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味道四年级(实用12篇)篇一
近了!近了!终于到了!汽车刚一停稳,我们这群慕名而来的远方游客抖落满身的疲惫,跟着导游迫不及待地扑进了上海的怀抱。
首先去外滩。所谓外滩,并不是我想像中的蔚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金色的沙滩、七彩的遮阳伞……它只是黄浦江畔的一段沿江观光带,因其面临碧波荡漾的黄浦江,背靠形态各异的万国建筑群而成了沪上人家的好去处。如今我这个外来者有幸成了他们中的一员,迎着江风而行,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仿佛都感受到了来自周围的喧嚣:嘈杂的游人声、往来的脚步声、汽车的喇叭声,江水拍岸的轰鸣声……众多的声音混杂在一起,汇成了一支热闹的交响曲,那黄浦江上不时的汽笛声更为这热闹的交响曲配上了雄浑的旋律!
然后去上海有名的南京路上的步行街。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不时闪过白色黑色褐色的面孔,衬以周围那风格各异的建筑,总使人有置身国外的迷离之感。闪过的脸上多洋溢着惊异和快乐,耳边不时飘来同胞热情的“whereareyoufrom?”和老外发音呈直线的'“你好!”让人深切感受到:上海,以它热情的怀抱广纳四海宾朋,展示着它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无穷魅力!
傍晚,去登金茂大厦,在路上,汽车经过了许多立交桥――它们像是形态各异的滑梯:弯的、直的、螺旋状的、先直后弯的……汽车在上面迅速滑上滑下,从这座滑梯滑向另一座滑梯。大街上的行人也是来去匆匆,下车后的我裹在人流中,好似水泥搅拌机中的一粒砂子――不由自主地动起来:快,再快,更快……上海,你是一个跳着dsc的现代女郎,踩着时代的鼓点,演绎着激越而欢快的旋律!
啊,喧闹的上海,友好的上海,快节奏的上海,无比璀璨的上海,你好呵,上海!
上海的味道四年级(实用12篇)篇二
花有花的味道,叶有叶的颜色。可书是什么味道呢?一直以来,我百思不得其解。
带着疑问,我去问妈妈,妈妈和蔼可亲地说:书是甜的,每次在童话故事书里看到灰姑娘和王子终成眷属,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再说,如果作家不写出这么美的童话,怎么才能见到小朋友甜蜜的笑脸呢?对呀,对呀!妈妈说的有道理,书一定是甜的。我点点头说。
我把妈妈的话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不对,不对!书是咸的。每次看到凡卡被人欺负,想把这些事情告诉他的爷爷,把他接回来。可寄出去的信没有地址和邮票,被退了回来。唉!想到这都禁不住流出咸咸的眼泪。你说,书是不是咸的呢?爸爸说的也有道理,那书到底是咸的还是甜的'呢?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说。爸爸看着我微笑着说:书的味道要自己领会。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我一边回味着爸爸妈妈说的话,一边冥思苦想,突然感觉茅塞顿开。噢,我知道了!我开心地说,书既是甜的,又是咸的。因为凡卡和灰姑娘都是被人欺负,后来灰姑娘过上了好日子,让人心里甜甜的。虽然凡卡没有过上好日子,让我们流下咸涩的眼泪,但他在天堂一定非常幸福。啊!我终于明白了,书既是甜的,又是咸的。爸爸妈妈都开心地笑了。
哈哈!书是甜还是咸,就看书中的故事带给我们内心的感受,你们说对吗?
上海的味道四年级(实用12篇)篇三
今天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去了湖南路-五康路-太原路。
那一片都是安静的马路。路的两边是高大的梧桐树,树叶落尽,现出了树的全身。他们在阳光的照射下,好像在静静的思索什么。树的后面有很多小洋房,大多是鹅黄色的,还有一些是淡褐色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巴金的故居。他的'房子有三层楼,其中两层是可以参观的。我发现他们家里两样东西特别多:一是书多,所以我猜巴金是一个爱看书和写书的人,我也读过他写的《繁星》,有一段还能背出来;二是沙发多,我又猜想巴金是一个热情好客的人,因此许多人都会到他家做客。临走时,妈妈指着大铁门对我说:“你看,门上有一条缝,这就是他们家的信箱。巴金曾是《收获》杂志的主编,有些人把文章投到这个信箱,巴金把好文章刊登在《收获》上,让大家都能读到这些佳作。”“噢,是吗,原来这个信箱那么有用。”一路上,我留意到不少庭院都有这样留着一条缝的信箱呢。我们不停往前走,看到好几处名人故居,有画三毛的张乐平故居,有电影演员赵丹故居,还有宋庆龄的基金会。路上经常有人拿着相机拍照,一群外国游客也在这里游览。我问爸爸:“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名人的故居和游客呢?”爸爸回答:“因为这里最有上海的味道。”
我想,上海的味道就是宁静的、温暖的,舒适的。
上海的味道四年级(实用12篇)篇四
送走了朴实无华、收获颇丰的,迎来了朝气蓬勃、充满期冀的。是啊!崭新的一年如期而至,新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切都显得鲜活而极具诱惑。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凳子上,吃着团圆饭。吃完饭,我们站在楼上的阳台上看着楼下的烟花。第一个放的是花篮,花篮是由六个圆孔组成的,花篮先“兹”的喷起了火花,突然“砰”的一声飞上了天空,炸成了许多五颜六色的火花,就这样喷了六次,好像正在为人们祝福呢!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开始了,全家人围坐在沙发上,品尝着央视给我们带来的丰盛的“年夜饭”。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幽默的小品相声,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能和家里人一起过年,是多么幸福的事呀!
“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就在这时,周围的鞭炮声也随之响起来,照亮了外面漆黑的夜空。鞭炮声,笑声响成了一片简直就是一段有声有色的“交响乐”,把大自然所有的声音都交织在一起,连天上的星星都忘记了睡眠,停下来观看!我看着窗外,把划过的烟火当做流星,许下了新年里的新愿望。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会有更大的收获。
上海的味道四年级(实用12篇)篇五
在书桌前坐久了,心里就会莫名的压抑,总觉得自己的学习就是无用功,为什么稍稍做些学问就变得如此单调窘迫?我放下笔,走出家门,沿着那条走过无数次的路,且走且唱,悄悄出发了。
一路上,浓密的景色吸引了我,在站口上车,那是缓慢的绿皮火车,我靠在窗边,看一座座房子在我的眼中迅速到来,又仓促被扯走,或是看见一幕幕的人影,短暂参与了他们的生活,开始想像有关他们命运的铺张,不知不觉,暮色早已渲染了大地,已什么都看不到了,只有模糊的山色以及冷冷清清的山庄。
渐渐,我清醒过来了,意识到自己心目中的绿皮火车不过是每天运行在我家门前的41路公交车,我的所谓旅行不过是从始发站坐到终点站,可能根本不算是一场旅行,只是一次闲游罢了。
但是,我的心里异常满足。这一路,我看到了人世的许多影象,心中也豁达了几番。也许,一次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形式的重要性,任何一次出门,哪怕上学,只要你用乐观的眼光看世界,都是一次震憾心扉的旅行。
享受结果远不如享受过程,旅行的那份味道,也许自己经历才是真正懂得,结果只是一个通知,告诉你已经到达了终点,但过程不同,你永远不会知道未来的变化是什么样的,用心灵去感悟过程,才是旅行的味道。
其实人生也如旅行,自己的所谓命运,不过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那种味道,是永恒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上海的味道四年级(实用12篇)篇六
8月12日晚上九点钟,我随旅游团从湖南常德乘火车出发,第二天下午四点抵达上海。我第一眼看到的上海,到处是人头攒动,到处是高楼耸立,我感觉上海真是太大了。
接下来,我们就马不停蹄地游览了热闹非凡的南京路,然后登上了黄浦江上第一大桥――南浦大桥,俯瞰上海美景,随后又乘车游黄浦江隧道,这时我真有一种上天入地的感觉。
晚上,我们来到黄浦江外滩,我简直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高高的喷泉喷得水花四溅,黄浦江面上五颜六色的豪华游艇来往不停,外滩对面的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以及万国建筑博览群等,它们相互紧挨着,就像雨后春笋、百花争艳,竞相展示着各自亮丽的风采。外滩上各种肤色的人们,正忙着把这里的美景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来。难怪人们说:来上海不逛外滩,就好像没来上海。
名师点评:全文第一段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我”跟随旅游团来到上海,开始游玩,简洁明了。并且通过自己的第一印象,简单的介绍了作者眼中的上海,拥挤的大都市。紧接着,我们就跟随作者开始马不停蹄的游览上海,从南京路到南浦大桥,再到外滩,随着作者的游览顺序,把上海一一铺展开来,展现在我们面前。语言简洁生动,既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又具有一定的水准,很不错。
上海的味道四年级(实用12篇)篇七
接着,讲解员阿姨又带我们来到玻璃长廊。我不敢坐上玻璃,“不要看下面!走出第一步,克服心中的恐惧!”于是,我鼓起勇气坐了上去,还跳了跳竟然没破。还蛮结实的嘛!
最后我们跟着讲解员阿姨来到了塑像馆。里面有许多古人塑像。做得栩栩如生、生动逼真。
东方明珠塔真有趣呀!
上海的味道四年级(实用12篇)篇八
今天爸爸带我们一起去上海玩。到了上海,我说“上海的风景真美”。特别是东方明珠塔的那座房子很高。我们想去东方明珠塔上面,可是排队要很久。所以我们就在外面拍了一些照。
我们又去了不行街,街上有很多的零食和衣服。妈妈给我买了樱花冰淇淋,粉红色的,可好吃了。
晚上的时候我们看了外滩的夜景就杭州了。
上海的味道四年级(实用12篇)篇九
年的味道是丰富多彩的。年的味道里,有压岁钱的味道,有腊肉的味道,有鞭炮的味道可是我认为,使新年具有了浓浓的年味的,还是家的味道,爱的味道。
我们老家在春节,也就是过年这个隆重的快乐的节日里,是有很多习俗的。比如说:年三十早上起来要喝一碗甜豆浆,洗个澡,换一身新衣服,中午的午饭要辣一点,下午倒是比较自由,晚上要吃团圆饭。到了差不多12点的时候,大家正在看春晚,当春晚的钟声响起来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子拜年的时候。我们一群小孩子跑到爸爸妈妈面前,拱着手给他们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等拿完压岁钱后,我们这些小孩子便由大人带着飞奔出去,玩起了鞭炮。那些困意早已烟消云散。第二天的早上,父母便带着我们到亲戚家里拜年,等回到家里后,口袋里早已装满了红包。听妈妈说:早上起来喝甜豆浆洗澡换新衣服暗示的是新的一年有好的开头,甜甜蜜蜜的,中午吃的饭比较辣是暗示生意红红火火,而晚饭则是暗示着团圆。
也许是在深圳亲戚不多,根本无法感觉到年的味道,所以每到过年,爸爸妈妈便带我们全家回湖南老家过年。我的祖籍原本就是湖南郴州。
过年,我最喜欢的事情那就是收压岁钱了。尽管最后钱还是要落到父母的魔掌中,但我还是喜欢收红包的时候那无穷无尽的乐趣。父母每次都是给五六张崭新的红色毛爷爷,而奶奶他们只是给一张皱巴巴的绿色毛爷爷。我感觉红色毛爷爷脸色和我差不多,绿色毛爷爷脸色和我也差不多。
我家,够年味儿吧!
上海的味道四年级(实用12篇)篇十
我来到这个“陌生的家”已经一个星期了,我。
在家里,我总是干很多的活,往往一件事情没干完,另一件事情又来了,我常常对着老妈大吼,因此我和老妈经常争吵得不可开交,总是不欢而散。
以前,每到双休日,迎来的总是老爸的:“快起床,都日上三竿啦,该到地上干活了。我最害怕老爸的“江湖绝招”,只得屁颠儿屁颠儿的跟老爸上地。常言道“打战亲兄弟,上地子弟兵”。
现在,我多想听一道道地指令,一声声地怒吼。虽然我在姑姑家吃得好,喝得好,睡得好,但别人家总给不了我家的温暖,想到这里,我的心想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不知不觉,眼眶湿润了。
终于到家了,踏进家门的。
转眼,又一个返校的日子到了,意味着我又要离开家。心里纵然不愿意,但父命如山,踏上车时,心里想被抽空了一样,脑子里一片空白,眼泪夺眶而出。
临上车时,
上海的味道四年级(实用12篇)篇十一
起风了。
外面虽然阳光正好,天气却格外的冷,这几天刮的一直是北风,丝毫没有败退的痕迹。他听见外面的呼啸声,起来伸了个懒腰。“秋天又来了。”他自言自语着,关上窗,又多添了一件外套,继续坐到书桌前。
书桌上只摆着两样东西——他未完成的稿件,还有那一株养在玻璃瓶里的野毛茛。
野毛茛开着淡黄色的小花,安静地睡在那只玻璃瓶中。那是他上个月和朋友去山上玩,顺手在路边摘下的两朵。有学识渊博的朋友说,这花叫毛茛,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只要有路,就有它们生长的影子。他们的生命力顽强,而且有毒,想必是为了生存才这样的吧。朋友说到这,他突然觉得这花和自己好像——永远平平凡凡的,但是为了生存却不得不将自己武装得浑身上下都是刺,因为永远不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就像这花一样,下一秒,就被摘下来放进玻璃瓶了。转眼到了秋天,这小花也丝毫没有萎谢的迹象。
他安静地写作着,偶尔抬起头瞥一眼那黄色的小花,嘴角微微上扬。在他眼里,生活就该就这样安静——安静却不乏感动。
他在稿纸上写下这样一句话:
四季总是来得猝不及防。有时候仅仅是刮过一阵风,就能代表着某一季节的脚步,代表着我们该干什么了,代表着我们该提醒谁做什么了。
窗外突然有敲击玻璃的声音,他回过头一看,下雨了。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那个最常拨的号码。
“您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电话里传来冷冰冰的'12个字。
放下手机,他叹了口气,心想着,一定是有事。不着急,一会再打。
十分钟过去了,一共打了三次,电话那头却始终没有接听。
他有点着急,匆忙穿上衣服,打着伞出门了。
外面虽说是雨天,但雨并不算很大。微凉的秋雨一滴滴落在他的伞上,他的脚步也渐渐放缓了。他心里不停安慰自己,一定没事的。马路上车不多,他撑着一把深蓝色的伞,一步一步穿过街头,走进巷子里。这场秋雨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小时多,他在雨中也走了半个小时多,之后,停在了一栋旧楼前。他跑了进去,转角处,敲了敲门。
宽慰他的还是开门的一瞬。看见母亲的身影,他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来不及等母亲惊讶,他开口就问:“妈,给你打电话咋不接呢?”
母亲怔了怔,又好像想起什么,笑着说:“哎呀,电话出毛病了,打不了也接不了。一直想着去修修,老是忘。我和你爸好得很呐,没啥可担心的!着急走吗?要不中午在这吃饭吧!”母亲不想掩饰自己的激动,连着问了好几个问题。他点了点头,又朝屋里望了望,“我爸呢?”他问道,“哦,你爸出去溜达了,中午饭之前肯定回来。”
他走到厨房,想着能和母亲多说几句话。“妈,天冷了,您和我爸在家多穿点衣服啊。”“知道啦,你自己也注意点别着凉。工作别太拼命啊,不开心的时候就回妈这来,这么近不是想回来就回来嘛。”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们明明身在同一座城市,却鲜有相聚。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句话。
“我和你爸上个周去爬山了,我到现在还记得你小时候带你去爬山那次,就是差不多现在这个季节,刚入秋,天还挺冷的呢,那时候你才几岁啊,好像还不到十岁……哎,儿子你还记不记得嘞——你那时候就穿着那么点的小外套,”母亲开心地回忆着,微笑着指了指储藏间,那里专门有一个大箱子,放着他从小到大的穿不了的衣服。他转过头去,尽量避开母亲的目光——他怕被母亲发现他眼眶里打着转的泪花。“哎,你说咋就这么快呢,一转眼我儿子都工作了,我还老觉得这事和昨天一样……”母亲的一番话把他从感动中带了出来,他朝母亲笑了笑,也没说话——他也发现他越来越喜欢这样,静静地看着母亲在自己身边,只要母亲不离开,他就会很踏实。
话语间母亲已做好了饭,父亲也在他没有察觉时回来了。一张圆桌,三个人。他敬了父亲一杯酒,借着酒劲说了好多想说的话。父亲和母亲只是静静地坐着,听着他把那些话说完。外面的秋风瑟瑟吹着,窗户玻璃被吹得一直作响,几杯酒下肚,他瞬间温暖了起来。透过酒杯,他摇摇晃晃地,看到了窗外被秋风吹得同样摇摇晃晃的树叶——那些树叶微微有些泛黄,却依旧留恋着树枝上的风景。他又吃了几口菜,忽然他闭上眼,有些哽咽地,一字一顿地,说:“我尝到了秋天的味道。”
那是家的味道。
上海的味道四年级(实用12篇)篇十二
南方古镇的味蕾都是活跃的。
每个味蕾都会敏锐地捕捉任何一处可以改造或者值得重生的事物,然后将它包覆、吞食、消融,直至与小镇的韵味完全融合。就像宁乡的新城区与老市区一样,相互包容学会交融。
有一种香味可以凝固时间,封藏起思绪,让你慢慢沉醉,然后猛然让你惊醒。北门的食品并非远负盛名,但一碗清粥、一壶豆浆、一笼蒸饺、一溜茶水足以让老辈儿的思绪荡回几十年前。那时的小镇还在灰色的繁华与喧闹中,屋舍既没有江南水乡的灵韵清秀,亦没有北京四合院落的文化底蕴,有的只是一些介于文物与废物之间的老房子。再有的就是一些老大不愿意搬进“公房”的老人家一点一点累计起来的烟火人气。
这样的小城着实平凡着实普通,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用心去品味的味道,可这种乡音弥漫的温柔与醉人的乡水让多少宁乡人念了一世恋了一世。
在外公的记忆里,最诱人的莫过于香甜糯柔的红薯糖。外公说,他考上一中的那年,抱着奖状准备回家报喜时才知道这消息已经飞遍了院落。那些熟悉的不熟悉的大人都塞给他过年时才用来待客的红糖。当年的`情境,院落里大多数人并不富裕,糖也着实廉价,可外公却贪恋上了百家糖的味道。直到今日,在外公家客厅的桌上常有红薯糖酥软外皮的碎屑。
沩水之湄,风皱春水撩涟漪,点点灵动。
秋色连波,月透杨柳沾香雾,幽幽情思。
我眷恋宁乡城巷的味道,那里有前人的心酸痛苦和甜蜜咸淡。这是一种博大的、可贵的、最为难得的滋味,供后人品尝。
(指导老师:蔡嫦辉)。
读后。
生活当中,只要稍稍留意,我们就会欣喜地发现,能让我们感到幸福和难忘的小细节。它们与我们的生活,与生活着的大环境,与这个世界和宇宙万物都有着那么和谐的关系,也联系着人与人的内心。这种味道,是心的味道,是感情的味道,是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