家都睡着了,突然想起__________的敲门声。(咚咚咚啪啪啪)
(2)____________,雨不停地下着。(哗啦哗啦唰唰唰)
(3)鸟儿在树上__________地叫着。(叽叽喳喳)
6.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填写这个词语。
7.表扬鼓励积极发表意见的同学。
8.同学们,还能再举出类似的词语吗?
呜呜呼呼哗啦啦呲啦砰砰砰哒哒哒乒乒乓乓叮叮咚咚嗡嗡嗡嗡
9.用我们找到的象声词造一句话。
二、书写提示
1.导语
同学们,今天又到了写字时间。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回忆一下上次语文园地五中,我们学写的左右结构的字。书写左右结构不等的'字时要注意“窄让宽”的原则。
2.(出示课件)提问:同学们,认真观察,今天我们学写的左右结构的字,它们有什么特点,怎样写更好看。
3.指导书写,复习儿歌。
左右结构的字书写儿歌:左右等宽中间靠,左右不等窄让宽。
4.读一读,观察今天我们学写的字。
师:“领、败、船、野”都是左右相等的字,要向中间靠,还有注意穿插避让。如“领”字“令”稍写小点,避让“页”字。
5.生写一写,老师加强指导。
三、日积月累
1.同学们,第一节课,今天我们学习几组成语,有意思的是,全和动物有关。
2.出示课件“日积月累”。
第一组:狼吞虎咽龙飞凤舞鸡鸣狗吠
第二组:惊弓之鸟漏网之鱼害群之马
第三组:胆小如鼠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3.教师范读。
4.谁来和老师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学生试读。
6..利用多种手段,借助彩色插图、课件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理解成语。
7.教师讲解,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试着造句。
我爱阅读
一、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看过哪些童话故事?
(你们看过的这些童话故事有的是中国的,有的是外国的,本文是张秋生写的童话故事。)
2.同学们都很喜欢看童话故事,那你们知道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童话,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抒情说理的文学作品,童话具有寓教于乐,突出形象性,注重趣味性,讲究可读性的特点。)
3.今天我们学习“我爱阅读”中的《称赞》,自己读读这篇文章,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读完后交流)
二、引入课题,初读童话。
1.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称赞》。
2.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词。
(2)说说那些字比较容易写错。
(3)指名读课文。
三、联系故事,学习道理。
1.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小刺猬称赞小獾让小獾获得了自信,小獾送小刺猬椅子做为回报,小刺猬也回送了苹果。
2.小獾为什么要给小刺猬送椅子?你怎么知道的?
3.小獾具有怎样的品质?书上又是怎么写的?
4.小结:当我们大方的称赞他人的优点,不仅会给他人带来自信和快乐,同时也能收获友谊和尊重。
四、联系实际,领会寓意。
1.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自信”的看法么?(交流)
小结:大多数人在面对困难时会有退缩的心理,但却能因为别人的称赞而获得自信去克服困难。
2.说说身边,或者看过的书籍报刊中有关自信或者称赞的故事
二年级语文园地六教案三课时篇三
理解古诗《回乡偶书》,背诵默写这首诗。
理解并背诵这首古诗,感受我国诗歌的魅力,培养热爱诗歌的乐趣。
一、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强调读准生字读音。
4、理解古诗大意。
5、学生交流。
6、指导诵读、表演。
二、理解诗意,情感升华
1、“少小离家老大回”,五十年了,诗人迈着蹒跚的步履回到了家乡,看着亲切的乡邻,听着熟悉的乡音,这位86岁的老人心潮澎湃,写下了一首《回乡偶书》。
2、指名试读,自由读,齐读。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由图切入,感知诗人形象。
(1)瞧,这个人就是贺知章,说一说,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结合词语“老大”“鬓毛衰”理解诗人形象。
a、鬓毛衰
观图讨论: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观察,你从哪里看出贺知章很老了?
理解“鬓毛”:耳朵两边的头发我们称之为鬓毛。学习“鬓”。
理解“鬓毛衰”:耳朵旁边的头发又白又稀少我们可以称作鬓毛衰。
指导朗读:乡音无改鬓毛衰。
b、老大
还有哪个词也说明贺知章很老了呢?猜一猜,他可能有多少岁了?
资料补充:据说贺知章10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离开家乡去长安求学了,长大后,还在洛阳当官,一直到83岁才回到家乡,这一别就是70年啊。
指导朗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探寻回乡原因,读懂爱乡感情。
(1)贺知章这么老了,为什么要回到家乡呢?
(2)根据回答创设情境。
播放课件,师深情介绍:因为这里有他的家,有他的亲人,还有他儿时的伙伴,他们曾经在这里一起捉迷藏,一起跳绳,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多快乐啊。看,家乡的桥,家乡的路,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亲切,这里给他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所以,即使老了,年纪大了,即使路途遥远,诗人还是要回到这里,因为,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
(3)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诗人热爱家乡的那份情谊。
3、了解诗人回乡遇到的事情,体会回乡复杂的心情。
(1)贺知章在回乡的路上遇见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3)深入理解,体会贺知章回乡的心情。
引读一:走啊走,快到了,终于来到我日思夜想的家了,你的心情如何?请你高兴、激动地读一读吧。
引读二:终于到家了,可惜爸爸妈妈都不在了,亲人也没有了,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伤心地读一读。
引读三:走吧,去看看你的小伙伴,可惜,他
们有的搬家了,有的不认识你了,请你失落地读一读吧。
(4)小结:看来,贺知章回乡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你理解他了吗?
(5)背一背《回乡偶书》。
四、拓展延伸
1、故乡,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盏灯,这盏灯,亮在贺知章的心里,也亮在无数游子的心里。从古至今,正是这盏灯,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诗篇。
2、齐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泊船瓜洲》。
回乡偶书思乡之情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教学伊始,以孩子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同时,利用表演,让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