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努力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接下来是一些来自优秀作文的句子,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五月粽子又飘香五月粽子飘香(优秀19篇)篇一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传统习俗,从战国时期起一直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包粽子既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象征之一,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因此,包粽子俨然成为了端午节的一个甚是重要的活动。今天端午节,母亲把我送到了乡下奶奶家,让我跟奶奶学习包粽子。
端午节,家家包粽子,“粽”香四野。但各家包法颇不相同,各式各样,各有各的风味和韵味。奶奶家里包粽子的材料已经备好了,午饭过后,就开始包粽子。由于我是初学者,而其它粽子难度稍大,所以我只能包灰水粽,还很有可能会失败。我拿起奶奶已经洗净了的粽叶,舀入几勺已经浸过灰水调好味的糯米,再小心地折起叶子,用线缠起来,一个灰水粽便做好了。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我不知道应该怎么盛糯米,舀入一整勺的话,总会有许多的糯米从一个小洞中溜了出去,浪费了许多糯米。而且就算折起来后,我也不会缠线,也只是仿照那些“合格品”的缠法,总有一些地方老犯错,样子还不美观,为此我浪费了许多的时间。后来妈妈发现我不会包粽子,便手把手地教我。渐渐地,我熟练了许多,把粽子做得又快又美观,连奶奶都夸赞了我好几句。我心里美滋滋的,心想:我终于学会包粽子了!
晚上,我们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又大又香又甜的粽子,想到其中还有几个是我自己包的,我的心里像是吃了蜜一样甜。伴随着粽子的飘香,这个特别的端午节就这样在大家的欢笑声中度过了。
文档为doc格式。
五月粽子又飘香五月粽子飘香(优秀19篇)篇二
“各位家长,现在将各年级微课的地址发给大家:手工折粽子,平结,蛇结,创意龙舟”。妈妈突然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满脸惊愕!
我迅速点开老师提供的那个微信链接,观看了几段折纸的视频,才明白原来是用折纸的游戏创意粽子的灵魂。
网络老师随叫随到。“大家好,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起来学习制作三角形的粽子,它是由三张正方形的纸经过折叠、组合而成的一个形状。”
我一边仔细地听着这位老师温柔甜美的声音,一边认真地模仿着她的一举一动,学起了折粽子。
我先取出了刚买来的三张不同颜色的正方形彩纸,一张是粉色,一张是蓝色,另一张是黄色。
我开始先摸索单个部件的.制作。首先将一张红色彩纸上下对折,取折痕。老师还特意强调道:“在折的时候我们折痕要尽量深一些,因为等一下你在制作组合的时候菱角会比较锋利。”然后打开,上下两条边都朝着中间线再对折,整张纸就被横向分成了四等份。
轻轻从折痕处分别压平,然后上下打开,再把左下角和右上角在四分之一折痕处折叠,折成两个小三角,再把它折进去。刚刚折叠过的地方,还要再进行翻折。望着视频中轻而易举就完成这一步的老师,我只能暂停视频,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着,终于和老师制作的相同了。
接下来在左上角和右下角,也就是没有折的这两个角向上翻折,把刚刚折过的小三角盖住。得到折痕以后,再把大三角打开,塞进小三角里面。“放进第二个大三角的时候可能会有点困难,把它稍微松一下,然后把它轻轻地插进去。注意了,在放的时候不要产生多余的折痕。”贴心的老师又提醒道。在塞第二个大三角的时候的确有点困难,我学着老师的方法,嘿,真轻松了不少!然后把折过的面折过去,就得到了一个类似于小裤裤衩一样的图形。
将它光滑的一面折叠,因为等一下要整形,所以要折得用力些,让折痕清晰一些才行。最后,我使出吃奶的劲头用力对折一番,一个小单元才算完成啦!也不知过了多久,折粽子的三个小单元终于蹦蹦哒哒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好像它们会动,又似乎它们还会笑,它们立体,生动而又充满生命的活力。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最重要,也是最难完成的一步整合——拼接小单元。为了学会这一步骤,我反复“欣赏”视频好遍,终于心想事成,把三个零部件拼凑成一个美丽漂亮的七彩粽子,我心中目的一座巍然屹立的金字塔。
第二天到校,老师让我们自由凑成伴儿,又发给我们好多彩色的折纸,继续加工出无数个纸粽子来,然后把精心折好的纸粽子再设计组合成更加漂亮的组合造型。
我的身边不一会儿就围上来五个闺蜜,加上我就是六个人了,我们美其名曰:“折纸小分队”。大伙儿齐心协力,相互切磋,一节美术课又借来一节体育课,整个教室几乎天翻地覆的沸腾起来,热火朝天的折粽子游戏如火如荼的展开。
折粽子的难点出在最后一道部件整合关口,我们选出清莲做老师,指导一些还有些懵懂的同学。“首先把一个小单元轻轻地打开,这里有一上一下两个小口袋。把第二个小单元往外翻的小三角插入小口袋中……”她一步一步耐心地当着小老师,尽管有些步骤她需要讲2遍甚至5遍对方才能听懂,但是她没有一句抱怨。在我们共同不懈的努力下,一大堆色彩鲜艳,形象鲜活的纸粽子就出现在课桌上。
就在这时,班主任潘老师兴高采烈地走进了教室,宣布道:“学校要举办折粽子比赛,要求同学们转动自己的脑筋,设计出最有创意的作品来!”
一连好几天,无论是课间十分钟,还是自习课,我们小组的成员们都会聚在一起,一边有搭没搭地聊着天,一边马不停蹄地折着粽子。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我们竟然折出了100多个纸粽子!远远望去,就像五颜六色的粽山粽海。
这次粽子比赛的主题叫做“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设计制作一顶古代皇帝佩戴的“旒冕”模型。
先是在一大块硬纸板上画出一个30公分的大圆来,然后用剪刀剪下来,在圆型纸板的边沿五公分的位置均匀标记出四个点,又在圆型的中心店标一个点,然后拿起锥子,在硬纸板上钻了五小孔,紧接着,我取出五长串用彩色线绳穿起来的折纸粽子,每串有20多个粽子,我们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将这一串串折纸粽子穿到硬纸板上的小洞眼里,还在绳头处打了一个个大大的绳结,就这样一个富丽堂皇的“旒冕”就腾空出世啦!迎来同学们满堂喝彩。
七彩的折纸粽子,每个虽然只有巴掌大小,而且轻若羽毛,但最后做成的折纸粽子“旒冕”,提起来却是沉甸甸的。一个个折纸粽子单个看起来虽然孤零零的,但当它们组成一个“旒冕”作品时就显得流光溢彩,美丽壮观,这就是集体的智慧,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五月端阳粽子节,我们的校园里到处都是折纸粽子飘荡,但我们的心里则是浓香四溢的真实粽子,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粽子节的魅力境界。
五月粽子又飘香五月粽子飘香(优秀19篇)篇三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
当奶奶再唱起这首童谣时,我知道又要吃粽子啦!
正在包粽子的奶奶是个“魔术师”。只见她拿起两片粽叶叠放在一起,也不知玩了什么把戏粽叶就卷起成了圆锥状,有时卷成船型,放一颗枣,有时也放豆子,再填一把白莹莹的米,然后用线捆捆,就捆成了一个个好看的粽子。奶奶包的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鞋子,有的像菱角,有的像小船,还有的像枕头。看着奶奶这么容易就包了那么多好看的粽子,我也想试试,可每次都把米撒得到处都是。看来很多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奶奶包的粽子既好看又好吃,所以在等粽子煮熟的时候是我最难熬的时候。奶奶好像知道我的“难受”,这个时候她总会讲一些端午节的故事,我听着屈原的悲壮故事,想着划龙舟时的热闹场景,粽子也就熟了。
熟透的粽子又糯又甜,清香扑鼻,闻着香香的味道我的口水就要流下来,奶奶总是一边给我剥粽叶一边看着我叫我慢点吃,我叫奶奶也吃,她总说你先吃。我跟妈妈说:“奶奶不爱吃粽子。”妈妈告诉我:“奶奶很爱吃粽子,只是舍不得吃,留给我们吃。”
哦,原来粽子里裹满了奶奶对家人浓浓的爱,怪不得那么好吃!我爱端午节,爱好吃的粽子,更爱疼爱我的奶奶!
五月粽子又飘香五月粽子飘香(优秀19篇)篇四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粽子飘香的时节。
春天,一看到那大片的芦苇叶,肥嘟嘟,绿油油的,长满了河边,俨然是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我们小孩子就指望着它快快长大,好尝一尝那一年一遇的粽子了。
端午节这天,我们一大早就会跟着大人去割艾叶,收菖蒲,摘苇叶,回来后把它插在门的两边,听奶奶说,这些东西能辟邪驱鬼,保四季平安。而这一切做好后,就是包那让人垂涎欲滴的粽子了。
包粽子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先要选好上等的糯米,然后放到清水里泡上半天,等到米被泡得白白胖胖的,再用煮过的苇叶包成三角形或四方形的粽子。粽子的馅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也是各有不同,牛肉的、猪肉的、红枣的、莲子的、赤豆的……想吃什么就包什么。而每当此时,大人们总要给我们小孩子包一种特殊形状的猪蹄粽子,那形状与猪蹄绝无两样,看着满篮翠绿欲滴,形状万千的粽子,会禁不住咽几口口水。
等到煮粽子的时候,我总会钻进灶膛,依靠在奶奶身边,帮助奶奶添几把柴火。这时候奶奶就会教我煮粽子的方法:开始要大火猛烧,等到锅里的水咕咚咕咚地响起来,热气从锅沿周围冒出来,就要改用小火烧。这时,那浓浓的苇叶香味就在小村的空气中蔓延开了。
“粽子熟了!”爷爷揭开锅一看,尽管苇叶的颜色没有刚包时的鲜亮翠绿,但感觉中透出一种别样的温和。吃粽子了,可不能太粗鲁,先要小心翼翼地解开捆粽子的绳子,然后轻轻地剥开苇叶。要小心地像欣赏一件精妙绝伦的工艺品一样,轻轻剥开一个,糯米的香味,苇叶的香味扑鼻而来。然后慢慢品尝,细细地咀嚼。那粽子的香味,我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去品尝,才能感受得到。爷爷是我们家吃粽子最诗意的,他总是把粽子放在白糖里面蘸一下,吃一口再喝一口小酒,还怡然自得地唱着:“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小酒一杯暖洋洋,神仙的日子我来享。”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粽子飘香。年年粽子飘香时,我的家乡总会在粽子的香气中陶醉,在端阳民谣中陶醉。
五月粽子又飘香五月粽子飘香(优秀19篇)篇五
又是一年端午节,各家各户都包起了粽子,闻着淡淡的粽子香味,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我又想起了姥姥的粽子,想起我那心爱的姥姥。
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姥姥会把买来的糯米加上水浸泡,第二天早早起床,第一件事是捏起几个米粒,用拇指食指中指一捻,米粒就会成面,姥姥会自言自语道:“好嘞!”说着踮着轻快地小碎步,将山上采来晾干的桲椤叶,桑树皮绳,集上买来的红枣,都放在温水里泡上。将冰糖用蒜臼子捣成碎末。
一切都准备就绪,姥姥就坐着矮凳包起粽子来。在桌子上有泡好的糯米、红枣,被碾成粉末的冰糖,还有煮好的桲椤叶。先用勺子舀半勺米,再加上红枣,冰糖,再加点米,将桲椤叶左右向中间一折,再将两头朝中间一包,一只手拿着,另一只手用桑树皮绳缠起来系好后,一个小枕头状的粽子就包好了。
姥姥用她粗糙的手,把一个个粽子包好,个个都十分精美。我也曾试过,老觉得叶子太小,包不过来,老是露出了米,弄得满手都是米,姥姥总是笑眯眯的帮我缠绳,看着姥姥那满是皱纹的脸,感觉慈祥可亲。
终于,一锅粽子煮好了,一掀开锅盖一股香气扑面而来。姥姥把它们放到水里泡着,不一会儿,姥姥捞出一个粽子,轻轻解开线,剥开桲椤叶,一颗颗米粒晶莹剔透,轻轻咬一口,里面含着枣香、米香还有淡淡的桲椤叶的香味,简直是人间美味。
我把粽子递到她面前,我舔着嘴边的米粒,“好吃,姥姥你尝尝。”姥姥说:“乖,你吃吧,姥姥待会儿再吃。”我硬把粽子放到姥姥面前,她撮着嘴咬一小口,脸上漾起了笑容。同时,我看到她眼睛里闪着泪花,“我的东东长大了,知道疼人了,不像小时候那么淘气了。”听完,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种种:有一次,因我淘气,使姥姥手臂骨折,直到今天,手臂还会疼。我一直觉得非常愧疚,我暗暗发誓,今后一定好好听话,不再让她受到伤害,永远做姥姥的乖外甥。
我爱姥姥包的充满爱意的粽子,更爱我的姥姥。
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候。小时候。记忆朦胧。太外婆喜欢自己包粽子。说也奇怪,我就独爱太外婆包的粽子。每逢端午前两天,太外婆总会在灶台那边包粽子。那是我......
五月粽子又飘香五月粽子飘香(优秀19篇)篇六
一年里有好多个节日,我最喜欢的还是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我喜欢端午节时满街飘散的好闻的药香。用五色丝线缠绕的精致的香囊,一排排地挂在街边小摊贩的竹竿上,晃悠在许多年轻人和小孩子们的胸前或是腰带上,把一缕缕扑鼻的香味带到四面八方。
我最喜欢吃妈妈带着我一起包成的.粽子。这不,我们仔细地洗干净每片苇叶,然后把淘洗后的糯米放在苇叶上,再加入胖嘟嘟的大红枣,最后用细丝线把它扎起来。
粽子终于出锅了,那碧绿的苇叶,那雪白的糯米,那红亮的大枣,看着就诱人。轻轻咬一口,那真叫香甜啊!
爸爸从来是只吃饭却不做饭的。这不,他一边大口地吃着粽子,一边又开始教育我了:“记住没有?这粽子的起源是啥?”
“知道,起源于古代人们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屈原自投汨罗江了。”我自信地回答。
“路漫漫其修远兮——”爸爸接着考我,“下句还记得吗?”
“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回答。
“好,再奖励一个粽子!这粽子可是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中华文化啊!”爸爸拿了个粽子奖励我,好像粽子是他做出来似的。我和妈妈看着爸爸都笑了。
粽子的清香萦绕在我们全家,我拿着爸爸奖励给我的粽子,心里又是喜欢又觉得很神圣。
我喜欢端午节,那粽子的清香里,可是有我们中华的大文化啊。
五月粽子又飘香五月粽子飘香(优秀19篇)篇七
小时候。
记忆朦胧。太外婆喜欢自己包粽子。说也奇怪,我就独爱太外婆包的粽子。每逢端午前两天,太外婆总会在灶台那边包粽子。那是我依靠在她的身旁,看着她用筋脉突兀的双手颤抖着去包粽子。那飘香的粽叶中心包裹着白白的米饭,总会让我涶诞三尺。我看着太外婆的手在不停地颤动着,然后我便问:“小太外婆,你是不是冷了?手怎么抖得这么厉害?”太外婆为了让我吃得到那香喷喷的她亲手包的粽子,竟然瞒着我说:“凤儿乖,太外婆这是在帮你把粽子弄得更加好吃呢!”对了,那年的粽子充满了温情。
然后。
余音袅袅。“那年的龙舟划得特别起劲!”小外舅回忆说。正是那年,我认识了屈原。其实也不能算是认识,是了解罢。那年,我们全家都坐在露台上庆佳节。天空向刷过的蓝缎子,雨下过后,大自然的芳香又焕发出来了,虽说没有明月,但那情景貌似中秋。粽子还是粽子,但是就不是太外婆包的了。我正咀嚼着那白白的米饭,突然,突发奇想打算了解粽子,于是我问妈妈:“这粽子是怎么来的呢?”“……屈原……”妈妈向我讲述了那个爱国志士的感人故事。对了,那年的粽子充满了敬佩。
今日。
往事犹存。我已经学会了包粽子,我可以独自做出当时那令我口水大流的喷香粽子了。坐在露台上,我望着每一位亲人,又望望那明净的天空。每一位亲人都老了,我得珍惜;可是,屈原那是的神话却可以通过我们祖祖辈辈传诵下去,直到永远。死亡不会带走恩念,欢笑也泪水总会在心中沉淀。
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候。对亲人的怀念,对祖国的热爱,透过那清香的粽叶缓缓飘到我的'心间。
五月粽子又飘香五月粽子飘香(优秀19篇)篇八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人民的风俗习惯。粽子又叫角黍、筒棕。你知道吗?端午节还有许多名称呢!有端阳节、女儿节、诗人节等。
早上,妈妈准备了香喷喷的粽子。我问妈妈:“妈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吗?”“是的,自从屈原跳江以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身体,把米和饭投到江里,让鱼和虾吃。流传到现在,改成了端午节要吃粽子。”“哦。”我点点头。
吃完早饭,我和妈妈就高高兴兴地出门去了。我发现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着艾叶和菖蒲。我问妈妈:“艾叶和菖蒲是干什么的?”妈妈说:“因为艾叶和菖蒲能发出一种香气,可以用来驱虫和避邪。”“妈妈,端午节还有什么风俗习惯?”“端午节还有赛龙舟这样的风俗。赛龙舟也是与屈原有关。因为楚国人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后来为了纪念屈原,就把赛龙舟也作为了风俗习惯,流传至今。”
中午,爸爸烧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妈妈告诉我:“中午吃饭要吃五黄的。”“什么?五环?奥运五环?”妈妈笑着说:“不是,是黄瓜、黄鱼、黄酒、黄蚬、黄鳝,共有五种黄。”
晚上,我和姐姐、弟弟、姨妈、妈妈一起去福泰隆玩。妈妈说:“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你们一人挑一样玩具吧。”“耶!”我和弟弟兴奋极了。我们东跑西跑,终于,我们都选中了一样玩具:弟弟要的是电动吹泡机,我想要的是电子积木。妈妈同意了,我们开心极了。后来,我发现能抽奖或者拿一个环保袋。妈妈说就拿个环保袋吧,可是我想抽奖。妈妈说:“也好。”我抽到了一个开心奖和一个二等奖。开心奖是一瓶矿泉水,二等奖是一件衣服。
阵阵海浪,潮起潮落。人生应该有雄浑与壮美,像汹涌的海浪无所畏惧,人生也应该有欢乐与娇美,像酣睡的大海恬静平和。
入夜,海水与天空都在酣睡,聆听阵阵海浪之声,人生、生活,大抵就是如此吧。
五月粽子又飘香五月粽子飘香(优秀19篇)篇九
今天是端午节,一个传统的节日。关于它,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
战国时期,有一个忠臣名叫屈原,很受楚怀王的尊敬,但有许多小人经常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于是楚怀王就渐渐疏远了他。不久,秦国攻入了楚国,并叫楚怀王议和,屈原劝楚怀王不要上当,但楚怀王不听,还把屈原赶出都城。楚怀王上了当,几年后就死了,屈原悲痛万分,自己投了倪罗江。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五月初五定位端午节。
端午节这天,大家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吃五黄,我们家也不例外。妈妈买了很多粽子,当我每次看见时,都会馋得流口水。外婆又煮了一大锅的豌豆饭,有绿油油的豌豆、有奇形怪状的肉丁、有黑不溜秋的香菇丁、还有红红的香肠丁,看起来诱人极了,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两碗。
除此之外,我们家还要自己做香囊呢!妈妈买来一些绣着平安的小绸袋,共有4种颜色,又买来十味中药磨成粉。准备好材料后,妈妈和我就开工了。首先把绸袋上的拉绳一个个剪断,抽出,接着小心翼翼地把香粉用棉花包紧,装入小绸袋中。然后,用彩色的线缝死袋口。最后,再在口子上缝上拉环,再在香囊的下端穿上一颗珠子缝上一个流苏,一个香囊就完工啦!我和妈妈在床头、房门、柜子上都挂上了香囊,房间里充满了淡淡的中药的香味,有了它,既给房间添色不少,又可以防蚊虫叮咬,真是一举两得啊!
五月粽子又飘香五月粽子飘香(优秀19篇)篇十
我家座落在正红小街上。对于一向爱热闹的我来说,自然是件好事。可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两年街道上的小轿车明显增多了。因此,街道的“负担”也重了。常常出现“拥堵不堪”的现象。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就说这件事吧: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三口回乡下看奶奶。爱风光的爸爸说:“开轿车回去。”“还是开电瓶车吧。”妈妈埋怨道,“你又忘了去年的‘堵车’事件了?”素有“环保小卫士”的我坚定地说:“我看骑自行车,最好。既可以一展我车技的水平,又方便我仔细欣赏家乡的美丽风光,更重要的是还能保护环境哩!”听了我的话,爸爸妈妈异口同声的说:“听女儿的!”就这样一家三口出发了。
还好,我们起的较早,刚开始,自行车畅通无阻。可是眨眼功夫,我拿车把的手渐渐不听使唤了。自行车在涌动的人流中也渐渐失去了方向感。我也找不到爸妈了,索性下车拖着走。“前方就是交通要道,只要那边不堵,我就可以飞快地回老家见奶奶了。”我一边行走在人群中,一边小声地嘀咕着。眼睛盯着前方,心里默默地祷告着。“奇了,怪了!”前方的车辆都在一条近乎笔直的线上行驶。没有拥挤,也少了嘈杂,好像有人在指挥一样。果然不错,在十字路口处,有一位中年叔叔正挥舞着他那强大有力的臂膀。好多人都为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但也有人说:“那是他自己要赶时间,才这样做的。”听了这话,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如果人人都能这样方便自己,那该多好呀!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
五月粽子又飘香五月粽子飘香(优秀19篇)篇十一
这世上太荒芜,只有你,你的温柔是我惟一的沉迷。我希望时光可以倒流,一切重新开始,我可以不认识你,不认识你就不会有那段让我心痛的时光。
烟花,很美!特别是春节的烟花,在深蓝的夜空下绽放出一张张笑脸。你像烟花,在别人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后,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我想把你好好地藏起来,永远地藏在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地方,我不否认,我很自私。可你从来都不知道,我想告诉你我的心思,可每要说出口的话总会抑在喉咙,说不出。你喜欢她,我知道,也很清楚。那一次,你与她吵架了,你哭红了眼,你说:“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要这样对我,我好痛啊…”
第二天,三天,四天…整整过了两个星期,你来找我,你笑着对我说:“魅,对不起了啦,我那天有点偏激了,你没事吧?会原谅我的吧?恩?”你看我没什么反应,一把拉着我,跑到山顶,你看着我,好听的声音流进我的心里,你说:“魅,我们永远都是好兄弟。你,不会不要我这个兄弟了吧?”我听着你的话,心真的好痛,那根刺就像一块冰,在心底融成水,汇成一片海洋,波涛汹涌地翻滚着,可流下来的,只有两颗泪珠,随风散去。我不由自主地摇头,又不忍心了呢!
我还是与你决裂了,仍记得那一天,阳光明媚。我看到你喜欢的那一个女孩与别人在一起逛街,那人不是你,我不忍你伤心,便打电话对你说,叫你不要来,我有事!我走到那个女孩面前,她愣了一下,我与她去了咖啡店,与她聊了起来。
亲爱的,我是真的错了吗?如果还有如果,我们会不会永远?灰色云朵以凝固的姿态铺满了视野中的整片天,就像我一样,仍执迷于你的温柔。
——后记。
五月粽子又飘香五月粽子飘香(优秀19篇)篇十二
“年年端午风兼雨,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
据说端午节和古代的一位爱国诗人有关。这位诗人叫屈原。他的国家灭亡了,他很伤心,就投江自尽了。老百姓听说了,都划着小船去打捞他。人们还将糯米用芦苇叶子包起来,煮熟投入江中喂鱼虾,不让鱼虾吃他的尸体。这一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粽子的形状很奇特,不是圆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三角形。你瞧,它穿着一身军绿色的外衣,还系着五彩的花绳。解开它的军衣,就能看到黏黏的米团,米团里还藏着肥嘟嘟的猪肉。你看,这些猪肉就像淘气的娃娃,正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呢!
你们知道吗?粽子不仅是驱邪消暑的开胃美食,也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哦!所以,人们都啧啧称赞,夸它是“舌尖上的美食”!
端午节的粽子真是人间美味!
五月粽子又飘香五月粽子飘香(优秀19篇)篇十三
六月的第25片叶子落下来,端午悄然而至。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我们到走到超市里,那里摆着各种各样的粽子。比如红枣粽,红豆粽,但买来一尝,味道着实不如自己家里包的好吃。
于是,我下定决心学包粽子。端午那天,一回到老家,我就让外婆教我包粽子。
外婆让我先拿出两片粽叶,卷成一个绿色的锥桶形状,再把一颗大红枣放在最底端,然后小小地抓起一小把糯米漏进去,喜欢吃红枣的再加一颗枣,就把粽叶一圈一圈裹起来,绑上细细的草绳,一个三角形粽子就大功告成了。看那样子,让我联想到电视里小脚姑娘的绣花鞋,只不过粽子的颜色是青翠欲滴的。
那天,我的技术很不稳定,一不留神米就漏了,一不留神三角形就变梯形了,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反复复练习,终于成功啦。倒是弟弟,一上来就包,包好了还大叫一声:“我包好了!”逗得我们只想笑。
包好的粽子被外婆拿走煮熟了,尝一口,果不其然,真是芬芳四溢,口舌舌尖口齿飘香。
包粽子,真是一个挂满期盼的民俗,端午,真是一个充满爱意的日子。
五月粽子又飘香五月粽子飘香(优秀19篇)篇十四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蜜枣,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赛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蜜枣粽。在端午那天,我家总有从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每年的“赛龙舟”总是那么的精彩。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
嘴里吃着正宗的家乡味的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五月粽子又飘香五月粽子飘香(优秀19篇)篇十五
飘香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之一。飘香粽子作为中国传统美食的代表,被誉为“粽香国魂”。在制作飘香粽子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精选材料,制作考究。
制作飘香粽子的关键在于材料和制作工艺。首先,选择上好的糯米,并经过浸泡,研磨等工序,使粽子更加香糯口感。其次,选择和配制合适的馅料,可以是五仁、绿豆、豆沙等,使粽子口味更加多样丰富。此外,粽叶的选择和加工也是制作粽子的关键环节。只有选择韧性好、味道鲜美的粽叶,并经过焙烤处理,才能增加粽子的风味和口感。总之,选料和制作工艺是保证粽子口感和品质的基础。
第三段: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飘香粽子制作的过程中,我们既坚守传统,又不断创新。在保留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我们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创意,使粽子口感更加丰富多样。例如,在传统的粽叶外层加入了薄薄的蛋黄酱,使粽子更加香滑可口。在传统的豆沙馅中,加入了一些杏仁碎,增加了口感的层次感。这种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制作方式,让飘香粽子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
第四段:制作粽子中的团队协作。
在制作飘香粽子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包粽子,有的煮粽子,有的负责品尝,加入和调整各种味道。只有通过团队的协作,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意见和改进,才能做出口感更好的飘香粽子。这个团队合作的过程,不仅使我们更加懂得了互相支持和理解的重要性,也增加了我们与家人朋友之间的联系。
第五段:飘香粽子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制作飘香粽子不仅是一种美食的体验,更是一种传统和文化的传承。飘香粽子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展现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无论是在亲手制作还是品尝粽子的过程中,我们都能感受到那种悠久而又深厚的民俗风情。通过制作飘香粽子,我们不仅能够品尝到美食的美味,更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结:
飘香粽子的制作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让我体会到中国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通过选料、制作、团队合作等环节,我不仅学到了制作飘香粽子的技巧,还体会到了传统文化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飘香粽子不仅是中华美食的代表,更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让我们一起感受飘香粽子的美味,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月粽子又飘香五月粽子飘香(优秀19篇)篇十六
滚滚汨罗东流水,江涛荡尽屈平。得宠失意转头空,青山依旧在,万载存英名。
激情人生跑道上,笑对和平人生。端午佳节来记诵,大夫多少事,长刻心头中。
——《临江仙》。
镇上的小桥在流水声中醒来,就拥有乡村才能凸现的画面。桥面上,栀子花伴着轻风欢快地吐放着清香,洁白而淡雅。香脆可口的五月桃,带着露水一框一框摆放着,季节渐渐与成熟靠近。一年无二季,卖桃的农妇站在桥头告诉我,端阳桃好吃呢。一捆一捆新鲜的艾蒿、菖蒲也被镇上的人们分解着抱回家悬挂在门前驱邪防病。那一张张嫩绿的粽叶,漫不经心地舒展出粽子飘香的日子,用它包出来的粽子棱角分明,饱满地充溢着一种怀旧的情绪。
小镇弥漫在粽子和艾蒿的香味中,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说到就到。从今年开始国家为传统节日规定了休假,我们和家团聚,吃上香甜的棕子。我清晨即起,口袋里插了根艾蒿,跨过小桥,山野踏青,河边散步,用清澈的河水洗着脸儿,思绪无端。
一
又是一度端午时,记忆深处的不仅仅是粽子、咸蛋、挂在门上的菖蒲,还有那白娘子喝雄黄酒、尊敬的屈原投江的故事。望着天上还没隐去的一弘弯月,我想,月儿年复一年守望着汩罗江,屈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英魂在滚滚激流的汩罗江里能得到安息吗?可以想像,痛心疾首、忧郁难抑的爱国诗人,昂首抱着石头纵身一跳的悲壮。世人怀离骚、惜屈原,2千余年了,汩罗江流淌而去的只是时光,而覆灭不掉人们的记忆。
开合的史书里,还有盖世英雄伍子胥,据说端午与他也有关连。他面临国破家亡,愤而身死,姑苏城上空飘荡着他的声声叹息!夫差为何不听忠告反信谗言,陷害铁骨铮铮的治国军人伍子胥呢?残害则罢,夫差为何还要将其抛尸江中,难道他真的惧怕子胥那双明亮的眼睛能穿透未来看清史实?伍子胥眼看夫差必败,却死守其主,乃忠烈之士。遥想绵绵,江水不断。如此治国良相、两朝元勋,时思春秋霸业,岂奈辅佐非人,招致死无埋地、志无长抒。
屈原也好,子胥也罢,一年年轮回里,善良的人们怀念和崇尚的是胸中壮怀激烈、忠正无二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这种信念和精神支撑着这个特殊的日子——农历五月初五——走向今天,我们没有理由不停止忙碌,怀想一段时光的悲壮与闪亮。
二
端午节里药香飘飞,人们在平和的时光里,遵从了二千多年的旧习俗。端午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祈求平安。
是的,平安就好。太平世界里不要再出现屈原和伍子胥的悲剧。屈原就慢慢写他的长诗《离骚》,伍子胥继续著他的兵书《伍子胥》吧。
如今,这各具千秋的风俗习惯,也让商家有了大可开发的市场。今日大街小巷的商场店铺里到处是粽子、菜角、艾叶等各式各样的身影。然而,每一个民族节日的背后,或者是隐藏着一份美好的情结,或者是一种支撑民族的精神,被一代代人溶进历史文化的脉搏中。
如果我们把端午节仅仅简单定义为包粽子、挂艾叶、喝雄黄,而忘却了端阳风雨夜里“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的悲愤,忘却了“竞渡深悲千载冤”的沉重,忘却了“忠魂一去讵能还”的这段历史;那么,无论端午节如何欢庆,都是对端午节的一种亵渎。失去了历史内涵的传统节日,充其量只不过是商场模特身上的流行衣裳,看起来美观,却没有了内在生机,更不能成为经典。
在浓郁却阴沉的端午之晨,在穿越千年瓷都的昌江河畔,我思绪无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信手写下上面的文字,并以这样的诗句结束全文:
粽香年年飘,今又逢端阳。
我虔诚地用心熨平每一片粽叶。
包裹起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意念。
用彩色的丝线扎妥。
盖上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邮戳。
寄往汨罗江……。
五月粽子又飘香五月粽子飘香(优秀19篇)篇十七
第一段:引入粽子文化与飘香粽子的介绍(200字)。
粽子,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美食,而飘香粽子则以其独特的口感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享誉于世。飘香粽子由中国知名食品品牌飘香公司生产,采用精选材料和独特的配方,制作出一款美味可口的粽子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飘香粽子已成为人们喜爱的美食之一。本文将结合个人的粽子品尝心得,分享飘香粽子给我带来的美味与喜悦。
飘香粽子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而闻名,每一只粽子都经过精心制作。首先,在选材上,飘香公司严格选择新鲜优质的糯米和食材,确保粽子的口感和品质。其次,在制作工艺上,飘香粽子采用的是传统制作工艺,注重每一步的细节。无论是包粽子的手法还是使用的原料,飘香都做到了精益求精。这些严格的制作过程,使飘香粽子口感鲜美、细腻入味,给人一种独特的风味体验。
第三段:飘香粽子的口感与品质(300字)。
飘香粽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当我第一次品尝飘香粽子的时候,我被它的口感所折服。飘香粽子的糯米饭质地软糯,入口即化,搭配上香甜的馅料,每一口都充满了满满的味道。不仅如此,飘香粽子的品质也是无可挑剔的。由于粽子是以粽叶包裹的,因此粽叶的质量对于粽子的口感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飘香粽子所使用的粽叶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新鲜绿色粽叶,确保了粽子的整体品质和风味。
第四段:飘香粽子带来的美味与喜悦(300字)。
飘香粽子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美味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深处的满足和喜悦。每当我品尝到飘香粽子的时候,就仿佛回到了儿时过端午的时光,那种家的温暖和亲人的陪伴弥漫在空气中。飘香粽子的美味勾起了我对于家乡风味的怀念,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品尝飘香粽子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制作粽子的艰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这种美味与喜悦会让人无法抗拒,从而让我一次又一次地选择飘香粽子。
第五段:结尾总结飘香粽子的独特魅力(200字)。
飘香粽子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一种美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让人难以忘怀。它不仅带给人们美味的享受,更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飘香粽子的成功离不开传承和创新,它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也不断进行创新,使得粽子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作为一个粽子爱好者,我深深地被飘香粽子所吸引,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飘香粽子会继续带给人们更多的美味和喜悦。
五月粽子又飘香五月粽子飘香(优秀19篇)篇十八
粽子作为中国传统的美食之一,历史悠久,深受人们的喜爱。作为飘香粽子店的一位常客,我对飘香粽子有着深深的感情。每年到了端午节,我总是兴致勃勃地来到飘香粽子店,品尝那份香甜的美味,真正体会到了飘香粽子的独特魅力。
第二段:外观与包装。
飘香粽子的外观美观精致,包装设计独特。每个粽子都是用精选的竹叶包裹,形状规整,色泽翠绿。在细细品味时,可以闻到竹叶散发出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包装更是别具一格,红色礼盒上点缀着精美的花朵图案,给人以高贵典雅之感。粽子的外观与包装设计,从细节上展现了飘香粽子店对粽子制作的用心与独特之处。
第三段:口感与原料。
飘香粽子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口感鲜美。内馅饱满,入口细嫩,不干不腻。粽子的原料选用上乘糯米,口感糯软,吃起来让人有种沁人心脾的愉悦感。不同种类的粽子采用不同的内陷,如鲜肉粽、豆沙粽、枸杞桂花粽等,每一种都有独特的风味,让人回味无穷。飘香粽子店不仅看重口感,还注重原料的安全与品质,让顾客吃到健康、放心的粽子。
第四段:制作工艺与传统文化。
飘香粽子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传承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技艺。每一个粽子都是经过精心制作而成的。首先,选用优质的糯米进行浸泡,随后蒸煮至恰到好处。接着,将腌制的各种馅料均匀地包裹在糯米上,再用竹叶紧紧地裹好。最后,放入锅中蒸煮,待熟透后取出即可食用。这一制作工艺经历了千百年的传承与演变,既凝聚了古代智慧,又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人倍感亲切。
第五段:个人感悟与总结。
作为飘香粽子的常客,我深深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飘香粽子店不仅在制作工艺上精益求精,还非常重视顾客的体验与感受。在购买过程中,店员总是热情周到地为我介绍不同种类的粽子,给予专业的建议,让我感受到了真挚的服务。品尝飘香粽子的一刻,我仿佛置身于古老的节日,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友情。飘香粽子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总结起来,飘香粽子以其独特的口感、精美的外观、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求,深深打动了我。每一年的端午节,都少不了飘香粽子的陪伴,让我感受到了传统美食的魅力与无尽的文化底蕴。我相信,飘香粽子将会一直存在,作为中华美食的代表,让更多的人品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月粽子又飘香五月粽子飘香(优秀19篇)篇十九
有人喜欢春节,有人喜欢重阳节,还有人喜欢中秋节啊、清明节啊!而我喜欢的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八大传统节日之一。这天,人们都会包香香的粽子如:咸肉的、红豆的、红枣的、蛋黄的等等。还会在家门口挂香包,插艾草,有的地方还有比赛划龙舟。
这天早上,我早早的就醒了,起来后,发现我家门上插了两根长长的艾叶,在门前经过,一股淡淡的艾草香传来。往厨房一看,奶奶已经在包粽子了。我看着奶奶包粽子挺好玩的,我也想学习包粽子。我跑过去开心地对奶奶说:“奶奶,奶奶,我可以跟您一块儿包粽子吗?”奶奶听到了,高兴地说:“可以呀!我很欢迎你加入我一起包粽子。”
奶奶开始一步一步地教我,可是我学了很久仍然学不会。有时,粽子里的米和肉少放了;有时捆粽子的时候,会把线绕到自己的手,怎么弄都弄不下来;有时还包的奇形怪状。奶奶看着我那奇形怪状的粽子哭笑不得。终于在奶奶的手把手教学下,我好歹包出了一个可看的粽子。全部包完后,我把粽子放进灶里煮。
煮粽子的时间有些长,锅里飘来一阵阵粽子香,我实在忍不住了,掀了一下锅盖。一股热气迎面扑来,烫的我又盖上了盖子。奶奶看我那谗样,夹了一个给我,吃一口,别提多香了。
每到端午节,我都会跟奶奶一起包粽子。这一天,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日子。怎么样,我们家乡的端午节,有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