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可以作为教师教育行政部门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汇总19篇)篇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口算的方法.。
难点:弄清相同数位的数相减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54=50+()68=8+()。
师:5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6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口算(说出计算过程)。
30+(7-2)=70-40+5=。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2.教学:36-2=____。
师:请同学们拿出36根小棒,去掉2根.(学生动手操作)看看还剩多少根?同桌的同学一边摆一边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从36根小棒中去掉2根,先从6根单根的小棒中去掉2根,整捆的没有变还是30根,把30根和4根合起来是34根)。
板书:
口算练习:(先说口算过程再说结果)。
57-4=38-5=96-1=。
25-3=77-2=49-7=。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36-20,这道题是两位数减整十数.。
3.教学:36-20=____。
师:请同学们按下面的程序自学:
(1)摆:拿出36根小棒,去掉20根,还剩多少根?
(2)想:为什么从3捆里去掉2捆?(要减的是整十数,所以先从整捆的小棒中去掉2捆也就是20根,还剩16根)。
(3)算: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先算30减2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再算10加6得16)。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口算练习:(先说口算过程再说结果)。
69-40=38-10=96-60=。
42-30=66-40=81-50=。
4.引导学生对36-2和36-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相同的地方:都是先把被减数分成30和6.。
不同的地方:
减2时,要先从个位数里减;
减20时,要先从十位数里减.。
5.小结.。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汇总19篇)篇二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5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个十和()个一组成68.
54=50+()68=8+()。
(17-3=?先算7减3等于4,再算10加4等于14.)。
或想:15是由10和5组成的,去掉10就剩5,所以15减10等于5.)。
3、小结导入。
十几减几、十几减十的题目,同学们会算了,那么如果把十几换成几十几,也就是任意一个两位数,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的36-2=。
(1)师:下面就请你自己算一算这道题,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
(2)学生自己研究36-2=?
(3)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做的.(可以边演示学具边说明)。
教师板书:
a.用数数的.方法(从36往前再数两个数:35、34.)。
b.先算6减2等于4,再算30加4等于34.。
(4)问:为什么先用6减2,用十位上的3减2行不行?为什么?
(因为要减的是2个一,不是2个十,所以要用个位上的数去减.)。
学生说明理由.。
问: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第二种方法比较好,如果36减去的数比较大,再用数数的方法就太麻烦了.)。
(36减2等于几?先用个位上的6减2等于4,再用30加4等于34.)。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这道题,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
(3)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用倒着数数的方法(十个十个地数:35、34.)。
(2)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6等于16.。
问:这道题为什么要用30减20,不用个位上的6去减了?
学生说明理由.。
(36减20等于几?先用30减20等于10,再用10加6等于16.)。
3、比较:
(2)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相同点:都要把被减数36分成30和6.。
不同点:减2要从个位数里减,减20就要从十位数里减.)。
强调: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7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比较:这两道题中的减数有什么不同?减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第1题减去的是3个一,要从被减数的个位去减.第2题减去的是2个十,要从被减数的十位去减.)。
2、一组一组地出示口算卡片:56-3=47-4=99-9=。
同桌对算.。
3、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同学发“小红花”)。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和第3题。
2.57-3=99-6=89-7=。
65-4=48-5=26-2=。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问题?板书:(不退位)。
问:做这样的题目要注意什么?(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五、作业。
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十四的第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汇总19篇)篇三
能力:正确计算能力。
德育:口算要细心。
讲解法、练习法。
小黑板、投影机、
口算:72-298-863-374-4。
70-20xx-8060-3070-40。
2、5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6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4=50+()68=8+()。
1、实物演示:从单根小棒去2根,整捆的小棒不变,结果是34根,也就是先算6减2即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
2、36-589-628-474-3035-2。
3、教学36-20。
先摆小棒,后口算。
36-20=16。
4、对比36-2和36-20的计算方法。
36-20=16。
306。
10。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汇总19篇)篇四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页例1(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8-6=12-8=9-6=40+7=50―20=34+3=67-7=。
说说后两题怎样算?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
1、货架上有些什么,你可以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货架上有几种不同的玩具,每种玩具上都有价格)。
2、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钱?
(可以用减法算一算)。
三、合作探究,交流算法。
同学们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1、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四、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二第1、2题。
五、小测与评价:
1、练习十二第4题。
2、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汇总19篇)篇五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思维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师:六一快到了,很多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方式来庆祝,有的小朋友想去公园,有的小朋友想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买玩具呢,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电脑出示玩具店的货架和玩具的标价。)
1、仔细看图,提出问题
师:看货架上都有哪些玩具?你喜欢什么玩具?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后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师:货架下的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指明生说出题意)
师: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元呢?(用减法算)
师:你知道这么列式吗?(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大家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先在小组里摆一摆,算一算。
2、分组操作,形成思维。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3、信息反馈,抽象算法。
师: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题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4、小结算法。
师:同学们可真棒,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在个位上去减还是在十位上去减。
1、完成p68 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要求:1、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独立完成p69 练习十二的1—3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汇总19篇)篇六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科书第61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第61页例1情境图)、小棒若干。
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402
5030503
[突出加几十与加几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习迁移。]
2.比较以上两组式题的不同点。
新授
1.课件演示第61页例1情境图。显示一包数学书35本,一包括文书30本,三位小朋友每人拿一本数学书,另有8本语文书。画外音:老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
2.引导同学认真观察情境图,弄清图意,说说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如
a.数学书有多少本?
b.语文书有多少本?
c.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d.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有意识地培养同学提出问题的能力。]
3.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
a.同学独立从画面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线组分别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
353
308
3530
83
b.哪几个算式的计算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c.353、3530得多少?先独立考虑,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d.组织同学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汇总19篇)篇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7页例1,及68“做一做”。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和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渗透在计算中要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的算理。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六一快到了,很多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方式来庆祝,有的小朋友想去公园,有的小朋友想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买玩具呢,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电脑出示玩具店的货架和玩具的标价。)
(二)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小男孩提出“我有35元,买一个2元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问题。(出示课件)
(1)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师:大家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先在小组里摆一摆,算一算。
(2)分组操作,形成思维。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3)小结计算方法。
方法1.想一想:5-2=3 30+3=33(出示课件)
方法2.摆一摆小棒。
方法3.拨一拨算珠。
2.解决小女孩提出“我有20元,买一个35元洋娃娃,还差多少钱?”问题。(教学方法同上)
3.小结计算方法,在体验中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算法。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我会填。(出示课件)
2.完成p68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要求:(1)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游戏:邮差送信。
4、摘苹果。
5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书中69页3题,70页7题。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1、必做题:69页1、2题。
2、选做题:寻找生活当中可以用本节课所学内容解决的问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汇总19篇)篇八
2、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同伴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难点:结合动手操作,理解相同数位的数相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老师遇到了两个难题:
(2)如果买一个……,20元够吗?还差多少元?谁会?
二、交流合作探究新知。
1、35-2你是怎么算的?(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2、像这样的算式还有吗?你会算吗?(同桌合作,写一写,算一算,展示反馈)。
4、2、像这样的算式还有吗?你会算吗?(同桌合作,写一写,算一算,展示反馈)。
5、比较两组题,你有什么发现?(揭示课题)。
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方法。
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三、反馈练习深化认识。
1、对比练习做一做1。
2、巩固练习t1、2。
3、综合练习t3。
4、提高练习。
想一想:下面每个()里可以填什么数?
四、全课: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为什么开心?还有什么遗憾?
板书设计。
先算(5)减(2)得(3),先算(30)减(20)得(10)。
再算(30)加(3)得(33)。再算(10)加(5)得(15)。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汇总19篇)篇九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师:六一快到了,很多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方式来庆祝,有的小朋友想去公园,有的小朋友想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买玩具呢,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电脑出示玩具店的货架和玩具的标价。)。
1、仔细看图,提出问题。
师:看货架上都有哪些玩具?你喜欢什么玩具?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后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师:货架下的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指明生说出题意)。
师: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元呢?(用减法算)。
师:你知道这么列式吗?(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大家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先在小组里摆一摆,算一算。
2、分组操作,形成思维。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3、信息反馈,抽象算法。
师: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题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4、小结算法。
师:同学们可真棒,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在个位上去减还是在十位上去减。
1、完成p68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要求:1、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独立完成p69练习十二的1—3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汇总19篇)篇十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渗透在计算中要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的算理。
挂图、小棒。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73=()+394=()+9054=50+()。
68=8+()49=()+()82=()+()。
2、随意说一个两数,再说出这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二、探究新知。
例1、
2、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钱?(可以用减法算一算)。
4、同学们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5、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35-2=33,35-20=15。左边是从3捆5根小棒中拿去2根,表示减去2,右边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表示减去20。
二、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二第1、2、3、4题。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汇总19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汇总19篇)篇十二
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怎样化。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目标: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与算理,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一、创设情境,铺垫引新。
同学们,如果把我们班30位同学,每3位分一小组可以分几个小组?你会列式解答吗?与同伴说说你的想法。
二、探究新知:
2、你能列出算式吗?36 ÷ 3
三、探究算法
(一)探究学生36 ÷3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
师:怎样计算36 ÷3?下面请你用小棒摆一摆。
a、3根,3根的摆,摆了12小组。
c、在小组中再摆一遍。
笔算:如果不摆小棒,你能算出结果吗?
a .独立思考;b、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各小组的想法。
(二)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1、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2、学生汇报交流、选择最优方案。
3、小结:只要方法正确,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五、迁移练习。
用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教材第10页第1、2题
六、内化、归纳、提示课题。
一、说教材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的除法学习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怎样化。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感目标: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在明确算理的前提下,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说教学设想:
1、创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口算方法。
教学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分组情况出发,创高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36/3这道口算题目,学生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各种算法的不同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化,选择合适自己的算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
3、注重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才。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并把提出的问题,存入到“问题银行”并适当的加以解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汇总19篇)篇十三
说课稿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的加法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整十数为基础,学习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既是前面学习的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求相同意义量的和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目标分析:
1.学生创设的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认识。
2.学习后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3.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探究与合作的习惯。
预设理念:
创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改革,大胆创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小兔采蘑菇,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弄清算理、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这样的数学活动长期坚持,一定会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为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乃至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预设过程:
一、对口令游戏,巩固旧知。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5个十是(),5个一是(),5个是和5个一是()。
2.20+3020+350+3050+3。
二、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2.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说出解决方法。
4.学生分组讨论算法。
5.集中汇报,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三、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2.分组接力采蘑菇。(1)对比计算题;(2)两位数加一位数;(3)两位数加整十数;(4)变式题。
3.延伸出进位加法。
师:在大家的帮忙下,兔姐妹又发现了一片草地上有几堆蘑菇,这时候她们只剩下一个筐子空着,能装33个,请大家帮助算一算,哪两堆蘑菇正好装满筐子。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4.人人采蘑菇。
师:兔姐妹采了这么多的蘑菇,你们想采吗?请大家到黑板上去采,看谁采得多。
学生采蘑菇,计算,再放到指定的篮子里。
四、课堂小结(根据课堂情况而定)。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汇总19篇)篇十四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40 32+10 40+48 56+30。
42+7 5+23 4+64 8+51。
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和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明确要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2、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
(3)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
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3、练习:出示“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4、小结: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面三刀位数加一位数时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和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练习:
1、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汇总19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p61例1和练习十一1~4t)。
教学目的: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捆扎好的练习本,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1、30+65+2060+49+40。
30+6050+2060+4050+50。
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全班反馈: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
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促进理解。
1、p61的做一做。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2、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53+4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
(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3:3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
(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
(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设计。
p63的4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汇总19篇)篇十六
学生:货架上放着几种不同的玩具,图上还告诉了各种玩具的价钱。
教师:货架下面的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呀?(在屏幕上同时出示两个小朋友说的话)。
学生:可以用减法算一算。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35-2=35-20=。
教师:同学们会算上面的式题吗?大家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学生回答(略)。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汇总19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能力:正确计算能力。
德育:口算要细心。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突破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
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口算:72-298-863-374-4。
70-2098-8060-3070-40。
2、5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6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4=50+68=8+()。
二、新授。
1、实物演示:从单根小棒去2根,整捆的小棒不变,结果是34根,也就是先算6减2即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
2、36-589-628-474-3035-2。
3、教学36-20。
先摆小棒,后口算。
36-20=16。
306。
10。
4、对比36-2和36-20的计算方法。
三、小结。
四、达标测评。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汇总19篇)篇十八
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例1。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1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图。
1、货架上有些什么,你可以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货架上有几种不同的玩具,每种玩具上都有价格)。
2、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钱?
(可以用减法算一算)。
4、同学们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二、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二第1、2、4题。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汇总19篇)篇十九
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的加法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整十数为基础,学习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既是前面学习的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求相同意义量的和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目标分析:
1.学生创设的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认识。
3.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探究与合作的习惯。
预设理念:
创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改革,大胆创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小兔采蘑菇,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弄清算理、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这样的数学活动长期坚持,一定会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为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乃至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预设过程:
一、对口令游戏,巩固旧知。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5个十是(),5个一是(),5个是和5个一是()。
2.20+3020+350+3050+3。
二、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2.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说出解决方法。
4.学生分组讨论算法。
5.集中汇报,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三、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2.分组接力采蘑菇。(1)对比计算题;(2)两位数加一位数;(3)两位数加整十数;(4)变式题。
3.延伸出进位加法。
师:在大家的帮忙下,兔姐妹又发现了一片草地上有几堆蘑菇,这时候她们只剩下一个筐子空着,能装33个,请大家帮助算一算,哪两堆蘑菇正好装满筐子。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4.人人采蘑菇。
师:兔姐妹采了这么多的蘑菇,你们想采吗?请大家到黑板上去采,看谁采得多。
学生采蘑菇,计算,再放到指定的篮子里。
四、课堂小结(根据课堂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