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的语言要准确、流畅,能够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读后不仅让我们受益匪浅,也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古诗苑漫步(精选19篇)篇一
初二的一个午后,我突然心血来潮,决定去公园散步。我离家只有几步之遥的公园往往是我惬意散步的首选之地。我爱那里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沁人心脾的空气。而这一次,我有了新的想法,我决定带上古诗书,边走边读,领略先贤们的智慧和美妙的诗篇。
第二段:古诗苑中的美妙映入眼帘。
我走进公园,迎面而来的是一股阵阵的花香,心情瞬间平静下来。我找了一个清幽的角落,靠在一棵树下,打开古诗书。一首《静夜思》早已熟悉的字眼犹如亲切的朋友,从书中跃然纸上。我小心地抚摸着字,默默地吟诵,仿佛将自己置身于唐代的长安城,感受着老子般的宁静。接着,我翻到了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这首诗中,我看到了杜甫对亲人的深情,对故乡的思念,伴随着他拗口的文字和朴实的感情,我的内心也不禁泛起了涟漪。
第三段:古人智慧的启发和感受。
继续翻阅,我找到了一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之涣用曾经无边辽远的北国胸怀,写下了这首含义深远、意境独特的诗。读着王之涣的笔墨,我仿佛登上了高楼之巅,俯瞰着五千年的历史沧桑,思考着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意义。这些古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普遍与我们的价值观不谋而合。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真知灼见,不禁让我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千世界。
第四段:古诗苑带给我的思考和启示。
走在公园的小径上,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古诗其实并不是老掉牙的东西,相反,它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人生哲学,能够引发我们的思考和感悟。在这个喧嚣嘈杂的时代,我们常常陷入安于现状的困惑中,不知道如何面对繁忙的学习和生活。而古诗苑正是我们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良师益友。它们教会我们如何理性思考,如何抵抗诱惑与浮躁,如何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
第五段:结束语。
古诗苑漫步的体验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赏诗,我不仅增长了知识,也提升了修养。古诗苑的美妙和博大精深让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味。古人们的智慧和哲学引导着我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在古诗苑返璞归真的道路上,我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隐喻,从而超越自我的局限,追求更加卓越的人生价值。
古诗苑漫步(精选19篇)篇二
三月的春天,花开了,阳光照耀着整个武汉,兰花没有盛开,丝丝的香味在晨风中飘来飘去,空气格外清新。
“老孟,你真的要去吗?”李白说,孟浩然说:“我等你说完再去扬州。葡萄都干成葡萄干了。”李白笑着说:“哈哈,都干成葡萄干了,还不如喝!”孟浩然上了船,对李白说:“我在扬州等你。”李白回应道:“好,我一说完就来找你。”船慢慢开始划水,孟浩然说:“吃完了别忘了来扬州找我!”李白说:“你放心,我不会忘记的。等我到了扬州,我们就开开心心的喝几杯。”孟浩然道:“好。”船越走越远,孟浩然似乎在说什么,但他听不见。李白不能送孟浩然去扬州,只能看着。孟浩然的船本该消失了,但李白还站在那里等了一会儿,直到一只鸟唱歌才恢复过来。钢笔写道:
古诗苑漫步(精选19篇)篇三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大观。第五单元的实践活动课《古诗苑漫步》,就让我们再接受了一次诗的美的洗礼。
课题的设计是由初二级全体语文老师组织安排,分工合作,最终由黄艳庭老师执教。在教学过程中,黄老师激情洋溢,循循善诱,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内容安排贴近学生实际。在调动课堂气氛中,黄老师通过分组分任务的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参与度高,成效大。
通过这节活动课,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古诗的积累与赏析仍是学生的一大弱项,如何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美,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现在就本课题的展开提出几点建议:
一、熟读成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确,这一句流传千古的佳话代表了古诗句诵读的一种思想。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可以说都是经典名篇,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厚。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大诵读的力度,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味真意。
然而在古诗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注重诗歌内容的诠释,花大部分时间逐字逐句地解释,然后是理解每个句子,最后串讲整首诗的意思,觉得到此就已达成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把诗中最具光华、最耐人寻味的意蕴给忽略了。而诵读就是感悟诗歌意蕴最好的办法。通过反反复复的诵读,学生在脑海里就会慢慢浮现出这首诗的意境,可能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然而这也正是诗的魅力所在。如果老师在教学中,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这个词的意思,写作特点如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就把学生的想象力和个性空间挤占了,那么这首诗对学生来讲,就不是自己理解的诗,而是老师理解的诗了。
二、多元意象学生感悟古诗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能逐渐具备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转化为意象的能力。有了意象,才能拨动学生的情弦,被诗文中蕴含的意境、哲理所打动感染,得到诗文的内核中的精髓。教学时可能采用两种办法:一是想象,二是直观。想象和直观要有机结合。可以根据插图、诗意、背景展示有关图画,或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可以采取诗中画、画中诗、边读边想的.方式。引导学生说、画、写。
三、品味佳句初中古诗的教学,对学生有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对诗中的一些关键的、传神的或者有哲理的诗句懂得如何去赏析品味。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锻炼不多,对一首诗里名句的赏析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讲授古诗时,先授予学生赏析的方法或角度,让学生有章可循。名句的赏析的方式大概可从修辞、形式、意境、构思等,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发言,教师则在一旁适当的点拨、诱导就可以了,鼓励学生多发表意见,而不是教师在那儿唱独角戏。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四、善于积累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学过的古诗不少,如海洋般浩瀚,因此对古诗分门别类地编辑是很有必要的的。就像本次活动一样,把古诗分为四大类: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这样的分类,对学生积累古诗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这样的归类,学生会更加理解诗歌的内涵,同时,在编辑的过程中,通过思考与讨论,对诗歌的理解会更加的透彻。
总之,古诗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让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多读多诵,多思多想,让学生在热爱古诗中去体味、去感悟诗歌的美。
古诗苑漫步(精选19篇)篇四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作为中学生,我们在初二学年有幸能够学习到一些古代文化的知识,并在古诗苑中进行了一次有趣而深入的漫步。这次古诗苑之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
第二段:漫步之旅。
在古诗苑中,我们目睹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古诗佳作,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这些古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和心灵。在导游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些优美的古诗作品,并逐渐了解了它们的背后的文化内涵。这次漫步之旅,不仅增长了我们的知识,也启迪了我们的思维。
第三段:古诗的魅力。
古诗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正是因为它们独特的魅力。首先,古诗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情感和内心世界,给人一种共鸣和启发。无论是爱情、友情、亲情还是对自然、社会的感悟,都可以在古诗中找到。其次,古诗运用了精炼的语言和巧妙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意味深长,字字珠玑。通过这些精心构思的句子,古诗将复杂的思想转化为简练的诗句,令人叹为观止。最后,古诗传承了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通过古诗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和思想,领悟到我们作为现代人应有的情操和美学。
第四段:对古诗的感受。
作为一位中学生,我最初对古诗的认识只停留在课本上的字面意思,很少体会到其中的艺术之美。在这次古诗苑之旅中,我才真正体会到古诗的深邃和魅力。漫步在古诗苑中,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那些美妙的诗句像一朵朵花朵,在我的心中绽放。我开始更加用心地品味古人的智慧和美好,尝试着用古体诗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感悟和情感,并慢慢发现自己的创作潜力。
第五段:展望。
通过这次古诗苑漫步之旅,我对古诗古韵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同时,我也更加珍惜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更加努力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继续深入研究古诗,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
通过古诗苑漫步心得体会初二的这次旅程,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加深了对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的体会。古诗给人以启发和思考,令人陶醉其中。古诗之美是值得我们去发掘和传承的,我们要时刻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仰之心,继续努力学习,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古诗苑漫步(精选19篇)篇五
古人留给我们什么呢?古人留给我们的,有价值连城的古董,那是无可比拟的艺术品;古人留给我们的,还有枯燥乏味的文言文,那是同学们最恨的东西;古人留给我们的。更有无数谜题,引发科学家的探索。古人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但是能表现出古人的智慧及高尚精神品质的,是诗!
诗,古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诗中爱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被掳后的宁死不屈让人们赞叹不已。从这句诗中可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以及文天祥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表现出强烈爱国情感。诗中友谊“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使我们读出诗人与友人汪伦之间的友谊至深至纯,也可以读出诗人对游人的恋恋不舍之情。诗中哲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了新事物将代替旧事物的深刻哲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表达出作者远大的理想与志向。诗中勤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激励人们,让人们知道只有勤奋,能吃苦,才能有所成就。这句诗被一个个未来的栋梁之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诗,是人们寄托感情的阶梯,使人们写出自己所想,作出自己所感。诗,为当时的社会推出无尽的人才,也为今天的我们引出无尽的栋梁之才。
古诗苑漫步(精选19篇)篇六
“飘香古诗,伴我成长花香,绵延不绝“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听,那是陆游在赞颂。腊梅啊,你笑傲苦寒的执著是什么在支撑?“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你在愁些什么呢?是愁自己熬不到春天么,还是怕从今再不会散发出即使无人知晓也依然强烈的芳香?腊梅啊,你不要愁,你那永恒的芳香不论过了多久都不会被尘封和淡化,你在陆游心中激起回响,也定会在更多诗人心中恣肆徘徊……酒香,豪气冲天“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我默念着,转瞬间穿越时空,看到了沙场上将士们那幕沧桑的画面。漫漫黄沙模糊了人的视线,胯下的战马打着响鼻,晶莹的夜光杯,殷红的葡萄酒,端起酒杯,面向苍天一饮而尽。
酒香还没有弥散开,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即使醉倒沙场,诸君也不要笑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回归?哦,这弥漫着香气的古诗,这蕴涵着深情的篇章,我在你的熏陶与感染下静静成长!
古诗苑漫步(精选19篇)篇七
这是一堂较为成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尽管实践有限,对于此次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优点:
4、学生参与达到了最大化六个环节,既层层递进又互有交叉和包融,有些内容和环节非常简单,这就创造了学生发言和参与的最大可能并且,课堂采用了生生竞赛、小组竞赛的方式,竞赛中,学生的获胜的欲望被大大地激发,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一浪高过一浪由于各组都不甘认输,他们抢答,不但学得快乐,而且学得也快,课堂容量大大的增加了整节课统计下来有三十多人次发言参与,学生发言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多。
5、活动课也充满了读书声古之学校,诵读之声不绝于耳;古之读书人“口舌成疮”日诵不辍;古之贤者早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深刻阐述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其他的语文活动课都应该让课堂充满朗朗读书声,师生不但要读,而且应该大声地读,快乐地读本次活动课,声情并茂诵古诗的第三环节,师生们就在几曲美妙贴切的音乐背景下动情地诗朗了诵李白的《行路难》、马致远的《天净沙》、李煜的《虞美人》,而且根据课堂临场情况采用学生试读、小组竞读、生生互读、教师范读、全体齐读的几种朗读方式,在朗朗的书声中,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接受熏陶。
3、整堂课教学设计的环节中略微少了些对学生思维的积极诱发因为是抢答或必答,学生答的都挺快的,加上有时学生很激动,这样就影响了听的效果,如果再安排个速写题,我想学生的收获会更好。
古诗苑漫步(精选19篇)篇八
----------八年级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1、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2、提高写作编辑和口语交际能力。3、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写作编辑。2、诗歌赏析。1、课外活动两周。2、课内活动一课时。(成果展示)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了解中华诗词,就可以了解民族的文化历史;欣赏中华诗词,就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灿烂。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领略多姿多彩的创造风格,了解明星璀璨的大家名人,浏览醒世鉴人的名篇佳句,体会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感知美妙绝伦的艺术特色。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通过这次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用心想一想,联手做一做,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感受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欣赏活动,内容是每组同学用powerpoint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一首古诗词,并且用解释和赏析,每节课由一名同学演示并欣赏这首古诗词,以作为积累和储备。以诗词编辑与诗歌朗诵为主,可以让个别有特长的同学参与诸如诗意书画,音乐与舞蹈。之后每个同学写一篇“古诗苑漫步”,谈谈这次活动的感受。一、第一周1、提交活动计划,让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任务。2、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明确分工,各司其责。3、通过各种渠道,查询相关资料:a.可上网看“中华诗词”有关内容:网址:httb.诗词编辑:每个同学用powerpoint的形式,做一个演示文稿,选一首古诗词,其中有作家简介,作品背景,解释赏析、评价等。c.分类编排:可按诗歌体裁: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等。内容:咏志,咏物,咏史,感怀,田园,边塞,山水,送别,思乡,友谊等。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朝代:古诗和现代诗d.找出以古诗词为词的歌曲。第二周:诗词编辑,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供进一步修改。诗歌朗诵,在小组热身、准备。作文上交,选出佳作。二、(成果展示)主持人:(由班级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来组织活动,自己准备开场白。)(找出班级干部同学担当评委)1、古诗词的编辑:把这一段时间课前五分钟同学们收集的和以前所学过古诗词的整理出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按着内容、体裁、流派、朝代等编辑在一起,用打印文稿或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出来。活动评价:由评委对展示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创意策划及口语表达等进行评分。2、诗词的欣赏:诗配画,画配诗、为诗谱曲,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活动评价:由评委对展示的内容、作品的选择画与诗是否相配、是否有意境等进行评分。3、古诗词的朗诵:自己选择音乐来配音,朗诵一首或几首诗歌。活动评价:从读音、语调、表情、背景音乐与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评分。活动说明:1、由评委选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若得一等奖的小组,其成员在本次活动中的成绩都是5分,其中由小组长视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酌情加分减分,给小组长更多的权利,以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及促进其他同学活动的积极性。此次成绩算做期末考核的一个部分。2、把学生在活动中收集的资料整理成册,把优秀的作品推荐到学校甚至校外杂志以肯定其成绩,报请学校进行专门展览。
古诗苑漫步(精选19篇)篇九
今天下午,傅老师让我们大家来了一场古诗大赛。老师先让我们大家自己好好准备。同学们一个个全神贯注地背诵着,为今天的决赛而充分地准备着。
我还没背完一首古诗,老师就宣布比赛正式开始。我们按照学号排成队伍。当快要轮到我的时候,虽然我心里非常紧张,但是我还是一直鼓励着自己。我默默地想:没关系,只要我有信心,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我想着想着,就轮到我了。我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上讲台。我抽了一首古诗,一打开就觉得是《赠花卿》。果然和我想的一样,我就朗朗上口地背了起来。当我背完了以后,全场给了我热烈的掌声。
在总决赛中,我的心怦怦地跳得飞快,让我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通过了总决赛,真是让我喜出望外,我的心情就像打开了一扇光明的大门,无比快乐。傅老师对我们闯关成功的同学们表示了祝贺,我们摆出了各种各样的姿势,留下了我们无比兴奋的画面。
今天这个比赛让我更加地明白,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才会有收获。每个人都不可能一步登天。俗话说:“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只有努力才会有好的结果。
古诗苑漫步(精选19篇)篇十
1.引导学生体会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感受古典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树立学习诗词的自信心,增强合作意识。
3.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培养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查找资料的能力。
2课时。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中国被称为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涌现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吟咏古诗,畅谈古诗,领略诗歌的无穷魅力吧。
活动指导交流展示。
活动一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指令一人当组长,各小组听清各组的具体任务和注意事项。
1.“分门别类辑古诗”小组。
(1)从互联网中查找我们选定的主题内容:关于爱国、思乡、动物、植物、地名、颜色的古诗句,编辑成手抄报。
(2)大家交流编辑的手抄报内容,尽量避免重复。
2.“别出心裁品古诗”小组。
(1)从互联网中查找以古诗词题目或句子命名的图画;或根据图画配上学过的古诗词。
(2)交流查找到的作品,评定优秀作品向老师推荐。
3.“声情并茂诵古诗”小组。
(1)从互联网中查找以古诗词题目或句子命名的歌曲,或根据古诗词内容编成的歌曲。
(2)交流查到的作品,评定意境优美、曲调动听的歌曲向老师推荐。
活动二有分工也有合作。确定有困难的同学,可向老师或其他同学求助,尽量每组独立完成。
活动三成果展示,各组通报采编情况。
1.首先看看“分门别类辑古诗”小组编辑的诗集内容。(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诵读。
(1)关于爱国的诗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有关思乡的诗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其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关于动物的诗句: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4)关于植物的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5)关于地名的诗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6)关于颜色的诗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运用幻灯片,展示“别出心裁品古诗”小组推荐的`图画。
《悯农》《水调歌头》《春晓》《江雪》《游子吟》《静夜思》《村居》《天净沙秋思》。
3.用幻灯片展示“声情并茂诵古诗”小组推荐的歌曲。学生聆听音乐,猜猜这些歌曲分别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大家欣赏以古诗词题目或句子命名的歌曲:《但愿人长久》《月满西楼》《虞美人》《满江红》《思君》。
4.老师小结。
将本节课收集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编辑成册收藏起来,全班齐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古诗苑漫步(精选19篇)篇十一
国际儿童节(又称儿童节,internationalchildren"sday)定于每年的6月1日。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诗人的味道在历史的长空中,我们沉思后,发现空中漂留着一种味道,这是“诗人”的味道。每个诗人都有着自己的味道。
(一)易安的黄花“索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载不动满腔愁苦。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世事变幻的她,留下了她的味道——勇敢、机智。
(二)汩罗河边的芦苇汩罗边上,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奸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涌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投入历史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思念。屈原留下他的味道——旷达,不畏生死。
(三)东坡的明月谪居黄州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东坡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挫折,仕途的偃塞,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于是,东坡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唱“大江东去”,感到人生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留下他的味道——淡泊名利。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一切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只因空中漂浮着“诗人的味道。”
古人留给我们什么呢?古人留给我们的,有价值连城的古董,那是无可比拟的艺术品;古人留给我们的,还有枯燥乏味的文言文,那是同学们最恨的东西;古人留给我们的。更有无数谜题,引发科学家的探索。古人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但是能表现出古人的智慧及高尚精神品质的,是诗!
诗,古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诗中爱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被掳后的宁死不屈让人们赞叹不已。从这句诗中可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以及文天祥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表现出强烈爱国情感。诗中友谊“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使我们读出诗人与友人汪伦之间的友谊至深至纯,也可以读出诗人对游人的恋恋不舍之情。诗中哲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了新事物将代替旧事物的深刻哲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表达出作者远大的理想与志向。诗中勤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激励人们,让人们知道只有勤奋,能吃苦,才能有所成就。这句诗被一个个未来的栋梁之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诗,是人们寄托感情的阶梯,使人们写出自己所想,作出自己所感。诗,为当时的社会推出无尽的人才,也为今天的我们引出无尽的栋梁之才。
我来到古诗苑,在这里游历四时,看过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春天;观过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天;赏过那“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天;望过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冬天。
我驰骋于春夏秋冬之时,也曾遇到过全国各地的`着名大诗人。他们爱国:杜甫杜子美望着那首都为瓦砾,遍地草木丛生的景像,不禁有感而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时花溅泪,很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们更思乡。王维独自遥望远方,念着久别的亲人叹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中,更有举世闻名的诗仙李太白。他的诗歌,确如王世贞所说,是“以自然为宗”的。李白的自然诗风是由深秀、明丽、清真、圆转、朴美、新奇等六大美学特点构成。此六大特点皆“以自然为宗”,相互联系,结为一体;体现了李白自然诗风是多样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也是灵活性和技巧性的统一。李白自然诗风的语言表达的主要方式是豪语、快语、醉语、仙语、率语、口语六种。总之,娴熟畅朗,多样灵活的创作技巧和驾轻就熟、水到渠成的语言功力的结合,就是李白不假思议的自然诗风。
说到诗仙,就不得不说起他笔下的明月。李白的一生以他辉煌的诗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他在众多诗篇中所咏诵的明月更是出神入化。竟无一篇诗意相同,更无似曾相识之处,千人一面之感。多姿多彩,绚丽斑斓。形成一个灵动逸趣的世界。
例如《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今天,无论男女老少,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他举杯浅酌,都会吟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表他对所谓风雅与独饮的玩味。而这首诗的独特性,早已化入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了。
诗,是文学领域中那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朵,是那一颗华彩四射的瑰宝。
诗是文学的精华,是生活的缩影。
诗言志。因诗本身重在反映诗人的品格、志向,则诗的品位更取决于诗所言志的价值。无论是曹操的《短歌行》,还是陆游的《书愤》,或是反映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国的政治理想而广泛招揽人才的心情,或表达作者重新立誓报国的情感。无怪乎朱自清先生誉“诗言志”为我们诗坛“开山的纲领”。
诗缘情而绮靡,诗常寄深情于诗境,正所谓“诗以情为主,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无论是杜甫的《登高》还是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前者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独的复杂感情,后者表明了诗人开风气之先的乐观思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诗的本职应在抒情”。
读诗,要懂得去领悟诗的意境,要用心灵去品味,要用情感去感受,要去领悟出超凡脱俗的诗韵!
初中生活,学习任务异常繁重,我的神经总是绷得紧紧的。学习之余,我常到古诗苑漫步,放松放松神经,从中获得了许多快乐。
走进古诗苑,我看见:西塞山前的盛春,白鹭飞翔,桃花缤纷,落在水中随波流去,鳜鱼正肥,一鱼翁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走进古诗苑,我听见:山村的夏夜,鸟惊、蝉鸣、还有稻田里一片蛙声,编织成一支醉人的乡村夜行曲。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走进古诗苑,我看见:姑苏城外的秋夜,霜天残月,江畔红色的枫树,江中渔舟的点点火光,绘制成一幅精美的枫桥夜景图。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蹄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走进古诗苑,我看见:北国的冬日,万里冰封,天女散花,把整个世界打扮成一个银装素裹、粉妆玉砌的天国。
夜大雪歌(陆游)。
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呜窗纸。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啊!在古诗苑漫步,来到一个美丽的水亭边,我忘却了回家的路: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亲爱的朋友,经过一天的紧张忙碌,你可想出去漫步?假如你没有好的去处,那么我告诉你:古诗苑,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古诗苑漫步(精选19篇)篇十二
星期二下午,同学们期待已久的“诗韵飘香—中华古诗吟诵—二(6)古诗吟诵比赛”在同学们的精心准备下,终于开始了!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地了解华夏经典诗文和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培养我们对生活的敏感心灵与独特的体验,所以进行了这场比赛。
这场比赛分为四个环节,全都是个人赛。第一环节比赛规则:在十首古诗中选一首有感情地背诵。第二环节比赛规则: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比赛。第三环节比赛规则:电脑抽题比赛。第四环节比赛规则:在发下的纸上认认真真地写一首古诗。在主持人宣布完比赛规则后,比赛正式开始了。一首首优美的古诗由同学们饱含深情地吟诵出来,一会儿是高适的别董大;一会儿是张继的枫桥夜泊;一会儿是李白的望天门山……同学们的朗诵有的声情并茂、绘声绘色,有的抑扬顿挫、充满激情……。比赛充满了紧张的气氛,但是因为同学们准备充分,个个胸有成竹。经过将近两堂课的时间,全班同学顺利地完成了比赛。
这次比赛不仅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解了经典的中华古诗,而且为我们将来成为性情优雅、胸襟博大、智慧高远的优秀人才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古诗苑漫步(精选19篇)篇十三
每每和同学们说起中央台的《古诗词大会》节目,大家都会兴奋不已,所以我们几个班干部一合计,打算在班级里也来一次自己的《古诗词大会》。这不,经过大家的齐心准备,周五班队课,我们的《古诗词大会》开场了。
当轻快的上课铃响起来时,大家笔直地坐在座位上,两眼直勾勾地望着讲台上的二位主持人,各个跃跃欲试。
两个主持人大声宣布古诗词大会正式开始,大家立刻兴奋起来,有的同学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不由自主地把身体趴在了桌子上。第一个出题的是李金凝,她的题目是巧填“春”字,这与“飞花令”差不多。李金凝刚在ppt中出示题目,大家就议论纷纷了。“我知道第一排的”,“我知道第二排的”……教室里顿时人声鼎沸。“先看第一排,‘春’在第一个”。谁来?”主持人说。他的话音刚落,平时不怎么出声的李瑷吟智站起来:“春眠不觉晓。”随后我站起来说:“春风吹又生。”这时,站在一旁的余老师说道:“‘春来发几枝’也是一个吧!余老师说完后,忽然教室里鸦雀无声了。于是我们来做“春”在第二个位置上。“当春乃发生。”何佳脱口而出。很快,我们就进入到第三排的题目中。教室里悄然无声,大家全神贯注地想着,有的托着下巴思考着,有的盯着ppt快速地转着眼珠子,有的左右看着,好像生怕别人抢先答了题。可是这一题好像难倒了大家,最后,还是李金凝宛然一笑,轻轻地揭晓了答案:“夜静春山空。”接下来的题目时而简单,时而难,每个同学积极地思考着,快速地抢答着。当蔡生伟同学上台时,大家觉得他出的题目与众不同:《诗经》有多少年历史?初唐四杰是哪四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他的题目,让我们领略了与众不同的古诗词。
古诗苑漫步(精选19篇)篇十四
诗的历史渊源流长,诗的风采贯古通今。读一首好诗,像品一杯好茶;品一首好诗,像经受一次美的洗礼。
《古诗苑漫步》给我们提供了一方平台,让我们漫步其间,享其乐趣,赏其魅力!
板块设计如下:
1、自编诗集:选择至少两类题材的著名诗篇,为它命一个美丽的名字。
学生们命名如下:《田园采风》《边塞猎奇》《愁肠百转》等。
2、我来唱古诗:从自编诗集中任选一首,结合诗歌感情,自谱曲子,唱给大家听!
3、我来演古诗:任选一首,配以动作表演。《悯农》《归园田居》等诗歌表演居多。
4、我来画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归园田居》《饮酒》
5、诗歌礼赞。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活动积极性一直很高昂,很活跃。
分析本节课,我认为以下几点做的还行:
1、将自主权完全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动了起来。课堂只有学生全员参与了,才是有效的课堂,否则,老师讲的再是天花乱坠,而学生无动于衷,也是无效的。
2、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八年级的孩子虽已不再是孩童,但他们也没有九年级孩子的羞涩,还敢于勇于表现自己。
但是,整体回顾起来,还是觉得有些欠缺:
3、总害怕自己读不好,并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经过这次活动,我考虑了很多:
首先,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很好的口才和很深很高的语文素养,应该有一定的诵读水平。
再次,作为一个人,也应该有份自信,哪怕自己在某些方面可能做得并不好,但一定要给孩子带个好头,如果连自己都没自信,又怎样去鼓励学生呢!
古诗苑漫步(精选19篇)篇十五
我来到古诗苑,在这里游历四时,看过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春天;观过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天;赏过那“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天;望过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冬天。
我驰骋于春夏秋冬之时,也曾遇到过全国各地的著名大诗人。他们爱国:杜甫杜子美望着那首都为瓦砾,遍地草木丛生的景像,不禁有感而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时花溅泪,很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们更思乡。王维独自遥望远方,念着久别的亲人叹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中,更有举世闻名的诗仙李太白。他的诗歌,确如王世贞所说,是“以自然为宗”的'。李白的自然诗风是由深秀、明丽、清真、圆转、朴美、新奇等六大美学特点构成。此六大特点皆“以自然为宗”,相互联系,结为一体;体现了李白自然诗风是多样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也是灵活性和技巧性的统一。李白自然诗风的语言表达的主要方式是豪语、快语、醉语、仙语、率语、口语六种。总之,娴熟畅朗,多样灵活的创作技巧和驾轻就熟、水到渠成的语言功力的结合,就是李白不假思议的自然诗风。
说到诗仙,就不得不说起他笔下的明月。李白的一生以他辉煌的诗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他在众多诗篇中所咏诵的明月更是出神入化。竟无一篇诗意相同,更无似曾相识之处,千人一面之感。多姿多彩,绚丽斑斓。形成一个灵动逸趣的世界。
例如《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今天,无论男女老少,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他举杯浅酌,都会吟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表他对所谓风雅与独饮的玩味。而这首诗的独特性,早已化入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了。
古诗苑漫步(精选19篇)篇十六
诗歌之美一杯清茶,一首古曲,一卷古诗,它洗刷我的心灵,进化我的灵魂。诗歌赋予我神奇的力量。
我喜欢在深夜里,喝一杯浓茶,听着古曲,在书房里看着故世,浓浓的茶香,书香,还有古曲,都源源不断的灌输到我的生命里来,只觉得字里行间都是那么的美丽动人。
慢慢地,我开始品味诗的意境,我偏爱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欣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更向往李白放荡不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洒脱。我更喜欢孟浩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美景。还有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达。
诗歌之美,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总会想到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当我心情不好时,总会想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美景。当我高兴时,也会想到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潇洒,自由。在诗歌中体验“燕草如碧丝”的美景,拥有“雨中春树,万人家”的快乐。
诗歌之美,给我带来了新的乐趣。在萧瑟的秋风中散步。忽见老杜招手,举杯邀月,太白潇潇洒洒地走来,让我与他一同体验“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壮志豪情。诗歌之美,还使我在业余生活中陶冶情操,感受诗人经历的跌荡起伏,体会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漫步古诗苑,与古诗相伴,与古人为伍,悠哉,美哉!
古诗苑漫步(精选19篇)篇十七
《说文》:“诗,志也。”“志,意也。”《史记》:“诗,言意。”诗是借吟咏表达心意的文学体裁与表现形式,读诗可从意象和意境两方面入手。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意(意念)和象(物象)的融合,是作者主观思想和客观物象的统一。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即“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古人讲究“立象以尽意”,注重为情选景,追求物我皆忘的境界,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遵从内心的引导,这使得意象在蕴含创作意旨、寄托内心情感、暗示深刻哲理之余,彰显出作者强烈而鲜明的主观色彩。内心潇洒、超然的陶渊明选取“菊”“南山”来表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仕途失意、困窘的王维选取“水”“云”来表达“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旷达从容。作者为表达一种情感而选取特定的意象;表达同一种情感,不同人因不同性格又会选取不同的意象。
诗歌意境是指诗作中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是作者的内心和外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情调和境界。高明的诗人通过一系列特选的意象构成特定的意境。赏析诗歌意境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着手,品味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句子中,诗人用“东风”“残花”“春蚕”“蜡烛”等意象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道出了相会无期的离别之恨、缠绵浓郁的相思之苦。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诗人用“沉舟”和“千帆过”、“病树”和“万木春”形成对比,营造出乐观、进取、豁达的意境。
诗是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的文体,以物象为体,以意念为神,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意象和意境的内涵,并以此为起点,才能深入掌握读诗、赏诗、品诗甚至写诗的技巧,才能在名篇佳作卷帙浩繁的诗的国度徜徉、含英咀华、向古人“取暖”。
古诗苑漫步(精选19篇)篇十八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一直在学习古诗,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源源不断。我们多数喜欢名句赏析,很少透过整首诗词去感受诗人写作时的情怀。读上一首好诗,品上一杯好茶,那博大情怀浸润到了我的'心田。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客来敬茶,围桌而坐;以茶会友,以友辅仁;沏壶好茶,曲曲谈心;千般情趣,万般暖意;高山流水,欣逢知音。茶水伴着人生,人生品读诗词,无处不在一分惬意。茶香诗色的人生我喜欢。
今夜月下,李白又在品味他爱不释手的美酒了,举杯吟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一饮而尽,心中的苦难以述说。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离别之时,以酒待谢,那份情怎能不重。从他身上,我读懂了君子之气,与他对饮之中,找到了前进的不竭动力。
周末,青草含露的清晨,虽然阳光太热情,显得有些刺眼,但有诗集的陪伴,吟唱名人名句,与诗人心灵碰撞,怎么也不寂寞了,它教会了我坚强,告诉我大义,让我徜徉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亲情世界,让我静默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离别之时,让我感动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绵绵情意,让我忘情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人生感。无限感慨,皆寄予诗中。
而如今,诗神早已败于财神之手,诗人与科学家一样,很难被尊重,很难被崇拜,都成了煤体很少想起的人,作为一名诗迷,我们应倾心于诗境,亲近于诗人,呼唤诗迷,呼唤未来的明天。
古诗苑漫步(精选19篇)篇十九
诗,是文学领域中那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朵,是那一颗华彩四射的瑰宝。
诗是文学的精华,是生活的缩影。
诗言志。因诗本身重在反映诗人的品格、志向,则诗的品位更取决于诗所言志的价值。无论是曹操的《短歌行》,还是陆游的《书愤》,或是反映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国的政治理想而广泛招揽人才的心情,或表达作者重新立誓报国的情感。无怪乎朱自清先生誉“诗言志”为我们诗坛“开山的纲领”。
诗缘情而绮靡,诗常寄深情于诗境,正所谓“诗以情为主,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无论是杜甫的《登高》还是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前者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独的复杂感情,后者表明了诗人开风气之先的乐观思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诗的本职应在抒情”。
读诗,要懂得去领悟诗的意境,要用心灵去品味,要用情感去感受,要去领悟出超凡脱俗的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