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展现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具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和学习。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用15篇)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脚掌、驼峰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作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3、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合理想象。
教学重点:懂得骆驼的脚掌、驼峰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作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合理想象。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评议多种读法,重音可各有侧重:小骆驼、应该、才对。再齐读。
师:如果把课题中的“自豪”两个字换一个词,意思不变,又该怎么说?
师: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法、说法就不一样。
3、小骆驼是不是一开始就感到自豪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有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碰到了一头小红马(出示插图),瞧,小红马多神气,你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它?(高大、挺拔、威武、英俊)小红马看到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就开口了—(出示文字)“你的脚掌又大又厚,……,多难看呀!”
(1)注意这是小红马说的话,所以这句话上应该加上一个引号。指名读。
(2)小红马觉得小骆驼长得怎么样?他觉得小骆驼难看在哪儿?(用图比较)。
(3)再读,加一个动作:“喷着响鼻”表示什么?(对小骆驼的嘲笑)。
谁来模仿小红马的样子喷着响鼻说一说?(指名读小红马的话)。
师:你看,抓住一个动作,一句话,就把小红马看不起小骆驼的样子刻画出来了。
(4)在漂亮的小红马眼里,小骆驼可是奇丑无比呀,指生读,评读,齐读领会。
2、如果你是小骆驼,别人这样对你,心里会怎么样?(委屈)。
3、师生直接对话:小骆驼,你为什么这么伤心/难过/泪水盈满眼眶/委屈?(连问三四个学生,学生用第一人称转述小红马的话)。
5、现在我们知道小骆驼确实曾经不自豪过,他自卑的原因你们都知道了吧?(小骆驼为小红马说它难看而自卑。)。
小骆驼真是越想越委屈。于是,它就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
想想:它会怎样跟妈妈说呢?谁来做一做小骆驼,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
生:妈妈,妈妈,小红马说我-------。
6、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委屈,骆驼妈妈可心疼了!谁来扮演骆驼妈妈,表达出你对小骆驼的疼爱。出示:“孩子,明天你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
过渡:第二天,小骆驼跟着妈妈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
(二)、学习第三—四小节:
1、你了解沙漠吗?
(1)学生描述所知道的沙漠:黄沙满天,不毛之地,气候干燥、漫无边际等。
(2)课件出示相应沙漠荒凉图片,了解沙漠恶劣的环境。
看,沙漠广阔无边,到处都是沙子,很难找到水和食物。白天气温最高达60多度,晚上最低只有零下10几度,而且经常有漫天的风沙刮起来,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稍不留神就迷路了。
3、交流。
(1)茫茫的大沙漠 沙漠里那是茫茫一片,到处都是沙子呀!谁来读这个词语?沙漠真大呀!谁再来?一起读!
(2)无边无际的沙漠谁来读这个词?这个沙漠可是一眼望不到边哪!谁再来?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那个沙漠。我们一起读!
(4)沙漠里常常会有什么情况发生?风沙铺天盖地刮起来谁来读这个词?风沙刮起来非常厉害!谁再来?风沙刮起来是昏天黑地,连眼睛也睁不开哪,一起读!
(5)你们觉得沙漠是个怎样的地方?
4、沙漠环境这么恶劣,骆驼的脚掌、驼峰和眼毛在沙漠里到底有什么用处呢?(要求:细细朗读课文的第三、四段,边读边想)。
a脚掌。
1、谁来说说骆驼又大又厚的脚掌在沙漠里有什么用处?是啊,多亏脚掌又大又厚,骆驼才没有陷进沙子里呀!(板书:陷不进沙子)如果小骆驼的脚也和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肯定拔不出来了,谁来把妈妈的话告诉小骆驼?(指读,反问句。你能换种说法吗?)。
2、你们瞧,(看图)沙子这么松散,我们能这么自如地走在沙漠中吗?小红马行吗?是啊,我们不行,小红马也不行,只有骆驼行,这是多么值得自豪呀!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告诉小骆驼吧!
b驼峰。
过渡:现在我明白了有了又大又厚的脚掌,骆驼就不会陷进沙子里了。
1、唉,那骆驼背上的肉疙瘩在沙漠里又有什么用呀?原来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还能贮存养料呢!(板书:驼峰 贮存养料)。
4、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读妈妈的话,一位读小骆驼的话。(小骆驼多担心哪,这个妈妈却因为有了驼峰而自豪呢!)。
5、这么多同学都想读,那男生读小骆驼的话,女生来读妈妈的话。(师:望着——)。
6、驼峰在沙漠里的用处真是太大了!如果骆驼一次吃够,那他在45天里就可以不吃不喝。小骆驼,别担心了,继续上路吧!
c睫毛。
2、风沙那么大,两层眼毛又有什么用处呢?(板书:挡住风沙)。
3、长有两层眼毛虽然很特别,但当铺天盖地的风沙刮过来时,骆驼的眼睛里却吹不进一丁点儿沙子,这又怎能不令小骆驼自豪呢?让我们带着自豪之情读读这段吧!(出示第四段,齐读)。
4、小结:原来,这看似难看的脚掌、眼毛和驼峰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呀!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肉疙瘩般的驼峰,看起来不美观,可他们的用处大着哩!又大又厚的脚掌不会陷进沙子里拔不出来,两层眼毛可以防沙,驼峰可以贮存养料,适于沙漠生活。而且,你们知道吗?在沙漠里,骆驼还可以给人类带路、报警、驮东西呢!所以大家都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三)第五小节:
1、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这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那么,小骆驼明白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到底有什么用处呢?小骆驼没有说,你能把小骆驼心里的话说出来吗?(有了又大又厚的脚掌就能在沙漠里行走自如,有了肉疙瘩一样的驼峰贮存养料,就不用担心饥饿,有了两层眼毛就可以挡住风沙。)。
2、其实,小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还有很多。请看《沙漠之舟》这篇短文,边读边画出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生阅读起短文)。
出示:“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选择短文中的内容自由地说说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三、续编故事。
3、学生评议后改进再演。请演小红马的同学说一说沙漠之旅后的体会。
4、小红马也终于明白,不管是谁,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闪光点,所以我们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或者美丑,绝对不能只看外表。
四、附板书:
脚掌:不陷进沙子。
驼峰:贮存养料。
眼毛:挡住风沙。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用15篇)篇二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节课,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生字词,读了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生读题)。
2、听写生字词。
养料 自豪 足够 担心 疼爱 镜子 松散 多亏。
二、导学感悟。
(一)导学第一小节。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你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句话是谁说的吗?(投影出示)。
生:小骆驼的妈妈。
师:那故事的一开始,小骆驼感到自豪吗?那感到怎样?
生:委屈。(教师板书委屈)。
师:看到这个词,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小骆驼为什么感到委屈?
生:是谁让他委屈了?)。
师:那为什么小骆驼原先委屈,最后又感到自豪呢?(在课题中的“自豪”下板书:?)。
(学生读书)。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把小红马的话读给大家听听吗?
(.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投影出示)。
学生读句子。
师:同学们,从他的朗读中,你听明白了什么?
生:脚掌……或者说小红马在嘲笑小骆驼。
师:听得真仔细,谁再来读读小红马的话。
指名读。
师:(引读)是啊,小红马瞧不起小骆驼的样子,说他的脚掌 ,眼皮上长着 ,背上还有 。
师:小骆驼听了多委屈啊,于是就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那妈妈是怎么对小骆驼说的?(投影出示)(骆驼妈妈看出了小骆驼的心事,疼爱地对他说:“孩子,明天你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
师:好吧,那让我们现在就跟随小骆驼和他的妈妈进行一次沙漠之行吧!
(二)导学3-4自然段。
投影出示:第二天,小骆驼跟着妈妈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那你也来读读。
生:沙漠里很热。
生:沙漠里没有水,只有仙人掌等少数植物可以生存。
生:沙漠里时常有风沙,会把人埋进沙里。
生:a小骆驼走到了沙子松散的沙漠里,会不会陷进沙子里吗?
生:小骆驼走那么长时间,肚子饿了怎么办?
生:小骆驼这样去恶劣的沙漠走一趟,它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真会提问题呀!是呀,他们在沙漠里饿了、渴了、风沙来了怎么办呢?那就带着这些小问号自由朗读课文的第3和第4小节,把与答案有关的句子或词语圈一圈,作标记。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边巡视边说)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老师注意到,有的同学读过一遍还读了第二遍,还有的同学边读边划,真会读书。
师:谁来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
(随机教学)。
【脚掌】。
1、(生回答我知道了……)把你划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是这一句吗?(投影出示)。
2、妈妈说,如果骆驼的脚像小红马那样,会陷进沙子里,同学们说,拔得出来吗?
3、谁再来读读骆驼妈妈的话,把这句话的意思读出来。
4、听了骆驼妈妈的话,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问:为什么小红马的脚拔不出来呢?)。
(如果问:骆驼的脚为什么拔得出来呢?)。
(师指导:你们想,骆驼的脚有没有陷进去呢?看看书上的插图,瞧,这么多骆驼背负着重物在沙漠中行走着,再想一想,应该怎么问?)。
(应该这样问:骆驼脚为什么不会陷进去而小红马的脚却会陷进去拔不出来呢?)。
5、老师这儿有一盆松散的沙子(端上来用手拨沙)。
请同学们听清楚,看仔细,老师请一位同学来做个小实验。(投影出示)。
6、请你伸出你的手掌往下压,现在用你的手指来试一试,跟刚才有什么不同?就请你说说你的感受。(用手掌压的时候比较大,压的时候不会陷进沙子里,而用手指压的时候那么小,一下子就陷进沙子里去了。)。
8、(投影出示)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个词,谁来说一说。
(因为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所以不会陷进沙子里。)。
9、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骆驼,你心里觉得怎样?
10、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句话吗?我们大家一起读。
11、师总结:正是因为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所以才不会陷进沙子里去。(板书:脚掌 不会陷进沙子)。
12、同学们学得真好,那骆驼是如何轻松地走在茫茫的沙漠里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投影出示)。
【驼峰】。
1、通过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
2、生答知道了驼峰可以贮存养料,板书:驼峰 贮存养料。
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是这一部分吗?(投影出示)。
3、谁来读小骆驼的话,谁来读骆驼妈妈的话,谁来读旁白,
4、听了他们的朗读,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5、(我体会到小骆驼很担心)听得真仔细,那请你也来读读小骆驼的话?
6、真不错,谁再来读读,大家一起读。
7、小骆驼的妈妈担心吗?谁来读读妈妈的话?
8、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感到妈妈真的不担心,同学们,找找看,在妈妈的话中,哪个词也可以看出妈妈不担心呢?(足够)。
9、你们也找到了吗?
10、谁再来读妈妈的话?老师听出来了,妈妈一点儿也不担心。
【两层眼毛】。
1、出示14第4小节。
师:说话间,一阵风沙——(引读)。
2、谁会读这个词?指名读2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3、生自由说(铺满了天盖满了地;声势很大,来势很猛)。
4、说得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茫茫的大沙漠里,仔细听,感受一下,仿佛看到了什么?(投影出示)。
5、睁开眼睛,谁来说说你的感受,你想象到了什么?
(a我仿佛看到了风沙铺满了天,盖满了地。b我仿佛看见了空气中到处弥漫的是沙子。c沙漠里的风沙真大呀!d小骆驼遇到这样铺天盖地的风沙,会弄得眼睛鼻子里全是沙子。e我仿佛感到我的眼睛里满是沙子,睁也睁不开来了。)(师相机表扬)。
6、有了这么多的感受,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这个词读得更好,谁再来读,(指名3位同学)一起读词。
7、面对这铺天盖地的风沙,小骆驼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9、(因为他长了两层眼毛)对呀,两层眼毛的用处可真大呀,他能够挡住风沙,(板书:眼毛 挡住风沙)。
10、真是太神奇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4小节。
(三)学习第5小节。
2、学生自由说(a我的脚掌在沙漠中不会陷进沙子里。b我的驼峰可以贮存养料。c我的眼毛可以挡住风沙。)。
3、你的回答很有条理,句子也很整齐,现在,我们明白了小骆驼为什么感到自豪了,可是小红马却不知道,这不,(投影出示)从沙漠回来,小骆驼又来到小溪边照镜子,恰巧又碰到了小红马,下面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想一想,同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三、拓展延伸。
1、小红马和走过沙漠的小骆驼对美的看法一样吗?
2、说话训练:我自豪,我是一匹骆驼,因为……。
3、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遇见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
四、总结巩固。
五、板书设计:
委屈 (?)。
脚掌 不会陷进沙子。
驼峰 贮存养料。
眼毛 挡住风沙。
教学反思: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流程,整个教案设计思路十分清晰:复习旧知——理解小骆驼的委屈——体会沙漠的特点(环境恶劣)——小骆驼发现自身的优点(脚掌、驼峰、睫毛)——感到自豪。“复习导入”环节,注重了词语积累的训练,从细微处入手,导学感悟这一环节中,我在教学时抓住了小骆驼“委屈”心理,让学生找、读描写沙漠的语句,从而让学生深入认识了沙漠的,为后面小骆驼在沙漠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还能依靠自己的身体部位克服困难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又逐步引导学生从探究小骆驼的脚掌、驼峰、睫毛的作用三方面体会,通过抓关键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小骆驼自身三个部位在恶劣环境的沙漠中的作用。最后又拓展了课文内容,与内容相呼应地进行了续编故事,加强了学生的思维与说话能力的培养,深入体现了主题“自豪”。还提醒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不同的东西在某个方面有不同的作用。当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用“我自豪,我是一匹骆驼,因为……”说一句话,学生能联系课文内容又结合课外知识,交流骆驼在各方面的用处。
爱因斯坦说得好:“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愿的、规矩的、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我们应采取措施解开孩子个性和谐发展的枷锁,推倒师生之间那道无形的心墙,否者孩子的个性将掩没在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的课堂中。尤其是当学生发出“不和谐的音符”时,我们不可横加排斥、非难斥问,更不可冷嘲热讽,一定要珍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还要允许学生犯合理性的错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思维的火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气氛活跃又会进一步激活思维,个性便从中得到张扬和发展。
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我们是带着学生走向作品,而非带着作品走向学生。只有把生命个性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有可能解开枷锁,焕发个性的魅力。当学生抖落了思维之翼上的绳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由翱翔,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去理解作品中的多意性描写,从中获得充分的审美享受。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用15篇)篇三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而语言的发展惟有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本次教学活动就是通过创设一定情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本课的教学就是在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质量。
本文是一篇童话。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多媒体课件小红马、小骆驼、和骆驼妈妈头饰。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骆驼吗?谁能说一说你见到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骆驼的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题。
二、指导学生预习。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
三、检查自学。
1、这些生词朋友你都认识了吗?(指名读预习题(2)的词语,注意3个带点字都读轻声,教师领读这3个词语。)。
2、开火车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3、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精读课文语言感悟。
(一)精读第一、二小节。
1、(出示课文插图1)问“小红马觉得小骆驼哪些地方长得挺难看的?”
板书:驼峰——肉疙瘩脚掌——又大又厚眼睛——双层眼毛 。
2、你见过喷着响鼻的马吗?小红马的话应该怎样来读?指导学生读小红马说的话,读出嘲笑的语气。
3、如果你是小骆驼,别人这么嘲笑你,你会感觉怎么样呢?引导学生体会小骆驼很委屈的心情。
板书:委屈。
小骆驼心里很委屈,它会怎样跟妈妈说呢?(指名表演小骆驼对妈妈说出自己受到的委屈。)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委屈,骆驼妈妈可心疼了!你能来扮演骆驼妈妈表达出你对小骆驼的疼爱吗?(请学生带上头饰,同位扮演小骆驼和骆驼妈妈来读课文第二小节,指导学生读出骆驼妈妈疼爱的语气。)。
过渡: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感到委屈,骆驼妈妈决定要带小骆驼去沙漠里走一趟。
1、同学们对沙漠了解多少,能说给大家听听吗……(指名交流)。
2、{出示沙漠图片},让我们来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样的?自由说。
3、在课文的3、4自然段中,也有好多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你能快速地把它们找出来呢?(学生找出后交流)。
4、[出示沙漠词语]。
茫茫的大沙漠无边无际的沙漠松散的沙子风沙铺天盖地 。
5、你能来读好这些词语吗。(大、无边无际、风沙铺天盖地)说说读了这些词语想到了什么?(沙漠广大无边,气候干燥,绿色植物很少,风沙很大,而且水几乎没有,还有沙丘、沙谷,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随时有生命危险。)。
6、教师适量引导谈话:同学们,沙漠里的气候和环境太可怕了,小骆驼和它的妈妈会不会遇到危险呢?下面就让我们陪伴着小骆驼和它的妈妈也到大沙漠里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途径加深学生对沙漠的了解,是为下文体会小骆驼的自豪心情作好铺垫。)。
(三)精读3、4小节,读中感悟。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讨论:小骆驼和妈妈是*什么走过大沙漠的?
2、学生交流,随机出示相关句子:
驼峰:
(2)同桌分角色读,男女生读(读出小骆驼的担心、和自豪)。
脚掌:
(1){出示}妈妈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2)板书:陷不进沙子。
(3)如果把小问号去掉,换个说法,你会说吗?
(4)比较一下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好呢?
(5)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6)指名读——评评他读得怎么样读——都来读读。
眼毛:
(1)放录音呼呼的风声,感受风沙铺天盖地。师问:“这么大的风沙,能前进吗?
(2){出示}说话间,一阵风铺天盖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
(2)想象当时的样子,读好这句话。
(3)板书:挡住风沙。
4、师小结:原来看似难看的驼峰、脚掌、眼毛都有这么大的作用啊!如果你是小红马,你还会嘲笑小骆驼吗?在茫茫的大沙漠里,骆驼给了人们很大的帮助,可是我们人越过沙漠必不可少的好朋友呀,人们给它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称为“沙漠之舟”。
5、让我们齐读3、4小节,再次体会骆驼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
(四)精读最后一节 ,深化理解。
1、过渡: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小骆驼明白了什么呢?
2、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引导评判学生是否带了自豪的感情读这一部分课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2)讨论。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4、如果你是小骆驼,能跟别人说说你是怎样穿过环境恶劣的大沙漠吗?学生戴好头饰,同位表演。然后指名台前表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用意是让学生以自述的方式,具体说出小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以说促读,训练思维和说话能力。)。
五、续编故事生活感悟。
{出示书上插图}。
1、同桌讨论讨论。
2、抽同学表演。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看有没有什么用处)。
2、我们身边,你还发现有哪些外表看似难看,却很有用的事物?
驼峰——肉疙瘩——贮存养料。
脚掌——又大又厚——陷不进沙子。
眼睛——双层眼毛——挡住风沙。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用15篇)篇四
正确的审美观。
2.能表演课文,续写童话故事。
目标1、2
收集沙漠特点的资料
1.师:小红马说小骆驼哪儿长得难看,是如何难看的?
骆驼妈妈为什么要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
2.自己选择读书的方式,感悟1、2自然段。
3.交流: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予表扬。
4.读好小红马的话,骆驼妈妈的话。
1.扩展阅读:加深认识沙漠的特点。
沙漠有哪些特点,交流课外有关沙漠特点的资料。
2.第二天小骆驼跟着妈妈开始了沙漠旅行,在沙漠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旅行,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各有哪些特殊作用?朗读3、4自然段用“一”画下来。(小组研究合作)
3.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调整、点拨指导
4.分角色朗读3、4自然段。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终于明白了什么?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自由组合表演。老师相机提出要求:不必生搬硬套课本,在大体情节不变的基础上,可以就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各个方面有所创新。
2.毛遂自荐到台前表演、评议。
1.骆驼虽然外形难看,但它身体的构造特点在沙漠中的用处很大,这个故事告诉你什么?
1.故事开头: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感到很自豪。有一天,......
2.交流评议。
阅读《少年百科全书》,收集动物的耐饥渴力的有关资料。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用15篇)篇五
1、 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的特殊用处,能口述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2、 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的审美观。
挂图、练习题等教学手段
一、 复习
1、 齐读课题。“我”指谁?
2、 小红马觉得小骆驼哪些地方难看?(板书)
3、 过度,正因为小红马说它难看,所以小骆驼觉得挺委屈的。(板书:委屈)于是,骆驼妈妈决定带小骆驼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二、 感受沙漠。
1、 说到沙漠你对沙漠了解多少呢?
2、 出示挂图,一起看看沙漠。
3、 在课文三、四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
4、 交流沙漠词语,并读好这些词语。
5、 我们说了沙漠,看了沙漠,读了描写沙漠的词语,此时,沙漠给你一个什么印象?
过度:沙漠的环境很恶劣,可小骆驼和它的妈妈还是愉快地在沙漠里旅行,真令人惊讶,那到底是什么帮助它俩愉快旅行呢?请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来说明。
三、 精读三、四小节,读中感悟。
(一) 默读三、四小节,边读边画出描写脚掌、驼峰、睫毛的句子。
1、 脚掌
“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a 谁会把问号去掉,换个意思不变的说法?
b 出示陈述句。(板书:陷不进沙子。)
c 指导朗读该句。(抽读、评读、齐读)
2、 驼峰
a 驼峰有什么用处?(板书:贮存养料)
b 男女分角色读。(读出小骆驼担心、妈妈的自豪)
3、 睫毛
a 齐读句子,想象画面。
b 睫毛有什么用处?(板书:挡住风沙)
小结:
学会了这段,你们知道什么东西帮助小骆驼和它妈妈愉快旅行吗?谁能说说?
(二) 齐读第五自然段
1、 旅行结束后,小骆驼心情有什么变化?(板书:自豪)
3、 我们身边有没有外表难看,可很有用的东西呢?
四、 续讲故事。
(同桌讨论,指名交流)
五、 生生评价
1、 自评。
2、 评价别人。
板书设计: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难看有用 有用
脚掌(又大又厚) 陷不进沙子
睫毛(两层) 挡住风沙
驼峰(肉疙瘩) 贮存养料
委屈—————————自豪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用15篇)篇六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红马又碰见小骆驼了,他又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怎么还是这样啊,脚掌又大又厚,还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背着两个肉疙瘩,真难看呀!'看看我,睫毛只有一层,脚掌像穿上了红靴子那样好看,可比你漂亮多了!”小骆驼自豪的解释道:“我的睫毛用来防止风沙,保护眼睛,脚掌又大又厚,陷进沙子里还可以拔出来,要是像你那样的话,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拔出来,我的两个肉疙瘩是驼峰,是用来储存营养的,可以在路上感到饥饿时及时补充营养。”
小红马有些伤心的说:“我这点本领和你比起来,真是太微不足道了,呜呜呜……”
小骆驼走了过来,安慰道小红马:“小红花呀,你也别太伤心了,我们各有长处,各有短处,你看,我在沙漠中虽然行走平稳,被人们称之为”沙漠之舟“,可是速度却非常慢,而你呢,奔跑起来像一阵风,让我望尘莫及啊!所以,别伤心了!”
小红马听了之后,十分感激,也十分羞愧,他羞臊的说:“小骆驼,是我错了,我不应该以貌取人,更不应该嘲笑你,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当然愿意,我们做了朋友,一定要相互帮助,可千万不能相互讽刺嘲笑了!”
从此,他们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从中懂得:每个人各有长处,也有短处,不管是谁,也不要老看别人的短处,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这样才会使大家相互进步,和谐共处。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用15篇)篇七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小骆驼自豪地对小红马说:
“小红马,我妈妈已经带我去过沙漠了,我的脚掌、睫毛和驼峰虽然长得难看,但在沙漠里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你骗谁呀,我才不相信呢!”小红马自以为是地说。
“是真的,如果你不信,就跟我去一趟沙漠旅行吧!”
“去就去,谁怕谁呀?”说完便大摇大摆地跟着小骆驼朝沙摸走去。
到了沙漠,小骆驼如履平地,而小红马还没走多远,脚就陷进了沙子里。“你看,我的脚虽然难看,但能在沙漠里行走自如。”小红马听了无话可说。
走着走着,突然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小骆驼立刻闭上眼睛和鼻孔,结果安然无恙,而小红马却被风沙塞满了鼻孔和眼睛,顿时喘不过气来。“小红马,我的双层睫毛是用来遮挡风沙的呀。”小红马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又走了好一会儿,小红马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又饿又渴,而小骆驼由它的驼峰供应养料,一点儿也不觉得。这时,小红马不好意思地说:“小骆驼,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嘲笑你了。”
“没关系。不过,以后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好不好看,要看它有没有用处。”
“哦,我知道了。”说完,小骆驼把小红马背出了沙漠。
后来,小骆驼和小红马成了一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用15篇)篇八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教学重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三、教学难点。
1、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具准备:
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们见过骆驼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
2、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篇关于骆驼的文章,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书课题)。
二、自学。
1、 出示自学题。
1) 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疙瘩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 风沙。
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 铺天盖地。
2、 学生自学,师巡视。
三、检查自学。
1、 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2、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小骆驼听到了小红马的话后心里很难过,后来在妈妈的教育下,通过自己沙漠旅行的亲身体验明白了小红马的话是错的。)。
3、 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第3—4节)。
4、 指名读生词。
四、精读第一部分。
1、 指名读1—2自然段。
2、 引导归纳:这部分主要讲小红马说小骆驼长得难看,小骆驼很委屈告诉了妈妈,妈妈决定带它到沙漠中走一趟。(板书:委屈)。
3、 指导朗读。
4、 分组齐读。
五、作业设计:
1、 生字描红。
2、 抄写下列词语。
自豪 告诉 镜子 又大又厚。
疼爱 陷进 脚掌 铺天盖地。
3、 选词填空。
毫 豪。
丝( ) ( )迈 ( )厘 自( )。
镜 境。
明( ) 环( ) 困( ) 水平如( )。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
2、说一说妈妈为什么要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要求:边读边想,通过沙漠旅行小骆驼明白了什么?
2、说说你所知道的大沙漠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图自由说,教师点拨。(沙漠广大无边;气候干燥——很少有绿色植物。没有水流;风沙很大——一道道沙丘、一个个沙谷……)。
3、课文第三自然段的1、2两句写出了沙漠的什么特点?(指名读)。
4、学习小骆驼跟妈妈的对话。
1)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首先担心的是什么?(指导读出担心的语气)。
2)引读妈妈说的两次话。
板书:驼峰 贮存养料。
脚掌 又大又厚。
3) 句式练习。
出示:
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一定拔不出来。
对比朗读。
4) 指导朗读对话。
5、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讨论:风沙过去了,为什么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粒沙子?
板书:眼毛 挡住沙子。
6、齐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明白了什么?
板书:用处很大。
板书:自豪。
3、指导读好最后一句。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五、指导学生讲述故事。
六、揭示寓意。
骆驼虽然外形难看,但它身体的构造特点在沙漠中的用处很大,故事告诉人们要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注意外表,必须看它好的、有用的方面。
七、续讲故事。
“小骆驼现在感到很自豪,有一天,他又遇见了小红马,它十分自豪地对小红马说了些什么?”
自由说。
指名说,评议。
把说的话写下来,
八、作业设计。
填空:
小骆驼跟妈妈走进茫茫的大沙漠,通过沙漠旅行,小骆驼明白了驼峰( );又大又厚的脚掌( );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 )。小骆驼原来挺委屈的,现在可( )了!
九、板书设计。
外形 难看 用处很大。
驼峰 肉疙瘩 贮存养料 自。
脚掌 又大又厚 陷不进沙子 豪。
眼毛 两 层 挡住风沙。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用15篇)篇九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生齐读课题)。
1、假如有人问,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个词要读重音?(我)一齐读课题。
假如有人怀疑:我感到自豪对不对?课题又该怎么读?
2、擦去“自豪”假如不用这个词,课题又可以怎么说?(指名说)。
是,“骄傲”在这里就是自豪的意思。
3、同学们看同一个句子如果用不同的读法,要表达的意思也会不一样,我们祖国的语言是多么丰富多彩呀!看来,我们得好好学习这篇课文了!
二、初读课文。
1、课文中的“我”指的是谁?“我”为什么应该感到自豪?是什么让“我”自豪?请大家打开课本81页,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2。
好,读完了吗?看这些生字朋友你都认识了吗?谁来读?
自豪镜子委屈告诉疼爱足够多方陷进。
疙瘩闭眼贮存骆驼俯下身子铺天盖地。
走一趟松散散步。
三、精读感悟:
〈一〉精读1、2小节。
1、课文中的“我”是谁?谁来说?
2、(3显出示幻灯片示骆驼图)你们觉得小骆驼好看吗?
3、是呀!小红马也这么认为!它觉得小骆驼哪些地方长的挺难看的?指名说:(点击幻灯片)。
难看:脚掌——又大又厚。
眼皮:两层睫毛。
背上:两个肉疙瘩。
4、(出示幻灯片4)谁来扮演小红马,把它说的话来读一读。(指名读)他读出小红马的口气了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嘲笑)从哪个词看出小红马在嘲笑它?(喷着响鼻)那小红马的话该怎么读?(自由读,指名读)。
5、如果你是小骆驼,别人这么嘲笑你,你感觉会怎么样?小骆驼的心里也很委屈(板书:委屈)那会怎么跟妈妈说那?(自由讨论)(指名说)。
6、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了委屈,骆驼妈妈可心疼了!你能扮演骆驼妈妈表达出你对小骆驼的疼爱吗?自己试一试。(指名读,齐读)。
〈二〉感受沙漠:
过渡: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感到委屈,骆驼妈妈决定带小骆驼去沙漠旅行一次。
1、同学们对沙漠了解多少?你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2、(出示幻灯片5、6)让我们来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样的?(师解说)。
(炎热干旱的沙漠无边无际,黄沙满地,沙丘连绵,绿色植物稀少,几乎没有水,风沙盛行沙暴来临之时,狂风怒吼、飞沙走石、黄沙弥漫、流沙滚滚,霎时间天昏地暗,铺天盖地的黄沙似乎能吞噬这沙漠中的一切!)。
3、在课文的第3、4自然段中,也有好多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你能快速把它们找出来吗?可以两个人商量一下。
4、(出示幻灯片7)你能读好这些词语吗?自己试一试(指名读,男女读)。
5、我们看看沙漠,读读沙漠的词语,此时,大沙漠给你一个什么印象?(生说)。
(沙漠无边无际,气候干燥。黄沙满地,几乎没有水,很少有绿色植物,风沙很大,还有沙丘、沙谷。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随时有生命危险)。
6、小结:
虽然沙漠里的气候的气候如此干燥,环境这么恶劣,可小骆驼和他的妈妈还是愉快的结束了这次沙漠旅行,而且小骆驼还有了新的想法。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8)。
〈三〉精读最后一节:
1、请你读读这一段,思考一下,你特别想知道什么?(生交流,思考)。
2、提问:你想知道什么?
骆驼的脚掌、驼峰、眼毛,在沙漠里各有什么作用?
〈四〉精读3、4段,读中感悟。
1、过渡:问题的答案就在3、4自然段,先读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句子,并想想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看哪个同学找的又快又对。
2、学生交流,随即出示:
脚掌:(点击课件10)。
(1)脚掌作用是什么?(陷不进沙子)你能读读这句话吗?还有谁来读?
“妈妈指着脚下……呢?”
(2)这句话中有个小问号,谁会吧小问号去掉,换个说法?(出示幻灯片11)。
联系我们对沙漠的了解,你觉得那句话更能表现这种情景呢?
(3)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指名读)你觉得他读得好不好?我们一起试试看。
驼峰:
(1)那驼峰有什么作用那?(出示幻灯片12)。
(2)来看这段话,小骆驼问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担心)小骆驼的妈妈在告诉小骆驼驼峰的作用是用的什么语气?(自信)从哪个词体会到的?(足够)。
那我们分别用担心和自信的语气来读这段话,谁来演小骆驼?谁来演妈妈?(个别读)还有谁想读?都想读?男生扮演小骆驼,女生扮演骆驼妈妈,(男女生读)。
眼毛:(点击幻灯片13)。
1、过渡:正在说话间,一阵风沙铺天盖地的刮过来,这时候轮到谁发挥作用了?请大家自己读读这段话。谁来读一读?读的真好!
2、风沙过去了,小骆驼呢?所以那两层睫毛的作用就是——(点击)。
3、小结:原来,在小红马看来非常难看的脚掌、驼峰、眼毛都有这么大的作用啊!如果你是小红马,你还会嘲笑小骆驼吗?其实,骆驼在沙漠里能驮人载物,是其他动物不可代替的,所以这看似难看的骆驼,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
4、学到这儿,让我们再来想一想:小骆驼为什么后来感到十分自豪?(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大)。
5、是呀!原来被小红马嘲笑的那些缺点都成了小骆驼在沙漠中生存下必不可少的条件!小骆驼真应该感到——(生说)。
6、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其实,小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还有很多,(出示幻灯片15)请看大屏幕,看看小骆驼还有哪些自豪的地方?自由读一读。
2、(出示幻灯片16)。
了解了那么多,请你选择短文中的内容说一说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
3、是啊!骆驼虽然难看,但他身上这些看似难看的外表,在沙漠中的用处却很大,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或体会吗?(指名说)。
(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看有没有什么用处)。
4、(出示幻灯片17)。
骆驼有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现在请你写几句话,用上这个句式。(生写,师巡视知道)(3分钟)(指名读)。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师:我为你……感到自豪。
5、同学们,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我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感到自豪!这节课就上到这儿,看一下课后作业(出示幻灯片17)。
好,下课!(出示幻灯片18)。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用15篇)篇十
1、学会9个生字,弄懂“委屈”、“自豪”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地审美观。
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地审美观。
一、导入新课。
假如有人问你: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一个字应读重音?(一起读课题)。
假如要用上“自豪”的反义词,课题又该怎么说呢?
小结:同学们,我们祖国的语言是多么丰富呀!你看,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法和说法都不一样。看来真的应该好好学习语文!
二、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第一组:生词你会读吗?
指名读——评价——纠正“陷进”
第二组:难读的(读轻声)。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课文学习发生在小骆驼身上的故事。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三言两语说下来。)。
2、再读课文,小骆驼的情感前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你能否快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词语来回答。
师:小骆驼为什么感到委屈?那后来又是为什么感到自豪呢?
四、细读课文,弄清两个“为什么”?
1请读第一自然段,画出让小骆驼感到委屈的句子,谁来读一读。评价读提示重音“又大又厚”、“两层”、“两个肉疙瘩’标点符号!谁能读出这种嘲笑的语气?(谁想来)。
练说:因为小红马嘲笑小骆驼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小骆驼感到委屈。
师:小骆驼真的好难受呀!就回家委屈地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假如你就是小骆驼,你会和妈妈怎么说呀?(你来)。
师:听了小骆驼的话,妈妈一下子看出了孩子的心事,你看出来吗?(搞不清自己为什么长得这么难看?)。
自己读,思考梳理。
小组交流。
班上交流完成填空。
出示句式练说:
因为我的——,可以——;——可以——;——可以——,所以我应该感到自豪呀!
师:其实,不光小骆驼有自己引以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说说看:——我感到自豪。(让学生充分的说)。
课文学完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知识、情感、能力、习作等)。
五、拓展练说(作业)。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遇到了笑话他的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用15篇)篇十一
这一天,小骆驼又在河边“照镜子”。它看看自己的两层睫毛,很兴奋;摸摸自己的驼峰,很满足;再跺跺自己又大又厚的脚掌,别提有多高兴了!
照着照着,恰巧又遇到了小红马,小红马笑了笑,说:“哈,你还好意思在河边照镜子,真是丢人!”
可我的脚掌、睫毛、驼峰在沙漠里有很大的作用,你不信的话,我带你去沙漠里走一趟吧。”
“去就去,谁怕谁啊?我可是千里马的后代呢!”小红马倔强而又得意地说道。
到了沙漠,小红马难受地对小骆驼说:“这阳光真刺眼,真热。”说完,小红马坐到了好像被烤过似的沙漠上。
“啊!”小红马尖叫了一声,原来,它被“烤炉”烫着了。
小骆驼把小红马扶了起来。可是,小红马还没走一步,脚就陷进了沙子里。小骆驼边帮小红马把脚拔出来,边说:“如果我的脚也像你那样,陷进沙子里可拔不出来了,我背着你走吧。”
突然,一阵风沙猛烈地刮过来,小骆驼闭上鼻孔和眼睛,里面一点儿也没进沙子。而小红马痒得哇哇直叫,眼睛里进了许多沙子。终于,风沙停了,小红马极为狼狈地问道:“小骆驼,你怎么不难受?”
小骆驼自豪地说:“我的两层睫毛能抵挡风沙,鼻孔能随时关闭啊!”
走着走着,小红马又饿又渴,想了想说:“小骆驼,我好饿啊!你背着我怎么不饿呀!”
小骆驼神秘地说:“我背上的两个肉疙瘩是驼峰,里面贮存了养料,足够我在路上用的了。”
小红马说:“小骆驼,你对我真好,我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带我走出沙漠吗?”
小骆驼爽快地自答应了,背着小红马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出了沙漠。
从此,它们成了好朋友,还常常一起玩耍呢!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用15篇)篇十二
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告诉人们要判断一种事物的美与丑,不能只看外表,必须运用辨证的眼光去看。课文层次清楚,语简洁,富有情趣,将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如下环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做到把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本课首先要解决的是了解骆驼的身体各部分的作用,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各部分的作用,为什么有由这些作用。让学生在积极自主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答案,懂得骆驼的脚掌、眼毛和驼峰在沙漠里各有很大用处的同时,明白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其有没有用处的道理。
2、留下空白,发挥想象。
在教学最后,我启发学生想象,续写故事:沙漠旅行后,小红马和小骆驼再遇,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并上台演一演。让学生从“静”的氛围中解放出来,充分想象。让学生在想象和说话中内化知识,深化主题,使学生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一个完善。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深感触。
本文的教学重点: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但是如果马上围绕主题展开,学生一定不能深刻理解骆驼在沙漠中的独特作用。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品读课文的语言文字,再借助课件的帮助,让学生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对沙漠的恶劣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接着我说就是在环境这么恶劣的沙漠里小骆驼和骆驼妈妈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转入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对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求问题答案的热情,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反复朗读“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加深体验。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用15篇)篇十三
2、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来认识一只可爱的小骆驼吧!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想,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
三、 自学生字、词
1、 自由读一读全文中的字、词;
2、 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利用工具书弄清楚意思;
3、 分清字音,注意辨别字形;
4、 指名读词语,帮助正音
镜子 委屈 疼爱 一趟 多亏 陷进 足够 铺天盖地 闭上
四、 课后作业
1、 读通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 师指导钢笔描红。
2、 程与方法:用讲故事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讨论、查找关于骆驼的资料;
光碟、cia;
一、激趣导入
2、 师:看来同学们对骆驼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是老师带来的一些资料,请看:(出示资料略读)而且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只小骆驼,今天就由它来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生齐答:想听)
二、整体感知
2、 师出示课文录音,生听这个故事;
3、 师:同学们听得多仔细啊,现在就请你们赶快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合作伙伴听,一定要讲得有趣啊!
4、 生分组讲故事,师巡视指导;
5、 师:谁能勇敢地讲听;(指名上台讲故事,师生)
6、 师:听了故事,也讲了故事,我们知道故事中的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无意中遇到了小红马,小红马却嘲笑它长得太难看,小骆驼心里委屈极了,妈妈知道后决定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出示图)让我们来看看小骆驼眼中的沙漠都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小骆驼遇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的3、4自然段,看谁最会读书,能从中找到答案(师出示段落)
7、 生读3、4自然段,师巡视;
8、 师:谁能说说看(指名说)
9、 师:有了这次难忘的沙漠之旅,却让小骆驼由委屈变得自豪,这又是为什么?(指名说)
11、 生分组交流,师巡视;
12、 师:谁能说说看。(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三、讨论探究
2、 分组讨论;
3、 哪个小组来汇报?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4、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大家清楚地知道看待事物不应该只看外表,而要看它有没有作用,小骆驼正是凭着难看的外表,并被人们称之为“沙漠之舟”。
四、角色表演
1、 师:(出示表演题)假如你就是那只外表丑陋的小骆驼,有一天,恰巧又又碰到了小红马,如果小红马再嘲笑你,你该怎么说?(指名说)
2、 师:听了同学们自信的回答,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从这节课中得到许多收获,谁能说说看。
五、质疑
1、 师指名谈收获;
2、 师:在你们得到收获的同时还想知道些什么?(指名质疑,共同解决)
六、作业设计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外表看似难看但却非常有用的事物,请你再收集几个听;或以《小红马,别再嘲笑我》为题写一个片段。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用15篇)篇十四
小骆驼从沙漠回到家,忽然感到口渴,便一蹦一跳地来到小溪边喝水。
哟,那不是小红马吗?“你好呀,小红马!”小骆驼有礼貌地和小红马打招呼。小红马瞥了小骆驼一眼,鄙视地说:“你好,丑八怪!”
小骆驼一下子被激怒了,大声嚷道:“我不是丑八怪!”
“怎么不是丑八怪?瞧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
“不,在沙漠里,我又大又厚的脚掌能保护我,不让我陷进沙子里;眼皮上的两层睫毛能抵御风沙;背上的两个肉疙瘩,也就是我的小驼峰,能贮存养料,可以给我充饥。”小骆驼自豪地说。
小红马半信半疑:“真的吗?”
小骆驼自信满满地说:“当然是真的`。不信,我带你到沙漠里瞧瞧。”
“这个……”小红马犹豫了一会儿,答应了。
不一会儿,小红马就跟着小骆驼来到了茫茫的大沙漠。沙漠里寸草不生,松散的沙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灿灿的,十分刺眼。小红马缓缓地抬起腿,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突然,一只脚陷进了沙子里,任凭它使出浑身的解数也拔不出来。“嗳哟,小骆驼,救命呀!”说话间,一阵风啥铺天盖地刮过来。小红马顿时感觉眼睛疼痛不已,睁都睁不开;鼻孔里吹入了沙粒,气都喘不过来了。小骆驼连忙赶来,用尽全身的力气,又是拉,又是顶,好不容易才把小红马的腿救了出来。可小红马的眼睛看不见了怎么办呢?于是,小骆驼把脑袋凑到小红马的眼睛旁,对准它的眼睛轻轻吹了几口气。小红马这才又重见光明了。小红马连忙喊道:“赶紧离开这儿吧,我可呆不下去了。”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通用15篇)篇十五
第二天,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小红马瞟了一眼小骆驼,不屑一顾地说:“哼,你还是这么难看,我可不想跟你待在一块儿。”小骆驼不甘示弱:“有本事跟我到沙漠走一趟吧。”
刚迈出第一步,小红马的脚就陷进沙子里拔不出来了。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才又迈出了第二步。可是刚迈出去,就又陷进了沙子里。
走了很远很远,小红马又饿又累,而小骆驼却精神饱满。起沙尘暴了,小骆驼眼睛里一点沙子都没有,而小红马眼睛里则满是沙子......
终于,小红马再也走不动了,跌坐在沙漠里。小骆驼却很得意,说“这下,你知道我的本领不比你小了吧?”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碰到了小红马。小红马惭愧地对小骆驼说:“小骆驼,我那年嘲笑你真对不起,我那天回家问我妈妈是不是每只小骆驼天生长得就不好看,我妈妈却说,虽然小骆驼长得不好看,但是为什么人类称它们是沙漠之舟呢?而且它们的脚掌不厚的话,那它们陷进松散的沙子里怎么办......”
小红马为了这事想了一年多,最终他决定跟小骆驼说一句:“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