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教案的精选,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教案(汇总19篇)篇一
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课件。
一、问题引入,快速抢答比赛。
(1)一本书共有400页,小明已经看了102页,大约还有多少页没看?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估算解决问题”【板书】。
二、交流探究。
1、生说信息和问题。
2、这个问题能解决吗?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板书】223+234。
3、用他的方法判断下,你认为能坐得下吗?(请3-4个生说,不具体说理由)。
怎么想的呀,把你的想法在四人一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223+234220+230=450>441坐不下。
预设生2:223>220,234>230,220+230=450,223+234>450。坐不下。
预设生3:200+200=400,20+30=50,223+234>450。坐不下。
预设生4:精确计算223+234=457。
4、辨析:有一位小朋友估算的方法和我们想得不一样,打开书本15页,看到“分析与解答”,为什么这位小朋友说还是不能确定呢?将223看成200,234看成200,这样算出200+200=400,虽然我们知道223+234>400,但无法确定是否大于441。在这一题中把三位数看成整百数还不能解决,要看成几百几十的数。
6、解答正确吗?你有没有什么方法证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板书:
三、反馈练习:
1.课件呈现p15的“做一做”:你认为坐得下吗?(生说一说,你呢,你呢?)。
(1)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记录在1号练习本上。(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2)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3)谁愿意来展示你的想法。(生展示练习本,让生自己说。)。
生1:将196看成200,将226看成230,这样算出200+230=430,因为430<441,所以坐得下。
讨论生2:196+226,把196看成190,226看成220,190+220=410,这样就能确定196+226<441吗?为什么?(还没算个位,补充6+6=12,看来这种方法还要作进一步分析。)。
师:看看这两种方法,一种把196+226看成200+230是估大了;另一种把196+226看成190+220估小了,哪种方法好呢?(大估更合适,比较简便),看来大估还是小估还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请有错的小朋友订正。
【板书】:196+226(估大)200+230=430<441坐得下。
四、多种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p17练习三的第6题。
(1)请小朋友将这些小鱼分到两个箩筐里,
(2)生判断结果,说想法。
点评:既会判断又会分析,真会学习!
2.变式练习:p17练习三的第8题。
(1)妈妈有400元,够吗?245元+187元。
想1:(小估)240+180=420>400不够。
(2)如果妈妈带500元,够吗?(大估)250+200=450<500,够。
四、全课小结。
1.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们对于估算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用估算解决问题。
【王老师点评】。
1、学生的思维需要辅助外形的呈现,教学中需要思维外化的策略。教师尽量少说,让学生动起来。导入环节,能不能让学生参与进来,可以调整为让学生把结果写在作业纸上,先不说出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学生反馈时,教师将数据写在黑板上,数据不能悬空。
2、第二环节要放手让学生去解答,反馈中一要安抚好采用准确计算的学生,二要引导学生可不可以不准确计算就能判断出结果,同时引导学生从估成几百调整到几百几十。
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本节课通过“学生看电影”与“旅行团看电影”,感受不同的估算方法适合解决不同的问题,解决问题时要根据需要进行灵活选择。总之,一个目标:在估算中感受、体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深刻道理。通过比较“在什么情况下小估(大估)比较合适?”的问题讨论,让学生体会选择估算方法对问题解决的重要。从而使学生将数学知识活用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提高了学生估算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本节课教学中值得调整的是还没有给予学生充分地时间,让其独立思考的基础善,相互讨论,共同探索,老师讲得多,还是没有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每一位孩子都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教案(汇总19篇)篇二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2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体的`轻重。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到通过数据的收集,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
教具准备磅秤、盘秤、天平等。
1.要想知道物体的重量,怎么办?
2重量单位有哪些?
一.估一估物件的重量。
1一颗小纽扣、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分别有多重?
2先让学生估一估,再用天平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1三个同学为一组,拿己的书包,先分别掂一掂,估一估到底哪个书包重?
2用盘秤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1教师指导学生怎样看磅秤。
2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后,再进行活动。
(1)一组同学秤体重。(学会看秤)。
(2)一组同学做体重的原始记录。(通过记录称体重的结果方式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一组同学用背一背同学来体验各种不同的体重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概念。
(4)以上各项各小组轮流进行。
(5)学生讨论、交流,从你们的记录表中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能统计出什么?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教案(汇总19篇)篇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6、97页例3、例4。“做一做”1、2两题。
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能正确计算有关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教育。
相同数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相同数位相减不够时,要向前一位退一再减。
2、5个百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这个数里有多少个十?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3。
1、察第96页收集矿泉水瓶情景图,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80+340。
3、学生自主探索180+340的计算方法。
4、小组讨论交流180+340的计算方法。
5、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选择学生的多种算法板书。
6、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
7、尝试练习:第97页“做一做”1、2题有关加法。
(一)学习例4。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板书。
5、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你最喜欢用哪种?
6、尝试练习:第97“做一做”1、2有关减法。
三、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巩固练习练习二十1、3、4、5题。
五、全课。
六、布置作业练习二十2、9题。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教案(汇总19篇)篇四
教学内容:课本65—66页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当出现竖式计算时,要板书竖式:让学生对照竖式再说一说算理及算法。
3、小结: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在计算加法时要的问题。
4、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你自己能解决吗?自己试一试。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哪个小组愿意把小组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说到竖式时板书。说算法:个位减起,5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15减6等于9,十位2减7不够减,从百位退1,12减7等于5,百位3减2等于1,所以,435减276等于159。
5、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用你喜欢的方法去做。全班交流自己的竖式算法。
6、小结: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从连续退位、细心计算两方面进行交流。四、巩固练习。列竖式计算:
192+58=432—153=646+354=542—169=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竖式计算的算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书67—6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
昨天我们学习了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
592+109=615—457=让学生同位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而后指名起来说算法。
1、第3题:计算并验算。
2、第4题:(1)说题意,你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2)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3、第5题。
(1)先说一说题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解决。(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
4、第6题:找规则,填一填。
5、第7题:数学游戏。
6、第8题:谁摘的松果?连一连。
让学生独立去完成,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7、第9题:
要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入口到珍禽馆”共有几条路?分别是哪几条?
8、第10题:
做题时先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
通过学习,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教案(汇总19篇)篇五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6、97页例3、例4。“做一做”1、2两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能正确计算有关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相同数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相同数位相减不够时,要向前一位退一再减。
教学过程。
2、5个百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这个数里有多少个十?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3。
1、察第96页收集矿泉水瓶情景图,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80+340。
3、学生自主探索180+340的计算方法。
4、小组讨论交流180+340的计算方法。
5、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选择学生的多种算法板书。
6、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
7、尝试练习:第97页“做一做”1、2题有关加法。
(一)学习例4。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板书。
5、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你最喜欢用哪种?
6、尝试练习:第97“做一做”1、2有关减法。
三、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巩固练习练习二十1、3、4、5题。
五、全课。
六、布置作业练习二十2、9题。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教案(汇总19篇)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
2、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万位在第()位。千位在第()位。
(2)6个千,5个百,3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它的最高位是()位,是()位数。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草稿纸上读数、写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分别在计数器上拨出4305、3003。
(1)学生看着计数器,分别写出这两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
(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读这两个数的。(分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结果。
(1)这两个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中间有1个或者2个0)。
(2)你读了几个0?又写了几个0?
(都只读了1个零。但“4305”写了1个0;“3003”写了两个0)。
(“4305”的十位上一个就没有;而“3003”的百位和十位两个数位上都没有。教师补充:0在这里占据了不同的数位,对吧。)。
3、你知道了万以内的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了吧。
(万以内的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写的时候,不管那一位上一个数就没有,用0补足)。
[评析]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既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读数写数互相促进;又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拓展思维训练——做一做第1题。
(1)学生试做,小组讨论。
(2)汇报情况。
这3个数与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前面两个数不仅中间有0,而且末尾也有0,最后的一个数末尾有4个0)。
你读数的时候,读了0吗?
(学生小声读,慢慢体会,在试着举例读。结论:没有读)。
也就是说末尾的0不读。
写数呢?
三、巩固练习。
1、教师报数,学生写数。7504800795003207。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五千零四七千零六十八千零五十四。
(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的是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家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表的是几个0,要弄清0所占的数位。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教案(汇总19篇)篇七
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万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复习笔算。
1、做复习第1题。
(1)做第一组加法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计算。提问:笔算加法要怎样算?
(2)做第二组减法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3)提问:笔算减法要怎样算?
(4)小结:笔算加法和减法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2、做复习第2题第一行,三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把三道题做在自己的本子上。
3、下列题对不对,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65246942356003。
+235+1183-607-235。
4、做复习题第3题里的第一组题。
三、复习加减法的验算。
1、做复习题第4题,指名两人板演。
2、引导学生小结:加法和减法怎样验算、
四、小结。
五、作业:复习第2题余下的六道题。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教案(汇总19篇)篇八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巩固与提高。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与计算起来铺垫的作用。本单元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之间的练习,体会数学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面。
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数学思考方面。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解决问题方面。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安排。
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2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课前三分钟。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3283563。
203()()()()()()。
72317529。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15+55=61+39=35+66=。
23+28=32+46=53+36=37+54=。
15+65=18+26=41+56=13+29=。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35+34=69。
(1)35+30=6565+4=69。
(2)30+30=605+4=960+9=69。
(3)30+34=6464+5=69。
课后反思。
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可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本课首先要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那根弦,打开口算的思路便成为上好本课的关键之一。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教案(汇总19篇)篇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98页例5和做一做,练习二十第6-12题。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598312405819。
400+500300+400600+200100+800。
1.让学生观察第98页学生收集矿泉水瓶情况表,发现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
2.让学生讨论小精灵提问题的意思从而引出估算。
3.谁能解决小精灵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索解答方法,然后再进行交流。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通过对各种估算的对比,学会合理估算。
6根据第98页图表,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7.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2同桌同学讨论完成练习二十第7、8两题。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预测第二天进货情况。
练习二十10、11。
文档为doc格式。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教案(汇总19篇)篇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
将部分数据板书。
2、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9。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
(3)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学例10。
(1)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问题。
文艺书籍:50种。
科学书籍:80种。
学习参考书籍:130种。
(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
(4)进一步口算:900+6001500—600。
三、联系实际应用。
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
2、挑战赛“做一做”1。
3、捉鼠比赛。练习十七第一题。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
四、作业。
“做一做”2。
教学目的: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第八课时整百、整千的加减法(2)。
教学内容:教材p83—84。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教案(汇总19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认识万以内的数,会用计数器表示万以内的数,能熟练的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的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用计数器表示万以内的数,明白各数位表示的意义。
教学构想: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并认识万以内的数;再利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使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知道了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今天,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巩固一下上节课的知识。
二、自主练习。
学生自己看题4:这道题应该怎么做?
试着连一连。
指生答。
游戏:同位合作,你说我写。
三百零二、五千八百七十六百三十四、七百二十。
板书设计:二、手拉手。
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作业设置:自主练习4、6。
课后小结: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教案(汇总19篇)篇十二
[设计意图]通过“猜价格”的游戏激发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兴趣,同时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互动活动。
(1)提示:想一想我们千以内不同数位大小数比较的方法。
自主探究四位数和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1430和980的大小,同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
小组汇报结果1430大于980。因为1430是四位数,而980是三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也就是不同数位的数比较,数位多的数就大。
谁来说说聪聪和妈妈能买到什么电器?你是怎么想的.?及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比较出数的大小。
探究四位数与四位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课件,聪聪正在和另一个小朋友比赛谁读数的速度快,聪聪得了3864分,另外一个小朋友得了3529分。
(2)小组进行讨论:怎样比较3864和3529的大小?
汇报得出:因为3864大于3529。所以聪聪获得胜利,是先比较千位一样大,所以比较百位,3864的百位是8比3529的百位5大,所以3864大于3529。
师生总结:比较万以内数的时候,先比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一样从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掌握万以内数位相同的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后练习要求学生独立比较各组数的大小,并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理解题意。独立比一比。
汇报比较的结果。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5850和8637239和70072133和31445488和5458。
独立比较,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课外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找规律,填一填。
(1)596、597、()、()、()。
(2)1720、1730、()、()、()。
(3)5000、5100、()、()、()。
(4)1360、2360、()、()、5360、()。
(5)2130、3240、()、()、6570、()。
(6)9999、8888、()、()、5555、()。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教案(汇总19篇)篇十三
设计说明: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第三阶段,但它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抽象概念理解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学生已有的对“个、十、百、千”四个数位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从具体的形到抽象的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10个一千是一万”这一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1、数形结合,层层递进,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从情境图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的应用,接着让学生以正方体木块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再以计数器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最后引导学生整理并制作数位顺序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探索数位顺序表的应用价值。
2、由直观到抽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通过数星星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数数,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计数方法的理解。再通过正方体木块、计数器逐步抽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数位顺序表。
学生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体会“大数”。
(1)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看,这是我们的校园,请你们来读一读校园里的这些数吧。
(2)学生尝试读数。
(3)引导学生观看南京长江大桥图,并读数: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2、揭示课题。
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很多比千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一)教学例5。
1、复习数数的方法。
(2)学生集体汇报已经学过的数数的方法。
2、引导学生数正方体木块。
(1)引导学生先观察例5中的正方体木块,然后数一数。
(2)学生集体交流数数的方法。
(先十个十个地数出一百,再一百一百地数出一千,正好是一个大正方体木块,然后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师生归纳: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板书)。
3、在计数器上从一千拨到一万。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数位。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同时引导学生边拨边数,使学生明确:9个一千再加1个一千是一万,我们拨到九千后,再拨一千,应该把9去掉,并向前一位进1。
(4)小结:计数单位“千”的前面是“万”,万是更大的计数单位。
4、整理数位顺序表。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借助计数器想一想这些数位的排列顺序。
(从右往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组织学生制作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制作的数位顺序表,并说一说制作数位顺序表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数位顺序表要从右往左,从低位到高位依次排列)。
(5)指导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568和302,并读出这两个数。
(6)小组讨论数位顺序表对写数、读数有哪些帮助。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教案(汇总19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例7及练习十六第4、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读一读,并说一说,各个数中的“5”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
25710595791135。
2、填空。
()个一是十。
()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10个()是一万。
八百七十二是由()个百、()个十、()个一组成的。
8个千、4个十组成的数是()。
3、在2287、650、80、285、651、79这几个数中:
是两位数的有()是四位数的有()最大的数有()。最小的数有()。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数的组成、数位的认识以及千以内数的比较。
二、学习情景的创设。
1、看挂图。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提示学生“多一些”、“多得多”
3、引导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教案(汇总19篇)篇十五
认识计数单位“万”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
观察、归纳、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
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计数单位万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
学生看图回答。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看图提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解决“一万是多少呢?”的问题好吗?
生1:我们村有一万多人,一万就和我们村的人数差不多。
生2:一万就是10个一千。
生3:一万就是100个百。
生4:2个5000是一万,5个20xx也是一万。
生5:1个4000和1个6000合起来是一万。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下面请大家利用学具盒里的学具摆一摆数一数。
学生动手拨计数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倾听并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上节课的知识的学习,本节课将知识进行迁移,充分感知什么是“一万”
师:刚才的问题大家解决得非常好,我们再来解决另外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怎样写一千二百五十六呢?)。
教师统一教授后,学生自行进行讨论学习,巩固知识。
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师:大家觉得她写得怎么样?
学生互相评价。利用学生互相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再想一想,1256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1256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1500中的“1”“5”各表示多少呢?
学生相互说,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桌相互说一说3050和6005的组成。
学生回答。
学生说,教师倾听并指导。指定一对同桌汇报说。
学生试拨,教师指导。
让学生动起来,多动口动手。
作业设计:17、18页课后练习。
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教案(汇总19篇)篇十六
这节课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化,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先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摆小棒、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而且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在交流时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第一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从而引出用竖式计算结果。由于一年级时学过竖式计算,“个位相加满10需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所以让学生尝试计算第一个算式。在第一个算式中出现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时,我注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说说计算过程,然后再进行分析小结。而在解决第三个算式时,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最后通过互相说一说,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与从个位加起的合理性,以及哪一位上满10要向前一位进1的必要性,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笔算加法的方法。
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教案(汇总19篇)篇十七
四位数的读法。
初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和读法,能够正确地读万以内的数。
初步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和读法。
一、复习。
指名读出下面的`数。
638807459500780。
二、新授。
由三位数的读法引入,揭示课题并板书:四位数的读法。
1、教学法例5指导学生看课本第33页例5的绘画纸,找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1)数一数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有多少个小方格?
(2)一横行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
(3)两横行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三横行呢?……十横行呢?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指出:万也是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右起第四位,万位在右起第五位。
2、教学例6。
(!)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零二十。
注意提示:拨一千零一十五时,应该用中指在个位上拨下1个上珠,同时用食指拨去4个下珠;拨一千零一十,一千零二十时,应该用中指和食指在个位上拨去9,再用拇指在十位上拨上1个下珠。
(2)从九千九百九十一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万。
当数到一万时提问:该怎样拨珠?教师可在讲台上演示,使学生明确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要学生再数一遍。
1、第34页上面的做一做习题。
要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指名回答,共同订正。
2、教学例7。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拨上3745。提问: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个数是多少?板书:3745读作:三千七百四十五。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二、第三个计数器图里的数的读法。
强调指出:中间有一具或两个0的四位数,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出来。
教师板书数位顺序表,全班齐读几遍。
全班阅读课本第33———34页例5———例7,齐读万以内数的读法。
三、巩固练习。
第35页做一做习题。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教案(汇总19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体验数的发展,认识计数单位“千”,初步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含义,能准确地说出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数位顺序,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千以内数的组成、数的读写、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联系实际,体验“一千”,发展学生的数感。
2.正确数出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教学方法:引导,探索,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教学手段: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三、你问我说,合作探究。
1.数一数,认识“一千”是多少。(1)请每个学生数出10颗小豆豆。板书:10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10个一(2)小组合作,数出100颗小豆豆。预设:有的小组快一些,有的小组慢一点。教师巡视,请数法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同学汇报。(3)出示方块(100块),学生观察思考下列问题:你们能不能一下子准确地说出有多少块?为什么?可以怎么整理?(4)同样的方法得出10个一百是1000,1000里面有10个100。
2.借助计算器继续进一步认识“千”。请学生们观察计算器上的珠子和所在的位置,试着写出“1000”。
3.联系实际生活,体验“1千”到底有多大?(1)出示100张小卡纸。(2)出示一本童话故事书实物,这样的书大约三本有1000页。(3)联系本班学生人数来思考。(4)联系学校全体人数。(5)请学生举例说明,让大家进一步感知“1千”到底有多大!
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1﹑2题。五、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老师适时归纳。六﹑布置作业教材78页练习十六的第1﹑3题.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教案(汇总19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万位在第()位。千位在第()位。
(2)6个千,5个百,3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它的最高位是()位,是()位数。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草稿纸上读数、写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分别在计数器上拨出4305、3003。
(1)学生看着计数器,分别写出这两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
(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读这两个数的。(分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结果。
(1)这两个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中间有1个或者2个0)。
(2)你读了几个0?又写了几个0?
(都只读了1个零。但4305写了1个0;3003写了两个0)。
(4305的十位上一个就没有;而3003的百位和十位两个数位上都没有。教师补充:0在这里占据了不同的数位,对吧。)。
(万以内的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写的时候,不管那一位上一个数就没有,用0补足)。
[评析]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既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读数写数互相促进;又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拓展思维训练做一做第1题。
(1)学生试做,小组讨论。
(2)汇报情况。
这3个数与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前面两个数不仅中间有0,而且末尾也有0,最后的一个数末尾有4个0)。
你读数的时候,读了0吗?
(学生小声读,慢慢体会,在试着举例读。结论:没有读)。
也就是说末尾的0不读。
写数呢?
三、巩固练习。
1、教师报数,学生写数。7504800795003207。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五千零四七千零六十八千零五十四。
(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的是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家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表的是几个0,要弄清0所占的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