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色的成果,它是我们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结晶。请大家共同欣赏小编选取的一些优秀作文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启示。
参观湖南博物馆(精选18篇)篇一
暑假的周末,爸爸妈妈都休息,他们拉我一起商量炎炎夏日里去哪里游玩,既能避暑又能寓教于乐的。于是我们上网“百度”,最终选定了没有去过的上海玻璃博物馆。
第二天,我和爸爸妈妈起了个早,备好防晒降温的必需品,向博物馆出发。经过了步行、换车,我们终于到达上海玻璃博物馆。
我们来到博物馆售票大厅,我被博物馆简介给怔住了:这个工业设计色彩浓厚的博物馆,在建成之初就被cnn旗下网站评为“中国三大最不容错过的博物馆”之一,可以和威尼斯的玻璃博物馆相媲美。哇~心想:“里面一定有不少惊喜等着我吧”。我拉着爸妈的手迫不及待地往里走。
我们先参观了玻璃陈列馆,里面有许多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玻璃制品,有古代的、现代的、工业的、艺术的,每一件都是艺术珍品,我和爸爸妈妈都看得眼花缭乱、爱不释手。
其中,有件很特别的作品,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它本来叫做“天使在等待”,远看它就像两只巨大的翅膀,走近仔细一瞧,原来这对翅膀是由几百根玻璃细管粘成的,可惜其中的一只翅膀被一个调皮的男孩弄坏了,所以现在作者又将它改名为“折”。案发时间和原因都在电视机上滚动播出。我想:“这是在警示参观者,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要遵守博物馆的参观秩序,爱护每一件展品。大人要管好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学会尊重艺术品,保持良好的教养”。
接着,我们去了玻璃迷宫,踏上台阶进入入口,感觉自己身陷玻璃迷雾中,能看到好几个自己。我和爸爸妈妈拿着工作人员发的闯关游戏卡(卡上有8个不同形状图形,要求全部敲章集齐,即可通关)。一路上我带领爸爸妈妈在里面兜兜转转摸摸看看,终于集齐了所有的8个章,获得了迷宫闯关达人的奖状。爸爸妈妈夸我:“头不晕厉害的”。
随后,我和爸爸妈妈一同来到专为小朋友打造的儿童专题类博物馆。进馆后,我拿到了一本任务册和挂脖子上的笔,上面要找到26个字母和若干东西,我拉着爸爸妈妈一同大开脑洞开始探索之旅。我们睁大眼睛,一边看展品,一边仔细寻找字母,有的在万花筒的图像里,有的在展品的肚子里。我无比认真地完成了任务册,来到服务台换取了一个可爱小奖品。
玻璃博物馆果然名副其实啊!带给我很多惊喜!通过参观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是来之不易的,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劳动,懂得珍惜爱护它。
参观湖南博物馆(精选18篇)篇二
今天我们学校一起去天文馆参观。
老师给我们发了票,我们先去a馆,再去b馆。
到了a馆的一个厅,里面有好多关于太阳、月亮、星星的照片,老师把每一张照片的意思都给我们讲了。我们又去了一个馆,里面有一些我们上去可以照照片的,还有好多关于星球的图画和讲解。
然后我们到了b馆,里面有好多可以体验的活动,有我们可以看的望远镜也有挑战岛。还有一些陨石,最后我们去玩了一个关于星球的滑滑梯。
到了外面,我们要集合了。我觉得今天好开心呀!
参观湖南博物馆(精选18篇)篇三
湖南省博物馆矗立在长沙这座繁华美丽的城市中央,它位于长沙市开福区烈士公园西门旁。
这座省博物馆与我们阔别了长达五年的时光,终于在人们的千呼万唤中,在我的翘首以盼里,以一个崭新的面貌,气势磅礴地向我们傲然走来。
这座全新面貌的博物馆是由一位世界级设计大师矶崎新,与两位国内著名设计师黄建成、夏心红,还有许多建筑师及许许多多的建筑民工呕心沥血的成果。它的外形仿佛一架直升飞机,屋顶像一双正在飞翔的双翅,在外看,博物馆的构造像一座巍峨且简约的玻璃房,但走到跟前去,却不由从心底发出赞叹与敬畏来。
博物馆说是分成三层,我们先是乘电梯往三楼参观。三楼是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主要为我们展示汉初轪候家人生前的一些事迹、饮食、穿戴、住行等,以及对死后被世界的思考。
轪候家人是指辛追、其丈夫利苍、其儿子利稀一家人。丈夫利苍的封地在轪县,所以称轪候。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馆,进馆处,一面金碧辉煌的墙,进入我的眼帘,墙上面雕刻着汉代时期的许多图案,有像正在奔跑的骏马,有像身姿蜿蜒的金龙,有像正在翱翔的白鹤,金墙的正中央嵌着巴掌大小的青黑色的像玉似得石牌,上面镌刻着“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两根朱红色的粗壮柱子,立在左右两旁,气派极了,威严极了。
走进陈列馆,首先就可以在陈列馆左面的壁纸上了解到三位墓主的下葬年表及墓主的关系。1号墓为辛追墓,下葬时间约汉文帝后元元年(前163),2号墓是利苍墓,下葬时汉高后二年(前186),三号墓是利稀墓,下葬时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
辛追墓,1972年1月至4月,考古工作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发掘,出土漆木器,纺织品,帛画等珍贵文物1000多件,墓主遗体保存完好,当时受到了国务院周恩来总理等领导的高度重视,根据葬制等级及“轪候家”“轪候家丞”铭文的器物、“妾辛追”私印,确认此墓主为轪候夫人,辛追。
汉墓陈列馆内,还以放映小视屏的形式为人们解析了辛追墓棺椁,辛追墓的木椁结构十分复杂,由枕木、椁室、盖板三部分组成。庞大的椁室放置于3根巨大的方形枕木上,椁室由内、外壁构成四个边箱和正中的棺室,椁室中放置四重相套的木棺。辛追墓的木椁的构造,沿袭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形式,因其椁中空如井,古代文献上称之为“井椁”,它全由粗大的杉木制成,所用木板70块均为整块木料,其中最大的一块椁板长4.88米,宽1.52米,厚0.26米,重达1.5吨。
馆内为我们展示了轪候家当时家中的食谱,辛追夫人常吃的食物及生活日用品。主食有稻米饭,麦米饭、黄栗饭、黍枣黏饭,还有糕点:蜜糖稻米,蜜米饼、鸡蛋小米饼等等。辛追墓出土存有牛骨陶罐、存有鱼骨陶罐、存有杨梅陶罐等等。
参观完汉墓陈列馆,再走进井椁展览馆,井椁约18米深,贯穿三层展厅,从上往下看可以隐约望见辛追夫人的遗体。最让我连连发出惊叹的是,井椁四面以3d动态声光的震撼效果,为人们展示汉代棺椁陈放设置、汉代生活方式和丧葬观念,展现出汉代时期的生活风貌,繁荣昌盛的社会景象。随着汉代的音乐,一条条金黄的龙,腾空而出,一只只白色的鹤向我们展翅飞来,汉代的人物、马车等也清晰的呈现在井椁四面,活灵活现地走着、跑着,使我对汉代时期的湖南有着浓厚的兴趣,更对当今科学技术心怀崇拜与骄傲。
出了井椁展览馆,有电梯直下一楼,进入辛追夫人的遗体安放处。只见一位身高大约1米5左右的女性双眼轻闭,面貌祥和地躺在井椁内,穿着白色的汉服,她的头、五官、手脚、身躯都保存地完好,是全世界保存最完善的一具女尸的。
博物馆二楼是三湘历史文化陈列,有“家园”、“我从哪里来”、“生活的足迹”三大主题。参观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可以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湖南的人文、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等。湖南始于唐代,因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又以湘江贯穿南北,所以简称湘。湖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至迟50万年前,湖南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进入文明时期,原住民与不同时期迁入的外来移民相互融合,逐渐形成当今汉族的主体。
博物馆内,一件件经典文物,都在彰显着中华人民从古至今的智慧与勤劳,能使游客们在那些青铜器、瓷器、诗词、农作物、绫罗绸缎各种中领略湖南辉煌的历史,不朽的传说。让我感到,身为一个湖南长沙人而为之喜悦,为之自豪!
参观湖南博物馆(精选18篇)篇四
那天,我和爸爸妈妈踏进了博物馆的大门,在那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三层楼的门,上面写着“鸦片战争博物馆”,走进大厅,陈列柜里摆了很多东西,有大炮、大刀、长矛、洋枪和洋炮,我看得眼花缭乱。接着就看到了林则徐纪念碑。林则徐是福建人,清朝时的一个大人物,著名的“虎门销烟”就是他组织和指挥的。是我们的民族英雄。离开林则徐纪念碑往左走,就到了销烟池,销烟池有两个,呈方形,比游泳池小一些,池子旁边有一涵洞,通向大海。爸爸好像说过,别看池子不起眼,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就在这两个池子里销毁了二万多箱鸦片,也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我当时心想:林则徐真是太伟大了,鸦片烧得太好了。
参观湖南博物馆(精选18篇)篇五
余姚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文物古迹举世闻名。尤其是河姆渡遗址,这是我们祖先创造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的摇篮,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
漫步在博物馆广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这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还是江泽民爷爷亲笔题的呢!
去发掘现场会使你大开眼界,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是当地村民在1973年夏天兴修水利时发现的,先后两期共发掘2800平方米,经专家们的分析研究和放射性碳14的科学测定,确认河姆渡早期文化遗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是属于我国早期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之一。经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它由四个互相叠压,又有内在联系的文化层组成。第一、第二层距今5000至55,属母系氏族公社末期;第三、四层距今约六七千年,属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每个文化层里,都有大量的文物、遗迹。
更使人惊叹的是,在河姆渡遗址的第三、四文化层中,发现了大片木构建筑遗迹,经古建筑家鉴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这种已经成熟地使用榫卯的木结构建筑,设计之科学,规模之宏大,不仅是我国所罕见,亦是人类建筑史上最早的杰作。如果说发掘现场使人大开眼界,那么文物展览厅会使你叹为观止。一跨进博物馆大门,展现在眼前就是第一展厅,这里陈列着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有鸟类、爬行类和类等,展示了昔日河姆渡是古木参天,水草茂密,虎吟象吼,鱼跃雁飞,一派生机盎然的动物世界。
走过通道,来到第二展厅,这里展示的是“稻作经济”,形象地反映了稻作农业及渔猎采集活动,令人称奇的是展出的一些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稻谷芒刺清晰,颗粒饱满。同时展出的还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盘等全套耕作、加工工具,以及带炭化饭粒的陶片和以夹炭黑陶为主的钵、釜、盆、罐等容器,不仅充分证明了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而且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东方民族的饮食习惯已基本形成,饮食文化已很丰富了。
转弯进入第三展厅,让我们领略了创造了许许多多奇迹的河姆渡人精湛的雕刻工艺,生动逼真的陶塑,优美的刻画装饰与绚丽的绘画,展现了河姆渡先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在展出的众多艺术品中,以象牙雕刻件最为珍贵,作为遗址标志的“双鸟朝阳”碟形器最为醒目。徜徉在遗址公园,目睹着河姆渡人各类生活、生产场景,面对着这些河姆渡人创造的原始文明,耳边仿佛传来了河姆渡人用骨哨吹奏的悠扬的曲调,在向你倾诉着那段历史,不由得使人思绪绵绵。
河姆渡先民以其勤劳的双手、非凡的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原始文明。身为河姆渡人的子孙,应该知道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值得我们骄傲,也值得我们去更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刻苦学习,长大了,为祖国,为家乡创造出更伟大、更辉煌的奇迹。这样,我们才不愧为河姆渡人的子孙。
参观湖南博物馆(精选18篇)篇六
还记得那天下着小雨,等到我们过去后,雨已经停了,但是地上还是有点儿湿润。下了一场雨,闻着空气就给人一种特别清新的感觉。我们跟着导游走,来到了湖南博物馆。
我们从外边看着那个湖南博物馆还挺大的,我也很期待里面会有什么我们进去去看辛追墓的出土的文物时,又显得不一样了。早在电视上就看见从辛追墓出土的文物,最突出的有辛追墓t形帛画,那个帛画划分为天上、人间和地下。我也了解一点:最上面有一个托月女神正在拖着月亮,旁边还有玉兔。在天上的下面还有只蟾蜍,那只蟾蜍基本上长得和现实中的蟾蜍没什么两样,这也说明了当时绘画技术是有多么的好。在人间的那一层,给人一种特别真实的感觉,因为天上我们没去过,地下我们也没去过,所以说谁都不知道天上和地下到底有什么东西,画的又像不像。
据说辛追夫人还是一个特别爱漂亮的女人,她有很多衣服,我也看了看。其中我感觉最好看的是素纱单衣,那是辛追夫人的衣服,但是这件衣服只有49克,还差一克就达到了50克,我在想那是多么轻的衣服啊!穿在身上肯定很舒服!那件衣服也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似一层薄雾,既神秘又美丽,特别漂亮。我们还看见了长沙窑,这是一种古人饮酒时写在陶瓷上的诗,多半是民间诗,只用于饮酒时,突发感想而写出来的`。还有一个皿方罍,在资料里面讲皿方罍的罍身是前几年才“回家”的,湖南博物馆只有皿方罍的罍帽。罍身一直在海外漂泊,不过现在回来了,“哥俩”终于团聚了,我也真替他们开心啊!毕竟“哥俩”在一起团聚真的是不容易啊!但是唯一遗憾的是没有看到辛追夫人的尸体和t形帛画很逼真的放映片。但只是遗憾,没有后悔。
但愿下次去研学或去旅游的时候不要留下遗憾。
参观湖南博物馆(精选18篇)篇七
今天我和刚从美国回来的李娴林姐姐和她的一个美国朋友,还有刘小儒和她的爸爸一起去了湖南省博物馆。首先,我们去了马王堆汉墓陈列室1,一进门里页面就有许多文物,特别是一些罐子很多,所有的文物基本上都保存完好。
特别是那一把大竹扇,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还没有一丝破裂,可见我国的编织技术是相当的高超。接着我们来到了汉墓陈列室2,这里跟一室有许多区别,一室展出的都是些罐子和扇子,而二室的却是一些兵器和衣服。
家了。
文档为doc格式。
参观湖南博物馆(精选18篇)篇八
天下午,我和东方的同学们来到了沁阳博物馆,我的心情很激动,进了大门,我们看到了高大雄伟的三圣塔,老师说三圣塔由三部分组成,有塔身、塔座。和塔尖。
然后我们沿着弯弯的小路,看到了一些石头上画着一些古代的历史资料,我最喜欢的就是关于女皇武则天的历史了。
后来绕过了三圣塔,我们来到了碧绿的湖水面前,湖水是绿色的,犹如一块碧玉,河水里住着五彩缤纷的小鱼,它们一会儿吃大家给它们的食物,一会儿比赛游泳,一会儿做游戏,真有趣啊!
走过了小桥,我们一起来到了广阔的长廊,长廊里有着很多古老的艺术品,有石棺床,陨石和王铎的书法。
走进大厅,陈列着李商隐的诗歌作品。而且我还发现,原来他也是沁阳人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参观湖南博物馆(精选18篇)篇九
今天,妈妈带我参观了“湖南省博物馆”。
刚到博物馆的门前就可以看到气势磅礴的六个大字“湖南省博物馆”。旁边还有许多雕刻名人的塑像,左边有:范仲淹、柳宗元、杜甫、张衡、屈原、炎帝;右边有:黄帝、孔子、司马迁、朱熹、王夫之、魏源。
博物馆一共分成四层楼:负一楼、一楼、二楼、三楼。一楼是“马王堆汉墓陈列”,负一楼是“馆椁陈列、辛追遗体陈列”,二楼是“墓坑、半景画、青铜馆、绘画馆、陶瓷馆、考古新发现馆”,三楼是“临时展馆”。
我们先去参观了“马王堆汉墓陈列”,一共有三个区,我们先去看了第一个区。里面有马王堆的简介。马王堆汉墓一共三个棺材,第一个墓埋的是利苍之妻——辛追,第二个墓埋的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第三个墓埋的是利苍之子。在一楼我们参观了利苍吃的东西是以前老百姓吃不到的东西,他们还有1000多个仆人,他们的仆人都分了等级的,有俩个仆人是在里面的地位比较高,他们都是大管家。我们还看了他的穿的衣服。无论他们想要什么,就可以拥有什么,过着荣华富贵的贵族生活。第二区和第三区也很好看,有考古专家发现坟墓中同葬的.东西——铜币、陶瓷、动物骨头、金银珠宝……。后来我们来到负一楼参观,看到了辛追的遗体,她的眼睛已经全部凸出来了,考古专家发现她的体内有几百多颗完好无损的甜瓜子,据说她是吃多了甜瓜子后不久就死了。棺材的样子是长方体的,中间是埋人的,旁边是放陪葬物品的。接着我们来到二楼,参观了自商朝至西周的青铜器与陶瓷器,还有古时的绘画馆和考古新发现。参观完这些,使我加深了对历史故事的理解和人物的了解。
参观湖南博物馆(精选18篇)篇十
眼前赫然呈现的,是一排陈列整齐的“动物瓷玩”,分别有狮、象、羊、蛙、鸟、龟等造型奇特的动物。它们一个个造型浑圆,神态栩栩如生,或正襟危坐,或懒散趴卧,都十分逗人可爱,让人看后玩味无穷。
往前走,便是“青瓷馆”。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大清的“釉下五彩凤尾瓷瓶”。高大的器形上主要绘纹花卉,如芙蓉,牡丹,牵牛等,口沿下还绘有双龙抢珠,右上墨书:“梗阳尚书钧鉴,属吏晏光书监制。”也就是在这时,中国瓷器开始进入了“五颜六色”的时代。
步入另一个样馆,小巧玲珑的绿松石宛如一颗豌豆,它色泽艳丽,质地细腻,呈蓝绿色,微微透明,散发出淡黄绿色的荧光。而它身边的玛瑙璜,形如半环,璜体光润,质地晶莹,色泽艳丽明快,自然纯正,纹理自然流畅,使人身心得到慰藉。
古人最大的特点,便是他们独一无二的想象力,这种特点在他们的帛画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一号t型帛画”很明显被分为了天上、人间、地下。天上绘有金鸟九只(太阳)、蟾蜍(月亮)、烛龙等;人间绘有一名老太太正在三个侍女的簇拥下缓缓升天,她的家人正在祭祀;地下绘为巨人托举天地。此画用浪漫的手法,表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永生的追求。
“三号t型帛画”的布局和构图与“一号t型帛画”略有差别。天上只有一日而非九日,满天的星斗,天门移至中间部位,蛟龙亦无玉璧相扣,龙首相背,下部巨人未托举天地,而是双手擒龙。人间部分为墓主人肖像,是名身着红袍,腰间配有长剑的男子。
历史有时候是神秘的,神秘的让人无法相信。千古遗容“辛追”夫人,举世闻名的大清皇陵,震惊世界的商周青铜器······或许还有更多我们人类不知晓的史事,在等着我们的挖掘,探索。
参观湖南博物馆(精选18篇)篇十一
期盼已久的“五一”长假终于来临。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我决定抛弃喧闹世俗的闹市购物,去祥和静心的湖南省博物馆。静静地欣赏,那些沉淀着岁月的辉煌与败落,古老又寂寞的,古物们。
来到五一时节的省博物馆,当然要去看刚刚“荣归故里”的“中国第一尊”——四羊方尊了。
尊,是一种祭祀用的盛酒器。通常多是圆形、鼓脸、大口,很少有方形的。而四羊方尊则是少有的一种方形尊。
步入展厅当中,一座古色古香、散发着自然气息的镂刻木屋,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它展览的是什么呢?居然会用如此朱红木屋塑裹。我十分好奇地走上前一看,呀——多么美丽精致的器皿啊!我简直要失声叫了起来。
是的,真的是,那座美丽又古老的尊,四羊方尊。
高58厘米,如两个篮球那样大小。方形的口象喇叭花般微微张开,换作一般的器皿,则会显得有些头重脚轻。可是它不,腰间被飞龙围绕住的四个羊头,呈优雅的弧度探出,恰到好处的托住了方形的口。而底座,又呈稳固的梯形,牢牢的承接住了差不多整个器皿的重量。整个器皿造型简洁,线条优美,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
不单单是造型的出色,上面的花纹也十分精致细腻,美丽生动。浮雕与线雕,勾画出一副副传神的图画。最精致的是尊的颈部,装饰着微微曳动的芭蕉叶、繁杂烦琐的菱纹,凶恶狰狞的兽面纹,突现出了公元前1600~1046时期的文明。
羊寓意吉祥,与缠绕它左右的飞龙一样,都是人门心目中的神兽。希望它。能够带给全天下的人们幸福,与安宁。
通过十分透明的玻璃柜,我凝视着柜中穿着金缕玉衣的古尸。
因为穿着金缕玉衣的关系,我很失望——我看不见那张没有表情、历经沧桑的脸。
传说金缕玉衣是皇室成员才能拥有的很奢侈的“死后陪葬衣”。是的,只有皇室成员才能拥有,其它的大官们哪怕是他最最欣赏的宰相也不可以。(身份较皇室成员偏低的,使用银缕玉衣,或铜缕玉衣)因为这,我便十分细心的观察这件非常人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
四方形的玉片,四角都打着小小的洞,用金丝一片片地穿起来,便成为衣服的样子。(不是我说,怎么有点像编凉席)。虽然这件金缕玉衣距今已有好几百年,但时光依然没有磨砺掉它的珠光宝气,与高贵气息。
古代的人大都很迷信,他们认为如果用名贵的和田玉制成玉衣,将会保持死者的尸体不朽。所以,不惜重金制成昂贵的金缕玉衣。可是在那时,有很多贫苦的穷人们吃不上饭,活活饿死了。
虽然,这事给后世留下了价值连城的国宝——金缕玉衣。但是毕竟人命关天。希望这样的事,越来越少。希望后世的人,牢记这件事情,清正廉洁,为民服务。
走到展厅的一角,我不禁被一个有趣的“小人偶”吸引住了。
呵呵,开个玩笑,这可不是什么“小人偶”哦~其实,这是汉代的一件国宝——击鼓说唱陶俑。为东汉末年,现四川成都的产物。
整个陶俑大约高55厘米,满脸笑容可掬,身体手舞足蹈。叫人看了就可乐。他左手拿着一个斜背着的鼓,右手拎着一把击鼓的锤,仿佛在边说边唱着什么有趣的事情。形象生动地那个朝代,街上有很多这样以谈唱说书为生的艺人的特色表现了出来。
参观湖南博物馆(精选18篇)篇十二
星期二的上午,我们班的老师带着我们上了两辆公交车,去参观博物馆,刚到那里,我们就在一起拥挤的下来了,然后急匆匆的站了四队,我是第三队的,之后语文老师带着我们去看电视,那个电视是跟我们说灯光给我们人类、动物、植物等一些东西带来了什么伤害和什么不好的地方。
然后我们就去看会跳舞的机器人和会说话的机器人,我们在会说话的机器人头上轻轻拍了几下,它就说:“好疼啊谁打我头呀、”之后他就东张西望,过不多久又恢复了正常在讲话。
之后我们就可以自由的玩了和看了,我边走边玩突然我玩到了一个东西。一般的东西都是从上往下滑的可是他确实从下往上滑,有从上往下滑。突然来了一个叔叔说:“这是动力的关系具体点我也是不懂。”
过来一会儿玩着玩着,老师突然说要我们走了,啊!这里真使我流连忘返啊!我下次还要来玩,而且我还学会了许许多多的新知识和新花样。
参观湖南博物馆(精选18篇)篇十三
清晨,爸爸告诉我,要带我去博物馆参观,我高兴地从床上跳起来,草草吃了点饭,急急忙忙和爸爸上路了。一路上,我像只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向爸爸问东问西,想象着博物馆可能是个什么样子的地方。
首先,看到的是蝴蝶展,各种各样的蝴蝶,有几千多种,好漂亮啊!
然后,向里面走去,看到了民国时期的人们生活的样子,还有古代人民使用的器具、装饰品,有玉器,有青铜,有铁器,还有许多我不认识的东西。对了,有一点我必须要说,如果有朋友想要去看看,我一定要提醒大家,在参观抗日战争展览的时候,有个被砍断的一只胳膊,可是把我吓着了,你们要当心啊!
接着,我们又去了二楼,二楼有许多家具。爸爸说那些家具都好精致,现在的家具都不会像以前的那样,完全不依靠钉子,螺丝做成,让我仔细看看。我可不相信,盯着一个家具转过来转过去仔细地找着钉子。还真没有发现!
我和爸爸又看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到烟台博物馆去参观,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因此,我建议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到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上一页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参观湖南博物馆(精选18篇)篇十四
5月31日早上六点半,我跟着夏令营的向导,踏上了去上海的旅途。上了大客车后,我欣喜若狂,恨不得一下子长了翅膀飞过去。但想到要和家人分开了,我还是有点不舍,不过五天后我就回来了,这样一想,也就轻松多了。
经过一天的旅程,第二天上午,我们参观的是上海博物馆,不是世博会。上海博物馆里面十分豪华,有四层楼,每一层之间既有电梯又有楼梯,许多地方点缀着五彩斑斓的灯,人们摩肩擦踵的,时不时谈论着什么,我们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
在第一层楼中,我和我们学校的同学一起,参观了一些泥人,这些泥人的动作千姿百态,有的神色端庄地站着,有的骑在马背上,有的摸着自己的胡子。让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踩在婴儿身上的人,他举着拳头,做出胜利的姿势,而那个婴儿则躺在地上。我不禁自言自语:“那是谁啊,残忍的太过头了。”
我觉得以前的小孩太可怜了,而现在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比起他们,我们真幸福啊!
这里的好多东西我都不明白,这是我见过的博物馆中最大的一个。我觉得世界是如此的大,又是如此的神秘,我们要学的东西真是太多了,我们要走的路真是太长了。
参观湖南博物馆(精选18篇)篇十五
在我们的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监利博物馆。怀念、自豪、发奋……一起涌上心头,真是百感交集。
博物馆坐落在西门堤长江边,落成于1985年,博物馆外观古典,造型设计独特。馆前正中央一个大花坛,周围是一圈剪得整整齐齐的冬青,好像给花坛镶上了绿色花边,花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仿佛是在欢迎每一位参观者的到来。走近些就可以看见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监利博物馆”,门前四根圆柱,就像四只强健的手臂在支撑着这雄伟的建筑。
进入博物馆,穿过右边一扇红木大门,高大的泛鹅碑像巨人一样展现在我们面前,大碑是王轶猛、王遐举兄弟俩建的艺术碑廊,周围是一堆堆磷峋的假山石。王遐举之子王庆云亲笔提词:“书山密宝,春气满园”刻在卧石中央,充分发现了王氏兄弟虽分居海峡两岸,但他们还是皆力于两岸文化交流,可看出他们的爱国之情。
走进博物馆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油画,远影以洪湖为背景,贺龙和几位革命将领欢聚一起,诉说着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而取得伟大胜利的欢乐场面。他们像松柏一样万古长青,他们的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兵器展览厅,这里陈列着大量的革命史料和监利各个历史时期的武器装备。有木船、大炮、冲锋枪、大刀、红樱枪、长箭等,看见这些武器好像先辈们和敌人博半的一幕幕情景浮现在我眼前,那轰轰隆隆的炮声和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仿佛回响在耳边。
这次,让我大开眼界,收获不小,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监利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腾飞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观湖南博物馆(精选18篇)篇十六
今天上午,爸爸和妈妈带着我去自然博物馆参观。
到了那里,我们先来到大展厅里,首先见到的是恐龙化石。
恐龙化石身高9米,体长1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因为它的嘴巴像鸭子,所以也有人叫它鸭嘴龙。
看到它,我心想:这化石难道是真的吗?于是,我问爸爸:“这些化石是真的吗?”爸爸指着恐龙化石亲切地回答说:“是真的,这些化石离我们现在已经很远了。”
我们离开恐龙馆来到水族馆。水族馆里有许多海洋生物,成群结队的鱼儿游来游去,不停地吐着泡泡,大乌龟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像是在思考什么问题。这时,我看见鲤鱼妈妈正在教小鲤鱼捕食的本领。我的心里非常好奇,就飞快地跑过去看,只见鲤鱼妈妈正带着小鲤鱼追逐水中的小虫子,鲤鱼妈妈给小鲤鱼做了一下示范,啊!小鲤鱼真的捉住虫子了,小鲤鱼真聪明!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然后,我们依次看到海龟、巨鱼、野象化石、布犀牛等自然景观。
参观结束了,我今天又懂得了许多知识,心里可高兴了。
参观湖南博物馆(精选18篇)篇十七
今天秋游,妈妈带我去了一个好地方——区博物馆,参观博物馆。远远望去,门眉上贴着“今鼎杯手工艺品展”八个大字。我想:这里面展览些什么好东东?这些好东东会是什么样?它们好到什么程度?我迫不及待地跑进去。
来参观的人真多啊!这里会聚了全区各个地方的工艺精品:根雕、刺绣、针织品、蒲扇,剪纸、编织……“啊!太美了!”顿时让我眼花缭乱,不知从何看起。
我终于选择的从进口处三口橱窗看起。咦?这是什么?像个菠萝,可上面的绿叶成了红花。一看注解才知道,这是“纸菠萝”,是用近千张纸折成的。好伟大啊!旁边放着一个小一点的“纸菠萝”,全是用一分钱的纸币折成的!我在班上已经是折纸大王了,而现在我才真正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句话的含义,才知道什么是高手!挂在橱窗上的领带更是精妙的工艺品。起初我并没注意,想:普通的领带有什么好展览的。仔细一看,天呐!全是比绿豆还小的珍珠串成的领带!而且是用黑白两种颜色拼出的图案!我细致地看着,惊得我目瞪口呆。这是怎么穿起来的啊!我赶紧走开,怕被迷得不愿意离开了。
那不是外婆编的扇子吗?我叫妈妈过来看。来到新丰橱窗前,慢慢品味着,认真地看着作者简介。“妈妈,宽看,真的是外婆的作品耶!”我高兴地跳起来,妈妈接着说:“扇子上是你画的吗?”我回答说:“sure.”那扇子上有我画的牡丹哩!
我们又饱览了多有工艺品。什么“雄鹰展翅”、“井与水桶”,还有用绒线绣的字呢!简直妙不可言,让我大开眼界!
参观湖南博物馆(精选18篇)篇十八
暑期里让我最难忘的,就是让我受益匪浅的活动。这次参观,我感受颇深。与以往的参观活动有些不同,因为这是一次历史、文化的学习之旅。我们的营地被安排在位于运河畔的刀剪剑博物馆。每天,我们在这里感受博物馆的文化气息,学习与交流。
走进这大大的博物馆,到处充满了历史与文化,“刀剑的历史”、“刀剑与生活”、“刀剑的文化”、“刀剑制造”、“刀剑欣赏”、“剪刀的起源及演变“等参观内容,都使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种各样的刀、剪、剑,通过那些有趣的图画知道它们有很多种类型,远至春秋战国的青铜剑,以及铸剑的流程,更能体会到铸剑背后的故事。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时不时地发出了一声声惊叹:如,在剪刀锻造车间,工人叔叔们在认真地打造剪刀,原来制作一把小小的剪刀,竟然需要几十多道工序,需要这么多人付出自己的劳动,这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剪刀的形状、大小也是千奇百怪,除了我们日常用到的手工剪刀、厨房里奶奶用的剪刀、裁缝阿姨用的剪刀外,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剪刀。
参观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的历史文化真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古代劳动人民用她们的勤劳与智慧,去发明、去创造。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学到的本领,用自己的智慧,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