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可以激发我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让我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这里有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2023年遵义会议参观心得体会(通用13篇)篇一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于中国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来说,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在这一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习主席说,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今天再次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遵义会议依然闪耀着夺目的光辉,重温遵义会议,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对于当前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
体会之一:坚定信仰是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的前提,必须把高举旗帜、听党指挥根植血脉。
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到达遵义之前,党和红军处于极度危难之中,外有敌人围追堵截,内有“左”倾教条主义,革命形势极为严峻。革命先驱几乎天天都在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深深思索,为行军路线激烈辩论,加之人数锐减、物资匮乏、缺吃少穿、挨冻受饿,我党我军时刻面临覆灭危机。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革命先烈没有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在辫论中坚持信仰,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最终步履维艰到达遵义。
遵义会议精神启示我们,面对恶劣环境,生存绝境,只要有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政治信念,什么艰难险阻都能战胜。当前,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化,对坚定马克主义信仰,对高举旗帜、看齐追随,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最根本的是要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这个奠基工程,突出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个重点,切实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最重要的是坚定忠诚于党的信念,持续不断抓好党的教育,做到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党不让干就坚决不干,一切行动听党话、跟党走;最紧要的做好提气鼓劲的工作,抓好习主席重要论述学习,以改革实践成果让大家认清,有党中央和习主席坚强领导和强烈使命担当,我们坚信,我们党有智慧有能力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两个一百年目标”也一定会实现。
体会之二:实事求是是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的保证,必须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贯穿始终。
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在实践上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长征途中,由于博古、李德坚持“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遵义会议上,博古、李德拒绝批评,不承认错误毛泽东,张闻天等同志用事实说话,用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教训来说服人,对博古,李德“左”倾路线和错误军事战略方针进行有力批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和军事战略得到与会大多数同志的拥护和支持。遵义会议上,我们党实事求是分析解决革命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纠正了错误路线,从而带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开辟了光明前景。
遵义会议精神启示我们,什么时候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精神,革命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什么时候背离实事求是精神,革命事业就会陷入曲折。创造性地而不是教条地、实事求是地而不是脱离实际地解决问题,这是遵义会议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面子”工程、“亮点”工程、“特色”工程、“迎检”工程大行其道,“短平快”(投入时间短,平常即可见,见效时间快)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备受推崇,调研起来好看、汇报起来好听、经验做法好写成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与传承下来的实事求是优良作风完全背离,甚至遗忘殆尽。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于牢牢把握实事求是原则,敢于解放思想,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实践,要把闯险关趟新路的冒险精神、扛重任担风险的担当精神、敢质疑不自满的创新精神融于具体实践当中。
体会之三:民主团结是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的关键,加强政治领导必须把从严治党、严守规矩落实到位。
发扬党内民主,采取正确的集中,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遵义会议前,毛泽东多次受到“左”倾路线的打击和排挤,甚至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蒙受重大损失的惨痛教训,使全党终于认识并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会议取消“三人团”,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改选了军事指挥领导人,确立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党性作风和领导权力的转折,指引党和红军四渡赤水,避实击虚,战胜了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
遵义会议精神启示我们,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设定和处理问题,是从严治党、严守规矩最重要的一环,只有坚持集体领导,发挥好集体的智慧力量,才能实施有效的正确的集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在作风建设方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老虎、拍苍蝇、捉狐狸”,打牢了广大领导干部“为官不易”的思想根基。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坚决贯彻习主席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团结和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最广泛地听取各级的意见建议,有力提升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水平,不断增强党委领导的政治力凝聚力创造力。
2023年遵义会议参观心得体会(通用13篇)篇二
10月26日至27日,我参加了民建龙泉驿区支部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我们一行人走进红色遵义,参观革命旧址,聆听革命事迹,阅读革命资料,一路所见所闻,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思想受到了革命精神的洗礼。
在遵义会议会址,我们先后参观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遵义会议会场以及红军总司令朱德、刘伯承等人的办公室兼住室。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办公学习,运筹帏幄,部署红军如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聆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仿佛就置身于那段历史中,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历历在目,切身感受到了当年战争的艰难和不易。
27日一早,我们参观了娄山关战役遗址。当年红军在此处与敌军展开激励的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鼓舞了红军士气。站在当年的战斗旧址上,回顾历史,对先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通过参观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辛和伟大,深刻认识到我们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新时代下,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借鉴革命经验。一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照抄照搬,搞教条主义。二是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根据新形势的新特点,发扬革命精神,实实在在把本职工作做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民建力量。三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们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传承好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坚定“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2023年遵义会议参观心得体会(通用13篇)篇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电影《遵义会议》由苏区大撤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强渡大渡河等几部分组成,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充分体现了毛、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军事才能和政治魄力,生动表现了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深刻诠释了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
影片放映前,两位艺术家与阳光集团员工们分享了影片创作过程中的点滴。“历史不应被遗忘。”总制片人于紫菲表示,现在距离遵义会议的召开已经过去xx年,漫长的岁月里,这段历史逐渐被人们淡忘。作为电影工作者,有责任还原这段历史,让更多人铭记长征中发生的故事,传承红军长征精神。
于兰导演则讲述了电影拍摄期间令人感动的拍摄细节,“倒下一身泥,站起一尊像”,在拍摄红军长征艰难行军的镜头时,一位年轻演员为了让镜头表现更加真实,一次又一次扑倒在泥水中,“当时镜头已经拍了十几遍,但是这位演员说,再拍一遍他可以表现得更好,镜头拍摄结束后,演员眼睛里已经全是泥水。”
在拍摄勇士飞夺泸定桥的场面时,由于演员一上一下铁索非常困难,演员们只能长时间扒在铁索上,场景拍摄结束后,演员们身体是已满是血痕,体力也完全透支,“他们饰演的角色都没有名字,影片中出境时间也很短暂,但他们为了还原真实历史,更好地诠释长征精神,都付出了超常的努力。”
影片在阳光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影片结束后,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这部革命题材影片带给阳光职工除了震撼之外,更多的是一份感动,“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感受到红军长征的无比艰辛,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也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生活。”一位职工代表说。
昨天下午,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也和大家一起观看了影片,陈丽芬表示,视察遵义时作出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切嘱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阳光集团也将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学好红色经典,讲好红色故事,传递红色力量,展现红色风采。
2023年遵义会议参观心得体会(通用13篇)篇四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我来到了曾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城——遵义。
刚踏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土地,我便被这座城的一切所感动。这里没有上海城的高楼林立,也没有成都人的小资小闲。这里的楼层不高,人们穿着朴素,偶尔能见到少数民族的服装,看起来有几分野蛮,但更多的是热情与勤劳;时常能看到街头的“背篼”成群结队,打牌或席地而睡。然而这座城最特别的地方还是要属其地貌与其散发的气息,城中有山,山中有城,这里的山与城相处的是如此之融洽。它拥有贵州特有的山区的乡土风情,又不失大都市的繁华热闹,更是三伏天的避暑胜地,恐怕没有那座城市能与之抗衡。这座城市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意义更是无与伦比。
到这里,我便直奔盼望了已久的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老城子尹路,这条路也称红军街。由于会址正在维修之中,故只能看到其外观。这座楼是中西合璧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听导游讲解,房屋原是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是遵义城30年代最宏伟的建筑。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随后参观了遵义会议陈列馆。馆里一间小屋基本复原了遵义会议室的原貌,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员灯,屋子的东壁有一只挂钟和两个壁柜,其中一个壁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西壁是一排轩亮的玻璃窗。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四周围着一圈摺叠靠背椅,共20张,为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所坐。,长方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为当时取暖用。此次会议的与会人员有: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秦邦宪(又名博古)、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邓小平、李德等人。其中一位还是被担架抬进会议室的。虽然这是复原后的场景,但我似乎看到了一位位与会人员激扬文章,踊跃辩论,指点江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在这一刻开始改写,而国民党面临的,将是党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馆内陈列了不少当年红军用过的武器、生活用品以及送给百姓的东西等。其中最有趣的便是那些门板,上面写满了宣传标语。当年红军部队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凡是会写字的红军,每天必须写一条宣传标语。从这些标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军民团结一致,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以及老百姓对国民党的憎恨和对革命的热情。这些不能不让我们思考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弊病。
在参观的途中,也观看了几部短片,其中最让人振奋的便是被称为长征途中的神来之笔的四渡赤水之战,连世界顶尖级军事家都为之赞叹。刚刚在遵义会议上选为政治局常委的毛泽东,在摆脱国民党企图用40多万重兵围剿红军的转移途中,发现土城道路两旁是山谷地带,而侦查情报表明,后面只有4个团6000多川军在追击,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在此打伏击,消灭孤军深入的郭勋棋模范师。得到朱德、周恩来的支持。可由于情报有误,敌人不是4个团6000多人,而是6个团10000多人。战斗打了几个小时,却无法取得预期胜利,而各路追敌正奔集而来,可谓灭顶之灾几乎就在眼前。毛泽东果断决定迅速撤出战斗,渡赤水西进,从而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蒋介石得知红军一渡赤水后在扎西一带作短暂休整,急令滇军孙渡部和川军潘文华部从南北方向向扎西推进,周浑元纵队主力从白蘭、叙求进击,企图聚歼红军于扎西。毛泽东看清了蒋介石的意图,分析敌人的兵力调动,造成黔北空虚。于是,他立即命令部队“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在二渡赤水的几天内,红军连取桐梓、占娄山关,再克遵义,歼敌2个师又8个团,毙伤2400余人,俘虏3000余人,缴获大量的军用物资,这是长征以来红军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蒋介石痛心疾首地说:这是追剿红军以来的奇耻大辱。
扎西扑空后,蒋介石亲飞重庆指挥围剿,当他发现红军在遵义以北地区集中之时,命各部紧缩包围圈,妄想围歼红军于乌江之西,巴黔大道以东地区。毛泽东洞察秋毫,将计就计,故意在鲁班场地区徘徊,摆出一副寻找战机的样子,待敌人被我调动之后,即命红军从茅台镇西渡赤水(三渡赤水)。
红军三渡赤水后,敌人的追剿部队仿佛是按照毛泽东的调度一般,纷纷沿路西进追击。而此时,毛泽东神机妙算似地命令红军乘机东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敌兵空虚的贵州境内,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顿时惊慌失措,急令云南省主席调滇军昼夜兼程,火速驰援贵阳。然而,蒋介石不知毛泽东逼贵阳的目的是调出滇军,果然中计。待他清醒过来之时,毛泽东指挥红军西出云南,在几乎不设防的金沙江的皎平渡口,2万多红军花了六天时间全部渡过金沙江,把几十万追剿的敌人远远地抛在身后。
这场战役使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它是我军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也是毛泽东人生中最得意的一笔。
从会址出来,沿途到了红军山,参观山中的革命烈士纪念园。山下大型的革命英雄形象的石雕左右对应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大门。沿梯而上迈过据说是365节的台阶,便可看到烈士纪念碑,其屹立在半山腰,一如革命先辈们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最后,当然,也不能错过毛主席故居。
此次旅游如了我愿,虽然一路下来身体疲惫,但心中的情绪确难以平静。遵义会议、青杠坡战役、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一幕幕历史剧在脑海重演,国民党军对红军的围追堵截与严刑拷打,对老百姓的欺压摧残,我空气中散发出一阵阵的血腥味道。然而,红军仍不怕远征难,哪怕万水千山,他们仍若等闲。我感受到了军民共乐的喜悦,得到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
那段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革命历史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可它带给我们的无论伤痛还是那种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不会消逝。我们原本应该谨记那段屈辱并终生为和平而奋斗不止,然而,这几十年来,世界从未停息过战争,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吗?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喊着铸剑为犁,要谨记历史,发扬长征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是我们的行为上为何又与之背道而驰呢?名不副实啊,中国人病了,地球人都病了,而且病的不浅。
那些呼喊,那些精神,早已被我们冠上的“所谓”二字,早已成为了龙门阵的一部分。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2023年遵义会议参观心得体会(通用13篇)篇五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我来到了曾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城——遵义。
刚踏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土地,我便被这座城的一切所感动。这里没有上海城的高楼林立,也没有成都人的小资小闲。这里的楼层不高,人们穿着朴素,偶尔能见到少数民族的服装,看起来有几分野蛮,但更多的是热情与勤劳;时常能看到街头的“背篼”成群结队,打牌或席地而睡。然而这座城最特别的地方还是要属其地貌与其散发的气息,城中有山,山中有城,这里的山与城相处的是如此之融洽。它拥有贵州特有的山区的乡土风情,又不失大都市的繁华热闹,更是三伏天的避暑胜地,恐怕没有那座城市能与之抗衡。这座城市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意义更是无与伦比。
到这里,我便直奔盼望了已久的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老城子尹路,这条路也称红军街。由于会址正在维修之中,故只能看到其外观。这座楼是中西合璧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听导游讲解,房屋原是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是遵义城30年代最宏伟的建筑。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随后参观了遵义会议陈列馆。馆里一间小屋基本复原了遵义会议室的原貌,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员灯,屋子的东壁有一只挂钟和两个壁柜,其中一个壁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西壁是一排轩亮的玻璃窗。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四周围着一圈摺叠靠背椅,共20张,为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所坐。,长方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为当时取暖用。此次会议的与会人员有: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秦邦宪(又名博古)、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邓小平、李德等人。其中一位还是被担架抬进会议室的。虽然这是复原后的场景,但我似乎看到了一位位与会人员激扬文章,踊跃辩论,指点江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在这一刻开始改写,而国民党面临的,将是党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馆内陈列了不少当年红军用过的武器、生活用品以及送给百姓的东西等。其中最有趣的便是那些门板,上面写满了宣传标语。当年红军部队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凡是会写字的红军,每天必须写一条宣传标语。从这些标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军民团结一致,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以及老百姓对国民党的憎恨和对革命的热情。这些不能不让我们思考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弊病。
在参观的途中,也观看了几部短片,其中最让人振奋的便是被称为长征途中的神来之笔的四渡赤水之战,连世界顶尖级军事家都为之赞叹。刚刚在遵义会议上选为政治局常委的毛泽东,在摆脱国民党企图用40多万重兵围剿红军的转移途中,发现土城道路两旁是山谷地带,而侦查情报表明,后面只有4个团6000多川军在追击,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在此打伏击,消灭孤军深入的郭勋棋模范师。得到朱德、周恩来的支持。可由于情报有误,敌人不是4个团6000多人,而是6个团10000多人。战斗打了几个小时,却无法取得预期胜利,而各路追敌正奔集而来,可谓灭顶之灾几乎就在眼前。毛泽东果断决定迅速撤出战斗,渡赤水西进,从而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蒋介石得知红军一渡赤水后在扎西一带作短暂休整,急令滇军孙渡部和川军潘文华部从南北方向向扎西推进,周浑元纵队主力从白蘭、叙求进击,企图聚歼红军于扎西。毛泽东看清了蒋介石的意图,分析敌人的兵力调动,造成黔北空虚。于是,他立即命令部队“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在二渡赤水的几天内,红军连取桐梓、占娄山关,再克遵义,歼敌2个师又8个团,毙伤2400余人,俘虏3000余人,缴获大量的军用物资,这是长征以来红军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蒋介石痛心疾首地说:这是追剿红军以来的奇耻大辱。
扎西扑空后,蒋介石亲飞重庆指挥围剿,当他发现红军在遵义以北地区集中之时,命各部紧缩包围圈,妄想围歼红军于乌江之西,巴黔大道以东地区。毛泽东洞察秋毫,将计就计,故意在鲁班场地区徘徊,摆出一副寻找战机的样子,待敌人被我调动之后,即命红军从茅台镇西渡赤水(三渡赤水)。
红军三渡赤水后,敌人的追剿部队仿佛是按照毛泽东的调度一般,纷纷沿路西进追击。而此时,毛泽东神机妙算似地命令红军乘机东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敌兵空虚的贵州境内,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顿时惊慌失措,急令云南省主席调滇军昼夜兼程,火速驰援贵阳。然而,蒋介石不知毛泽东逼贵阳的目的是调出滇军,果然中计。待他清醒过来之时,毛泽东指挥红军西出云南,在几乎不设防的金沙江的皎平渡口,2万多红军花了六天时间全部渡过金沙江,把几十万追剿的敌人远远地抛在身后。
这场战役使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它是我军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也是毛泽东人生中最得意的一笔。
从会址出来,沿途到了红军山,参观山中的革命烈士纪念园。山下大型的革命英雄形象的石雕左右对应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大门。沿梯而上迈过据说是365节的台阶,便可看到烈士纪念碑,其屹立在半山腰,一如革命先辈们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最后,当然,也不能错过毛主席故居。
此次旅游如了我愿,虽然一路下来身体疲惫,但心中的情绪确难以平静。遵义会议、青杠坡战役、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一幕幕历史剧在脑海重演,国民党军对红军的围追堵截与严刑拷打,对老百姓的欺压摧残,我空气中散发出一阵阵的血腥味道。然而,红军仍不怕远征难,哪怕万水千山,他们仍若等闲。我感受到了军民共乐的喜悦,得到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
那段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革命历史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可它带给我们的无论伤痛还是那种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不会消逝。我们原本应该谨记那段屈辱并终生为和平而奋斗不止,然而,这几十年来,世界从未停息过战争,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吗?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喊着铸剑为犁,要谨记历史,发扬长征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是我们的行为上为何又与之背道而驰呢?名不副实啊,中国人病了,地球人都病了,而且病的不浅。
那些呼喊,那些精神,早已被我们冠上的“所谓”二字,早已成为了龙门阵的一部分。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2023年遵义会议参观心得体会(通用13篇)篇六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毛泽东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发言,对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的左倾错误进行分析和批判。会议集中全力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进行了总结。
会议上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同时也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最危机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从此,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
2023年遵义会议参观心得体会(通用13篇)篇七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xx周年,由中宣部重点支持,贵州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宣传部、遵义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了长征题材的电影《遵义会议》。
该剧编剧、总导演系被誉为“全军第一才子”的刘星,其不仅是我国著名编剧,亦是著名军旅作家。主要演员中,佟瑞欣扮演毛、张京生扮演朱德、姚中华扮演贺子珍、马晓伟扮演蒋介石、于紫菲扮演宋美龄。
电影准确塑造了毛、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表现了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人类奇观,深刻诠释了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该剧用“苏区大撤退”、“湘江之战”、“遵义曙光”、“飞跃大渡河”和“陕北会师”五大片段再现了那段伟大的历史。
电影《遵义会议》于今年5月初开机拍摄,农历二一六年八月初九在同步在遵义、延安和陕北上影。近日,电影《遵义会议》在全国3658个院线影院同步上映(其中贵州153个影院)。遵义中心城区大地影院、世纪星光影城、盛凰影城、橙天院线、星力城等地和各县(区、市)影院均可观看。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一次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电影《遵义会议》以艺术的形式,讲述了在遵义发生的重大革命历史故事,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历史全貌,塑造了毛、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表现出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生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
电影《遵义会议》旨在激励更多人了解、重温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优秀教材;是“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成功典范。10月14日下午,阳光集团职工之家影院座无虚席,重大历史革命题材影片《遵义会议》在此举行“阳光首映式。
该影片由于紫菲担任总制片人,于兰担任导演。于紫菲,海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全军文艺汇演三连冠节目主持人奖,三连冠特别贡献奖,连续多年主持“双拥”晚会,多次主持国家级重大晚会。
2023年遵义会议参观心得体会(通用13篇)篇八
遵义,这座位于贵州省中部的城市,以它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而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近日,我有幸参观了遵义市的一些历史景点,体验了它的独特魅力。在这次参观中,我对于遵义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深感敬畏和感慨。以下是我在遵义参观的心得体会。
首先,遵义的红色革命历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遵义,我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红军长征的起点。站在遵义会议会址前,我不禁想象起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辈在这里的决策和讨论。那个漫长的夜晚,一场对革命前途的较量,成就了后来的伟大胜利。参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我深受感动和激励。在这里,我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艰辛和牺牲,使我对于革命先辈的付出更加敬佩和感慨。
其次,遵义的自然风光也让我流连忘返。遵义位于羊皮山脉北麓,地处丘陵地区,群山环绕,气候宜人。在遵义,我游览了翠鸟湖风景区和仙洞天。翠鸟湖是一个以湖泊为主体的自然景区,湖水碧绿清澈,四周绿树成荫,景色优美宜人。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仙洞天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刹,也是一个以自然风景为主的旅游胜地。在仙洞天的山间小径漫步,我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享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
而遵义的传统文化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遵义,我参观了郭沫若纪念馆和青年宫。郭沫若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革命先辈,他的诗词丰富多样,深深地打动着我。参观郭沫若纪念馆,我了解到他的一生是如何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的。在遵义青年宫,我参与了一场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中国传统音乐和书法。在这里,我体验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深感自身的文化底蕴还有待提升。
此外,遵义的美食也让我流连忘返。遵义的美食以麻辣为主,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在遵义,我品尝了麻辣豆腐、麻辣牛肉面等当地特色美食,它们令我回味无穷。尤其是遵义的特色火锅,既辣又麻,令人难以忘怀。品尝这些美食的同时,我也体验到了遵义人民的热情和好客。
综上所述,参观遵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遵义的红色革命历史中,我感悟到了革命先辈的伟大和勇敢;在遵义的自然风光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在遵义的传统文化中,我体验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在遵义的美食中,我品尝到了遵义人民的热情和好客。参观遵义的经历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祖国。
2023年遵义会议参观心得体会(通用13篇)篇九
遵义,是我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之一。近日,我有幸参观了遵义,并深入了解了这座城市的革命历史。通过这次参观,我收获了许多,对遵义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我对遵义之行的心得体会。
首先,参观遵义的过程中,我不禁对遵义的红色文化深深着迷。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无数重大决策和重要事件发生的地方,遵义的红色文化渗透在每一个角落。在红军广场,我正好赶上了升国旗仪式,庄严肃穆的气氛让我不禁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而感动。此外,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时,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重现。会议厅内的布局完全按照原貌复原,那一张张气氛凝重的会议桌让我想象出那时的紧张与艰苦。红军开赴四川前线的历史瞬间在我的眼前展开,我对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充满了敬意。
其次,遵义的自然风光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遵义座落在川黔边境,山清水秀。在游览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红花湖景区时,眼前的壮丽美景令我陶醉。红色的花朵与蓝色的湖水相互辉映,美不胜收。登上红花湖边的枫香楼,眺望遥远的山峦和湖泊,仿佛沉醉在一幅山水画中。遵义的自然风光与革命历史交织在一起,展示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而在遵义,我还有幸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遵义豆腐干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品。豆腐干外酥里嫩,入口即化,肉酱的香味和辣味一同融入舌尖,令人回味无穷。此外,红薯干炒肉丝是遵义的另一道招牌菜,红薯的甜味和猪肉的香嫩相互呼应,营养丰富又美味可口。通过品尝这些特色美食,我进一步感受了遵义的独特风味和深厚文化。
参观遵义的过程中,我还深刻感受到了遵义人民的热情和友好。他们对我们这些外地游客非常热情,为我们解答了很多问题,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我了解到遵义人民对于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自豪感。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守护着这段历史,将其传承给后代。遵义人民的热情和友好让我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和归属感,我相信这也是遵义的独特魅力所在。
最后,参观遵义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地位和我们的责任。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5年的风风雨雨,无数先辈们为了中国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确的路线和革命方针的确立,为我们胜利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在遵义的一切,都让我们明白,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更要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观遵义,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在这座城市里,我看到了红色的过去和繁荣的现在。我相信,我所学到的红色文化、自然风光、特色美食和遵义人民的热情都将伴随我一生。遵义之行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庄严与伟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和祖国的热爱。我将永远珍视这次难能可贵的体会。
2023年遵义会议参观心得体会(通用13篇)篇十
遵义是红色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从遵义会议到长征途中的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这座山城承载着无数的历史与故事,成为世人追寻革命事迹的圣地。最近我有幸参观了遵义市区红色旅游景点,对于这次旅行,我留下了深刻的感触与体会。
二、参观旅游景点。
旅行的第一站是遵义市会议纪念馆,这里展示着当年毛泽东与其他领导人勇敢开展斗争的故事。虽然会议纪念馆面积不大,但馆内陈列的资料丰富,布局合理,使我对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接着,我们登上了遵义市的一个山坡——龙泉山,这也是红军长征出发的地点。站在山上,远眺万里山河,我不禁感叹红军长征途中的那种拼搏精神及难以想象的辛酸与坚定,让人心潮澎湃。
最后,我们去了卢永祥旧居,是曾经为了救助医治红军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地方。这里保存着很多卢永祥的生活用品以及文物,让我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物质贫乏和精神富裕。
一路上,我见证了伟大的历史,领略了革命先辈们的勇气和牺牲,也让我感受到了他们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对我而言,这样的一个历史熏陶、精神熏陶的旅行,是难能可贵的。
遵义的红色旅游不仅是一次文化考察,同时也是一次追随革命先辈们的足迹,一次领略当今伟大祖国的好机会。自古以来的道理都很简单,只有发展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是我们的发展还不足够,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策略。
四、对现实的反思。
在这次遵义之旅中,我看到了伟大祖国的辉煌成就、繁荣发展,同时也看到了它面临的巨大挑战与压力。面对外部不稳定因素,内部困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有责任有义务的为社会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结语。
红色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艰难险阻中跋涉前进的历程,也是我们祖先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盼望而不懈追求的过程。走出遵义这个红色旅游圣地,我领略到了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与卓越成就,也让我认识到听党话,跟党走的可贵性与合理性。让我们牢记共产党的初心、牢记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卓绝,不断追求理想和信念的前进,成为新时代的有为之士。
2023年遵义会议参观心得体会(通用13篇)篇十一
遵义是一个钟灵毓秀、历史悠久的地方,曾经是革命斗争的重要战场。近日,我有幸参观了遵义,深入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参观遵义的这次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加热爱这片热土,为遵义的发展和繁荣而感到自豪。
第一段:遵义的历史魅力。
参观遵义的第一站是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会议,会场保留着当年会议的布局和设施,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在会议室内,我感受到了当时革命领袖们的豪情壮志和无畏精神。他们以忠诚、坚韧和牺牲精神,带领中国共产党走向了胜利,创造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奇迹。
第二段:遵义的红色记忆。
在参观遵义的过程中,我还有幸去了红军长征纪念馆。纪念馆展示着红军长征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照片,让我对长征的艰辛和壮丽有了更深的体会。长征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组织能力和无私奉献精神。红军长征纪念馆的参观使我更加敬佩和崇拜中国革命的先辈们。
第三段:遵义的自然之美。
除了灿烂的革命历史,遵义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参观湄潭瀑布使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湄潭瀑布由四十多级大、中、小瀑布组成,水势汹涌,声势浩大。站在瀑布旁边,我感觉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宏伟,也更加理解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遵义的自然风光让我心旷神怡,也让我更加珍惜和保护环境。
第四段:遵义的现代发展。
参观遵义的过程中,我还深刻感受到了遵义的现代化发展。遵义作为一个中等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宽敞的马路和便捷的交通设施,让我感受到了遵义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的现代风貌。这让我相信,遵义在未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五段:遵义的人文气息。
参观遵义期间,我还感受到了遵义人民热情友好的精神风貌。在与当地居民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热爱家乡,对遵义的发展充满希望和憧憬。他们对我及其他游客的关心和热情款待,让我更加感受到了遵义的温馨和人文气息。正是这种人文气息,让遵义成为了一个宜居宜游的城市。
参观遵义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对遵义充满了敬意和热爱。遵义以其悠久的历史、红色的记忆、自然的美丽、现代的发展和人文的气息,吸引着我去了解、探索和关注。我相信,遵义这座城市将会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将时刻把遵义的历史文化记在心里,用实际行动为遵义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3年遵义会议参观心得体会(通用13篇)篇十二
遵义,这座位于贵州省中部的城市,曾经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地标之一。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的召开地点,遵义承载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近日,我有幸参观了遵义会议纪念馆,深深地感受到了这段历史的伟大意义,并从心底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为国家和人民默默付出的壮丽情景。
第一段: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在遵义市召开,正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会议在严峻的形势下,总结了过去的斗争经验,并决定了今后的战略方针。遵义会议正式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了革命阵营的团结和统一。这次会议给了中国革命以新的希望和动力,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二段: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的感悟。
栩栩如生的展览陈设,让我仿佛回到了遵义会议的会场。我看到了革命先烈们的照片,他们的崇高形象使我心潮澎湃。在会议纪念馆里,我详细了解到了当时的困境和革命领导人的思考。他们不畏艰险,勇敢面对敌人的进攻,坚持军事、组织和思想上的自我革命,最终取得了抗日救亡斗争的胜利。在这里,我不禁为革命先辈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艰辛努力而感到敬佩。
第三段:遵义会议对今天的启示。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明确指出了革命战略和斗争方针。这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面对当前的困难和矛盾,我们应该保持革命精神,坚定信仰,不怕困难和失败,为了我们共同的理想不断努力。毛泽东同志“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也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勇于思考和实践,不能墨守成规。革命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斗志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第四段:深化对遵义会议的认识与理解。
通过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我对遵义会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毛泽东同志在会议上带领大家进行了深入的思想交锋和辩论,充分发扬了民主集中制的优势,最终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这也向我们阐明了团结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充满信心地实现共同目标。同时,在遵义会议上提出的“党指挥枪”的原则,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军队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段:结语。
遵义会议纪念馆的参观给了我深刻的历史启示。革命先烈们艰苦奋斗的历程,让我深感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是一次珍贵的历史教育机会,让我对革命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将会珍惜这次机会,努力学习历史,不忘初心,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2023年遵义会议参观心得体会(通用13篇)篇十三
遵义,这座位于贵州省中部的历史名城,以其深厚的革命文化底蕴闻名于世。最近,我有幸到遵义参观学习,亲身体会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和特色。在这次参观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遵义的历史厚重感和红色文化的熏陶,也对革命英雄们的精神品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第一天,我们参观了林彪旧居。林彪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辉煌的一页。他的旧居保存完好,融合了苗族民居的特色,给人一种古朴和庄重的感觉。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林彪同志艰苦朴素的生活环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深感这位革命先辈的伟大和崇高。他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让我受益匪浅。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会议的举行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走进会址,仿佛可以听到那些年青年们悲壮而坚定的声音,看到那些英勇而智慧的眼神。在这里,我们展览中看到了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等伟人的实物,感受到了他们的辉煌成就和为人民的奋斗。这次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伟大的政党和政治家,必须具备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三天,我们参观了贵州省博物馆。在博物馆中,我看到了许多关于遵义和贵州历史的珍贵文物和展品。这些文物和展品,不仅展示了遵义的古代历史和文化,更重要的是展现了贵州在革命斗争中的地位和贡献。我看到了许多关于抗日战争和土地革命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我对那个年代的艰难时刻有了更加真实的认识。通过参观,我对遵义的历史发展和革命精神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第四天,我们参观了朱德同志故居。朱德同志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事业的贡献无法估量。参观他的故居,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家国情怀和牺牲精神。朱德同志虽然有千千万万的故事,但他始终保持了一颗纯洁的心,坚持始终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遵义的这几天,我仿佛和朱德同志有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我被他的崇高品质所打动和震撼。
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航天城。航天城是遵义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军的重要基地。参观中,我了解到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就。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那些默默付出的匠人和科研人员的辛勤努力和顽强拼搏。他们以久久为功的精神,不断创新和突破,才使中国航天走在了世界前沿,为国家的崛起贡献了力量。在参观航天城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个人努力的意义。
通过以上的参观和学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遵义的历史厚重感和红色文化的熏陶。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和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志向。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