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前预设学生的学习困难和解决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小学教案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和学习。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7篇)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寂静、应接不暇。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找出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读一读,能够读出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读、悟、议。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文。
思考: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2、每次看到了什么景象?用“————”找出有关的语句。
3、每次看后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划出。
三、全班汇报交流:
听见了他感到。
3、感情朗读,评读。
五、这篇课文作者写的很美,你认为那些地方写的没?为什么?
六、小结:
板书设计:
课文写了作者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见了,没看见,所以他认为。但当他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看见、听见了、他感到……。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7篇)篇二
教学目的: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阅读课文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目标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及审美情趣。
4、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重点: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阅读课文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目标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难点 :
将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信息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阅读课文,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略)。
读熟课文,分清段落。熟读课文,懂得前后两次作者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不同。根据目标,收集资料。(资料目标: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有关材料,准备一篇导游式的简短解说词。)。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展示河面变窄了。(6分钟)。
(注:引导学生比较“树叶真绿得可爱”与“树叶绿得真可爱”的异同,从而认识作者用词之准;引导学生深研“我说许多株榕树”的错因。)。
二、出示课件,展示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样子。(6分钟)。
1、同学们仔细观察大榕树枝干不可计数的状态,再读读课文,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的文字描写。
(注:提示学生注意到这段文字的精练,和之所以精练的原因。)。
2、指名朗读第七自然段,自我评价。
三、出示课件,展示大榕树树冠近景。(8分钟)。
1、同学们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说说你最欣赏作者哪些句子,为什么?
2、根据你对大榕树树冠的的观察,你认为对这样的景象还可以作怎样拓展性描述?请说一说。请大家评一评。
3、齐读。指名朗读第八自然段。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指名再读。齐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4、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出示课件,展示作者二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10分钟)。
1、分组学习:你认为哪些句子对景物描写最精彩?并结合画面谈一谈为什么?各学习小组交流见解。
2、指名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自我评价,说说我这样说的理由。
五、出示课件,对比展示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看到的景象,为学生导游解说提供虚拟场景。(10分钟)。
1、组内练习: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收集的资料,集体为导游创作解说词。
2、小组派代表上台导游。
板书设计 :
鸟的天堂初睹榕树比肩观察说出你的见解。
比肩表达。
枝干无数相互应和。
相互启发。
叶绿耀眼对照欣赏。
拓展表达。
鸟语鸟影对比细品。
交流看法。
注:此教案获重庆市首届电子教案说课一等奖。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7篇)篇三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领悟任教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2、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句子卡片投影段落。
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远远地望见了这株大榕树。现在,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
1、多媒体播放“大榕树”片段,师配乐诵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
2、欣赏着榕树,你想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有关段落,交流。(生默读课文)。
(1)榕树美(大、茂盛),你是怎样感受到的?我们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体会体会。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写上批注。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生朗读、体会、勾画)。
(2)谁来交流?
学生交流。(大、茂盛)。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提出疑问:课文中说“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3、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的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或许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觉。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开始!(生自读体会。)。
4、谁想来读?(生再次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伴随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我们一起读7、8自然段。
7、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这两个自然段写得真美。让我们把榕树的美久久地留在记忆里,好吗?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过渡: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来欣赏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但有一丝遗憾,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师拍手),一只大鸟飞了起来!(随着师的.叙述多媒体播放一声鸟鸣,飞出一只大鸟)。
1、我们继续拍掌!(多媒体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师配着画面解说: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令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2、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放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
3、谁来说读后的感受。学生交流。师小结:听你们这么一说,看来,这里的确是鸟的乐园,鸟的天堂。你们看,小画眉来了!(出示句子)望着这热闹欢腾的场面,小画眉也唱起了赞歌,它在说些什么?(表达自己的感受)。
4、这么美的树,这么欢的鸟,作者在离去时感到留恋,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段。
(2)请有兴趣的同学做一名小导游,向别人介绍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还可以练习写一篇解说词。(出示“三国城”的导游解说词简要讨论怎样写)。
(3)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试将你的做法写下来。
(带为选做题。)。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7篇)篇四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同学在阅读过程中充沛发表自身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局部段落。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同学在阅读中充沛发表自身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同学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自制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
(指名回答)。
2、板书:
二、依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身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
(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身读的感受。
3、提出自身不理解的地方。
(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和课文有关知识。
《鸟的天堂》是巴金1933年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那些句子最能表示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誊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一次大榕树。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7篇)篇五
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是一棵大榕树,采用了静态描写的方法,突出了榕树的美。第二次去看到的是众鸟纷飞的情景,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突出了鸟的姿态美,声音美,这文章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动静结合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充分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真实情感。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7篇)篇六
一.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评: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二.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评:差异性的练习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7篇)篇七
二、课时:第2课时。
二、课型:新授课。
三、教学目标。
七、教学方法:问答法、讲授法、演示法。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老师所提问题,勾画重点语句。
方式: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相结合。
【问题】巴金爷爷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关键词句。
“真是一株……”“好像把他它……”(榕树大、茂盛,鸟儿生活广阔)。
“农民不许……”(爱好小鸟,人文美)。
【问题】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听到、看到了什么?
“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
1、通过作者的描述,同学们绘制一幅鸟的天堂的画。
2、化身小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个你去过非常喜欢的一个地方吧。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7篇)篇八
2、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扩展想象,导入课文。
1、板书“天堂”天堂指的是什么?你认为天堂里应该是怎么样的?
2、板书“鸟的天堂”在你心目中鸟的天堂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学生板书。
3、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应朋友之邀,来到广东新会旅游,几天后,他来到广州,就在广州写下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让一个曾经偏僻的地方成为了一个海内外闻名的风景区。这篇文章就是《鸟的天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标段。老师板书:泊数干暇瑕巢梢。
三、检查生字及多音字、形近字,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1、巴金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另一次呢?看到了什么?板书。
2、巴金在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怎么理解这句话?
3、对照学生板书,“鸟的天堂”真的是鸟的天堂吗?再读课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以上12分钟左右)。
四、品读词句,深入理解。(25分钟左右)。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重点理解:
1、“真是一棵大树”分三种重音读,分辨不同。
2、“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榕树大。
“仿佛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照耀”
“仿佛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是什么在颤动?--“鸟的天堂”充满生机。
3、“到处都是鸟声......有的在扑翅膀”鸟儿的快乐,鸟儿的自由自在也感染了在这儿的我们,所以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结合课件,反复朗读)。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7篇)篇九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这是本课教学的第二课时,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同时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并建立环保意识。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大榕树根的神奇,枝叶的盛艳,群鸟的欢愉。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明白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中悟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四、教学设计。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的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鸟的天堂》担负着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重点训练的实践任务。因此,教学方法应遵照本单元训练重点的内容来安排。王老师在设计本课教学方式时,以读、思、悟、说、做作为路线,大胆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去勾划,去想象,去感悟,去畅谈,走出由老师设计好板书非让学生钻死胡同的旧的教学模式,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实践“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受并畅谈景物静的深沉与动的欢畅。
1、朗读悟情。
新课标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我们遵循这一新的精神,设计了一系列朗读训练。如在研究教学描写大榕树枝干部分时,我们设计了探究性朗读的训练,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榕树枝干和气根的神奇美。再如研究榕树叶子部分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自主性阅读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想象榕树叶子茂盛浓密、苍翠欲滴、随风摇曳,在阳光下不时闪亮的静谧美。我们还设计了让学生在齐声朗读中感悟鸟群活动的热烈气氛,从而体会到百鸟群集的欢跃美。希望通过这些阅读形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2、音乐激情。
新课标倡导“打破了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我们遵照这一新理念,设计以《百鸟朝凤》的音乐引入课文的手段,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无限向往的感情。用再次再次播放《百鸟朝凤》来烘托群鸟欢跃的热烈气氛。最后以《回家》这首曲子结束课文,启发学生静静地深思:鸟儿们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家,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帮助它们建立一个安宁快乐的家。通过这些手段,我们希望学生感受到鸟儿们在大榕树上快乐生活的怡然美,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活动寓情。
新课标提倡做到“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的全新教学模式。我们尝试这一模式,不仅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创设情景,还将绘画也引入语文教学课堂。如在研究榕树根部的教学时,我们就创设了让学生在图上补画气根的活动。又如,为了引导学生体会群鸟欢愉的场面时,我们设计让学生将课前画的自己喜欢的小鸟,在《百鸟朝凤》的乐曲中,贴在大榕树上的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亲和美,同时产生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畅谈抒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鸟的天堂》就其文章本身来看,文中“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一句就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在研究这一课时,感觉到在人们讲求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本文的人文性就更有新义。为了让环保观念深置于学生的思想,我们又大胆拓展其人文性的外延。让学生明白这鸟的天堂是当地群众精心保护的成就,树立从小重视环保的理念,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由于人类的破坏,导致鸟儿没有家和由于人类注重环境保护,鸟儿又有了理想的栖息之地的资料,为课文扩大了人文性外延。让学生通过畅谈环保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联系,交流对大榕树的神奇、盛艳和鸟的欢愉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美,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精神境界。
五、精设板书。
为了体现《鸟的天堂》这一课的特点,我们在板书的设计上匠心独运,把教学挂图与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通过重点字词进一步理解图画的意境美,再通过直观图画进一步领悟到重点字词表达的含义深,以达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并使本文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目的。
六、教研花絮。
我们六年级组的王宇平老师虽是一位老教师,但是非常乐意承担这次赛课任务,敢与中青年教师同台竞技,接受新的课程标准的检验。王宇平老师本来就勇于创新,平时的教学中就常出新招。为了上好这次竞赛课,他除了积极地准备课件和挂图、音响等,还废寝忘食反复构思每个教学环节,设想每个训练手段。常常为了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边画边讲解,把他的一些教学新思路说出来,与组内老师们共同商量。我们组的全体语文老师也各抒己见,毫无保留地提供参考意见和积极地建议。这次竞赛课用的两幅挂图,还得到了肖霞老师和龙儇老师大力支持。因此,这节课无论成功与否,都展现了我们组团结、勤奋、求实、钻研的教研之风,体现了王宇平老师对教育课程改革的执着追求,闪现着王老师在教学思想上不断创新的智慧火花。
总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是我们这次教学研究的新探索。为的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体会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时的无穷魅力;在畅谈中发表自己对文中描写的意境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美的感受,使学生产生热爱语文学习的激情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热情。无论成败,我们都将有巨大的收获。
20xx年11月27日。
七、板书设计:
根{垂伸}神气挂图。
叶{堆翠}盛艳挂图。
(叶)(鸟)(根)。
鸟{叫飞}欢愉。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7篇)篇十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2.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做巢树梢榕树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1)同桌互相读一下。
(2)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
二、初读感知:。
2.课文读的很流畅,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1)是啊,作者分别在傍晚和清晨两次来到鸟的天堂。但是傍晚时分,只看到一株巨大的大榕树,清晨时才看到了百鸟齐飞的景象。
(2)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也就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3)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
三、品读赏析:
我们按照课文的顺序从前往后交流。
(一)大榕树部分。
1.“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
你能把这种惊讶、赞叹的语气读出来吗?谁来读一读?
(3)我听到了你的惊喜。
谁再来试一试?
你也读出了赞叹的语气。
2.“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实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3.“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4.如此巨大、茂盛、拥有蓬勃生命力的一株大榕树,作者由衰的赞叹:(出示,引读)。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鸟儿部分。
1.“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感受百鸟齐飞的场景。(播放本段朗读)。
3.(1)如此多的鸟儿,我们都没有时间去一一关注了,正如作者所说的(出示,引读)。
——“我注意的看着,眼睛应接不暇。”(“暇”字逐渐放大)。
(2)“暇”是“日”字旁,表示“时间”。可以组词“空暇、闲暇、偷暇”,都和时间有关。
怎么写好它呢?(观察课件)(左中右三个部分都要写瘦长)。
(1)说的可真好啊,出示第九自然段“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2)人与鸟儿、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有这(再读课题)“鸟的天堂”。
(3)也因此,才有作者由衷的感叹(引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三)前四个自然段。
2.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了巴金先生的两篇文章,你收获了什么?
3.我们读到了美丽的“鸟的天堂”,那么课下请你以小导游的身份向你周围的人介绍“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7篇)篇十一
3、能较有感情地朗读文段。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朗读磁带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质疑激趣、变序导入 。
1、复习: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经过的时间和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存疑:这些问题通过学文去解决。
三、认识榕树特点,感受静态美。
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什么?(出示榕树近景图)。
2、问:课文的哪些段落描写了大榕树?(5—9)。
3、轻读、思考:(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1)、课文写出了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4、全班交流:
1)、认识榕树的特点:大、茂盛。
2)、交流体会:
(1)、指名说。
(重点引导理解7、8自然段中描写榕树的语句)。
6、用赞美之情朗读具体描写榕树的7、8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7、小结:这部分内容抓住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的静态美。
四、释疑,感受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体会动态美。
1、释“昨天眼睛骗了我”之疑:
2、引入: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呢?
5、通过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兴奋)。
6、感情读12、13自然段。
8、释疑:
1)、联系图、文思考:这里对鸟儿来说是个怎样的地方?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2)、生答(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等),释不带引号的鸟的天堂之疑。
3)、问:“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带引号?
五、谈话总结、结束教学。
3、结束谈话:我们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于生存的环境。
六、作业 :
板书:
大
傍晚 榕树{ (静态)。
茂盛。
多 } 热爱、赞美。
早晨 鸟{ (动态)。
快乐。
(有课件)。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7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
1、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寂静、应接不暇。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找出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读一读,能够读出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读、悟、议。
教学过程 :
一、课题导入 ,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文。
2、每次看到了什么景象?用“---------”找出有关的语句。
3、每次看后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划出。
三、全班汇报交流:
听见了 他感到 。
2、《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感情朗读,评读。
五、这篇课文作者写的很美,你认为那些地方写的没?为什么?
六、小结:
板书设计 :
听见了 他感到 。
教学反思: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在教学中,我还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7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教学重点。
朗读重点片段,感悟大榕树的奇特、尼奥的欢快。
一、导入。
1在广东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有块泥潭小洲。一天,一只仙鹤看中这环境优美,便衔来一棵榕树枝,说来奇怪,这棵榕树很快的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成千上万只仙鹤。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万千灵鸟,鸣声呼唤,翩翩起舞,形成了南国的一个奇观“鸟的天堂”。
2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呢?
(生自由说,带着你们美好的幻想再来读题目。)。
二、检查预习。
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各在什么时间?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两次一次在傍晚,一次在早晨第一次看到了一颗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三、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他有怎样的感慨?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指名读,读出感慨。齐读。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说: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呢?
(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是真正的鸟的天堂。)。
1、你仿佛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树?
(大、茂盛、生机勃勃)。
2、看到这棵大榕树,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齐读(读出赞叹)。
五、自由朗读7、8自然段,体会作者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方法:圈点批注,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指导朗读:读出“一株、大”
2、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
(枝上又生根,根上又生枝)。
出示图片,形成了独木成林的景观,所以作者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体会“卧”字,带着你的感受读)所以作者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5、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读了这句话有疑问吗?(为什么说有“生命在颤动?)。
6、借助平时的生活感受,小组交流。
(预设:可能是风吹的树叶在动,可能是小鸟在动。)。
(是树叶在动,是生命在动,也是作者的心在动,所以他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7篇)篇十四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对作者以及课文知识了解了什么?说一说(简介作者)。
2、激疑审题:天堂指什么?它是怎样的?(美的、充满欢乐的)。
3、课文里的鸟的天堂是写的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五)、再读课文。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7篇)篇十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2课时。
板书:
天堂。
你知道怎样的地方是“天堂”?
板书:
1、要求:
2、准备好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3、学生轻声读,思考,交流。
抓住有关段落词语,初步感受榕树的巨大,叶子的可爱,作者轻松愉快地心情。
1、说说喜欢哪些描写,有什么感受。还有什么疑问,想想该怎样解决。
2、学生自学,准备下节课交流。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7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方法与习惯。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注。
激情。
设疑。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 ,激发兴趣。
2.提出活动内容。
3.设疑。
组织。
指导。
1.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习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1).明确活动要求。
(2).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自主。
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1).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适时调控。
(2).进入bbs,释疑,并为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1.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欲特别强烈,主体潜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
总结。
评价。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 展示区。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 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让学生们对网络阅读中积累的经验相互交流,对存在问题的自我反思,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网络阅读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本站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教案(实用17篇)篇十七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课教学的第二课时,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同时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并建立环保意识。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大榕树根的神奇,枝叶的盛艳,群鸟的欢愉。
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明白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中悟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的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鸟的天堂》担负着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重点训练的实践任务。因此,教学方法应遵照本单元训练重点的内容来安排。王老师在设计本课教学方式时,以读、思、悟、说、做作为路线,大胆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去勾划,去想象,去感悟,去畅谈,走出由老师设计好板书非让学生钻死胡同的旧的教学模式,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实践“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受并畅谈景物静的深沉与动的欢畅。
1、 朗读悟情
新课标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我们遵循这一新的精神,设计了一系列朗读训练。如在研究教学描写大榕树枝干部分时,我们设计了探究性朗读的训练,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榕树枝干和气根的神奇美。再如研究榕树叶子部分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自主性阅读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想象榕树叶子茂盛浓密、苍翠欲滴、随风摇曳,在阳光下不时闪亮的静谧美。我们还设计了让学生在齐声朗读中感悟鸟群活动的热烈气氛,从而体会到百鸟群集的欢跃美。希望通过这些阅读形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2、音乐激情
新课标倡导“打破了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我们遵照这一新理念,设计以《百鸟朝凤》的音乐引入课文的手段,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无限向往的感情。用再次再次播放《百鸟朝凤》来烘托群鸟欢跃的热烈气氛。最后以《回家》这首曲子结束课文,启发学生静静地深思:鸟儿们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家,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帮助它们建立一个安宁快乐的家。通过这些手段,我们希望学生感受到鸟儿们在大榕树上快乐生活的怡然美,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活动寓情
新课标提倡做到“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的全新教学模式。我们尝试这一模式,不仅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创设情景,还将绘画也引入语文教学课堂。如在研究榕树根部的教学时,我们就创设了让学生在图上补画气根的活动。又如,为了引导学生体会群鸟欢愉的场面时,我们设计让学生将课前画的自己喜欢的小鸟,在《百鸟朝凤》的乐曲中,贴在大榕树上的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亲和美,同时产生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畅谈抒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鸟的天堂》就其文章本身来看,文中“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一句就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在研究这一课时,感觉到在人们讲求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本文的人文性就更有新义。为了让环保观念深置于学生的思想,我们又大胆拓展其人文性的外延。让学生明白这鸟的天堂是当地群众精心保护的成就,树立从小重视环保的理念,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由于人类的破坏,导致鸟儿没有家和由于人类注重环境保护,鸟儿又有了理想的栖息之地的资料,为课文扩大了人文性外延。让学生通过畅谈环保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联系,交流对大榕树的神奇、盛艳和鸟的欢愉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美,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精神境界。
为了体现《鸟的天堂》这一课的特点,我们在板书的设计上匠心独运,把教学挂图与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通过重点字词进一步理解图画的意境美,再通过直观图画进一步领悟到重点字词表达的含义深,以达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并使本文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目的。
我们六年级组的王宇平老师虽是一位老教师,但是非常乐意承担这次赛课任务,敢与中青年教师同台竞技,接受新的课程标准的检验。王宇平老师本来就勇于创新,平时的教学中就常出新招。为了上好这次竞赛课,他除了积极地准备课件和挂图、音响等,还废寝忘食反复构思每个教学环节,设想每个训练手段。常常为了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边画边讲解,把他的一些教学新思路说出来,与组内老师们共同商量。我们组的全体语文老师也各抒己见,毫无保留地提供参考意见和积极地建议。这次竞赛课用的两幅挂图,还得到了肖霞老师和龙儇老师大力支持。因此,这节课无论成功与否,都展现了我们组团结、勤奋、求实、钻研的教研之风,体现了王宇平老师对教育课程改革的执着追求,闪现着王老师在教学思想上不断创新的智慧火花。
总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是我们这次教学研究的新探索。为的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体会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时的无穷魅力;在畅谈中发表自己对文中描写的意境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美的感受,使学生产生热爱语文学习的激情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热情。无论成败,我们都将有巨大的收获。
20xx年11月27日
根{ 垂 伸 }神气 挂图
叶{ 堆 翠 }盛艳 挂图
(叶)(鸟) (根)
鸟{ 叫 飞 }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