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知识、教学资源、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优秀16篇)篇一
学生四位一体,共同努力、探索、学习好这篇感人的阅读文章。
奶爸爸妈妈给你说说邓爷爷光辉一生的事迹,然后写好一篇周记《我心目中的邓爷爷》。
纫机也从这条路上运出去,飘洋过海……。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文。
转载。
宝贵的知识财产,他活在每一位莘莘学子的心中……”
他永远活在妈妈心中……“。
起建设祖国,继承邓爷爷的遗志,让中国台湾早一天回归祖国怀抱……”
生,我的眼睛湿润了,然而下课的铃声早已响起……。
的心里。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文。
转载。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优秀16篇)篇二
视频课文朗读第一自然段,把学生带入相应氛围。
课件最后一个篇章让孩子们知道邓爷爷爷爷把自己毕生毫无保留的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图片让孩子感受到一个令人心碎的时刻。
课件重点句子分析、朗读能充分说明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课件邓爷爷爷爷的影响让学生体会到邓爷爷爷爷的影响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课件重点句分析,朗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邓爷爷同志“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
课件音乐视频课文朗读让学生体验文本的感情基调。
课件作业是学生与历史伟人的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优秀16篇)篇三
教学流程:
课前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一、以歌引路,创设氛围。
1、同学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是歌唱哪位伟人?(邓小平)为什么要歌唱他呢?
2、你还明白伟人的什么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师叙述:是啊!就是他提出了中国要改革开放,才使我们摆脱了贫穷,走向了富裕生活的道路,正是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才使香港、澳门的问题得以解决。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伟人,还没等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2月19日却离我们而去。
二、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课文写了什么资料?(板书:飞机飞向大海、骨灰撒入大海、在大海中永生)。
师导语: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193月2日,去送别我们敬爱的邓爷爷吧!(播放录象)。
三、抓疑扣情,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录象配解说):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大海。
1、同学们,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小节,想想这一小节写了什么?
师导语:同学们,我们衷心爱戴的邓爷爷他临终留下了遗愿。
2、请大家再次默读第一小节,想想哪些词语、句子深深地触动着你的心啊!
3、交流。
(1)出示句子与词语:抓住“缓缓地低低地”品读。
从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舍不得伟人的离去,伟人也舍不得离开他热爱的人民与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大地)。
(2)“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这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重点理解“崭新历史”和“最后一个篇章”)。
4、指导朗读。
深爱着祖国和人民的邓爷爷离我们远去了,多么令人悲痛!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这节吧!
(二)学习第二段:
过度语:飞机已经飞向大海,带着全国人民无限的哀思、缅怀,我们敬爱的邓爷爷将离我们而去了,将去完成邓爷爷的最后一个篇章。
1、教师深情朗读2——4小节。
2、同学们,此时你们的情绪怎样?(悲痛)。
3、请大家看课文,文中哪儿正是写出了与你们一样的情绪?(学生看书用笔划出来,教师巡视)。
(1)出示: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a、能告诉我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这浪滔翻滚的大海好象在低声哭泣着,在涛声中,你听到大海好象在说些什么?
4、让我们透过朗读表达我们体会到的感情。
师:是呀,怀着无比悲痛的情绪,亲人缓缓地将骨灰和花瓣撒入大海(看录象)。
5、浪花会把骨灰送往哪里呢?请同学们读第三小节,并划出表示地方的词语。
6、出示句子、交流划出的词语。(就这些地方吗?——理解省略号)。
(1)作者为什么会想到浪花把邓爷爷的骨灰送往这么多地方呢?
课件(一组图片):师描述:万里海疆,那里有许多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瞧,这就是改革开放后崛起的深圳,但是邓爷爷却看不到了;这是改革后的老城市上海,夜晚,灯火辉煌。这是属于中国国土的香港,邓爷爷却没有等到它回归的哪一天……作者期望浪花把骨灰送往这么多地方,就是有什么心愿?(让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让他看看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大地)。
(2)让我们一齐来读读那里的四个“也许”(加组读)。
(3)的确是呀,邓爷爷在国际上的影响是伟大的,看这是他在:(联合国讲坛上的演讲;与英国首相会谈)。教师简单介绍。
7、把你体会到的透过朗读表达出来。请各自练读这一段;
8、能背诵的站起来背诵第三小节。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学习:“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时近中午,完成了邓爷爷遗愿的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在那隆隆的飞机声中,在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2、出示句子: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师:是呀,邓爷爷把自己看作中国人民的儿子,他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博大;邓小平爷爷爱自己的祖国,就像儿子爱自己母亲一样深情。邓爷爷的这句话,读着震撼人心。
a、谁能试着读一读?
b、能给老师一次机会吗?老师也想读一读。范读。
c、学生再练读,指名朗读。评议。
5、邓小平爷爷深情地爱着祖国和人民。同样,人民也深深地爱戴邓小平爷爷。
(1)、引读:与大海同在,……。
(2)、与大海同在,与人民同在的是什么?(精神)。
(3)、师小结:浪花奔腾不息,海水永不枯竭,我们敬爱的邓爷爷的光辉形象,他的丰功伟绩,永不磨灭,永垂不朽。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一齐朗读第7小节。
三、总结朗读,升华体验。
1、邓爷爷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丰功伟绩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让我们再次朗读第7小节,把你们对邓小平爷爷深深怀念之情,衷心爱戴之意融进你们的朗读声中。
2、学到这儿,你有什么心理话要说?
3、那就让我们在课外做到:找一个邓爷爷的故事,唱一首歌颂邓爷爷的歌、背一首怀念邓爷爷的诗。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优秀16篇)篇四
提起邓爷爷,很多学生对他并没有很多的了解,他离学生比较遥远。教学此文,必须要有详实的资料作补充,通过丰富而直观形象的材料,借助查、读、想、说、写等多种方法的整合,学生才尽可能地了解邓爷爷爷爷对中国、对世界作出的丰功伟绩,激发学生对邓爷爷爷爷的热爱。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优秀16篇)篇五
1、播放课文第一自然段录音(把学生引入相应的氛围)。
2、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交流汇报。
3、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汇报。
4、师:小平爷爷把自己毕生毫无保留的献给祖国和人民,让我们把目光您聚到那一刻吧。(引读第二自然段)。
师:11时25分,专机飞至1800米高空,邓爷爷的妻子,81岁的卓琳,用颤颤微微的双手捧起邓爷爷爷爷的骨灰,久久不忍松开,她一遍又一遍的呼唤着邓爷爷的名字,许久才将骨灰盒五彩缤纷的花瓣撒入大海。
师:孩子们轻声的读一读这一段话。
师:小平爷爷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大海的那一刻,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说理解)。
千言万语道不完我们对小平爷爷的思念,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哀思吧(生读)。
奔腾不息的浪花会将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三段(生读)。
(出示第三自然段4组排比句)为什么奔腾不息浪花要把他的骨灰送往碗里还将、澳门、香港、台湾、三大洋呢?请同学们谈谈你感触最深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此刻老师心潮澎湃,我只能用朗读来表达我的心情(师范读)。
那位同学想读(指名读)。
学生带着感情齐读。
出示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多么博大的胸怀,多么深沉的爱,他把毕生的精力毫无保留的献给了祖国。
(出示邓爷爷与-----同在)。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生读。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优秀16篇)篇六
(邓爷爷)。
2、出事邓爷爷头像,介绍邓爷爷同志。
(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邓爷爷爷爷,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它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的提出者)。
3、然而,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老人却悄然闭上了眼睛,他的离去是党和国家的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高山低头,大海呜咽,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今天让我们在一起缅怀着为历史伟人。(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在大海中永生)。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生提问题。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优秀16篇)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运用网络资源,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网络资源,在探究中理解,在理解上朗读。扣住一个“情”字,引领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课文,与书本上的文字“_交流”,释放探究之后的情感蓄积,升华对语言的感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了解学生资料搜集情况。
学生:搜集有关邓小平的资料,并尝试自我处理。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所必备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在大海中永生》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引进语文教学的课堂,用信息技术手段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借助网络资源,在探究中理解,在理解上朗读。扣住一个“情”字,引领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课文,与书本上的文字“_交流”,释放探究之后的情感蓄积,升华对语言的感悟。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学科的有机整合。多媒体,网络,与语文教学同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课文是——请读课题——。
2、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禁不住要问?
(预设:“永生”什么意思?谁在大海中永生?为什么在大海中永生?)。
“永生”什么意思?谁在大海中永生?
4、课件出示邓小平像。
这就是我们的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说他在大海中永生?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根据课题质疑,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直接切入课文找到了契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整体感知课文,进而能准确地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达到初步认识邓小平爷爷这位伟人的教学目标。
二、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伟人。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汇报交流,初步理解邓小平的精神和人民对他的颂扬之情。
课件出示语句:
1)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点击“伟人”下加着重号)。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3、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伟人?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这一问,越发激起了学生强烈的了解和探究伟人一生的_,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期待。
三、借助网络,逐步走近伟人。
2、学生上网查阅有关邓小平的资料,了解邓小平的生平,感悟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精神。
3、借助网络资源,交流汇报。
4、小结。
课件:随着教师的话语,逐张显示不同时期的邓小平照片。
是他,率领刘、邓大军南征北战,推动解放进程,实现祖国大陆完全大解放,他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
是他,带领全国人民改革开放,探索强国富民之路,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是他,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才会顺利回归祖国的怀抱!他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
是他,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使中国走向了世界,世界也走进了中国!他真是一位伟大的外交家、世界公民!
5、引读重点语句。
(1)引读邓小平的话。
(2)引读——“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
【设计意图】教学准备阶段,设计制作了网页“纪念邓小平爷爷”,在该网页中分别制作了不同的栏目:介绍邓小平丰功伟绩的“光辉一生”、“大记事表”,表达人民缅怀伟人的相关资料,还链接了许多影视片,内容非常丰富。通过阅读自制网页资料,学生尽可能地了解邓小平爷爷对中国、对世界作出的丰功伟绩,逐步走近伟人,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伟人的热爱之情,为下面“潜心研读文本,深入理解伟人功勋,深情缅怀伟人离去”做好铺垫。
四、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1、过渡:就是这样的一位伟人,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
2、观看录象:医院终别情景、万人追悼大会、长安街万众送别等情景。
3、过渡:小平爷爷要走了,绵绵哀思化泪流。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也送邓小平爷爷最后一程吧。
【设计意图】录象片段生动地再现了当邓小平离去时,他身边的亲人、首都的人民和全国的人民对他的绵绵哀思。情景的创设,渲染了哀伤的气氛,学生由一开始对伟人的热烈颂扬转而进入对伟人的悲痛缅怀,形成强烈的情感落差,再加上下一个教学环节教师情景范读,心灵会受到极度的震撼。
五、潜心研读,深入理解伟人。
(一)范读铺垫,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师配乐诵读课文第1、2自然段。
课件同步演示课文内容。
(二)借助资源,精读感悟课文第3、4自然段。
课件出示课文第4段文字。
2、汇报交流,想象延伸。
根据学生回答,随即安排引读和拓展:
(1)学生汇报第一个“也许”,教师引导描述万里海疆对邓小平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2)学生汇报第二、三个“也许”。
1)观看录象:香港回归的精彩瞬间和邓小平想到香港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心声。
2)教师引导描述。
(3)学生汇报第四个“也许”,教师引导描述。
(4)理解省略号,学生仿照句式想象描述。
就这些地方吗?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还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哪里?
课件在“祖国的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下加着重号,点击“……”红色。
3、小结。
引读本段最后一句。
4、观看录象:联合国悼念邓小平片段。
【设计意图】此处,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文意。同时,在充分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作了必要的拓展延伸,进一步认识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生发对这位伟人的热爱之情。再加之联合国悼念邓小平的隆重场面,更使学生对伟人肃然起敬,能更深入地理解该段最后那句含义深刻的话。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第5、6自然段,升华情感。
1、过渡:就是这样的一位世界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了。
2、引读。
教师课件出示第5、6自然段,点击文字“震撼人心”以及邓小平的话逐个为红色显示。
3、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否也如大海一样波翻浪涌?在你心中涌动着哪些情感?
4、交流讨论。
5、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1)抓住“盘旋”指导读出对邓小平爷爷的深切怀念。
(2)抓住“震撼人心”指导读出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和爱戴。
6、指名读,评读,赏读。
【设计意图】紧扣文本重点词、句(“盘旋、波翻浪涌、震撼人心”以及邓小平的话),借助课件出示文字,聚焦学生感知点,反复交流,相互评点,借朗读体验情感、表达情感,升华情感。
(二)以读代讲,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掀起_。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1、第一次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小平爷爷,您慢走,请听我们对您深切的思念,愿您——。
2、第二次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3、第三次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优秀16篇)篇八
你从故事中,找寻到哪些答案?准备一下,通过朗读表达自己读懂了什么。
边读边品:
1、描写弟子们行动与心理的句子。
2、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是,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3、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束麦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束麦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2)苏格拉底认为该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
4、听了苏格拉底的话,弟子们悟出了怎样的一番道理呢?同学们又悟出了怎样的一番道理呢?写下来。交流、评议。
5、多元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麦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我们是应该追求最大的麦穗,但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优秀16篇)篇九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激起对他的崇敬之情。
3、学习课文第3小节的句式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透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结合课外资料理解第3小节蕴含的意思。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邓小平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指导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帮忙理解第三小节。
1、指名读第3小节。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四小节至第七小节。
1、看大海图,听课文录音。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反复引读邓小平的话,体会他的博大胸怀及他和人民的血肉关系。
四、指导说话,升华感情。
1、看大海录像,问:看着大海,你想到了什么?
2、指导说话。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写话。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优秀16篇)篇十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学习了解人民对伟人的深情。
教学准备:相关录像、自制文字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4、带着问题自渎课文,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5、检查自渎情况:
(1)指读“斩”、“舷”、“捍”、“超”、“呜”、“咽”等生字的音。
(2)指导读好长句子,如:
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3)整体感知文章写一件什么事。
6、书写生字。
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投入自己的感情细读全文,体会全文的情感基调。
3、交流讨论,同时指导朗读。
(1)第1段:找出关键词。(低低地、缓缓地、伟人、最后一个)。
说说这些词体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悲痛不舍)。
练习朗读,体会并读出人们这种情感。
(2)第2段:理解“呜咽“的意思。
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说话:涛声中你们好像听到大海在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指导读出真情实感。
说说“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说明什么?
在理解与朗读中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光辉形象不可磨灭。
指导朗读,要读得沉稳清晰,尽现情境。
(4)第4段:理解对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加深理解和感悟;
(6)指导读出第7自然段的气势与深情,加深学生对“大海中永生”的理解。
三、自主性练习。
1、用课后习题3的词语连起来练习写一段话。
2、学习含有“不仅……也……”的句子并造句。
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依着顺序背诵全文。
四、共同小结。
板书设计:
飞向大海 悲痛。
撒向大海 赞颂。
告别大海 怀念。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优秀16篇)篇十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重点词句,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感受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具准备:电视录像设备,投影片,资料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初读课文,学习主要生词。
教学目标:初步感知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2、指名学生介绍。
3、小组内阅读邓小平的有关资料。[师分发给小组资料]。
二、揭示课题,解题。
1、请同学们看段录像。[播放小平骨灰撒落大海的录像]。
3、解题:
(1)“永生”,你是怎样想的?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初读课文。
1、带着刚才的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2、小组学习,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划出难理解的词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自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写的是什么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按顺序给课文分段。
3、小组汇报学习状况。
4、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感知全文。
(1)了解邓爷爷生前的伟大功绩,听着课文录音,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新的问题,请同学们好好的想一想。
[1]小组内自由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
[2]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3]班级交流汇报。
(2)师归纳总结学生已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
(3)这节课我们自己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了,但这几个问题还未解决,同学们说该怎样办?请同学们说一说。
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状况。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课后熟读课文。
2、课后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以解决遗留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从三个问题入手,细读全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重点句,感受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以及人民对他的深厚感情。
教学进程:
一、谈话直入主题,引出问题。
指名说说,师相机出示:
好!让我们联系自己搜集的资料,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这几个个问题自己是怎样理解的,然后和周围几个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查阅资料。
1、教师深入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同时参与讨论。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点击鼠标,屏幕显示:邓小平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结合查阅资料回答)。
过渡:是啊,邓爷爷不仅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影响超越国界。他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多了不起的事呢?我们来读读他的这句话,体会体会。
解决第二个问题。
[点击鼠标,屏幕显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1)学生自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邓爷爷的这句话,好好体会邓爷爷对祖国对人民深切的爱。
3、学生群众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次回到那揪人心腑的1997年3月2日,去送别敬爱的邓爷爷。
4、引导学生理解第三个问题。
(2)指导朗读第一节。
学生各自认真读第一段,随意的发挥想象去读,可大声读,可小声读,也可站着读。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朗读,师适时指导。
(3)指导朗读第三节。
过渡:读了第二节,我们是不是好像也来到了大海,也在目送伟人离去?
学生读一读课文,小组里互相交流。
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4)指名说一说。
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读得真好,老师听了深受感染,也想放声读读这一段,表达对邓爷爷的热爱和怀念,行吗?
师放声读,并渐渐转为背诵。
来,让我们一齐读读这一段,让我们把邓爷爷的慈容笑貌、丰功伟绩永远记在心里。
群众朗读。(能背的试着背)。
学生同桌思考讨论。
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进行小结。
三、回顾全文,加深印象。
本文必须有你最为感动、最觉动情的地方,请你选取一处,反复读读,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1、学生认真读自己选取的句段。
2、指名朗读,鼓励学生试着诵读。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随时记下读背读课文中的新体会、新问题。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优秀16篇)篇十二
(1)学生自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人民深切的爱。
(4)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次回到那揪人心腑的1997年3月2日,去送别敬爱的邓爷爷。
3引导学生理解第三个问题。
观看录像,代替讲读。[点击鼠标,播放录像片断:邓爷爷的骨灰正撒向大海。
(第二节内容)]。
指导朗读第一节。
远去了,多么令人悲痛!让我们各自读第一段,想想怎么读才能把我们的这种感情表。
达出来?
[3]学生各自认真读第一段,[4]随意的发挥想象去读,[5]可大声读,[6]可小声读,[7]也可站着读。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8]学生朗读,[9]师适时指[10]导。
指导朗读第三节。
过渡:读了第二节,我们是不是好像也来到了大海,也在目送伟人离去?
课文的第三节,好好想想。对“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这句话,你现。
在又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读一读课文,小组里互相交流。
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指名说一说。
[14]这一段饱含文字,[15]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深远影响。
这段话想读读吗?怎么读呢?
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读得真好,老师听了深受感染,也想放声读读这一段,表达对邓爷爷的热爱和怀念,
行吗?
师放声读,并渐渐转为背诵。
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让我们把邓爷爷的慈容笑貌、丰功伟绩永远记在心里。
集体朗读。(能背的试着背)。
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现在大家都理解了吗?[点击鼠标,屏幕。
显示: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谁讲给大家听?
[16]学生同[17]桌思考讨论。
[18]自由发言,[19]谈谈自己的理解。
[20]师进行小结。
评析: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教学片断中,教师能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读,齐读,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要是在以前,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参,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在此教学片断中,教师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品味出不同的思想内涵。请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想,达到语言内容,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有机融合。
读悟表达,释放学生的主体功能。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悟了就演,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常州市平冈小学 俞春梅。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优秀16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借助录象,图片,音乐等,在读中缅怀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感受到他老人家的光辉形象以及离失去这样一位伟人的悲痛心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录象,图片,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学文第1部分。
2,邓爷爷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在最后一个篇章即将完成之际,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世纪伟人不平凡的一生.(多媒体,师解说)。
3,这令人难忘的一幕又一幕还有很多很多,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邓爷爷.
二,学文第2部分。
1,让我们一起回到1997年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看录像)。
3,这4个也许是人们对邓爷爷丰功伟绩的缅怀呀!其实,在邓爷爷身上,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点出省略号)让我们面对这无垠的大海,尽情地抒发心中的怀念.(出示第3节)。
4,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令人难忘的一幕.(放录像)。
三,学文第3部分。
2,相信,只要有浪花的地方,我们就能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那震憾人心的声音.(齐读这一句)。
四,总结升华。
2,相信,邓爷爷会听到大家发自肺腑的话语.同时,也让我们永远记住邓爷爷的声音:(齐读)邓爷爷,他也是大地之子,大海之子,我们衷心爱戴的邓爷爷将永远在大海中永生(齐读课题).
点评:。
《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要让学生真正进入文章,所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点是,学生对邓爷爷的了解太少,如何拉近学生与邓爷爷这位伟人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用心灵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者让学生课前收集了资料,但对于资料的运用不是简单地走过场,第一课时师生共同进行了筛选整理,第二课时教师在难理解之处适时地恰到好处地运用资料,让学生在了解伟人的基础上走近伟人,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十分扎实,例如对排比句的教学不仅仅注意引导理解,还进行了拓展.这堂课另一大特点是成功地营造低沉悲痛缅怀的氛围,运用多媒体,以及感情朗读,内容理解,拓展延伸等,使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中始终沉浸在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
(本课在常州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优秀16篇)篇十四
课题。
课型。
新授。
单元。
第四单元。
主备人。
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课文,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
教学。
反思 。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优秀16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认读3个字。
2、结合资料说说自己对邓小平爷爷的了解。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4、对邓小平爷爷产生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邓小平爷爷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方案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8课《在大海中永生》。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在大海中永生?永生什么意思?在大海中真的能永生吗?在大海中永生的是什么?)。
谁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你了解邓小平爷爷吗?你搜集了哪些相关信息?
方案二:同学们,你们认识他是谁吗?(邓小平爷爷)你了解邓小平爷爷吗?你搜集了哪些相关资料?介绍给同学们听一听。
二、介绍资料:
1、学生介绍。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邓小平爷爷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
3、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邓小平爷爷的音容笑貌,感受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录相)。
4、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和蔼亲近、伟大……)。
5、教师导语:
邓小平——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的提出者,却在1997.2.19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录相)。
6、邓小平爷爷的离去,令九洲同悲,四海同泣。这位历史的巨人,中华人民的英雄,在临终前再三叮嘱家人,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他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于是,在1997.3.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录相)。
7、今天我们学习的第28课,在大海中永生就纪录了那时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课文。
提示:1、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批注为什么令你感动。
3、把你的感受和同桌交流,再试着读出来。
四、随机交流:(哪里最令你感动?读出你的感受。)第二、七自然段。
1、是呀!寒风卷起的浪花,哗哗的响着,好像大海在哭泣,伤心至及。带着这份撕心裂肺的悲痛之情请女生齐读这一段。
2、作者把大海看做人来写,赋予大海生命,大海为伟人的离去动容,可见邓小平爷爷的人格魅力是多么伟大呀!请男生带着对邓小平爷爷的怀念之情再读这一段。
3、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无垠大海,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读出对邓小平爷爷的怀念之情。(齐读)还有那些语句令你感动?为什么感动?说出理由。
第三自然段:
1、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学生读,谈感受。(补充)。
2、对比读一读,说说哪段好,为什么?(增强情感)。
3、自己试着练习朗读,再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
4、老师和同学们配合朗读,请同学们接读送往后面的地点。
5、你能仿照课文中的语句,再说一两句话吗?
6、在这里作者张开想象的翅膀,表现了对邓小平爷爷的无限哀思和深切怀念,让我们齐读这一段话。
第四、五自然段。
1、正是因为邓小平爷爷提出了改革开放的设想,使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不管是在20世纪,,还是在21世纪,都使中国雄立于世界的东方,所以说邓小平爷的影响超越世代。此外,他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使香港,澳门如期回归,中国台湾也必将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的回归,为全世界和平友好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式,所以说邓小平的影响超越国界。
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练习读一读邓小平的影响超越 超越 超越 中国 全世界。
4、请同学读一读。
第六自然段。
1、邓小平这位历史的巨人,世界的伟人,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中国人民的骄傲。然而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骨灰撒大海,鲜花伴伟人。就在飞机即将离去的时候,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我是 祖国和人民。
2、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理解。(为人民无私奉献一生,人民无限怀念、爱戴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他创建了邓小平特色理论,提出回归创举,顺利收复香港,澳门,即使在逝世后还要把骨灰撒入大海,所以说他真是祖国和人民的儿子。)。
3、让我们师生一起来读一读第6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
1、祖国人民的儿子,无产阶级革命家,身经百战的将帅,治国安邦的能手,解决历史难题的大师,邓小平,这个名字与他的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光辉形象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请同学们齐读第七自然段。
3、让我们带着无限的哀思深切的怀念之情,再读第七自然段。
4、此时此刻,你想对邓小平爷爷说些什么?
5、邓小平爷爷虽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精神在大海中永生。
五、总结课文。
语文按着飞机飞向大海,骨灰撒大海,飞机飞离大海的顺序记述,让我们再次回到1997,3,2日的那一天,再一次感受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的情感,再一次深情的怀念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配乐朗读课文。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优秀16篇)篇十六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初步感受人们对伟人邓小平的永远怀念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
难点:激发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
一、音乐导入,提示课题。
1、课前首先让我们一起重温一首熟悉的歌曲,注意用心灵去倾听、去感触。(播放《春天的故事》)。
2、以前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它歌颂了谁吗?(邓小平)。
3、揭题、读题。
然而,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却悄然闭上了眼睛,离我们而去了。他的离去是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今天,让我们再一起来缅怀这位历史伟人。(板书课题:在大海中永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师过渡:这篇文章的篇幅不长,请同学拿起书本把课文认真读一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2、师巡视,请读得好的同学站到讲台上来,以便做示范朗诵。
3、学习生字: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
(2)齐读生字词。
4、学生描红、临写。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师过渡:生字会认了,咱们再来读读课文。
2、指名分读课文,指导长句朗读:
(1)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2)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3)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四、听读课文,理清层次。
1、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情况并板书:
一、(1自然段) 飞向大海。
二、(2—4自然段)撒向大海。
三、(5—7自然段)告别大海。
五、配乐朗读,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收集有关小平爷爷的资料,下节课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
板书设计:
一、飞向大海。
二、撒向大海。
三、告别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