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一个人内心深处对所读书籍的一种回响和发声,它可以展示个人的思想和感受。下面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
中华美德颂的读后感(模板16篇)篇一
什么是中华美德?中华美德指的是我们中华儿女的优良品德。读了《甜甜的桑椹》一文,我对中华美德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决心做一个有美德的人。
文中的小男孩蔡顺就是一个有美德的'好孩子。他非常孝顺父母。蔡顺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又生病,家里一点儿吃的也没有了,于是,蔡顺提着篮子上山采桑椹,好给他们充饥。蔡顺把果子尝了一下,黑果子甜,红果子酸,于是蔡顺决定把黑果子给母亲吃。可在蔡顺回家的时候,遇到了两个强盗。强盗让蔡顺把果子给他们吃。蔡顺把红果子给了强盗,而黑果子却紧紧抱在怀里。强盗看到蔡顺的行为,感到很奇怪,就问蔡顺。蔡顺把原因告诉了强盗。强盗听了,把果子还给了蔡顺,还送了一袋大米给蔡顺,让他给母亲熬粥喝。就这样,蔡顺的一片爱心,感动了素不相识的强盗。
以前我常常向父母发脾气,还对父母提一些无理要求。可我现在都改正了,也成了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爸爸妈妈都直夸我呢。
我不单只是孝顺父母,以后我还要努力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中华美德颂的读后感(模板16篇)篇二
又是一个暑假的来临,时光飞逝,我们转眼间就长大了,童年的事情又似乎近在昨天。亲爱的老师在布置必要的练习时,也向我们推荐了不少有益的书籍,这本《中华美德故事》就是其中之一。翻开书页在桌前静静阅读,这是一场灵魂的洗礼与升华。在众多的故事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吴猛饱蚊”,他向我们诠释了真正的孝道。
吴猛是晋朝的人,字世云,自幼十分孝顺。夏季蚊虫众多,吴猛家境贫寒,买不起蚊帐;房屋破旧,又临近水边。他为了不让蚊子烦扰父母的睡眠,就脱了衣服先躺在床上,用自己的血喂饱蚊子。就算又疼又痒,他却一直坚持着。他对父母的`爱与孝心贯穿了炎炎夏日,他金子般的心也成就了万古流芳的美名。或许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他没有想过太多,那一刻,他只是一个儿子,也和我们一样年少。
他们期望的安全不要觉得是啰嗦,他们无微不至的保护不要觉得是麻烦。让他们觉得欣慰。
百善孝为先,我们应当把这样的美德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就更不可能热爱祖国,关心他人。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父亲的背驼了,眼花了;母亲的腰弯了,耳背了,到那时你一定也已经长大。时光的印记不可磨灭,却可以选择印上痛苦还是欢乐。父母脸上深深的皱纹都笑成了梦一般的花朵。不要等到来不及的那一天,因为那会让你后悔一生。真正的孝道,是爱的永恒。
中华美德颂的读后感(模板16篇)篇三
《中华美德格言故事》是一本有趣的书,里面蕴藏着的许许多多道理让人受益无穷。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就是《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这个故事说到了有一群外出寻找食物的蚂蚁,本来它们可以满载而归,但是不幸的是,它们碰到了几个调皮的小朋友。这几个小朋友恶作剧似的想要捉弄蚂蚁,就用火柴点燃而成的“火圈”紧紧围住了蚂蚁,让它们寸步难行。看到这一段时,我的心里难过极了,更多的是气愤。出乎意料的是这帮蚂蚁非但没有慌张,手足无措,竟然还十分冷静!不慌不忙地抱紧彼此,形成了一个黑乎乎的“球”,然后一骨碌就钻出了“火圈”!
读完这个故事,我情不自禁地要为蚂蚁们喝彩,是什么让它们顺利摆脱困境?是团结!假设在这样的紧急关头,它们不是团结一致,而是横冲直撞,慌忙逃窜,会怎样?我想结局一定是悲惨的,也许它们会葬身火海,无一幸免。想到这,我不得不感叹团结的力量真大呀,是团结,使得弱小的蚂蚁创造了奇迹。
在我们的生活中,团结也显得尤为重要。就像中国女排,她们让世界看到了团结的力量,没有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努力拼搏,她们就不可能取得“五连冠”。正是团结的集体才能让每个人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还有我们学过的课文——《将相和》,蔺相如和廉颇的团结才没有让秦国有机可乘;愚公移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一群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中华美德颂的读后感(模板16篇)篇四
今天,学校组织读书活动,读的书是《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学校》。
这本书中蕴藏着很多道理,使我读了之后受益匪浅。其中有一个画家与“钉子”的故事:
著名的法国画家“莫奈”,小时候是个脾气很坏的男孩。每天都和小伙伴吵架。爸爸对他说:“你每次和小伙伴吵架时就在篱笆上钉一根钉子。”小莫奈开始钉了37根,后来,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有一天,他一根钉子也没钉。这时,爸爸又对小莫奈说:“只要你一天不吵架,就可以拔一根钉子。”最后,钉子被小莫奈拔光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犯过类似的错误,但是,我却屡教不改,我把爸爸的劝告当作了耳边风,总觉得自己才是对的。但是,自从看了这个故事之后,我懂得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知道了我以前的自以为是是大错特错。因此,我的错误逐渐减少了,再也不象从前那样脾气坏、不听话、性格固执了。
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关于孔融的故事:
自从经过“孔融让梨”这件事之后,孔融就成了名人,成了家长用来教育孩子的对象。一天,孔融进了一所学校上学。孔融的同桌是陈蕃,他们俩都是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孔融在班上非常受同学的`欢迎,可陈蕃在班上几乎没有朋友。原因呢?他们俩一比较就知道了:孔融每天把桌椅收拾得干干净净,陈蕃的地方就老是乱七八糟;孔融的每天都是一身整洁,陈蕃身上不是左一块黑就是右一块紫;为这事,老师可没少费口舌,可陈蕃依然没有改变。后来,孔融对陈蕃说:“一个人应该先把身边的小事做好,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陈蕃听了很不好意思,于是,他改正了坏习惯。
看了这一件件事例后,我深知,“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学校”是每个人的基本责任,更是我的责任,也是我起码要遵守的基本道德。
其实,要想做到“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学校”易如反掌,只要你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你做到“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学校”,那么,你就成为了一个人人学习的好榜样!如果你没有做到“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学校”的话,现在就行动起来吧。
中华美德颂的读后感(模板16篇)篇五
“一个有修养的人,他可以克制贪心,因为他知道节俭可以使人向上。”这是《中华美德故事·俭朴篇》中春秋时鲁国宰相季文子的人生信条。
在此篇中,我们看到了季文子虽身居高位,却以俭为荣。他住的是陋室,坐的是瘦马破车,穿的是久洗的旧衣。他还经常叮嘱家人说:“不要讲排场,搞浮华,有粗茶淡饭吃喝,衣服不脏不破就好了。’而在他三十多年的宰相生涯中,一直保持着节俭的作风,将自己的生活限定在一般百姓的水平上,这是难能可贵的。要知道,节俭难,而始终如一地节俭更难,更何况是堂堂的一国宰相!而同是宰相的司马光也非常节俭,在著名的《训俭示康》中,他就提出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俭立名,以奢自败”的主张。骁勇善战的抗日将军左权,更以一段“将军补鞋”的故事被传为佳话。以上所说的三位都有一共同点,即身居显赫之位而以俭为本,以俭自约,读后不由令我们肃然起敬。
我们—校园里的萃萃学子,备受家长的呵护,好像是温室中的花朵,要吃有吃,要喝有喝,零花钱更是不断。对我们中的有些人而言,俭朴似己成为一种过时的观念,而高消费却成为一种时尚。不信,你可以看到如下几组镜头:
镜头三:用品攀比。班级是同学们学习、竞争的地方。可是这儿,却隐藏着另一类“竞争”。如你的西装是“皮尔·卡丹”,我的衬衫就买“金利来”“雅戈尔”;他的运动衫是“李宁”,她就去买“耐克”……总之,要穿出流行的趋势,要最“modern”的。甚至连一块橡皮也要攀比,东西稍微有点磨损便让其“下岗”,与之永别。有些同学终日沉醉在高消费里,用衣着打扮自己,还洋洋自得。殊不知,中学生纯真朴素的美正离他们越来越远!
所以,我们中学生应该明了:富裕时忘了节俭,这是一种狂妄;而贫困时仍念念不忘追求奢侈,这更是一种悲哀。节俭,是美德,而不是过时的观念。我们更不能一边喊着弘扬美德、勤俭节约,一边铺张浪费、盲目攀比,而要让勤俭朴素成为自己的道德标准,伴随我们迈向辉煌的新世纪!
中华美德颂的读后感(模板16篇)篇六
今天,我看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故事是《愚公移山》。
这篇文章我连续看了好几遍,它对我的启发很大。在那个时代,人们只有一些简陋的工具,就算是一个大力士来移,都需要几千、几万年,何况是七十多岁的愚公呢?有些村民曾问过愚公:“以你的年纪,连座小山丘都搬不走,何况两座大山呢?”而愚公却坚定地说:“我们的子子孙孙是无限的,总有一天大山会搬走的!”愚公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要移一座大山,不仅要克服许多异常的.困难,还要有坚韧不拔、不动摇的精神、志气。
在我们当今的社会里,也有许多人有着和愚公一样的精神。昨天,洋山深水港开港了,在电视画面上,除了洋山深水港外,那连接着洋山港和临港的东海大桥那美丽的身姿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吧!无数的建设者们在一片汪洋小岛上围一片堤、填一征海,连一座桥,造一片大港码头,这需要怎样的精神、怎样的毅力?这其中包含着无数建设者们艰辛的汗水与不懈地努力,他们是现代的“愚公”啊!
中华美德颂的读后感(模板16篇)篇七
我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爸爸妈妈对我百依百顺,一家人总是围着我转,渐渐的,我的身上有了骄娇二气,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只考虑对自己好不好,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不管别人的感受。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这就是自私!
读了这本书,我也想到了我的老师。她总在我迷惘时,指引我方向,她的一个笑容,一次夸奖,总是给我前进的动力。在我生病时,她总细心地照顾我,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家长。在我犯错时,她总是既严厉而又耐心地教导我,使我及时改正缺点,做一个优秀的学生。我曾经读过一个故事:一个学生高考前,他在英语课上看武侠小说,老师很生气,便对他说:“你真是没出息,不仅糟蹋爹娘的钱,还耗费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学,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他简直要气炸了,“噌”的跳起来,指着老师说:“你不要瞧不起人,我一定会考上大学的!”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名校录取。四年后,他回到自己的母校,得知那位老师患了骨癌。他怀着复杂的心情去看老师。老师对他说:“有的'学生,一般的鼓励是没有用的,关键是用锋利的刀子去做他们心灵的手术。很多时候,别人的歧视能使我们激发出心底最坚强的力量。”他这才真正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泪流满面。两个月后,老师离开了人世。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生命因爱而美丽,爱因感恩而升华。”我以后要努力学习,报答他们的爱,报答给予我爱的所有人。
中华美德颂的读后感(模板16篇)篇八
我现在正在读一本书,它的名字就叫做中华美德的故事。这是一本写着很多美德的故事,是我应看的一本书。正在写得是本书的读后感受。下面就是的了,请你们接着往下看吧。
那时候,孔融家里面不是很富有,但是他的哥哥有很多一共有4个哥哥再加上他一个就他家有孩子,有一天孔融的爸爸从外面带5个梨子,孩子们问他这梨儿是从哪儿来的,他们的爸爸说这是朋友给我孩子的5个梨。爸爸让孔融先拿梨子,孔融走来到例子面前,从盘子里面的5个梨子当中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最后从盘子里选出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走到爸爸的身边,然后爸爸就问他:“你为什么不拿打的或者是最大的呢?”孔融说:“我是我们家最小的孩子就应该拿最小的,把最大的或大的给哥哥他们,因为他们都比我大,就应该拿大的。爸爸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又对孔融笑了。
你们大家从这个故事里面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对就是这个道理,我来告诉那些不知道的人们吧。道理是这样的,只要你比别人小,但有两个东西一大一小,那你就必须拿那一个小的,因为必然是你的上一辈,应该叫长辈吧。我们应该就像孔融那样子只想着别人的利益而不像着自己的利益。中华美德,还有别人的道理你们大家自己亲生去探索吧,这才是真正的道理。
中华美德颂的读后感(模板16篇)篇九
“助人为乐,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我读《中华美德颂》中《生命在互相帮忙中延续》这篇文章所感受到的。7月4日18时,湖南的一个大型煤矿挖掘基地,一场突如其来的煤矿透水事故发生了,在恶劣的条件下,仍然有三个人在暗无天日的矿井下活过了整整三天,他们就是因为相互支持、相互帮忙,才共同度过难关的。在生命的最终时刻,他们就是靠着互相分吃各自身上所带的食物存活了下来。
这个人世间好比是布满无数支蜡烛的大厅,这些蜡烛就好比一个个人,有的在燃烧着闪耀良知和博爱的光亮,照耀着大厅,有的却熄灭了这种光,熄灭的越多,大厅就越暗淡。相反,如果人人都闪耀着这种光亮,就能让这个大厅永远光辉灿烂。
人人都需要帮忙,人人都应当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公认的最可赞赏的品质。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不拘束自我,在道德的天平上,他的砝码最重;在历史的明镜前,他的身影最长。助人为乐是美德,它荡涤了私心杂念的尘垢,像金子一般,像水晶一般,它的光辉永不磨灭。助人为乐的光辉,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是闪亮的。然而却有不少人,不愿让它的光辉渗入自我的言行举止。那些在急需帮忙的人的身边悄悄走开而熟视无睹者,会不会自惭形秽?明明那感人的光辉就在面前,却依然在灰暗中藏身。为何不肯让自我也成为这灿烂光辉的拥有者?是害怕让别人的麻烦事来麻烦自我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却实支配着一部分人的思想。然而助人为乐是不嫌烦的,也许你助一臂之力,正能够化麻烦为顺利。助人之后,至少自我的心里是愉快的,个人的灵魂获得了一次洗礼,个人的情操获得了一次升华。
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应当发扬光大,而不可抛弃。它是一颗不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在社会舞台上,永远熠熠闪光。助人为乐是永恒的美德。
中华美德颂的读后感(模板16篇)篇十
读了《中华美德颂》之后,我深有感受!其中,“最美司机”吴斌给我了深刻的印象。吴斌叔叔是杭州的一名客车司机,有一次,他正在专心致志开车时,一大块铁片从天而降,铁片击破风挡玻璃后,重重的砸在了吴斌叔叔的腹部,他的腹部正在流血,他的三根肋骨都被撞断,大半个肝脏破裂。但是,他忍住了剧烈的疼痛,稳稳地将客车停在高速公路的安全区域。客车上的旅客都安然无恙,而吴斌叔叔却因伤势过重,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看到这里,我感叹道:“平民英雄”吴斌叔叔用生命履行了职责!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我们没有吴斌叔叔那么伟大,但是,我们已经长大了,都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比如吃完饭后,我会帮妈妈刷碗,晚上帮爸爸妈妈捶捶背,让爸爸妈妈感受到幸福;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让妈妈整天帮你做这做那,我们应该心疼一下父母,不要让他们太累。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像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河,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身边。
我身上的不足还有很多。我没有诸葛亮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执着精神;也不可能像孟佩杰那样不但不惹母亲生气,还逗母亲欢笑的孝心;我也没有宋鱼水的公私分明,总会因为怕被孤离而放别人一马……这些,都是我要改正的缺点。
前进的路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要我们顽强的走下去,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拥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希望中华的美德之花开遍世界,希望中华的美德之花唤醒人们的意识,希望中华的美德之花能引人们进入另一个繁荣的未来!我们所付出的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点点!弘扬中华美德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要从小做起,成为社会建设的骨干,做一个有中华美德的人。
中华美德颂的读后感(模板16篇)篇十一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有着5000多年绵延不断的文明史,有着深厚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说到中华美德,我们或多或少可以说一些,比如:热爱祖国、孝敬父母、清正廉洁、自尊自强等等。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中华美德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华美德?带着这些疑问,我打开了这本书。
原来,在远古时代,中华美德的雏形就已经初露端倪。这一时期的历史往往夹杂着神话,人们用神话来表达思想、心理、意志和性格。通过神话故事,我们可以勾勒出我们祖先的生活环境和思想状况。在神话故事中,蕴含着中华美德的雏形。例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都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勤劳勇敢、克服困难的美德。
在从夏代到清代的`近4000年历史中,中华美德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了中华传统美德体系。中国传统美德的内容非常丰富,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了先民敬畏天地、亲近自然的品质。古人在提出以“仁、义、礼”为最高标准面对自己时,也追求“慎独”、“修道”的思想。中华美德在近四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深入人心。
中华美德的形成和发展,犹如森林的生长。在中国的沃土上,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中华美德的种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这些种子生根、发芽、分枝,长成小树。小树根系交错,枝叶相连,成林。森林年年更新,中华美德年年更新。尤其是在我们生活的当代,中华美德更是蓬勃生长。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拥有这样一片珍贵的森林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中华美德大则大,小则小。大到国家利益,小到一言一行。对国家和个人都具有重大意义。同学们,让我们把中华美德传播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吧!
中华美德颂的读后感(模板16篇)篇十二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品德、精神和气质的基础。它包括了热爱祖国、孝敬父母、明礼诚信、自尊自强等等很多种,这本《中华美德颂》则将这些美德以故事的形式完整的展现了出来,让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华美德。
书中讲了很多故事,都很感人。但我觉得,仅有母爱才是最令人感动的。汶川地震,人们在救援时发现一位被压死的母亲,她身子弓着,双手撑地,好像在拼命护着什么,当人们的废墟清开,发现他身下躺着一个毫发无损的孩子,医生打开孩子的被子时,发现一只手机,屏幕上有母亲费力敲出的留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必须要记住我爱你。”唐山地震,玉树地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向我们展示着母爱的伟大,母爱的无私。
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与力量;母爱是无私的,永远会保护着你,伴你一生。还记得那次我因嗓子化脓而不得不做扁桃体切割手术后,我因麻药药效未过,一向昏迷未醒,是妈妈一连几个小时一动不动的坐在我床边,只为了让我一醒来就见到她。我手术后不能乱动,是妈妈一连好几宿没合眼的照顾我,只为了我有需要时能够随叫随到。我……这种爱,血脉相连,温暖着儿女的感情,这种爱,瞬间迸发,震撼着无数的心灵。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爱。
对我们的民族来言,中华美德就像源泉,滋润人们心灵的生长;中华美德就像脊梁,支撑人们挺起胸膛;中华美德就像号角,鼓舞着人们前行的脚步。
文档为doc格式。
中华美德颂的读后感(模板16篇)篇十三
读了《中华美德颂》之后,我深有感受!其中,“最美司机”吴斌给我了深刻的印象。
吴斌叔叔是杭州的一名客车司机,有一次,他正在专心致志开车时,一大块铁片从天而降,铁片击破风挡玻璃后,重重的砸在了吴斌叔叔的腹部,他的腹部正在流血,他的三根肋骨已经都被撞断,大半个肝脏破裂。但是,他忍住了剧烈的疼痛,稳稳地将客车停在高速公路的安全区域。客车上的旅客都安然无恙,而吴斌叔叔却因伤势过重,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看到这里,我感叹道:“平民英雄”吴斌叔叔用生命履行了职责!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记得我上三年级时,由于我不会打字速度太慢,所以我就让爸爸帮我,因为我的假期的作文很多,爸爸就一直不停的打,连饭都没吃,我看到爸爸这么辛苦,一直坐在电脑前帮我打字,我就帮爸爸倒了点温水。双手捧着水杯,小心翼翼,就像捧着一颗温热的心,走到爸爸面前,递给了他。爸爸夸我长大了。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虽然,我们没有吴斌叔叔那么伟大,但是,我们已经长大了,都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比如吃完饭后,我们帮妈妈把刷碗,晚上帮爸爸妈妈捶捶背,让爸爸妈妈感受的幸福;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让妈妈整天帮你做这做那,我们应该心疼一下父母,不要让他们太累。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像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河,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所付出的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点点!弘扬中华美德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要从小做起,成为社会建设的骨干,做一个有中华美德的人。
中华美德颂的读后感(模板16篇)篇十四
读了《中华美德颂》这本书,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大家都应当读一读。
《中华美德颂》这本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也是全国“中华魂”主题教育用书。这本书写了中国是一个礼貌古国,她具有五千多年的礼貌史,中华儿女的优秀民族精神、气节和道德品质的表现,被称为中华美德。书中的一些故事:国旗的故事、“最美司机”吴斌、孝心撑起一片天······我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故事中的主人公:鞠躬尽瘁、弘扬职业道德的吴斌;汶川地震中的“最美女教师”袁文婷;传承家庭美德的孟佩杰······她们不是人们随便编出的,她们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我对他们充满深深地敬意。
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年代,我们的生活条件如此优越,相信读过这本书以后必须会有些收获,使自我有一些改变。我们是孩子,让我们从小事做起,节俭每一滴水,尽我们的本事帮忙别人,把爱传下去,汇集成中华美德的长河源远流长。
中华美德颂的读后感(模板16篇)篇十五
暑假里,老师让我们读《中华美德颂》。我在平时没有事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日积月累,我逐渐的把这本书读完了。看完了最后一个句号,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
《中华美德颂》这本书,把中国让人最感动、最敬佩的人和事编在里面,这可能只是一小部分,在这些好人好事里,我最欣赏、最敬佩是高存英阿姨:“胜似亲情的友情”这篇了。
高存英和张瑞霞是高中同学,她们在上学时十分要好。高存英见张瑞霞家境贫寒,便和她一起吃饭、抢着买菜,还常常接济她。
然而老天偏偏总是捉弄人。高存英和张瑞霞毕业后一起回老家工作。工作不久,张瑞霞经常上班晕倒,在医院里做了检查,被诊为糖尿病,还十分严重。当时家境困难,她又下岗了,根本没钱治病。高存英知道后,义无反顾的挑起这个担子。这一挑,便是12年。
我被高阿姨的精神震撼了,只是为了同学,阿姨有这样毅力,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体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助人为乐、智慧的民族。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慰藉的宽容,在拥挤的车上为老人让座……这些传统美德正在一点一点的积赞。
让我们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续传承下去吧!
中华美德颂的读后感(模板16篇)篇十六
我读了《中华美德颂》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在这本书中,孟佩杰大姐姐的孝心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她!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很小的时候就挑起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的重担,真是了不起啊!她认为:家是一个港湾,有孝心就是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用坚守酿造幸福。是啊!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们做儿女的一辈子都报答不完啊!这让我想起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谁说小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呢?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父母的爱既温暖,又伟大。无论发生什么事,父母总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父母的爱是那春天的阳光,不让我们受到刺骨的寒风的袭击;父母的爱是一把伞,不让倾盆大雨淋湿我们;爸爸是船,妈妈是帆,他们让我们游遍大江南北。我们在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逐渐生长。父爱是一棵大树,让我们在舒适的环境下长大,母爱是一滴清水,滋润着我们的身心,让我们不受一点污染。
长大后,我们应该好好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有些人不懂得洁身自爱,经常因一点小事而想不开,想放弃自己的生命,想放弃自己的前途。就在这个时候,你有没有想到你的父母?常言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没有父母,世界上就不会有这么多个你、我、他。这使我想起了一首歌。“世上只有爸妈好,有爸妈的孩子像快宝,投进爸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是啊,有父母多好!只是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当我们的父母生病时,还坚持去地里劳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幸福。我永远不会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我要以最好的成绩,来报答父母。
我相信中华美德会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迹;中华美德会影响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所有的中华儿女,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让中华美德永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