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可以启发读者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于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写作大赛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
记一次科学小实验六年级(专业13篇)篇一
自打小,我的心中就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在百花丛中,中国人偏偏钟爱于牡丹花与梅花呢?后来我渐渐懂了,以为人们爱牡丹是因为它的那份娇艳,可为什么梅花也同样能博得人们的喜爱呢——它不如牡丹的国色天香,菊花的冷傲高洁,月季的娇艳浮华,玫瑰的姹紫嫣红,荷花的高贵典雅……太多的不及,更令我费解的是它居然名列四君子之首。
时光的变迁,引来了又一度的冬天,我意外的发现,那平时毫不起眼的梅花,甚至还让我带着几分厌恶的梅花竟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中傲然挺立枝头,“真是不可思议!”我惊讶的叫道。此刻的我已顾不得窗外凛冽的寒风与家人的阻拦套上棉衣就奔出了家门,踩着厚厚的积雪,步履艰难的走近了梅花,伸出原来紧缩在衣袖里的手,爱抚着那看似娇弱的花瓣——此刻的我好像闻到了弥漫在天地间那股令人痴醉的清香。那花瓣已冻得冰凉,我生怕在挨到这玉琢冰雕似的花瓣的瞬间,它会变为散落一地的碎片。眼前的梅花与往日显得截然不同,它变得朵朵冷艳,缕缕幽香,洁白无瑕,像骄傲的白天鹅屹立于冰雪之间……总之,那种美无法用语言来表述清楚,只能靠你自己去感受,去领会,去发现它那独特的韵味。
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历代的文人墨客要用大量墨笔去赞美它,为什么百花丛中它能够赢得人们心中的一席之地。因为它可贵的精神,它那令人震撼的生命力。它不屈不挠的,不甘服于寒冷与冰雪的压迫。它强大的生命力支持着它去抗争,去摆脱命运的枷锁,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的。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
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
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记一次科学小实验六年级(专业13篇)篇二
我有一个班上独一无二的东西,那就是我的考拉笔袋。
这个考拉笔袋可是从考拉真正的故乡澳大利亚买来的呢!它那圆圆的脑袋上嵌着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两只半圆形的大耳朵上还长着又长又密的白毛。它的鼻子很特别,大大的,方方的,下面的胡子把嘴巴都遮住了,样子既滑稽又可爱。真考拉一身灰毛,我的考拉笔袋也穿着一身灰西装。
拉开西装的拉链,它的“肚子”可是我的文具百宝箱,塞满了铅笔。钢笔。尺子……一下课,同学们都亲热的抱一抱它,它肚子里的文具被摇晃而发出的声音,好像在说:“别急,一个一个来!”
记一次科学小实验六年级(专业13篇)篇三
梅兰竹菊,花中的四君子。去年秋叶落下的时节,爸爸把两盆兰花带回了家。
刚开始,兰花只是像草一般生长着,翠绿地晃着人的眼,娇俏地舒展着。
不知什么时候,也许是冬天即将撤退的那几天,兰花的草叶下,一枝枝花苞高昂着头逐渐长了出来,墨绿的枝干柔弱却坚毅。就比如说我不小心压折了一枝花穗,正为自己的大意懊恼不已,第二天,那花穗却又傲然挺起了胸膛,仿佛嘲笑我小看了它。
妈妈也瞧见了那花苞,喜得成天修枝剪叶,浇水加营养,可那兰花就是鼓着“腮帮子”,硬是不肯早泄芳华。久而久之,妈妈也不再管它。
大概半个多月过去了,那兰花竟然小小地绽放了几朵,犹如蝴蝶一般,淡紫的嫩蕊,花瓣是素雅的黄,花茎仍是挺拔的,深得发紫,显得高贵而肃穆。可那馥郁的花香,天真,单纯,小心翼翼如同涉世未深的孩子。
这让人怜爱的兰伴着我度过日夜。真美,像我的青春。
记一次科学小实验六年级(专业13篇)篇四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只有去观察,去试验,才能推理出一个结论。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玩的实验。老师先给我们一个装着小苏打的被子,又给我们一个装着白醋的杯子。老师先让我们观察它们,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把白醋倒到小苏打的杯子里,用一个盖子和盖住。一开始杯子里都是泡沫在往上涌,一会儿就平静了。
这时老师又拿出一个火柴,说:“氧气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火会在氧气中燃烧,而碰到二氧化碳就会熄灭。”老师说着,拿起一个杯子,擦然火柴,打开盖子,快速把燃烧着的火柴伸进杯子里。只见火柴哧的一声灭了。试验成功了!
科学只有自己去做,才有它的意义;也只有实验过,才能成功!
记一次科学小实验六年级(专业13篇)篇五
《斜塔上的实验》是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都是科普类文章,体裁多样,包括人物传记、议论文、说明文,另有一篇文言文章。与第四单元教学重点不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习科普类文章的写作方法,特别是行文脉络及语言特点,同时掌握说明文、议论文的基本知识点。《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人物传记节选,可读性相对较强,内容也较浅显,因此课堂上我采用学生自读、自由讨论,教师予以适当点拨辅助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实际的课堂效果来看,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没有反复强调课前预习,部分学生预习不充分,造成整个课堂的进度相对放缓,由预期的1.5课时延为2课时。由于预习工作没有到位,部分简单的问题耗时太长,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仍不能正确找到相关段落。对于一些需要搜索信息进行提炼概括的问题,由于不熟悉文本,不能做到准确全面。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的预习工作置于重要的地位,反复强调,从而才能保证课堂效率和进度。对于预习工作不到位的学生,予以适当的惩戒措施。
2、对于文中最重要的两种写作手法的理解,学生有一定困难,引导的过程还需要放慢。”对写作顺序的改变,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理解得不够透彻。在实际的教学中除了结合文本外,还需列举一下简单的例子,并且结合学生的作文写作,对顺序、倒叙、插叙做一个系统的讲解。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文章首尾两部分场面描写分析,学生在把握时也只能说出一点两点,不能很好地理解运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的目的和作用。综上所述,我认为问题还在于就目前的教学环节设计来讲,学生当堂的读写结合训练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一方面课时紧张,另一方面学生当堂消化文本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我觉得在以后的课堂上,要注意将读写有机结合起来。宁愿在课时进度上适当放慢一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反馈写作。
3、教学重难点的设置没有与教学时间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学重点的时间分配不够充分,其他部分讲解的时候拓展延伸的东西没有把握好多,造成教学时间比较紧凑,反而在重难点部分走得过快。这一点是以后在课堂把握上要注意的。
记一次科学小实验六年级(专业13篇)篇六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
1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看问题、想问题。
3验证自己的假设。
4
1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善于操作。
2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四、教材内容简析。
第四单元能量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教学进度。
第十七周开始期末复习。
第十八周第十九周。
记一次科学小实验六年级(专业13篇)篇七
同学们知道灯泡为什么会亮呢?因为电路里有电流通过。我们怎么才能验证电路里有电流呢?电流表、万能表、验电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个能检验电路里是否有电流通过的仪器――简易检流计。
先落一起用海绵胶固定三块泡沫板,在一面固定电池盒,再连接电感线圈,并打磨漆包线,并在一边安上鳄鱼夹,一边安上曲别针。最后,安上电池,在另一面安上指南针。简易检流计就做好了。
用鳄鱼夹夹住曲别针,如果电感线圈有凹槽的一面朝内,指南针的n极就会动,如果,电感线圈没凹槽的一面朝内,指南针的s极就会动。如果电池没电,指南针没有变化。它的缺点是必需在3楼以下才有效。我发现,电感线圈离的越近,指针指得又快又稳。电感线圈离的越远,指针指得又慢又抖。
我还发现,通电以后的电感线圈变成了一块电磁铁。在简易检流计下面多安上几个电感线圈,在上面安上一个把手。如果你的针掉在地上,可以用它在地上滑一滑,就可以找到。如果,电感线圈很大的说,可以搬运集装箱之类的又大又重的东西,还可以在垃圾分类的时候,把铁的东西吸出来。大家肯定想问,为什么不安几块磁铁呢?因为磁铁太重,而且,电感线圈可以调节吸力的大小。
我喜欢我的简易检流计。如果你也喜欢那我们一起做吧!
记一次科学小实验六年级(专业13篇)篇八
答案原来,这些纸花都分别浸在如下的化学药品中:石蕊、酚酞、甲基红、甲基橙、刚果红。然后取出晾,就成为五颜六色的酸碱花了。浸刚果红的纸花是大红色,浸过甲基红的是浅橙色,浸过石蕊的是浅蓝色,浸过甲基橙的是黄色,而浸过酚酞的是白色。浸过的这些化学药品都是人们通常所称的“指示剂”。这些指示剂会随溶液的酸碱性不同而变化其颜色。表演者第一次喷出的`是浓度为0.2%的稀盐酸溶液。第二次喷出的0.6%的烧碱溶液。
嘿嘿任何花都对酸碱过敏。
记一次科学小实验六年级(专业13篇)篇九
有人认为实验是有意思的,有人认为实验是无聊的,有人认为实验是讨厌的,而我却认为实验是有趣的。
周一第四节课,科学单老师拿着一个玻璃杯,一瓶白醋,一盒小苏打和一瓶红颜料走进了教室。班里热闹起来了,一群同学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今天我们做什么实验呢?”老师不慌不忙的说:“火山爆发。”大家一听,立马有了兴趣。只见老师把小苏打倒进杯子里,加了一些水,然后搅拌均匀。刚开始还安安分分的,怎么一会就变成泡沫了呢?接着,老师为了让实验更加逼真,加了一点红颜料。最后,把醋倒进去。本来只是一点点泡沫,才过了几十秒,泡沫就蜂拥而上用了出来。哈,这个实验太好玩了!单老师说:“泡沫之所以会疯涨,是因为白醋起到了催化作用。”做科学小实验,让我在玩中懂得了知识。
通过这次实验,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亲身去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就一定能获得更多科学知识。
记一次科学小实验六年级(专业13篇)篇十
听说蜗牛是有嗅觉的,我想做个实验。
我在蜗牛前面两三厘米的地方滴上几滴醋。那醋的味道闻起来酸溜溜的,十分难闻,连我都不喜欢,更何况蜗牛呢?我猜蜗牛肯定不会吃吧!
过了好一会儿,蜗牛终于探头探脑地从”房子“里伸出软软的身子,两只触角转了一圈,就缓缓地向醋爬去。它先伸长脖子,再拖着重重的壳,慢慢地爬向醋。它一边蠕动着身子,还不时转动着触角,似乎在判断醋能不能吃。
蜗牛把头伸向醋,用一根触角点了点醋,就被酸得缩回了一只触角。可它还是不放弃,再次用一根触角点了点醋。这次,它被酸得直接缩回了壳里。过了好一会儿,蜗牛再次探出头,径直爬向醋。难道它想吃醋吗?哦,原来是我多虑了。就在它离醋只有几毫米的时候,蜗牛居然绕过了过去。
做了这个实验让我知道蜗牛是有嗅觉的,而且它不喜欢醋的酸味。
记一次科学小实验六年级(专业13篇)篇十一
周末,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实验,把鸡蛋放进水里浮起来。我突然震惊了,心想:这个实验该怎么做?正在我思考时,接着罗老师又说:“首先要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个生鸡蛋和一包盐。先往杯子里放满水,把鸡蛋放入水中,再往水里放盐,鸡蛋就会浮起来了。”我带着这个课题放学了。
首先把杯子放满水,接着把鸡蛋放入杯中,然后放入食盐,搅匀。可是,我睁着大大的眼睛,鸡蛋怎么浮不上来呢?于是,我一勺、二勺、三勺、四勺……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只见鸡蛋一摇一晃地浮上来了!我的实验成功喽!全家人看着都惊奇地笑了。
鸡蛋放入盐水里为什么会浮起来呢?哈哈!下面让我来告诉你吧!因为水的含盐量越高,就代表它的密度越大,即浮力也越大,当水中加入足够的盐,加到饱和程度时,与鸡蛋体积相同的盐水比鸡蛋重,就是说盐水比鸡蛋的比重大,鸡蛋就浮起来了。这就是一个鸡蛋在很浓的盐水里能浮起来,在清水里会沉下去的秘密。
广告语:不做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过这次实验,我又揭开了一个秘密,掌握了一项科学知识。真是好开心!
记一次科学小实验六年级(专业13篇)篇十二
一阵阵欢呼声从教室里传来,他们是在上课吗?我走近一看,原来他们要做实验。
这个实验叫摩擦产生静电,用白纸、胡椒粉、盐、气球。先把盐捏一点出来,盐就像一座小雪山。再倒一点胡椒粉,就像一座小土山。再把两个材料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小型沙滩。
老师把气球往头上使劲擦了擦,往白纸上放停了一会儿,胡椒粉和少数的盐就飞的起来。老师让一个同学试了一下,怎么回事?胡椒粉和盐并没有飞起来,依然在纸上。老师没有回答,老师又叫了一个同学依然是这样。同学们大吃一惊,我也想:“这是怎么回事?”这时,我卡到老师有一块小抹布。我对老师说:“您怎么能拿抹布往气球上蹭呢?”老师笑着说:“水可以消除静电。””原来是这样啊。“我说。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同时我知道了,摩擦可以产生静电,静电可以提起轻的物体。
记一次科学小实验六年级(专业13篇)篇十三
上课了,科学老师走了进来,对我们说:“这节课我们来做实验”。顿时教室里热闹非凡,像炸开的油锅一样,我们早就盼望着这节实验课了。
老师告诉我们,今天做的是“火山喷发”实验。还没等老师说完,教室里又沸腾起来了,“不会吧?在教室里做火山喷发实验,是不是很可怕?”老师看到我们害怕和纳闷的申请,不禁呵呵大笑起来。我们觉得其中肯定有“文章”,就停止了说话。可老师却故作神秘,他拿出了一袋番茄酱和一包土豆泥,我们看了看是流口水,老师笑着说:“别这么馋,这可不是吃的,过一会儿做实验要用着它”。老师摆好了实验工具,在土豆泥里放上了番茄酱,再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过了大约20分钟,番茄酱像“火山”一样喷了出来,实验成功了!!
老师让我们轮流实验一下,我首先戴好了塑料手套,在三脚架上把土豆泥堆成一个小堆儿,再把中间挖空,在中间填满番茄酱,上面再用土豆泥封住。然后把酒精度放在三脚架下面。过了5分钟左右,上面开始冒出了一点儿热气“开锅了,可以吃了”我笑着开着玩笑。又加热了一会儿,我们的心情激动极了,心“砰砰”直跳。突然,番茄酱像疯了一般冲了出来,真像火山喷发一样,“成功了,成功了!”我们喊了起来,还有的同学跳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