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撰写应该遵循简洁明了、逻辑清晰、操作性强的原则,便于教师操作和幼儿理解。在幼儿园教案的编写过程中,多参考一些范文是很有益处的,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范文。
种瓜幼儿园教案(优秀17篇)篇一
1.教师播放ppt讲述故事。
2.请幼儿根据图片说说胖奶奶和瘦爷爷种的各是什么瓜。
出示实物香瓜和黄瓜,请幼儿观察后说说西瓜和黄瓜的外形特征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可以从外形、色彩等方面比较)。
3.教师朗诵诗歌第二遍,边讲边提问并在黑板上用简单的图示表示西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
胖奶奶拿了一粒瓜子,把它种在泥土里。
瘦爷爷也拿了一粒瓜子,把它种在泥土里。
胖奶奶的瓜子发了芽,瘦爷爷的瓜子呢?
胖奶奶的瓜藤儿王地上爬。
瘦爷爷种的瓜藤往哪里爬?
胖奶奶种的瓜开了花,瘦爷爷种的瓜也开了花。
胖奶奶种的瓜,花儿谢了结了小瓜。瘦爷爷种的瓜,花儿谢了也结了小瓜。
长呀长呀,哇,胖奶奶种的瓜和胖奶奶一样,又大又圆,那是什么瓜?(西瓜)。
长呀长呀,嗨,瘦爷爷种的瓜和瘦爷爷一样,又细又长,那是什么瓜?(黄瓜)。
提问:香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种瓜幼儿园教案(优秀17篇)篇二
1、将小纸盒摆放好,分别代表小动物们的家。
2、教师说:“今天,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手偶戏,请小朋友认真看。”
4、是因为他们没有在自己的家里。我们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苦恼?
5、对了,将他们送回自己的家。小动物们回到自己的家,他们又愉快地生活了。
6、这个手偶戏告诉我们什么东西都要放回原位,生活才会有秩序。小朋友无论用完什么东西,都要将它放回原来的位置。
种瓜幼儿园教案(优秀17篇)篇三
1、必须说完儿歌最后一个字才能关“洞门”。
2、采花后必须从洞中钻回,不准拉开搭洞儿童的手或绕开山洞跑回。
3、小班做此游戏时宜先练习搭山洞、关洞门的动作,做到能整齐说儿歌,并在说儿歌时能整齐地下蹲关门。待较熟练的掌握后,再做完整的游戏。
4、做1?2遍游戏后让当小兔的幼儿想想并说出来怎样才能快速地把花采回。注意引导?些做得好的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过程,说出自己的做法,用他们的经验启发做得较差的幼儿动脑筋,做到跑前找好自己要钻的洞,过洞后能迅速“采”好离自己最近的花,不挑花。
5、游戏时,“小兔”们有以下特点:(1)看别人采花返回时,不采花就往回跑;(2)被关在洞外后,拉开洞门,或跨过、绕开洞返回。“山洞”易在小兔跑去时或没等儿歌说完就关门。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帮助他们改正:(1)跑前提示幼儿想想要遵守哪些规则;(2)小兔钻洞时用浯言提示“山洞”遵守规则;(3)小兔被关在门外时提示其遵守规则;(4)游戏结束时组织幼儿评价遵守规则的情况,为遵守规则的儿童鼓掌。
6、采花的距离要根据幼儿跑的能力调整。如跑距长或移动速度慢(如跳爬)可加长儿歌或重复说两遍再关门。
7、跑可改为单、双脚跳,蹲撑跳。
8、可以设两道山洞。
种瓜幼儿园教案(优秀17篇)篇四
讲授法、提问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刺激性的基础。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种瓜幼儿园教案(优秀17篇)篇五
1、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常见瓜教师出示瓜的图片,“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是什么瓜?你吃过吗?”
幼儿自由讨论自己吃瓜的感受,相互交流瓜的味道。(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香香的、脆脆的、甜甜的等)。
2、幼儿共同回忆栽种草莓的经验,观察并初步尝试种瓜活动。
“你们栽过草莓吗?是怎样栽的?”
“瓜秧怎样栽呢?”教师示范重点:
(1)强调瓜秧非常娇嫩,要轻拿轻放。
(2)栽瓜过程:先用铲将土挖一个坑,然后将瓜秧轻轻地放进去,再在四周围围上细碎的土。
“瓜秧栽到土里还要做什么?”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浇水活动。
种瓜幼儿园教案(优秀17篇)篇六
1.活动过程中发现教具中的图画出现错误,西瓜花的颜色有误,而且图画中不清楚,很像一颗草莓。在今后的活动准备中一定更加严谨,科学。
2.孩子的操作板由于使用无纺布制作较软,不方便孩子拿起来讲述。制作硬的操作板更加方便孩子们讲述。
3.在活动中能及时地引导孩子用上不同的表示时间或连接话与话内容的词语或句子,如:“慢慢地西瓜开花了”“接下来结出了小西瓜”“西瓜越长越大”等等小朋友能很好滴运用。
4.在活动中当孩子用到丰富的词汇时,及时地表扬孩子,给予鼓励,引导小朋友们更加努力地运用丰富词汇。
种瓜幼儿园教案(优秀17篇)篇七
1。这个活动的重点不是理解种植的有关知识,而是让幼儿在笑声中领悟道理:种瓜不是一种容易的事。;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因而,蛤蟆种瓜时的焦急心情与滑稽可笑行为应该予以充分渲染。
2。在日常活动或区域活动中播放故事《蛤蟆种瓜》的录音磁带,供幼儿欣赏。
种瓜幼儿园教案(优秀17篇)篇八
t: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种瓜》的歌曲,请大家来欣赏这首好听的歌曲!
二、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1、教师弹唱第一遍歌曲。
t:这首歌里面种的是什么瓜?
2、再次欣赏第二遍歌曲(放慢一些节奏,可清唱)。
t:你最喜欢哪一句歌词?(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3、第三次欣赏。
教师将图谱按照歌词顺序排列,并依次提问:是谁种的瓜?在哪里种的?我是怎么种的?最后结了个什么?抱得动吗?(结合画面,巩固歌词)。
借助图谱,幼儿跟念歌词2遍。
三、学唱新歌。
1、教师弹唱歌曲,幼儿尝试着跟唱(要求能连贯地跟唱)。
2、重点示范休止停顿处。
出示节奏卡,找出有休止符的歌词。
教师轻唱“大南瓜呀大南瓜,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拍手)。
t:休止符藏到哪儿去了呀?
重点练习“抱呀,抱呀”这句,注意唱出休止符。(拍手+拍膝)。
3、完整演唱,再分男、女生唱。
四、歌曲表演。
1、创编动作。
教师弹唱歌曲后。
根据歌词内容(关键词:浇水,看它,发芽,开花等),幼儿试着创编表演动作。
t:老师看见许多小朋友都想出了适合的动作,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教师请幼儿上来表演,选取较好的动作,根据歌词有节奏地做动作。
教师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幼儿跟随。
2、表演歌曲。
教师扮演“瓜”,幼儿扮演“小朋友”进行表演;第二次互换表演。
将幼儿分为两大组,分别扮演“小朋友”和“瓜”进行歌表演;第二次互换表演。
种瓜幼儿园教案(优秀17篇)篇九
1、对种植活动感兴趣,乐意参加种植活动。
2、迁移种草莓的经验,继续学习栽种过程。
3、关注植物的生长,愿意连续观察与记录植物生长变化。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种瓜幼儿园教案(优秀17篇)篇十
一、引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
1.出示西瓜图片,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西瓜?你知道这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哪来的吗?西瓜其实是种出来的,那会是谁种出来的呢?原来是青蛙种的。
2.师:一天蛤蟆看见了青蛙种得这么多又大又圆的西瓜,他会怎么想呢?
3.出示蛤蟆的想法,师:蛤蟆是怎么说的呀?我们也来说一说。
4.师:那蛤蟆会不会去种瓜呢?我们往下看。
二、幼儿观察图片,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场景二:蛤蟆在劳动,师:蛤蟆有没有种瓜?他是怎么种的啊?蛤蟆趴在地上好象在对种子说什么呢?我们来听一听蛤蟆是怎么说的。
3.引导幼儿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种子睡在地里,阳光照着它们,小雨浇着它们,才会长出来。并学说这段话,可以边说边做动作。
4.师:蛤蟆有没有听青蛙的话?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5.出示场景蛤蟆在夜晚做的事,师:你们看见在蛤蟆在做什么啊?
三、讨论。
1.师:蛤蟆想的那些方法有用吗?
2.师:为什么蛤蟆会说种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种瓜幼儿园教案(优秀17篇)篇十一
t: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种瓜》的歌曲,请大家来欣赏这首好听的歌曲!
二、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1.了解歌词内容。
教师范唱歌曲第一遍提问:这首歌里面种的是什么瓜?
再次欣赏第二遍歌曲(放慢一些节奏,可清唱)。
t:你最喜欢哪一句歌词?(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2.熟悉记忆歌词。
教师范唱歌曲第三遍,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表演动作,便于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
弹奏歌曲旋律,要求幼儿在琴声的伴奏下有节奏的念歌词两遍。
3.学唱新歌。
1.教师弹唱歌曲,幼儿尝试着跟唱(要求能连贯地跟唱)。
2.重点示范休止停顿处。
出示节奏卡xxo|xxo|,找出有休止符的歌词。
重点练习“抱呀,抱呀”这句,注意唱出休止符。(拍手+拍膝)。
3.幼儿边唱边做在位子上表演动作数遍。
三、学习歌表演。
1.教师扮演“瓜”,全体幼儿扮演“小朋友”进行歌表演。
2.幼儿分成两组,分别扮演“小朋友”和“瓜”进行个表演;第二次互换表演。
四、创编歌曲。
1.教师示范改变的词:发了芽,开了花,结了个长丝瓜。长丝瓜呀长丝瓜,摘呀,摘呀,摘呀摘回家。
2.请幼儿相互讨论,尝试改编歌词。
3.请幼儿演唱改变的歌词。
4.选择几位幼儿改编单位歌词,全体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种瓜幼儿园教案(优秀17篇)篇十二
许多小朋友都吃过西瓜,却不知西瓜是怎么得来的,现在我就他们一起体会种瓜的过程。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2.让幼儿了解种西瓜的整个过程,同时感受收西瓜时的心情。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1,让幼儿通过儿歌,体会人们劳动的艰辛。
2,通过学习生字“欢”,“喜”,让幼儿体会获得劳动果实时的喜悦心情。
活动准备。
1,
教学。
挂图一幅。
2,字卡“欢”“喜“。
3,西瓜苗,西瓜,洒水壶。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了解画面的内容。
二,教师提问:
1,我在哪里呀?(篱笆下)。
2,种了一棵什么呢?(一棵瓜)。
教师出示一棵西瓜苗,叫一个小朋友示范种西瓜的动作。
3,种了西瓜之后,我们是不是就坐在那里等西瓜长出来呀?(拿出洒水壶)。
启发幼儿回答:不是,要施肥,浇水,天天来看它,它才能发芽,开花。
4,经过我们的辛苦劳动,终于结出了一个?(西瓜)。
三,教师捧着个大西瓜,引导幼儿用高兴的语气来朗读:“大西瓜呀大西瓜,欢欢喜喜抱回家。
小结:注意自己的表情,动作,语言要丰富,边演边朗读,以引起幼儿学习朗读儿歌的兴趣。
活动延伸:小朋友,现在你们都知道西瓜是怎么得来的,你们回到家里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种西瓜,然后帮它施肥,浇水,到时候看谁的西瓜长得最大。
教学反思。
整个过程小朋友气氛都比较活跃,他们都能积极参与,亲身体验种西瓜的整个过程,老师也只是起到一种指导的作用。小朋友们都很高兴,知道西瓜是藤打的,不是树结的,得来不容易。当然,在课堂这么短的`时间幼儿体会不出劳动的艰辛,我以后会经常带他们到郊外,多长见识!
种瓜幼儿园教案(优秀17篇)篇十三
2、认识休止符,能完整正确地学唱歌曲。
3、体验与同伴一起表演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节奏卡xxo|xxo|,与歌词相对应的图谱。
一、活动导入。
t: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种瓜》的歌曲,请大家来欣赏这首好听的歌曲!
二、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1、教师弹唱第一遍歌曲。
t:这首歌里面种的是什么瓜?
2、再次欣赏第二遍歌曲(放慢一些节奏,可清唱)。
t:你最喜欢哪一句歌词?(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3、第三次欣赏。
教师将图谱按照歌词顺序排列,并依次提问:是谁种的瓜?在哪里种的?我是怎么种的?最后结了个什么?抱得动吗?(结合画面,巩固歌词)。
借助图谱,幼儿跟念歌词2遍。
三、学唱新歌。
1、教师弹唱歌曲,幼儿尝试着跟唱(要求能连贯地跟唱)。
2、重点示范休止停顿处。
出示节奏卡xxo|xxo|,找出有休止符的歌词。
教师轻唱“大南瓜呀大南瓜,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拍手)。
t:休止符藏到哪儿去了呀?
重点练习“抱呀,抱呀”这句,注意唱出休止符。(拍手+拍膝)。
3、完整演唱,再分男、女生唱。
四、歌曲表演。
1、创编动作。
教师弹唱歌曲后。
根据歌词内容(关键词:浇水,看它,发芽,开花等),幼儿试着创编表演动作。
t:老师看见许多小朋友都想出了适合的动作,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教师请幼儿上来表演,选取较好的动作,根据歌词有节奏地做动作。
教师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幼儿跟随。
2、表演歌曲。
教师扮演“瓜”,幼儿扮演“小朋友”进行表演;第二次互换表演。
将幼儿分为两大组,分别扮演“小朋友”和“瓜”进行歌表演;第二次互换表演。
整体将课程教案预设内容上下来了,但是之后的表演环节有点混乱。其中在出示休止符的环节有些停顿(顿时忘记接下来的环节是什么了),当我的是种瓜的人,幼儿是瓜时,我们配合地不错,没想到幼儿都会自觉地蹲(趴)下来当小种子。但是接下来互换角色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所有幼儿都跑过来给我(做瓜)的来种,导致幼儿拥挤甚至有了碰撞摔倒的事件发生。没有合理地想到,并良好的改正。
今天有特级教师来班里,所有在教室点评中除了我们的主班老师郑老师外,还有其他三位特级教师的评课。
小百科:种瓜是指汉语词语,是指栽植瓜果。
种瓜幼儿园教案(优秀17篇)篇十四
1、学习几种简单的种植方法。
2、能分工合作完成小组种植任务。
3、萌发照顾、观察植物生长的兴趣。
1、幼儿有种植的经验准备。
2、种植需要材料工具,如洒水壶、小铲子、种子等,事先已整理好的种植用地。
1、检查种植的准备工作。
教师:上次我们讨论了种养计划,今天每个小组的种子和工具都准备好了吗?
教师:你们准备的是什么种子?种子是什么样的?
2、师幼讨论种植的方法。
教师:这样的种子该怎么种呢?如果是点种,先要做什么事情?在做什么事情?如果是播种。
先做什么事情?在做什么事情?
教师:同组的小朋友可以怎样分工呢?(引导幼儿两人结伴,如一人下种,另一人浇水,各。
自明确自己的任务)。
教师:请大家带上你们的`种子和工具,完成你们小组的种植任务。
教师请各小组先到自己班的认养地,教师示范怎么播种和点种进行分别示范种植的方法。
教师检查幼儿分工的情况,巡回指导幼儿。
幼儿完成种植后,教师组织幼儿制作植物的标签牌,标注种植的植物的名称以及幼儿签名,
然后插在自己小组的种植园地里。
4、引导幼儿讨论观察记录的方法。
教师:植物宝宝已经种下了,他什么时候发芽?能够长多大?我们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记住它。
们的生长过程呢?
教师:怎样记录?记录在哪里?记录那些内容?
幼儿共同商讨、确定记录的内容并设计记录表格。
种瓜幼儿园教案(优秀17篇)篇十五
1、教师示范,用珠子穿一个美丽的项链。告诉幼儿穿珠子时,要将塑料绳对准珠子或吸管的孔,眼睛和手要配合好。
2、将珠子、塑料绳发给幼儿。
3、请幼儿说说自己准备穿一个什么样的项链。
4、让他们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穿珠子。
5、请几名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按照什么规律穿的珠子。
6、让两个小朋友互相说自己穿的珠子的规律。
7、请每个小朋友将自己穿的珠子戴在脖子上。
种瓜幼儿园教案(优秀17篇)篇十六
一,出示挂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了解画面的内容。
二,教师提问:
1,我在哪里呀?(篱笆下)。
2,种了一棵什么呢?(一棵瓜)。
教师出示一棵西瓜苗,叫一个小朋友示范种西瓜的动作。
3,种了西瓜之后,我们是不是就坐在那里等西瓜长出来呀?(拿出洒水壶)。
启发幼儿回答:不是,要施肥,浇水,天天来看它,它才能发芽,开花。
4,经过我们的辛苦劳动,终于结出了一个?(西瓜)。
三,教师捧着个大西瓜,引导幼儿用高兴的语气来朗读:“大西瓜呀大西瓜,
欢欢喜喜抱回家。
小结:注意自己的表情,动作,语言要丰富,边演边朗读,以引起幼儿学习朗读儿歌的兴趣。
活动延伸:小朋友,现在你们都知道西瓜是怎么得来的,你们回到家里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种西瓜,然后帮它施肥,浇水,到时候看谁的西瓜长得最大。
种瓜幼儿园教案(优秀17篇)篇十七
1、理解故事,感知胖和瘦、有大又圆、又细又长等,感知学习反义词。
2、借助提问和画面提示,比较故事画面中的异同,感知黄瓜和西瓜的生长过程以及特征。
3、乐意将故事内容编进歌曲里,并大胆演唱歌曲。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1、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2、带有瓜字的词卡。
一、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的爷爷奶奶长的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的爷爷奶奶会种瓜吗?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个有趣的故事《种瓜》。
二、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师:画面上有谁?他们长得是什么样子的?爷爷奶奶在干什么呢?他们种的是什么东西?
三、教师展示画面,教师边提问边讲述,引导幼儿阅读画面,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师:画面上的奶奶和爷爷长的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身体有什么不一样的?
教师阅读画面上的内容,鼓励幼儿跟述,讲述瘦爷爷的行为。
师:观察地里的瓜子,说说,瓜子怎样了?
师:胖奶奶的瓜子发芽了,瘦爷爷也得瓜子怎样了?鼓励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教师采用同样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种子开花以及种子结果的情景。
四、看图完整阅读故事,感知故事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感知认识胖瘦等反义词。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采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等方式引导幼儿跟述。
3、教师:你觉得这个故事的什么地方比较有趣?
4、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故事画面。
5、教师:胖和瘦是一对反义词,除了说“胖奶奶”和“瘦爷爷”,还可以说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鼓励幼儿运用反义词组词,丰富幼儿对相反概念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五、引导幼儿根据种子成长的特点,判断猜测瓜果的名称。
1、教师描述植物的特点,幼儿猜测。使幼儿进一步了解瓜果的生长特点。
2、教师讲述植物的特点,幼儿猜测是谁种的瓜。
六、音乐活动:胖奶奶和瘦爷爷。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王老先生》的乐曲,仿编胖奶奶和瘦爷爷。
整个过程小朋友气氛都比较活跃,他们都能积极参与,亲身体验种西瓜的整个过程,老师也只是起到一种指导的作用。小朋友们都很高兴,知道西瓜是藤打的,不是树结的,得来不容易。当然,在课堂这么短的时间幼儿体会不出劳动的艰辛,我以后会经常带他们到郊外,多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