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基础。这是一份经过精心编写的一年级教案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雨了教案设计范文(20篇)篇一
知识目标学会生字新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创新目标认识雨前自然的基础上,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理解小燕子、小鱼和蚂蚁回答小白兔的话。
难点:认识下雨前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关键:是抓住好词、好句进行理解。
处理: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这些自然现象。
两课时。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字卡。
一、导引目标,激发情趣。
1、题目讲什么时候的事?
2、“下雨了”和“要下雨了”意思相同不相同?
为什么?(讨论)。
二、创造条件,主体参与。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这篇童话里都有谁?(用“这篇童话里有____和_______”的句式说话。)。
(2)这篇童话主要讲了谁?
(3)“要下雨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几次?
都是谁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不做过多的课文分析。
3、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图文对照。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读文。
三、研究学习,体验发现。
1、读了这几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雨下起来了,下得怎么样?说明了什么?
3、学习生字。找出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读文:思考你还知道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帮助我们做事情?说给大家听。(。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练读生字,纠正字音。书写生字。
2、完成课后练习。
3、本节课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说一说。
六、研究性作业 :
课外读一读关于自然方面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版》。
燕子飞得很低。
要下雨了小鱼都游出水面。
蚂蚁往高处搬家。
一年级下雨了教案设计范文(20篇)篇二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借课文为载体让学生学会认字。
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习,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往往会身心愉悦,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因此在课堂上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让学生听一听、演一演等活动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能力。
学习目标:
1、学习“坡”“割”等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会写“吗”、“吧”、“虫”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与要下雨了的关系。
课前准备:课件、情景图、字卡。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一)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四专题——美丽的夏天。
(二)在夏天的午后呀,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点击课件:打雷、闪电、乌云密布)看到这些,你们知道将会怎样?(要下雨了)你们怎么知道的?(因为我听到了雷声;因为我看到乌云密布;因为我看到闪电了)。
(三)小朋友既动耳、又动眼,还会思考,真能干!
(四)还有哪些现象也能让我们知道要下雨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要下雨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一)请小朋友又轻又快地把书翻到68页,自由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拼音,读准字音,并且可以连成词多读几遍。
三、朗读课文1~3段,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一段。
1、小朋友这么能干,有只小白兔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了,它在哪儿呢?读了这一句你就明白了。快去读读吧。(课件打出第一句内容)。
3、一起读读第一句。
5、把第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二)学习第二段。
1、正在这时,谁来啦?(出示燕子,贴上黑板)。
2、自由读读第二段话。
3、这回我来当当小白兔,你们评评我当得好不好。(老师故意轻声说)为什么不好?
4、那你们能给我当当老师吗?指名读,师再读。男女同学读。
5、小朋友都张大了嘴巴在喊,难怪“喊”字是——口字旁。出示字卡“喊”齐读。
(三)学习第三段。
1、燕子怎么回答小白兔的呢?指名读。正音。学习“潮湿”“虫”。给虫字扩词。
2、燕子的话真长,要多读几遍才能读流利。我们看看谁读得最认真,就请谁来当燕子来读这句话。自由读,指名读。
1、读了燕子的话,你有不懂的地方吗?赶快问问小燕子吧。看哪位小朋友最会提问题!
(1)为什么要下雨了,空气会很潮湿?
你真会提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可找不到,不过我们可以从《十万个为什么》中找到答案,小朋友课外再去读读这些书吧。
(2)为什么空气很潮湿?
(3)为什么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
(4)为什么虫子飞不高?
(5)为什么还没下雨,虫子的翅膀就会沾了小水珠呢?
如果学生不能直接回答,就请小朋友再去读读燕子说的话。
(四)刚才我们和小白兔、燕子一起懂得了燕子低飞要下雨了,下雨前还有现象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和小白兔一起去观察。现在我们拿好书,把1-3自然段连起来读读。
五、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二)玩之前,再记记这些字宝宝的名字,不认识的可以请教旁边的同学,要不然找到了又叫不出他们的名字,多难为情!自由读。
(三)游戏开始了!你瞧,字宝宝都躲到了笑脸的后面,你想先找出几号字宝宝,和它交朋友呢?指名玩;分小组玩;男女同学玩。
(四)指导写字。
一年级下雨了教案设计范文(20篇)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2、认识“腰、坡”等1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直、呀”等七个汉字,理解“阴沉沉”等词语的意思。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小燕子、小鱼、蚂蚁在下雨前的表现。
4、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重难点:
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激趣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交流课文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从课文中知道哪些信息?
(2)理解“阴沉沉”。
2、学习第2、3自然段。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什么?
3、课件出第4、5、6自然段,学习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
4、学习第7自然段小白兔和蚂蚁的对话。
5、学习第8、9自然段,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
6、总结全文,拓展知识。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小燕子:低飞捉虫。
天气预报员小鱼:水面透气。
蚂蚁:忙着搬家。
一年级下雨了教案设计范文(20篇)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要求写的生字。
2、了解大海,想象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3、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关于大海、海岸、海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录象看完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和大海有关,题目是:看浪花,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1、下面就请小朋友打开书54页自渎课文,把不认识的或红色音节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读音,抽生读、师随时纠正读音,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连贯。
抽生读,分段读,师范读,生齐读。
4、再读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呆会儿老师讲解的时候要仔细听。
三、深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渎第一二句话,思考浪花的形状像什么?用波浪线勾出来自己读一读。
理解“哗--哗”--这是一个拟声词。形容浪花流动的声音。你们还能仿照他说出几各这样的词吗?抽生。
2、指导朗读,请自渎体会。抽生读,生评价,齐读。
3、这一束束的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们想什么?那孩子们到底在想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第3、4、5句话告诉老师。
理解淡水--般江河湖泊里的水是淡的,可以用来灌溉庄稼,
探秘--探索,寻找秘密。
金疙瘩--金属矿产。
4、听老师读这几句话思考,这一段该怎么读?抽生答。请自渎体会。抽生读,生评价,齐读。
5刚才说了浪花像问号,除了这个以外,浪花还像什么?自渎课文最后一节,用横线勾出来。
理解“抚摸”--来回轻轻的摸。
6、指导朗读,浪花就像小手抚摩着孩子的小脚丫,是多么舒服呀!就让我们轻轻的读一度体会一下。抽生读,齐读。
四、学习生字。
1、学习新部首“立刀旁”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型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脚”师范写,讲解书写要领。
4生描红,师评价。
5作业;抄写生字4字2音2词。
课后小结:
一年级下雨了教案设计范文(20篇)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了解大海,想象浪花像什么以及孩子们玩耍的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学准备:
师:准备大海、海岸、海滩图片。
生:预习课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大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孩子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生自由回答)大海离我们西部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但是咱们从电视、各种图画书上是经常看见的,你能把你所知道的大海样子跟同学们一起交流交流吗?(生互相交流)。
2、是呀,大海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有美丽的海欧,大海边有美丽的贝壳,大海呀,还有调皮的小浪花呢?(板书:浪花),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到海边,去同三个小朋友一起去看看浪花吧!(补全课题)。
3、齐读课题。
二、扫清障碍,自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跳过去,并拿出笔,在字下面作上一个小记号。
2、借助拼音读自己所勾画的字,注意读准字音。
3、再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读流利。
4、指名读,其余生评。(指导读好表示浪花声音的“哗--哗--”这里破折号的用法,应该在朗读时体现出来。)。
三、品词引路,感知课文。
1、指名读文,其余生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谁在干什么?
2、生找出:三个孩子光脚丫,坐在海滩看浪花。(强调用上自己的话来说)。
3、浪花像什么样呀?(学生说出像问号时,教师板书简笔画,并书写一个大大的问号作对比)。
4、指导朗读好本节。
5、我们知道,问号就是表示在提问题呀,今天浪花可为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问题是什么吗?(生提问,注意引导口语训练)。
生交流:
a、回答第一个孩子的问题时,抓住“海水”和“淡水”,进行分析,让孩子明确这两种水的不同之处。
b、第二个孩子的回答时,故意质疑,让孩子了解海底“火山”和“陆地”的矛盾处,从而理解‘探秘’一词。
c、第三个孩子的回答时,从挖煤入手,了解矿石,然后理解‘采矿’。
d、假如你也在海边看浪花,你会想到些什么?你又会怎样回答。
7、引读文章内容。
第一个孩子回答说:……。
第二个孩子回答说:……。
第三个孩子回答说:……。
……。
8、学习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其余生思考:浪花像什么?
句子训练:浪花像小手。浪花像。
(2)体会“抚摸”,教师创设情境,小孩用手抚摸家中小动物,然后让孩子用“抚摸”说话。
(3)指导朗读。
四、品读诗文,小结全文。
1、指导有感情朗读。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诗文背诵下来。
3、小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小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提出学习要求:学习生字词。
二、自画生字,读准字音。
1、从文中找出生字,同桌互读互学。
2、检查字音。(开火车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3、出示带生字的词,自读词。
4、交流读。
二、认准字形,组词运用。
1、出示生字,让生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
2、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难记的字。(总结识字方法)。
4、再读生字词。
5、用生字自己组词。
三、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生认读。
2、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重点指导。
家、脚、到。
4、学生自己先描后写。
5、作业展示。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
2、布置作业。
板书:11、看浪花。
浪花简笔画。
浪花像问号。
浪花像小手。
浪花像____。
一年级下雨了教案设计范文(20篇)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写话,使学生清楚雨这种自然现象变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鼓励学生他细观察,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全叙述清楚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
教具准备:
录音带、挂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猜猜我们今天要写什么?(板书)。
2、观察图画,说清图意。
(1)指导逐图观察,启发想像,把话说完整。
(2)先个人练说,再同桌练说,在条理,是否完整、通顺。
(3)评议:看说得是否有顺序,有条理,是否完整。
3、指导写话。
(1)读书,明确写话要求。
1先写题目,内容按三部分来写。
2要使用标点符号。
(2)教师巡视、指导。
对学生的写话内容多少不做统一要求,允许自由发挥,合理想像,补充丰富的情节,甚至自已感受。
4、指导评议,学一祉充修改。
5、总结。
板书设计。
能说会写下雨了。
雨前:天昏地暗、狂风大起、乌云翻滚……。
雨中: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行人急走……。
雨后:彩虹高挂、太阳出来、空气清新……。
(可根据学生口述补充词语)。
一年级下雨了教案设计范文(20篇)篇七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透过语言的美来感受浪花的美,领悟到三个孩子愿望的美好。
二、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全诗共分五小节。第一小节讲三个孩子坐在海滩看浪花。第二、三、四节分别讲三个孩子看着浪花展开各自的想象:让浪水变淡水;到海底去探险;到海底去采矿。第五节讲孩子们沉浸在想象当中,说说笑笑忘了回家。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这个地方是哪儿?(播放海浪声音)。
2.看,浪花正唱着动听的歌在欢迎我们呢!(出示浪花图)。
3.看着这些浪花,你想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跟着三个孩子一起去看浪花吧!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好吗?(生自由读)。
3.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在刚才读课文的时候已经把这几个词拼熟了,读会了。(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4.这些词语的意思都能理解吗?有不能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5.掌握了这些词语,读起课文来肯定更流利了。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不过这次的朗读老师还有个要求。(出示朗读要求:在这3个孩子眼里,一束束浪花像什么呢?请用铅笔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6.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
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一束束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
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抚摩孩子的小脚丫。
7.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几句话,等会选一束你最喜欢的小浪花读给大家听。
三、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浪花的美丽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一)“一束束浪花像问号”
1.老师想先选一束我最喜欢的浪花送给大家。(师范读)。
3.听着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听见无数的浪花都争着跑过来用它们特有的语言在提问呢!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小浪花的声音好吗?(生模仿)我还想听听浪花由远而近的声音,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指导朗读“哗-哗-”)。
4.看老师手势分组朗读,读出浪花由远到近,一浪接一浪的感觉。
5.让我们开开心心地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读吧!
过渡:下面老师想听你们来读,选一束你最喜欢的浪花吧!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二)“一束束浪花像稻穗”
1.一起读读这句话。
3.其实,在这一束束的浪花里,还包含着一个孩子美好的愿望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孩子的愿望。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为什么让海水变淡水?(因为我们地球上的淡水已经越来越少了,如果海水变淡水,庄稼就有了充足的水分可以吸取,那时庄稼会长得更加茂盛,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农民伯伯也会有更大的丰收。)。
6.这个孩子想着想着,眼里一束束的浪花仿佛变成了一束束沉甸甸的稻穗,一大片一大片,一直连到了天涯。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句话--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7.谁愿意带上孩子美好的愿望来读这一节。(指名读-女生读)。
(三)“一束束浪花像马鬃”
1.为什么喜欢这束浪花呢?
2.让我们来看看“万马奔腾”的场面吧!(出示图片)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哪个小朋友能读出万马奔腾的气势呢?(刚才**读得很好,但老师怎么听都只是一匹马在奔跑啊。谁来出出主意,怎样读才能有“万马奔腾”的气势呢?)。
4.生齐读。
5.在这束气势澎湃的浪花里又藏着孩子怎样的愿望呢?谁来替这个孩子告诉大家?(出示句子)。
6.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勇敢、敢于冒险、自信)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探险、戏、黑鲨)我们勇敢地来读读这句话吧!
7.这个“戏”字也道出了孩子心底另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有一天动物和人类也能像朋友一样一起友好地玩耍。
8.让我们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和万马奔腾的气势来读读这一小节。
(四)“一束束浪花像彩绸”
1.自由读读这句话,你脑中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2.这里的“金疙瘩”指什么呢?(其实海底就像一个金库,等着我们运用科学技术去开启,那里不仅有许多的鱼类,藻类,还有石油,天然气、煤……像这里的“金疙瘩”就是指海里无穷无尽的资源。)。
3.听了孩子的愿望,海浪也和人们一起来欢庆,听,它又一次唱起了欢快的歌(出示“哗-哗-”)。
4.请喜欢这些浪花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五)“一束束浪花像小手”
1.你觉得这是一束怎样的小浪花?(温柔)从哪里看出来的?(抚摩)。
2.请女生一起来当当温柔的小浪花吧!(指导朗读)。
四、感受比喻的美。
2.是啊,用了比喻,浪花在我们眼里就更可爱,更美丽了。
五、有感情朗读,再次感受浪花的美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千资百态的浪花,多么美好;三个孩子的愿望,多么美好。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浪花,再来听听这些孩子美好的愿望吧。(伴乐有感情朗读整首诗)。
六、拓展。
1.老师很想知道在我们班小朋友的眼里,浪花又像什么呢?谁来说说?(出示句式:一束束浪花像--,--)。
2.看着这些浪花,相信每个小朋友的心中也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对吗?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愿望,写在信封上,让海鸥把你的愿望捎给浪花,带给大海。
一年级下雨了教案设计范文(20篇)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体会小白兔的情感变化,读好对话语气,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读好对话语气,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2.出示图片(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电交加的情景)请学生说说看到的情景。
师:还有哪些现象也能预示要下雨了?(板书)。
二、自学课文(有目的读书,体现识字和阅读的整合)。
1.自由读课文,自己想办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互相检查字音,读不准的'可以互相提醒、指正。
三、识字(由易到难认读生字,意在反复强化,寻找规律。)。
1.出示带拼音词,学生认读,教师正音。
2.去掉拼音指名当小教师领读、齐读。
3.打乱生字顺序竞赛读。
四、朗读(创设情境体会角色语气,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指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图文结合,感悟读文。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文,教师相机创设情境指导读文。重点指导:“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强调“这么”,突出低的程度。)“小心淋着雨”(突出小鱼的关心)。
表演(换位思考,体会感情,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
学生自选角色在组内演读,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大家互相评议。
五、练习(延伸课文内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读读说说”,出示句子: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让学生用“正……呢”进行扩展说话训练。
六、写字(有针对性指导,体会汉字结构之美,提高书写质量。)。
1.记字型。出示“吗、吧、虫”,学生选择最熟悉的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的。
2.学写字。教师重点指导“口”的写法,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读文利于培养语感)。
1.自由读7―9自然段,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比较体会“大雨下起来了”和“大雨真的下起来了”,指名读。
3.引导学生总结下雨前的征兆,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
二、背诵(自主选择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1.自由背诵。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指名背诵。开展背诵竞赛。
三、拓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学生谈谈还有哪些动物活动与天气变化有关。
学做小小气象员:观察燕子,小鱼和蚂蚁如何预报下雨的。
一年级下雨了教案设计范文(20篇)篇九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认读“快到几时”和“几时刚过”,指导学生写出这些时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一天,下着大雨,下午放学,老师把同学们护送到学校门口,看到同学们远去的背影,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发生了下面的故事(课件出示主题画面,教师给学生打电话的场面)。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1、老师什么时间给小朋友打电话的?
2、小力是什么时候到家的?
3、小云是什么时候到家的?
4、小青、小林是什么时候到家的?
5、谁到家最早呢?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价值的问题)。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要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到家的,我们就要学会看钟表。(板书课题:学看钟表)。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
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先来介绍一下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抽生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的想法很对,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在钟面上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课件分别闪动分针和时针)小力到家的时候钟表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5,所以是5点,在数学上通常叫5时。
师:小云是时间到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小云是5点半到家的;因为分针指着6,时针在5和6中间,就是5点半;
师:刚才有的组说是5时半,有的组说是6时半,到底哪个组说得对?请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表拨一拨,研究一下,到底是5时半还是6时半。(教师指导学生按钟表正常的转动方向拨)。
(学生分小组研究)。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都认为是5点半。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说是5点半,在数学上读作5时半。分针指着6,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给出时间找出对应的钟表。
2、认一认,说一说。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并利用上图中所提供的时间信息,然后说一说自己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3、游戏,你拨我说。
4、填写时刻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读出每幅图呈现的是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也可以让学生按时间顺序遍一个故事。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雨了教案设计范文(20篇)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进行简单的图表转化。
(2)会对统计图或者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发现规律或者某种现象,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通过画一画、涂一涂等活动,掌握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进行简单的图表转化;会对统计图或者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会对统计图或者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猜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那老师说一个,大家来猜猜看,好不好?(出示谜语)。
生:牙齿。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喊出来了,那老师要问问你,你对牙齿了解多少呢?
生:我们要少吃糖,勤刷牙,保护好牙齿。
生:我们都要换牙。
师:同学们讲的都有道理。刚才有同学提到了“换牙”,那你知道换掉的是什么牙吗?(乳牙)对,有的同学知道,再长出来的就是恒牙,恒牙如果再坏了或者掉了就不会再长新牙了,所以我们大家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换牙中的数学问题吧!
经历探究过程。
师:开始换牙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同学都换牙了,那谁来说说你换了几颗牙了?
生:2颗。
师:你呢?(3颗)老师知道他们两个的换牙情况了,可是老师还想知道全班同学的换牙情况,像刚才这样说下去想要说完的话,用的时间会怎样?(很长)对呀,那你能想出好的办法,帮帮老师,让老师知道全班同学的换牙情况吗?有想法了吗?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同桌之间交流)。
师: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你们的想法呢?
生:可以让换两颗牙的人举手,数一数,换三颗牙的人再举手数一数。
师:这是一种好方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把谁换了几颗牙都记在本子上。
师:也不错,记录到本子上,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还有吗?
生:可以排排队,让换两颗牙的站成一队,三颗牙的站成一队,然后再数数。
师:哦,可以给不同换牙颗数的同学排排队,这种想法也很有创意。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你觉得哪种好就用哪种记录一下你们小组同学的换牙情况,将你们的记录方法写到本子上。
师:哪个小组想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呢?上前给大家讲一讲。
(生展示自己的方法)。
(生评价)。
生:贴到两颗牙的后面,因为小明说他换了2颗牙。
师:回答的真完整,你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后面的小朋友的笑脸该贴到哪吗?(能)找两个组的同学按顺序说一说(生边说,师边演示)。
师:我们把14个小朋友的笑脸都排好了队,看,排得多整齐,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这些小朋友换两颗牙的人最多,换四颗牙的人最少。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
生:因为换两颗牙的笑脸最多有6个,换四颗牙的人最少,有三个。
师:说的真好,表达的很清楚,你们发现了吗?
师:除了这样挨着看,还可以怎样把笑脸贴到相应的位置呢?
生:还可以先找出换两颗牙的有几个人,就在两颗牙后面贴几个笑脸、、、、、、、
师:这种办法好不好?(好)我们用这种方法试一试,先数换两颗牙的小朋友,要从头开始有顺序地数,防止遗漏,我们可以做上标记,不同的换牙数我们用不同的标记,这样更容易区分(演示)。
师:这都是象形统计图,你不需要记,刚才我们是横着排的,还可以竖着排,像这样(演示)。
为了更方便,我们把笑脸换成条纹或者涂一涂,就像这样,换两颗牙的有6人,我们就涂6个格,换三颗牙的涂几个呢?(五个)四颗牙的呢?(三个)对,就像这样,你如果画条纹的话最好是用直尺比这,这样画出来才美观。
生:可以将人数写下来。
生:好。
师:好在哪?
生:看的更清楚了。
生:不是。
师:之前你在学习哪部分知识的时候还见过呢?
生:在学习认识图形的时候用过。
生:学会了。
生:记住了。
师:现在你正处于换牙时期,你知道你应该注意些什么吗?(出示小知识)。
分析数据,提出问题。
(生提出一些用加法或者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随时解决)。
随堂巩固。
自主练习1。
师:这么多贝壳杂乱地放在一起,你能一下子就说出每种的个数吗?
生:不能。
师: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啊。
生:先分出类来,然后再数一数。
师:你真会学以致用,这就用到了刚刚我们学习的统计,是吗?你就抓紧行动吧。
(生独立完成,纠正)。
师:经过统计,你能说一说哪种贝壳最多,哪种贝壳最少吗?(生回答)。
自主练习2、3。
总结。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想谈谈?从知识、方法和感受三个方面说一说。
生:学到了新知识--统计。
生:统计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生:觉得学习数学很快乐。
师:还有好多同学都想说,那回家之后跟爸爸妈妈分享一下你们的收获好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一年级下雨了教案设计范文(20篇)篇十一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动物活动与天气的关系,特别是了解下雨前动物的活动。
【教学重点】。
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一、(黑板)乌云图。问:这是什么天气?齐读课题。
除了乌云,还有那些迹象也能预示天要下雨了?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
3、同桌互读分自然段。
3、把圈画生字词,读两遍。
三、生字的学习。
1、请学生说说你找到了那些生字,在那个词语或那个句子里找到的?(师以相应的生字卡片贴到黑板上)。
2、思考一分钟,请学生大胆记生字,如:“坡”左右结构,提土旁,熟字加偏旁,(山坡)。
请学生大胆教大家读。
3、加强记忆,师打乱生字的次序,全班抢读。
4、大组开火车比赛。
四、课文的初步学习。
1、说说共有几段。
2、学生自由读。(单个或小组)。
3、请学生逐段朗读。如: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大家仔细听,读完后评一评。
4、请学生说说从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五、还不能解决的疑问或老师提出的疑问保留。细读课文。
1、学习第1----3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
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
用“----”话出小白兔的话,用“=====”话出小燕子的话。
指名读,并评议。
小组分角色读。
重点指导读“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小白兔疑问的语气,小燕子耐心、温和的语气。
2、小组合作学习第4--7自然段。
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学生自由和作读。
小组练读:小白兔有碰到了谁?问了什么。小动物是怎样回答的?
小组派代表到班上说。
小组分角色朗读。
指名分角色朗读。
齐读,表演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2、汇报交流,重点指导。
3、学生口头扩词。
4、分自然段朗读生字。
二、学习第八、九自然段。
1、启发学生思考:
听了小动物的话,小白兔相信了吗?
天真的下雨了吗/。
2、指导学生朗读第8、9自然段。(读出小白兔焦急机的肯定语气)。
3、引导学生小结下雨前的征兆:小燕子、小鱼、蚂蚁的活动。
三、指导背诵课文。
1、自由被课文,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指名背诵。
四、拓展思维,课外延伸。
1、学生谈谈还知道那些动物下雨前的征兆。
2、学生交流有关动物与天气的趣闻。
五、书写生字。
1、学生认读要求书写的字。
2、交流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4、学生描红,书写。
【板书设计】。
一年级下雨了教案设计范文(20篇)篇十二
过了几分钟后,终于下起了雨。那蒙蒙细雨仿佛是天上的云哭了,雨渐渐大了,窗外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雨越下越大,雷越打越响,雷就像猛虎一样跳来跳去。雨悄悄地停了,童话中的仙境消失了,美丽的地方不见了,云娃娃也不哭了。
风雨过后,天空挂起了一道七色彩虹,是那么迷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下雨了教案设计范文(20篇)篇十三
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儿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所配四幅插图,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学生观察想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用谁怎么样,对谁说:“我是什么。”句式说话。
过程与方法:渗透用“读”“说”“问”“读”“演”的学习方法学习儿歌;逐步培养自主、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练习朗读,学用句式说话。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四季的美的感受,以进行有效地朗读指导。
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板书设计:四季。
春夏秋冬。
读
说
问
读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四季风景图片,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漂亮的图片,请你边看边想,你都看到了哪些季节的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上的连环画。)。
生:我看到了什么季节的什么(自由发言,鼓励同学把一句话说完整,并给予肯定及表扬)。
2、巩固复习生字词语。
师小结:在图画中我们看到了一年中的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同学说了这四个季节的很多特点,上堂课我们认识了四季中的生字宝宝,这节课让我们在生字宝宝的帮助下继续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丽的四季景色。坐上火车,一起出发吧。(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对说是叶圆夏秋雪肚就冬)读的同时老师适时点拨认读言字旁、禾字旁、雨字头、月字旁4个偏旁。
师:火车顺利到站,老师还准备了一颗苹果树和一些词语宝宝,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摘的苹果最多,认识的词语宝宝最多好吗?(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苹果树:对说是叶圆夏秋雪肚就冬,以及词语:荷叶说话秋天夏天肚子雪人就是冬天)。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主练读课文。
师:看来上堂课同学们都学的不错,现在我们翻开书p61,上新课前老师想请一个聪明的小朋友来告诉老师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4个小节)。
师:那每一小节都都说了些什么呢?现在同学们自由的朗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这一节都讲了些什么。我们来看看哪位同学不仅汉字宝宝认识的很多,上课还最认真,课文读的最棒,美丽的大自然最喜欢跟认真的小朋友交朋友了。
生自由练读,师巡视指导。
2、学习课文,指导学生按(读,说,问,读,演)的方法学习第一节。
(1)第一小节。
1)读:请一位同学读第一小节。
2)说:在一小节里你知道了一些什么呢,能和同学说说吗?
生:小草绿绿的、嫩嫩的。(人们看到小草刚刚钻出地面,绿绿的、尖尖的,就知道春天到了。)。
(嗯,回答的真棒)。
师:听到你们说的话,春天的一个成员——小草芽要赶快出来和你们做好朋友啦。我们来看看图。(课件:课文第一节的插图和文字)。
师:(看图)青青的小草刚冒出地面,很尖很嫩。所以我们可以把“尖尖”读得轻一点,细一些。(课件出示课文)范读,指名多生读。
3:问。读了这一节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老师可适时点拨)。
师:草芽对小鸟说些什么?
生: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师:草芽跟小鸟都不会说话为什么作者都用说字呢?(学生互相讨论,明确作者把草芽当做人当做小朋友来写了,这样使们读的时候很有趣,很高兴。)。
这时小草芽的心情可能会怎样?(高兴)为什么?(春天美/可以和我们一起玩)。
师导学,草芽对小鸟说了些什么呀?(生就是就是齐声回答(我是春天)。
师:恩,真好,那么谁用这个句式再说一句话呢,老师可举例,(我是老师)学生自由发言。
听了电视里的老师读完后,你感觉他的心情怎么样啊,是不是很高兴呀?那我们也来读一读吧,跟着老师,你看老师还可以做动作呢。(依具体情况相映指导:师范读可做相应的动作让同学模仿)。(笑眯眯的/把“春天”读得特别重)请一位同学模仿。
师生合作读:看着你们读得这么高兴,我也想读,我们来合作读吧?我问你们答。
师:草芽怎么样?
生:草芽尖尖。
师:他对谁说?
生:他对小鸟说。
师:说什么?
生:“我是春天。”
合作得真愉快,男生问,女生来答吧。(男女生配合读)。
师:合作得真好。
(2)随机教学二、三、四小节。
师板书春夏秋冬。
读
说
问
读
(1)第二节。
1)读:你喜欢哪一节呢呀,那么你就先来读一读第二节。
2)说:师:好,哪位同学来告诉老师在这一小节里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绿绿的柳条/粉红色的荷花/青蛙在唱歌……。
(上扬一点)。
3)问:那么读了这一节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呢?(为什么青蛙会说话呢)(同学可帮他解答)。
4)读:好,我们把这一节课文内容弄懂了,那么谁来读读这节儿歌呢?(读出喜爱之情)指名读,((多生读)(可做动作自豪地介绍自己:“我是夏天”)。
齐读。
(2)同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三、四小节。
(2)第三节。
你还喜欢哪个季节?(秋天)。
1)读:师:读一读第三节。
2)说:你能说一说是什么原因让你喜欢秋天吗?
生:谷穗、高粱、棉花可以给农民伯伯带来大丰收了(多么了不起的谷穗呀!)/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弯弯的香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紫色的葡萄、甜甜的橘子)/秋游/菊花开放了/大雁南飞了落叶飘下来很美……(这是丰收的季节/充满笑声的季节/幸福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彩色的季节/多好吃呀)。
师:恩,说的真好,瞧,(出示课件:谷穗图)(这就是)沉甸甸的谷穗,(它)正向人们鞠着躬呢!鞠着躬是什么意思呢,可叫同学示范做动作。
3)问: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4)读:想想它的心情,读读这小节儿歌。
指名读。
师:谷穗很多,所以“弯弯”两个字可以把音拉长一点。(小组读)。
师:这时谷穗的心里特别自豪。(两组分读)。
(3)第四节。
1)读师:有很多小同学都很喜欢冬天吧,喜欢冬天的小朋友一起读一读第四小节。
2)说师:看来冬天很神奇呀,有这么多小朋友喜欢冬天,为什么呢?有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呢?(同学自由说一说)。
是的(出示冬天的小雪人的课件)因为冬天到了,快乐的小雪人也就来了,你看他肚子一挺,真是顽皮呀!(做一做顽皮的'动作。因为“一挺”动作很快,所以我们读得也要快点)。
3)问师:顽皮是什么意思呀?“顽皮”就是十分调皮的样子。
4)读师:冬天里小雪人这么顽皮,我们带着顽皮的语后气来读一读这一节吧。(带着动作可请同学读,男女生比赛读。(真精彩!)。
(4)、完整带着动作读一读(先跟着录音大家带着动作读一读,最后齐读,会背的可以背着读)。
(有感情朗读课文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读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重视并加强了对读书的指导训练。通过让学生模仿读、自由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四季的美丽,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3、总结。
师:小朋友们,四季真美,我们以后要保护大自然,使四季更美。
三、1、欣赏四季景色(课件:配乐逐一出示春、夏、秋、冬的图画)。
师:同学们,在万物复苏的春天里桃红了,柳树绿了,蝴蝶、小鸟也赶集似的飞来了;烈日炎炎夏天,在农民伯伯的辛勤耕种下,稻子、树木要长高,花儿、草儿要长大,一切是那样的生机勃勃,是那样地充满活力;风伯伯吹走了夏天,吹来了秋天,吹得各种果子纷纷成熟,吹得枫叶翩翩起舞,吹得雁儿成群南飞;冬天到了,大家穿上棉衣,换上皮袄了,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他们组成了美丽、迷人的一年四季。如果可以像作家一样,也用儿歌的语言来介绍这些美景,那该多好哇!同学们可以自己回去写一写,你看老师给你举个例子“青蛙呱呱,他高兴的对人民伯伯说,我是夏天”,你也可以用你们的小画笔把这四个季节画下来,你看老师这里就有一幅画,也是一位小朋友画出来的。
课外作业:
1、以“美丽的四季”为内容,学生可以用诗歌、舞蹈也可用绘画表现。
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西瓜甜甜。
尖尖圆圆弯弯甜甜。
四、四季歌曲与生生互动结束本堂课。
一年级下雨了教案设计范文(20篇)篇十四
《要下雨了》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说明下雨前动物的特点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根据教材知识螺旋上升的这一特性,结合新课程提出的低年级学习要求,能“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综合文本内容,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这篇文章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身便的自然科学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教法、学法。
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好奇心强,喜欢追根问底,他们已经初步有了“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体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超越,辅以“思、议、评、演”等手段,注重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真切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奥妙、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为此,我把教学目标拟订为:
知识目标:自主学会5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底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感悟课文第一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基础教育发展纲要》指出:“素质教育基本点之一便是面向全体,从‘无人教育’转为‘为人教育’,将学生看成人,具有很大潜能、具有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我把学生自主质疑或交流讨论后的处的难点、疑点,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努力引导学生体悟、欣赏小鱼的内心世界,抓住文章中的对话,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可爱的小白兔要和我们一起上课,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发生在它身边的一件有趣的事。看谁听得最认真、学得最认真。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点评:采用谈话导入,选取儿童知晓的生活常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本课课题,同时向学生渗透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后标出自然段。
(点评:从整体入手,既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理清了文中的角色及条理。)。
3、那就先让我们来看看小白兔和小燕子都说了些什么?
(1)师范读课文的2、3自然段。
(2)说说听了之后,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那现在就听听大家读得如何?)。
(3)先来一起学习一个二类字“喊”。这是什么字,你怎么记它?谁来喊一喊。那就请同学们自己练习小白兔的话。指名来读;师生分角色朗读。
(点评:在学习中学会生字。不仅了解了字的意思,又记住了生字。)。
(4)小白兔是大声喊着说的,小燕子呢?我建议你可以边做动作边读文。(点评:这里也有两个二类字“潮湿”你有好的记忆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低段学生注重识字、积累,在会认会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挖掘疑点,引导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其目的性强,既激发了兴趣,张扬了个性,又使学生主动参与,在读书中自己挖掘到文本的答案,在探究中形成能力,发展能力。)。
(5)指名朗读课文。
4、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心想是要下雨了吗?这时它碰到了小鱼,小鱼会和它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4、5自然段。
(1)指名回答,小鱼在做什么?
(2)分组来读这两个自然段。
(理解“闷得很”“透透气”。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体会人物感情时,我让学生不断的读,不断的提高,对每一次读都即时评价,努力让学生在一次次读中,从文字材料中探究“鱼出水面”的根源,从而挖掘出这一现象的实质。同时,多读多练,理解感悟。小鱼和燕子说的话是课文的重点句。我先用投影出示句子,让学生重点学习。为培养自学能力,先让学生自己读,读懂后独立完成题目,然后校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以各种形式分角色朗读。如男女生分角色,个别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读,最后细读结束后,让学生上台表演,戴上小白兔和小燕子、小鱼的头饰,从而把朗读推向高潮。)。
(1)评价,读得如何?
(2)蚂蚁在做什么?你知道它在搬什么吗?为什么要搬家?
(点评:由“扶”到“放”,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并用到实践中去)。
6、课间休息:《rainraingoaway》。
(点评: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时间有限,因此课堂中的小歌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本歌是唱“小雨”的歌,符合不本课内容。)。
7、同学们这首小雨唱得真不错!刚才我们知道燕子低飞说要下雨,小鱼游到水面说要下雨,蚂蚁搬家也说要下雨,到底下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点评:不失时机地总结和拓展了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学习写生字。
2、下面我们来看“很”字。谁知道它的结构部首?你能用“很”组词或造句吗?
3、我们来看这个字的笔顺,一起书空。
4、同样方法学习“得”字。
5、先描红色的字,再在田字格中书写。
(点评:写字指导,十分有必要。通过写字教学,达到“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益美,以字键体”。就是用字来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用字来开启学生的聪明才智。用字获得学生的审美观点。)。
四、作业:(二选一)。
1、在生活中找一找课文中的其它生字,看谁找得多,记得准。
2、收集“下雨前的征兆”,并告诉你的朋友。
(点评:作业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商的重要方式。不仅拓展知识,也拓展学生的思维。)。
五、板书设计:
(燕子) 低飞。
(小鱼) 游到水面 。
(蚂蚁) 搬东西。
一年级下雨了教案设计范文(20篇)篇十五
1、认读田字格,为以后正确地书写生字作好准备。初步知道什么是笔画,什么是笔顺。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3、培养写字兴趣,激发写字欲望。
(一)检查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读《写字很有用》。
教师适当进行表扬。
(二)认识田字格。
先让学生说,互相补充,不对的.地方教师再相机点拨、纠正。
教师简单介绍为什么要在田字格内练习写字。
(三)学习写字姿势。
认识了田字格,咱们再来学习写字的正确姿势。看一看书上的图,学一学。
谁能做给大家看一看?(可以到讲桌前做一做)。
同桌互相看一看,不对的要予以纠正。
教师简单讲一讲“三个一”。
用正确的姿势描一描,注意提醒写字姿势。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为什么要用正确的姿势写字?
请学生评价一下,这一节课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一年级下雨了教案设计范文(20篇)篇十六
[执教]。
实验小学xx。
[教学内容]。
自选教材:简谱版合唱歌曲《春晓》第一段(不含结束句)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柯达伊手势和柳条图形谱,帮助学生掌握好《春晓》的二声部合唱。
2.明确前倚音、反复记号、休止符在歌曲中的用法,培养学生识简谱的能力。
3.感受歌曲《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用中速、稍快的速度,明亮、轻松、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古诗新唱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合唱二声部。
[教学难点]。
唱准合唱部分跨小节连音的时值以及与下一拍音连接节奏的准确性。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表演手套。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堂(1分钟)(幻灯出示课题片头,自动播放—触发器音乐)。
1、音乐问好。
2、导语:快乐音乐课堂欢迎你,今天我们来上一堂简谱课。
二、渗透教学(9分钟)。
现在开始,老师把你们分成左右两个大组,分别担任两个声部,坐在右边的同学为高声部,坐在左边的同学为低声部。我们来进行分组竞赛,老师做柯达伊手势,你们猜老师手中比划的音,唱出音高,看哪一组猜得准又唱得准。(2:幻灯出示柯达伊手势图)。
1、老师做柯达伊手势,让学生分别猜自己声部的音,之后同时轻轻地唱出,保持四拍,达到和声效果。(3:幻灯逐一出示六组和声音程,学生两声部合着唱四拍)。
2、出示旋律线条图形谱,分声部教学。
a、通过观察旋律走向,分析旋律特点,让学生说出各自声部旋律线条的特点以及与其它声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b、首先请低声部的同学顺着旋律线条的高低边画边唱第一句,高声部的同学注意听;
c、再请高声部的同学边画边唱高声部的第一句,低声部的同学注意听。(师弹琴做手势,帮助学生唱准自己的声部)。(4:线条幻灯分句出示低、高声部)。
d、两声部合起来听琴再唱一遍。
三、歌曲合唱部分教学(22分钟)。
1、导入新课。
同学们表现得很积极,老师让你们欣赏一个古诗片段。(5:播放链接春晓古诗品读及简短的春天意境视频)。
2、讨论揭题。
3、音乐范唱。
听完之后请回答老师两个问题:(6:出示a段曲谱,完整范唱音乐)。
(1)歌曲是几拍子的?——(学生答后板书)。
(2)歌曲中除了唱春晓古诗词,还唱了什么?(两个声部的la)。
4、学习歌曲合唱部分(7:出示合唱部分,二部范唱音乐)。
导入:这一部分旋律,同学们熟悉吗?刚才我们在前面练习过。
(1)分声部跟琴用la唱(学唱至较熟练,一个声部唱,另一声部聆听)重点指导学生唱好跨小节连音时值(红外线照射)。
(2)两声部听琴合唱(一声部唱,另一声部小声合,轮换练习至较熟练)。
5、轻声听唱第1段,感受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7:同页出示歌曲合唱部分,1段范唱音乐)。
6、简单提示古诗词部分的注意点(7:链接出示第6张a段曲谱,顺序提示,1段范唱音乐)。
(1)提醒前倚音、休止符、反复记号在歌中的用法(在这首歌曲中,前倚音占主要音一半的时值,又叫长倚音)。
(2)单独听琴学唱古诗词部分的第三乐句(红外线照射,师弹琴)。
7、完整听唱(师弹琴或7:1段范唱音乐)。
用中速、稍快的速度,明亮、轻松、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拓展教学(7分钟)。
1、欣赏青岛小海燕艺术合唱团表演《春晓》。
(1)欣赏视频。
前面我们所听到的歌曲范唱是由青岛小海燕艺术合唱团表演的,现在我们来欣赏她们的现场表演。(10:播放表演视频)。
(2)跟视频一起表演(再次播放表演视频)。
2、同一首古诗,不同的唱法,它所表现的意境也大不相同,请同学们欣赏当代著名男作曲家阎勇老师作曲的三拍子《春晓》(11:出示三拍子《春晓》曲谱,播放链接视频)。
五、结束课堂(1分钟)。
1、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谷建芬老师创作的《春晓》合唱曲,体验。
到了古诗新唱的乐趣。请同学们上网找一找,看还能不能找到有关《春晓》的其它唱法,学一学,唱给同学听。(12:出示结束语幻灯,播放范唱第1段—触发器)。
2、音乐再见。(13:出示再见幻灯,链接春晓另一版本歌曲)。
一年级下雨了教案设计范文(20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会用多种方法认识“对、说、是、荷、圆、夏、秋、雪、肚、就、冬”11个字。
2.正确地书写“四、日”2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并读出课文节奏,体会四季的美。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初步掌握一些认字方法,会写“四、日”。
2、读出四季的美。
教学难点:
1、根据不同的认字方法识记生字。
2、读出四季的美。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树叶变黄了生:奶奶地里的花生、玉米成熟了)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那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生:春季、夏季、冬季)。
师:好,你说,太了不起了,你一口气说出了所有的季节,来,大家说我来写。(板书:春夏冬)同学们你们看这三个字都是要求我们认识的字,谁会读?说说你是怎么记它的?(加一加秋注意读音)集体读。
师:春、夏、秋、冬,人们把这四个季节合在一块儿叫做?生:四季(板书:四季)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跟我一起写课题。
二、检查预习。
生1:不认识的字我问爸爸、妈妈弄会了。师:能虚心向爸爸妈妈请教,真不错!
生2:看拼音自己拼会了。师:借助拼音识字,真是一种好方法。看来啊,咱班同学都是善于学习的孩子。
三、新授;
1.自读课文。
2、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及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真起劲!老师真喜欢听同学们放声读书的.声音。课文你们到底读的怎么样?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生:敢!)好,指名读。
师: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宝宝可顽皮了,他们都从课文中跳到大屏幕上了,你还能认出他们吗?(大屏出示词语:)你们先试着读一读。
师:两个小老师教的好,同学们学的也认真,都会读了吗?好,我来考考大家。(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这也难不倒你们,好再来,老师指哪个词你就读哪个词。(快速指读)。
师:看来打乱顺序读也难不倒你了。
师:生字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出他们吗?那好,我找一段最难读的,最后一段,同学们先自己练一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读。
师:来,一起读读这些字。(生字:雪、肚、说、就、是、冬)师:来,咱们再倒着念一遍。
师:这次,我指哪个,你就读哪个,咱们跳着念一遍。(最后读“肚”)。
师:谁想扮演小雪人?我可要顽皮的小雪人,像小猴子一样顽皮的小雪人哪!(指三名学生)。
师引:雪人大肚子一挺,走近生摸摸肚子哎哟你这肚子可真够大呀!小手放在哪儿呀?多神气的小雪人啊!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师:哎哟,表情这么平淡,这个小雪人可不够顽皮!看我这个小雪人!师示范动作读:“我就是冬天。”老师表演的棒不棒,那给点掌声啊。你再来试试!师:可顽皮多啦!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突出了词语“就是”)师:真顽皮呀!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突出了词语“冬天”)师:多顽皮的小雪人啊,不知道你们听出来了没有,刚才这三位小雪人说的话可不一样,有的突出了“冬天”这个词。示范读,我们也象他们一样顽皮地读读吧。
生5:拉长声音突出了“我”师:我们一起像他这样读。
师:你们看同样的的句子有不同的读法。咱们一起合作读,我读前两句,你读第三句,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指屏幕)来,小雪人们站起来,注意不要碰响凳子哟!
师:雪人大肚子一挺,你的肚子可没挺起来,他顽皮地说――生:我就是冬天。
师:小雪人们请坐!有的同学马上就坐好了。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冬天,四季里你还喜欢哪个季节?(你喜欢夏天),好,你给大家读读!
师:老师听见你把这个词语读的很准确(板书“圆圆”),能领着大家读一遍吗?大家能加上动作读读这个词语吗?文中说什么圆圆?(荷叶圆圆)指板书“圆圆”这个词有什么特点?(他们俩一样)。
师:是啊,他们长的一模一样,像一对双胞胎。在课文中你还能找出像这样的词语吗?
生2:“尖尖”小眼睛真亮啊!(板书)师:还有吗?生3:“弯弯”(板书),你也能这样说话吗?来,我们一起说说,苹果怎么样?你说?(苹果大大)。还可以说?(苹果红红师:你来?(苹果甜甜)(苹果脆脆)(苹果酸酸)来,看看老师,脸蛋?头发卷卷。好,词语说的这么棒,这段话能读好吗?男女赛读。谁再来交流自己喜欢的季节,好你来说,(我喜欢春天。)那你给大家读读,嗯,读的声音真响亮,你知道草芽是什么?(刚刚发出的小芽)。师:它是什么样子?(生:尖尖的)草芽是尖尖的,这是他的形状,他的颜色呢?(生:绿绿的)师:摸一摸感觉?(生:软软的)师:这绿绿的软软的小草芽长在花园里,长在校园里我们要怎样对待他们呢?生1:我要给它浇水。生2:我不踩它。
师: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孩子。师:看来大家都喜欢小草芽,那我们就来当当小草芽吧。来,小草芽们,闭上眼睛,你在又黑又冷的地下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春天到了,你钻哪钻哪使劲钻哪,终于钻出了地面,小草芽你钻出来了吗?睁开眼睛,小草芽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红红的太阳。
师:说的多完整!啊暖洋洋的,多暖和呀!你的心情怎么样?(开心)师:(走向另一生)小草芽你看到了什么?(生2:我看到了小鸟在天上飞。)师:你呢?你还听到了什么?(生4:我听到蜜蜂在嗡嗡地叫。)。
师:是啊,春暖花开,蜂飞蝶舞,多美丽的春天啊!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
生:(纷纷表达)我很高兴;我很快乐;我特别特别开心……。
师:那就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吧。哪棵小草芽来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
师:真是一株高兴的小草芽!嘴角都翘起来了。师:还有谁想读?师:好,我们一起读读。
师:大家的读书声秋天的谷穗也吸引来了,谁愿意把这段读一读?好,你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谁的小耳朵最灵,能够发现这个同学哪儿读的好,向他学习;哪儿读的不好,提醒他。
师:谁来给他评一评?(他读得声音真响亮。)师:你能像他这样读一读吗?师:嗯,声音真响亮。(他读得非常流利)师:
听,同学们都在夸你呢,心里美不美?老师给你提个建议,若果你能加上动作读就更好了。你能加上动作领大家读读吗?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丰收的秋天吧。(起立生:齐读)。
四、拓展运用。
师:不知不觉,我们走过了四季的美景,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语言,我们把它存在小脑袋里好吗?(生)。
生1:桃花红红。师:第一句诗出来了!他对谁说?生2:他对小松鼠说。师:可以啊,我是?桃花在什么季节开?(春天)生3:我是春天。师:我们连起来读读我们做的诗吧。
生:桃花红红,他对小松鼠说:“我是春天。”
师:你们看其实当小诗人并不难,来,谁想用自己喜欢的事物来编一首小诗吗?
生4:落叶飘飘,他对小鸟说:“我是秋天。”
师:第一位小诗人诞生了,能大声说出你的名字吗?
生5:苹果红红,他对人们说:“我是秋天。”
五、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品读了课文,还做了小诗人,最后我们一起把满树的果实摘下来送回家,好吗?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下课,再见。
板书设计:
四季。
春夏秋冬。
尖尖圆圆弯弯。
一年级下雨了教案设计范文(20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53和35一样大。()。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99大于100。()。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39和41的中间是40。()。
40+5比50+4小。()。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雨了教案设计范文(20篇)篇十九
教材分析:
对对子是我国特有的文化,通过对子歌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对子歌的韵律美、对仗美,通过反复的诵读,将课文背诵下来,并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其余的对子歌,收集对子歌,并试着玩玩对子游戏。写字教学重在方法引导,重示范,重欣赏,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意思相近或相对的词语。
3、喜欢对对子,有积累对子的愿望。
教学准备:
1、课件。
2、每小组一信封,内装:生字。
3、学生小组生字卡。
4、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游戏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我国古代小朋友经常玩的一个游戏。想不想玩?(课件)。
这是什么游戏呢?叫对对子。对对子可以对意思相反的词,也可以对意思想近的词。
二、初读课文。
1、我们的语文书上就有一篇对对子的课文,打开课本,《识字7》,大声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音,读通课文。(自由读)。
2、谁能把今天的小课文读一读?(抽读)。
评一评读的怎样?
3、刚才我们对的游戏是对一些反义词,那这篇小课文对的又是些什么呢?再大声课文,想想哪些词的意思不太明白,做上记号。(读)。
4、小朋友可真会学习。不清楚的地方先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讨论讨论,解决不了的,等一下我们一起解决。看哪个小组最会学习。(小组讨论)。
三、交流反馈。
1、小组里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预设:
・读音不准诚实赞嫌虚伪热情。
・词义理解热情冷淡。
2、不用老师教你们就能读懂课文,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对子歌。抽读,齐读。
四、游戏巩固识字。
1、看到小朋友读得这么棒,生字宝宝和词语娃娃跳到屏幕上来了!我们跟它们打声招呼吧。(认读生字)。
2、(对对子游戏)它们可真调皮,又躲进小朋友桌上的小信封里了,想和大家做个游戏。请大家先拿出信封里的卡片,在桌上放好,想一想怎么放才能取得快。游戏规则是:听得清,拿得快,读得准。
骄傲-谦虚诚实―虚伪热情---冷淡长---短。
3、游戏:
(
1)哪个小朋友愿意和老师一起来玩。师生拍手玩。
(2)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玩。
(3)可以离开位置,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玩.
四、写字指导。
1、看看这六个字,哪些字容易写错?请告诉大家。
2、谁有办法教大家快速的写好这个字?
3、范写几个不大写得好的字,并提醒学生:“冷”的最后一点别忘了;“淡”的三点水要分开,别写成言字旁,否则就成了“谈”字。
4、学生书写。
5、评议。
五、延伸。
1、读一读,想想意思。
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山高水长,海阔天空。
江山如画,大地如春。
春回大地,日暖神州。
红梅报新春,瑞雪兆丰年。
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爆竹声声庆丰岁,梅花点点报新春。
2、你还知道别的对子吗?回去再找找学过的、认识的字,和爸爸妈妈对,也可以和小朋友对,下节课我们也来编编对子歌。
板书设计:
骄傲-谦虚诚实―虚伪热情---冷淡长---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下雨了教案设计范文(20篇)篇二十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儿、九、无”4个字。认识2种笔画“、”和4个偏旁“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儿歌。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儿歌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来,语言亲切、生动。所配四幅插图,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学生观察想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收集一些描绘四季景色的图片。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本课11个生字中,“说”“是”读翘舌音,“圆”是整体认读音节,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生字的字形要让学生自主识记,整体感知,注意形义的联系。教师可通过当堂板书,让学生动态整体感知。
2、写字。
“”“”是要掌握的两个新笔画。教师可以用一根软铜丝(或电线)先拉直,然后分别折出“”和“”两种笔画,让学生清楚它们都是一笔写成。写字时让学生注意观察、体会“”“”两种笔画的转折的角度,运笔用力的大小。
(三)朗读。
这首儿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亲切、自然。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把握好朗读基调。要把描写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句子作为重点进行指导,读出它们各自的形态,如“草芽尖尖”,“尖尖”要读得轻细,表现出草芽的柔嫩;“荷叶圆圆”,“圆圆”声音微微上扬;“雪人大肚子一挺”,“一挺”要重读,表现出雪人顽皮的样子。教师可通过范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等方式,使儿歌描述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四)词句。
1、“穗”,可结合图,让学生感知,告诉学生“穗”是谷类植物簇生在一起的花或果实。然后让学生举例:稻穗、谷穗、麦穗。
2、这首儿歌的四个小节,结构、句式相同,在内容的理解上,可抓住第一节(只有一句话),引导学生读懂草芽是春天有特征的事物,所以他说自己是春天。联系生活实际,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从哪些事物上看出是春天,让学生认识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其他三小节可让学生用同样方法自己读懂内容。
3、“——是——”这样的句式在儿歌中出现了三次。可在学生对有关的语句理解与朗读后,抽象出这样的句式,再用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
(五)实践活动。
以“美丽的四季”为内容,开一个“诵四季”展示会,学生可以用诗歌、歌舞歌颂四季,也可用绘画表现某个季节的美。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一)谈话导入。
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是秋天呢?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
(二)初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思考:这一句写的是什么?
(2)看图认识“草芽”。
(3)提问:草芽为什么说他就是春天?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春天来了呢?
(4)指导朗读。
2、自学交流。
(1)按学习第一句的步骤和方法自学二、三、四句。
(2)小组交流讨论。再推荐一名代表汇报。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五)说说画画。
你觉得哪个季节最美?说说你最喜欢的季节,再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
(六)复习巩固生字词。
(七)练习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