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不仅仅是字里行间的文字,更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流露。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它们的行文流畅,观点独到,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有趣的数学课小学(专业19篇)篇一
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教学反思《有趣的平衡》是本册书上设计的三个主题鲜明的综合应用活动这一,其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本课就是学生在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上,在上课之前教师就要求学生每四人小组合作制作实验用具,学生自己动手,找一小段粗细均匀的长木条,在木条上打孔(均匀),找出中点,然后拴绳子待用。课中,提出小组合作要求和活动步骤,使整个活动规范有序。然后通过学生填入表格中的数据,直观分析得出结论:左边的刻度数乘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乘棋子数,并强调每个环节的一些重点要求,使学生理解后再操作,取得好的效果。这节课之所以成功,有以下几点:
1、功夫体现在课外,本节课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课,课前学生的准备非常重要,本节课准备比较充分。
2、课中探究,教师没有包办代替,而是提出活动要求后,适时给予指导。
本节课也有不足:就是没有很好地运用反比例知识进行扩展。同时教学中,我也发现少数学生不认真,缺少与同学合作意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有难度。
[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教学反思]。
有趣的数学课小学(专业19篇)篇二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在公共汽车站上等车。这个站的车虽然很多,但是,只有少数车才能回到家附近。那就是143路车和115路车。我专注地看着路线指示牌,发现143路车10分~15分钟一班车,115路车7分~8分钟就有一班车,我想还是等115路车比较快一点。大约过了15分钟左右,却一班车也没有,爸爸就没耐心地抱怨着说:“佛山公交怎么这么没效率,别的车5分钟就有两班车。我想就是那些摩托车挡的路,或者是车太少了。”
我想也对,马路的一半就有公交车的宽度了,经常被别的车乱窜阻挡几分钟。但我想在佛山这里公交也有可能比原来迟2、3分钟发车,导至途中拖迟。经过20分钟左右,终于来了一辆115路车。比路线指示牌还慢了2、3倍才有一辆车。
有趣的数学课小学(专业19篇)篇三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妈妈早上去上班,晚上才能回来。等到晚上8点多,妈妈回来了。吃蛋糕的时候,妈妈对我说:“妈妈来考考你,如果答对了就可以吃一块,好吗?”我说了声“没问题”就开始答题了。
妈妈出了一题:妈妈今年36岁,你今年十岁,妈妈比你大几岁?奶奶的年龄是你的六倍,奶奶今年几岁?我很快口算出结果,我说:“妈妈比我大26岁,奶奶今年60岁,太简单了,我的蛋糕吃定了。”妈妈笑的说:“骄傲了吧?”再来一题:小明今年8岁,他爸爸已经40岁了,再过几年,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两倍?这下我傻了,我冥思苦想,看来我的蛋糕吃不成了,妈妈说:“怎么样,不会了吧?”让我再想一想,想不出来我就不吃蛋糕。过了一会儿我想到一个笨办法,我可以把他们的岁数都找出来呀,过了一年爸爸和小明都大了一岁,最后终于推算出来,过了24年,爸爸的年龄刚好是小明的两倍。我把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说还有更简单的方法,接着就给我讲起来了,爸爸比小明大40-8=32(岁),不管过多少年,爸爸都比小明大32岁,32×2=64(爸爸的岁数).所以,再过64-40=24(年)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小明的两倍。我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么简单呀。
妈妈说:我能自己想办法得出结果还是好样的,作为奖励给我吃蛋糕了,我心里又喜又难为情,以后我可不能再骄傲了。
207月1日星期五多云。
今天,妈妈带我去商场买东西,我在商场里懂得了许多知识。
我和妈妈首先买的是青菜,妈妈付给售货员阿姨50元钱,她找回了38元.妈妈问我:“我们买了多少钱的青菜呀?”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12元.”妈妈高兴的点了点头.后来,妈妈又带我去买书,一本书4元4角,两本书是多少钱呢?这次可得想一想呀:4元4角+4元4角=8元8角,对,就是8元8角。耶,我又算对了!我懂了:数学在生活中很有用。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开动脑筋主动解决数学问题,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真正含义。用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得到了其他人的赞扬,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呀!那种兴奋、那种喜悦之情欣然溢满字里行间。
有趣的数学课小学(专业19篇)篇四
上课铃响了,我夹着作业本,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了教室。教室里特别安静,我习惯地把教室扫视了一圈后,笑了笑,说:“同学们,这次作业许多同学都全对,我非常高兴。”边说着,我边举起了一叠作业本,稍作停顿,我接着说:“告诉同学们,今天老师还发现了一份最满意的作业,他是谁呢?”不待我讲完,同学们就一下子把目光投到班长身上。我再一次停顿一下,激动地大声宣布:“陈辉阳——!虽然这次作业中还有两个小失误,但老师相信这份作业是他最努力,也是他最优秀的。”从同学们的眼神和小声的嘀咕中,我看出了他们心中的疑惑。于是我翻开作业本,把上面的“优”和一颗鲜红的“星”展示给大家。“请同学们用掌声向陈辉阳表示祝贺!”我带头鼓起了掌,随即,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要知道,这个“优”对于陈辉阳来说可是“放卫星”的大事了。刚接班时,我就曾听说陈辉阳是个“有嘴没手”的孩子,课堂上夸夸其谈,课后作业邋邋遢遢,在接下来的几周中,我也真正领教了他的作业:钢笔描红笔画不到位,田字格写字歪歪斜斜,双线抄里的字更是“上天入地”,作业中错字连篇。我很快就熟悉了他的字体,不用看名字,就能一下认出。
此刻,我望了一眼陈辉阳,平时很能说的他,这时就像旗杆似的,坐得笔直,脸上有些疑惑与不解,然而,我还是从他的眼神中捕捉到了兴奋与激越,这一切来得太快了,他还没有从课间的那一刹那中回来……课间十分钟,我埋头赶批着作业,一路打钩,批到陈辉阳的作业时卡壳了,我叫同学把他“请”到我的身边站着面批,他的作业本上有两个错别字了,我用红笔重重地圈了出来,一脸严肃地说:“千叮咛,万嘱托,不要写错别字!要仔细检查!”声音不高,分量却很重。说完,我抬头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想从他脸上找到悔过的表情。他没有说什么,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神好特别,我蓦然发现一种从心底流淌的渴望,一种对学习的热情正在悄悄地消逝,他的整个表情变得木然,我的心为之一颤。
因为懂得了,所以也特别珍惜,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工工整整写上了一个“优”,盖上了一颗鲜红的“星”,还特意画上一张迟到的笑脸。
有趣的数学课小学(专业19篇)篇五
3.干涉答案:步。
4.无聊的时候,开车游车河时,叫做什么?答案:白花油。
5.劳资争议时,雇主应该穿什么?答案:防弹背心。
6.灰姑娘的老爸老妈可能是谁?答案:白雪公主与包公。
7.在路上,它翻了一个跟斗,接着又翻了一次(猜字成语)答案:三翻两次。
8.用猪肝和熊胆作成的神奇肥皂(猜字成语)答案:肝胆相照(香皂)。
9.为什么大家喜欢看漫画?答案:无聊。
10.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会成了什么?答案:两个人。
11.两个女人与一千只鸭子所说的话有何相似性呢?答案:无稽(鸡)之谈。
12.为什么drj做完下伏地挺身后,地上多了个凹洞?答案:因为他单手做伏地挺身。
13.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坐着看电影?答案:因为站着看脚会酸。
14.什么书买不到?答案:遗书。
15.什么鼠最爱干净?答案:环保署。
16.阿匹婆的英文名字是?答案:a-people。
17.右手永远抓不到什么?答案:右手。
18.参加联考时,除了准考证之外,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记得起床。
19.小马哥的老爸在市立图书馆(四字成语)答案:识途老马(市图老马)。
20.哞哞叫的牛一下水游泳后就不叫了(四字成语)答案:有勇无谋(哞)。
有趣的数学课小学(专业19篇)篇六
一、说教材。
《有趣的算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律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使学生在面临各种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的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4~6学段数与代数中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发现数学的奥妙,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定为:探究、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观察分析、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
2、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课前训练,直接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探究活动找规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获得探索规律的体验,懂得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二环节: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通过三次闯关,在每一关中经历“计算、观察、思考、交流、归纳”这一过程,主动获取知识,探索规律。
第一关:奇妙的宝塔。在每个同学都想一想的基础上,通过全班交流、老师点拨等启发引导。
第二关:神奇的“9”。发现规律,直接写出得数。经历解决问题的挫折,激发寻找新办法的探索欲望。
有趣的数学课小学(专业19篇)篇七
本节课在设计上比较注重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特点,并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将原有的第三关“神奇的9”和第二关“奇怪的142857”进行调换。使学生在学会了第一关“奇妙的宝塔”的学习方法后,在“神奇的9”这关中能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自行探索,发现这些算式背后的规律,逐步体会到探索的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有如下几个特色:
1、设置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设计学生熟悉并喜欢的情景,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观察它们的共同点,从而找出它们的规律。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自主发现,提出自己的见解,再由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在每个环节里始终贯穿“观察——发现——讨论——再发现”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说出自己的看法,不断的进行小组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1、设置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设计学生熟悉并喜欢的情景,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将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成有趣的闯关游戏活动,让学生在闯关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找出它们的规律。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究。
“观察分析、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
在每个环节里始终贯穿“观察——发现——讨论——再发现”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说出自己的看法,不断的进行小组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重点突出,层次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突破了教材中的重、难点。并采用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较好地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规律的探索活动,以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课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中应更多的让学生讨论并交流算式和得数之间的联系,这样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以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2、语言应更加具有儿童化。教学的整个环节是设置在一个闯关游戏当中。因此,教师的语言要更加具有儿童化才能激起学生更多的兴趣。
3、在小组活动中没有放手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至于学生自己没有及时的总结、归纳出算式的规律。
4、时间把握不够好,前面用时太多,在第四关中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
此外,还存在一些其他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逐一进行改正,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孩子的天性需要游戏。不管是什么游戏,只要是沾上“游戏”两个字,孩子的眼睛都会为之一亮。游戏能给孩子即将活跃起来的心理机能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对于抽象、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孩子们往往更加难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欲望不高。而数学游戏教学方式,能够补充这一方面的不足。游戏教学法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通过游戏教学,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乐趣,让学生们能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摆脱心中的抗拒因素,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学生升入四年级后,数学知识性增强,难度加大,部分学生开始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一些学困生更是表现出明显地懈怠。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上《有趣的算式》这一课时,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我大胆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设计成犹如游戏一般。课后,通过听课教师的反馈以及学生的反应,这一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目标地达成上是非常成功的。
有趣的数学课小学(专业19篇)篇八
活动目标:
了解七巧板的有趣,能大胆想象,用七巧板摆出各种图案。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七巧板、剪刀。
活动过程:
引起玩七巧板的兴趣。
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提问:这是什么形状?。是由哪几个形状组成的?
知道七巧板是由7块形状板组成的,可以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出示“七巧板房子”,观察、讨论是如何拼的、还能用七巧板拼出什么。
幼儿操作。
用剪刀沿实线将操作材料剪成七巧板。
摆一摆,拼一拼。
相互欣赏、交流。
向同伴介绍自己用七巧板拼了什么、是如何拼的。(鼓励大胆想象、积极拼摆的幼儿)教后感:这节课上下来,觉得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错,我想:这节还需要再上一节课,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掌握。
教后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七巧板很感兴趣,并能大胆想象,用七巧板摆出各种图案。孩子对这节课兴趣高,掌握的快.
活动反思:
现代教育学认为,“儿童的智慧在指间上”。拓展课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学以致用,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得到技能的体验,同时学生的成功感也就产生了。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欣赏一组七巧板拼出的美妙图形,刺激学生的创造欲望,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接着让学生介绍有关七巧板的知识,然后,学生对照着七巧板的图形,了解它的构成。最后,给学生开辟了自由的空间,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进行拼图创作。人人都动手参与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乐于思考,勇于探索。在拼摆图案时,有的.同学想像力很丰富,拼出了与众不同的图案,学生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形成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在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特别是四人一组用七巧板拼出一个故事,学生情绪高涨,纷纷开动脑筋,拼出了一幅幅有趣的图画,讲出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此过程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建议,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不足之处,整节课在时间的分配上有欠妥之处,即不应让学生在完成“探究日记”时浪费时间,教师要适当进行指点。应将大块的时间放在学生拼摆几何图形上。
有趣的数学课小学(专业19篇)篇九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3—5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1~4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来源,明确每句口诀的意义。
2.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游戏的图片、学生准备小棍若干、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习知识时,看那位小朋友最肯动脑筋?小精灵还要给你发奖品呢!
二、新课。
1.师:用3根小棒,看你能摆出一个什么汉字?可以小组商量,看哪组摆的汉字最多。
师:不管你摆的是什么?都是用了3根,那么你能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吗?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师:你能用口诀表示吗?
师:有关三的乘法口诀,同学们能猜出有几句吗?
能不能根据这些口诀写出乘法算式吗?
有趣的数学课小学(专业19篇)篇十
活动目标:
1、认识七巧板,学习看图完成简单的拼图。
2、激发幼儿对拼图游戏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电脑、视频展示台、电视机。
2、幼儿每人一套七巧板。
活动过程:
一、七巧板的秘密。
游戏:快找快拿:
1、师:我们都玩过七巧板,还记得七巧板中有哪几种形状的板吗?
2、师:现在来玩一个快找快拿的小游戏,听清楚规则:
(1)5秒钟时间内,请你们看图片,找出同样形状的板,放在操作板上。
(2)时间到,手立即放膝盖上,不能再碰板。
幼儿根据图片找出红色大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师:这次请你们找两块板,而且摆放的方向要和我的图片一样。
师:红色三角形方向是向哪边?绿色三角形方向是向哪边?
小结:形状相同,放的方向不同,给我们的感觉也不同。
师:刚才两个三角形摆放的方向也是这样的,那这次是什么地方改变了呢?
小结:位置换了一下,给我们又是一种新的感觉。
总小结:用7块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板块,变一变方向、换一换位置,就会出现奇妙变化。
1、幼儿尝试选择其中的三角形组合不同的形状。
2、交流:
师:你用哪两块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形状?
师:谁也一样拼出这样形状的图形了?怎么不一样呢?
小结:大三角和大三角组合在一起变大正方,小三角和小三角组合在一起变小正方。
师:有没有拼出不一样的形状?
变大三角:大三角又是怎么变成的?两部滑梯背靠背就变成大三角形。
变菱形:这是什么形状?知道怎么变的吗?
三、拼七巧板:
1、师:正是因为巧,所以七巧板可神奇啦!还可以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看!我拼成了什么?(机器人)看看机器人的头是什么形状?身体呢?三角形做机器人的——脚,手用什么形状拼的?你们想不想拼?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幼儿操作。
师:成功了吗?都成功啦!
四、限时拼图:
有趣的数学课小学(专业19篇)篇十一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2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有趣的七巧板是一次实践活动。利用七巧板拼图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教材安排这次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拼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难点是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七巧板、课件、用于奖励的星星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玩过拼图游戏吗?小明最喜欢玩拼图游戏,看,现在他又在拼图。(电脑出示拼成的图形人、鱼、帆船)这些图漂亮吗?这些漂亮的图其实都是由这七块图形拼成的,有谁知道这是什么?(通过电脑将人、鱼、帆船各拆开成七块图形,再将这七块图形旋转、移动拼成一副七巧板)。
五个三角形中哪些三角形的大小是一样的?
二、自主探索,开发潜能。
1、组织竞赛。
谈话:小朋友,你们想不性也来拼一拼?今天我们临时分成6个小队来比一比。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走到一起,选出小队长,并为自己的小队取名字。
小队长,你们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队的.名称吗?(小队长汇报)。
今天6个小队就来举行一次夺星大赛,哪一队得到的红星多就是今天的冠军队。、
2、用两块板拼图形。
统计一下你们小队拼出两中正方形的人数,注意统计在心里。谁能代表你们小队来说说统计的结果。
评比贴星。
谈话;刚才我们小组用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你还会用这两块三角形拼成其他图形吗?拼好后先在队内交流,再在班内交流。
3、用三块板拼图形。
谈话:如果拿出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哪些已经认识的图形呢?请你试一试一个小队内的同学拼的最好不一样,拼好后贴在磁性黑板上。(采用小组围坐的形式,每组发一个小磁性黑板,竖在教室的两边,要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到。)。
谁来说说你们小队拼成了哪几种图形?
每队拼成几种图形就贴上几颗星。
小结:用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
4、用四、五、六块板拼图形。
谈话: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或六块也能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你想试一试吗?如果有困难,可以仿照书上的图形拼。拼好后先在小队内说说拼成几种图形,再在班内交流。
每队拼成几种图形就贴上几颗星。
5、用七块板拼图形。
你们喜欢哪些?照着拼一拼。
用七巧板你们还能拼出其他图形吗?6个小队来比一比,看哪一队的小朋友拼出的图形最漂亮,最多。
三、参观评比。
学生拼好后可以走下来参观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在参观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来评比。
有趣的数学课小学(专业19篇)篇十二
写数学日记就像写文章一样,选材很关键,要有新意,视角要独特,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了数学日记,供大家参考。
哦!原来王老师要教我们“加法交换律”:a等于一个加数b,b等于另一个加数,c等于和。例如:a+b=b+a,怪不得她今天这么古怪,看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句话得改成“大千数学,无奇不有”喽!哈哈!
这就是为大家提供的数学日记,希望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大家及时关注!
有趣的数学课小学(专业19篇)篇十三
今天,数学课的时候仲老师让我们做游戏。第一个游戏是比谁摆的楼最高,我们组材料不多,怎么摆也摆不好。但是我们都不放弃,第二个游戏是比谁摆的最漂亮,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摆了一个漂亮的学校。老师夸我们善于思考,还让我们继续努力。受到老师表扬,我们四人小组每个人都心情舒畅。
有趣的数学课小学(专业19篇)篇十四
今天上午,我们数学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我非常喜欢。
一上课,我们就看到黑板上老师精心画得漂亮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菱形和五角星形,颜色各不相同,但很有规律。原来今天要学找规律呀,大家顿时来了精神。
杨老师先让我们同桌讨论黑板上的图形,大家七嘴八舌的开始讨论,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接着杨老师开始提问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我也把手举得高高的。可惜老师好像把我看成了一个隐形人似的,就是不挑我。
同学们的回答都十分简单。有的说:“斜着一行都是星星。”有的说:“横着和竖着图形一样。”还有一个同学特搞笑,他自信地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这些图形好像在走迷宫。”大家听了哈哈大笑。最后,还是郑涵文说了一个完整的答案,“每行的第一个变到了下一行的最后一个。”老师让大家为她鼓掌。哎!真可恶,她都抢了我的台词了,要不然这个掌声应该是我的。
杨老师怕我们不明白,还专门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老师拿来三个粉笔盒和一张卡片,并排横着摆成一排,然后把第一个粉笔盒放到了最后一个。连续移动了四个,像开火车一样,大家一下子看明白了,都笑了起来。
最后,老师又给我们详细总结了怎样找规律。还让我们在课本上做了练习,结果我全做对了。这真是一节有趣的数学呀!
有趣的数学课小学(专业19篇)篇十五
第四单元简单的统计(二)。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使学生学会制人选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学会制作一引起简单的统计图。
4.使学生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受到国情教育。
(二)教学指导。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及制作的一般步骤。
1.教学统计表时,启发学生在原来的统计表中增加一栏内容(百分数)就可以看出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
2.教学统计图时,应比较详细地介绍制作的一般步骤,边讲解边制作。教学例2时,应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不同之处。
3.注意指导学生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案。
1.统计表。
第一课时。
课题: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70~7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掌握含有百分数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会计算合计中的百分数;进定步学会制复式统计表。
2.加深对百分数在统计中的作用的'理解,能运用百分数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绘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过程:
1.以旧引新。
说说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步骤?
2.新授。
(1)导入新授。
我们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
东山村村办企业收入统计表3月制。
全村总收入。
其中村办企业收藏。
合计。
750万。
420万。
875万。
542.5万。
1800万。
1449万。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回答:
1)每年全村总收入和其中村办企业收各是多少?
2)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这个年度中村办企业中村办企业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做?(先讨论,再回答)。
(3)教师说明:只要在这个统计表中再增加一栏,依次填上每年村办企业收入占体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就可以了。教师边讲边在原统计表在右边增加一栏,就成为例1的第二个统计表了。(见教材页)。
(4)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第二个统计表,并提问:
1)1992年全村收入比1991年增加多少万元?
2)1992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1年增加多少万元?
3)1992年该村其他收入(包括粮食、副业等)比1991年增加多少万元?
4)1992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之几?
(5)强调。
1)计算百分数时,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
2)合计这一行的百分数要用三年村办企业收入的合计数占三年总收入的百分比。
(6)新授小结。
在填写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时,先看清表中的要求,想好怎样计算问题的百分数,然后再填。
3.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52页“做一做”
4.全课总结。
提问学生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内容?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5.作。
练习十一1-2题。
第二课时。
统计表的练习。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百分数统计表的结构及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数据计算与表格填写。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3.通过制统计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讲述练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这节课我们进行巩固练习。
2.复习。
让学生观察教材52页例1统计表提问:制一张合格的统计表的步骤是什么?(要求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回答)。
制复式统计表的步骤:
(1)设计“表头”
(2)定纵横栏目各需几格。
(3)画表。
(4)填写数据(包括总计、合计)。
(5)写上名称、制表日期
3.巩固练习。
在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
方法:指导做题,让学生研究后再制表。
(1)提问:“各年级”和“全年级”各表示什么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制表的步骤。
4.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方法: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回答第二季度合计数填写的位置,全班齐练。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准确计算。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差后,发现普通的问题要统一纠正。
5.深化练习。
练习十一第6题,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试做。
教师引导,表中各班占总数的百分几中的总数指的是谁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做后讲评。
6.全课总结。
有关统计部分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因此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7.作业(补充)。
(1)请把下面统计表填写完整。
双林衬衫厂去年各季度生产情况统计表1993年1月。
项目。
件数。
季度。
计划产量。
实际产量。
完成计划的百分数。
合计。
第一季度。
8000125%。
第二季度。
1120%。
第三季度。
100012500。
第四季度。
18200140%。
(2)填表。根据统计要求将下表填写完整。
东方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性别。
人数。
年级。
合计。
男生。
女生。
各年级女生占男姓人数的百分数。
总计。
280。
低年级。
9047。
中年级。
8036。
高年级。
522.统计图。
第一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方法,能看懂和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2.培养学生初步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1.复习。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们已经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
(板书:统计图)。
(2)导入新授。
(出示从报刊或图书搜集的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告诉学生: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表三种。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种-条形统计图。
(完成板书:条形统计图)。
2.新授。
(1)教学条形图统计图的意义及组成。
(2)教学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出示例1。
例1某地~20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年份。
19。
19。
2000年。
降水量(毫米)。
9208601005670704。
根据表中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2)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自学: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完成这张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1)归纳制作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哪一年的年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
3)哪一年的年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
4)最多年降水量大约是最水年降水量的几倍?
归纳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想一想: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特点: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3)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75页的“做一做”
注意:画出的直条要准确;直条顶上注明具体数量。
(4)小结: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是什么?在制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5)看书并质疑。
3.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1、2题。
4.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过程:
1.以旧引新。
回答。
(1)统计图分为哪几种?什么是条形统计图。
(2)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分为哪几步?
2.新授。
(1)揭示课题:这节课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2)学习例21)出示例2。
例2下面是前进机床厂各车间男、女工人数统计表。
车间。
人数。
性别。
合计。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第三车间。
总计。
570110245215。
男工。
32580110135。
女工。
2453013580。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2)看书第57页,思考并讨论。
a.例2是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
b.画这幅条形统计图时,需哪些地方与例1相同?哪些地方与例1不同?
3)回答思考题。
例2是一个复式统计表,
与例1相比二者相同点是。
二者不同点是。
4)依照课本第58页例2中,第一、第二车间的制图方法,完成第三车间的制图。
5)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
6)观察例2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a.男工人数最多的是哪个车间?最少的是哪个车间?
b.女工人数最多的是哪个车间?最少是是哪个车间?
c.在统计图怎样找出哪个车间的人数最多?哪个车间人数最少?
(3)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注意的问题。
(4)看书并质疑。
3.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12第5、6题。
4.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第三课时。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看懂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2.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新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条。
有趣的数学课小学(专业19篇)篇十六
今天,我们一家人很早就起床了,准备坐上爸爸新买的汽车到外婆家。
在车上,爸爸对妈妈说:“这车的车牌也不错哦!
”我马上问:“车牌是什么哦?”
爸爸回答:“2816”。
我想了想,说:“这有什么特别呢?”
“你再想想吧!”爸爸说。
我开始有点不耐烦了,于是问妈妈,妈妈笑了笑说:“孩子,我想这车牌的数字不就是你数学里的一句口诀吗?”
“对啊,对啊!二八得十六啊!”我兴奋地说,“原来这数字那么的有趣!”
爸爸这时也笑了,说“只要你在平时的生活中仔细地观察,肯定会发现很多关于数字有趣的地方!”
在一路去和回来的路上,我一直看这窗外,看这每一辆在我身边经过的汽车的车牌!
数学日记可以促进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要想了解更多的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我们。
有趣的数学课小学(专业19篇)篇十七
自从上初中以来,我最爱上的就是数学课。因为老师教的方法独特,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快乐中学到知识。
今天,我们又上了一节数学课。老师要求我们把每道题都理解透彻,还让我们站在讲台上当小老师,以免我们有些人不懂装懂,滥竽充数。当然,我们都有点害怕,万一老师提问起来,万一不会,老师就该发火了,就该严厉的批评我们。那我们只有乖乖的认真听老师讲课,那自然而然听课效率就高了。可总有些人一上课就打瞌睡,老师一看,就改变策略,让我们先小组分析,讨论,分析不到位的,老师再仔细分析,经过几次分析,非常明白了。
其实,我们的老师不仅教法独特,而且还多才多艺。每一次上课,他都为了让我们放松心情,给我们讲个故事,唱首歌,让我们心情愉悦,再进入讲课流程。老师还注重提问,让我们大胆自觉发言,无论对错,都没关系,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值得表扬的。如果谁回答的好,还是第一个举手发言,那么就加分,小组加分,个人加分,当然小组分高,整个小组的人都很荣耀,并且少做题,多美!
我每次上数学课,我就精神十足,因为,我非常喜欢这种教学的方式,快乐有趣!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有趣的数学课小学(专业19篇)篇十八
说起课堂上的趣闻,就不得不谈起我们的数学老师——李红兵老师。他大大圆圆的眼睛特别明亮,他笑起来嘴巴像月牙儿。他真是个风趣幽默又和蔼可亲的人。
趣闻一:有趣的自我介绍。
星期四的早上,我们即将上第一节数学课,心情急切激动。在我们期盼的目光中,李老师缓缓走来,开始自我介绍。只见他面色凝重,目光严肃,故作深沉地说:“我很佩服我们26班的班主任周老师,周老师这个英语老师很神奇,而我这个数学老师很神经。”全班顿时哄堂大笑。李老师也哈哈大笑起来。
星期五第一节课,李老师走进教室见我们很多人都没有睡醒的样子,于是决定出道题,答对有奖,给我们提神。李老师出了道选择题,-2+3=?很多同学马上举手,希望老师叫他。这时老师叫了一个举手最快的同学。而这个同学站起来却嗯了半天,面红耳赤,也没有答出来。同学们就有议论和嘲笑的声音了。这时李老师幽默地说:“这位同学特意为大家举手抢到了回答问题的机会,谁愿意和他搭档,负责回答呢?”这时同学们再次举起手,自然也为这位同学解了围。
李老师每次给我们讲课时总是激情澎湃,幽默风趣。每次讲课时声音总是抑扬顿挫,并配上一些肢体语言。有一次讲解一道难题,他怕同学们理解不了,就半个身子躺在讲台上展示那个画面和情景,并配上夸张的表情。这样的教学使同学们学到了知识,身心愉悦。
这就是数学课堂上的趣闻,主角就是我们可爱的李老师。真荣幸能做李老师的弟子,我也一定会努力学习来报答他对我的教导,不辜负他的殷殷期望。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有趣的数学课小学(专业19篇)篇十九
我是一名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前段时间,中心学校的郭老师在我们的教室上了一堂非常。这节课,不但让我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也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好奇。
对于我来说,数学知识真的是难以理解,更别说有兴趣了!每次上课以后,我都记不住老师讲过什么了,感觉很烦!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呢?然而,从上完那堂课后,我开始转变了。
随着上课音乐声后,郭老师笑眯眯的走进来,用神秘的口气说:“同学们,你们平时学习非常努力,今天为了奖励你们,我准备带大家去一座神秘的城堡玩一玩,你们愿意去吗?”郭老师的话,一下子让我们兴奋起来,个个神采飞扬的齐声表示愿意去!随后,郭老师播放了一段录像,哇!悠扬的音乐伴随着“城堡”的画面,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真令人陶醉。“同学们,城堡到了!”郭老师话音刚落,一座好似迪士尼乐园般的“城堡”呈现在眼前。真不可思议,难道这是在上数学课?“城堡”又是怎么回事呢?郭老师仿佛早已看穿了我们的心思,郑重的说:“同学们,要想到城堡里参观,必须答对“魔卡”上的问题。”听完郭老师的话,我的好奇心一下子便活跃起来,急着想要过关。于是,我仔细的看着“魔卡”上的问题。当郭老师走到我面前时,我既紧张又兴奋,原本上课从不敢发言的,可不知为什么,突然间也想表现一下。我笑着回答了问题,而且说的很流利,郭老师惊讶的对我说:“晓晓你观察的真仔细、回答的也很完整,老师真为你骄傲!你过关了!”听到郭老师的表扬,我心中别提有多美了!手中紧紧的握着“魔卡”,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于是,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期待着迎接下面的挑战!
接下来,郭老师更像一名“导游员”,她边操作边带领我们在“城堡”各处参观,城堡里有趣的地方可真多呀!有“图形博物馆、生活实物馆、音乐功能厅、魔幻手工坊、梦幻便利店”。只见郭老师用手轻轻一点“图形博物馆”的大门便打开了,哇!我看到了好多各种颜色及不同形状的图形,都是我们熟悉的。我急抢着喊到:“老师,我认识!正方形”随后,同学们纷纷回答:“还有长方形、圆形……”。郭老师点点头笑着说:“原来图形博物馆里陈列了这么多,不同形状的图形,它们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忽然,闫龙华用尖尖的嗓音说道:“老师,那是什么图形?”咦?只见在陈列架的下方,有一个红色的图形。“你观察的真仔细!这个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认识的“新朋友”它叫“三角形”。之后,郭老师不但教会了我们怎样识别三角形,而且还告诉了我们三角形在生活中的运用;还组织我们到“手工坊”里学习叠三角形;最后,我们还去了“展览馆”欣赏了用三角形拼摆出的手工作品……生活中隐藏了这么多与数学有关的知识,真让我吃惊!
啊!这节课我真喜欢,它让我品尝到了快乐学习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