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是教师在备课时,通过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将教学过程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的产物。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教师总结的大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大班科学区分教案(专业14篇)篇一
1、知识点:初步认识蜗轮、蜗杆,并了解其作用。
2、技能点:看图搭建“道闸”,通过搭建了解蜗轮、蜗杆在“道闸”中起到的作用。
3、情感、态度: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分组进行游戏,这样会让幼儿体验到团队合作,同时互相交流游戏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1、将有蜗轮、蜗杆的零件先给幼儿认识。
2、“道闸”游戏相关操作材料,齿轮游戏手册。
1、在游戏目标上,主要探究点在:让幼儿认识蜗轮、蜗杆,并知道它们的名称,了解它们在道闸中所起的作用。
2、在游戏组织时 ,分组进行游戏。
3、重点:在蜗轮、蜗杆知识点上教师简单介绍给孩子即可。难点:第一在于搭建,希望幼儿独立看图搭建;第二在于经验的迁移。材料提供上,参与幼儿人手一份。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在坐车的时候,有没有见过道闸(教师描绘出道闸的样子),让幼儿说出自己对道闸的看法,道闸是用来做什么的,它是怎么做出来的,那我们也来做一个道闸好不好?引导幼儿对道闸的想象。
1、教师展示道闸教具。
2、展示过程中要介绍蜗轮、蜗杆,在道闸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1、幼儿分组进行操作。(4个人一组)
2、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提示与指导。要特别强调蜗轮、蜗杆的作用。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知道了蜗轮、蜗杆的作用,那想一想:蜗轮、蜗杆还能用来做什么?
通过“道闸”游戏让幼儿认识了蜗轮、蜗杆,并通过搭建知道了蜗轮、蜗杆在道闸中的作用。在游戏拓展中,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这样使幼儿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游戏方式,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游戏现象会有很深刻的理解。
大班科学区分教案(专业14篇)篇二
1、理解故事,尝试探索用各种方法移动物品。
2、学习主人公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与勇气。
1、故事。
2、各种大小不同的盒子,球。
一、解读课题,导入故事。
师:小朋友们中午好!
幼:老师中午好!
师:这几个字认识吗?(不认识老师可以标注音节)幼:搬过来,搬过去。
师:你们搬过东西吗?搬过什么?
幼:我搬过椅子。
我搬过箱子。
我搬过玩具箱。
我搬过家。
师:用什么来搬的?
幼:用手。
用头(顶)。
用脚。
师:好,我们来听听故事。
二、欣赏故事,玩玩游戏。
1、欣赏故事。
幼:住在长颈鹿家,因为长颈鹿高一些。
师:好,看看他们商量的结果,住在谁家?
幼:愿意!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盒子。
师:一样吗?
幼:不一样有大盒子,中盒子,小盒子。
幼:24689师:他刚才是2个2个数的,有谁能3个3个的数?
幼:369师:马上要做小学生的朋友了,数数的方法肯定很多,刚才你们每人搬几个?
幼:1个师:搬了几次?
幼:1次相亲相爱的长颈鹿小姐和鳄鱼先生想快点把家搬好,谁能帮他们?
(一幼儿尝试,结果弄翻了)师:想想怎样才最安全?
幼:平时爸爸搬桌子就会喊我,我个子矮幼:克服困难幼:有句话说得好,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师:他们的生活遇到了困难,会想什么办法呢幼:搬到长颈鹿家去幼:鳄鱼搬个梯子住到屋顶上幼:各住各的师:他们还真跟你们想到一块去了,这次还有爱运动的鳄鱼先生有很多东西,有球,你们能不用手把这些球搬过去吗来,一人拿一个球,不用手(放嘴里,夹在手臂里)师:刚刚你们用了什么方法师:可是,放嘴里有点脏呢,能用别的方法吗幼:用胳膊幼:用膝盖夹幼:放肚子上,弯着腰夹过去幼:用脚轻轻的踢过去幼:用脚尖夹住慢慢跳过去师:哥哥学会等一等,你又想到什么办法幼:还可以用衣服夹师:长颈鹿小姐和鳄鱼先生的生活又遇到了困难,当他们想共进晚餐的时候,桌子太高,鳄鱼先生够不着,上卫生间的时候,马桶太大,他们又开始想办法了,他们有了一个伟大的计划,他们在门口挖呀,凿呀,终于建好了属于他们的新家。走,我们一起去参观他们的新家好吗。
大班科学区分教案(专业14篇)篇三
3、区分液体和固体,知道液体和固体可以相互转化。
2、人均纸、笔一份。
1、认识物体的俩种状态——液体 固体。
教师有意拿瓶水,让幼儿观察水的形态,晃一晃它会流动,它没有固定的形状。所以只能装在瓶子里,它倒在杯子里就是杯子的形状。
教师又有一拿了一箱积木,取出一块来,摸一摸,捏一捏,让幼儿仔细观察,积木各自都有自己固定的形状,大小也不会变化。
b、教师小结:有一定形状还有一定大小【大小不会变的】这种物体叫做固体。它们的状态叫做固态。如;石头、梨、金属。没有一定形状【形状会改变】。有一定的大小这种物体叫液体,它们的状态叫液态。如:水、酒精、油。
2、区分液体和固体。
a、小朋友我们帮幼儿园的超市重新理理货吧!将是固体的物品放在左边的货架上,将是液体的物品放在右边的货架上。
3、了解固体和液体可以相互转化。
小朋友有些东西常温下是固体,经过高温会变成液体。我们买些实物回活动室试验一下吧。【听音乐坐回自己的位置。
a、试验一:将蜡烛点燃,然后倾斜滴在纸上会变成水成了液体。
小结:常温下蜡烛是固体,经过高温熔化变成液体,滴下后温度又恢复到常温,所以蜡烛液体又变成了固体。
b、试验二:将糖倒入温水中晃一晃,糖会全部化在水中变成糖水,变成液体。
小结:糖是固体通过放入温水它会熔化到温水中成了液体。
小结:雪糕在冷冻的状态下它是固体,在常温下它就会变成液体。
小朋友有时固体可以变成液体,液体可变成固体,快把你知道的画下来吧!
大班科学区分教案(专业14篇)篇四
1、能区分葱和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知道他们都是“植物”,也属“蔬菜”。
2、会认真整理葱和蒜,对蒜的球茎感兴趣,有求知的表示。
3、了解葱蒜的药用作用,有想吃的表示。
葱、蒜、剪刀、筐子、老蒜头。
1、让幼儿把桌面的葱、蒜分别摆放,请各组组长介绍区分的依据(有什么不同),不同者补充发言。
2、在幼儿发现的事实中,要幼儿分别取样作验证。同时要求幼儿取一棵蒜苗,指认其根茎与叶。教师及时出示小班曾穿过的蒜串作引子,启发幼儿回忆小班认知蒜苗的经验。
3、要幼儿取一根葱,仔细观察其各部分的色、形,知道名称,教师对葱的茎做重点介绍,鼓励幼儿描述,如葱叶像什么等。
4、分组自然常态地整理葱蒜、分别摆放,理好后请组长送回厨房。
5、每人一个蒜头让幼儿分别解剖,看其特点,作感受性认识,用蒜瓣形态和排列常态作数数和联想,对形态、结构好奇即可。
6、为每桌提供工具2—3个(可收集借用,也可以用其他器物代替。)让幼儿捣蒜泥,在活动中感受蒜味,事后小组长把食物送到厨房。
7、集中交流,教师朗读书本知识(辞海)或网上截取的知识。
大班科学区分教案(专业14篇)篇五
1、了解日历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关系,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的功用,能运用日历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3、引发幼儿学习日历的兴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1、请家长帮助搜集各种挂历、台历、日历、年历卡等布置在教室中。
2、幼儿每人一个年历卡片、每组一个台历。
3、幼儿学习资源6第25页。
一、观察日历,探索日立的功用。
1、猜谜语,引出日历。
可提问幼儿:你是怎么才出来的?
2、相互交流,了解不同的日历。
请幼儿说说:你还见过那哪些不同的日历。
小结:每页显示一日的叫日历,每页显示一周的叫周历,每页显示一月的叫月历,每页显示一年的叫年历。日历有多种形式,如挂历、台历、年历卡等,现在又有了电子日历。
3、出示年历卡,了解年、月、季节的关系。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三个月是一个季节,共有四个季节。
4、学习查看日历。直到今天是几月几日,能在年历中找到当月,在月历中找到今天的日期,找到今天是星期几。
二、尝试使用年历卡,丰富生活经验。
1、找出自己和亲人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记录,说一说自己和亲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绍在年历卡上寻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别在年历卡上找出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的具体位置,并抢答是星期几,答对者可给与奖励小粘贴。
三、让幼儿知道时间过去不会再来,懂得珍惜时间。
提问交流:当天是星期几?明天又是几月几日?知道新的一天会代替过去的一天,新的一年会代替过去的一年,时间过去后不会再回来,我们应该过好每一天。
请幼儿打开幼儿学习资源6第25页,制作本月的月历。
大班科学活动《日历》,活动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让幼儿认识了今年的日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认识,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说上来。于是我用讲一个关于年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们听到有故事,兴趣马上就来了。
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过让幼儿到前面来找年妈妈的孩子,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小百科:日历是一种日常使用的出版物,用于记载日期等相关信息。每页显示一日信息的叫日历,每页显示一个月信息的叫月历,每页显示全年信息的叫年历。有多种形式,如挂历、座台历、年历卡等,如今又有电子日历。
大班科学区分教案(专业14篇)篇六
1.了解蒸、煮、炸、煎、烤等烹饪方法,感受面食的多样性。
2.探索、感知面糊、面团的形成,体验自制面食的乐趣。
3.了解面食的营养,喜欢吃面食。
1.幼儿已感知过面粉的特性。
2.面粉、和好的面团。
3.各种面食若干。
4.毛巾、水、抹布、盘子、碗、录音机、磁带、录像机、录像带等。
5.幼儿洗净双手。
一、回忆面粉的特性。
二、感知、探索面粉加水后的变化。
1.猜一猜:在面粉里加水会有什么变化?
2.幼儿操作感知面糊、面团的形成。
三、了解面食的烹饪方法及其营养。
1.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烹饪方法
2.观看录像了解煎、炸、蒸、煮、烤等烹饪方法。
3.师幼共同总结归纳几种烹饪方法。
4.品尝各种面食。
5.教师简单介绍面食营养。
四、制作好吃的面食。
1.介绍辅助材料:果汁、樱桃等。
2.讨论:你想做什么面食?(引导幼儿从造型、口味、颜色等方面考虑。)
3.师幼共同制作面食。
4.根据自己喜好选择面食的烹饪方法,分类后送食堂加工。
午睡起床后和幼儿一起品尝自己制作的面食。
让幼儿和家人一起去品尝各种各样的面食。
活动前建议先让幼儿感知面粉的特性。
此活动通过操作感知了面粉的特性;通过观看录像了解了面粉的许多烹饪方法;通过制作满足了孩子的创造欲望。整个活动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着,孩子们积极、主动,乐学、好学。整个环节步步深入,层层递进。
大班科学区分教案(专业14篇)篇七
1.通过对不同颜色的分辨去区分不同的星球;以及相对太阳从近到远排列的位置。
2.能大胆、主见的表达出自己喜欢哪个星球,想去哪个星球玩。
3.孩子们动手用粉笔将飞船和想去旅行的星球连线。
4.培养幼儿的对宇宙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初步了解宇宙的小常识。
1.幼儿认识“地球”在宇宙是一颗星球的概念。
2.幼儿能记住行星的名字,哪个星离太阳最近。
1.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月球的图片,以颜色区分为主。
2.一只纸制的飞船模型玩具。
一、开始环节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1、让小朋友知道自己生活在“地球”上的一概念,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星球,有比地球大的,也有比地球小的。看图上不同颜色来辨别星球并叫出名字。
2、带出一架小飞船,让小朋友“乘飞船”想好准备要去旅行的星球。
二、基本环节
通过探索活动,引导让幼儿学会运用辨别颜色的方法来分析物体特点。
1、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表达出看到的每个星球的颜色、相对地球大小、基本特点。
2、一起谈论各“星球”相对太阳排列顺序;哪颗星离太阳最近,地球位于哪里?
三、结束环节
乘“小飞船”去星球旅行(给幼儿粉笔将飞船与想去的星球连线)
1、 老师引导幼儿回顾一开始说的:“让小朋友‘乘飞船’想好准备要去旅行的星球”这个问题,让幼儿自由发挥并动手参与课堂活动。
2、 提问幼儿回答想和谁一起去。
教师小结:宇宙是很浩瀚的,充满奥秘。一下子让小朋友了解是很抽象的,像太阳、地球、月球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看得见的东西,但又无法“拿出来”给小朋友看,希望通过课堂游戏互动将此类物体由抽象转化成一个概念,令小朋友有一个好的初步认识。
四、活动延伸
告诉小朋友,宇宙很大,有好多星星,就像我们今天上课所说的内容,但是像地球那样能有美丽的花,漂亮的蝴蝶,高高的树木,涓涓的溪水却只有“地球”。从现在开始就要爱护一花一树,珍惜每一滴水,拒绝使用“白色垃圾”等等来环保地球。
1、反思备课:大班幼儿的年龄段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表达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个性特征、思想有了较明显的表现,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内容和教学理论对大班的幼儿起到一个启蒙引导,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个“启蒙”既简单明了又向良性发展。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抽象的事物转成概念,让班上的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能以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得到幼儿的接纳,也让幼儿有了情感发挥的自由空间。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毕竟教学活动的内容都是一些“看得见,却拿不上来”的物体。二维空间的教材,可能给幼儿思维发展带来一定限制。还需要在教育内容及其发展线索上改进。
(3)师幼互动的反思:在教学活动中,定会存在个别的幼儿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清楚的理解,比如教师表示赞同时伸出手与幼儿击掌,幼儿反应不过来。这时教师要在活动参与内容上多进行解释和示范。用鼓励方式多与该幼儿互动。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整个主题活动语言连贯,主要引导幼儿自主参与,在玩乐中学习知识;在互动中是让幼儿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蒙发对宇宙的兴趣,更加完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
4、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在教材上把图片换成玩具实体,并悬空按天体位置来摆放。多维空间的实物教学会让幼儿更感兴趣、更加容易接受。
小百科:广义的宇宙定义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狭义的宇宙定义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物质。“宇宙航行”的“宇宙”定义就是狭义的“宇宙”的定义,宇宙航行意思就是在大气层以外的空间航行。
大班科学区分教案(专业14篇)篇八
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处处弥漫着美的气息,如美丽的风景、图画、音乐等。本次活动选用的材料都来来源于如钱币,有凹凸面的字、画、树叶等物品,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幼儿在园里经常做些美工活动,但利用这些物品来进行美工活动,对幼儿来说却充满了新奇,因为兴趣是幼儿探索问题的根源,我利用幼儿熟知的事物,在探索操作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中班科学课《拓印》,我将本次活动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了解拓印的基本方法,探索拓印的奥秘。
2、技能目标:让幼儿运用多种材料进行拓印。
3、情感目标:让幼儿对拓印产生兴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让幼儿了解拓印的基本方法,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尝试、再操作,加上教师的指导,对拓印的方法有所了解。
1、各种各样的树叶,硬币,有凹凸面的字画若干。
2、教师范例画一幅。
3、胶棒、纸、铅笔人手一份。
根据《纲要》中对科学所定的目标、内容等要求,结合本次活动的重点及难点,我为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的流程是:
激发兴趣——探索讨论——动手操作——互相交流——继续操作——展示作品
一、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范画,让幼儿欣赏,发现其中的秘密,引出兴趣。“小朋友看看这幅画和你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吗?”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二、探索讨论
幼儿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并探索其中的秘密。“小朋友想想这是怎么画上去的,你们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讨论一下再告诉老师”。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发言。
三、动手操作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来进行拓印示范,然后请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每个盘里都有许多材料,你喜欢什么,就拿什么来进行拓印,看看你们选择的材料拓印出来的是什么样子的。”在操作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幼儿发展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可进行个别指导,为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的体验,多注意幼儿操作过程。
四、互相交流
幼儿自选材料后,与其他幼儿交流自己选的材料是否能拓印,拓印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的画拓印好了吗?如果印不出来,为什么呢?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有没有印出来?为什么?”
五、继续操作幼儿失败后,发现问题,引导幼儿不断尝试、探索来解决问题。只有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才能再创新。掌握了拓印的方法及什么样的物品才能进行拓印。小朋友发现有的物品可以拓印而有的物品没法拓印,为什么呢?原来只有表面产生凹凸不平的才能拓印,较薄的可以拓印,过厚的物品不易拓印,在拓印时还要把上下两张纸固定好。
六、展示作品
幼儿拓印完,请每位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区,进行展示。一起分享探索拓印画带来的快乐。
本次教学活动按照新《纲要》的要求,以幼儿为主,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主动参与探索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也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观察法:教师出示范例画,引导幼儿欣赏,观察。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了解事物的特点及获取一些感性经验。教师要引导幼儿全面、系统、有序的观察,即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整体,又要引导观察其细节。以保证幼儿观察的全面性,同时要为幼儿创设自由的观察空间,以免造成幼儿被动学习。
2、讨论法:教师通过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学习在“碰撞”中对不同观点进行相互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培养幼儿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态度和品质,接纳、尊重同伴的观点和经验。这种方法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并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思维社会化。
3、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带幼儿选择材料进行拓印时,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在失败中吸取经验,享受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探索的兴趣,鼓励幼儿进行猜想并对其验证,让幼儿亲历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及成功的体验。此法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
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形式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此外我还运用加入了操作法、审美熏陶法、激励法,使整节课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和谐统一。同时促进了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的发展。
本节活动我们打破了以往教师教授,幼儿学习的旧观念,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探索问题,操作解决,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保持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喜欢参与。我预想本节活动的效果应该不错。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大班科学区分教案(专业14篇)篇九
1.在活动中让幼儿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有大月小月之分,同时知道2月是个特殊的月份,只有28或20天。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看年历,知道年历上每个部分所包含的意义。
3.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同时启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白板课件一份,人手一份年历纸
一、白板上出示新年老人,引出话题
师:播放新年好的背景音乐,激起幼儿兴趣,你们猜这是谁呀?(幼儿猜测)
师:这是新年老爷爷,他有12个调皮的娃娃,可是现在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我们一起来帮新年老爷爷找一找好吗?(运用透视工具和小朋友一起寻找)
二、通过操作,认识年历的组成
1.认识月份娃娃。
出示第三张页面。请幼儿观察月份娃娃排队的规律,说说自己的见解。
师:为什么他们要站的这么整齐,而且都要按照新年老爷爷规定的位置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运用,让幼儿感知月份娃娃逐渐淡化而年历逐渐出现的过程)
师:唉~这些娃娃排好队后变成什么啦?(幼儿回答)
师:一起排好队后就变成了一张年历了,所以呀新年老爷爷的这些娃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月份娃娃。而且他们是从小到大排好队的。我们一起说一遍吧。
2.认识大月和小月以及知道2月份的特殊性。
师:那为什么这些月份娃娃会穿上不同的衣服而且要按照规定的位置排好队呢?我们来看一下他们身上穿的数字衣服就知道了。(出示第四张页面)引导幼儿发现绿色月份娃娃身上的数字衣服是1~31,而红色月份娃娃身上的数字衣服是1~30,最后感知黄色月份娃娃身上的数字衣服只有1~28。
师:所以新年老爷爷还给穿不同颜色衣服的月份娃娃取了个名字,数字是1~31的就叫大月,说明这个月有31天,就是穿绿色衣服的,我们一起看看是哪几个月份呢?那么把数字是1~30的叫做小月,说明这些月份只有30天,就是穿红色衣服的,我们一起来说说是哪几个月份。
师:黄色衣服的月份娃娃呀最特别,数字只有1~28,有时候呢也会是1~29,我们看看今年的二月份是1~几呢?幼儿说出。
师:这么多的大月小月排在一起,要是我们身边没有年历怎么知道大月小月呢?老师有个好方法。
出示页面五:请小朋友把这边的手(右手)拿出来,握紧拳头,然后点数月份,骨头高起来的月份呢就是大月,凹进去的地方呢就是小月。我们一起来数数看:一月大,二月小,三月大……这个方法到底准不准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现在是4月份请小朋友数一数,他是大月还是小月。幼儿点数拳头。点好后回答。
师:到底对不对呢?教师点拳头表示四月份的位置,弹出4月份的的月历,请幼儿验证对不对。
3、认识星期。
幼:数字,红色,黑色的幼:有大写数字,还有字……师:那为什么数字会有两种颜色呢?想不想知道里面的小秘密啊?幼儿:想。
教师点击红色数字部分,出来快乐的星期天的图片。原来呀,这些红色数字表示什么呀?(表示是休息日,星期六星期天)我们一起来找找这个月哪些天是星期六?哪些天是星期日呢?幼儿自主寻找讲述。
师:这个月呀,我们还过了一个节日,有谁知道是什么节日?是几号呢?
幼:清明节,4曰5号师:是吗?那你来找找4月5号在哪里?你点一下这一天,看看会出来什么?幼儿点击4月5号处。
大班科学区分教案(专业14篇)篇十
1、引导幼儿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发展幼儿的空间观念。
2、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的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1、课前会玩游戏“迷迷转”,脚上绑红、蓝颜色的彩带。
2、记号笔(2)、铅笔(2)、橡皮(3)、红(2)、蓝(3)彩带。毛绒玩具2个。
3、幼儿用书。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周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谜语,小朋友们想不想猜猜啊?
生:想。
生:手。
师:小朋友们真棒,答案是手。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左手,一只右手,你能分清自己的左右手吗?好,请举起你的右手。(小朋友们举起右手)用你们的右手跟我打打招呼。hello。
生:hello。
师:这是我们的右手,那你知道右手能干什么吗?
生:吃饭。
生:写字。(……)。
师:知道了右手,那左手在哪里?
生:在这里。
师:好,举起你的左手。跟好朋友打打招呼,hi。
生:hi。
师:请小朋友转过去,用左手跟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打打招呼。hi。
生:hi。
生:……。
生:准备好了。
师:请举起右手摇一摇。请左手握拳。右手变剪刀。左手放在头顶上。(听口令做动作,老师检查对错,纠正)。
生:眼睛,有左眼和右眼。
生:有左耳和右耳。
生:有左腿和右腿。
(……)。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来比比,看谁反应快?(听口令做动作。请踢踢左腿。请摸摸右眼。请抬起左脚。请遮住右耳)。
三、游戏:迷迷转(巩固左右)。
游戏说明:25名小朋友分两次游戏,第一次12人,第二次13人。每次游戏,小朋友们手拉手围成圆圈,边走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说:迷迷转,迷迷转,大风来了快快转。(反复)老师说:大风来了。转圈的小朋友立刻站好,听老师口令做动作。
生:好。
(玩游戏时,第一次老师说口令:
1、请左手拿橡皮的小朋友向前一步。
2、请右手拿记号笔的小朋友向后一步。
3、请左手拿记号笔的小朋友蹲下。
4、左脚绑红丝带的小朋友跳一跳。
5、请左脚绑蓝丝带的小朋友向后转。
6、请右脚绑红丝带的小朋友举手。第二次游戏时,请个别小朋友说口令)。
师:小朋友们站对了吗?(评价,纠正)。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
生:熊猫,兔子。
师:我把它们挂在黑板的两边,小朋友们来说说,你的左右两边各是什么?(先讨论,后评价)。
生:左边是兔子,右边是熊猫。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这都难不住你们。那就拿出自己的纸和笔,来找一找向左走的小天使,用笔圈出来。(完成《幼儿画册》)。
师:左右经常用在我们的生活里,如我们经常说左右边有什么,你看到左右边有什么等。左右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大家一定要分清左右。今天,我们小朋友们已经能够分清左右了,回家去考考你的家人,好吗?(活动结束)。
大班科学区分教案(专业14篇)篇十一
1、认知目标:以自身为中心,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2、情感目标:愿意与同伴交流,说说自己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技能目标:提高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重点:正确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
难点:改变位置区分左边和右边。
人手一只手环。
一、开始环节。
游戏:寻找自己身体左右关系的好朋友。
二、在游戏中认识自己身体的左右。
(一)认识左右手。
1、认识右手。
(1)伸出拿笔的那只手,和做朋友握握手。(注意纠正个别用左手拿笔的小朋友)。
(2)引导小朋友说一句完整的话:我用右手写字。
(3)提问小朋友,做哪些事情需要用到右手?
(4)跟别的小朋友说说你用右手做什么事情。
2、认识左手。
(1)伸出左手摇一摇。
(2)出示手环,用左手拿起手环摇一摇,和你的好朋友交换手环,然后把手环带在左手上。
(3)学着老师把左手伸出来,然后用小手指和旁边的小朋友拉拉勾,并读歌谣。
(4)小结:左手戴着手环,右手会拿笔写字。
(二)认识自己身体上分左右的左地方。
1、我们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也分左右的?
2、区分左右脚、左右眼睛、左右耳朵。
(三)、感知左、右边。
1、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你左边的墙上有什么?右边的墙上有什么?
(四)联系生活,应用左右。
1、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
2、跺跺你的右脚;跺跺你的左脚。
3、用你的右手拉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拉你的左耳朵。
4、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我在本活动第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幼儿寻找自己身体左右关系的“好朋友”的游戏,幼儿玩的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幼儿很有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找到的“好朋友”告诉老师和同伴,这样,幼儿不仅主动地与同伴交流了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同时也加深了对“左、右”空间方位的认识。在交换手环这一活动使课堂进入了,气氛非常活跃。在知道了左边和右边之后,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时,幼儿踊跃举手,积极性很高。在第三个环节换位置区分左右的把握有所欠缺,在组织过程中,幼儿没有能很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对于数学活动主要是源自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对于这一点的渗透也不是很到位。教师自身的语言组织还不够精炼,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大班科学区分教案(专业14篇)篇十二
幼儿在生活、游戏等方面常常需要知道左和右,但他们经常会分不清楚,对自己身体的左右也分不清楚,为了引导幼儿能清楚地区分左右,特设计此次活动。
1、乐于通过观察和比较区分左和右。
2、激发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
3、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和右。
以自身为中心,通过观察区分左和右。
课件《区分左右》,小星星(幼儿戴在左手上),风车(与幼儿人数相等)。
一、游戏情境导入——谈话,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现在请她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课件播放)。
风姐姐:“嗨,小朋友们好,我是能给大家带来好运的风姐姐,我的任务就是到处旅行,然后把大礼包送给通过我考验的小朋友。今天,就请小王老师带着大家接受考验吧!”
二、游戏活动准备——区分左和右。
师:“今天一共有两关和一个“大脑风波”,现在,让我们听听第一关的要求。”
(课件播放)。
音频:请你举起你的左手,请你举起你的右手。
幼儿举左手、右手,师幼共同纠正方向不正确的,利用图片引导幼儿正确区分左右手。
师:“恭喜大家通过第一关,请听下一关的要求。”
(课件播放)。
“这是我的左脚,伸出来;这是我的左脚,收回去。这是我的右脚,伸出来;这是我的右脚,收回去。”
幼儿根据要求作出相应的动作,师指正,用图片引导。
3、请幼儿找一找身体还有哪些部位是这样一左一右的`。
例如:这是我的左眼,眨眨眨;这是我的右眼,眨眨眨。
三、游戏活动过程——大脑风波。
1、师:小朋友表现这么好,现在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名字叫:“大脑风波”。我会播放一首歌谣,大家要根据歌谣中的指令做出正确的动作,如果出错,就要给大家表演节目奥。
2、师幼一起游戏。
3、游戏可重复进行。
四、活动延伸。
1、分享风姐姐的大礼包。
2、回家自己当裁判让家长闯关。
大班科学区分教案(专业14篇)篇十三
2出示木偶(正对着幼儿)幼儿判断其左右是什么
老师:现在小朋友来看下小狗的左边是什么呀
3幼儿认识到正对着他们的事物的左右和他们是相反的
老师:当失误和我们是面对面的,它的左边就是我们的右边
(三)通过游戏,幼儿进一步认识到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教师出示图示,幼儿观察并判断
2几个幼儿排成一排,与他们面对面的其他幼儿判断其左右的幼儿是谁。
1、乐于观察和比较,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3、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大班科学区分教案(专业14篇)篇十四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并能用语言来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2、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3、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客人老师好!
师:谁知道一共来了几位客人老师?
生举手回答。
1、 认识左右手。
(1) 刚才你回答问题举的是哪只手?(右手)
出示卡片《右》——认识右,跟老师一起念“右”。
生自由回答。
生:用筷子吃饭。
生:用右手写字,上网用右手握鼠标。
生:右手拿球拍,握手。
(2)右手能做这么多事呀,那与它相对的是哪只手呢?(左手)
出示卡片《左》——认识左,跟老师一起念“左”。
左手能做什么呢?
生:右手写字时,左手把本,右手拎不动东西时,左手帮忙。
师:左右手合作力量大,我们要多锻炼左右手,尤其是左手,它会使我们越来越聪明。
2、找朋友。
左和右是一对好朋友,你身上有这样的一对对好朋友吗?
生:左眼和右眼。
生:左腿和右腿。
生:左胳膊和右胳膊。
……
找到这么多好朋友,我们现在和这些好朋友做个游戏吧!
1、听口令做动作。
师: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跺跺左脚,跺跺右脚,拍拍左肩,拍拍右肩,拍拍左腿,拍拍右腿。同学们做得真不错。
2、这些是我们自己身上的左右,那我们周围,我们的位置有左右吗?谁来说说?
生:张东在我的左边,曹博在我的右边。
生:付美琦在我的左边,李容光在我的右边。
师:好,那我们就和你左边或右边的小朋友玩拍手歌吧!
乒乓乒乓,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手心手背,左手摸鼻梁。
3、贴鼻子
找一位小朋友来上前贴,其它同学只能说左、右来提示他,让他把鼻子贴正。(左转三圈,右转三圈)
师:鼻子有了这位小朋友笑哈哈,谁把它的笑嘴贴上?
也是象刚才一样,只能喊左右。
师:这两位小朋友真棒,老师和你们拥抱一下。发给你们一个小奖品。
4、体验左右相对性。
师:刚才老师和那位小朋友握手,伸的都是右手,可为什么方向不一样呢?
生:因为老师和他面对面,左右正相反,就像照镜子一样。
师:我们知道左和右是不一样的,你知道生活中什么事是分左右的吗?
生:行人车辆靠右侧通行。
生:司机坐在车辆的右边。
生:解放军叔叔齐步走时先迈左脚。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用你的右手跟客人老师再见!
开着小汽车走吧!靠右侧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