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不仅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见解,还需要有扎实的学识和广博的阅读背景。小编整理了一些网络上广受好评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思考。
缅怀袁隆平爷爷(模板15篇)篇一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工作和生活的安江农校采访。
安江农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我一踏进校园,就被“勤奋务实、文明进取”的校训振憾了。学校里古树参天、风景秀丽、果树成林。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袁爷爷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任教。当时,全国人民严重缺少粮食,过着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饿肚子。从此,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揭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终于研究成功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杂交水稻从地处物种变异天堂的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了世界。
学校的老师还介绍说,现在为了让人记住袁爷爷的伟大发明和贡献,准备建设“安江农校杂交水稻园”,建成后,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师讲解完后,带领我们在学校里参观。阵阵凉风从身边拂过,我想:袁爷爷为什么能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问身边的老师。老师沉思片刻,告诉我:这或许是因为他勤奋务实,潜心进取,心想人民吧,因为袁院士有个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哦,我终于明白了,袁爷爷为了我们的吃饭问题,用自己的知识,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杂交水稻,真是伟大呀!
袁隆平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这是袁隆平的心声,一种博大的爱。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从成绩与荣誉两个“包袱”中解脱出来,超然于名利之外,对于众多的头衔和兼职,能辞去的坚决辞去,能不参加的会议一般不参加,梦魂萦绕的只有杂交稻。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袁隆平把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当作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事业。
他还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记者离开三亚基地的时候已是4月7日的黄昏,北国还是春寒料峭,这里已经袁隆平把记者送至路口,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满载着袁隆平的梦想与希望,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着一个个神话般的厅迹。
文档为doc格式。
缅怀袁隆平爷爷(模板15篇)篇二
大概是前天吧。
我去阳台晾衣服,正晾着呢,妈妈传来一个噩耗——袁隆平去世了……。
1930年的一天,产房里响起了一个婴儿的哭声,宣告着一个生命的降临。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8年的乡村教师是一段枯燥的经历,但却磨砺了他的意志,还为他以后的水稻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天,就是他的研究室屋顶;大地,就是他的研究台!
文革时的蓄意破坏摧毁了他珍贵的实验秧苗,但却没有挫灭他的意志。仅凭枯井里的几株残苗,他也能继续自己的研究。连环的胜利没有冲昏他的头脑。一连串的奖赏也没让他骄傲自满。为了让全国人民吃饱饭,他省吃俭用。身上的衣服,加起来不超过100元!得到的奖金,他一分没花,全部投入到了研究当中!他,以及他的团队,也都在正轨上不断前行。
袁老,您走了,但您的吃苦精神还留在我们的心中!
缅怀袁隆平爷爷(模板15篇)篇三
今天,我在新闻上看到伟大的杂交水稻发明者——袁隆平爷爷去世了。
爸爸找出了他小时候看的百科全书,说:“这里面有关于袁隆平爷爷的事迹呢,爸爸小的时候就看过了!”
于是,我翻了百科全书,找到了关于袁隆平爷爷的事迹。原来,1980年的时候,伟大的袁隆平爷爷创造了杂交水稻,书上说这是有重大意义的科学发明。袁隆平爷爷虽然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可是他却没有放弃,始终在研究。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袁隆平爷爷太厉害了!
爸爸还给我看了一个关于袁隆平爷爷的视频,里面讲了袁隆平爷爷小时候热爱农田。而且,他曾经为了研究水稻,四处奔走。袁隆平爷爷带领他的团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了成功。
我也要向袁隆平爷爷学习,要做到光盘行动。加油,加油,继续努力!长大后要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缅怀袁隆平爷爷(模板15篇)篇四
啊,多么悲痛啊!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
袁爷爷逝世的消息令我措不及防,狠狠地砸在了我的心上,悲痛不已。一瞬间愣住了,不知所措。望着眼前热气腾腾的米饭,想起了袁爷爷说过的话。他说:"一粒食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你年纪轻不知道,上个世纪的60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啊,大家都吃不饱饭哪,我都亲眼见过。”心头为之一震,眼泪夺眶而出。
袁爷爷临死前还关心着稻子的长势,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报投入到杂交水稻之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端起的每一碗饭,饭碗里的水稻,那是袁隆平院士的心血,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北极星,喂饱了十几亿人。他把一生都投入到了杂交水稻之中,用自己的事业去拯救了整个国家,他是真正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他是我们的脊梁骨。
仍然是那位慈祥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铸就了全中国,他是中国发展的奠基石。我们所没经历过的,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是袁老内心深处的痛苦,他知道,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需求,所以,他把自己投入到了人民之中。
江山思国士,人去稻田丰,袁爷爷千古……。
缅怀袁隆平爷爷(模板15篇)篇五
看到这么大的黑色标题,我呆若木鸡,震惊极了。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心中难过极了。他一个人拯救了全民族全世界的饭碗啊,就连外国人都对他敬佩不已!他曾多次被人邀请出国做演讲,他曾多次在严寒酷暑中奔波,只为了使人民吃饱饭,吃上香喷喷的米饭。
今天上午,在我们班主任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也观看了关于袁爷爷的事迹。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袁爷爷在大太阳底下只带领了两位学员就开始观察稻谷的生长。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于推广发明三系法优型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职专注于田畴,饕餮之年,仍坚持在炎热的夏日搞研究……他的愿望是:我们的饭碗要牢牢的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
医科大中显不得满天下粮仓,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的故事。我们要向袁爷爷学习。不浪费碗中的每一粒粮食,不让袁爷爷在另一个世界中寒心。
2021年5月22日13:07,华夏大地万户千家传来米饭的香气,一个声音说到元老该走了,袁老说再给我点时间,等孩子们把午饭安心吃完在走吧,这是袁隆平院士去世消息时,一位网友的留言。
田地上有一个人,他时而观望倒称或拿个本子记录着什么烈日,下身穿一件宽松的白衬衣,一副老农民般的辉煌,面孔是饱经风霜的,脸上留下了一条条沟壑,在起伏间留下了风雨打斗的痕迹。而这个人就是袁隆平院士。袁隆平院士通过研究,在1964年他发现了水稻可以杂交,他每年至少有300天是在稻田里度过了,在1973年,他和助手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每亩水稻生产提高20%,每年可多收1亿多千克的粮食,可多养活7,500万人口。袁隆平院士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袁隆平院士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研究,淡泊名利,一件农夫波法智慧,收获富足。
袁隆平有两个伟大的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颠覆盖全球梦。袁隆平院士这两个梦想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袁隆平院士逝世,试试这个消息一出我们举国通悼。
衷心感谢您元爷爷您在农业领域里的无私奉献和付出才换来了我们今天衣食无忧的生活。
缅怀袁隆平爷爷(模板15篇)篇六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深深扎根于广豪的大地,努力地吸取阳光与水分,奋力向上生长,哪怕做一株小小的秧苗,也要开出最绚丽的稻花,也要结出金灿灿的稻谷。这是袁隆平爷爷一生的真实写照。
袁爷爷梦想的起点就在那次吧!当小女孩儿舍不得吃手中的玉米饼时,他哽咽了;当他看到那一小袋种子是一家人全部的希望时,他心痛了;当男孩儿告诉他母亲临终前始终抓住袋子不肯松手时,他流泪了。就是从那一刻起,他坚定了信念,把“让全球人吃饱饭”当做自己最大的梦想,从此走上了追求梦想之路,这是一条布满荆棘之路,从此,困难和挫折伴随他的一生,但是他却从未放弃,几十年如一日,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坚持不懈。在日出之时,霞光照耀,鹰隼试翼,无畏前方,少年理想,终达彼岸。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深陷囹圄,只要努把力,不行,再用点儿劲走出去,想要的答案、生活,都会有的。满怀希望,努力坚持,就会所向披靡。明日之我,胸中有沟壑,立马振山河。
缅怀袁隆平爷爷(模板15篇)篇七
5月22号,这是一个祭日,一位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对全世界做出了不朽的功绩。没有他中国不会有十几亿的人口,他就我们最最敬爱的人——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小时候的生活条件算是十分卓越的,可以算一个“官二代”,上大学本可以报好的,接替父亲官职,但他曾经亲眼看见几个人饿死在了路边,他便立下了“我要让全中国吃饱饭”的目标,于是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农业大学。
袁隆平常说,他有一个“禾下乘凉梦。”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就一直潜心研究杂交水稻技术,他将大半辈子精力都献给了粮食。几十年来,他来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正因为如此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他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得者。
袁隆平一生都献给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但他生活得却十分质朴。他曾经看到路边10元一件的衬衫,一下子买了10件,不怕下田弄脏衣服了。袁隆在2008年身价就已经1008亿了,但袁老仍然用最朴素的,穿得也很一般,十分廉价。国家曾给过袁隆平一套别墅住,但袁老住了几天就当成了实验室,潜心研究杂交水稻,对于国家捐赠的科研基金,都是用在科学研发上。
如今袁老已经逝世、丧事也从简,并未安排群众悼念,但仍有大批全国民众排队给袁老送花,他们只希望袁老能一路走好。
从吃饱每顿饭到端牢中国人的饭碗,这条路始终遍布袁隆平的足迹。袁隆平院士不仅写进了教科书,更深深刻在了辽阔大地和每个人心中,以后我不会再浪费粮食了,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
缅怀袁隆平爷爷(模板15篇)篇八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点1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听见这个消息的我,心好似被巨石压住了,喘不过气来。
在我的印象中,袁隆平爷爷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在新闻里,这位九旬老人总是穿着一身整洁得体的西服出现在正式场合,而镜头之外的田野间,袁爷爷则是常年着一身便装,带着草帽,与普通农民老伯无异。但是岁月总是无情的,因为常年的劳作和研究,皱纹爬上了袁爷爷的脸庞,“白雪“落在了他的鬓间,原本笔直的背脊也因操劳被岁月压弯成一把“镰刀”。
但是袁爷爷从未诉苦,即是病危之前,仍然早出晚归的忙碌在水稻田之中,好似那一棵棵稻谷并非农作物,而是袁爷爷的本站孩子们,与袁爷爷生死不离。袁隆平爷爷的伟大时常让人感觉到他不会像普通人一样离去,这样的国之脊梁好似会永远在这个世界上陪伴着我们,绝不会离开。但是他最终还是离开了,他离开后,人们开始回想他一生的贡献,袁隆平爷爷一生功德无量,为人熟知的四大成就为完善三系选育和配套理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构建两系水稻的技术路线、创立超级杂交稻育种理论。
巨星陨落,国之遗憾,袁隆平爷爷一生劳苦,让我们几代人摆脱了粮食匮乏饥饿的困境,愿我们此生有机会继承袁爷爷“禾下乘凉”遗志,把杂交水稻种到全世界去,让全世界的人民不再受饥荒之苦。袁隆平爷爷,谢谢您的付出,我们永远记得您,您一路走好。
缅怀袁隆平爷爷(模板15篇)篇九
5月22日13:07,华夏大地万户千家传来米饭的香气,一个声音说到元老该走了,袁老说再给我点时间,等孩子们把午饭安心吃完在走吧,这是袁隆平院士去世消息时,一位网友的留言。
田地上有一个人,他时而观望倒称或拿个本子记录着什么烈日,下身穿一件宽松的白衬衣,一副老农民般的辉煌,面孔是饱经风霜的,脸上留下了一条条沟壑,在起伏间留下了风雨打斗的痕迹。而这个人就是袁隆平院士。袁隆平院士通过研究,在1965年他发现了水稻可以杂交,他每年至少有300天是在稻田里度过了,在1973年,他和助手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每亩水稻生产提高20%,每年可多收1亿多千克的粮食,可多养活7,500万人口。袁隆平院士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袁隆平院士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研究,淡泊名利,一件农夫波法智慧,收获富足。
袁隆平有两个伟大的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颠覆盖全球梦。袁隆平院士这两个梦想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袁隆平院士逝世,试试这个消息一出我们举国通悼。
衷心感谢您元爷爷您在农业领域里的无私奉献和付出才换来了我们今天衣食无忧的生活。
缅怀袁隆平爷爷(模板15篇)篇十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听到这句话,我就想到了袁隆平爷爷。我就想起了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借着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四亿人民的温饱问题。
袁隆平爷爷是农业科学家,也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他从30多岁开始了农业工作,至到今年已经干了60年了。这么多年来,他勤奋刻苦,遇到困难永不畏惧。所以他取得的伟大成就,把十四亿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不仅仅是解决了,还有了更大的发展。原来他在这几亩地上收取的稻子没有很多,但现在,他创造的是一个更加伟大的,比以前多了许多倍!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啊!
他去干活时,穿着一件白衬衫。他去稻田里工作的.面孔总在我脑海里出现,他的脸上露出的皱纹,都是他工作时留下的印记。我们应该学习他。
袁隆平爷爷靠着自已的创新与努力都绽放出了中国的奇迹。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怎么伟大呢,能让全国人都吃上饱饭,是一个巨大的任务。我们应该学习袁隆平爷爷这种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品质。他那时还见过饿死人的,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才能让他们吃饱饭。所以他亲身见过,会更知道应该怎么做。
我们应该致敬袁爷爷,希望你心在天堂永远快乐!
文档为doc格式。
缅怀袁隆平爷爷(模板15篇)篇十一
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中写到“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中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转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90年代以来专门立项支持在世界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袁隆平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这些年他每年都出国指导,还派出了许多专家担任顾问,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并为这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从1981年至,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家的100多各科技人员。19,越南和印度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了10万公顷和20万顷,并且取得了每公顷增产1吨----2吨的效果。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缅怀袁隆平爷爷(模板15篇)篇十二
2021年5月22日那天,长沙传来了噩耗,“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爷爷于13时07分逝世,享年91岁。
听到这消息后我感到特别的不真实、难以置信,直到今天,我都不能相信,也不愿去相信——袁隆平爷爷竟然在弹指之间就离我们而去了……这种滋味,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在课本里经常可以看见的人物,永远地留在了那课本之中,而“袁老”辉煌的一生也就此定格在了历史之中。
与其现在在这儿喊口号,不如立刻去努力吧!或许,这才是袁老愿意在天堂看见的吧。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株穗,一餐饭,一个人,一世功,袁隆平,是中国英雄,是世界英雄!祝您一生辛苦,一路走好!
也许吧,一个人会死两次。第一次,是他的呼吸停止了;第二次,就是他的精神已被世人们所淡忘了。而袁老,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难以忘却的!这世上,可能只有一个袁隆平爷爷,又可能,所有人都是袁隆平爷爷。
致敬!
缅怀袁隆平爷爷(模板15篇)篇十三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微风抚过,整片整片的稻苗都弯下了腰,他们在鞠躬,为他们的父亲鞠躬。稻香十里飘,长空万里香,世间一切的稻苗都随风飘起,恭送这位伟人的离开。他不是战士,却拯救无数生命;他不是诗人,却书写动人篇章,他便是培育杂交水稻第一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我对于袁隆平爷爷的印象,只限于图片和视频之中。但是那几张照片我却印象深刻。田野间,他无声地拿着一个本子在记录什么,她身着朴素的衣服,一幅近似于老农民的面孔,饱经风霜,他弯着腰,耕作着,种下的是种子,长出的却是未来的希望。
当我听见袁隆平爷爷去世这个消息时,几分惊讶,几分迟顿,几分伤感。万分难受,却哭不出来,像一块石头堵在心中,闷得有些喘不过气,脑子一片空白,想去拒绝接受这个事实,怔了一会,才反应过来,于是心中水帘阵阵垂下,甚是伤感。
突然想起之前网上的一些流言蜚语,当初一些网友就因为袁隆平爷爷摸了一下豪车,便在网上发表侮辱性言论。现在我就想问你们,你们还有良心吗?他是一个拯救了无数人的英雄啊!他将自己毕生的心血都放在了研究杂交水稻的事业上。袁隆平爷爷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一辈子都努力在这条路上奔跑着,因为路的尽头种着他的梦想,他一步步地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变成了可能实现的理想,他心中有家,有国,有全世界。
《奶奶的星星》中说:人死了,便会化成天上一颗星星,给活着的人照个亮。想必2021年5月22日夜,银河间又会多一颗明亮闪耀的星星,看着中国这一片片他一手创造的稻田,落下泪水,化成雨水,去滋润万物,去滋润他亲手埋下的希望。
愿您一路走好!
当您再次俯视大地,请您放心!“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未来我们会替您实现!
缅怀袁隆平爷爷(模板15篇)篇十四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20xx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老,看到您逝世的消息,我眼泪瞬间就下来了,虽然我们素未相识,但一想到您以一己之力让中国人填饱了肚子,也让世界减少了饥饿。您太伟大了,向您致敬。看新闻才知道一直到今年年初您还带着团队在海南三亚发展科研,您和团队一直在刷新水稻产量记录。您的真是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我从小就在课本中看到您,到现在在视频中看到您一直都是那么的和蔼可亲,您有农民的质朴无华。第一次觉得名人其实离我们那么近,就像一颗星星,即使滑落,也有长长的踪迹,但是袁老,以您命名的星星那颗星星一直挂在天上,一直亮着光芒。
古话说的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看到全国上下在为您送行,为您致哀。您的恩情重于泰山,值得我们永远悼念和铭记。
您曾经说过“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我有一个梦,叫“禾下乘凉梦”,我们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我看着好高兴,坐到稻穗下乘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饱食者当常忆袁公致敬袁老,国士无双人间播种子,天上洒甘霖。袁老,“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的孜孜追求。
稻香阵阵,感恩斯人!袁爷爷,一路走好!
缅怀袁隆平爷爷(模板15篇)篇十五
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一声声声音从耳边传来什么袁隆平爷爷去世了,虽然我们曾在电视中见过几次,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见面但眼泪还是不争气的从眼睛里流出。
它就是那位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因致无效于205月22日13:07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那是多么的悲哀,缅怀伟大,让我们一起来传递哀思。他曾说过人就像粽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有一生用这句话写了助教它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第1个成功的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了学术观点的束缚于19在1965年开始研究水稻成功选育了第1个使用高产量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成果,在1976年全国面积大门框出2他重复。他最大的一生最大的梦想并不是杂交水稻,嗯,让全国不饿,不是全中国,他是想让杂交水稻走向全世界,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渣水稻攻关接连大面积的吃饭,于是每公顷16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年又实现了猪苗倒走3000斤的攻关目标。
但最近在学校我发现了一种很可耻的行为,注定年纪虽然有了袁隆平的照片,但我们不能随便浪费粮食,我们63班不见太多,咱六1班62班那参与桶可谓是一个半桶一个都将近。嗯,我还记得小时候学过语文的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所以请现在开始我们不要再浪费粮食了,好好珍惜粮食,不要忘记曾经有一个叫袁隆平的爷爷帮助了我们中国不再是那种吃不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