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往往能够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精准的表达,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读者。每一篇优秀的作文都是作者用心和智慧的结晶,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飞天凌空仿写(通用18篇)篇一
飞天凌空读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通过无需实际接触书本,而是依靠思维的力量来阅读,打开了阅读的新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从中获得了很多新的体验和启迪,对阅读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下面,我将围绕飞天凌空读书心得体会进行阐述。
二、思维飞翔-超越想象。
在飞天凌空读书中,最重要的是依靠自己的思维来获取书本中的信息。这种思维飞翔的过程是一次心灵与书本的对话。当我跟随着书本的节奏,进入自己独特的思维空间时,我感到思想如钢笔在纸上舞动,自由且畅快。在这种境界中,我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书中的故事情节在我的脑海中跃然而生,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作者想要传达的感觉。这种自由而兴奋的感觉是实际阅读所难以替代的。
三、沉浸阅读-心灵的交融。
飞天凌空读书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强烈的阅读感受,关键在于沉浸阅读的体验。在传统阅读中,我们需要沉浸其中,融入书本的世界中,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而在飞天凌空读书中,我发现自己更容易达到这种心灵交融的状态。在思维的引导下,我能够更加专注地扑在书本上,不受任何外界干扰。这种心灵与书本的高度融合,让我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和感受书本中的内容。每一页都是一个迷雾,我需要用自己的思维去逐步揭开,一点一点地深入其中。这种深度阅读使我能够更好地领会书本的内涵和智慧。
四、情感共鸣-与作者心灵碰撞。
飞天凌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阅读的方式,更是情感共鸣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感到自己的情绪与书中人物的经历产生强烈的共鸣。作者借助文字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思想与读者分享,而读者则通过阅读与思维飞翔的过程,将书中的情感与自己的情绪产生联系,进一步理解和提升自己。就像音乐家借助音符传递情感一样,飞天凌空读书也是一种通过思维来传递情感的过程。当我与作者的思维碰撞在一起时,我会感到一种共鸣与温暖。
五、思考人生-超越阅读的意义。
飞天凌空读书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通过思维的力量来打开阅读的大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种让人思考人生的过程。当我在思维飞翔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读书,更是在和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在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我能够更加清晰地思考问题,思考人生的意义。通过与书本中更加智慧的人物对话,我不断追问自己,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是幸福的源泉?这种反思让我不仅仅是对书本内容的理解,更是对自己的人生态度的重新审视和调整。飞天凌空读书不仅拓展了我的阅读经验,更加开启了我对自己和世界的思考之门。
在飞天凌空读书的过程中,我享受了思维飞翔、沉浸阅读、情感共鸣和思考人生的种种体验。这种阅读方式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尝试,更是我对阅读的新认识。通过思维的力量,我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进入到书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与作者心灵碰撞,共同探寻人生的真相。飞天凌空读书给了我一种新的阅读体验和启迪,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阅读的意义。
飞天凌空仿写(通用18篇)篇二
起跳动人之美。
腾空真实之美。
入水。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习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遵守“以新闻的方式学新闻”之一单元学习指导思想,通过多样的学生活动,如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自读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夯实特写等环节让学生真正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立足教材,用足补白,读写结合,纵横对比,让学生不只是从概念层面了解新闻特写,更是在对比、读写、探究中真正把握领会新闻特写的独特之处,获得感性与理性合一的认识了解。
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在于:本节课将新闻特写的语言学习作为重难点,通过文学性的美点赏析和新闻性的美点反刍两个环节让学生认识到新闻特写语言的真实与生动的有机结合,在新闻性的美点反刍环节中,教师的引导归纳比较零散生硬,不够灵活自然成体系,可以尝试罗列代表性语句,在相关字词上标注重点符号,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飞天凌空仿写(通用18篇)篇三
只见她身体微微后退,慢跑起步,干脆地举起足有一多斤重、两米多长的标枪,逐渐加速,调整重心,浑身气力汇聚于右臂,手臂后拉伸以便借力,只为爆发的那一瞬间,力量可以急速地迸发出来。她的动作有条不紊、一气呵成,在短短的助跑道上做足了准备。蓄力后奋力一掷的刘诗颖迅速站定,望着疾如流星般向前飞去的标枪。
标枪在半空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轻松地越过65米线,径直向后扎了过去。她第一掷就取得了66。34米的好成绩。在强光灯下的东京奥运赛场,她凭借这一骄人的成绩,为中国女子标枪赢得首枚奥运金牌,为中国再添一金。
飞天凌空仿写(通用18篇)篇四
奥运会女子双人跳水的10米高台上,两位年仅十几岁的少女伴随着在场所有教练、运动员以及电视机前观众期待的目光,深呼吸调整状态。
听见广播中传来开始最后一跳的哨声时,两人同时向身后转去,踮起脚尖,脚趾紧紧把牢跳台边缘,向斜上方舒展双臂,微微弯曲的膝盖好似在为后面的“大秀”起势。
齐数“五、六、七、八”后,两人顺势向后翻去,一个三百六十度轻盈而又干净利落的转体,紧接着行云流水般双手抱住双腿,使面部和前胸紧贴着大腿翻转三周半,展开入水。时间好似在等待她们完成动作,这几秒过得异常缓慢。“哧”的一声,二人同时钻入水中,如同一粒碎石坠落,还未等水反应过来就已潜入池中,消失在了水面泛起的白色泡沫里。
陈芋汐和张家齐这两个小姑娘,完美地将这套难度3。2、代码5253的动作完成,取得84。48的高分,以领先第二名47。22分的好成绩,毫无悬念地预订了金牌。
飞天凌空仿写(通用18篇)篇五
课文内容分析: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新闻特写中的佳作,将跳水运动员从准备到入水的瞬间定格为四个画面,充分展现了跳水姑娘的运动之美,达到了“突出最有表现力的瞬间”的报道效果。其写法区别于消息与通讯,极具感染力,是学生认识和学习新闻特写这一体裁的典范之作。
本文作为一篇新闻特写,大量使用文学笔法的同时,仍体现出新闻语言的特点,即客观、简洁,体现了新闻“报道事实”的本质属性。
学情分析:
新闻特写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本篇特写的阅读理解和美点赏析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八年级学生具备自读自学能力,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握新闻特写的独特之处,故通过“以学助写”的小练笔来帮助夯实新闻特写的掌握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教学难点:
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教学创意:
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补白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落实特写。
教学流程:
一、补全消息,温故知新。
(一)下面这则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消息的结构和特点,将标题和导语补充完整。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二)吕伟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5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送给了她。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学习它作为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一来对前面消息的学习进行训练夯实,二来补充交代了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来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文题切入,批注美点。
(一)聚焦文题聊“飞天”
明确: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二)自读课文寻美点。
自读课文,小组内分享交流能具体表现吕伟跳水如“飞天”般美妙的文段。
(三)小组展示品美点。
小组推举代表品读、赏读描写细腻精彩的美文佳句。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环节以文题为切入点,在优美语句中直观感受当时现场,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文学艺术感染力。教师引导学生在美美读美文佳句同时,从文学角度,引导他们感受语言文字慢镜头描述的技巧方法,如动作描写、修辞手法、修饰的形容词,正侧面描写的结合等等。)。
三、提炼补白,对比学习。
这篇仅540多字的新闻特写,30年后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一样,现场感十足,这篇特写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相比我们补全的那则消息,这则新闻特写有何独特之处?请阅读课文关于《什么是新闻特写》的补白,提炼重点信息,以《“飞天”凌空》为例来说明。
明确: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着重描写精彩的瞬间。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补白阐释精准但抽象,同一新闻内容不同新闻体裁的表现,即消息和新闻特写的对比归纳更加直观,二者结合能让学生更快更好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此环节也是对学生提炼整合、对比归纳等综合语文能力的训练。教师在此环节要引导学生领悟到本文作为新闻特写的重要特征,即对“何人”“何地”“何事”等新闻要素一笔带过,集笔力于具体描绘一个精彩的跳水动作,通篇以表现“如何”为主。)。
四、反刍美点,探究语言。
明确:客观展示跳水动作本身;使用的跳水动词准确形象;“犹如”“似乎”等词的使用区分了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四字词语的大量使用体现新闻语言简洁的特点。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个环节的美点反刍是在了解了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后,让学生从新闻语言角度来进行探究发现,避免学生将新闻特写等同于文学作品,也为最后练笔环节做铺垫。)。
五、视频拓展,精彩再现。
时光逆转,让我们一起穿越到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就在那一天,刘翔,这位21岁的中国人,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了110米栏奥运会冠军,而我们就是在场的优秀记者,我们将用我们的笔将时间定格,将那惊心动魄的12秒91定格为永恒的瞬间。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到那天的赛场,请仔细观察感受,将下面这则新闻特写省略号部分补全。
“红色闪电”横空出世。
――刘翔百米跨栏夺冠记。
距离比赛开始10分钟,刘翔静静地坐在起跑线前,目光投射在眼前十道高高的栏架上。110米外,是那道醒目的终点线;身旁,是七个如狼似虎的强悍对手。其中著名的有法国人“一条狼”多库里,美国奥运亚军特拉梅尔,古巴的奥运冠军加西亚,以及拉脱维亚名将奥里加斯。
……。
最后一栏后,刘翔已经遥遥领先。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
12秒91!全场人惊呆了。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的欢呼声……。
刘翔赛后恢复了平静和往日的谦虚:“我今天的起跑非常好,我没有想到自己能跑出这么好的成绩。我把这块金牌归功于祖国和人民。”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刘翔跨栏夺冠的新闻价值很高,夺冠的12秒91分也很值得学生去观察并模仿着来进行新闻特写,并且视频的观看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补全新闻特写的方式减少了写作时间,降低了写作难度,将新闻特写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六、比较阅读,归纳总结。
通过两篇新闻特写的阅读,请同学们归纳总结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明确:着力描写最有价值的精彩瞬间;兼具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不是只盯着瞬间“特写”,其所存在的环境也要涉及。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同类新闻特写的比较阅读能从感性层面加深对这一体裁特点的掌握。)。
飞天凌空仿写(通用18篇)篇六
她站在起跑线的前沿,镇定自若,亭亭玉立,微风拂过她的脸颊,鸟儿掠过她的身躯。这是全年级的几百名学生一齐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脚,向后撤步,只见小张轻轻一蹬,就向前冲去。一瞬间,她那修长高挑的身体犹如离弦的箭一般,把风与万物甩在身后,就像火车一般。
紧接着,是在拐弯的赛道奔驰,同时伴随着如箭般的速度,步伐疾如流星,又流畅自如,三分钟的时间似乎对她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她速度之快与步伐轻盈,从紧握的手掌,一直延续到奔跑的脚步。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拼尽全力,像轻盈笔直箭,“哧”地冲过那鲜红的终点线,那条终点线拥抱了这位奔驰的少女。
“棒!棒极了!”站在我们身边的一位别班同学尖叫了起来。这时,整个比赛场地都沸腾了,忽然清醒的观众用最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向他们喜欢的运动员表示真挚的祝福与赞赏。
小张精彩的表演,将比赛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这飞快的'速度与轻盈的脚步,让几位裁判亮出了第一名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三的姑娘,赢得了第一名。
当一个别班老师了解到这个姑娘是所有参赛者中最年轻的时,感叹不已。他说:“了不起啦,你们班的人才真多啊。”
飞天凌空仿写(通用18篇)篇七
东京奥运会游泳赛场的出场通道内,一位中国游泳运动员迈着从容的步伐走向自己的泳道,微笑着向观众招手致意,她就是中国游泳健将张雨霏,她将参加二百米蝶泳决赛。
简单的热身过后,张雨霏站在了泳道起点,认真细致地做入水准备。哨声一响,她如利箭般钻入泳池,轻舒玉臂,双手向后划水,双腿拍打着水面,水花飞溅,如流星般向前挺进,身后留下翻滚的水花,仿佛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田里自由地飞翔。
转瞬间来到最后五十米转身处,只见她翻身一蹬池壁,“嗖”的一声潜出十米远。此时,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条奥运会纪录的虚拟线,用于比较当前成绩与奥运纪录的距离。此时的张雨霏已经在这条线的前面,也就意味着她极有可能打破记录!她不慌不忙,使出全身力气向终点冲刺,尽管其他选手奋力追赶,但最终没能超过她,张雨霏第一个触到终点记录仪。当她稍作喘息,回头望向记录成绩的大屏幕时,原本紧张的脸庞露出了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飞天凌空仿写(通用18篇)篇八
苏炳添俯身在百米跑道的起始处做准备动作,全身紧绷,注意力高度集中。“哔——”工作人员吹哨,他脚踏起步器,宛如一支利箭,蓄势待发。“啪!”发令枪响,这支利箭“嗖”的一声射了出去,破风而行。赛道上的各色运动服里,那一身中国红格外耀眼夺目。
这唯一的亚洲飞人遥遥领先,伴随着呐喊声、欢呼声,他第一个冲向了终点。近了,近了,更近了!面对临道对手几近贴身的追击,苏炳添咬紧牙关,奋力地“飞”过了终点线。观众席沸腾了,9秒83,打破了亚洲记录!没有一位中国人不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飞天凌空仿写(通用18篇)篇九
听见广播中传来开始最后一跳的哨声时,两人同时向身后转去,踮起脚尖,脚趾紧紧把牢跳台边缘,向斜上方舒展双臂,微微弯曲的膝盖好似在为后面的“大秀”起势。
齐数“五、六、七、八”后,两人顺势向后翻去,一个三百六十度轻盈而又干净利落的转体,紧接着行云流水般双手抱住双腿,使面部和前胸紧贴着大腿翻转三周半,展开入水。时间好似在等待她们完成动作,这几秒过得异常缓慢。“哧”的一声,二人同时钻入水中,如同一粒碎石坠落,还未等水反应过来就已潜入池中,消失在了水面泛起的白色泡沫里。
陈芋汐和张家齐这两个小姑娘,完美地将这套难度3。2、代码5253的动作完成,取得84。48的高分,以领先第二名47。22分的好成绩,毫无悬念地预订了金牌。
飞天凌空仿写(通用18篇)篇十
飞天凌空读书是现代人追求知识的一种方式,它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让读书成为随时随地可以实现的事情。我在两年前开始接触飞天凌空读书,并逐渐深入其中,收获颇多。通过这种方式,我不仅增加了知识储备,还提高了思维方式和信息获取的能力。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飞天凌空读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拓宽知识面。
通过飞天凌空读书,我能够选择更多的书籍来阅读,无论是经典名著、专业书籍还是最新的畅销书,只要有网络连接,我就能随时阅读。这让我有机会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领域,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高了对各种问题的洞察力。而且,在飞天凌空读书的过程中,我也懂得了如何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不受一些不可靠的信息干扰,使其对我产生负面影响,确保我所获取的知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三段:提高思维方式。
飞天凌空读书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纸质读书的交互方式。通过电子书的形式,我可以进行书签、标注和笔记的记录,方便了我后续的复习和整理。更重要的是,在飞天凌空读书的过程中,我能够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和分享,扩展了我的思维。好的书籍是智慧的结晶,通过与其他读者的交流,我们可以互相启发和思考,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这种思维方式的提升,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四段:节约时间和成本。
飞天凌空读书与传统的纸质读书相比,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优势。以前,我去图书馆或者书店找一本书,可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现在,我无需离开家门,只需通过飞天凌空读书平台,就可以找到我感兴趣的书籍。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同时也将购书的经济压力降到了最低。我可以随时获取到最新的图书,不再需要排队借书或等待快递的到来。这大大提高了我学习和阅读的效率,让我能够更好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第五段:快乐与成长。
飞天凌空读书给了我一个机会,去探索和挖掘更多的知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获取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快乐和成长。每当我通过一本书解决了一个难题,或者领悟到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心里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喜悦。这种喜悦不仅是对知识的渴望和满足,更是对自我成长的肯定。飞天凌空读书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无论是阅读、思考还是交流,都给了我愉悦和充实的体验。
总结:
通过飞天凌空读书,我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思维方式,节约了时间和成本,获得了快乐与成长。这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也是现代人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我深知前行的路上还有许多书籍值得我去阅读,飞天凌空读书将继续在我人生的旅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飞天凌空仿写(通用18篇)篇十一
第一段:引言(100字)。
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修行。近年来,“飞天凌空读书”活动在校园里兴起,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我也积极参加了这项活动,并从中收获了不少的经验和体会。在飞天凌空读书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沉浸在书海中的喜悦,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也激发了阅读的热情和兴趣。
第二段:感受阅读的力量(250字)。
通过飞天凌空读书,我体会到了阅读的力量。书籍是智慧的源泉,它可以拓展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思想,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陶醉其中,仿佛与作家进行了一次思想的交流。书籍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能给我带来启迪和思考。通过阅读,我的思维方式也得到了提升,我开始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阅读让我变得更加理性和包容,也让我更加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段:充实知识储备(300字)。
飞天凌空读书让我不断充实知识储备。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各种类型的书籍,涵盖了文学、自然科学、历史、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我了解到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我了解到了历史上的伟人和事件,也了解到了当今世界上的重大问题和挑战。这些知识的积累不仅让我在学校的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丰富多彩。知识就像一把钥匙,它能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触类旁通。
第四段:激发阅读热情和兴趣(300字)。
飞天凌空读书让我激发了阅读的热情和兴趣。曾经,我对阅读是抱有抵触心理的,觉得读书是枯燥乏味的。但在参与飞天凌空读书的过程中,我慢慢找到了读书的乐趣。每当我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时,我会忘记时间的流逝,沉浸于书中的世界。阅读可以给我带来休息和放松,也可以给我带来思考和启示。通过飞天凌空读书活动,我读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从中感受到了作家们的智慧和情感。这种乐趣让我更加热爱阅读,也愿意主动去寻找更多的好书来阅读。
第五段:总结(250字)。
参加飞天凌空读书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阅读的力量让我变得更加明智和冷静,充实的知识储备让我更加自信和快乐。激发的阅读热情和兴趣让我从中获得了无尽的乐趣和启示。通过阅读,我拓展了自己的眼界,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也培养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我相信,只要坚持阅读,我们就能不断积累智慧,追求自己的梦想。飞天凌空读书,让我们乘风破浪,书写美好的未来。
飞天凌空仿写(通用18篇)篇十二
简单的热身过后,张雨霏站在了泳道起点,认真细致地做入水准备。哨声一响,她如利箭般钻入泳池,轻舒玉臂,双手向后划水,双腿拍打着水面,水花飞溅,如流星般向前挺进,身后留下翻滚的水花,仿佛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田里自由地飞翔。
转瞬间来到最后五十米转身处,只见她翻身一蹬池壁,“嗖”的一声潜出十米远。此时,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条奥运会纪录的虚拟线,用于比较当前成绩与奥运纪录的距离。此时的张雨霏已经在这条线的前面,也就意味着她极有可能打破记录!她不慌不忙,使出全身力气向终点冲刺,尽管其他选手奋力追赶,但最终没能超过她,张雨霏第一个触到终点记录仪。当她稍作喘息,回头望向记录成绩的大屏幕时,原本紧张的脸庞露出了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飞天凌空仿写(通用18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教学难点:
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教学创意:
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补白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落实特写。
教学流程:
一、补全消息,温故知新。
(一)下面这则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消息的结构和特点,将标题和导语补充完整。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二)吕伟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5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送给了她。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学习它作为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一来对前面消息的学习进行训练夯实,二来补充交代了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来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文题切入,批注美点。
(一)聚焦文题聊“飞天”
明确: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二)自读课文寻美点。
自读课文,小组内分享交流能具体表现吕伟跳水如“飞天”般美妙的文段。
(三)小组展示品美点。
小组推举代表品读、赏读描写细腻精彩的美文佳句。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环节以文题为切入点,在优美语句中直观感受当时现场,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文学艺术感染力。教师引导学生在美美读美文佳句同时,从文学角度,引导他们感受语言文字慢镜头描述的技巧方法,如动作描写、修辞手法、修饰的形容词,正侧面描写的结合等等。)。
三、提炼补白,对比学习。
这篇仅540多字的新闻特写,30年后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一样,现场感十足,这篇特写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相比我们补全的那则消息,这则新闻特写有何独特之处?请阅读课文关于《什么是新闻特写》的补白,提炼重点信息,以《“飞天”凌空》为例来说明。
明确: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着重描写精彩的瞬间。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补白阐释精准但抽象,同一新闻内容不同新闻体裁的表现,即消息和新闻特写的对比归纳更加直观,二者结合能让学生更快更好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此环节也是对学生提炼整合、对比归纳等综合语文能力的训练。教师在此环节要引导学生领悟到本文作为新闻特写的重要特征,即对“何人”“何地”“何事”等新闻要素一笔带过,集笔力于具体描绘一个精彩的跳水动作,通篇以表现“如何”为主。)。
四、反刍美点,探究语言。
明确:客观展示跳水动作本身;使用的跳水动词准确形象;“犹如”“似乎”等词的使用区分了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四字词语的大量使用体现新闻语言简洁的特点。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个环节的美点反刍是在了解了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后,让学生从新闻语言角度来进行探究发现,避免学生将新闻特写等同于文学作品,也为最后练笔环节做铺垫。)。
五、视频拓展,精彩再现。
时光逆转,让我们一起穿越到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就在那一天,刘翔,这位21岁的中国人,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了110米栏奥运会冠军,而我们就是在场的优秀记者,我们将用我们的笔将时间定格,将那惊心动魄的12秒91定格为永恒的瞬间。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到那天的赛场,请仔细观察感受,将下面这则新闻特写省略号部分补全。
“红色闪电”横空出世。
——刘翔百米跨栏夺冠记。
距离比赛开始10分钟,刘翔静静地坐在起跑线前,目光投射在眼前十道高高的栏架上。110米外,是那道醒目的终点线;身旁,是七个如狼似虎的强悍对手。其中的有法国人“一条狼”多库里,美国奥运亚军特拉梅尔,古巴的奥运冠军加西亚,以及拉脱维亚名将奥里加斯。
……。
最后一栏后,刘翔已经遥遥。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
12秒91!全场人惊呆了。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的欢呼声……。
刘翔赛后恢复了平静和往日的谦虚:“我今天的起跑非常好,我没有想到自己能跑出这么好的成绩。我把这块金牌归功于祖国和人民。”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刘翔跨栏夺冠的新闻价值很高,夺冠的12秒91分也很值得学生去观察并模仿着来进行新闻特写,并且视频的观看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补全新闻特写的方式减少了写作时间,降低了写作难度,将新闻特写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六、比较阅读,归纳总结。
通过两篇新闻特写的阅读,请同学们归纳总结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明确:着力描写最有价值的精彩瞬间;兼具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不是只盯着瞬间“特写”,其所存在的环境也要涉及。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同类新闻特写的比较阅读能从感性层面加深对这一体裁特点的掌握。)。
七、板书设计。
特写新闻。
准备。
起跳动人之美。
腾空真实之美。
入水。
飞天凌空仿写(通用18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教学难点:
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教学创意:
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补白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落实特写。
教学流程:
一、补全消息,温故知新。
(一)下面这则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消息的结构和特点,将标题和导语补充完整。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二)吕伟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5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送给了她。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学习它作为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一来对前面消息的学习进行训练夯实,二来补充交代了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来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文题切入,批注美点。
(一)聚焦文题聊“飞天”
明确: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二)自读课文寻美点。
自读课文,小组内分享交流能具体表现吕伟跳水如“飞天”般美妙的文段。
(三)小组展示品美点。
小组推举代表品读、赏读描写细腻精彩的美文佳句。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环节以文题为切入点,在优美语句中直观感受当时现场,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文学艺术感染力。教师引导学生在美美读美文佳句同时,从文学角度,引导他们感受语言文字慢镜头描述的技巧方法,如动作描写、修辞手法、修饰的形容词,正侧面描写的结合等等。)。
三、提炼补白,对比学习。
这篇仅540多字的新闻特写,30年后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一样,现场感十足,这篇特写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相比我们补全的那则消息,这则新闻特写有何独特之处?请阅读课文关于《什么是新闻特写》的补白,提炼重点信息,以《“飞天”凌空》为例来说明。
明确: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着重描写精彩的瞬间。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补白阐释精准但抽象,同一新闻内容不同新闻体裁的表现,即消息和新闻特写的对比归纳更加直观,二者结合能让学生更快更好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此环节也是对学生提炼整合、对比归纳等综合语文能力的训练。教师在此环节要引导学生领悟到本文作为新闻特写的重要特征,即对“何人”“何地”“何事”等新闻要素一笔带过,集笔力于具体描绘一个精彩的跳水动作,通篇以表现“如何”为主。)。
四、反刍美点,探究语言。
明确:客观展示跳水动作本身;使用的跳水动词准确形象;“犹如”“似乎”等词的使用区分了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四字词语的大量使用体现新闻语言简洁的特点。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个环节的美点反刍是在了解了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后,让学生从新闻语言角度来进行探究发现,避免学生将新闻特写等同于文学作品,也为最后练笔环节做铺垫。)。
五、视频拓展,精彩再现。
时光逆转,让我们一起穿越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就在那一天,刘翔,这位21岁的中国人,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了110米栏奥运会冠军,而我们就是在场的优秀记者,我们将用我们的笔将时间定格,将那惊心动魄的12秒91定格为永恒的瞬间。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到那天的赛场,请仔细观察感受,将下面这则新闻特写省略号部分补全。
“红色闪电”横空出世。
——刘翔百米跨栏夺冠记。
距离比赛开始10分钟,刘翔静静地坐在起跑线前,目光投射在眼前十道高高的栏架上。110米外,是那道醒目的终点线;身旁,是七个如狼似虎的强悍对手。其中的有法国人“一条狼”多库里,美国奥运亚军特拉梅尔,古巴的奥运冠军加西亚,以及拉脱维亚名将奥里加斯。
……。
最后一栏后,刘翔已经遥遥。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
12秒91!全场人惊呆了。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的欢呼声……。
刘翔赛后恢复了平静和往日的谦虚:“我今天的起跑非常好,我没有想到自己能跑出这么好的成绩。我把这块金牌归功于祖国和人民。”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刘翔跨栏夺冠的新闻价值很高,夺冠的12秒91分也很值得学生去观察并模仿着来进行新闻特写,并且视频的观看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补全新闻特写的方式减少了写作时间,降低了写作难度,将新闻特写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六、比较阅读,归纳总结。
通过两篇新闻特写的阅读,请同学们归纳总结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明确:着力描写最有价值的精彩瞬间;兼具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不是只盯着瞬间“特写”,其所存在的环境也要涉及。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同类新闻特写的比较阅读能从感性层面加深对这一体裁特点的掌握。)。
七、板书设计。
特写新闻。
准备。
起跳动人之美。
腾空真实之美。
入水。
飞天凌空仿写(通用18篇)篇十五
新进教师入门课上,大家以漫不经心的心态听她的新闻特写教学,结果却收获了震惊。整节课给人最深的印象是流畅的表达、语言的衔接与展开十分顺畅,同时每个教学环节也稳重自然,每一个节拍都踩在点上。
授课者、听课者、观课者齐聚一堂,共同学习新闻特写《“飞天”凌空》。学校的文化核心在课堂,课堂所呈现和积淀的东西是这所学校所达到的层次。
授课者的课有新闻特写概念的引入,采用了导读这一方式,事前还做了消息作的复习,其目的是对比与特写的异同。学习课文的时候,授课者先让学生用阅读消息的方法去体验读这一篇新闻特写,结果发现新闻的要素弱化了,新闻的结构连最主要的导语也在前面找不到了。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引出新闻特写这种体裁,指出新闻特写仍然具有消息的要素,但是更注重消息的过程是怎样的,于是开始关注这一篇特写所截取的新闻的横断面,看它是如何采用描写这一手段记录吕伟夺冠这一精彩瞬间的。
对特写的分析是这篇文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授课者首先带领学生找到了特写的文段,梳理站上跳台、起跳、腾空、入水4个环节。在分析过程中采用了总结方法,以举一反三的形式进行。学生总结出描写环境正衬和观众表情反衬两种方式来表现出吕伟的沉静,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这类文章的一般格式,即先分析采用了什么修辞、表达方式、描写方法、写作技巧等,再结合本段描写的对象和内容明白是怎样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的。第三步,肯定这种方式对于特写的好处,对后面的3个自然段从修辞、炼字、对比等几个角度进行探究。
如何处理次要环节呢?在分析完特写镜头后,发现后面还有4个自然段,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特写写完了,后边这几个自然段起到什么作用呢?很快就发现是用侧面描写来衬托跳水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学生很快总结出来有几个方面的侧面描写:记者、观众、评委的点赞。通过寻找侧面描写,学生很快就概括出作者对运动员的情感。
语文课堂上的拓展训练以及读写结合,是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学习完这篇新闻特写以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新闻特写这种题材的认知以及提高学生捕捉特写镜头的能力,授课者选择了大量的环境特写和人物特写的图片,引导学生去发现特写的点在哪里,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从而让学生从概念的理解到阅读的体验,最后再到写作的实践,完整地对新闻特写有了一个全面的感知。
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源于教学理念的引导,教材的深度把握,学情的精准了解,在师生和文本载体、生活之间架起思维的桥梁,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提升,教师自己的专业也能得到发展。
飞天凌空仿写(通用18篇)篇十六
本文选自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冠军。本文就是报道当时的盛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明确《飞天凌空》的结构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旗下的运动之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朗读,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旗下的运动之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体会文章中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侧面描写、对比烘托写法的运用。
难点:
1、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2、能够区别消息与特写,学习新闻特写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与朗读欣赏法相结合。
五、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
六、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新闻特写,它不同于消息,学生可以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新闻特写的特点。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十米跳台运动员,你像一只轻捷的雏燕,架起娇健的翅膀凌空一跃,在蓝色的水池上方画出美丽的曲线,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篇特写,一睹“飞天”女将吕伟的风采。
【二】四边互动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明确: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2】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试着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来源:学科网z__k]明确:
【1】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2】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三】四边互动感受语言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洋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2~4段,品味动词的精妙之处。
明确: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四】四边互动感受描写的魅力。
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托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跳水运动姑娘吕伟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的身姿,不仅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是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五】小结。
1、主题: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1.7秒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结合,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2、写作特点。
【1】落笔集中,突出一点。
【2】文字清新优美。
【3】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
【六】拓展延伸。
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
用“五官”采写是写作现场短新闻的基础,作者深入到现场后,不能像个木偶,必须充分发挥“五官”的作用去观察现场。
眼:要像一部摄像机。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动、细节乃至现场的景物摄下来。
耳:要像一部录音机。要把主要人物的话原汁原味录下来,其他人物有意义的话录下来。
鼻:要成为“新闻鼻”。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是否正常,尽可能感受是什么气味。
口:要成为“新闻嘴”。要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偷懒。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要掂一掂,感受轻重,对有关路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
五官感受的东西越多,写出来的稿子就越生动,否则就是一杯白开水。
【七】课堂练习。
【1】作者对吕伟跳水瞬间的描写,突出了吕伟“夺冠一跳”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高、险、难、美的特点,描写得准确贴切、优美传神。
【2】。文章结尾写外国观众的称赞,有什么作用?
明确:侧面描写,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八】作业。
上网搜集一些人物特写,阅读体会新闻特写的写法特点。
飞天凌空仿写(通用18篇)篇十七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明确《飞天凌空》的结构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旗下的运动之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朗读,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旗下的运动之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体会文章中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侧面描写、对比烘托写法的运用。
难点:
1.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2.能够区别消息与特写,学习新闻特写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十米跳台运动员,你像一只轻捷的雏燕,架起娇健的翅膀凌空一跃,在蓝色的水池上方画出美丽的曲线,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篇特写,一睹“飞天”女将吕伟的风采。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明确: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2)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试着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来源:学科网zxxk]明确:
(1)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2)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三、感受语言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洋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2~4段,品味动词的精妙之处。
明确: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四、感受描写的魅力。
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托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跳水运动姑娘吕伟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的身姿,不仅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是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五、小结。
1、主题: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1.7秒的时间里,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结合,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2、写作特点。
(1)落笔集中,突出一点。
(2)文字清新优美。
(3)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
六、拓展延伸。
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
用“五官”采写是写作现场短新闻的基础,作者深入到现场后,不能像个木偶,必须充分发挥“五官”的作用去观察现场。
眼:要像一部摄像机。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动、细节乃至现场的景物摄下来。
耳:要像一部录音机。要把主要人物的话原汁原味录下来,其他人物有意义的话录下来。
鼻:要成为“新闻鼻”。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是否正常,尽可能感受是什么气味。
口:要成为“新闻嘴”。要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偷懒。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要掂一掂,感受轻重,对有关路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
五官感受的东西越多,写出来的稿子就越生动,否则就是一杯白开水。
七、课堂练习。
1、作者对吕伟跳水瞬间的描写,突出了吕伟“夺冠一跳”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高、险、难、美的特点,描写得准确贴切、优美传神。
2、文章结尾写外国观众的称赞,有什么作用?
明确:侧面描写,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八、作业。
上网搜集一些人物特写,阅读体会新闻特写的写法特点。
飞天凌空仿写(通用18篇)篇十八
本文选自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xx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冠军。本文就是报道当时的盛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明确《飞天凌空》的结构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旗下的运动之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朗读,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旗下的运动之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体会文章中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侧面描写、对比烘托写法的运用。
难点:
1.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2.能够区别消息与特写,学习新闻特写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与朗读欣赏法相结合。
五、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
六、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新闻特写,它不同于消息,学生可以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新闻特写的特点。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十米跳台运动员,你像一只轻捷的雏燕,架起娇健的翅膀凌空一跃,在蓝色的水池上方画出美丽的曲线,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篇特写,一睹“飞天”女将吕伟的风采。
【二】四边互动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明确: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2】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试着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来源:学科网zxxk]明确:
【1】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2】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三】四边互动感受语言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洋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2~4段,品味动词的精妙之处。
明确: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四】四边互动感受描写的魅力。
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托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跳水运动姑娘吕伟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的身姿,不仅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是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五】小结。
1、主题: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1.7秒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结合,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2、写作特点。
【1】落笔集中,突出一点。
【2】文字清新优美。
【3】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
【六】拓展延伸。
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
用“五官”采写是写作现场短新闻的基础,作者深入到现场后,不能像个木偶,必须充分发挥“五官”的作用去观察现场。
眼:要像一部摄像机。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动、细节乃至现场的景物摄下来。
耳:要像一部录音机。要把主要人物的话原汁原味录下来,其他人物有意义的话录下来。
鼻:要成为“新闻鼻”。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是否正常,尽可能感受是什么气味。
口:要成为“新闻嘴”。要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偷懒。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要掂一掂,感受轻重,对有关路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
五官感受的东西越多,写出来的稿子就越生动,否则就是一杯白开水。
【七】课堂练习。
【1】作者对吕伟跳水瞬间的描写,突出了吕伟“夺冠一跳”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高、险、难、美的特点,描写得准确贴切、优美传神。
【2】.文章结尾写外国观众的称赞,有什么作用?
明确:侧面描写,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八】作业。
上网搜集一些人物特写,阅读体会新闻特写的写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