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灵活运用适合大班教学的教学法和教育技术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范文,供各位教师参考借鉴。
大班教案二十四节气(优秀19篇)篇一
了解与春分有关的习俗,感受春分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通过收集春分的材料,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1.教师准备:了解各地有关春分习俗。有关春分习俗的图片,各种与春分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2.幼儿准备: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春分有关的谚语、习俗。
一、前置学习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气候变化的相关常识,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
惊蛰简介:(课件、春分的图片)。
二、教师介绍春分的由来。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是春季6个节气中的第4个。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古代黄河流域与之相应的物候现象为“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春分节气习俗:吃春菜。
岭南风俗。
昔日四邑(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春分节气习俗:送春牛。
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春分节气习俗: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春分诗句。
《春分》。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三、总结提升:。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春分。
作业回家给家人介绍春分的习俗。
大班教案二十四节气(优秀19篇)篇二
1.简单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体验怀念先祖、怀念革命烈士的情感。
简单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体验感受清明的气氛,懂得怀念先祖与革命烈士。
开始部分。
古诗导入:《清明》。
师:这首古诗里藏着一个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二、基本部分。
清明节到了,都有哪些习俗呢?
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播放清明节由来的视频,幼儿观看。
2、交流:
师:清明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有清明节呢?在清明节这天我们都要做些什么?(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图片。)。
3、引导幼儿初步体验怀念先祖,怀念革命烈士的情感。
(1)出示扫墓图片。
师:瞧!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去扫墓呢?
小结:每年清明前后,为了表达对已经去世的亲人的怀念,我们都会去他的墓前祭拜,表达哀思。
(2)出示革命烈士陵园扫墓图片。
三、结束部分。
教师播放“革命烈士”的事迹,请幼儿观看,引导幼儿了解“烈士”:董存瑞、黄继光、消防英雄等。
大班教案二十四节气(优秀19篇)篇三
一起吃,一起喝,一起玩耍,一起happy。
为了加深小伙伴们之间的认识,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升华彼此的感情;庆祝冬至。
活动流程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
1、参加本次冬至活动的小伙伴们和师兄师姐于7点20分到北门集合,并请每位小组的负责人负责自己本组的签到,签到无误后大家统一出发。
2、步行--分钟后,到达目的地时,每组负责人再次清点本组人数无误后,即可;如发现有人掉队,应立即马上与掉队小伙伴进行联系。
3、进入地点后,给一定的时间让大家休息一下,收拾一下自己的东西。
第二板块:
1、给每个组分配任务,二个组个组布置房间,我们设定的主题是--x(或更多人,这个不用限定人数)其余人视情况而定,可去帮助其他小伙伴或听从师兄师姐的安排。在此花费的时间大概限定在一个小时半。
2、接下来组织大家做寿司,既然是冬至那么做汤圆是必不可少的。做寿司的话,我们会先买材料,制作方法如下:材料:熟米饭、寿司醋、黄瓜、胡萝卜、盐、醋、香肠、寿司帘、海苔。
步骤超级简单:
1、熟的米饭加入一勺寿司醋,拌匀。
2、黄瓜,胡萝卜切成条,用一点盐和醋腌制一下。
3、香肠也切成条。
4、寿司帘上铺一张海苔。
5、海苔上铺拌好的米饭。
6、铺满后,一端放几条黄瓜,胡萝卜和火腿肠。
7、开始卷,借用帘子的力量往前卷。
8、卷好,切开,建议找把快刀,刀上沾点凉水,不粘。
另外要注意:
1、不要贪多,米饭和卷料都不能放太多,否则根本卷不住。
2、卷的时候,借用帘子的力量往前推。
3、切很关键,一定要找把快刀,刀很钝的话,切的时候容易破坏寿司的形状。
大班教案二十四节气(优秀19篇)篇四
1、感受小寒节气,了解小寒由来。
2、积极参与晨谈,讲述自己的想法。
ppt课件,图片。
一、出示图片,引出小寒。
教师: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这可是我们中国的瑰宝,今天我们来了解——小寒。小寒是在每年的1月5—7日之间,它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开始了。当小寒节气来到时也说明我们要进入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份,就是俗称的“腊月”。
二、出示课件、讲解小寒节气中的自然现象。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小寒节气中的自然现象。
1、果树防冻。
一场大雪过后,果农会及时的把果树上的积雪摇落,以防树枝被大雪冻坏或者是被大雪压断枝。
2、喜鹊筑巢。
喜鹊喜欢在人类活动多的地方居住,它们常把巢安在民宅旁的大树上。喜鹊筑巢常常需要花上四个月时间,所以它们总是早早就开工了,为来年产卵孵化幼鸟做准备。
3、蜡梅飘香。
蜡梅花多为黄色,花瓣比较硬,因为它的花骨朵平滑厚实,表面质感像涂了一层蜡一样,所以给它起名叫“蜡梅”。
三、游戏活动,我来问,你来答。
教师:孩子们你们记住怎么分辨蜡梅科的蜡梅和蔷薇科的梅花了吗?
1、蜡梅的花瓣硬,开花早,花期长,味道浓,多为黄色,属于蜡梅科。
2、梅花的花瓣软,开花晚,花期短,味道清淡,颜色多样,属于蔷薇科。
3、说的非常好,那么小寒节气有一种鸟,它叫喜鹊,喜欢居住在什么地方?人类活动多的地方。常把巢安在哪里?民宅旁的大树上。喜鹊筑巢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四个月。喜鹊的家是用什么做成的?树枝、泥巴、绒毛。
4、小寒节气气温特别低?低过冬的农作物特别容易?受到冻害。
大雪过后,果农会及时的把果树上的积雪摇落,防树枝被大雪冻坏或者是被大雪压断枝。
四、出示图片,了解小寒习俗。
教师:小寒天气酷寒,南北地域跨度大,形成不同的生产农事、生活习俗。农事上,北方大部分地区地里已没活,都要进行歇冬,主要任务是在家做好菜窖、畜舍保暖、造肥积肥等工作。根据多年农事经验,人们往往会以小寒气候推测来年的气候变化,早早做好农事计划,如山东地区就有"小寒无雨,大暑必旱"、"小寒若是云雾天,来春定是干旱年"的俗语。
教师:在生活上,除了要注意日常保暖外,进入小寒后年味越来越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节气里的一种时尚。
大班教案二十四节气(优秀19篇)篇五
乐于参与春分竖蛋游戏,体验动手动脑竖鸡蛋的挑战与乐趣。
感知春分时节天气回暖带给生活的变化。
了解春分燕北归、百花开的节气特点。
课件准备:“燕北归”音频及图片;“百花开”音频及组图;“春分竖蛋”动图。
师幼谈话,鼓励幼儿讨论春分天气回暖带来的变化。
——春分到啦!天气暖和了。天气变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我们穿的衣服比之前多了还是少了?
活动建议:
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播放音频及图片“燕北归”,引导幼儿了解“春分燕北归”的节气特点。
1.播放音频及图片“燕北归”,引导幼儿欣赏春分燕北归的景象。
——你们的发现很准确,奇奇也有春分时的新发现,一起来看看。
——奇奇发现了春分时的什么特点?
——你看到小燕子在哪里?它们在做什么?
小结:春分时小燕子回到北方,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啄泥衔草,有的在鸟窝旁边,忙着搭新家。
2.操作课件,带领幼儿了解春分燕子北归的原因。
——小燕子为什么在春天飞回北方呢?
小结:冬天时北方太冷了,小燕子便从北方飞到比较温暖的南方避寒过冬,春分一到,祖国大地全部都暖和起来了!所以小燕子就飞回了变得温暖的北方,为搭新鸟窝忙个不停啦。
播放音频及组图“百花开”,引导幼儿了解春分百花开的节气特点。
1.播放音频及组图“百花开”,带领幼儿了解“春分到,百花开”。
(1)播放音频,了解妙妙春分时的新发现。
——妙妙发现了什么?(好多漂亮的花都开了。)。
(2)出示组图,带领幼儿赏花,进一步了解春分百花开的节气特点。
——我们也来赏花吧。仔细看看这些美丽的花,你最喜欢哪个?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春分到了,天气暖和了许多,花儿们生长得更快了。桃花、樱花、李花、玉兰花等等,都开放了。花儿们五颜六色的,有白的、有黄的、有粉的,有的花瓣中间还有细细的花蕊,真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2.鼓励幼儿说说生活中还见到哪些花开放。
——你还在哪里见过美丽的花?(幼儿园、公园、小区……)。
小结:春分前后,各色各样美丽的花就在我们的身边,等着大家欣赏呢。
播放动图“春分竖蛋”,带领幼儿了解春分竖蛋的习俗,鼓励幼儿积极尝试竖蛋游戏。
1.出示动图,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听完了奇奇、妙妙的发现,老师也有一个春分小发现,是一个好玩儿的游戏,叫做“竖蛋”。以前的人们常在春分竖蛋,来庆祝春天的来临!
——一起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游戏是怎么玩的。
2.请幼儿拿出自备的鸡蛋,鼓励幼儿自由尝试“竖蛋”。
——竖蛋游戏真神奇呀。其实,竖蛋最重要的是有耐心和动作放轻,把鸡蛋大头朝下,轻轻地竖放在桌子上,如果能竖立起来就算成功了。小朋友们也快来挑战吧。
3.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的竖蛋过程。
——小朋友们的鸡蛋竖起来了吗?你是怎么做的/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发放多种操作材料,鼓励幼儿探索利用各种材料使鸡蛋站起来的方法。
活动建议:本环节由教师根据班级幼儿竖蛋结果和兴趣情况进行自选。
1.每桌发放一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利用各种材料探索使鸡蛋站起来的方法,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让鸡蛋站起来还真不简单呢。老师准备了一些其他材料,借助什么材料可以让鸡蛋站起来?动手试试吧。注意,要把鸡蛋较大的一头朝下才能让鸡蛋站立更容易哦。
2.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你们成功了吗,你们用了什么材料帮助鸡蛋站立,是怎么做的?
小结:原来有这么多办法可以让鸡蛋站起来。只要开动脑筋,多多动手尝试,就可以做到很多神奇的事情!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生鸡蛋或熟鸡蛋作为幼儿竖蛋的操作材料。
教师应注意幼儿操作材料时的安全状况,提醒幼儿勿食材料。
教师可鼓励幼儿发散思维、多尝试,探索各种使鸡蛋站立的材料与方法。
日常活动。
春分时节气温虽回温但常有雷雨、昼夜温差大,教师提醒幼儿注意保暖。
家园共育。
1.家长与幼儿共同聆听宝宝巴士故事《春分春分,昼夜平分》,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节气传统文化。
2.家长可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春色(如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共同欣赏仲春时花红柳绿的美景。
3.有条件的家长可与幼儿一起观察小燕子,寻找燕子窝,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仲春时生机勃勃的景象。
大班教案二十四节气(优秀19篇)篇六
1、锻炼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培养自力更生的意识。
2、感受集体劳动的快乐。
3、和父母一起包饺子增进父母亲情。
20xx年12月10日小班8:00开始中班8:30开始大班9:00开始三准备阶段:
1、请家长准备:擀面杖、案板、围裙,菜刀(班主任合理分组安排)。
以微信、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家长时间、地点、家长需要准备的物品(提前三天通知家长)。
3、班级准备:洗手液体、洗手水。
(一)、介绍冬至来历。
冬至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由此,白天开始一天天变长,夜间开始一天天变短。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我国古代,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不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祭天祭祖外,北方地区有冬至吃饺子“以防天冷冻掉耳朵”、宰羊、吃馄饨的.风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二)、以班级为单位亲子活动开始包饺子分工:
1、家长孩子分别擀皮、包饺子。
4、家委会指定专人:负责拍照、指导、维持秩序、比赛:
1、擀皮。
2、包饺子。
3、吃饺子。
煮饺子阶段:(20分钟)。
吃饺子阶段:(30分钟)。
活动结束。
大班教案二十四节气(优秀19篇)篇七
1、了解简单的大雪文化,知道大雪的由来与相关习俗。
2、理解大雪儿歌的含义,并大胆尝试复述。
3、知道冬季如何防寒,保护自己。
1、ppt故事《二十四节气图画故事》或“图片+老师讲故事”的'形式。
2、儿歌。
大雪到,大雪到,天寒地冻开始了。
冷风吹,雪花飘,山川树木尽萧条。
穿厚衣,带厚帽,加强锻炼身体好。
3、节节虫身体中间留出空白可添画的部分。
1、故事图片(节节虫、吉鸟、大尾鱼)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讲述故事内容,并通过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大雪的节气特点。
(1)大雪的天气是怎样的?
(2)大地、树木都有些怎样的风景?
(3)在天冷的时候,我们要怎样保护自己,抵抗严寒?
3、添画节节虫:小班可以只涂色,中大班加入数物对应的内容。
4、健康领域还可以延伸,给树木的防寒和小朋友保暖,大雪后的食物(腌腊肉、吃糍粑的风俗,不挑食,多吃黑豆、黑木耳、鲫鱼等良好饮食习惯)。
美工区,制作节节虫;阅读区,自制绘本;建构区,搭建节节虫。
大班教案二十四节气(优秀19篇)篇八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1、综合:冬至我知道。
2、科学:白天短、黑夜长。
3、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附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1、知道冬至要吃饺子的传统习俗;
2、用橡皮泥团圆、压扁、包裹的技能制作饺子皮和饺子馅;
3、和朋友们介绍和分享自己做的饺子,体验冬至节日的欢乐气氛。
经验准备:幼儿对冬至及饺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课件准备:《冬至》动画视频、包饺子视频、包饺子步骤图。
材料准备:各色粘土、塑料刀(或食用面团、馅料)。
教师播放视频动画《冬至》,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的习俗,引出饺子主题。
——熊猫奇奇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冬至都吃什么?
——你喜欢吃饺子吗?
——你知道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小结:冬至那天,一家人一起包饺子或汤圆,边吃边聊天,很是幸福。所以,饺子、汤圆就代表团圆,代表着对家人和客人的祝福。
出示小伙伴做饺子的图片,引起幼儿做饺子的兴趣。
出示一个制作好的饺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论。
——饺子是什么样的?
——你们在家里包过饺子吗?饺子要怎么包呢?
播放视频《包饺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包饺子的方法和步骤。
出示包饺子分步骤图,鼓励幼儿用黏土尝试包饺子。
1.制作饺子皮:选择喜欢颜色的橡皮泥,两只小手搓一搓,搓成圆球;再用手掌把圆球压薄,压成圆圆片。
2.制作饺子馅:选择喜欢颜色的橡皮泥,切碎或团圆。
3.包饺子:用皮包住馅,用大拇指和食指把两边捏在一起,一个饺子就做好啦。
鼓励幼儿独立制作饺子,教师巡回观察,给予指导。
鼓励幼儿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你的饺子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你的饺子是什么馅的?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投放做饺子的材料,让幼儿制作不同样式的饺子并展示。
家园共育:幼儿回家尝试和家人一起包一顿饺子,体会冬至的温馨气氛。
大班教案二十四节气(优秀19篇)篇九
2.通过了解二十四节气,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导入】。
1.观看视频:节气-时间里的中国智慧20xx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全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保护和传承。
【提问思考】那么二十四节气有哪些?它的由来又是什么呢?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春季)。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夏季)。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秋季)。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季)。
人们为了便于记诵节气名称,编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教师讲解】节气,是中国人诗意栖居的创造,衣食农事,依季候而作,随时间流转,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刻度就这样深深刻进了我们祖辈的生命中。
【提问】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立”是何意呢?
【总结】“立”者,始也。它们是各自季节中的第一个节气。
【总结】“分”是平分了昼夜,“至”是到达了极致。春分百花生、夏至白昼长、秋分黄叶天、冬至雪临门,两个简单的汉字,写出了四季最诗意的分界点。
【教师讲解】二十四节气是季节的流转,它告知我们气温的变化,它预兆着夏雨冬雪,它分享着物候乐事。在流年往复的千百年里,我们过着比四季更精致的二十四节气,才比任何人都明白时间的意义。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让我们无比感恩作为一个中国人,生活不仅仅是四季轮转,更是二十四个感知自然细微的时刻,这让我们相信:生活远比你想象的美好。作为传统时间制度与观念,节气历法代表着一种文化归属,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文化认同价值。我们应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利用节气文化,开展多样活动,在全社会大力普及二十四节气知识与价值,让人们对节气文化的内涵有更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实现其在社区、家庭、学校的落地生根,成为一种不断再生的文化资产。“二十四节气”延续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特有的生命成长的精神命脉,顺应自然赋予的顺序,我们要理解中国人的天人观、天地观,进而去感受、去敬畏、去思考,感悟古人的智慧,寻文化之根。
【小结】申遗成功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引入正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二分二至日》。
大班教案二十四节气(优秀19篇)篇十
1.借助《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个节气名称和由来.
2.通过了解二十四节气,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导入】。
1.观看视频:节气-时间里的中国智慧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全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保护和传承。
【提问思考】那么二十四节气有哪些?它的由来又是什么呢?
【教师讲解】中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对于农业社会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件大事,因此对气候与季节变化,须有一套准则或方法来遵循,以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来的.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春季)。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夏季)。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秋季)。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季)。
人们为了便于记诵节气名称,编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教师讲解】节气,是中国人诗意栖居的创造,衣食农事,依季候而作,随时间流转,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刻度就这样深深刻进了我们祖辈的生命中。
【提问】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立”是何意呢?
【总结】“立”者,始也。它们是各自季节中的第一个节气。
【总结】“分”是平分了昼夜,“至”是到达了极致。春分百花生、夏至白昼长、秋分黄叶天、冬至雪临门,两个简单的汉字,写出了四季最诗意的分界点。
【教师讲解】二十四节气是季节的流转,它告知我们气温的变化,它预兆着夏雨冬雪,它分享着物候乐事。在流年往复的千百年里,我们过着比四季更精致的二十四节气,才比任何人都明白时间的意义。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让我们无比感恩作为一个中国人,生活不仅仅是四季轮转,更是二十四个感知自然细微的时刻,这让我们相信:生活远比你想象的美好。作为传统时间制度与观念,节气历法代表着一种文化归属,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文化认同价值。我们应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利用节气文化,开展多样活动,在全社会大力普及二十四节气知识与价值,让人们对节气文化的内涵有更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实现其在社区、家庭、学校的落地生根,成为一种不断再生的文化资产。“二十四节气”延续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特有的生命成长的精神命脉,顺应自然赋予的顺序,我们要理解中国人的天人观、天地观,进而去感受、去敬畏、去思考,感悟古人的智慧,寻文化之根。
【小结】申遗成功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大班教案二十四节气(优秀19篇)篇十一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幼儿了解清明节及其由来,掌握一些清明节的习俗,欣赏古诗的语言意境之美,有语言,社会,艺术整合而成本节教学活动。
传说春秋时期,晋文公受到迫害流亡在外,他在流亡过程中吃尽了苦头,受尽了侮辱,一些大臣受不了这些苦,相继离开了他,到后来身边只剩下几个人了。其中一个人叫介子推,,他对晋文公非常忠心。有一天,晋文公快饿昏了,介子推拿刀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在火上烤熟了让晋文公吃,就这样晋文公没有饿死。后来晋文公当上了皇帝,,他要封赏当年跟随他一起流亡的大臣,可是他把介子推忘了,有人提醒他,他心里感到非常惭愧,派手下人去请介子推进朝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官就没去,晋文公亲自去请介子推,当到介子推家时,发现他的门已经锁上了,介子推背着他的母亲逃进了绵山。手下人出了个主意: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子推。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见介子推出来,晋文公派人搜山时,发现介子推和他母亲已被烧死,他们紧紧抱着一棵烧焦的刘顺。晋文公厚葬了介子推母子,并把绵山改为介山。
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晋文公去介子推墓前看望,发现那棵烧焦的柳树又发出新的枝芽,晋文公看到柳树枝就像看到介子推一样悲喜交加,上前折下柳枝编成环形戴到头上,以示对介子推的怀念,晋文公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他都来祭奠介子推。
1、欣赏杜牧的诗《清明》,学习七言诗的节奏。
2、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让幼儿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3、让幼儿体验诗的语言、意境之美。
1:反映古诗内容的课件,
2:儿童歌曲《清明》。
3:沙锤每人两个。
一:导入活动。
放课件欣赏古诗《清明》。
二:基本活动。
1、介绍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有与家人结伴踏青游春,祭祖扫墓的习俗。
2、介绍清明节的由来。
讲述背景故事。
3、朗诵古诗。
(1)按七言诗的节奏朗诵。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教师朗诵,幼儿用沙沙的声音给古诗伴奏。
清明/时节/雨纷纷。
沙沙/沙沙/沙沙沙。
路上/行人/欲断魂。
沙沙/沙沙/沙沙沙。
借问/酒家/何处有。
沙沙/沙沙/沙沙沙。
牧童/遥指/杏花村。
沙沙/沙沙/沙沙沙。
(3)幼儿一边朗诵一边用沙锤给自己伴奏。
清明/时节/雨纷纷。
沙锤:哒哒/哒哒/哒哒哒。
路上/行人/欲断魂。
哒哒/哒哒/哒哒哒。
借问/酒家/何处有。
哒哒/哒哒/哒哒哒。
牧童/遥指/杏花村。
哒哒/哒哒/哒哒哒。
4:理解诗的内容体验诗的语言、意境美。
放课件欣赏美丽画面,提问:你看到图上有什么?
幼儿回答(小桥,柳树,花,人,牛),教师讲解:清明时节,阳春三月,柳绿花红,更有霏霏细雨,绵绵不断,美丽迷人,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合家团聚,游春踏青,祭祖扫墓,这是一个最见亲情的日子,但是总会有人在这样的日子里,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外面匆匆行走,春雨打湿他的衣服,这样的节日,这样的美景,让行人却显得非常忧愁。在这忧愁的时候,行人生出一个念头:我要找一个酒馆,喝上几杯酒,避避雨,歇歇脚,暖暖被淋湿的衣服,排遣一下渐行渐浓的愁绪,就问路边的牧童,牧童信手向远处一指,在杏花深处,隐隐约约看到一个小村,挑出一幅酒帘。牧童,杏花,小村,酒馆行人感觉像是回到自己的故乡,心头涌起一丝暖意。
5:吟唱古诗。
师:诗很美,诗是一幅画,更是一首歌,我们听来听歌曲。
《清明》,播放音乐,一起欣赏歌曲,吟唱古诗。
三:结束活动。
春天是美好的,春光迷人的,让我们一起去享受这美好的春光吧!
大班教案二十四节气(优秀19篇)篇十二
1、知道每年xx月xx日或xx日是大雪(今年是22日),是24节气中第20个节气。
2、了解简单的大雪文化,知道大雪的由来与相关习俗。
3、理解大雪儿歌的含义,并大胆尝试复述。
4、知道冬季如何防寒,保护自己。
1、ppt故事《二十四节气图画故事|第二十节大雪》或“图片+老师讲故事”的形式。
2、儿歌
大雪到,大雪到,天寒地冻开始了。
冷风吹,雪花飘,山川树木尽萧条。
穿厚衣,带厚帽,加强锻炼身体好。
3、节节虫身体中间留出空白可添画的部分(老师们可依照图片自己画,然后打印多份给幼儿)。
1、故事图片(节节虫、吉鸟、大尾鱼)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讲述故事内容,并通过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大雪的节气特点。
(1)大雪的`天气是怎样的?
(2)大地、树木都有些怎样的风景?
(3)在天冷的时候,我们要怎样保护自己,抵抗严寒?
小结:在二十四节气中,大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与程度,寒气降至零下形成雪,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是“大雪”节气的原本之意。大雪过后,要添加厚实冬衣保暖,还要加强身体锻炼。
3、添画节节虫:小班可以只涂色,中大班加入数物对应的内容。
4、健康领域还可以延伸,给树木的防寒和小朋友保暖,大雪后的食物(腌腊肉、吃糍粑的风俗,不挑食,养成多吃黑豆、黑木耳、鲫鱼等良好饮食习惯)。
美工区,制作节节虫;阅读区,自制绘本;建构区,搭建节节虫。
大班教案二十四节气(优秀19篇)篇十三
通过“春姑娘来了”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对自然规律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探索自然变化的兴趣。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孩子们的衣服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每天在户外活动出很多汗,冷饮成了孩子们最爱吃的食物。在家里,他们必须打开空音和电风扇等。这些都是吸引孩子注意力的问题。按照教育要符合儿童自然发展,有效地将儿童发展融入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在设计和组织主题活动时,注重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于是,主题活动的'内容立刻产生——“夏至到了”。
(1)通过观察夏天的景色和树叶、草的变化,我们知道夏至到了。
(2)了解夏天的特点,萌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
ppt课件,活动前让家长带孩子去公园帮忙观察夏天的景色和各种树叶小草的变化,引导孩子在散步活动中观看幼儿园的景色。
(1)谈话活动:
几天前,我们在公园里看到了大树和草的变化。
b、幼儿大胆地谈论他们所看到的。
(2)欣赏ppt图片。
夏天来了。出现了什么样的小动物?
b、河里有什么花?
c、看他们的衣服。有什么变化吗?
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孩子们穿什么衣服?
d、与孩子一起总结(可以用孩子的语言创建)夏天到了,天气很热。
——蝉鸣莲花开。
孩子们穿上裙子、t恤、短裤和凉鞋。
(3)装修墙面:粉刷和装修一起进行。
(4)推广活动:
引导幼儿到户外去,在家里寻找夏天的其他变化,比如吃冷饮,打开空调,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在活动中发现,小班的孩子对初夏的体验还是很少,分不清季节及其特点,对夏天的景色也不太了解,比如不认识蝉,以前也没见过。但是,从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对树木、树叶和草的观察非常仔细,知道它们在夏天有什么变化。我觉得知识是需要积累的,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如果在主题结束时再进行这种总结性的活动,我想。
大班教案二十四节气(优秀19篇)篇十四
1、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2、提高观察和辨别能力。
3、了解夏天和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
了解夏天的基本特征。
掌握夏季人、动物、植物及各种活动的变化。
准备工作:
两张挂图,一个西瓜。
一、进口。
户外活动,感受夏天。
指令:“小朋友,夏天到了。我们站在院子里。你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感受夏季天气的特点:非常热)。
二、拓展。
1、室外观察,寻找夏季植物的特征。
说明:“孩子感觉很热。我们去看看夏天的小花小草大树是什么样的!”
(1)让幼儿观察各种植物,并谈论他们的发现。(比如大树的叶子很多,有的叶子被太阳晒干了,草和花也被晒干了等等。)。
(2)让孩子在头上和身上摸东西。(引导幼儿知道人在夏季活动后会出汗)。
2、在室内观察图片,了解动物如何乘凉。
指令:“夏天这么热,你知道小动物是怎么乘凉的吗?”我们回教室看看吧!"。
(1)这么热,松鼠是怎么乘凉的.?大象怎么给自己降温?袋鼠有什么好的消暑方法?
(2)根据孩子的兴趣,介绍其他动物的乘凉方法。
3、寻找夏季单品。
说明:“夏天来了。教师应该使用哪些物品?请帮我找一下!”(儿童书籍)。
三、结束。
大班教案二十四节气(优秀19篇)篇十五
每年的一月五日前后是小寒节气。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节气内。
在这小寒到来之际,我们该如何养生呢?元代《饮食须知》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所以我提醒诸位在进补时不要被“五味之所伤”,青年人更应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补。
说到进补,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即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其它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
小寒养生:药膳进补食谱。
山药羊肉汤:
[配料]羊肉500克,山药150克,姜、葱、胡椒、绍酒、食盐适量。
[做法]羊肉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姜葱洗净用刀拍破备用;淮山片清水浸透与羊肉一起置于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其它配料一同投入锅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熟烂即可食之。
[功效]补脾胃,益肺肾。
强肾狗肉汤:
[配料]狗肉500克,菟丝子7克,附片3克,葱、姜、盐、味精适量。
[做法]狗肉洗净切块,置入锅内焯透,捞出待用,姜切片,葱切段备用。锅置火上狗肉、姜入内煸炒,烹入绍酒炝锅,然后一起倒入沙锅内,同时菟丝子、附片用纱布包好放入沙锅内,加清汤、盐、味精、葱大火煮沸,改用文火炖2小时左右,待狗肉熟烂,挑出纱布包,即可食用。
[功效]暖脾胃,温肾阳。
素炒三丝:
[配料]干冬菇1.5两,青椒2个,胡萝卜1根,植物油、白糖、黄酒、味精、盐、水淀粉、鲜汤麻油适量。
[做法]冬菇水发洗净,挤干水分,切成细条,胡萝卜、青椒洗净切丝。锅内放油烧热,将三丝入锅煸炒后,放黄酒、糖、再煸炒,然后加鲜汤、盐,待汤烧开后加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盘内即可。
[功效]健脾化滞,润燥。
饮食禁忌:狗肉忌与绿豆,杏仁,菱角同食。
患有顽固性皮肤瘙痒症者忌食香菇。
丝瓜西红柿粥:
[配料]丝瓜500克,西红柿3个,粳米100克,葱姜末、盐、味精适量。
[做法]丝瓜洗净去皮,切小片西红柿洗净切小块备用。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丝瓜、葱姜末、盐煮至粥熟,放西红柿、味精稍炖即成。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生津除烦。(患有痤疮的人可长期食用)。
(责任编辑:实习刘丽君)。
大班教案二十四节气(优秀19篇)篇十六
课时目标:掌握四季分明,理解季节变化的意义。
熟记二十四节气歌;动手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用抢答赛的形式在全班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教师制作一组幻灯片(课件);将学生分成三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每当上课铃声响,大家都知道应该回教室上课,而我们的爸爸妈妈瞧看钟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时间,也不会迟到,可古代的人们呢?难道他们不上班,不上学?没铃声和钟表,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你知道吗?(请同学来回答)。
对于古代没铃声,没钟表这些可难不倒我们智慧的老祖先,他们啊!为了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和季节变化特意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来。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立春春季的开始。雨水开始降雨的意思。惊蛰是说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响,冬眠的昆虫(蛰(zhl)虫)开始活动了。春分春季昼夜长短等分的一天。清明天气晴朗明洁,草木复生的意思。谷雨雨生五谷的意思。表示从此以后,降雨增多,有利于谷物的生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表示冬小麦籽粒逐渐饱满,快要成熟了。芒种表示带芒的农作物进入夏收夏种时期。夏至至是最的意思。夏至是夏季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小暑进入暑热的时期。大暑夏季最炎热的时期。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从此以后,暑天将终止。自露表示露色发白,天气渐凉了。秋分秋季昼夜长短等分的一天。寒露表明气温下降,露色由表面的白,变寒。霜降开始降霜的时候。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降小雪的时候。大雪降大雪的时候。冬至冬季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小寒进入冬季寒冷的时期。大寒冬季最寒冷的时期。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就是每个节气的气候不同,二十四节气主要是为农民服务。因为农民种地节气很重要,这决定着农作物的生长如何,收获的优良。因为农作物生长温度等因素比较重要,而每个节气的这些因素不同。于是农民在适当的节气种适当的农作物。所以二十四节气主要对农民的种植起重要作用。
(八)评比。
欣赏二十四节气歌(歌曲),显示第27张幻灯片,点击音乐钮。读背节气歌。
1、学生自由读、背。
2、指名背诵。指名在全班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九)课时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既记住了二十四节气歌,又学到了很多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其实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学们课后的时候能主动去搜集,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大班教案二十四节气(优秀19篇)篇十七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春分,大家对二十四节气熟悉吗?下面本站小编提供二十四节气教案,更多优秀教案请关注我们本站。
课时目标:掌握四季分明,理解季节变化的意义。熟记二十四节气歌;动手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用抢答赛的形式在全班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教师制作一组幻灯片(课件);将学生分成三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每当上课铃声响,大家都知道应该回教室上课,而我们的爸爸妈妈瞧看钟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时间,也不会迟到,可古代的人们呢?难道他们不上班,不上学?没铃声和钟表,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你知道吗?(请同学来回答)对于古代没铃声,没钟表这些可难不倒我们智慧的老祖先,他们啊!为了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和季节变化特意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来。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雨水开始降雨的意思。惊蛰是说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响,冬眠的昆虫(蛰(zhl)虫)开始活动了。春分春季昼夜长短等分的一天。清明天气晴朗明洁,草木复生的意思。谷雨雨生五谷的意思。表示从此以后,降雨增多,有利于谷物的生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表示冬小麦籽粒逐渐饱满,快要成熟了。芒种表示带芒的农作物进入夏收夏种时期。夏至至是最的意思。夏至是夏季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小暑进入暑热的时期。大暑夏季最炎热的时期。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从此以后,暑天将终止。自露表示露色发白,天气渐凉了。秋分秋季昼夜长短等分的一天。寒露表明气温下降,露色由表面的白,变寒。霜降开始降霜的时候。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降小雪的时候。大雪降大雪的时候。冬至冬季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小寒进入冬季寒冷的时期。大寒冬季最寒冷的时期。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七)二十四节气的作用就是每个节气的气候不同,二十四节气主要是为农民服务。
因为农民种地节气很重要,这决定着农作物的生长如何,收获的优良。因为农作物生长温度等因素比较重要,而每个节气的这些因素不同。于是农民在适当的节气种适当的农作物。所以二十四节气主要对农民的种植起重要作用。
(八)评比。
欣赏二十四节气歌(歌曲),显示第27张幻灯片,点击音乐钮。读背节气。
1、学生自由读、背。
2、指名背诵。指名在全班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九)课时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既记住了二十四节气歌,又学到了很多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其实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学们课后的时候能主动去搜集,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大班教案二十四节气(优秀19篇)篇十八
2、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
3、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知道植物发芽是春天的主要特征;
1、种子由播种到发芽、长大的图片一套;
2、课前尽早在自然角种上种子至发芽。
1、观察自然角中的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发出的小芽像什么?是什么颜色?
3、看图片学习儿歌《春芽芽》。
4、带幼儿到室外寻找植物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大班教案二十四节气(优秀19篇)篇十九
【活动目标】:
1.加深幼儿对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学”的理解,让幼儿了解大雪的来历、习俗等知识。
2.了解大雪的习俗知识。
3.让幼儿感受节气文化、体验大雪乐趣。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是秋分,你们知道大雪是什么吗?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是冬季的第3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气温将更低,白昼也将更短。北方有“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的谚语,也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虽然没看到大雪,但却给了枫叶萌宝们更多对“雪”的憧憬和想象。。
2.播放ppt,理解大雪的来历、习俗等知识。
(1)师:12月7日是大雪,是代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开始了。
(2)师:大雪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较冷及大雪暴雪雾雳天气,气温也会随着一次次的下降。
(3)师:大雪时节,天气变得干燥,你们知道有什么习俗吗?
(4)师:你们知道大雪有什么习俗吗?《吃红薯粥,麦芽糖)。
(5)师:老师带来了几句关于大雪的谚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6)师;下面我们一起用黏土做雪人吧.
5.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了解了二十四节气之大雪的来历、习俗,还知道了,你们回去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