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这些知识点总结是来自于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总结(优质15篇)篇一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2、词语读音。
修姱、嫉妒、謇、忳郁悒、侘傺。
溘死、鸷鸟、方圜、攘诟、谣诼、延伫、芰荷、偭、兰皋、椒丘。
岌岌、杂糅、昭质、可惩。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秀的民间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继《诗经》《楚辞》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诗是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时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2、词语读音。
箜篌、怀忿、槌床、哽咽、绣腰襦葳蕤、卑鄙、蹑丝履、玳瑁、流纨。
明月珰、磐石、拊掌、郡丞、思量量体裁衣、否极泰来、白鹄、婀娜。
踯躅、金镂鞍、赍钱、蟠龙、琉璃。
晻晻、日暝、摧藏、蹑履、怅然戊戌、戍守、彷徨。
诗三首。
1、字词。
芙蓉、慷慨、青青子衿、嘉宾、阡陌。
羁鸟、樊笼。
2、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曹操,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秋风萧瑟,红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中的名句。
1、字词。
符契、修禊、癸丑、流觞、激湍、彭殇、嗟悼、会稽、感慨系之。
清流激湍、流觞曲水、静躁、虚诞。
世殊事异。
2、成语。
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放浪形骸: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感慨系之:感,感触;慨,慨叹;系,联结。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2、文学常识: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出身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
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总结(优质15篇)篇二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的种类:事实论据,道理论证。
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4,论证方法:立论,驳论。
5,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论)(本论)(结论)。
议论文论证法:
例证法,对比法,比喻法,引证法,用典法,归纳法,演绎法,引申法,假设法,类比法。
记叙文。
口诀:把题目演绎为一个故事(情节)。
把故事表达成一个思想(情感)。
将这种思想蕴涵于描写之中(情境)。
谓前状,谓后补,定语必居主宾前。
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借景抒情:前是景物,后是抒情。
寓情于景:都是景物。
情景交融:景物都用修饰。
语言艺术:化用成语。
用谐音。
运用修辞,夸张,对比。
概括特点,标新立异。
以情动人。
三,古诗古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汉以前称为《诗》或《诗三百》。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内容:风(民间歌谣)雅(正统音乐)颂(宗庙祭祀音乐)。
手法:赋(陈述铺叙的意愿)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兴(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铺垫,《孔雀东南飞》开头)。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诗经(四言叙事),汉乐府(五言叙事)民间文学,汉末魏晋,中国诗歌承前启后。
离骚(杂言抒情),汉赋(四六文抒情)文人创作。
意象=物象+情意。
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对偶分工对,宽对。
工对:诗词一字一对。
宽对:宽放对偶。
顶真。
前后紧凑,气势顺畅,前后事理有机联系,充分阐明之间的辩证关系)(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我国古代乡情诗歌中的明月短笛。
月亮有母性情结,寄托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笛声在诗歌中的作用:衬悲情,引乡情。
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
特点:形散神聚。
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总结(优质15篇)篇三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2、词语读音。
修姱、嫉妒、謇、忳郁悒、侘傺。
溘死、鸷鸟、方圜、攘诟、谣诼、延伫、芰荷、偭、兰皋、椒丘。
岌岌、杂糅、昭质、可惩。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秀的民间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继《诗经》《楚辞》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诗是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时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2、词语读音。
箜篌、怀忿、槌床、哽咽、绣腰襦葳蕤、卑鄙、蹑丝履、玳瑁、流纨。
明月珰、磐石、拊掌、郡丞、思量量体裁衣、否极泰来、白鹄、婀娜。
踯躅、金镂鞍、赍钱、蟠龙、琉璃。
晻晻、日暝、摧藏、蹑履、怅然戊戌、戍守、彷徨。
1、字词。
芙蓉、慷慨、青青子衿、嘉宾、阡陌。
羁鸟、樊笼。
2、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曹操,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秋风萧瑟,红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中的名句。
1、字词。
符契、修禊、癸丑、流觞、激湍、彭殇、嗟悼、会稽、感慨系之。
清流激湍、流觞曲水、静躁、虚诞。
世殊事异。
2、成语。
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放浪形骸: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感慨系之:感,感触;慨,慨叹;系,联结。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2、文学常识: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出身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
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总结(优质15篇)篇四
1、给加点字注音:。
分泌沁园春()百舸()坎坷()拜谒()遏制()竭力()挥斥()干坼()遒劲()酋长()谩骂()散漫()花蔓()惆怅()稠密()绸缪()寥廓()峥嵘()未雨绸缪:。
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2、文学常识:。
词:。
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词牌:。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寂寥()彷徨()彳于()颓圮()舷梯()娴熟()悬崖勒马()弦外之音()按捺()刚毅木讷()方凿圆枘()静谧()猕猴()所向披靡()奢靡()矫揉造作()繁衍()挑衅()。
2、成语悬崖勒马:。
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弦外之音:。
1、字音大堰河()荆棘()火钵()忸怩冰屑()凌侮()叱骂()。
团箕()给予()碾了三番()。
3、词语童养媳:。
旧社会中领养人家的女孩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后结婚,叫童养。
童养的儿媳妇叫童养媳瓦菲:。
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火钵:用来盛火取暖的瓦盆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小团箕: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圆形器具,用来盛晒粮食等典押:。
典和当忸怩不安:。
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咒语:。
说希望人不顺利的话天伦叙乐:。
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
青的成名作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一词多义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若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假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见其发矢十中_,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深奥,微妙)动刀甚微(轻微)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鄙越国以鄙远(边邑,以??为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蜀之鄙有二僧(边境)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鄙臣不敢以死为我(谦辞,谦称自己)古今异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
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
请客的主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
出使的人今义:。
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
那人今义:。
妻子词类活用名词做状语夜缒而出,见秦伯(在夜里)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面)名词做动词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动词做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形容词活用做动词邻之厚,君之薄也(加强,削弱)使动用法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意动用法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以??为疆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界)特殊句式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省略句(烛之武)辞曰:。
臣之壮也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敢以(之)烦执事倒装句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夫晋,何厌之有荆轲刺秦王【词语】荆轲拜谒督亢谬误偏袒扼腕厄运濡染怯懦伤创办目眩鲰生箕踞:。
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戮没:。
杀戮和没收拊心:。
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成语】切齿拊心:。
咬牙捶胸,形容极端痛恨的样子又作切齿腐心无可奈何:。
没有办法,无法可想图穷匕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_毕露淬火猝然忤逆铁杵创发上指冠:。
形容极度愤怒悲歌击筑:。
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变徵之声:。
常作悲壮之声【文学常识】《战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又称《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鸿门宴【词语】樊哙目眦卮酒参乘啖肉刀俎彘肩瞋目鲰生:。
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鲰,短小、浅陋飨:。
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意为犒劳【成语】劳苦功高:。
指勤劳辛苦,立下大功秋毫无犯:。
秋毫,秋天鸟兽新长的毛;原指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一、字词:。
洗涤攒射尸骸杀戮辗转黯然绯红不惮:。
不怕诧异:。
觉得奇怪踌躇:。
犹豫菲薄:。
这里意为微薄喋血:。
_满地喋,血流出的样子寥落:。
稀少浸渍:。
浸润,渗透桀骜:。
形容性情倔强骜:。
不顺从惩创:。
惩罚,惩治。
二、成语:。
长歌当哭:。
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
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做殒身不恤:。
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
死亡恤,顾虑。
三、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
一、字词:。
二、文学常识:。
一、字词作揖狗吠叱骂煎熬租赁篱笆揪回来二、成语绿草如茵:。
茵,草垫子呕心沥血:。
形容费尽心思。
三、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世纪老人”,享年101岁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主要作品:。
骷髅噩梦焦灼嚷骂娼_胆怯拎着弄堂搽粉锭子怔住。
二、课内成语:。
1、横七竖八:。
形容纵横杂乱。
2、里应外合:。
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3、不假思索:。
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三、文学常识:。
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总结(优质15篇)篇五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
2、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总结(优质15篇)篇六
分泌()沁园春()百舸()。
坎坷()拜谒()遏制()竭力()。
挥斥()干坼()遒劲()酋长()谩骂()散漫()花蔓()惆怅()稠密()绸缪()寥廓()峥嵘()。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2、文学常识。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寂寥()彷徨()彳亍()颓圮()舷梯()娴熟()悬崖勒马()弦外之音()按捺()刚毅木讷()方凿圆枘()静谧()猕猴()所向披靡()奢靡()矫揉造作()繁衍()挑衅()。
2、成语。
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
青荇()长篙()蒿里行()枯槁()。
浮藻()缫丝()漫溯()晦朔()。
斑斓()阑干()波澜()笙箫()。
萧瑟()。
1、字音。
大堰河()荆棘()火钵()。
忸怩()冰屑()凌侮()叱骂()。
团箕()给予()碾了三番()。
2、字形。
大堰河/偃旗息鼓凌侮/诲人不倦。
叱骂/诧异红漆/膝盖豆浆/船桨。
辗转/碾了三番。
3、词语。
童养媳:旧社会中领养人家的女孩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后结婚,叫童养。童养的儿媳妇叫童养媳。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火钵:用来盛火取暖的瓦盆。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小。
团箕: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圆形器具,用来盛晒粮食等。
典押:典和当。
忸怩不安: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咒语:说希望人不顺利的话。
天伦叙乐: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
4、文学常识。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归来的歌》等。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一词多义。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言辞,词句)。
《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
若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用来表示。
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见其发矢十中_,但微颔之。
(稍微,略微)。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深奥,微妙)。
动刀甚微(轻微)。
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
鄙
越国以鄙远(边邑,以……为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为我(谦辞,谦称自己)。
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今义:妻子。
词类活用。
名词做状语。
夜缒而出,见秦伯(在夜里)。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面)。
名词做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
动词做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形容词活用做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加强,削弱)。
使动用法。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意动用法。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以……为疆界)。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以……为边界)。
特殊句式。
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省略句(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敢以(之)烦执事。
倒装句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夫晋,何厌之有。
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总结(优质15篇)篇七
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
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词:是诗歌的一种。词的全名为曲子词,又叫长短句,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
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根据风格特点,词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按照字数,词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之分。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课本中选入了他的作品《雨巷》。
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有诗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
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总结(优质15篇)篇八
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一、写一手好字,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工整规范的汉字,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不仅体现语文的基本功,也是高考的需要,现在高考作文要求中明确规定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上不封顶;卷面不洁也要适当扣分。而造成卷面不洁、错别字多的主要原因就是书写潦草、书写不认真。可有的同学对这个问题却不以为意,本来字写得就不好看,写字时还连蹦带跑,缺撇少捺,难以辨识。老师帮他指出问题,还振振有词说自己到正式考试就会认真写。其实,如果你平时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在考试的特定的紧张情绪中,当你想起要认真书写的时候,可能作文已经要接近尾声了。所以,我们平时写字时就要态度认真,一丝不苟。把字写得各部分均衡匀称,大小比例适当,规范大方,不写错别字,不乱涂改,不忽视标点,保证纸面(卷面)清洁。如果你的字现在没有写好,现在开始练习还来得及。俗语说,“练字不过百日”就是说,用一百天就能练一手好字,同学们不妨现在就去买一本好字贴,现在就开始练字。
如果说写一手好字,关系到一个人的脸面,那么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就体现了一个人素养。说丹东话并不能说明我们爱家乡,更何况我们丹东话并不太好听,也影响我们语文语感的形成,而语感对于我们理解课文平时考试地都有很大作用,平时做题时,有时说不清为什么,但却选对了答案,就是语感和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对于普通话,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说,而且在生活中也要说,规范自己的语言习惯,体现出自己较高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养成零打碎敲勤积累的好习惯。
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准备一个积累本,这个本一定要保存好,高三复习时它就有大用途了,不夸张地说,到时千金不卖。平时我们要在本子里记下咬不准音、形、义的字词,需要背诵的古诗词,老师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比较新奇的题型,可以说,无论是教材的还是试卷的,无论是报刊的还是杂志的,无论是谈话的还是阅读的,只要是自己拿不准的,只要是高考考的,都是我们应该积累的。积累的方法就是随时随地地有需要就分门别类地记在本上。对于学习,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三、养成勤于朗读背诵好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可以放到课前预习中,每篇课文都朗读2---3遍,在读的过程中划一划,查一查,问一问,写一写,做到一手拿书,一手拿笔,一边思考,一边朗读。不能平平淡淡的、漫不经心的读,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这有助于我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速度的提高,节省更多的阅读时间用来答题,进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关于背诵。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意思是说,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因此,必须想方法记住知识。记忆知识,可分为内储和外储。记在大脑里为内储,记在大脑以外,书本中、读书笔记中、日记中、摘抄本中、电脑里为外储。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据科学家们讲,大脑储存记忆知识的功能开发利用不到10%,应开发和充分利用大脑的储存功能,记忆储存更多的知识。因此,对积累本我们平时要经常翻看查阅,就可以把外储变为内储,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才能在说话时、写作时、考试时把材料信手拈来,增强作文文采,提高语文成绩。
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总结(优质15篇)篇九
特殊句式(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2、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却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义的。)。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他)是沛公的护卫樊哙。)。
7、此亡秦之续耳。(这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啊。)。
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之所以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的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
(二)倒装句。
1、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那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
2、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句)(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
3、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句)(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4、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5、及宾客知其事者。(“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
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了项王。)。
7、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能够在这里又见到您。)。
8、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我怎么会这样!)。
9、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大王来的时候带什么?)。
10、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在哪里?)。
(三)省略句。
1、晋军函陵。(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2、敢以烦执事?(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放弃进攻郑国而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的头颅。)。
5、人不敢与忤视。(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6、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7、嘉为先言于秦王曰。(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
8、为击破沛公军。(为我打败沛公的部队!)9、加彘肩上。(把猪肘放在(盾的)上面。)。
(四)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2、而燕见陵之耻除矣。(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去了。)。
3、若属皆且为所虏。(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
八、找出课文中的成语典故。
(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7)劳苦功高:劳苦而功高如此。
(8)秋毫无犯:秋毫不敢有所近。
(9)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0)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总结(优质15篇)篇十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
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异义。
1.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君区区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
6.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总结(优质15篇)篇十一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长歌当()哭桀()骜()立仆()殒()身不恤()菲()薄黯()然浸渍()喋()血。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生杀予夺直接了当贻笑大方隐约其辞b自惭形秽莫可名状名列前矛轻手蹑脚。
c深沟陷壑影影绰绰满目疮痍暴戾恣睢d花团锦簇好高骛远谬种流传贫瘠不堪。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b)。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的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4.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受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都熟悉了。
c每当夜暮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5.根据课文填入恰当的词语,补充完整下列段落:
真的猛士,敢于()惨淡的人生,敢于()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总结(优质15篇)篇十二
1、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总结(优质15篇)篇十三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_如不能举(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不可拔苗助长地提升学习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读懂、读通仍是主要的教学任务,也就是说首先要扫清语言文字障碍,在此基础上再把握文章主题或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然后登堂入室,顾及其他目标。不能忽略基本训练而一味地进行玄妙的“探究”,那是违背文言文教学规律的。
二、复习要点:
1.朗读背诵;《荆轲刺秦王》。
附背诵部分:
《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概括要点;。
3.提取精要;。
4.培养语感。
检点:(1)查考符合与否;查点。
(2)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语行为)。
敷演:叙说并加以发挥。
甄别:审查辨别。
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思忖:思量。
商榷:商讨。
勾销:取消;抹掉。
巷道:采矿或探矿时在山林或地下挖掘的大致成水平方向的坑道。一般用于运输和排水,也用于通风。
不啻:如同。
犄角:(1)角落。(2)动物的角。
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
光宗耀祖: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光,有面子;宗,宗族;耀,显耀;祖,祖先。
汗流浃背: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浃,湿透。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痴心妄想: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
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鬼迷心窍:鬼怪迷惑住心窍。指对问题认识不清。
恪尽职守:谨慎而尽力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
瞠目结舌: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
苟延残喘: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
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总结(优质15篇)篇十四
1、给加点字注音:。
分泌()沁园春()百舸()坎坷()拜谒()遏制()竭力()挥斥()干坼()遒劲()酋长()谩骂()散漫()花蔓()惆怅()稠密()绸缪()寥廓()峥嵘()未雨绸缪:。
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2、文学常识:。
词:。
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词牌:。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寂寥()彷徨()彳于()颓圮()舷梯()娴熟()悬崖勒马()弦外之音()按捺()刚毅木讷()方凿圆枘()静谧()猕猴()所向披靡()奢靡()矫揉造作()繁衍()挑衅()。
2、成语悬崖勒马:。
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弦外之音:。
1、字音大堰河()荆棘()火钵()忸怩冰屑()凌侮()叱骂()。
团箕()给予()碾了三番()。
3、词语童养媳:。
旧社会中领养人家的女孩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后结婚,叫童养。
童养的儿媳妇叫童养媳瓦菲:。
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火钵:用来盛火取暖的瓦盆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小团箕: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圆形器具,用来盛晒粮食等典押:。
典和当忸怩不安:。
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咒语:。
说希望人不顺利的话天伦叙乐:。
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
青的成名作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一词多义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若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假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深奥,微妙)动刀甚微(轻微)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鄙越国以鄙远(边邑,以??为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蜀之鄙有二僧(边境)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鄙臣不敢以死为我(谦辞,谦称自己)古今异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
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
请客的主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
出使的人今义:。
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
那人今义:。
妻子词类活用名词做状语夜缒而出,见秦伯(在夜里)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面)名词做动词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动词做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形容词活用做动词邻之厚,君之薄也(加强,削弱)使动用法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意动用法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以??为疆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界)特殊句式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省略句(烛之武)辞曰:。
臣之壮也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敢以(之)烦执事倒装句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夫晋,何厌之有荆轲刺秦王【词语】荆轲拜谒督亢谬误偏袒扼腕厄运濡染怯懦伤创办目眩鲰生箕踞:。
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戮没:。
杀戮和没收拊心:。
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成语】切齿拊心:。
咬牙捶胸,形容极端痛恨的样子又作切齿腐心无可奈何:。
没有办法,无法可想图穷匕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毕露淬火猝然忤逆铁杵创发上指冠:。
形容极度愤怒悲歌击筑:。
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变徵之声:。
常作悲壮之声【文学常识】《战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又称《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鸿门宴【词语】樊哙目眦卮酒参乘啖肉刀俎彘肩瞋目鲰生:。
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鲰,短小、浅陋飨:。
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意为犒劳【成语】劳苦功高:。
指勤劳辛苦,立下大功秋毫无犯:。
秋毫,秋天鸟兽新长的毛;原指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总结(优质15篇)篇十五
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