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展示思想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我们应该努力写一篇出色的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它们不仅在表达方式上独具匠心,还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包汤圆迎冬至(实用16篇)篇一
1.在冬至来临之际,让所有幼儿一起过节,增进大家之间的亲密联系和相互交流,也各自送上节日的问候。在集体的温暖中度过传统节日、感受家的温暖、集体的温馨。
2.通过亲自动手包汤圆、煮汤圆,让全院同学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更多具体的`工艺,学习能力。
3.感受节日气氛、发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习俗。
《包汤圆》。
1、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生活、活动情况,参与幼儿教育,更重要的是搭建家园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为幼儿服务、为家长服务,促进了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的发展。
2、通过这次活动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同时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好习惯。
3、进一步加深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进一步促进亲子同乐、家园共育。
4、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包汤圆、吃汤圆,感受浓浓的家庭亲情。活动时间:20xx年12月26日。
大二班活动室。
大二班全体幼儿、部分家长、教师、保育员。
一、8:50到9:00家长入园、签到;
二、1、教师讲解包汤圆的过程。
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团取一小团(一个汤圆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状。再压成饼状,在其中包上馅搓成丸状,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制作完成了。包好的汤圆放在预先准备洒上糯米粉的盆上,汤圆之间空开些,以防粘住。
2、组织孩子反复洗手;
3、摆好场地、分组分配任务;
4、家长、教师带领孩子和面粉、包汤圆;
5、用做好的汤圆摆出“元旦快乐”字样;
6、煮汤圆(保育员协助煮汤圆)。
7、孩子们分享煮好的汤圆,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
8、交流经验,说一说本次活动自己的感想。
三、活动结束,老师清理活动场地。
活动注意事项:
1、全体保教人员要高度负责,把每个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以防孩子乱跑、烫伤等情况的发生。
2、注意食物的卫生和安全。
包汤圆迎冬至(实用16篇)篇二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我从小就喜欢吃汤圆,却不会包汤圆。正月十五冬至节快到了,今天,我和妈妈准备一起动手包汤圆。
汤圆是用雪白雪白出的糯米或紫米做的,一个个被搓成滚圆滚圆的小球,看起来可爱极了。
中午,妈妈带回来一袋紫米和糯米,这下我可乐坏了!迫不及待就想包汤圆,跟妈妈学两手。我早已把双手洗干净,只见妈妈端来一盆雪白的糯米粉和紫米粉、一盆热水、芝麻花生。接着妈妈又把米粉倒入盆中开始和面,这时我把手伸入盆中搅拌,“哎呀,怎么米粉都沾我手上了,真黏!”我“十万火急”,不停地甩手,求助妈妈。她笑道:“你水放得太多啦。”我又往盆里加一些面粉,终于把手拔开了。下一步,我们又要开始揉面了。我抡起了袖子,模仿着妈妈的样子,用力地开始揉,总算把一步像样做好了。
第三步最重要,关系到汤圆的模样,得搓小球、包陷,妈妈搓的十分熟练稳重,一口气就搓了十来个鹌鹑蛋般大小的粉团,再放芝麻花生陷。对我来说困难的包汤圆,妈妈却做的那么容易、娴熟。我看着妈妈的样子,将擀好的面团抓起一小个,放在手中心,先是右手不动,左手轻轻地转动,越搓越快,越揉越圆,不一会儿,小面团变成了一个球,我成功了!我再放上几粒花生放手里搓,一分钟后,一个花生陷的汤圆出世了。我这样连续包了好几个,还做了一个花朵造型的汤圆。
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煮汤圆,煮汤圆要开水下锅,否则汤圆会互相粘在一起,用大火煮到水在沸腾时,汤圆第一次浮在水面,再加上少许凉水倒进锅内,到第二次水煮到沸腾,同样的方法煮三次,直到汤圆圆润透亮,又香又甜的汤圆完全熟透了。
今晚,我吃了很多汤圆,自己动手做的汤圆外面买的好吃多了,回味无穷。
包汤圆迎冬至(实用16篇)篇三
冬至,在xx有吃冬至团的习俗,俗话说:“冬至大如年”,每年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做冬至团的习惯。xx人忙着磨粉做冬至团,以豆沙、雪菜冬笋豆干、萝卜丝等为馅,供节日食用或馈赠亲友,亦有庆丰收、祝团圆的意思。做为地地道道的xx人,应该将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传承下去。
1.观察图片,了解冬至团的基本做法,知道冬至家乡有吃冬至团的习俗。
2.通过动手制作冬至团,体验做冬至团的乐趣。
3.一起品尝冬至团,知道吃了冬至团,又大一岁了。
20xx年12月xx日上午。
快乐冬至
(一)参与对象:
大一班全体幼儿、老师和阿姨、何萌奶奶、陆以彦奶奶、吴若妍奶奶、蒋贻婷奶奶、金诗琪奶奶。
(二)活动准备:
1、和厨房沟通好,准备蒸米粉。
2、米粉12斤、丰富的馅料(豆沙馅、萝卜丝馅、咸菜豆干冬笋馅)。
3、粽叶若干、双喜红印两枚、纱布若干、缸盆一个,小托盘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ppt,了解冬至团的基本做法。
1.这是什么?冬至团长得什么样子的?
2.小结:冬至团长的圆圆的,扁扁的,上面有双喜的.红印,有的冬至团上有一个小小的红印,有的没有红印,那是为了区分它的味道。
3.了解冬至团的制作过程:轧稻、轧粉、揉生粉做胚子、在大xx的土灶头上蒸米粉、起锅做面皮、将馅放入米粉中、打印。
二.通过奶奶们的示范,知道冬至团的制作方法,激发制作的乐趣。
我们一起看看奶奶是怎么做的`?(幼儿观察)
三.幼儿制作冬至团。
1.我们一起来做吧!
2.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3.打印完工。
四.品尝冬至团,知道吃了冬至团,我们又大一岁了!
包汤圆迎冬至(实用16篇)篇四
对了,这就是汤圆。每逢过冬至节时,我们家就会吃汤圆,听说汤圆象征着幸福团圆,更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今天,我和奶奶在家一起包起了汤圆。
奶奶先帮我把糯米粉和好,只见奶奶先把糯米粉倒进盆里,用开水调和后,把它揉成一个粉团,然后每一次从粉团上抓起一小团粉。
开始包汤圆了。我先拿了一小团搅拌好的糯米粉放在掌心,用两手搓圆,再用拇指在中间按一个小坑,像个窝窝头,然后豆沙放进去。最后在封闭汤圆口的`时候,我捏住这一边,那一边的馅就出来了,捏住那一边,这一边的又出来了。我干脆两边都一起捏住,这下可好了,它的“肚皮”破了一个大洞。奶奶说:“包汤圆要有耐心,捏的时候不能太轻,也不能太用力。”我急忙拿了一团糯米团按住了它的“伤口”,然后双手再搓了搓,终于成形了。有了上次的教训,我的手也灵活多了,一会儿又包好了一个汤圆。现在就差包萝卜丝肉馅汤圆了。我拿起一个汤圆就搓,由于用力过大,没想到把汤圆压成肉饼了。就这样,一个汤圆就“死”在我的“恶魔之手”里了。经过一次次失败,我终于学会包汤圆了。
等锅里的水开了之后,奶奶就把汤圆全部放下去。她盖上锅盖,便只剩下焦急而漫长的等待了。贪吃的我,常常偷偷揭开锅盖看看,只见那一个个白色的小球摆放在水底,不一会儿,却有几个先漂了上来,接着又是几个,渐渐的,便漂的漂,落的落了,非常可爱。
晚上,全家人团圆在一起,吃着自己包的汤圆,我感觉有一股幸福的暖流涌遍全身。
包汤圆迎冬至(实用16篇)篇五
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冬至又到了,我很兴奋,又可以搓汤圆了。
那天早上,妈妈一大早就起来做汤圆,我和姐姐也跟着起来了。妈妈把糯米粉放进盆里,让姐姐把温开水倒进粉里,就开始和糯米团了。妈妈还告诉我,要是太干了,就再加进一些温开水。过了十多分钟后,妈妈把糯米粉揉成了一团,我想拿一点糯米团来搓汤圆。姐姐说:“妹妹,你太小,不要搓汤圆了,去睡觉吧!”我说:“我会认真搓的.。”于是,妈妈拿一小块糯米团给我搓,我搓的汤圆有大有小,姐姐看了不兴奋说:“叫你别搓你就不听,看你把汤圆搓成这样子!”妈妈说:“没关系,这是祖孙父子圆,这样才像一家子嘛,圆圆满满的。”听了妈妈说的话后,我自得地向姐姐扮了个鬼脸。
汤圆搓好了,妈妈拿到厨房去煮。不一会儿,汤圆煮熟了,妈妈把两颗汤圆放在门的上面。我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妈妈说:“汤圆又甜又圆,表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妈妈舀了几碗汤圆给我们吃,说:“吃了汤圆又长一岁了,你们可要更懂事啊!”
冬至吃汤圆是我们潮汕的民俗,我喜欢吃汤圆,更喜欢搓冬至圆!
文档为doc格式。
包汤圆迎冬至(实用16篇)篇六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同时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冬至家家户户都有吃汤圆、吃麻糍来表示全家团聚、庆丰年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厨具却很难做出口味地道的麻糍了,很多人对其传统的制作过程也已全然不知。冬至即将来临,利用现有的资源让幼儿亲身体验制作麻糍,不仅能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气息,了解麻糍的制作过程,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对传统工艺的兴趣。
1、初步了解冬至与麻糍的意义,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识及制作技能。
2、能独立或与人合作制作麻糍,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章良忠(以下简称“章”)。
大班。
1、与客座教师联系,把制作麻糍的工具准备好。(糯米、芝麻、黄豆、红糖)。
2、联系车辆。
(一)教师交代活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2、师:外出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队伍、讲礼貌,等等)。
教师小结:外出时除了讲礼貌,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到『糍店,那儿人很多,很挤,小朋友要注意安全,还要跟好队伍,并要在老师指定的地方参观,不能随便乱跑。
(二)谈话,激发兴趣。
1章:小朋友吃过麻糍吗?幼:吃过,很好吃。
4章:今天,我就带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捣米。
(1)章: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
幼:好大的石头,中间有个大口,是用来盛水的吧!
章:这叫捣池,是用来捣米的。我们做麻糍先要将米蒸熟,再倒入捣池中反复捶捣,直到米粒全都一起为止。
(2)幼儿观看捣米操作情况。
(3)幼儿尝试、脑沁。
(4)幼儿说说淘米的感觉。
幼:好重,抬不动;太累了,我们两个人也抬不动…。
章:捣锤是用石头做的,有几十斤重!这些米就是谌着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癍团曾。
(1)章:我们要将捣成的米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麻糍。谁知道怎么把米团变成麻糍?
幼:用手搓;就像搓汤圆一样,先搓圆再压扁……。
章:到底是不是,我们一起来看一举。
(2)章沸黯碰:锄一部分米团矽人手中,捏出小块拉断。好吗?
(3)幼儿操作,讲述涟动体』。
3、滚豆沙。
(1)让幼儿区别滚过豆沙和没滚过豆沙的麻糍的呸道。
章:你们来尝尝自己捏出来的麻团。
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章:这个好吃吗?(幼儿品尝)。
幼:又香又甜。
章: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滚上豆沙,这样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滚太多,也不可太少,还要滚得均匀。
(2)观看客座教师滚豆挲。
(3)师幼共同尝试滚豆觊。
4、幼儿品尝。
(三)小结。
师:小朋友,伯伯为我们做的麻糍好吃吗?
幼:好吃!
师:但是做出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劳动,你们刚才也看了章伯伯在捣米的时候流下的汗水,可见我们的粮食来的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不仅要爱惜粮食,而且要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四)延伸活动(回幼儿园尝试做麻糍)师:小朋友,我们观看了制作麻糍的过程,现在我们也来做麻糍,让我们跟着厨房阿姨一起来做吧!
1、幼儿尝试制作麻糍。
2、幼儿品尝。
孩子们在了解制作麻糍的过程中感到兴奋、新鲜好奇,表现得非常积极,每一环节都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认识传统工具,在体验到劳动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取得成果的不易。吃着亲手制作的麻糍,节日的气氛已悄然走进每个孩子的心里,今年的冬至对孩子来说一定意义非凡。
包汤圆迎冬至(实用16篇)篇七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因为疫情严重,妈妈不能出去买汤圆,所以妈妈提议自己在家做。“太好了,妈妈,我可以和你一起做吗?”“可以呀,我还多了个小帮手呢”
我们说干就干,妈妈说包两种馅的,一种红糖花生,一种黑芝麻馅,首先我们先包熟花生,把她的“外衣”全部剥掉,再把熟花生仁放入料理机中打碎备用。妈妈拿来一块桃酥放入保鲜袋里让我用擀面杖擀碎,放在熟花生碎中,这时妈妈把红糖放入热水中,搅拌至红糖完全化开,放入花生碎中趁热搅拌均匀,我看到妈妈的动作很娴熟,妈妈教我把红糖花生馅搓成一样大小的小球,我再搓小球的同时,妈妈也熟练的调好了黑芝麻馅,把糯米粉和成了软硬适中的面团。
开始包汤圆了,我先在手上抹了点油,然后取了一小块面团,搓圆按扁,再用手指弄一个“小碗”,里面放入馅料,双手配合朝内按压馅心,然后用虎口转着圈儿包起来,收口捏紧双手团圆,这样一个汤圆就做好了,在上面粘上一层干糯米粉,防止粘连,爸爸还给我录了一段视频,记录包汤圆的美好时刻。
终于包好了,妈妈把汤圆放进锅里煮熟,一口咬下去,糯糯的,甜甜的,吃着自己包的汤圆,真好吃啊!
包汤圆迎冬至(实用16篇)篇八
古书记载:“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日落最早的一天。我国古代,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的节日,不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风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今年的12月21日是冬至。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一些隆重温馨,丰富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习俗正在被人们淡忘和简化。因此通过开展此活动,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近二十四节气,进一步让孩子了解了中国的传统习俗,传承文明,陶冶情操。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白天逐渐变长。
1、冬至我知道。
让孩子知道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二日。通过讲冬至故事等多种形式,让孩子感受家乡传统节日的氛围,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学习儿歌:
《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南馄饨,北方饺;
暖暖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2、冬至科学: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让孩子知道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
3、节气习俗(亲子包饺子活动)
准备阶段:
1、 学校老师告知家长时间、地点和家长需要准备的物品(提前一周通知家长)。请家长准备:擀面杖 、围裙(班主任合理安排)。
3、班级准备:带领小朋友洗手、带好围裙。
包饺子阶段:(30分钟)
以班级为单位亲子活动开始包饺子,分工:
1、家长孩子分别擀皮、包饺子;
4、家委会指定专人:负责拍照、指导、维持秩序。
煮饺子阶段:(20分钟)
3、家委会指定专人:负责维持家长秩序。
吃饺子阶段:(30分钟)
2、邀请家长品尝饺子,家委会指定专人负责分发和维持秩序。
结束阶段 :
2、班级整理、餐后散步、午休,活动结束。
各园可根据各地风俗,选择不同的形式,或者包饺子,或者包汤圆等,通过冬至主题活动开展,增加幼儿对冬至这一节气的认知。
包汤圆迎冬至(实用16篇)篇九
过完春节还有什么热闹的节日吗?当然有啦,那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就是正月十五,要吃汤圆的哦!
正月十五的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做汤圆。我吵着也要包汤圆。正巧妈妈提着一大袋糯米粉进门来,我高兴得直拍手。
妈妈拿来一个大盆子,往盆子里倒了一些糯米粉,然后用温开水搅拌好。奶奶捏一小块糯米粉,搓搓圆,又往里面塞些芝麻馅,再搓搓圆,成了!我一看,啊,圆圆的,大大的,真想咬一口解解馋!
一会儿,爸爸进来了,笑眯眯地说:“你做一个给我看看。”我满不在乎地说:“好吧!”我自以为做汤圆很容易,哪知道做起来是那么难,不是搓不圆,就是散了架。我索性抓起一小团面,捏成像一只小的样子,再拿点肉放在里面。最后,我想把汤圆拢上,可总是拢不圆。奶奶看见了,笑眯眯地说:“你做的不对,应该用手心和右手手指转圆。”我照着奶奶说的去做,啊,终于做成了!我连忙拿着圆子给爸爸看,爸爸夸奖了我。
后来,奶奶又教我做小鸭子、元宝的小玩意儿,可好玩了!这天晚上,我很有收获,又学会了一种生活手艺!
这个元宵节真快乐,一家人在一起快快乐乐的吃汤圆,我还学会了包汤圆。
包汤圆迎冬至(实用16篇)篇十
aoue欢迎教师投稿。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和妈妈一起。
我和妈妈一起高高兴兴地去超市买了汤圆粉和糖馅,回到家里,我们就开始包起汤圆。
首先在厨房妈妈把汤圆粉倒进盆子里,加上热水,开始搅拌,然后用手反复揉搓,形成一团,接下来就开始,妈妈给了我一小团的汤圆团,我把它搓成圆形,用大拇指在中间转了个窝,把糖馅放进去,把口封上,汤圆就做成了。我和妈妈连续做了好多汤圆呢!汤圆煮好后,我们吃了又香又甜的汤圆,心里美滋滋的。
这次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我感到很高兴。以后我要多做家务活,做个勤劳的好孩子。
aoue欢迎教师投稿
包汤圆迎冬至(实用16篇)篇十一
汤圆。
一下飞机,他便风尘仆仆地赶回家。照例,桌摆了3碗汤圆,是那种精工细做的三全凌汤圆,妻儿默默地等着他回来……十多年前,他们结婚了,拥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吃汤圆。不久爱情的结晶诞生了,大概是因为遗传,这小家伙也出奇地爱吃汤圆。
每个周日下午,她总是调好一盆香甜的红豆枣泥馅,揉一块粘粘的糯米面团。那时买汤圆对他们来说是奢侈品,只好自己动手。他和儿子也来帮忙。因为他经常错把盐当作糖递给妈妈,或者把糯米面撒得到处都是。
准备工作做好了,做汤圆好像是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般。他们爷俩在做汤圆时经常偷吃小盆里的馅,被她发现了,总是假愠地皱皱眉头,用粘上糯米面的手送给儿子一个可爱的小白鼻头,送给他一个白嘴唇,这时儿子拍着手叫起来:“爸爸吃了带鱼鳞!”他们都笑了。
由于他常常外出,全国各地四处跑,汤圆也成了迎送之品,不过变成了商店里出售的那种速冻汤圆,档次自然高了。每次吃这种汤圆,他们总觉得淡然无味,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东西似的,但究竟少了什么,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不如从前的汤圆那般好吃。是馅不行,还是自己口味高了,对这些东西不屑一顾?他回到家,看到妻儿坐在桌旁等他,顿时感到一股幸福涌上心头,但想到迎接他的可能又是那速冻的汤圆,心里顿时又凉了半截。儿子站起来,拉起他向厨房走去,他猛地发现儿子已经比自己高了半头了。
来源:m.12/。
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包汤圆迎冬至(实用16篇)篇十二
每年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汤圆最早在宋代时叫“浮元子”后称“元宵”。就在今年的元宵节,我也第一次包了汤圆。
调皮的馅跑出来了。汤圆变成了烧麦。我赶紧补上,汤圆又变成了“胖将军”。我又重复上面的步骤,一口气包了十几个“胖将军”汤圆。这时,妈妈走了过来,看了看我的“胖将军”
说“这汤圆太肥了,得瘦些。”我听了,说“知道了”。说完,我一边哼这小曲儿,一边包。
可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面团会粘手,而且粘上了就清理。我赶紧问妈妈,妈妈说:“把面粉撒在手上就不粘手了。”妈妈刚说完,我就把面粉撒在手心。撒完后,我又继续。嘿,真有效。面团不粘手了。不过,接着我又碰到了一个大问题:汤圆和汤圆黏在一起了。这时,我突然想,既然手上有面粉就不会黏手,我在汤圆之间撒点面粉,那样汤圆和汤圆之间就不会黏在一起了。真的很凑效。
不一会儿,我就包了很多汤圆。妈妈把我包好的汤圆放在锅里。半小时后,汤圆浮在了水面上了,出锅了。我吃着自己包的汤圆,心里美滋滋的。
包汤圆迎冬至(实用16篇)篇十三
除夕早上,我看见妈妈在,我即兴编了一个谜语:“它又白又胖,外面是白色的.,里面可以装白糖,也可以装红糖。你知道是什么食物?”妈妈听了,笑着说:“你可真会编!”
妈妈可快了,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我可以包吗?”妈妈点点头,说:“当然可以,不过手要洗干净。”我把手洗干净了,妈妈递给我一团白花花的面团。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做,首先我把面团捏得瘪瘪的,在面团中间放上一勺白糖,再将面团对折,轻轻捏了捏。然后放在手心里,双手搓揉,可是搓着搓着汤圆就露馅儿了,我做了很多次,才做好一个像样的汤圆。
不一会儿,汤圆包完了,一个个白白胖胖的汤圆下锅了,我把包好的汤圆递给妈妈放进锅里煮,不一会儿,汤圆就在锅里跳起了舞,汤圆煮好了,我们一家人开心地吃着汤圆,我问妈妈:“吃汤圆表示什么意思?”妈妈微笑着告诉我:“过年吃汤圆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过年真让我高兴,吃汤圆更让我开心。
包汤圆迎冬至(实用16篇)篇十四
天凉了,冬至已经渐渐向我们靠近了,班级里举行了包汤圆的活动,让我们暖暖胃。
周二下午,家长们快速准备过后,一切就绪,一场包汤圆大戏拉开了帷幕。
我、武柏霖、钱鑫宇、刘为婧组成了四人小组,由张安喆妈妈教我们包汤圆。
“先把豆沙馅儿搓成小球。”张妈妈动作娴熟,边演示边说。“像这样把面团拿起来,捏成一个小碗,再把豆沙放进去,把开口封起来,搓圆,一个汤圆就做好了。怎么样?你们也试试吧!”
话音刚落,本就跃跃欲试的大家即刻分头行动。我小心地拿起一团面,刚准备开始搓汤圆,一个难题就从天而降:这面团实在太粘了,刚从这只手上拿下来,又粘上了另一只手,就像“甩不掉的牛皮糖”。正为这“面团问题”发愁呢,忽然看见刘为婧捧着一些面粉回来了。我想到刚刚张妈妈的手白白的,好像手上有面粉,对!说不定手上沾点面粉,面团就不这么黏了呢?我一试,耶!“面团问题”迎刃而解。
我小心翼翼地将前几步做好,就差搓圆子这一步了。看到我这个汤圆已是半成品,我长出了一口气,“看来这个应该ok啦!”我小声说着,随手一搓,哎呀!“白娃娃”怎么变成“混世大魔王”了呀?“大魔王”身子扁扁的,身上还有几丝棕色的豆沙,这长相我可不能接受。
看到我精心包的汤圆长这样,我只好越挫越勇,拿起一个面团重新包。吸取了上次的经验,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很快就出生了。
包好了以后干什么呢?吃!身为一名吃货,满教室的香味令我垂涎三尺。你看钱鑫宇,左手拿勺、右手拿叉,已经开始拍桌子啦!
汤圆终于熟了。大家一看汤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全是汤圆中的奇葩:方形汤圆、连体汤圆、实心汤圆……可见同学们的“掌上功夫”还不到家啊!
放入口中,味道有些许奇怪。也许是我不太爱吃豆沙的缘故吧!不过味道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自己包的格外香,心里还是给同学们一个大大的赞!
这节课,我们既学了如何包汤圆,又让班上广大吃货一饱口福,真是一举两得,让人“回味无穷”!
包汤圆迎冬至(实用16篇)篇十五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大年三十,我激动不已。
爷爷睡过午觉之后,就忙着包汤圆,我觉得包汤圆很有意思,就过来凑凑热闹。首先,爷爷把晒好的面粉倒进一个大盘子里,接着往盘里倒上热水,将它们搅拌一下,这样,就可以开始包圆子了。
爷爷经常包汤圆,他已经熟能生巧了,就是闭着眼睛也可以包出圆子来,我的手心也发痒了,真想帮爷爷也包几个,我小声嘀咕着:“怎么不给我也包点儿……”奶奶又说起了风凉话——:“你还包呢?说不定,你包起来的圆子会变成饺子呢!”我又嘟起了小嘴,爷爷最看不惯我撒娇,所以就同意我包圆子。我说包就包,赶紧拿一些面粉学着爷爷在手上捏,再把它揉成圆的,然后用大拇指按住一处,在手上转,当面粉被做成一个小杯子形状的时候,往里面放点儿包芯,接着再把口合起来,最后搓成圆的。汤圆就是这样做成的。
今天的收获可真大,既学会了包汤圆儿,又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快乐!
包汤圆迎冬至(实用16篇)篇十六
今天,我们刚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作文老师说:“我们今天呀,就来吧!”
听到消息后,同学们特别高兴。有的正在拍桌子,有的正在晃板凳,有的一蹦三尺高,我心里特别激动。
准备的材料有:糯米粉、黑芝麻馅。糯米粉的'样子雪白雪白的,用手摸摸涩涩的。黑芝麻馅样子是正方形的,是墨绿色的,样子也特别好看,用手摸一摸有一点硬。拿起来闻闻一股香油味,仔细闻一闻有一股黑芝麻味道。
老师给我们示范:怎样包才好。
先把糯米粉放到一个小盆子里,放点温水把它揉成圆圆的,然后,再用食指弹成圆圆的片,再把黑芝麻馅放进去,把它包好。最后,蘸点糯米粉就行了。
同学们就开始包起来!有的包成三角形,有的包成正方形,还有的包成圆形。在这期间,有的同学说:“老师,给我点糯米粉吧!有的说:“老师,给我点水吧!”还有的说:“老师,我的包坏了。”大家都享受这其乐融融的氛围。
同学们,你们会做这圆圆的汤圆吗?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