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一座桥梁,将作者的思想与读者的心灵紧密相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的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八年级端午节(热门20篇)篇一
今日,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境参加了“陶然亭端午节纪念屈原活动。”
早上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同学们身穿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
我们首先来到了“华夏明亭园”。那里的景色十分优美,园中到处盛开着五颜六色、香气扑鼻的花朵,一座屈原塑像巍然耸立其中,还有仿造的汨罗江,江中的龙船栩栩如生。这一切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同学们此纷纷朗诵童谣,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园中的游人也不禁被我们感染,停下脚步聚拢过来。
我也上台活力饱满地朗诵了我编写的童谣《五月五》。
楚国屈原大诗人,忠诚报国反被谗。秦灭楚后投汨罗,后人纷纷把他赞。五月初五端午到,洒扫庭院挂香艾。吃过粽子龙舟赛,雄黄酒饮除病害。
毫无疑问,屈原的爱国主义。
我们恋恋不舍地走出陶然亭公园,但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禁感叹今年的端午节过得可是分外有意义啊!
八年级端午节(热门20篇)篇二
端午节的前夕,妈妈就开始包粽子了。吃粽子可是端午节习俗里不可缺少的。它的味道可佳了,让人吃了还想吃。妈妈包的`粽子可是天堂美食,跟商店里买的没什么两样。新鲜的粽叶,大盆用酱油调好的糯米,还有香喷喷的肉馅都准备好了,就要开始包粽子了。妈妈先把粽叶折成漏斗形,抓了一些糯米均匀地铺在底下,然后夹了一块肉馅,放在中间。接着又铺上一层糯米。叠上粽叶的尾巴,把粽叶的头折成尖角。最后,把绳子扎好,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包好了。我见妈妈麻利地包粽子,我的手也痒痒的,想试一试。别看我说说简单,做起来难多了。我包的粽子一会儿“喂”得太多了,糯米都从粽叶缝里“逃”出来;一会儿“喂”太少了,还没“吃”饱;一会儿粽叶被我折得乱七八糟的,粽子包得奇形怪状……我灰心丧气,干脆不干了。妈妈见了,鼓舞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气馁,我们一步步来,总有一次会成功。”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情好多了。在妈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接二连三地包出了一个个有模有样的粽子。
妈妈把粽子放进锅里煮,一股香喷喷的味道钻进我的鼻孔,我馋得直流口水。妈妈拿出一个粽子,解开绳子我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着自己亲手包得粽子,我明白了:做事要一步一步来,不要急,越急越做不好事,就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八年级端午节(热门20篇)篇三
一年一次的端午节今年又快到啦。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开始包粽子。
这一天清晨,我一起床,就看见妈妈已经把香喷喷的粽子和热乎乎的鸡蛋摆在桌子上了。我赶紧随便的洗了几把脸,就叫爸爸一起来吃粽子。爸爸也很快的来到了桌子旁,我们一家边吃边谈论粽子。我对爸爸说:“粽子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那是什么形状呢?”爸爸没有回答我的话,可他随口就给我讲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爸爸说:“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写过许许多多的诗篇,提出过许许多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楚王不采纳。最后,楚国国土被侵占,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们为了怀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就把粽子和许多好吃的都投到江里,意思是不让鱼儿们去吃屈原的尸体。”
爸爸说完了。我说:“屈原真是好样的!可是妈妈,粽子是怎么包的?”妈妈说:“粽子是用翠绿,鲜嫩的芦苇叶包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大枣,如果不包大枣,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个晚上。
煮熟以后,剥开变成墨绿色的芦苇叶,就看见洁白的米团在里面,很好吃,并且吃不腻。它既是开胃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品。”
啊!端午节不仅让人忘不了,还有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粽子。
八年级端午节(热门20篇)篇四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菩萨蛮(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端午(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八年级端午节(热门20篇)篇五
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包粽子,我们家当然也不例外。
这天一大早,我和妈妈就去菜市买包粽子的食材:瘦肉、糯米、稻草,新鲜的粽叶,剥了壳的干板栗。回到家,我们迫不及待地把干板栗和绿豆放到水里洗干净,再分别把它们和瘦肉捞在一起,接着放一点盐、味精、酱油,拌匀,馅就做好了。接着进入正题——包粽子喽!先把竹叶卷成圆锥状再放一点糯米,中间放馅,再放入糯米,然后将粽叶包好,最后用稻草绑住,就做成了一个三角粽。我越包越带劲,还给自己包了一个心形的粽子,我为自己的创新暗暗得意。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锅里,大概煮两个钟头,新鲜美味的粽子就可以出锅了。三角粽还可以做很多种口味的,如:豆沙馅的、香菇排骨馅的……也有什么馅都不放的,煮熟了蘸着蜂蜜或白糖吃也别有一番风味。
据说端午节包三角粽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但我不赞成他为了爱国而自杀,因为生命永远是最宝贵的,活着可以为国家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今天,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正当我这条大懒虫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我被一阵阵扑鼻的清香唤醒了。好香啊!是什么东西的香味呢?我一边咽着口水一边迅速起床。
来到楼下,我急忙问奶奶:“奶奶、奶奶,您烧的是什么好东西?这么香啊……”奶奶说:“傻孩子,你怎么忘记了?今天可是端午节啊。”哇,原来是粽子的香味呀!我可是最喜欢吃粽子的了。听说,古时候的人们把用糯米包裹成的粽子投到江中,让江里的鱼儿不要去吃屈原的尸体,包粽子是为了纪念这位诗人。可是每当我吃到又香又糯的粽子时,却能感受到奶奶对我的疼爱。奶奶知道我爱吃肉粽,所以每年的端午节总是会特地为我包好多的大肉粽。
你瞧,奶奶看着我大口大口地嚼着鲜美的粽子,她的笑容多灿烂啊!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许多习俗。比如:划龙舟、吃粽子、佩香囊和悬挂艾叶与菖蒲。
端午节不仅有许多风俗,还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关于端午节来源的传说故事里,最为有名的莫过于屈原投江的故事了。相传,在春秋时期,秦国攻破楚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就要灭亡,心如刀绞。于农历五月初五写下绝笔之作《怀沙》,然后抱石跳入汨罗江中,以死报国。后来,人们就用吃粽子和划龙舟来纪念屈原。
关于端午节,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包粽子了。包粽子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包粽子的第一步是卷粽叶,要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要卷紧,不然米会漏出来。第二步是装糯米。第三步是把馅装进去,再在馅上放一层糯米。最后就是把留在上面的粽叶继续包好,用绳子绑牢,放到锅里煮了。当煮得差不多的时候,那浓浓的粽香就从厨房里飘了出来,直钻到我鼻子里。粽子出锅了,把粽叶打开,咬上一大口,哇!美味极了!
端午节,我最爱吃的是粽子,最爱看的是赛龙舟。它们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华文化。也是这两大习俗编织成了这个传统节日——端午节。
八年级端午节(热门20篇)篇六
早上起来,我打开窗子,每家每户都飘着淡淡的箬叶香气,相信你看到箬叶就一定猜到啦,今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
我迫不及待地跑出房间,看见奶奶正在整理包粽子的材料,不禁满怀期待地问道:“奶奶,我可以包么?”“好啊!”奶奶说,我赶紧坐到奶奶旁边,学着奶奶的'样子包起了粽子。终于笨手笨脚地包好了一个,可没想到我刚把手松开,“粽子先生”肚子里的“糯米娃娃”全跳了出来,在桌上玩游戏。我有点儿懊恼,奶奶看见我垂头丧气的模样,耐心地对我说:“你可以放一颗花生进去试一试!”我在粽子底部放了一粒花生米,真神奇,糯米好像是粘住了一样,果然不漏了。奶奶的“不漏大法”可真好用!一个上午的时间,我和奶奶就完成了一座“粽子山”,我心满意足地看着我的“粽子山脉”,心中乐开了花。
晚上,奶奶把煮好的粽子从锅里端出来,清香四溢,弥漫着整个屋子,我们一边开心地吃着粽子,一边看龙舟节目,为自己喜欢的队伍加油。突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问题,我转头问旁边的爸爸:“爸爸,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呢?”爸爸回答:“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在春秋时期,秦国要攻打屈原所在的楚国,楚王不听屈原劝告,后来国家灭亡,屈原心中郁闷不已,跳江自杀。人们哀痛极了,为了屈原的身体不被鱼虾吃掉,所以就划着船往河中投下了许多饭团。后来,为了纪念他,就把他去世的那一天叫端午节。”听了爸爸的讲解,我心中的疑惑解开了。
八年级端午节(热门20篇)篇七
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看电视才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在我的家乡有一种风俗习惯,那就是在端午节的那一天要到山上去采一种叫艾叶的草,还有其它我叫不出名来的草放在锅里,加上几个鸡蛋,再掺上满满的一锅水一起煮开。之后,家里的每个人必须吃一个鸡蛋,然后再用这种水来洗澡。听大人们说,每年只要在端午节这天用这种水洗澡,一年四季你的皮肤都会很好,也不会痒。而在这天吃一个鸡蛋就会身体健康,这年就会万事顺心。
另外,还把那个艾叶拴在门头上,可用来驱赶蚊虫。而端午节吃粽子那是必须的,家家户户都忙着买粽叶,买糯米,包粽子的奶奶、阿姨忙得不亦乐乎,自己家的包好了,又要帮忙包别人家的。大人们忙着,说着,笑着,我们小孩子也不闲着,学着包粽子,把东西搞得乱七八糟,妈妈总是笑着骂我们帮倒忙。
今年的端午节又要到了,想起那香喷喷的粽子,哇!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一天我吵着要妈妈包粽子吃,妈妈笑着说:“小馋猫,等过几天端午节到时才包。”哎,没办法等待着端午节快点到来。
现在国家富强,小朋友只知道吃和玩,没有想过祖先们为了热爱自己的祖国而流血流汗,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难道我们就不要为我们国家尽点力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像屈原一样热爱祖国,长大后为祖国多做贡献。
八年级端午节(热门20篇)篇八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提到端午节,心里肯定想到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在我们家,过端午节当然少不2件事,你们应该也知道那2件事吧!如果不知道也没有关系,因为下面有答案,也让我们一起走进端午节的世界吧!
包粽子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大早的,太阳公公早早地起来向我们打招呼,小草喜欢那吵闹声,所有也迫不及待地醒来。我也有点迫不及待,看见妈妈在包粽子,我想:包粽子一定很好玩。我马上跑过去,对妈妈说:“我也要包粽子。”妈妈嗯的一声,我们现在就要包粽子咯。要准备糯米、粽叶、肉、花生、绿豆、芝麻等材料。先把粽叶放在锅里滚洗,然后拿出来放在盆子里洗干净,再把糯米洗干净,然后放在锅里炒,肉也要炒,和芝麻混合在一起,花生炒脆,还要把外面的那层簿簿的皮去掉,还要压碎,糯米、绿豆等材料混合在一起,嘻嘻,材料都准备好。包咯,拿2片粽叶,上下一层,然后向自己的方向一转,就像一个圆锥,先放糯米,然后放肉、花生等,然后在再边上加一片粽叶,再把侧边的粽叶压下去,最后用绳子绑着,ok啦,大功告成,粽子下锅咯!
总算把粽子包完去看赛龙舟。看见观众水泄不迎,可真热闹啊!观众们为赛者加油,大声地欢呼。看完赛龙舟,回到家里,闻到一阵阵香味,一定是粽子的香味,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过去,小草再也听不到那样吵闹的声音,我可真是怀念端午节的味道啊!
八年级端午节(热门20篇)篇九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了,小朋友们快乐地唱起歌来。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他的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一日人们便划龙舟,以此纪念他。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还用柴叶包上米放在河里给鱼吃,那也就是现在的粽子。每年五月五日,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的品种很多,例如:白米糯、红豆粽、花生、咸肉、蛋黄粽等。南方过端午节时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过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带香囊,传说中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上是用于点缀装饰,香囊清香四溢,各种不同形状,玲珑可爱。端午节的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端午节流行于汉、壮、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端午的习俗源远流长,我希望大家在端午这天玩的开心。
八年级端午节(热门20篇)篇十
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又叫重午节、端阳节。这个节日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与春节、中秋节一起,并称中华三大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各地说法不一。影响最大的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战国时代楚国人,出生在湖北秭归县三闾乐平里。由于他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便做了楚怀王的左徒。他主张对内“举贤授能”、对外“联齐抗秦”,最后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然而,他的这一政治主张却遭到楚国一班奸臣的反对,受到排挤和陷害,被放逐到湖南一带,流落在洞庭湖畔。不久,又听到楚国都城被秦国军队攻破的消息,他难忍亡国之痛,于是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救他,竞相划船寻觅并向水中抛粽子。
还有的认为过端午是为了驱邪避毒。《楚荆岁时记》说:“五月五日,士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风俗通》中说:“五月五日以彩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至今东北农村还保留着端午节清晨到野外采摘艾蒿挂在门旁和在儿童的臂上系五彩线的习俗。
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即古代吴越人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
还有的认为端午节源于夏至,即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
范晔的《后汉书》就持此说。
八年级端午节(热门20篇)篇十一
在我们家乡,有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
除了我,我家人人都会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我家又准备包粽子,妈妈把米泡好,姥姥把红枣洗干净,爸爸把粽叶洗好了,哥哥在一旁剪麻绳,我呢?平时在家什么都不用干,这事当然更不用插手了,就在一边想:这米有细又长,一定很香,这枣又大又红,一定很甜。我就在一旁流口水。
姥姥她可是个包粽子能手,只见她挑了两片又宽又长的粽子叶,卷成了一个喇叭形的,再用勺子在里面舀了几勺米,然后还在里面放了几个枣子,最后姥姥用麻绳系紧一个大粽子就出来了,我真佩服姥姥呀!
那时候我的好奇心就上来了,我就在他们包粽子的时候我就自己也做了一个试试,我也拿了二个又宽又长的叶子,我也像姥姥那样包了起来。最后还是被他们发现了,哥哥还说我包的像个胖和尚一样,我脸发热,心里不是滋味。
晚上,我们全家人坐在一起过着快乐的端午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八年级端午节(热门20篇)篇十二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影响最大的观点是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八年级端午节(热门20篇)篇十三
又到了飘满粽子香味的端午节了,让我想起了大家家乡端午节的风俗。
我五岁那年,在湖南老家过了一个端午节。那天上午,爸爸领着我去看划龙舟比赛。还没有到江边,远远地就听到了锣鼓喧天,很热闹。走近一看,江边插着许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条龙舟在江里一字排开,划船手摩拳擦掌在筹备着。正式比赛开始了,只听一声炮响,五条龙舟像五支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驶去,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加油声、锣鼓声、欢呼声……异常热闹。
这个时候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但是大家一点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这欢乐的海洋里。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有一条龙舟划到了终点,笑声、欢呼声更响亮了。
我看见岸上看热闹的人往江里扔粽子和鸡蛋,我很奇怪地问:“爸爸,他们在做什么,为何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进水里呢?”爸爸说:“赛龙舟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时不见踪迹。将来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纪念他。借划龙舟赶走江中之鱼,同时丢粽子等食物喂给鱼吃,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大家家乡的爱国诗人屈原值得大家永远怀念。
八年级端午节(热门20篇)篇十四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奶奶在端午节时教我的歌谣。记得爸爸常跟我说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节对他是一个充满好奇而又充满期待的节日:在初夏那个节日的晚上,剥开一个粽子,满屋飘香,大伙围在一起,孩子缠着大人讲那个熟知但却百听不厌的故事:两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国战火纷飞,在农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看到我们的国家面临着亡国危运,而他心中的抱负却没办法达成,他悲痛欲绝怀抱着石头投向波涛滚滚的汨罗江,他就是屈原;渔民划着船,四处探寻他们爱戴的屈原,他们为了让水中的鱼儿不吃掉屈原的身体,就把糯米裹在散发着清香的竹叶里,投到了江里……每当故事讲到这个时候,大大家总会指着天空说:“你看,天空中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孩子子们便会抬起头遥望着那深邃的天空,探寻那颗最明亮的星星。
大家已经不可以理解父辈们少时的期待了,只须我想,随时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来也乏味,而大家感兴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麦当劳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鸡爷爷;大家也对那古老的故事也缺少兴趣了,只须我想,我随时可以在网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对奶奶教我的歌谣,我也觉得有些老土,只须我想,我随时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录制各类摇滚歌曲!
然而,大家没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么吗?大家似乎缺少了一些快乐,缺少了一些向往,缺少了一些责任。在喧闹中,大家正在迷失方向!
八年级端午节(热门20篇)篇十五
“浓浓端午情,悠悠艾草香”。今天大家奇趣作文班的同学来到了富兰城堡欢庆端午节。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也是国内的传统节日。屈原就是在这一天投身汨罗江的,当时的百姓就在那一天坐着船往河里扔粽子,倒雄黄酒,据了解是为了不让水里的蛟龙、鱼、虾等伤害屈原的真身,后来这些就演变成了端午节的风俗。
大家知道了端午节的风俗,紧接着就该制作和佩戴香囊了。
妈妈从成堆的香囊里挑选一个绿色的香囊。绿色香囊象征着学习、生活小心细致,我想这绿色的香囊代表着妈妈对我的期望。妈妈精挑细选了艾叶、菖蒲、薄荷等香料,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在香囊里面。我看了妈妈一眼,只见她目不转睛的盯着香囊,很熟练地把香料装进了香囊,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香囊做好后,妈妈郑重地把香囊戴到我的脖子上,并意味深长的望着我,眼里满是期望。
爸爸妈妈为大家佩戴好香囊,紧接着就是大家为爸爸妈妈系上蓝丝带。蓝丝带代表着感恩、鼓励、关爱。
我精心的挑选了一条蓝丝带,默默地走到妈妈的身边,郑重其事地把这条蓝丝带系在了妈妈的手腕上。“妈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怀。”我说。妈妈没有说什么,她的脸上露出了满足、幸福的笑容,我分明看到了妈妈眼角里的热泪。
系上蓝丝带后,就到了大家最喜爱的环节——快乐寻宝。徐老师宣布了一些规则,大家就如潮水般涌向了藏宝地。由于同学们冲得太猛了,一个个像脱了僵的野马,我落在了后面,但是我没有放弃。我仔细探寻每个地方,但最后还是一无所获。
虽然这次活动我没有探寻到宝贝,但是我学到了大量有关端午节的常识,这个端午节我过得飞快乐。
八年级端午节(热门20篇)篇十六
“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我的家乡也就在湖南长沙。在端午节大家要吃粽子,赛龙舟可热闹了!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个传统的风俗,之所以这个风俗可以流传到今天,是由于它深受大伙的青睐。由于吃粽子时,一直一大伙子坐在一个大大的庭院里一边聊天一边吃粽子。吃粽子时大伙并不是自身吃我们的,而是先帮其他人剥了让其他人先吃,自身再吃。爸爸妈妈给孩子剥,妻子给丈夫剥,丈夫给妻子剥······这就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谦让精神。你帮我剥,我助你剥,我推给你,你推给我,就这样整个庭院就被你一言,我一语,给闹热闹了。吃粽子时大伙都笑着。笑声洋溢着整个庭院。
赛龙舟。
賽龙舟,同样是端午节的一个主要的传统的风俗。赛龙舟时的场面异常的壮观。
几十条龙舟上插着不一样颜色的旗子,每面旗子上都绣着一条龙。一面旗子就是一个龙舟队。龙舟队上大概有8或9排划船的队员,最前面还有一个鼓手,鼓手主要是给本队增加气势的。鼓手和划船队员的力气需要大,由于只有这样才能把鼓打响,把船划快,才能得第一名。看着一个个龙舟队员的脸上布满了汗珠,头上和手上都爆出了青筋,可见他们是多么的卖力啊!
端午节是个盛大的节日。在端午节里,大家大伙都开开心心的。天空中都弥漫着大家大伙的笑声!
八年级端午节(热门20篇)篇十七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中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绝望、悲愤之下,投入旧罗江,当地的百姓闻讯后,马上划船去打捞,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根据以上故事来看,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一种风俗习惯。我国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平时还要这也叫有创意?我可不想像这样的创意,我嘛,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点子,我简单做了一个爱心,别人看了看我,都很惊讶,“这就是好点子??”我不管他们说,自己忙着做。
粽子蒸好了。妈妈来看看我们包的粽子,我连忙冲上去:“妈妈,在今天的端午节上,我想送你个礼物!”我从身后拿出了这个粽子“妈妈,这是给你的,感谢你对我的养育之恩,谢谢你给予了我生命!”妈妈看了脸上流出了晶莹的泪水。爸爸走过来,对着大家说:今天的粽子大赛,馨予获胜了,我们要感谢自己的妈妈哟!
在这次端午节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妈妈!端午节,一个传统古老的节日,一个温馨充实的节日。多么美好的端午节啊!
八年级端午节(热门20篇)篇十八
端午节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节日。每年,人们都将在这一天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怀念爱国诗人屈原。今年,奶奶又要包粽子给全家人吃。我很好奇,粽子究竟是怎么包的?我决定向奶奶学习,自己也包几个好吃的粽子来。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一大早,奶奶就忙开了,我也赶紧过去帮忙。
奶奶先将糯米淘好,放在一个大盆里,又准备了好多块腌肉,几个蛋黄。然后奶奶又拿来酱油,往糯米盆里倒了些许,搅拌了几下,米马上就变成了酱油色,接下来,就要开始包粽子了。
奶奶先拿好一张箬叶,手把手地教我。她拿住箬叶的两端,卷成一个漏斗状,往里面加了三大勺米,又在米的中间放上一块腌肉,然后将它抚平,看不出一点儿向上凸的痕迹,接着将没有碰到米的箬叶向前折,再将多余的部分向两边这,用手将它捏住。这样,一个粽子就成形了。最后,就要在粽子外面缚上白纱线,防止粽子里面的米漏出来。
今年的端午节我是过得最开心的一次端午节了,因为我学会了包粽子。在这个传统古老的节日里,吃着自己包的粽子,简直是最幸福的了。
八年级端午节(热门20篇)篇十九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裹粽子,许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可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
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驱逐。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城池。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城池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gu)罗江中。
我不禁赞叹起屈原为国悲叹的情感,对他有着深深的敬意。为国悲伤的感情是我们能比的吗?我顺手拿起一个粽子,继续向下看: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屈原为国捐躯,将端午节的意义改变,和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的行动证明了屈原的爱国。我看了看身旁的粽子,不禁赞叹起屈原的品行,为了使屈原的尸体免受伤害竟如此行动,可见屈原的品行,我下次也要去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八年级端午节(热门20篇)篇二十
小时候,一到端午节,我就会让奶奶做十几个小粽子。可是,去年的端午节奶奶却对我说:“你也不小了,该学会自己包小粽子了。”我高兴地点了点头,因为在我的眼里,包粽子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开始包粽子了,奶奶帮我准备好了粽子馅和粽叶,她就开始一步一步地教我包粽子。奶奶说:“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叶卷成你想要的粽子的大小。”奶奶一边说一边给我做示范动作,“接着在卷好的粽叶里放上糯米,还要把糯米压紧,这样包出的粽子才好吃,然后在中间放上一个小枣,最后把粽叶包起来用绳子扎好。”这样,一个可爱的小粽子就包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了粽叶,把粽叶先卷成了非常小的一个“窝”,然后就照着奶奶教我的步骤包起了粽子。可是在奶奶手里听话的粽叶,到了我这里却不听使唤了,还没等我拿绳子扎,馅就全散了,第二个,第三个……一连包了好几个,都是如些,我有点泄气了。原来粽子好吃,却这么难包呀!
奶奶看出了我的变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什么事都会遇到困难,可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听了奶奶的话,我不好意思放弃,只好接着包。不知道是第几个了,我包的第一个粽子终于“问世”了,它虽然没有奶奶包的好看,但我还是很高兴,我总算学会了包粽子。
一个下午过去了,我包了好多小粽子,后来包的比前面包的就好看多了,奶奶看了,一个劲地夸我心灵手巧。奶奶还把小粽子串在一起,据说这样象征着好运连连。
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还懂得了要不怕困难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