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和课程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细化和分解。借鉴以下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和做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买电池教案(专业15篇)篇一
1、通过活动,使幼儿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懂得废电池是有害的。
2、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做到不乱扔废电池。
1、废电池回收筒。
2、和居委会做好联系工作
1、认识废电池
(出示废电池)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到的?电
池用完了就叫废电池。
你们把废电池怎么处理的呢?
2、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电池回收筒。
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引导幼儿了解"废电池回收"。知道有废电池,可以放到我们这个废电
池回收筒中。
3、了解废电池的危害
电池中含有的元素如果渗入土壤,通过食物链进入植物、动物,最后进入人体,就会导致严重的疾病。随手扔掉的废电池中含有的金属可能有一天就被自己吃下。
4、讨论:处理废电池
我们怎么处理这些废电池呢?
我们把废电池送到居委会去,他们会帮我们处理的。
5、外出:带领幼儿将废电池送到居委会的回收站中。
买电池教案(专业15篇)篇二
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
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掌握本节知识,对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电池使用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研究探索发明新电池有重要意义。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过程与方法:通过pb-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原电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国家作出贡献,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
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两池)发生及盐桥的作用。
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自主分析设计”的学习方式学习。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1)情境导课:让学生举一些手机、电子表等新型电池例子。联系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2)回顾原电池:复习基本概念,温故而知新。
学生回忆原电池的有关内容,调动学生思考,回忆概念为后期探究作准备。板书(便于学生直观记忆、理解掌握):
1.概念。
2.电极名称。
3.构成条件。
4.原电池工作原理(课件展示微观过程)。
(3)设计原电池:(板书)。
活动一、依pb+cuso4=pbs04+cu反应,自主设计原电池。纸上谈兵重温原电池原理。
活动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此原电池反应。实践出真知,培养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三、成果展示:学生写出有关电极反应方程式,进行练习。
活动四、学生总结单池原电池的设计思路,形成整体思维模式。
活动五、学生评价原电池:电流不稳,引出新发明。
(4)改良原电池:(板书)启发分析电流不稳定的原因,引导双池原电池的设计思路,学习课本知识,按实验小组发放盐桥,重新实验。探讨盐桥的作用。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5)盐桥的作用:(板书)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
1.补充电荷。
2.使装置形成闭合回路。
3.提高了能量转化率。
(6)结尾的设计:学生谈谈学习本节的感受,情感表达及分享。
总体设计思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亲手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疑问,自主解答,自主设计,合作评价。在自主提问的过程中推动课的进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意识,学会实验,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学会设计、学会合作、学会评价。
买电池教案(专业15篇)篇三
1、继续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估算,判断结果的对错,掌握调换加数再算一遍的验算方法。
2、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明确竖式时要注意问题。
口算卡、课件、计数器(学生)。
1、口算(开火车)。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通过竖式,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用调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验算结果。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2、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1)列出算式:99+129。
(2)展示算法多样化。
97+12997+12997+129。
=100+129-3=97+130-1=90+130+7-1。
=229-3=227-1=220+7-1。
=226=226=227-1。
=226。
97+129。
=90+120+(7+9)97129。
=90+120+16+129+97。
=210+16226226。
=226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3、总结法则。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进1。
p55。
1、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发展提问、解决问题习惯。
2、学生养成计算前先估算的习惯,养成认识验算的'习惯。
课件。
1、提问。
2、导入新课。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
(1)学生独立口算,把得数填在课本里。
(2)学生口答,让学生说说计算思路。
2、指导学生做练一练。
(1)先让学生认真审题,对竖式结果进行估算。
(2)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
(3)怎样检查这四位同学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结:
连续进位的加法,有时需要三次连续进位,一般同学们第一次进位比较注意,第二次进位容易忽略。
4、指导学生做练一练的第3题。
5、指导学生做练一练第4题。
这是一道思考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理解题,再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卡片,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本题答案很多,尽可能让学生探讨出各种答案。
买电池教案(专业15篇)篇四
1、通过活动,使幼儿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懂得废电池是有害的。
2、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做到不乱扔废电池。
2、和居委会做好联系工作。
(出示废电池)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到的?电。
2、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电池回收筒。
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引导幼儿了解"废电池回收"。知道有废电池,可以放到我们这个废电。
池回收筒中。
电池中含有的元素如果渗入土壤,通过食物链进入植物、动物,最后进入人体,就会导致严重的疾病。随手扔掉的废电池中含有的金属可能有一天就被自己吃下。
我们怎么处理这些废电池呢?
我们把废电池送到居委会去,他们会帮我们处理的.。
5、外出:带领幼儿将废电池送到居委会的回收站中。
买电池教案(专业15篇)篇五
探索和了解电池的基本特征,知道电池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各种不同型号的电池(方电池、纽扣电池、电板、1~7号电池,废旧电池)。
2、各种电动玩具,各种生活用电物品(闹钟、砌kman、文曲星、照相机等)。
3、模拟电池贴绒一份。
一、操作探索:玩电动玩具
这里都是电动玩具,你们想玩吗?去玩玩吧。
——老师可以引导:这边有各种各样的电池,你试试,有用吗?
孩子的探索是在试误中进行的,他们大多在错误之后,才会悟到正确。也有孩子一开始就正确的,但孩子未必了解原因。所以,给孩子大胆试误的机会吧。
二、交流讨论:你是怎么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的?
1、了解不同的电池型号:
老师的引导可以是:
·你装的是什么电池?
·谁的电池和它一样的?谁的电池和它不一样的?
·为什么要有不同的电池呢?
2、了解电池的装法。
可以讨论:
·你的电动玩具动起来了吗?
·看看他的电动玩具装了电池,为什么不动?
·玩具装电池的地方,有“+"和“一”的,电池该怎么放呢?(用模拟电池贴绒说明)
3、了解电池的容量。
老师可以引发:还有装了电池没有动起来的玩具吗?怎么会的?
三、运用延伸:玩各种玩具
1、周围有不同的电器和玩具,你去玩玩,看看要装什么样的电池?
2、你家里还有哪些东西要用电的?它们又是怎么用电的?
——这个活动可以放在角落学习里完成。如,让孩子在许多家用工具的图片中,分析哪些是家用电器、它们不同的使用方式等等。也可以在生活角放置一些常见的家用电器,既可以让孩子探索使用方法,又可以进行安全教育。
买电池教案(专业15篇)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加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同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发明“回收废电池”的情境,引导同学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先让同学估算出得数的范围,再自主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交流时,可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使同学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干相加。因此,在进行竖式运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才干相加。此外,教师克结合这一素材向同学进行环保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同学交流的意识,逐步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同学的环保意识。
重点。
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校和同学学情分析。
同学在本节学习前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加法,基本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法则,这就为学习万以内的加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不同的是过去两位数加法只限于100以内,只存在一次进位的情况,本节主要学习的是三位加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的运算方法,这是同学学习笔算加法的难点。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同学已经掌握百以内数加法的基础上,启发同学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新课标教材在编排加法这一内容时,考虑到同学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改变了过去单纯出计算题教学的形式,而是紧密联系同学的实际生活,通过具体情境引出计算问题,使同学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同学的应用意识。
一,谈话,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出示电池,谈话:同学们认识它吗?它有什么作用吗?
2提问:废电池对大自然有什么污染?把你收集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3提示课题:为了减少大自然的污染,所以我们要回收废电池。
二,探究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提出要求:根据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加法问题?能列出算式吗?
3听汇报,板书问题。
4提出要求:先估算一班和二班一共大约回收了多少节?
5指出:200是估算的结果,究竟是多少还要通过计算。怎样列竖式计算呢?小组讨论。
6听汇报,点拨。
7提问:进行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买电池教案(专业15篇)篇七
1 认识几种常见的电池。了解各种电池的用途。
2 培养幼儿从小保护环境的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
各种电池,装有电池,手电筒,手机,电池回收箱。
一 认识各种电池
1 观察电池的形状
出示电池,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手电筒)咦,手电筒为什么亮了?(原来电筒理有电池) 今天,电池大家族来到了我们大四班,小朋友一他们:出示电池,提问:小朋友现在睁大眼睛看看他们长得一样吗?它们什么地方长的不同?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电池长得什么样子。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圆柱形的,有的是长方形的,还有的是原形的。
2 介绍电池的名字
出示一,五,七号电池。向这些圆柱形的电池,它们的形状相同,个子高矮,身体粗细不同的电池,我们把它们个儿最大的电池叫一号电池,我们平时玩具里装的是五号电池,比五号电池小的叫七号电池,准知道这长方形的电池叫什么?叫锂离子电池,我们再看看这种电池,(重复各种电池的名称)
二 了解几种电池的用途
1 电池的形状,长相不同,他们工作的地方也不同。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工作时都需要电池,现在小朋友看看,哪些电池都要上班了。“五号”电池要上班了,瞧,他在哪儿上班呢?(出示玩具枪)。然后出示锂子电池,1号电池,钮扣电池。说出它们各在什么对应的东西上上班。
:小朋友真棒,帮助这些电池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电池娃娃们谢谢大家!
2 幼儿动手操作。
三 发散思维
(1)小朋友们想一想,电池都给我们平时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录音机唱歌,计算机算账,手机传递信息,手电照明,遥控器换频道······)
(2)那你们想一想,我们平时用过的什么东西还需要电池?如:玩具汽车用的是五号电池,电子表用的是纽扣电池,手机用的是锂离子电池,手电筒用的是1号电池,空调遥控器用的是七号电池等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把话说完整)
四 保护电池,保护环境
(1)原来,我们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电池,它给我们平时生活带来了这么多的方便,快乐,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惜它,保护它。
“咦,这节电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我们一起来听它说一说:
听了电池的话我们小朋友以后该怎么办?
(2)电池不但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老师还知道电池的一个小秘密,小朋友想知道吗?老师来悄悄地告诉你们:在电池的身体内有一种有毒的东西,它对我们的人类和周围环境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我们小朋友千万要记住,要把用过的电池不能乱扔,收集起来。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出示电池回收箱)
“从今天开始,我们小朋友都来争做环保小卫士,把用过的废旧电池送到电池回收箱里,小朋友们,知道了吗?”
买电池教案(专业15篇)篇八
1、了解电池的作用和正负极。
2、产生对科学奥秘的兴趣。
1、幼儿各自从家里带来的电动玩具。
2、有关课件内容的ppt。
(教师事先将幼儿带来的电动玩具的电池做些“小动作”—将部分玩具的电池装反)。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都从家里带来了电动玩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老师有要求一会小朋友要把在玩时发现的小秘密跟大家一起分享。
二、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和正负极。
幼:玩具坏了;不会动;没电了。
幼:提出猜测。
师:老师将电池放大了(ppt),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电池,发现了什么?
幼:电池两端有+、—符号。
师: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每节电池都有+、—两个符号,突出一个小头的有+表示的是正极,来跟老师一起念正极;平平的一头有—表示的是负极,跟老师一起念负极。安装电池时我们要将负极的那头对准弹簧按下去,两块电池要相反安装。老师呢这里有一个视频,上面放了电池安装的一个过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要强调安装电池时,弹簧要被完全压下,电池要完全装进)。
三、,幼儿自己动手安装电池。
师:小朋友们现在都知道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了,那现在自己去重新安装电池,然后玩一玩玩具,看看玩具是否能动了。
师:小朋友们把玩具放下回到自己的位子,看来大家都很聪明,都成功了。大家都知道了安装电池时,要将负极那头对准弹簧完全按下去,电池是相反安装的。
四、扩展有关电池的知识。
师:其实除了我们今天用到的这种电池,科学家叔叔还发明了许多其它种类的电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pt、一张张出示电池图片并讲解名称,适当的讲2个电池的作用,一般用在哪里)。
师: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分享了安装电池的秘密,小朋友们回家后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剩余的两种电池)一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
买电池教案(专业15篇)篇九
1.初步了解电池的简单知识,并尝试运用。
2.知道废电池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培养探索电池的兴趣。
1.幼儿自带电动玩具,(这些玩具电池容易拆装,且都是一次性电池)。
2.各种电池.(老师准备一些形状、大小各异的蓄电池)。
3.有关电池危害的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感受电池的功能。
1.师:小朋友,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
幼:玩具。
师:今天是我们班玩具展览会,你可以选一件你喜欢的玩具玩。(幼儿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玩具玩。)。
2.师:大家玩的真开心,问:xx你拿的什么玩具?怎么玩呢?
幼:我拿的小熊敲鼓,我一开按钮,它就动起来。
(其他幼儿纷纷举手,说出自己手中的玩具怎么玩。)。
3.师:为什么这些玩具又能动又能发出声音呢?
幼:因为装有电池。
师:电池宝宝本领可真大,现在我们一起认识电池宝宝。
二、观察电池的外形、种类。
1.师:小朋友找找,你手中的玩具,电池在哪儿呢?找到把它放在桌子上。
(幼儿动手找电池,找到后放到桌子上,桌上放有各种形状的电池。)。
2.师:现在看看,这些电池一样么?都是什么样子的?
幼:有大的,有小的,还有象纽扣一样的。
3.师:我们把它们分一下类好么?(幼儿动手将电池分类。)。
4.老师这儿也带来一些电池,看看认识么?
(老师出示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蓄电池,边出示边提问。)。
5.幼儿在引导下回答:手机电池,照相机电池,电瓶…….。
6.师:这些电池用完后,还可以充电,又叫充电电池,你们玩具里的电池能充电么?(不能),它们叫一次性电池。
三、学会电池的正确安装。
1.师:现在小朋友把电池装进玩具里,再让它动起来。
(幼儿动手安装电池,有的幼儿装好电池后,玩具又动起来,有的装好电池玩具还是不动,很着急。)。
2.师:哎,点点怎么啦?奥,玩具坏了,找找什么原因?呀,小朋友也来帮助他,真团结。
(有的玩具装上电池还是不动,小朋友以为它坏了,其他人也过来帮忙。)。
3.师:谁找见原因啦?奥,是电池上反了,怎么才不会把电池上反呢?(小朋友举手回答)。
4.师:我们来看这组电池(出示课件),电池上面写着“+”,下面写着“—”,我们安装电池时要把电池的“+”对着壳子的`“+”,电池的“—”对着壳子的“—”才行。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
四、知道电池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知道了电池的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表扬、鼓励幼儿大胆探索。)。
师:老师这儿有一块电池用很久了,没电了,我把它扔了吧。
(幼儿急忙阻止,说不能扔。)。
师:为什么不能扔?(幼儿说出各种原因。)。
师:小朋友看完这段录象就知道了。
(多媒体录像演示电池的危害。)。
师:看玩了这段录象,你们知道废电池该往哪扔?
幼:废旧电池回收箱。
师:看来我们班也该设立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箱,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师出示自制的废旧电池回收箱。)小朋友可以把用完的废电池扔进这个垃圾箱里。(师把刚才的废电池当众扔进去。)。
此活动是以玩具展览会展开探究的,活动一开始,就以各种电动玩具激发起幼儿的很大兴趣。但孩子的探究活动必须由教师引导,当我提出:为什么这些玩具又能动又能发出声音呢?你能找出这些电池么?幼儿纷纷动手找电池,在找出电池后,老师继续引导幼儿观察电池外形,了解电池种类。电池的正确安装,是活动的难点,我让幼儿先动手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老师再小结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发挥互帮互助的力量,整个环节幼儿动脑、动手,亲历整个探究过程,并共同讨论、交流、总结。最后联系实际了解电池的危害及回收。这样在玩具展览会的形式下,完成了本节课目标,也培养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小百科: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买电池教案(专业15篇)篇十
1、通过安装电池活动,了解一些电池和安装电池的基本常识。
2、喜欢各种电动玩具,能探索发现其共同的特征。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自动玩具、电池、记录单三、活动过程:
1、幼儿介绍自己的玩具。
今天小朋友你们开心吗?为什么?请说说你们带的都是什么玩具?
2、师幼共同玩玩具。
(1)你们的玩具为什么不动?老师的玩具怎么会动呢?
(2)怎样才能使玩具动起来?
老师这里有很多电池,你们试一试,有用吗?
3、幼儿尝试装电池。
请装得对的幼儿上来讲解。
4、教师总结装电池的第一种方法。
请不正确的幼儿再次装电池。(鼓励幼儿大胆尝试)5、老师引导幼儿探索装电池的第二种的方法。
(1)幼儿共同在电池上找标记。
(2)幼儿讨论装电池的方法。
(3)幼儿装电池。
6、活动延伸。
买电池教案(专业15篇)篇十一
1、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索及合作学习的乐趣。
2、通过猜想、验证的方法,初步得出人体也能导电的结论。
活动准备。
金属勺子、铝箔纸若干。
活动过程。
1、认识实验材料,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与讨论。
将金属勺子和铝箔纸放在舌头上会有什么感觉。
(2)引出实验活动。
2、做一做。
(1)实验。
请幼儿两手将金属勺子和铝箔纸,放在舌头上,这时不会有什么变化?接下来,让勺子和铝箔纸手握的一端相接触,再去感觉,一种苦苦的感觉就出现了。
3、分享与交流。
(1)幼儿间自由交流实验结果,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实验原理。
在电解液中,只要放入两种不同的金属,就能做成电池,唾液可以说就是一种电解液,金属勺子和铝箔纸则是两种金属,把这两种金属放进了嘴里,就组成了电池,再用手握的这一端接触,相当于接通了电池使之放电,味蕾受到了电流刺激,就会感觉出苦味。
活动记录与反思。
生活中孩子们对于勺子是非常熟悉的,但对于铝箔纸还是比较陌生,铝箔纸的用途、作用都不知道。在活动中先请幼儿分别将勺子、铝箔纸放在舌头上感受,再让勺子和铝箔纸手握的一端相接触,再去感觉。通过比较,幼儿得出,舌头与勺子和铝箔纸手握的一端相接触后会有苦苦、麻麻的感觉。
实验中我发现许多孩子还和同伴合作将各自的勺子和铝箔纸串联在一起,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大家都觉得很奇怪,老师将人体电池的实验原理告诉了幼儿,大家这次恍然大悟。
买电池教案(专业15篇)篇十二
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节选自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我将从以下四个板块进行讲解。他们分别是水果电池、原电池的定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习题部分。
今天老师要做一个有趣的家庭小实验,水果电池,用水果真的可以做电池吗?和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实验吧。
【视频】实验所需要的材料有:柠檬、铁钉、铜币、导线和发光二极管。在每一块柠檬中插入一枚铜币和一根铁钉,用导线像这样子把它们连接好,最后连上发光二极管,仔细观察,发光二极管亮了。
【ppt】想知道水果电池的原理吗?这节课让我们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面的演示实验。
【视频】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先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锌片上产生大量气泡,现在我们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铜片上没有任何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锌的金属活泼性比氢强,铜的金属活泼性比氢弱,所以硫酸中的氢可以被锌置换,而不能被铜置换。用导线将铜片与电流表的正极相连,锌片与电流表的负极相连,观察到锌片上的气泡减少,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实验的装置是一套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我们就把这样的装置叫做原电池。由刚才实验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可知,电子由锌电极流出,流向铜极,那么我们就把有电子流出的一极叫做负极,有电子流入的一极叫做正极,显然,锌在这里是负极,铜在这里是正极。
我们再来看他下面的动画,同学们就更清楚它的工作原理了。锌失去电子成为锌离子,被溶解,失去的电子沿导线流向铜电极,溶液中的氢离子被吸引到铜电极得到电子成为氢气,外电路因为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从而使灯泡亮了。
同学们看懂了吗?我们再来看一遍,该原电池的锌电极为负极,铜电极为正极,在负级,锌失去了电子成为锌离子进入溶液,失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锌失去的电子沿导线传递给正极,由于铜电极有了外来的电子,它吸引了溶液中的阳离子-氢离子,氢离子在铜的这一极得到电子,生成了氢气,得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在外电路中,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使指针偏转,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移动方向相反。那么在电池的内部,离子有没有发生移动呢?方向又是怎样的呢?其实在电池的内部,正极消耗了大量的h+,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而负极处生成了大量的zn2+,所以需要大量的阴离子移向负极。
根据以上的两个电极反应式,该原电池的总反应为,锌和两摩尔氢离子反应,生成一摩尔锌离子和一摩尔氢气。
同学们,学习了有关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知识,大家知道,水果为什么能做成电池了吗?其实柠檬中的化学物质类似于铜锌原电池中的电解质稀硫酸,而铜币相当于铜片做正极,铁钉相当于锌片做负极。水果中的化学能转变为了电能。
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
买电池教案(专业15篇)篇十三
1、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尝试操作,了解干电池的外形、型号和简单的功能。
2、通过尝试、操作、探索,学会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即认识正负极。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电动玩具若干,各种大小型号不一的电池若干。电池槽示意图和模拟电池两个,供幼儿操作的示意图和模拟电池每人一份,奖章若干(环保小卫士)白盒子若干。垃圾桶3个,垃圾标志图3张。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在玩电动玩具和物品的尝试中,感知玩具和物品的无电池状态。
1、放音乐(玩具兵进行曲),幼儿进电动玩具城。
2、幼儿按意愿分散选择玩具,进行摆弄和尝试,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知道刚才玩的玩具里面没有电池)。
二、第二次尝试:给电动玩具配上电池。
1、认识电池。
2、幼儿尝试:自己装电池。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为你的玩具装上合适的电池吧!”“装好电池的小朋友就把开关打开看能不能动”。
发现问题:
1、有的不会装。2、装反了。
三、第三次尝试:通过电池模型引导幼儿认识正负极和正确安装电池。
1、看电池上的有什么标记符号。(“+”正极,“—”负极)。
2、两端不一样平,鼓出来的一端是正极,平的一端是负极。
3、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如何安装。
重点介绍双向电池排列的方法。还有单向电池排列的方法。
4、幼儿尝试安装示意图。
5、实践操作安装真正的电池。
6、安装好后一起打开进行验证。
“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把电池装好了?那李老师数三声,我们一起把开关打开……。
7、。
六、讨论:
1、除了我们的电动玩具需要电池,还有哪些东西也需要电池呢?
2、用完的电池应该怎么办?(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七、结束。
买电池教案(专业15篇)篇十四
活动班级:中四班。
授课教师:王列云。
活动目标:
通过摆弄、拆卸电动玩具,让幼儿对电池有初步的了解。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
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每个幼儿一个电动玩具,内有电池;另备电池若干;讲解废旧电池危害的光碟。
活动过程:
导入教学主题,幼儿自由玩带来的电动玩具。
教师:为什么电动玩具会动?(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找找看电动玩具里的电池在哪里?
(1)出示实物,请幼儿观察它的外观。
教师:我们一起看看电池是什么样的?
(2)电池有正负极之分,凸起的地方是正极(+),平面的地方是负极(一)。
(3)电池产品可分一次干电池(普通干电池)、二次干电池(可充电电池,主要用于移动电话、计算器)、铅酸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三大类。我们最常用的是普通干电池。
(4)电池有3号、5号、7号等不同型号。不同的生活用品也不一样。
教师:电池有什么作用?(幼儿自由回答。)。
(1)播放废旧电池给我们造成的危害的光碟片段。
(2)讲述幼儿因为电池而受伤的新闻。
一个叫浩浩的小朋友晚上回家后,一个劲地嚷"耳朵疼",家人询问后才得知,下午在幼儿园,浩浩将一个纽扣电池塞进了左耳朵里。于是,家人连夜将浩浩送进了医院。根据给浩浩动手术的吴医生介绍,直到第二天上午,浩浩耳中的小电池才取出。取出来的电池直径有7毫米,当时藏在距外耳道口2厘米的.骨部与软骨部相接处,是外耳道狭窄的地方。电池虽已顺利取出,但浩浩耳朵有点充血,需要消炎处理。
教师:电池里面是有毒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很大,小朋友们千万不能把电池放进嘴巴,也不能像浩浩那样放到身体的某个器官里。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怎么安装电池吗?(幼儿尝试安装电池。)。
教师总结:先检查电器和电池接触面是否清洁,必要时用于布擦净,再按电正确极性装入。不要将新旧电池混用,同一种型号但不同种类的电池也不能混用。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提供"我会玩电池宝宝"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操作。
2.发放"变废为宝好办法"记录表,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
活动反思:
此活动是以玩具展览会展开探究的,活动一开始,就以各种电动玩具激发起幼儿的很大兴趣。但孩子的探究活动必须由教师引导,当我提出:为什么这些玩具又能动又能发出声音呢?你能找出这些电池么?幼儿纷纷动手找电池,在找出电池后,老师继续引导幼儿观察电池外形,了解电池种类。电池的正确安装,是活动的难点,我让幼儿先动手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老师再小结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发挥互帮互助的力量,整个环节幼儿动脑、动手,亲历整个探究过程,并共同讨论、交流、总结。最后联系实际了解电池的危害及回收。这样在玩具展览会的形式下,完成了本节课目标,也培养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买电池教案(专业15篇)篇十五
1、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索及合作学习的乐趣。
2、通过猜想、验证的方法,初步得出人体也能导电的结论。
金属勺子、铝箔纸若干
1、认识实验材料,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与讨论
将金属勺子和铝箔纸放在舌头上会有什么感觉
(2)引出实验活动
2、做一做
(1)实验
请幼儿两手将金属勺子和铝箔纸,放在舌头上,这时不会有什么变化?接下来,让勺子和铝箔纸手握的一端相接触,再去感觉,一种苦苦的感觉就出现了。
3、分享与交流
(1)幼儿间自由交流实验结果,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实验原理
在电解液中,只要放入两种不同的金属,就能做成电池,唾液可以说就是一种电解液,金属勺子和铝箔纸则是两种金属,把这两种金属放进了嘴里,就组成了电池,再用手握的这一端接触,相当于接通了电池使之放电,味蕾受到了电流刺激,就会感觉出苦味。
生活中孩子们对于勺子是非常熟悉的,但对于铝箔纸还是比较陌生,铝箔纸的用途、作用都不知道。在活动中先请幼儿分别将勺子、铝箔纸放在舌头上感受,再让勺子和铝箔纸手握的一端相接触,再去感觉。通过比较,幼儿得出,舌头与勺子和铝箔纸手握的一端相接触后会有苦苦、麻麻的感觉。
实验中我发现许多孩子还和同伴合作将各自的勺子和铝箔纸串联在一起,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大家都觉得很奇怪,老师将人体电池的实验原理告诉了幼儿,大家这次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