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享有“华人新年”之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几篇春节总结样文,供大家阅读和借鉴。
家乡的春节写(汇总17篇)篇一
我的家乡是广西桂林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名字叫平也,这里山绿水清,风景很美。和其他地方一样,许多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大家都热热闹闹的过,有的还有着独特的风俗,就特别的热闹。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大家把这一天称为“过小年”。老人说家家的火塘和灶台都由一个神仙管着,叫“灶王爷”,他是不吃肉的,人们要杀鸡宰猪过年了,所以他选择了这一天回到天上去。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王爷”:晚饭过后,用洗刷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油的锅,炒一些自家产的花生黄豆,装进三个小碗里,将小碗和三双筷子摆在灶台前,再点上几柱香,朝着灶台恭恭敬敬的拜三下,嘴里还要说:“灶王爷,请你好好享用,要保佑我们全家喔”。老人们说:如果你好好招待灶王爷,他回到天上后会帮你在神仙面前说好话、保佑你,让你在新一年里能平平安安,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祭过灶王爷后,大家就开始打扫卫生,也叫做“扫尘”,大人说,这样做是为了把一切穷运和晦气统统都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了,家家户户都要清洗家里的锅碗瓢盆,拆洗被套、窗帘还有扫天花板、擦窗户,把屋里屋外,房前屋后整理得干干净净的,欢欢喜喜的迎新春。“扫尘”过后,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了。
从平也到龙胜县城有十几公里,去年铺通了平坦漂亮的柏油马路,交通可方便了。县城的商店里和农贸市场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新鲜可口的水果蔬菜和鸡鸭鱼肉,还有许多漂亮的衣服……应有尽有,大家兴致勃勃的购置年货,回家路上个个都大袋小袋的提着,脸上洋溢着过年独有的喜悦。到了腊月二十七,家家户户都开始杀猪,做豆腐,为春节准备丰富美味的菜肴。终于到了大年三十,各家各户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和各式各样的福字,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除夕夜,人们准备一年中最丰盛、最有意义的年夜饭。开饭了,阵阵雷鸣般的鞭炮声过后,大家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品尝着美味佳肴,举杯祝愿,所有人都沉浸在一阵阵欢声笑语中。
晚饭后,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吃着瓜子糖果,兴致勃勃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非常精彩,时时引得大家捧腹大笑。时间过得真快,随着零点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终于到来了。每家每户都响起了鞭炮,好热闹啊。这时大人们都会给我们小孩送上压岁红包,祝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更上一层楼,心想事成……除夕之夜就在这样美好的祝福声中,在甜蜜的梦想中过去了。
大年初一的早晨,全村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新裤子、新袜子和新鞋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开始拜年了:亲戚朋友就开始“走亲戚”了,小孩给大人恭喜,大人给小孩发红包,然后又聚在一起吃年饭。从初二到正月十五,村头村尾男女老少,拿着鸡鸭酒肉去走亲访友,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这就是我们,我喜欢。
家乡的春节写(汇总17篇)篇二
我的家乡位于黄河北岸、北依太行辽阔的中原大地。我们家乡每年都有过春节的新年。每逢春节倍思亲,合家团圆走亲访友、有春节文艺演出、有秧歌、有舞狮、民间各色文艺演出等。
春节是我们过的最有意义最快乐最开心的节日,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各寺庙、神会都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共庆新春的来临。真是热闹非凡。
春节是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各家各户贴的春联是我认识到春联的春意。
家乡的春节写(汇总17篇)篇三
太阳终于探出了半个头,那么大,那么红,接着像被谁推了一下,猛地跳了出来,变成了纯金色。肿阳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秋雨洗刷过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碧透。朵朵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在水面上慢悠悠地飘浮着。看他年纪不过二十来岁,脸色苍白,像没有睡好觉似的皮泡脸肿。他老是皱着眉头,不大说话。笑纹几乎在他的脸上是绝了迹似的。他穿着一个褪了色的蓝布大褂,好像永远是穿着这么一个一样。清瘦的下巴壳,亮耸的肩膀,显得很没生气。写一封信,我心中的美好家园,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s光伤了自己的翅膀。更使人感动的是大姨妈雪天作画的事。
去年,我又去大姨妈家过年。一天,一场大雪过后,她带我去与生。公园里成了银色世界,我俩仿佛来到了北极。可是大姨妈毫不怕冷,选好了景就动手画了起来。她画啊画啊,嘴唇冻得发紫,手也冻得发红了。我心疼地拉拉她的衣角,轻轻地说:“大姨妈,回去吧,下次再……”可她只是出神地眯着眼看看景、看看画,在纸上来回挥舞着她的画笔……渐渐地,残星闭上昏昏欲睡的眼睛,在晨空中退隐消失。
家乡的春节写(汇总17篇)篇四
按照家乡抚州的风俗习惯,从农历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着过春节。虽然天气很冷,但是还是晴天多,这时大家都忙着打扫卫生,洗净全部肮脏的东西,扫去一年的废气。远在天涯海角工作的亲人,也陆陆续续赶回家和亲人团聚庆新年。
农历二十三这一天,就是点灶灯,包糯米?子,用豆子磨粉,加糖成为豆沙,再和?子拌裹,大家都围着吃得津津有味,这就是首次过年,点上蜡烛,也就是希望来年红红火火。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这一天,是过小年,也就是小孩子过年,这一天大人们为小孩子忙忙碌碌,做好很多美味佳肴,晚上咱们一起放烟花,玩个痛痛快快。
农历十二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为除夕。除夕这一天,咱们家乡称为过大年,家家户户贴对联,满桌的鸡、鱼、肉、蛋、山珍海味,米酒飘香一醉方收,吃完晚饭,大家团聚一堂,欢度春节。边看电视边聊天,大人为小孩发压岁钱,希望咱们来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出理想的成绩。直到十二点结束,鸣鞭炮关大门,这就叫辞岁。接着守岁黎明前开门,又鞭炮齐鸣,这就是像征开门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
正月初一这一天,男人们带着自己的小孩走亲访友,向长辈拜年问好,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机关团体打龙灯拜年,有机会全家一同逛大街购买拜年的礼品,这样拜年,走亲访友,一直到农历十五,这段时间做客喝酒,家家扶着醉人归。
最后,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庙会,雄狮起舞,长龙游街,一片热热闹闹,也就是说这天是春节最后一日,元宵元宵,也就是把过年剩余东西全部吃完,再吃一些汤圆,象征着今年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生活红红火火,明天就要大干特干,学生上学,大人们外出务工。年年如此,热热闹闹,一年更比一年好。
家乡的春节写(汇总17篇)篇五
我的家乡在海南乐东,每当到春节的时候,都会热闹非凡。
除夕前几天,浓浓的年味早就在大街小巷里了,大人和小孩都为了能更好的过一个愉快的春节忙得不亦乐乎,都在仔仔细细的清理房子,把不要的东西统统拒之门外,为的就是在春节前把所有的霉运统统赶出家门,引来欢悦的喜气。咱们家也是一样,家里全民动员,各有各的责任-——我负责把地板扫干净,拖干净,还要把茶几里的东西一次又一次的整理一遍;爸爸负责把整个房间收拾得有条有理,还要再把纱窗拆出来冲洗一下;而妈妈负责把厨房和厕所擦干净。
过春节,年货是不可少的。可不是,除夕前一天,一大早,我就和妈妈高高兴兴地赶在人多之前的时候挑年货,但争先恐后的情景还是发生了,超市里挤满了人群,每个人的购物车里都装了大包小包的零食和年货。我也是一样,进了超市拿到车后,就迅速地仔细挑选,左挑一包右拿一包,几下就把购物车塞得满满当当的。
除夕当晚,吃团圆饭后,我从商铺里买来了不可计数的火柴炮,打算今天晚上过个瘾,左点一个,右扔一个,突然间就劈劈啪啪的响。12点一到,新年的钟声刚一敲响,整个乐东像是活了过来一样,家外面到处都是威力十足的长炮的响声,天空上都是五颜六色的烟花,火光一亮,那姹紫嫣红的烟花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不一会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花朵。
这就是我的,怎么样,热闹吧!
家乡的春节写(汇总17篇)篇六
我的家乡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岭口。它不仅有着美丽的风景,还有着美丽的习俗:贴春联,做馒头,板龙……虽然春节很快就过去了,然而我对它还是记忆犹新。
除夕夜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这个新年与旧年交界之际,哎,寄托了多少人对来年的美好愿望。当12点来临之际,鞭炮声便开始响起,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再随着后来的七八声,越来越多的烟花窜上天。我跑到阳台,呈现在眼前的,是满天的烟花,它们先由一个光点,冲上天空后,立马,随着“嘭”的一声,便在黑色背景前“绽放”。瞬间由一个亮点变成无数个亮点。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它们像无数颗流星一样,冲向四周的天空,拖着无数条长长的尾巴,在夜空中划出无数条美丽的弧线,也许每一个光点,都着每一个人的愿望。随着它们的光越来越暗,最后散落在大地。
大年初一篇。
正因为俗话说“新年新气象”,这是新年的第一天,男女老少都穿上了年前买的新衣服,门前挂着鲜红的对联。听外婆说,村里今年还办起了“村晚”,当我七点半到达大会堂时,表演早就已经开始了,台下几乎是座无虚席。放眼望舞台上,有小小个子的,或是与我同样大的,还有三四十岁的,他们都穿着鲜艳的衣服在舞台上表演着。每一个节目过,后台下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
大年初二篇。
初二最大的惊喜莫过于村里的那条龙,当太阳还没有下山时,龙就已经在马路上接好了,一直从村的这头排到村的那头,街道两旁挤满了人群,交通也是被堵得水泄不通。人群中有的是本村的,还有的是闻讯从别村赶来。龙头有两三米高,不算大,但是特别精致。双眼是由两个白光灯镶嵌,脸颊两边挂着红色的灯笼,“皮肤”由蓝色的斑点点缀,令人有一种威武却近人的感觉。等到天渐渐暗下来时,突然的一声烟花响,龙头就被抬起来了,我跟随在龙头旁边,看着大概有七八个人抬着它,一副十分吃力却又喜悦的表情,与前后的人有说有笑,要知道龙头是十分沉重的,其中却没有一个人抱怨,他们这些乐观的精神还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龙进小巷子里了,在马路中央打了一个大弯,这种转弯说着十分容易,但做起来却十分危险,因为一不小心龙身部分就会倒,也正是因为这样,出来背龙的都是家中的男丁。等到龙走完了家家户户,已经是九点多了,但这种热闹的气氛却丝毫没有消减,人们依然跟着龙走,鞭炮声也接连不断。龙最后要被转移到一个十分大的空地上,从龙头开始走,由大圈逐渐绕得越来越小,龙身也跟着移动,最后绕成同心圆似的形状,等到龙头快到中间时,龙头又就开始从龙身的缝隙中绕出,听旁边人说这就是“盘龙”。这样一看来,背龙还真是一件十分需要技巧的事。
从小就在这里长大,所以在家乡过的春节才有年味。也在此,希望所有人在20xx年里,“猪”事顺利,幸福永驻。
家乡的春节写(汇总17篇)篇七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重重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春节一片繁荣之景,在我的家乡春节可是个最重要的节日。
过年了,可是准备是一大难题,看看我的家乡是怎么准备的吧。我的家乡是东北那旮的一个小村落,过年时可有够忙的。去县城买各种食品,像鱼啊、糖果啊、田鸡啊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无所不有,大鱼要挑活的、糖果要挑甜的、田鸡要挑肥的,这才能满足我们的胃口。可有人问了过年怎么不买鸡鸭菜呢?因为啊在我的老家,家家户户都有菜园,养着胖乎乎的鸡鸭猪牛。我们过年吃的`肉总是香喷喷的,因为他们的饲料就很好,菜是我们家乡的一大特色。
包饺子,可是有我们特殊的方法。饺子的馅儿也是各式各样的,菲菜鸡蛋的,鸡蛋是山中野鸡蛋;狍子肉,东北特有动物;酸菜猪肉的,传统的酸菜腌制,到处都洋溢着农家气息。形状也有讲究——包的像麦子穗,皮薄馅厚倍香,好看又有含义,预示着明天能有好收成。在煮法上更是别具一格。用大锅架在土坑上,在底下堆上柴火,火焰仿佛呼之欲出,在跳着激昂的舞,浓烟滚滚,驱散着寒冬腊月的寒冷。用天然木头烧出来的饺子另有一般风味,香喷喷的,好吃到仿佛不是人间存在着的美味。
要说过年的时候,小孩子可是最高兴的。给长辈们说上几句祝福的话,便有红包拿,拿到红包后都乐呵呵的美滋滋的。吃着如宫廷御宴般的美食,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仿佛家里剩下的鸡、猪、鸭、牛也都跟着高兴起来,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要说小孩子期盼的还是放鞭炮,别看村子小,鞭炮样式可不少。几千响的长连鞭炮、二踢脚、小陀螺……各式烟花甭提多漂亮了。一缕青烟冒出“嘶——”小孩子就欢呼雀跃起来。鞭炮声虽然极其响亮,小陀螺的声音虽机器清脆高昂,但合起来却如一场乐会,在指挥棒的指挥下分外和谐动听、嘤嘤成韵。
我的家乡最大的特色——酒。老人们从地窖里拿出了珍藏三四年的酒。有白酒和葡萄酒。白酒用自己家最好的高粱酿制而成,葡萄酒是山上的野葡萄和城里最好的冰糖泡成。特别是葡萄酒——浓郁的酒香中夹杂着葡萄的香气,仿佛飘出了酒坛勾引出人对美酒想喝的渴望念头,摊称酒中之极品,莫一口酸溜溜的莫一口甜滋滋的。豪爽的东北人用大碗喝酒,喝完之后借酒助兴,两个人就高唱着二人转,两个人的声音完美交融,婉转动听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吃完饭后小孩子总是唱着老人给他们讲故事,小孩们听着听着忽而高兴、忽而紧张、忽而害怕仿佛深入其境,老人们也不厌其烦的讲着一个又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这就是我,我最爱的节日。
家乡的春节写(汇总17篇)篇八
在我的记忆中,就像一部放也放不完的纪录片,年年一样却又年年不同。
小年的前两天,我们一家开着车回到那坐落在桐柏山脚下的老家,这里地处湖北随州,是个美丽的地方。小年的晚上,我们恰好赶到家乡。乡里的亲戚正在吃饭,对我们这些“远到之客”感到诧异,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碗筷来接待我们。不过大家嘘寒问暖之后,那种陌生感烟消云散,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毕竟都是一家人。
过了小年,就要为除夕做准备了。大人们忙着买酒、瓜子、鞭炮等;而小孩子则忙着放炮玩,村里面常常有几声炮声,仿佛在着急地呼唤着新年的到来。
五天、四天、三天……我扳着指头数着日子,急不可耐地等着除夕的到来。年二十七晚上,妈妈和奶奶忙着包包子。在这里,每家的包子都有独特的记号。比如我家的:圆头的是豆沙包,多个疙瘩在头上的是肉包。妈妈在包的时候,我已经垂涎三尺了。刚出炉的包子,个个白白胖胖的,透着一股喜庆,让我舍不得下嘴。那些包子和我一起静静地等着除夕的黎明。
除夕的上午要到镇上赶集,这时候的镇上人山人海。可临近中午,这些卖东西的人像约好了一样都早早的收摊,准备回家吃年饭。老话说的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我们也尽兴而归。
我们家乡的习俗与别的地方不大相同。我们的中午饭很隆重,并不是大家口中的年夜饭,因为之前吃年夜饭吃太多了,影响了肠胃工作,往往有小孩子在大年初一拉肚子,后来就改成在中午吃了。我们在饭前会放一串长长的鞭炮,十二点准时点。等那串长长的鞭炮爆发了一阵震耳欲聋的响声平静下来,紧接着,碗筷相撞的声音、祝酒的声音和聊天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样的年饭一直吃到了下午。
除夕少不了的一件事就是看春晚。大人小孩们嗑着瓜子,津津有味地看着春晚精彩绝伦的节目,在欢笑声中告别过去的一年。
正月初一,穿上新衣服后,我放了一个小鞭炮,然后就在村里乱转悠。按照老家的习俗,初一到十四都是走人家串亲戚的。其实就是很多亲朋好友一起去有红白喜事的人家里吃一顿饭。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走了人家,还收到了不少红包呢!
初三我们就要回家了,我们惜别了乡里的亲戚,踏上了归程,但久久令我回味。
家乡的春节写(汇总17篇)篇九
现在刚开学四周,但是,今年的春节的繁荣的景象仍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一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欢天喜地的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象。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这一天“灶王爷”要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做所为的日子,又称"辞灶",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我们还可以吃香甜可口的“祭灶糖”。同时,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要贴福字、窗花、对联、门神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将宅子里里外外装点一新。从这一天开始,家家要蒸我们家乡特有的高馍馍和各式各样的花糕,有石榴花的,有小鱼的,还有蝴蝶状的。还要蒸一个又大又圆的花糕用来祭奠先祖,这个花糕可是要等到过完春节才能吃得哦!虽然大家忙里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欢乐相比,我感觉还是欢乐更多。
在除夕晚上,我们一群小朋友,手里拿着鞭炮,在大人们的带领下放鞭炮,在天上炸开时,一朵朵七色花钻出来,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又像仙女撒花,送给人们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爸爸妈妈去看春节晚会。家家灯火通明,热闹极了。
在第二天,天没亮,妈妈就催促我快点起床,我起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起了。奶奶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盘子里,我们有说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会,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去了。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妈妈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显得更英俊潇洒,妈妈变得更年轻美丽!“噼噼叭叭”,阵阵清脆的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见老奶奶就像跪下给老奶奶磕头,可是被老奶奶拦住了!“唉,你说你磕什么头呀!来块吃点瓜子,抽根烟!”“不用不用,我不抽烟!”爸爸说道。拜完老奶奶家,我们又去给大妈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们终于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十七,春节就结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去上学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纷纷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标进发、努力了。我也不例外,因为今年要考初中了,要加倍努力才行。
家乡的春节写(汇总17篇)篇十
俗话说得好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春节,大家都很熟悉。在不同的地方,人们过春节的方式也略有不同,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大约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小年其实是大年的彩排人们都慌神似的抢购过年必备的物品如蔬菜、水果、鲜肉等。
到了除夕,春节的高潮便到了。街上忽然涌现了许多“小卖部”,专门赚小孩子的钱,他们有的卖玩具枪,卖棉花糖,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再我们这儿,这些都是新年的“特产”。
大年初一,小孩和老人都会起得很早,小孩是起床磕头挣压岁钱,老人呢,负责发放压岁钱,可忙坏了!
在新年第一天,人们都显得好大方呦,换上新衣,显出一番万象更新的气派。
到了正月十五,过完元宵,春节才宣告结束,人们该开工的,开工了;小孩该上学的,上学去了。
这就是我!
家乡的春节写(汇总17篇)篇十一
腊月二十七,我们一家坐着回家的车踏上了回家的路。车程大概有两个多小时,虽然不长但我觉得已经过了很久了。我都等不及了,一到家我就跳下了车。
干净的小巷胡同,清脆响亮的锣鼓声。
春联。
门神红灯笼都张贴悬挂在家家户户的门口。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气氛中。
我们老家的习俗就是除夕的晚上要全家一起吃团圆饭。说一说这一年的收获说一说明年的计划。饭后全家坐在一起看春晚。每个人都是开心的。然后在凌晨的时候放鞭炮。还有我们这里已经成家的人要在初一的五更天起来去给长辈拜年。而长辈要在这时给没有成年的晚辈压岁钱。这是我最喜欢的时刻。
春节里的村庄是活跃的。鞭炮声、锣鼓声、大人的谈笑声、我们小孩子的嬉闹声。比起平时要热闹的多。今年的初三从傍晚开始下雪。雪虽然很细但是很急。不一会地上便是白白的一层。在灯笼的红光下。白白的雪映着红光,好看极了。空中的飞雪也是别样的美丽。比起城市里的雪到是多了一股清新。清晨,树枝上房顶上院子里都是雪。而村外的田野里也是白茫茫的一片。整个村庄都变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雪地里,我和小伙伴打雪仗,堆雪人,拿着玩具枪打模拟cs。我们玩的可开心了。直到该吃饭了才都回家。
家乡的春节写(汇总17篇)篇十二
每个地方春节的习俗可能不一样,但是,无论什么地方的春节,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热闹。我也不例外。
团圆饭,当然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了。饭菜特别丰盛。大家并没有急着吃饭,而是在敬酒,互相说着祝福的话。
吃完饭后,我们一大家子围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时不时对节目作出评价,聊天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
除夕夜,我家总会买许多烟花,有大箱的,也有可以拿在手上玩的。每次都是爸爸点燃大箱烟花,天空瞬间就变得五彩缤纷。那些烟花似乎在比谁最漂亮,所以都卖力地表演着。天空中烟花不断,我也点燃烟花,让手里的烟花飞舞着,心里和那烟花一样乐开了花。放完烟花后,大家都恋恋不舍地回房间睡觉,在梦里继续“烟花之旅”。
美美的睡了一觉后,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们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我们穿着新衣服,蹦蹦跳跳地走到客厅。今天的早餐不一样,有年糕、饺子、饼干和糖果,桌子上铺满了食物。我们的食欲大增,一边吃着饺子,一边盯着桌上的糖果饼干。饺子一吃完,我们就一人抓一大把自己喜欢吃的糖果饼干,出去玩了。
热闹的春节,所有的烦恼都一扫而光,大家都开心地笑着、玩着。
家乡的春节写(汇总17篇)篇十三
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就是在除夕那天开始的。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大人们要上街买很多菜和零食回来,还要打扫卫生,而且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对联和红艳艳的“福”字。有一些人家帖的是倒“福”,有一些帖的是正“福”。我就问老妈:“为什么有一些家是倒“福”呢?”老妈笑眯眯地说:“倒“福”和正“福”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代表福气来到了。”老妈又对我说:“除夕要守岁,不到十二点是不能睡的。守岁,就是全家人要在除夕的夜晚用虔诚的心守住平安。”
午夜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和烟花,顿时,整个城镇响声四处,真是震耳欲聋,热闹非凡呀!到了正月初一,爷爷奶奶会煮我们最喜欢吃的东西,比如:龙虾。虾菇。螃蟹。海蛰皮。虾。跳鱼等。吃过了饭,小孩子们都要去给长辈们拜年,拜了年,长辈们会给小孩子们压岁钱,有的孩子会拿钱买玩具,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拜完了年,大人们就要上寺庙去进香。在我们老家有很多寺庙,每个寺庙都要进香。等大人们进完了香就会带着小孩子去游乐园。公园等。正月初一就这样过了。到了元宵节,是我们家乡最热闹的一天,也是我们小孩子最渴望的。最欢喜的时刻到来了,因为家家户户都摆上了年货,每家都要杀鸡来拜神,桌子上堆满了糖果点心等之类的东西,小孩子都喜欢吃的,有一些嘴馋的孩子会忍不住偷一个吃呢!让孩子们开心的不止这个,是在公庙上,摆着许多各色的旗子,让人来拿着,干什么呢?对了,就是游村,还有醒师,每逢家节,都有机会的。
这就是我风俗习惯。春节过后,小孩子们要上学了,大人们也去做平时该做的事了。我真是难忘呀!
家乡的春节写(汇总17篇)篇十四
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会有精彩。
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一个时刻。因为在这个时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吃完年夜饭,我们可以看到烟花。除了晚上八点钟的春节联欢晚会外,到了十二点左右,也就是午夜零点时刻,我们又能听到一阵一阵激烈的爆竹和鞭炮声,这是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总是要吃饺子,这是我们的传统习惯。从初一开始至初十左右,我们大家都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小孩子肯定赚足了便宜,因为他(她)们能得到大人们的压岁钱,手拿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我们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汤圆或自己做汤圆吃。吃汤圆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春节是快乐的节日,是丰收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来庆贺吧!
家乡的春节写(汇总17篇)篇十五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我最喜欢春节。春节最好玩的事儿是什么?我想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是放烟花,我也这么认为。因为它很漂亮,也有许多花样。不过,你敢放烟花吗?我以前不敢,但是上一次,我超越了自己。
大年三十悄悄来临了。记得那天我特别高兴,因为可以放烟花了。晚上6点,我迫不及待地问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去放烟花?”爸爸说:“7点就去。”到了7点,我们就出发了。
到了楼下,爸爸用打火机点燃了一支摇花,我兴高采烈地接过一支。那火光好似闪电,但美中不足的是它发出光亮的时间太短了,刚点着一会儿就灭了。
爸爸拿出“转碟”,点燃了导火线,导火线烧到头了,“转碟”便开始四处乱窜,而且还发出五彩缤纷的光芒。
“来放‘转碟’呀!”爸爸大叫。“我不敢!”我回答说。爸爸“挑衅”地说:“‘大宝塔’‘小宝塔’都敢放,‘转碟’就不行了?没事儿,快来!”我半信半疑,可是还想试一下,便提心吊胆地过去了。
“先点燃导火线,然后跑到我这里来。只要它发光了,你就‘过关’了。”我听了爸爸的话,就真的以为这很简单,于是有了信心。但毕竟是新手,万事开头难,前几次都失败了,还把身上穿的羽绒服烧了个大洞。我想:我不能退缩!我一定要成功!想到这里,我鼓足勇气,又拿了一个。因为害怕,手都哆嗦了,连导火线也没碰着。我深深吸了几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点燃了导火线,然后跑去与爸爸会合。回头看了看我的“转碟”,只见它转了起来,像个快乐的圆盘,发出了五颜六色的光芒。耶!我成功了!
接着我放了“魔术弹”。它的声音很响,弹子的颜色也变幻莫测。比如你说下一个是红的,蹦出去的却是黄的;你说下一个是蓝的,蹦出去的却是绿的……我点燃了导火线,觉得有串圆球在上升,然后一个个弹子就蹿出去了。有红的,有蓝的,有绿的,有黄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我还没有看够,它们就爆炸了。真可惜!
我还放了一大捆“蹿天猴”。中间居然还掺着一些“冒牌货”!爸爸说:“如果点燃了导火线,没向上蹿,千万别靠近。如果你靠近了,那时候再爆炸就惨了。”我点燃了导火线,它一下子蹿了出去,像一只灵巧调皮的小猴子爬树一样。
烟花快没了,爸爸拿出最后一捆喷花,我拿了一支。烟花前方喷出一股火,好像在发射火箭。我发明了一种玩法:把有火的那头扎进雪堆里,等它灭了里面就有一个大洞。爸爸则把木棍插进雪里,插七八根,一点,上面就喷出火,像蜡烛似的。然后我们一起唱“新年好哇,新年好哇……”有趣极了!以后我要再发明几种玩法玩玩。
烟花放完了,但我还没玩够。正巧,邻居家在放“飞机”,也给了我几个。我把它放在地上,点燃导火线,原以为它会飞起来,没想到它在原地打转,一会儿就爆了。我正纳闷飞机为什么不飞呢,爸爸说:“放扶手上试试,说不定好使!”我拿了两个,把它们架在扶手上,点燃了导火线,它俩居然飞走了。我观看着它们两个的飞行表演,只见“飞行一号”转了个弯,差点撞到“飞行二号”上,然后“飞行二号”开始反击,最后,“飞行一号”使用了“必杀技”——同归于尽,自己爆炸了,“飞行二号”也被击毁。真好玩!接着我又把“飞行三号”“飞行四号”“飞行五号”送上了天,它们开始了在空中的激烈搏斗,最后一个飞机使用“自爆装置”,剩下的飞机全部坠毁。太精彩了!
我们的烟花放完了,这时,我抬头向天空中看,空中有很多漂亮的烟花,时而如天女散花;时而如群星闪耀;时而如流星雨;时而如一朵盛开的花,把家乡的夜空打扮得异彩缤纷,我真羡慕啊!
家乡的春节写(汇总17篇)篇十六
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虽然每个地区的风俗不同,但过春节那种喜庆的气氛却洋溢在每个人的心里。
当春节将要来临时,大人们总会带着孩子去逛街。逛街的第一件大事是买年货,小孩子们贪嘴,大人们也跟着一起吃。年货还要用来招待客人。第二件大事是买新衣,好在新年时显示出万象更新的气象。第三件大事是买饺子皮,为新年包饺子用。春节将来临的大街,就像一幅流动的画,人山人海。你听,大人为了给小孩买一件既称心又如意的新衣,正在“卖力”地与老板讨价还价。你看,当东西又卖出去时,老板脸上那眯缝的双眼。你闻,那一家家视频铺子里传出的醉人香气,真是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除夕,让我觉得又爱又恨!对除夕的爱,是每当除夕时,我们一家人围在一张小方桌上包饺子。先把饺子皮平放在左手上,用右手沾点水涂在饺子皮周围。然后用勺子把搅拌好的肉馅放在饺子皮中间。接着把饺子皮对折,捏紧边缘处。最好,为饺子添上花边,放入锅子里蒸熟,就可以吃了。吃饺子的方法很多,可以水煮,可以煎着吃,还可以蒸熟了就直接吃。直接吃时不要太着急,否则你的舌头可就要遭殃了!
对除夕的恨,源于那漫长的守夜。漫漫长夜,我昏昏欲睡,可那能睡呢!当天一亮,收了一整夜的我觉得终于解脱了,正向伸伸懒腰补个觉。可大人们连“窗”都没开,何况“门”呢!大人们接着用把”魔爪“伸向我们,让我们穿新衣,去亲戚家拜年。虽然很疲倦,但收到压岁钱后,那种疲劳的感觉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家乡的春节写(汇总17篇)篇十七
作文。
900字。这一年中的春节中国的人民们都在欢欢喜喜的度过!虽然每个家乡过得方式不同,但欢乐却在他们心中荡漾!
按照我们这个家乡的话,家家户户都会买来许多吃的、喝的、用的。学校还会让小朋友们放假,让小朋友在一起欢乐的玩耍,大人们也忙来忙去的,真是一个繁荣的节日!
一转眼,我们家乡春节除夕夜也到了。
当天晚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舅公、舅婆、舅舅、舅妈都来到了我家,还有许多邻居家的小孩也来我家玩,我家都快成了一个繁华的市场了!首先来我家的亲戚,以及邻居家的小孩都在我家等着吃爸爸妈妈烧的一桌好菜,大人呢在闲谈;小孩们在打电脑。
不一会儿,菜烧好了。我们来到餐桌前,开始吃了。呀,菜太丰富了。有红烧牛肉、番茄寿司、蟹柳面、炒年糕、麻辣豆腐汤,和炒鱿鱼……我尝了一口红烧牛肉,真好吃,太棒了!这时我觉得有点口渴,就用勺子舀了一口汤,不好了,我的喉咙要遭殃了,太辣了!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全桌的人都哈哈大笑,说:“这是麻辣味的汤。”我恍然大悟。接着爸爸就对我说:“年糕年糕,年年高。儿子你吃一口年糕吧。”话音未落,只见爸爸夹了一块年糕给我吃。这是,奶奶就对爸爸说:“儿子,你家一口鱼吃吧!祝你年年有余!”我又只见爸爸夹了一口鱼吃。
孩子们都在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祈祷,希望祈祷的人能长命百岁!
亲戚们在我家待了一会儿,我就得到了许多压岁钱,我得到的钱却来越多,一下子就得到了1000元。妈妈叫我不要说压岁钱,但亲戚们却硬要给我,我也装了一副不要的模样,但我心里却想要。等妈妈阻止不了亲戚给我压岁钱时,我却拿着钱笑眯眯的走到了卧室。
对联。
也是红的。这真是一个红色的猪年,希望大家的生活也能过的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