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学科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安排,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给大家在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回顾拓展六教案大全(16篇)篇一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课外书的兴趣.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
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说明的方法,你能填写一下这张表格吗?(课文中涉及到的尽可能都填上.)。
说明的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除了课文中的,在其他的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你还能找到吗?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你还发现什么好方法了吗?试着填一填.
说明的方法。
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除了用表格的方式小结单元的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读读这首小诗,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
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和你的同桌说说.
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课外书屋。
默读课外书屋的介绍,明确阅读要求.
你喜欢《森林报》吗?挑选你印象最深的章节介绍给同学听.
回顾拓展六教案大全(16篇)篇二
本次“交流平台”评说“名著中的人物”,本组课文中的人物个个生动鲜明、栩栩如生,让学生回顾、总结所感所悟;“日积月累”安排了六个与古代名著有关的歇后语,激发学生收集歇后语,了解这些歇后语背后的故事。
1、通过阅读本组课文后,能与同学就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学会在阅读后进行总结、反思。
2、通过对人物的评价、探讨,深入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3、学习教材中八条歇后语,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歇后语。
4、了解《西游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评价人物时语言的形象生动是交流中的难点。
2、积累并运用歇后语。
1、制作幻灯片。
2、引导学生阅读本组课文的原著及我国的其他古典名著。
3、收集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第一次闯关活动——交流平台,评说人物(课件展示相关提示)。
(一)自主讨论。
1、分小组就共同感兴趣的人物交流分析:这个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性格、语言等等。
(二)全班交流。
1、自主交流。
2、从课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加以比较,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3、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随机引导:作者是怎样围绕这样的性格特点来写的呢?用了哪些事例、人物的语言又是怎样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小结。
(四)扩展阅读,鼓励记录。
时政世态、天文地理??
2、挑战:对接歇后语。
现在老师说出上半句时,请大家对出下半句。(课件出示)。
3、合作:学习歇后语。
(1)出示文中的歇后语。
(2)自由朗读,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3)自读自悟,知道这些都是关于古代名著的歇后语。
(4)练习:背诵歇后语。
(5)鼓励:运用歇后语。
4、课外扩展,鼓励搜集。
(1)有关于古代名著的歇后语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可以说出上半句,让大家猜一猜下半句。
(2)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有关于古典名著的歇后语,并试着明白这个歇后语的出处。
1、教师小结过渡:《西游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认识书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可老师觉得只有品读原文,感受原汁原味的《西游记》,才能真正读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所以老师希望你们课外能够找来《西游记》原著读一读,相信书中神奇的故事一定会让你着迷,那扑朔迷离的神话世界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2、布置课外阅读:阅读《西游记》原著。
回顾拓展六教案大全(16篇)篇三
1.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学生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小组选择其中的两篇进行合作学习,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课题内容相同点内容不同点写法相同点写法不同点。
(2)小组长将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准备在全班汇报。
5.班内交流汇报。
(1)名小组长将合作学习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2)一名小组长汇报完毕,其他学生互相补充,发表看法。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一、日积月累。
引入:
以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古诗,今天咱们一起再积累一首古诗,它叫《马诗》,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1)学生自己试读,读准字音,读熟诗句。
(2)指名读全诗,正音。
(3)你认为这首诗该怎么读?
(4)指名读。
(5)这首诗中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6)交流一下对诗句的理解,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
(7)老师补充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8)学生自主背诵,小组内交流背诵的技巧,互相背诵。
(9)学生背诵展示。
二、教学课外书屋。
1.老师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3.如果有学生已经看过,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受,
4.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6.交流阅读体会。
7.老师向学生推荐动物文学书目。
(1)中国作家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狼王梦》。
(2)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
(3)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
(4)日本作家椋鸠十的《孤岛野犬》《赤鸟》。
三.要求学生课外到图书馆和书店寻找这些书籍,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准备读书交流会。
回顾拓展六教案大全(16篇)篇四
1.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
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能抓住场景特点进行描写。
3.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按一定顺序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4课时。
收集革命影视作品。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暑假看过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吗?
二、读课题,明要要求。
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作品的名称。主要讲的是谁,讲的是什么事?
(2)有那些印象深刻的情节。
(3)还可以讲自己的感受。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自由补充)。
三、分小组讨论。
1.提出要求:
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学会倾听。
2.作好记录,形成表格式的读书笔记。
影视作品名称作品年代作品的主要人物作品的主要内容印象深刻的情节自己的真切感受。
3.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4.进行作品介绍。
5.各小组进行补充。
6.评一评:取长补短,统一意见,评出故事大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在本单元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习作的方法。今天,我们从习作提供的几个角度,选择一个进行练习。
二、读题:明要求。
1.自读习作要求的介绍,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2.梳理:内容:(1)选取一处场景,按一定顺序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2)从最近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选择一个写梗概。
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三、指导选材。
1.典型性:写一处场景,选择印象最深刻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
写故事梗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己感受最深刻的。
2.新颖: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自己体会最真切的。
四、指导写法。
1.写场景:要有一定的顺序、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写梗概: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2.怎样写具体:观察要细致;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语言优美。
一、交流平台。
1.读了本组的几篇文章,你心中的毛主席是什么样子?
2.对场景描写和人物描写,你学会了那些方法?
3.这学期你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4.自由组合,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交流新德。
5.进行交流评价。
6.各小组进行补充。
1.自由读词。
2.了解词牌名、写作背景。
3.熟读词句,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4.教师点评释译。
5.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看谁背得快。
6.你还读过毛主席的那些诗词,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朗读比赛。
3.分组讲成语故事。
4.讲讲你课外收集的成语故事。
回顾拓展六教案大全(16篇)篇五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把自己喜爱的科普读物带来与同学共享。
用表格式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
在课外阅读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1.交流自己通过阅读说明性文章增长的见识。
2.用单元小结列表的方式,总结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进行交流。
说明的方法?课文中的例子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你学会了写什么?
课外阅读一些有关说明文的文章,继续体会说明方法。
(1)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2)讲解这首诗的格式特点。
四句为一节,全诗共四节,中间空开为一节的标志。
(3)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4)指名读,正音。
(5)全班齐读。
(1)小组讨论。
(2)汇报。
1.师简谈《森林报》。
2.师推荐其他科普读物。
3.课堂分小组阅读科普读物。
1.背诵、默写《四时之风》。
2.阅读科普名著。
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回顾拓展六教案大全(16篇)篇六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
第一、二课时习作。
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
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使学生体会到,写读后感要先写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写自己对文章中一两方面内容的感受,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思想表达。)。
请同学们就本单元所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
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
全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结合评议,自己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交流平台口语交际。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讲比赛,你们能说说演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
是的,演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围绕一个主题。
抓准几个方面。
列举有力事例。
组织通顺语言。
表达有声有色。
这节课,就让我们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比赛好吗?
自主准备。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你对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
你认为要振兴中华应从哪做起?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参加班组比赛。
演讲比赛。
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
第四课时词语盘点日积月累展示台。
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
出示投影,看拼音写词语。
同桌互查。
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选几个说句子。
展示台。
办一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中队报刊,将同学们写的读后感、演讲稿、收集的历史资料(文稿、图片)展示出来。
回顾拓展六教案大全(16篇)篇七
2.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3.让学生积累描写人物的各类词语。
4.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描写人物的看法。
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2课时。
一、交流平台。
(一)内容回顾。
教师引入: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谁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学生交流(先自己说,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二)回顾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2.小组交流:
把这几篇课文中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地方找出来,推荐给大家,并说说理由。
你认为在人物刻画上最成功的地方在哪儿?请分别说一说。
3.全班交流、点评。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在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3.在这次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人物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四)师总结。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诵十六个词语,要求读准字音,把词语读熟。
2.谈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3.再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是描写人物的哪个方面的?
4.组织学生分类说说自己积累的其他描写人物的词语。
(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描写人物的词语,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
5.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摘抄到好词本上,注意不写错别字。
三、成语故事。
1.自由读《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典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2.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把成语写下来,并给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回顾拓展六教案大全(16篇)篇八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2、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方法。
3、积累鲁迅的名言。
4、通过阅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感受鲁迅的敏捷才思。
交流平台。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自身心目中的鲁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谈;可以讲同鲁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逾越自我。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同学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2)同学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实际。
结合时代背景。
展开丰富联想。
……。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运用我们总结的这些体会句子的方法去学习课文,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这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1、同学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千夫:众多的人。
孺子:小小朋友。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空耗:白白地消耗。
无异:没有不同;等同。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个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
2、同学自读。指名读。
3、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得好?
4、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此类故事,与同学们交流。
回顾拓展六教案大全(16篇)篇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回顾本组课文,找出其中的重点语句进行交流,以及从中受到教育。
(2)回顾其他方面的学习收获。
(3)读背名言、谚语,引导学生做一个坚强、努力的生活有心人。
(4)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摘抄、读背、交流几个步骤交流学习所得。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这些名言中蕴含的哲理。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从成语故事中得到的体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重难点:
1.读背名言、谚语。
2.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在生活中有时一件小事、一幅漫画、一次活动、一张照片、甚至一句话都会使人获得启示。本组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篇课文都通过一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讲出了作者受到的启发。这些句子给我们的生活又带来了哪些启示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
二、明确交流要求。
1.阅读交流平台,谈谈要求。
2.和同学交流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到的类似语句。
三、回顾课文,选择供交流的课文,分组交流。
1.选择一篇印象深或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要内容以及所得到的启示。
2.按所选课不同,分小组交流。
3.各自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交流重点词句给自己的启示。
4.联系生活实际,再次谈体会。
四、布置作业:
摘抄重点句段,并写写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初读这些名言警句,注意读准字音,理解意思。
(1)指名读,及时正音,再自由读。
(2)了解这些名言警句的含义。
(3)小组比赛读,说说发现了什么?
2.练读。
学生熟练的朗读名言警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
3.背诵。
三、学习成语故事。
1.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3.了解寓意。
4.作业。
背诵名言警句;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四、小结。
回顾拓展六教案大全(16篇)篇十
学习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把自己喜爱的科普读物带来与同学共享。
教学重点:
用表格式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在课外阅读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二、阅读交流要求。
1.交流自己通过阅读说明性文章增长的见识。
2.用单元小结列表的方式,总结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进行交流。
三、回忆课内外阅读过的说明文。
四、汇报、填表。
说明的方法?课文中的例子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你学会了写什么?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些有关说明文的文章,继续体会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一、学习日积月累《四时之风》。
1.通过读日积月累有关句子解决生字词,方法:
(1)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2)讲解这首诗的格式特点。
四句为一节,全诗共四节,中间空开为一节的标志。
(3)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4)指名读,正音。
(5)全班齐读。
2.理解诗意。
(1)小组讨论。
(2)汇报。
3.指导感情朗读。
4.指导背诵。
二、推荐科普名著。
1.师简谈《森林报》。
2.师推荐其他科普读物。
3.课堂分小组阅读科普读物。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四时之风》。
2.阅读科普名著。
七、小结。
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回顾拓展六教案大全(16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课外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表格式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在课外阅读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1、收集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
2、阅读《森林报》等科普名著,并把自己喜爱的科普读物带来与同学共享。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2、提出学习目标。
(1)根据这一单元学习的一些说明的方法,填写表格。
(2)读读日积月累中的《四时之风》这首小诗,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多读几遍。
(3)感悟四时之风各有什么特点?
(4)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完成表格,交流。
2、全班交流展示。
(1)、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课文中的例子、课外书中的例子。
(2)朗读《四时之风》这首小诗。
(3)对诗的理解。四时之风的特点。
(4)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
三、教师总结。
1、教师总结。
2、练习朗读,并熟读成诵《四时之风》。
第二课时(课外书屋)。
一、提出目标。
1、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2、提出目标。
(1)默读“课外书屋”的介绍。
(2)在《森林报》中,挑选你印象最深的章节介绍给同学听。说说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得形象生动的。
(3)、你还阅读了哪些科普文章?谈谈你的读书收获。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1)介绍《森林报》中印象最深的章节。
(2)谈谈读书收获。
1、阅读著名的科普名著:(1)高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贾兰坡的《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法布尔的《昆虫记》,房龙的《地球的故事》,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2、建立一个科普读物图书角,举办课外阅读活动。
回顾拓展六教案大全(16篇)篇十二
1.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3.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
2课时。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二、从四个方面交流:
1.交流外国名著及名著中的人物,可以说说读了什么名著,简介名著内容,交流读后感受,可以介绍名著中印象深刻的人物。
这个部分是重点。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交流,一方面给他一个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一次好书推介。
2.交流读中国名著和外国名著不同的感受。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注意外国名著的语言特点,对不同国家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3.交流阅读外国名著和长篇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
比如书中提到的宗教信仰、名字姓氏、风俗习惯,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时代人的思想,而不要排斥或迷信。
4.交流怎样做读书笔记。
长篇名著可以摘录充满哲理和智慧的话语、摘录优美的片段,写梗概等方法做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
一、自读文学大师智慧的话语。边读边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说说打动自己的句子,并试着说说自己的感悟。
三、背诵句子。
四、交流自己阅读外国作品积累的值得记忆的句子。
五、简要介绍几部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的内容,鼓励学生阅读这些作品。
飞鸟集:《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它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玉米人:伊龙大地是土著印第安人世世代代主活繁衍的地方,林木蓊郁,莽莽苍苍。山下的皮希古伊利托村里住着几十户拉迪诺人其(即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种人)。他们计划放火烧山,种植玉米,出售玉米。这完全违反了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当地印第安人认为,人是玉米做的,卖玉米就是出卖自己的子孙。围绕着种玉米发生了一个离奇的故事。
老人与海:故事讲到一个精神沮丧的老渔人,在他对职业的自豪感(他留下的唯一自豪感)的支持之下,冒险远航至墨西哥湾流并在那里钓住了一条该水域中从未见过的最大的马林鱼。故事接着说到他孤零零地、在因奋力叉住这条大鱼而耗尽了力气之后,被迫投入一场和一群海盗似的鲨鱼的绝望的搏斗之中,结果是那些鲨鱼只给他留下了猎获物的一具骨架。
趣味语文。
一、读几则小故事,想想趣在哪里?
二、分别就三则小故事交流。
1.《巧问巧答》巧在什么地方?你能把问号和感叹号变成语言吗?
2.《一个逗号》说明了什么?(作家创作的严肃和认真)。
3.《文豪和蚊子》马克·吐温的话巧妙在哪?
回顾拓展六教案大全(16篇)篇十三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1、准备自己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1、出示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
与学生做一个词语记忆的游戏。每次出示时,将其中的词语减少。每个大组派代表上来写出缺失的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2、齐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请一个学生上台根据词语的意思做动作,让台下的同学猜一猜他表演的是哪一个词语。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让我们来看一看。
1、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联系这些句子所在的课文语段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2、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3、你在读过的课外书有没有发现这样的语句呢?你在自己的习作有没有这样写过呢?找一找课外书或者自己习作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出示日积月累里面的句子,请同学们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你还读过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把这些句子摘录在积累本上。
1、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看一幅漫画布,大家能不能说说这幅漫画讲了什么?指明学生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2、你读过漫画集《父与子》吗?你还从中读到了哪些内容?从这部漫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回顾拓展六教案大全(16篇)篇十四
1、回顾本组课文学习,交流读书方法。
2、积累珍惜资源,维护环境的标语。
3、学习成语故事,积累成语。
一、交流平台。
1、教师:请同学们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同学自由读对话。
3、同学畅谈自身的发现,教师规定同学发言的内容:假如能联系实际,深入考虑,不只能协助你读懂文章,还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4、从本组课文中选择典型的句段,体会这种读书方法的作用。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的关于珍惜资源,维护环境的标语。
2、在小组里交流哪些标语你读懂了。
3、指名说说标语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拨引导。
4、这些标语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凝练、通俗、琅琅上口。)。
5、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好的关于环境维护的标语?
6、读读背背好的标语。
三、成语故事。
1、自由读一读。
2、概括故事内容,同位互说,全班交流。
3、齐读最后一段,你认为晋文公这样论功行赏有道理吗?
4、“竭泽而渔”现在多用来比喻什么?
5、这个成语对你有什么启发?(小组交流指名说。)。
四、安排作业。
1、将竭泽而渔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标语和成语故事,与同学交流。
回顾拓展六教案大全(16篇)篇十五
1、完成日积月累。
2、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归纳写作方法。
3、完成练习。
完成日积月累、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归纳写作方法。
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归纳写作方法。
朗读、阅读、总结归纳。
课件ppt。
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师谈话导入:
1、成语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是在近千年的文化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它犹如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便于记忆和传播;其中一些成语的背后还有生动的故事和传说,用起来极为生动、形象。可以说,他们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大展台。
二、成语大闯关。
(一)第一关:我会读。
1、学生自读成语后。
2、指名读成语,说说这些成语和什么有密切的联系。
(二)第二关:我会猜。
1、师出示图画。
2、生根据图画说成语,并说说是根据什么来猜的.。(形象地理解成语意思)。
(三)第三关:我会说。
请生说说有关的成语故事或前面没有说过的成语的意思,还可以用成语说话。(根据故事内容了解成语意思,加深理解,并活学活用。)。
(四)第四关:我会用。
请生选用恰当的成语填空。
1、小作者真是(),写出的文章构思(),内容()。
2、音乐会上,既有()的流行音乐,也有()的世界名曲,一曲终了,(),令人回味无穷。
3、这些冰雕艺术品太美了,真是()、()。
(五)第五关:我拓展。
请生说说同类的成语。
(六)学《响遏行云》这个成语故事。
1、学生自己读成语故事,并读懂内容。
2、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响是指声响;遏是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是指流动的云彩。想遏行云指声音高亢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声音响亮。)。
3、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引导学生把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七)师总结。
(八)作业。
1、背背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并继续搜集同类成语。
2、继续搜集成语典故。
回顾拓展六教案大全(16篇)篇十六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朗读、积累关于永不放弃的相关成语。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准备一些以前学过的课文和课外作品,以供交流。
1.在学习小组里,从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写字、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几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
形式a:小组内,从上述几方面按顺序逐一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按上述几方面进行分配交流,小组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2.就本组课文学习,交流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
(1)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在课外阅读了哪些文章、书籍?你知道有哪些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谁愿把你感受最深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3)你是如何获得这样的收获的?把你的方法讲给大家听,让别人也学到好方法,行吗?
3.教师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注意:教师可以请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觉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帮助。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然后谈谈各自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给成语分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正确使用这些成语。
2.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个成语,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3.请学生在摘抄本上,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
1.组织学生读课外阅读中令人感动的文章,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2.教师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中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多分析归纳习作中的表达方法。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成语的寓意何处?
2.交流:
(1)故事讲了什么,“程门立雪”的寓意是什么?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成语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故事大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5.总结:
俗话说,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徜徉在成语故事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着耐人寻味的寓意,让我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