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制定出的具体行动计划。接下来将会为大家介绍一些编写教学工作计划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金色花(专业13篇)篇一
导入语:
这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仍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挚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与它同样题材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
泰戈尔是印度伟大的诗人、作家。他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小沙子》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过渡】下面,我请三位同学和我共同完成这篇文章的范读。
1 师生共读 师读1、2、3段,一位读4, 一位读5、6, 一位读7、8、9 。
【过渡】三位同学读的都很不错,接下来,我想请其他同学起来试一下,选一段你最喜欢的场景。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孩子跟妈妈嬉戏的场景,选一部分你最喜欢的,读几句话也可以,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下,看看你是不是能把孩子的个性表达出来,把孩子的感情表达出来。如果读得好,我们在座的同学就给他以掌声来表示肯定。来谁愿意试一下。
2 学生试读 (选6人)
1 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 妈妈是怎样的人?
【过渡】刚才这些同学读的过程中,你们为什么会给予掌声?因为他们读的怎么样啊?
(读出了感情,读出了个性,或者说,我们听他们读了以后,感觉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啊?)
【过渡】那么,从同学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妈妈又是怎样的人呢?
【板书】妈妈 关心 担心 无私的爱 慈祥 亲切
【过渡】慈祥、亲切,为什么呢?
(孩子变成金色花,玩了一天,妈妈也没有责怪孩子)
那么,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妈妈的话中,哪个词应该强调呢?妈妈一天没有见到孩子,此时一见,什么心情 ?
(担心)
那么,哪个词应该强调呢?
(哪里)
坏孩子是什么含义?该怎么读?
(嗔怪、担忧、焦虑、欣喜交织在一起的情感 假装生气 亲切)
孩子不回答妈妈的话,是撒谎吗?那是什么?应是什么语气?
(顽皮 撒娇 得意洋洋 淘气 天真 机灵)
语文教案金色花(专业13篇)篇二
4、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资料或开花时的图片或亲自观察一下。
同学们见过草地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指名学生回答)今天,老师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能解决的,让学生进行回答,不能解决的,留在学文时解决)。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可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金色的草地
蒲公英一本正经揪掉
草地许许多多金色开心
语文教案金色花(专业13篇)篇三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1.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信息。
1.大量的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位,抒发自己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1.教师出示谜语,学生进行猜谜活动,引出蒲公英。
2.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
3.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蒲公英,请学生们欣赏。
引出课题并板书。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指导: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把预习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在小组内解决,读完诗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生字生词。
(2)交流研讨
1.组长指名读,(纠正字音)二类字读一遍,组一个词。
2.一类字书写,组两个词。找形近字记忆字形,并组词区别同音字,并组词,找多音字并组词。
3.解释重点词语,找近反义词。
4.教师抽查文中的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5.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进行评价。
6.课堂练习
多音字组词:
落、数、觉、看、种
第二课时
情景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自学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做上记号。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交流研讨:组长组织交流,弄明白不懂的问题,如有疑难全班交流.
(草地很美——有了新的发现,不在揪蒲公英了。)
教师引导学生找一找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进行深入理解。
指导感情朗读时,草地的美丽可以利用课件展示蒲公英的美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进行朗读;兄弟俩欢快玩耍时,可以利用课件衬托出情景进行朗读;读小作者的新发现时,引导学生读出蒲公英的可爱等。
对于最后一段,也就是文章的主旨“物我合一”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深深喜爱之情,利用朗读感悟。
预设二:
教师也可以围绕“小作者很喜欢蒲公英”这条主线来安排教学,即引导学生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小作者对蒲公英很喜爱呢?”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a:蒲公英给他们兄弟两带来的快乐;
b:长满蒲公英的草地为他们带来的愉悦心情;
c:不再揪蒲公英了,因为小作者有了新的发现;
d:感情升华:蒲公英就像时我们的朋友一样,和我们一同睡觉,一同迎接太阳。
(感情朗读策略同预设一。)
质疑答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1.读有关描写花草树木的文章,积累好词好句,以便用于写作。
2.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写下来。
语文教案金色花(专业13篇)篇四
第课时。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抒写感情。
默读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个性修改。
一、故事导入。
(师用沉重、悲伤的语气讲述故事《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大家还记得震惊世界的“9·11”大灾难吗当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56层。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爱德华拨打了两个电话分别给他的助手和律师,可还没等电话接通,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又拨通了第三个电话……大家想一想,第三个电话是给谁的呢律师赶到旧金山,见到了爱德华悲恸欲绝的母亲。母亲流着泪说:“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我的。我儿子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大家想想:爱德华对他的母亲说的是怎样的一句话呢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你!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爱的洗礼!(师板书课题)。
二、逐步深入,感悟“美丽”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了解“金色花”和“泰戈尔”的情况。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2、真情朗读——感受美。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2)学生带着听读的启发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
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3)学生个读,并且说出自己初读的感受,师生共评。
3、联想画面——品味美。
(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式读了这首诗,诗歌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
学生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否来自于这一首诗。
(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2)学生用“我感受到了这样的画面……”的句式发挥联想,将诗中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并且在小组中交流对诗中画面的感受。
4、抒写情怀——再现美。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是否觉得我们也应该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做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创意的抒写来表达我们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展开想象的翅膀,请以“妈妈,假如我变成了______”来说一段话,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示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学生课堂交流,教师点评。)。
三、教师总结。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相互的。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所以这堂课老师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作业设计。
请你模仿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妈妈,我想说爱你”为题,学写一首散文短诗。
组长检查签字:包组领导签字:
语文教案金色花(专业13篇)篇五
4、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资料或开花时的图片或亲自观察一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见过草地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指名学生回答)今天,老师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据题置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能解决的,让学生进行回答,不能解决的,留在学文时解决)。
三、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可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板书设计。
蒲公英一本正经揪掉。
草地许许多多金色开心。
语文教案金色花(专业13篇)篇六
1、能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认识7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使自己感动的部分。
4、能说出自己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地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一句话的理解。
5、能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6、能感受到革命前辈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产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1、预习: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搜集长征的`有关资料,通过初步阅读了解资料的内容,进行剪辑整理,弄清与课文学习的联系。
一、交流搜集资料。
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包括长征的时间、路线、有关长征的诗词、歌曲、长征中的动人故事、英雄人物等各种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研读阅读提示。
认真研读"阅读提示",之后,说说阅读提示提了几方面的学习要求,弄清在阅读中要做什么,怎样做好。
三、自读理解内容。
1、回顾读书方法。如读一读、想一想、查一查、画一画、标一标、注一注、议一议等。
2、学生按阅读提示,运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3、教师有针对地进行学法指导。
四、交流读书收获。
1、在阅读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字、词、句、段、篇几个方面进行交流,教给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方法。
2、学生畅谈收获。
3、把对老班长说的话写在课文的插图旁边,进行交流。
五、总结布置作业。
把本课阅读学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摘录到读书笔记上,把《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语文教案金色花(专业13篇)篇七
《金色花》是泰戈尔《新月集》的代表作品。这是一篇散文诗,这是一篇表现着浓烈的、圣洁的母子之情的抒情诗,这也是一篇寄托着泰戈尔对逝去的亲爱的妻儿的缅怀诗。借助母子形象歌颂圣洁之爱是《新月集》里不少作品的共同主题。教学中,深入文本细处,通过比读手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之精美,通过抓住人物语言引导学生更细致地解读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对“爱与被爱都同样幸福”的理解与实践,并以篇带类,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新月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儿化音。会读会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找出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的句子会说出其蕴含的母爱的伟大深沉。
1.掌握朗诵技巧,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2.通过比读法品味语言,更细腻地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3.初步了解泰戈尔《新月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的最后一段。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语文教案金色花(专业13篇)篇八
课题。
第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抒写感情。
教法学法。
默读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故事导入。
(师用沉重、悲伤的语气讲述故事《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大家还记得震惊世界的“9・11”大灾难吗当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56层。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爱德华拨打了两个电话分别给他的助手和律师,可还没等电话接通,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又拨通了第三个电话……大家想一想,第三个电话是给谁的呢律师赶到旧金山,见到了爱德华悲恸欲绝的母亲。母亲流着泪说:“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我的。我儿子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大家想想:爱德华对他的母亲说的是怎样的一句话呢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你!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爱的洗礼!(师板书课题)。
二、逐步深入,感悟“美丽”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了解“金色花”和“泰戈尔”的情况。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2、真情朗读――感受美。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2)学生带着听读的启发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
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3)学生个读,并且说出自己初读的感受,师生共评。
3、联想画面――品味美。
(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式读了这首诗,诗歌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
学生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否来自于这一首诗。
(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2)学生用“我感受到了这样的画面……”的句式发挥联想,将诗中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并且在小组中交流对诗中画面的感受。
4、抒写情怀――再现美。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是否觉得我们也应该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做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创意的抒写来表达我们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展开想象的翅膀,请以“妈妈,假如我变成了______”来说一段话,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示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学生课堂交流,教师点评。)。
三、教师总结。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相互的。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所以这堂课老师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请你模仿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妈妈,我想说爱你”为题,学写一首散文短诗。
课后反思。
组长检查签字:包组领导签字:
语文教案金色花(专业13篇)篇九
一、教学目标:
1、在齐读、分角色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散文诗的优美、闲适、自然的语言,并尝试背诵课文。
2、让学生在品读重点语句中,深刻体会作家在散文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孩子的天真、纯洁的天性,和母子之间和谐、温馨的爱。
3、联系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母亲寻找儿子的那一段文字,提升学生对母爱情感的进一步体悟。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精美的语言和蕴含其中的浓浓母爱深情。
2、在比较阅读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品味散文诗中的蕴含的情感,并联系生活情感经验,感悟无所不在的母爱深情。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步骤:
1、导入:
故事导入法:讲述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麻雀》,一只老麻雀不顾自己的安危,从猎狗的嘴巴中勇夺下自己的孩子。(故事略)。作者说,“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爱的冲动。”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呀?(母爱)是啊,一只小小的麻雀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颂过崇高的母爱,大家印象中有没有关于母爱的“古诗”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很好,其实在我们东方,除了我们国家以外,还有许多古国在他们的文明中都歌颂过母爱的光辉,我们今天就来学一首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瞧一瞧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如何来歌颂母爱的。
(板书:金色花,泰戈尔)
2、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习惯,让他们边听边想,用笔圈出重点的字词、语句)
明确:我是一个天真、可爱、调皮、活泼的孩子。
如:“假如我变成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体现了孩子的调皮,好动。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体现孩子天真、俏皮、撒娇,与妈妈捉迷藏,又懂得体谅妈妈的可爱形象。(注意“匿”的读音与字义。)
3、分析研讨
(1)为什么“我”要变成金色花,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分角色朗读:请男生读文中关于“我”的句子,女生读妈妈说的话。要求读出孩子的天真、调皮,妈妈的关心与担忧。并进行简要的点评。
a、明确前半个问题:金色花是圣树上所开的一种花,在印度非常受尊敬。“我”在这里变成一朵金色花,不仅仅是因为“好玩”,也不是为了和妈妈捉迷藏,而是也希望为妈妈做点什么事情。在妈妈时祷告嗅到香气,在午后看书时不伤眼睛。
b、明确后半个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是为了做好事不留名?还是为了回报母爱?……(让学生自由讨论得到各种丰富多彩的答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在探讨孩子的行为与母爱的关系,从孩子的角度来表达母子之爱,孩子的快乐、天真、活泼,正是因为他沐浴在母爱之中,感受着浓浓的母爱关怀。)
a、请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的两句话,“孩子,你在哪里呀?”和“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重点朗读,请学生个别读,特别是“你这坏孩子”应该用怎样的口吻来读。教师指导读。
明确: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谈谈当孩子不见时母亲的心情和再见时的情感变化。
其实是母亲在一天见不到孩子的焦急心情,自然要嗔怪孩子,又惊又喜。(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中自然容易理解)。
b、“我不告诉你,妈妈” 是孩子的得意又善意的谎言,要读出童真的孩子可爱撒娇的口吻。
(3)有感情地全班齐读,注意读出孩子天真、活泼、嬉戏又略带撒娇的口吻和母亲的焦急与关心,细细体会纯洁的母爱。
4、拓展阅读
请学生欣赏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第二部分“我与母亲”中的一个片段,感受母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侮,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全班阅读材料,简要介绍史铁生,了解写作的背景。
对比阅读,思考“我”为什么要躲着母亲?与《金色花》中我躲起来有什么不同点?感受两个孩子对母亲的不同体悟,一种是童真的交流,另一种是懊悔的表达。学会珍惜母爱,学会善于表达对母亲的爱。
5、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一谈,如果我是这个孩子,我会为母亲做些什么?
小结:这是一首散文诗,不同与我们所学过的诗歌和散文,它既有诗歌简洁含蓄的特点,同时又不囿于诗歌格式的限制,具有散文闲散优美的特点。让我们珍惜点滴的母爱,她就在我们的身边,请记得好好珍惜,细细体悟,千万不要到失去了再后悔莫及。
语文教案金色花(专业13篇)篇十
1、积累字词。
2、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熟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
诗歌展示、歌颂母爱。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
教学重点。
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机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母爱是一个人类吟咏不绝的主题。同学们,你们和母亲朝夕相处,是否感受到母亲那细微的点点滴滴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咏母子之情的散文诗。
二、作者简介。
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零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匿笑沐浴()()祷告()。
嗅()衍()摩()。
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祷告、沐浴:
四、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给予指导。
1、自由朗读。2、听课文示范朗读磁带,注意对朗读技巧的把握。
3、个别学生读。4、学生评价。
五、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1、请谈谈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2)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3)诗歌表现了什么?
4、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三、母亲、孩子(金色花――圣树)。
次、祷告、散发香气。
嬉、读书、投影书页。
戏、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六、迁移拓展。
1、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注意体会其内在思想感情。
2、学生谈感受。
语文教案金色花(专业13篇)篇十一
教学目的:1、体会爱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2、体会诗歌的不同表现形式。
3、了解爱背后的两位伟大的作家。
教学重点:赏析文章,从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一、导语:
一位世纪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给他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朗星稀的一个夜晚,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
1、你们知道这位世纪老人和她的朋友分别是谁吗?
著名女作家――冰心印度诗圣――泰戈尔。
冰心正是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写出300多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结集为《繁星》和《春水》。
2、那么,根据你查阅的和老师提供给你的资料,哪位老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泰戈尔:《新月集》新月代表儿童,为读者构筑的是一个洋溢着欢乐,倾心于爱的和光明的世界,其中玩具中写到:孩子,你真是快活呀,一早晨坐在泥土里,耍着折下来的`小树枝儿.我微笑地看你在那里耍着那根折下来的小树枝儿.我正忙着算帐,一小时一小时在那里加叠数字.我寻求贵重的玩具,收集金块与银块.你呢,无论找到什么便去做你的快乐的游戏,我呢,却把我的时间与力气都浪费在那些我永不能得到的东西上.泰戈尔把我们从贪婪的成人世界,带到纯洁、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让我们感受到童年的天真和美好。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吉檀伽利》中,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
他的作品因为有爱,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和真诚。
冰心:“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她一生的名言,也是她一生坚持的信念。
她在1923――1926年,她把自己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和感受以及对往事的回忆,陆续写成亲昵恳切的29封寄小读者的信,集结为《寄小读者》后来又相继出版了《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都是写给孩子、宣传爱心的。
她的作品中渗透出爱的哲学。
晚年,把自己的稿费20余万,捐给孩子和希望工程。非常富有爱心。
冰心的一生,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敢于揭露黑暗、腐朽的东西,无私无畏。
二、的确,你会发现无论是他们的作品、为人,还是思想都充满着爱。今天,我们就来赏析他们的两首诗《金色花》和《纸船》看看他们是怎么诠释爱、诉说爱的。
三、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而这种情感常常是靠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现的,我们要领悟这种情感,就要明确这两首诗的主要意象。(借什么来抒情的)。
四、请同学们自己出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借这两种意象想要表达什么感情?
对母亲的爱、两文有着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爱。
五、即使同样写母爱,两文还有着不同的特色,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找同学读课文)。
两名同学在读的过程中感情基调的把握是否一样?
金――天真、欢快、充满童稚的乐趣,享受母爱。
纸――低沉、深情、充满期待的,向往母爱。
六、同是写母爱的文章,可是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你更欣赏哪一篇呢?请同学们通过朗读讨论来体会这不同的母爱。
金色花:1、写的充满生活气息,充满童趣――变成金色花1、在母亲祈祷时,发出香味,让她闻到花香。2、在母亲看书时,把影子投到书上,3、母亲去牛棚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让她讲故事。4、最后,母亲问她去哪也不告诉,从中看到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
2、母子之间的感情非常的亲密、和谐。有一种幸福感,满足感。
3、充满想象,把自己变成金色花来表现母爱。
4、意境很美,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的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写出一个调皮的与妈妈嬉戏的孩子。轻松活泼。
5、结合背景,20世纪初,是泰戈尔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是他心中的爱,是他对生命的爱,对孩子的爱,支撑他写出伟大的关于爱的作品,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母爱的力量尤其伟大。
6、泰戈尔通过写母爱的作品来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但他不同于同一时代很多作家的爱,他没把精力投入到揭露社会的丑恶,而是在美的领域里开垦、耕耘,他不是用鞭子去惊醒读者,而是用微笑融化读者,这是因为他的一生都怀着对人类的爱和不谢的童心。
7、------(自己再谈)。
纸
文档为doc格式。
语文教案金色花(专业13篇)篇十二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它通过奇特的想象,写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假想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去与妈妈“捉迷藏”,但又不是真的捉迷藏,而是隐蔽自己身形,暗中为妈妈做事,不让妈妈知道。诗人的目的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爱,去反映妈妈对孩子的爱,从而表现世界上最圣洁最美好的情感――母爱。
[教学设想及依据]。
1、《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有自己的评价,能有自己的见解;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自己的感悟。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本单元教学指出,学习诗歌,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还要学习朗读技巧,学习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去分析理解。
3、在教学中,尽可能开放课堂,给学生较为宽松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教学目的]。
1、学习并积累“匿笑”、“祷告”、“沐浴”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策略]。
采用板块式、对话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朗读显情。
1、介绍相关资料。
2、整体感悟。
3、自读,揣摩,交流。
4、听读,比较,提高。
5、朗读展示(或齐读)。
三、解读形象。
1、提要求。
2、学生读课文,作圈点批注。
3、交流与小结。
四、问题探讨。
五、自由写话。
六、总结。
语文教案金色花(专业13篇)篇十三
教学设想:
在本文之前,我们已经对诗歌的品读有所了解。《金色花》一文语言生动、活泼,学生很感兴趣。我希望能通过学生自己品读,揣摩情感、语气,从而引入对该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以讨论、合作的方式把握诗的内容,理解文中优美句子。让学生不仅能感悟出诗中浓浓的亲情,也能产生情感的共鸣,在生活中默默地关爱父母。
教材分析:
《金色花》是一首抒情诗,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的代表作。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发生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中可以从三个方面落实这些内容:
(1)通过各种方式朗读,让学生把握诗的情感。
(2)品析句子: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细细品读诗中意蕴深刻的句子。
(3)把握主题:对最后两段的分析,把握全诗的主题,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进入中学后学了很几篇诗歌,但是大多都由老师引导分析,听受较多,希望能让学生学会自己感悟,找到朗读方法,能较为准确的把握诗的情感和内容。并且在佳句赏析方面一直是学生感到吃力的地方,如果能在平时教学中加以落实,也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更为重要的是目前的学生总认为父母的关爱与付出是应该的,不能从内心去理解父母,更不要谈回报,本堂课也想让学生能在思想与情感中得到启发。
课题:24、诗两首――《金色花》。
时间:20xx年12月15日。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反复朗读本诗,把握诗的情感,并整体感悟全诗内容。
2、学生品读诗中佳句,仔细分析诗歌,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训练,通过分析句子,体悟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教学媒体: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的生活幸福的,是无私的。
的确,在母亲身边,沐浴着母爱的孩子是何等的幸福快乐,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去感受那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