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教案的核心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五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一
教学目标: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得到新的图形。
(3)欣赏美丽的图案,能运用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学重点: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得到新的图形。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每桌一个学具袋(基本图形、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对平移和旋转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哪位同学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旋转现象。(试举例说明)。
老师这儿带来了一个表,仔细看看这个表的指针发生了什么变换?(指针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
(指针的旋转其实就是线段的旋转,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使学生明确顺时针、逆时针和旋转90°的问题,为后面面的旋转做好准备。)。
二、感受、体会、操作图形的旋转。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个简单的图形通过旋转可以得到一个复杂而美丽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同点:都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绕着一点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得到的。
不同点:所选用的简单图形不同。一个用的是椭圆形,一个用的是正六边形。
(我们把这个简单的图形叫做这个复杂图形的基本图形;把绕着的这一点叫做它的旋转点。)。
板书:基本图形旋转点。
2、由简单到复杂。
让我们一起再来观察一个图形。认识这是什么吗?(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目,《大风车剧场》的标志。)。
为了有利于观察和研究,我们把它放在方格纸上。现在再仔细看看这个标志,你认为它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停顿: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前后桌的同学说一说。
全班交流:
图形2可以看作图形1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o得到。
图形3可以看作图形2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o得到。
图形4可以看作图形3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o得到。
每一次旋转,都要求学生说清是哪个图形绕着哪一点怎样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得到了哪个图形?(绕着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也是可以的。如果图形1绕着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o那么应该得到的是哪个图形呢?)。
3、由复杂到简单(分析复杂图形的形成过程)。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的物品和图案也都是通过对一个简单的图形进行旋转而制作出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仔细观察最后这个图形,认真思考,你认为它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让学生到前面来指着说:一定要说清楚是哪个图形绕着哪个点旋转多少度而得到的。)。
三、小组合作设计美丽的图形。
1、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设计一个美丽的图形呢?那让我们也来做一回设计师。
设计要求:
(1)每人从学具袋中任选一个图形作为基本图形。
(2)以这个图形的一个顶点为旋转点,使这个图形在方格纸上依次旋转90o得到一组新的图形。
(3)用水彩笔把你设计的新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2、展示学生的杰作。
先让其他同学猜想这个图形的绘制方法,然后再由创作者本人点评。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研究,你有哪些收获?
对知识、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小结。
五、板书设计。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二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3、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多媒体课件 方格纸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魔方,再做这个游戏时,最常用到的操作时什么?(旋转)
请同学们用手示范一下怎样进行旋转?(学生用手势演示)
问:你们在做旋转手势时为什么有的向左旋转,有的向右旋转?(因为有的是顺时针旋转,有的是逆时针旋转。)
集体联系顺时针旋转90度和逆时针旋转90度。
请一人到投影前操作魔方。其他同学提示其具体的旋转方向。
师:刚才同学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反复提到一个词“旋转”,这节课,咱们就来共同研究“旋转”。
板书课题:旋转
1、联系生活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呢?
生:风扇、陀螺、钟表、车轮、风车……
课件出示几种旋转现象。
师:同学们说的这几种都是旋转现象,那么旋转有怎样的特征和性质呢?我们借助最常见的钟表来进行研究吧。
2、学习例3.
(1)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
出示钟表实物。
师:请同学们观察钟表的指针,描述指针从“12”到“1”师怎样旋转的。(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1”)
师演示指针由“1”到“3”。
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3”)
师演示指针由“3”到“6”。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从几开始?是绕哪个点旋转的?怎样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2)明确旋转要素
旋转物体 起止位置 绕哪一点 旋转方向 旋转度数
板书: 点 方向 度数
师:要想清楚说明旋转现象,明确以上几个要素最为重要。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出示课件)
请学生说一说,在风的吹动下,风车是如何旋转的。
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思考: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呢?
小组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一是由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二是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三是根据对应的线段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四是根据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2、小结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3、概括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师:刚才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变了,那么什么没有变呢?(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点o的位置没有变;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1、自主画图。
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图形旋转的全过程,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
(1)出示例4方格纸。
(2)请学生看清图形。
(3)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引导学生明确:对应点与点o所连线段的夹角都是90°;对应点到点o的距离都相等。
学生独立完成。
(4)作品展示,交流画法。
2、总结画法。
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周围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1题
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
板书设计:
旋 转
顺时针
绕中心点o
(固定)
时针绕点o
时针绕点o
时针绕点o
三角形点o
方向及角度: 顺时针旋转30度;顺时针旋转60度; 顺时针旋转90度 ;逆时针旋转90度。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
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二、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知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教学板书:
旋转。
顺时针旋转。
逆时针旋转。
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四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和钝角锐角的判别。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
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学习目标:
1.联系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
学习关键: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
出示课本主题图,超市中水果区域的情境,呈现价签上的钱数和500克等。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101页例1,完成下面各题。(学法指导: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比一比哪一组回答的最精彩!)。
1.掂一掂1枚2分硬币,初步感受1克有多重。
2.2.用天平称1克黄豆,数一数有几颗?
3、说一说哪些物品比1克轻,哪些物品比1克重。
归纳总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
比较轻的物品常用称。
三、自我挑战: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2、一包口香糖大约重3()一个苹果大约重200()。
一包瓜子大约重100()一袋盐大约重500()。
3、判断对错。
(1)小明身高130克。()。
(2)一个西瓜重3克。()。
(3)一个足球重450克。()。
4、下面的物品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圈一圈。
300(克、千克)4(克、千克)450(克、千克)500(克、千克)。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习了______,我的收获是_______。
五、教学反思。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五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身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同学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身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和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同学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考虑: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考虑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发明:
让同学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同学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褒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预习作业:
1.概念。
(1)钟表的指针在不停的转动,从3时到5时指针转动了多少度?请画图表示。
(2)像这样,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旋转,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
称为旋转中心;称为旋转角。
(3)如何找到旋转角?
2.性质。
你能根据图形总结出旋转的性质吗?
3.画图研究。
将三角形abc完成以下旋转画图。
(1)以b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顺时针旋转60°。
(2)以ac中点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旋转180°。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三、课内练习。
四、课后作业。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先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让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1.第6页2题。
2.第9页4题、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板书设计:
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七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本活动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1、概念
(1)钟表的指针在不停的转动,从3时到5时指针转动了多少度?请画图表示
(3)如何找到旋转角?
2、性质
你能根据图形总结出旋转的性质吗?
3、画图研究
将三角形abc完成以下旋转画图
1、以b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顺时针旋转60°
2、以ac中点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旋转180°
一、 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三、课内练习
四、课后作业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2)先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1、第6页2题。
2、第9页4题、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八
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幻灯片。
一、导入
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5.课内练习:
2.第6页2题。
3.第9页4题、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九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
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学具。
一、导入揭题。
二、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三、明确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1、出示标杆素材。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2、学习要求。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6)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7)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展示】。
【学后反思】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平移。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旋转。
3、类比训练课本p41页方格图。
【练后反思】平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1、训练题。
课本p43页第一题课本p44页第4题。
2、拓展题。
1、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五、反思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六、教学反思。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同学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身设计图案。
3.同学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同学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同学尽情发表自身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同学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和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安排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图案2。
图案3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十一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课件、学具。
一、视屏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设计意图]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课:
(1)看一看,刚才的你看到了什么?
(2)说说你玩过什么项目?用手势比划比划,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运动的不同,可以分几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同时出示课题:平移与旋转)。
(2)举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平移、旋转特点。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4)出示动画:荡秋千,
师提问:荡秋千是平移还是旋转?
(5)分组讨论:平移与旋转在运动方向上有什么区别?
(6)各组汇报,教师板书:平移,运动方向不改变;旋转,运动方向改变。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通过分组讨论,教师引导使学生由感性上升为理性,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概念。
3、练习(教具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课件动画演示:要移动一个图形,先把构。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十二
1、认知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情感目标: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很多乐趣。
3、能力目标: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
2、指学生汇报。
3、师:这些项目的运动都一样吗?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最后归纳为2类:平移与旋转,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2种不同的运动现象。
二、分析归纳、揭示概念。
像缆车、滑梯所做的运动叫平移,像转椅、过山车、摩天轮这样所做的运动叫旋转。边说边板书课题。
三、举例。
1、师:生活中平移的现象随处可见,像升国旗、扶梯的运动都是平移。
2、学生举平移的例子。
3、小结:看来物体不仅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还可以斜者平移。
4、师:瞧,风车在做什么运动?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5、学生举例。
四、表演。
1、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把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表现出来。
2、学生表演:转圈、向前走、原地上下跳等。
3小结:我们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平移(手势表示),用“-”表示,把围绕着一个固定点所做的圆周运动叫旋转,用“0”表示。
1、我们已经认识并亲身体会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下面有一道题你能快速作出判断吗?
2、出示课件:汽车行驶、钟表、风车等,学生判断。
2、讲故事。
下雨了,小蚂蚁的房子要被水浸了,所以两只蚂蚁决定把房子从一个地方平移到另一个更安全的地方。红蚂蚁说它走的路长,绿蚂蚁不服气,于是他们发生争吵,产生矛盾。到底谁走的路长呢?请大家给当判官评评理。
蜻
蜓
红
绿
4、学生汇报,上前演示。
5、学生解疑:一样长。
6、师电脑操作演示红蚂蚁和绿蚂蚁走的路线,他们分别走了几格?(6格)。
7、假如当时有只蜻蜓飞在屋顶上,那么蜻蜓又走了几格呢?
学生动手操作后演示。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发现蜻蜓也走了6格。
8、小结:两只蚂蚁都走了6格,蜻蜓也走了6格,所以小房子也走了6格。看一个图形移动了多少格,只要找准一点,看这一点移动了多少格就可以了。
2、出示课件,小房子分别向四个方向平移的图形,中间虚线是房子原来的位置,看它向哪个方向分别平移了几格。
出示一个三角形,把它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学生做后展示学生的作品,然后教师演示电脑操作过程。
1、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请同学们欣赏图片(有舞蹈演员优美的舞姿、体育健儿的风采、古老的上海音乐厅大楼、艺术家设计的美丽图案)。
2、让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相信他们的作品会更出色。
大家回想一下,这节课咱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十三
(课前准备:1、让学生搜集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2、分好小组,课前将每小组的桌子摆放在中间,学生坐在四周。)。
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资料,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上请你向大家做个汇报,展示一下你的才华。现在每个小组就是一家旅行社,我是外地的游客,想选择一家旅行社参观一处景点,看看哪家旅行社能打动我。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列出说话提纲。
(学生思考,列说话提纲)。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介绍你选择的景点,当他介绍时,小组内其他同学就是评委,然后选出你们旅行社最优秀的导游员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
(学生在组内交流,每个学生都介绍,每个学生都参与评价。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倾听、指导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师:现在请各小组选出最佳导游员做好准备,咱们要开展一轮竞赛,看看谁能打动我。竞赛之前,老师还请一名同学说一句话嘱咐一下你们组的导游员。
生:说话的语句应通顺、连贯。
生:应按照一定顺序说。
生:态度要大方自然。
生:要讲普通话。
生:要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的感情说。
生:要抓住景观的特点说。
师:请各小组的导游员牢记同学们的嘱咐,竞赛开始吧!
生:(戴着太阳帽,拿着写有旅行社标志的小旗,抢先冲到讲台前。)我是“红苹果”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向大家介绍的是被称为玉龙古村的中华第一村。它位于阜新县沙拉镇查海村的25公里处。这是一处有八千年历史的文化遗址。这一文化遗址约二万平方米,在其中八千平方米的范围中,已挖掘出原始房址55座。房址之间密集有序,排列成行,方向一致。这里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石铲、石锄、石刀、石斧、石敲砸器、石磨棒、石磨盘、陶器。出土的玉制品中的龙纹陶片和石堆塑龙,堪称世界第一玉和华夏第一龙。因此,阜新被称为玉龙故乡。1992年市政府在这里修建了查海博物馆,并对游人开放,博物馆内设石器、陶器等四个展厅,最引人注目的是高9米,长60米的原始自然风貌全景图的照片,(大屏幕显示)当你走进中华第一村这片具有八千年古老文明的土地,会使你感到做为一个阜新人的骄傲。
生:听了他的介绍,我就像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生:他知道的可真多,还用了那么多具体详尽的数据。
生:听了他的介绍,我感到做一个阜新人的骄傲。
生:我想亲自踏上这古老的文明土地。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我现在就想去中华第一村走一趟,亲自去感受那古韵悠长、名播四海的古人类遗址的神奇。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的。
生:假期,妈妈带我去了中华第一村,参观了查海博物馆,那些详尽的数据和资料,我是在书中看到的。
师:希望大家都能像他这样爱读书并学会搜集信息。
生:爸爸是一名煤矿工人,带我去过海州露天矿,那些具体数字是从网上查到的。
生:听了他的介绍,我仿佛领略到了海州露天矿的丰采,它曾是亚洲第一大煤矿呢!
生:我还知道,阜新的煤生成于中生代,是大规模的地质变迁形成的。
师:你们表现的真棒,并且会用现代化的手段搜集信息。
……。
师:通过几名导游员的介绍,老师知道了我们这座煤电之城有着这样的璀璨夺目的远古文明;令人叹为观止的悠久历史;令人流连忘返的秀美客商河山,我真的感到了做一个阜新人的骄傲和自豪。
评析:营造了和谐的交际氛围,让学生乐于交际。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将每个小组假想为一个旅行社,调动了学生的表现欲,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致终情绪饱满、兴趣盎然。
创设互动的交际环境,让学生成为交际的主人。教师勇于打破常规,大胆采用分组的课堂教学方式。课桌分组摆设,方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交往,使学生成为交际的主人,师生共同评价,体现了口语交际双向互动的特点。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十四
学习数学不单单是为了学数学,而且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旋转这种现象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见到,如:风车、电风扇、行走的车轮等,所以在小学中,教师不仅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这种数学思想渗透到生活中去,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认识平移和旋转的实质。同时也更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的图形,所以在教学中更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和兴趣。
我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爱玩的兴趣爱好,把风车发放到每个小组里,让他们边玩边回答问题,这样使学生感到既轻松又愉快地学到应有的知识,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师也轻松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
这种实物化的教学方法,不但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向深层次的探索。当学生面对一些现象和需要解决问题时,都会产生猜想,即使有时的猜测是错误,但他们的这种勇于思考、大胆猜测的精神是可贵的。所以我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闪光点,引导学生由感知到认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进行验证,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既学到了应有的知识,也学会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适时的运用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我的教学更加如鱼得水。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十五
众所周知,数学课不仅是为了学数学,而且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旋转是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中的内容,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如:钟表表针、风车、电风扇、行走的车轮的旋转等,让学生认识它们是怎样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所以在教学中,我不仅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旋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这种数学思想渗透到生活中去,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认识旋转的实质。同时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旋转的图形,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和兴趣。
在这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玩一玩、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摆一摆等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上课伊始,我抓住学生爱玩的兴趣爱好,把风车发放到每个小组里,让他们边玩边回答问题;其次,出示钟表,让学生看一看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描述出“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再通过交流,使学生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再次,运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转一转,说一说是如何旋转的,这样使学生感到既轻松又愉快地学到应有的知识,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轻松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这种实物化的教学方法,不但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向深层次的探索。这样就逐步引导学生从感知到认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学到了应有的知识,也学会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就旋转概念的表述来说,学生对旋转角度的表述不够准确,画旋转后的图形也找不准方向,以后还需加强这两个方面的训练。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十六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直接的生活中。课始,通过学生熟悉的摩天轮、钟表、车轮、风车、旋转木马等物体运动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运动现象,并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再通过交流,对旋转运动的特点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这是旋转运动现象的前提,由于前面的观察、模仿做动作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表象,所以让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物体旋转的现象时,学生视角较为广阔,但是在表述现象时还不是很清楚。
活动化的数学教学,自主化学习方式。数学教学是活动教学,课中我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在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探索。在整个数学中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探究,大胆创新。
最后让学生欣赏图案,逐步发现数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鼓舞。总之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的综合性、实践性。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十七
1.自主地学习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并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幽静、幽雅、幽深”等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穿越”森林的线索,将恬静神秘的维也纳森林和作曲家惊世之作的诞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将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自主地积累文中有关描写维也纳森林美景的词语或句子。
4.搜集有关的资料,说说其他音乐家与其作品之间的故事。
了解维也纳森林的景色特点及三位作曲家创作惊世之作的过程,从中感受他们热爱自然、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
多媒体工具
1.媒体简介
初步领略了维也纳的魅力,用一句话说一说对维也纳的印象。
2.揭示课题,学生质疑
(穿越的意思 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
自由朗读课文:
1.作者穿越森林的路线是怎样的?用“。”在文中进行标注。
2.课文中是怎样直接描写维也纳森林的美景的?用“~~~”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3.交流
板书:进入森林 来到小村 来到小村 登上古堡
4.交流
出示1:这片苍翠而幽静的森林从维也纳市的西南部向南绵延展开,连绵起伏。美丽的美伦纳河悠悠流过,溪泉淙淙,百鸟争鸣。两岸葱郁的树木倒映水中,水清林绿,荡游其间,妩媚万分。
(1)正音:淙 妩
(2)引导读句
(1)指导读句
(2)完成练习:在幽静的森林中,约翰`施特劳斯看了 ,听到了 ,想到了 ,于是触景生情,创作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是啊,维也纳森林的优美景色令人心驰神往。
投影句子:多少年来,有多少音乐家、诗人、画家在这幽深的林中完成了许多不朽的惊世之作,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1. 质疑(由哪些音乐家 有什么惊世之作 有哪些动人的故事)
交流: 板书: 音乐家 惊世作品
3. 随机交流:
体会施特劳斯在森林中触景生情,谱写名曲。
(1)读课文,体会贝多芬的痛苦、抗争
(2)拓展感受:《海里根斯泰特遗书》
(3)指导读句,将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4)交流所见,出示场景:磨坊 菩提树 水井
(5)练习说话:舒伯特在他的住房里经常临窗欣赏这番情景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十八
1、看注释理解《游园不值》和其他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2、想象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默写诗。
3、拓展积累其他的几首描写春天的诗和句子。
一、揭示课题,读诗,背默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无以计数的诗人或者把视线落到人间的悲欢离合,或者把视角指向描写战场的血腥场面,或者把目光投向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于是给我们留下了令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滋补精华素――古诗语言,今天我们请来了宋代的一位大诗人,名叫――叶绍翁,看看他给我们留下的是怎样的语言精华。
出示: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圆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相互检查是否读正确了。也许就是我读不太准确,让我试一试。我愿意再和大家一块儿读读这首诗。
我欣赏到有几位同学不仅会读(板书:读背)已经会背诵诗了,不妨背一背,默一默。如果不会默写,就抄写一遍。
默写(指名一位同学上黑板来默写)
二、学习新诗,解意,晓意境。
(一)这首诗如果用咱们现代的语言又该如何解释呢?也就是说,你懂不懂呢?请对照注释说一说诗意,有困难的话提出来。
这位男孩告诉我,第一句诗不怎么能用现代语言表现:咱们讨论讨论。
应
怜
屐齿
印
苍苔,
(大概是怜惜园内的青青的苔藓,怕游人的鞋印留在了青苔上吧)老师顺势在词上标上序号。还可以怎么表达?指名说说。
怎样连贯的表现诗意呢?请你们四位随即串一串,看言语是否流畅。四人小组在串一串诗的意思,注意语言的连贯、流畅。
(作者去游园,而主人却不在。轻轻地敲了那柴门不久,也没有人来开门。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那绿色的苔藓,怕木屐鞋地在苔藓上踩上脚印吧?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伸出墙来了。)
(二)重点品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一首好的诗能流传千古,就说这一首吧,你觉得那句诗写得最好。
想象一下,假如推开了柴门,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呢?
请你们描述一下看到的满园春色。
(院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迎春花,粉色的芍药花,紫色的月季花,真是五彩缤纷,把院子里装扮的充满生机;院子里生机盎然。杏树高高的举起鞭炮,喜迎春姑娘的来临。春梅迎风绽放,飘出浓郁的芳香,月季花也张开笑脸,对着天空高歌。还有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梦。)
2、出示画面和录象。想看一看你们想象中的美好景象吗?
3、美文大师朱自清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流下怎样的语言呢?
出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4、拓展写春的其他诗。
这满园的春色,如果被其他诗人看到了肯定又会吟出许多优美的诗章
等闲识得东风面,
迟日江山丽,
桃红复含宿雨,
桃花一蔟开无主,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花草香。
柳绿更带春烟。
可爱深红爱浅红。
――朱熹
――杜甫
――王维
小诗人们继续吟诗吧!
碧玉装成一树高,
春眠不觉晓,
好雨知时节,
万条垂下绿丝绦。
处处闻啼鸟。
当春乃发生。
不知细叶谁裁出,
夜来风雨声,
随风潜入夜,
二月春风似剪刀。
花落知多少。
润物细无声。
――
贺知章
――
孟浩然
――
杜甫
比较:春色满园关不住,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开得艳。
一枝红杏出墙来。
品味一下,现在的诗好在哪儿了?
得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
这么有品味的好诗,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里面的味道呢?自由读――指名读――听录音――齐读。咱们富有情感的读一读。
三、拓展、化用或运用
一枝红杏出墙头,
墙外行人还独愁。
――唐
吴融
杨柳不遮春色断,
一枝红杏出墙来。
――
宋
陆游
2、情景中理解何为“改造”与“引用”。
扮演成叶绍翁“听说班中有小朋友以为我是抄袭、剽窃吴融和陆游的作品,你们误会我了。创作时,正值我“山重水复疑无路”,忽然读到了“吴融”、“陆游”的诗句,真是“柳岸花明又一村”,“一枝红杏出墙来”正好能表现我看到一枝红杏时的惊喜心情,确实能让我想象到“表现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看一段春景的录象创编小诗一首。(教师旁白作诗)
如:涓涓化冬雪,潺潺流春水。桃花不惜胭脂红,千朵万朵相映趣。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村前村后花满蹊,万紫千红压枝低。不是花中偏爱紫,此花开尽更无花。乱花渐欲迷人眼,几处蜂蝶争蜜暖。天南天北绕路边,野花无处不延绵。萋萋总是无情物,东风劲吹又一年。
学生反馈。
四、总结古诗学习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收获不小:读背中积累诗句,读懂中理解诗句,语境中运用古诗,古诗浩如烟海,博大精深,80首古诗只是沧海一粟。通过背诵80首古诗,通过这80枝“红杏”,感受古代文化的“满园春色”的同时,让我们的心灵也像诗一样的美。
五、留趣课外,激发爱诗之情
过渡:我留了一个挑战题:如果你会做了,别忘了把这份喜悦告诉我。
1、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
”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吱吱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2、“
”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碧澄澄的,此情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所表现的景象吗?
”。
板书: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读背
小扣柴扉久不开。读懂(释留补调)
春色满圆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十九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朗读法,情景教学法,扶放结合法。
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一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梅花挂图,《红梅赞》歌曲vcd碟。
重点:自学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1、出示梅花挂图。
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
分为五层:(一层一件事)。
第一层(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层(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第三层(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第四层(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层(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卧;
(5)送梅花仇;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
(5)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二十
一、设计理念:
注意以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以课件的形式呈现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再安排说一说、画一画,比划比划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讨论,在观察讨论的过程掌握正确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最后通过动手画一画,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适时引导启发提示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实际操作、想象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并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四、教学重点:
1、认识平移和旋转;
2、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五、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片。
七、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
(1)火车在轨道上直线运动。
(2)电梯在上下运动。
(3)小朋友玩电缆车。
2、师:同学们见过这些物体的运动吗?你能描述一下吗?
生:见过。
生:火车在向前开,电梯在上下移动,电缆车在向前开。
生:它们都是平着走的。
1、认识平移。
师:像刚才看到的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都是平移。
板书:平移。
2、认识旋转。
课件继续出示:
(1)风扇的转动。
(2)飞机螺旋桨的转动。
(3)钟摆的`摆动。
师:你能描述一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
生:它们都在转。
师:对,说得很好,这几个物体的运动方式和刚才那几个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学生讨论。
生:它们的运动不一样。
生:火车、电梯、电缆是平着走的,风扇、飞机的螺旋桨,它们都是旋转的。
师:像风扇的转动、收音机螺旋桨的转动和钟摆的摆动都是旋转。
板书:旋转。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物体的两种不同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3、练一练。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1)推拉窗的运动。
(2)国旗的升降。
(3)拧水龙头。
(4)拨算盘。
(5)旋转门的转动。
(6)拉开抽屉。
(7)转转盘。
(8)vcd光盘的进出仓。
(9)汽车方向盘的转动。
分别出示各个物体的运动,让学生独立判断,说判断结果,并描述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师:生活中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生在小组里说一说。指名说。
生:自行车轮是旋转。
师:应该说成是自行车轮的转动是旋转。
生:小朋友滑滑梯是平移。
生:跑步是平移。
师:在跑道上直线跑是平移,转着圈跑是旋转。
(3)师: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或旋转吗?
学生先独立比划,教师再比划让学生判断。平移可以是横着移、竖着移、斜着移,只要在直线上运动都是平移。
(三)学习方格纸上的平移。
1、投影出示例2。
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
金鱼图向()平移了()格。
火箭图向()平移了()格。
2、确定平移方向。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小房图是向右平移的,这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从箭头可以看出是向右平移的。
3、确定平移距离。
师指着箭头说明:从箭头可以看出小房图是向右平移的。那平移了6格是怎样看出来的呢?小组内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参与到其中:两个小房图中间空着两个小格,怎么说是平移了6格呢?指名说讨论结果。
没有生举手: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说错了也没有关系。
生:(不说话)。
生:可以看小房顶的点平移了6格。
师:说得真棒!图形平移了几格,不是看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有几个空格,而是看图形中每个点的平移距离。
然后师生共同找一找小房中的有代表性的点来看一看。
4、生试着判断金鱼图和火箭图的平移,把答案填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点拨。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如何判断的。
师强调要根据图形中有代表性的点来判断。
(四)试一试。
投影出示试一试。让学生先说画法,教师再提出建议,如: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可分别把三个顶点平移后再连接起来。
指名到前面画一画,其余生在书上画,集体订正。
再让学生说画法,在学生画的时候,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画的情况,对于个别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五)练习。
1、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投影出示)。
2、做想想做做的第5题(投影出示)。
让学生独立画。
指名到前面画一画,集体订正。
(六)小结:
生:我知道了平移和旋转。
生:我知道电扇的转动是旋转。
生:我知道怎样平移图形,要平移图形中的点。
(七)作业:
仔细观察你身边的物体运动,看看还有哪些是平移或旋转,并把它记录下来,告诉你的同位。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二十一
各数。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结合插图,教育学生尊敬老师,喜欢校园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各数。
教学挂图、学具盒。
教师谈话,导入课题。
师:数学课上了这么久了,老师想大家都想早点学习数字,那么从今天开始,我。
们就先来学习1~5个数字。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观察图中有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天上有几架飞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根据数出的个数,陆续引出1~5个数字,注意顺序、方法。
3.教学数字1问学生在这幅图中哪些是表示1个的?用小棒摆出1,师相应的.板书。
一个太阳,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1。再让学生举出相应的例子。
4.教学数字2问学生在这幅图中哪些是表示2两艘火箭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2。
再让学生举出相应的例子。
5.教学数字3问学生在这幅图中哪些是表示3个的?三个小朋友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3。
专业好文档为您整理~海量教育资源请关注本站~专业好文档为您整理~海量教育资源请关注本站~再让学生举出相应的例子。
以下教学与以上教学方式一致。
6.整理归纳、练习应用。
学生根据教师所写的正规数字在练习本上书。写数字,并要求认真书写,姿势规范。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二十二
1.了解人们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2.知道塑料制品因为“极难降解”和“燃烧时释放毒烟”等原因会造成环境污染。
3.知道正确使用和处理一次性生活用品的方法,意识到人类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
4.意识到物质的使用对人类的生活即存在有利的一面,又存在有害的一面。
1.纸杯、方便筷、保鲜袋、餐巾纸、易拉罐、商场或超市的塑料袋等。
2.反映一次性用品用过之后去处的图片:废品回收站、垃圾堆、铁路附近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放在同学们桌上的这些物品都认识吗?它们有什么用。
2.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一次性的生活用品。(板书课题:一次性的生活用品)也就是说它们原本的功能只能被使用一次。
二、讨论。
1.你们还知道哪些一次性的生活用品?
4.将学生汇报的情况记录在以下表格中。
材料一次性生活用品名称。
木材方便筷.牙签.纸杯??
……5.讨论:
(3)这些用不同材料制成的一次性生活品除了丢弃之外,还可以怎么处理?
三、塑料制品的处理方式。
5.各小组制定考察计划。明确分工,明确实验方法.实验地点等。
第二课时。
一、交流。
1.各小组在实验之后有什么发现?
2.介绍:塑料制品在自然条件下大约需要200~400年才可以像木制牙签和餐巾纸一样被分解掉。当它们被埋在地下,会妨碍植物的生长;当它们飘散在四周,会丑化环境,如果被动物误食会使动物死亡;当它们被随意焚烧,会释放有毒气体污染空气。由于废旧塑料制品多数是白色的,所以它们又被称为“白色污染”。
二、正确使用塑料制品。
1.我们的生活中可以不用塑料制品吗。
2.在塑料制品的使用上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3.怎样正确处理被使用过的塑料制品?
三、正确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
2.讨论:一次性的生活用品我们该不该用?应该怎么用?水域的污染与保护。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生活区域内水域污染的活动,学习一些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
3.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和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师要对学校周边的水域名称,分布进行前期调查。保证安全、有效的带领和组织学生考察自然水域。2.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能力、住处等)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组,保证考察活动能够得以落实3.考察水域周边人类生产生活情况的资料,如:城市地图、环境报告、新闻报道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制定调查计划。
(1)考察的目的是什么?(2)考察的方法有哪些?
……。
4.教师指导完善方案。
(3)如何记录?指导学生使用67页表格。(4)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和考察的步骤方法。
第二课时。
一、交流。
通过考察,大家发现了哪些污染自然水域的现象?
二、讨论。
五年级旋转教案(优质23篇)篇二十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并掌握。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1、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2、从神鸟讲的三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一、自主探究。
1、默读课文,找到描写神鸟的语段,想一想: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
在哪儿?新|课|标|第|一|。
2、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用“_”标画出依尔特戈尔可汗叹气的三句话)。
二、合作学习。
1、学习1-3自然段:找关键词句,说说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学习4-16自然段: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那里逃脱的?为什么能一次又一次的从可汗手中逃脱?(抓要点:有约定。故事中的动物遭遇。可汗叹气。)。
3、你对这些小故事里的人物和动物是什么?通过读这些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文章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
6、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感受表达出来: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可汗叹气话语里的同情与善良,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品质的赞美。
三、汇报展示。
小组按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汇报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四、达标检测。
1、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1)、他们()派出很多人捉神鸟,()谁也没捉到。
(2)、狗()对猎人很忠心,()猎人却将它打死了。
(3)、乌鸦()牺牲自己,()让阿尔拜被毒蛇的口水毒死。
2、修改病句。
(1)、发现前边不远处有一个石崖裂缝。
(2)、读了《神鸟》这课文,使我深受教育。
3、拓展延伸。
《神鸟》这课文,小故事里的一个个动物品质高尚,可都被错杀了,令人痛惜。请你参照故事,结合自己的感受,为其中一只动物写一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