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良好的教学计划能够提供指导,帮助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布置教学内容。请大家参考以下教学计划范文,了解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计划安排。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质17篇)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1页的例3,102页“做一做”及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计算时,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9+59+49+9。
9+79+69+89+3。
2.拍手游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等。
3、提出学习目标。
(1)自学课本第101页的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式。
(2)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质疑。
2、全班展示。
(1)例题展示。
生1:9+5=可以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2:9+5=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3:我认为9+5=把9凑成10的方法比较简便。
……。
(2)“做一做”展示。
生1:通过观察图,我看到了地上有9个南瓜,同学们又抱来了6个。
生2:我知道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要用加法计算。
生3:可以用9+6=15(个)。
生4:也可以用6+9=15(个)。
……。
3、小结:在计算9加几时,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分9把另一个加数凑成10。我们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凑十的方法,使计算更为简便。
三、拓展延伸。
1、练习十八第1—3题。
2、思考题。
同学们排成一排,我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文档为doc格式。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质17篇)篇二
1、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同伴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合作的愉悦。
重点: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的算理。
课件。
(1)课时。
一、复习。
1、口算。
20+4032+1040+4842+475+23。
4+6451+834+534+5083+1。
(1)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二、新知引探。
1、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信息)。
2、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么解决够不够的问题?
算式怎么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4+9=。
3、尝试计算。
师:怎么算呢?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请小棒帮忙。
4、交流算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过程)。
24+9=3324+9=331+9=1024+10=34。
631323+10=3334-1=33。
30。
5、比较算法。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不错。你喜欢哪种方法?
把你喜欢的那种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6、巩固算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45+67+6374+9。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7+69+56+4。
27+639+56+54。
(1)独立练习。
(2)反馈。
(3)你有什么发现?
2、对比练习。
23+467+252+6。
23+767+852+9。
(1)口算得数。
(2)比较异同。
(3)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改错练习。
25+8=23。
47+5=97()。
36+7=43()。
4、发展练习。
35+()=4()。
四、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质17篇)篇三
1.通过分组整理,明白用先分类再按顺序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
2.通过观察找出规律,使学生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及敏捷性,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形成自主探索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及敏捷性。
2.探索规律,总结出计算的简便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系统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渗透对知识整理和复习的方法第二,在观察分析加法表、发现规律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第三,充分利用20以内的加法表进行练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一位神秘朋友,他是:圣诞老人,给它打个招呼吧。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计算的题,这些都属于上册第八单元我们学习的20。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回顾单元知识,突出重点。
我们一起先来回顾一下,在这个单元中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看电子课本:老师把课本搬到屏幕上了,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先学习了……,然后又学习了……,还学习了……,最后学习了……。
板书: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解决问题。
2.举例想算法。
生:9+6师:得数是多少?还记得怎样计算吗?引出凑十法。
师:如果让你来整理,你打算怎样整理呢?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想法了,快和同桌之间交流一下,你们打算怎样整理。
3、整理发现规律。
师:圣诞老人也整理出一张加法表,想看吗?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它是怎样整理的吗?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开始。
预设a:竖着看。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是按照9加几,8加几?整理的。
生:竖着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多1。
师:哦,你发现了这个,咱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那其他列是不是这样的,我们再来一起看看(随意指一列验证)归纳:竖着看,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依次大1,和也依次大1。这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预设b:横着看师:刚才这个同学竖着观察找出了规律,可真棒!还有没有别的秘密?
生:横着看第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小1,第二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大1.
师:(手指第一个加数)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哦,还真是这样,你真会观察!那他们的得数呢?快来算一算预设:横着看,得数都是一样的。(根据学生的发现课件演示)。
归纳:横着看,第一个加数依次小1,第二个加数依次大1,和不变。
预设c:斜着看师:还有吗?预设:斜着看第二个加数是一样的,第一个加数变大,得数变大。
师:斜着观察也有规律啊,你可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课件演示)。
归纳:斜着看,第一个加数依次大1,第二个加数都是9和依次大1。
生:竖着一个比一个多一。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不光能找到规律,还能利用规律很快的算出得数。
d:交换位置找朋友请同学们看这两个算式:9+22+9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答。
师:这两个算式的加数交换了位置,那他们的和怎么样?
预设:左右两边的算式是相反的,两个加数交换位置。
(根据学生的发现课件演示)。
归纳:左右两边的算式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学生:6+68+89+9(课件出示)。
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那我们只要会计算前面这些算式,后面的算式是不是就很容易算出来了。
师:看(隐去小数加大数的算式),现在看起来这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记起来是不是就简单多了?师说算式,学生说答案:7+44+78+66+8。那我们只要记住左边这些算式,就能记住整张表了,对吧!
小结:同学们真是太棒了!发现了表中那么多的小秘密。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第一关:摘取平安果。
8+6=3+9=6+7=。
2+9=4+7=9+4=。
7+5=10+4=8-3=。
13-2=4+8=0+6=。
师:第一关轻松通过,接下来会给我们出什么难题呢?
第二关:解决问题小能手。
解决问题可有点难,同学们还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这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会解决吗?快拿起铅笔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
做完的同学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7+9=16(只)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8+8=16(只)。
你又是怎样想的?师:同学们,同样的问题,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但我们用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小红吃了8个水饺,还剩下6个,原来有多少个?
师:谁来说一说这道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我吃了8个水饺。还剩6个。
师:你说的可真清楚,那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好,快速在本子上列出算式。
第三关:圣诞屋屋。
1、草莓后面藏着几?
2、梨后面的又是几?
3、第三个可有点难了,小朋友们快想想这两个水果后面是几呢?
4、看最后一个,你能看明白吗?水果后面应该是几呢?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质17篇)篇四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合作探究法。
cai课件,小棒。
设计修订。
(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
2、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3、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9+5=。
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
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请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练一练的第一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1、随机报题。
9+2= 9+5=。
9+8= 9+6=。
9+9= 4+9=。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5题。
(1)第2题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
(实施方法:仔细看图后,所以说图意,独立完成。)。
(2)第3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一样。
(实施方法:小组竞赛后核对答案,交流发现规律。)。
(3)第4题目的:结合毛毛虫图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
(学生读懂题意,再结合示意图,填出结果。)。
(4)第5题:联系学生生活情境,获取数学信息,再运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读图,获取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有几瓶牛奶(9加几)。
9+5= 9+3= 6+9=。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质17篇)篇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
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师: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4、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5、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绍竖式。
12。。。。。。因数。
×3。。。。。。因数。
——。
36。。。。。。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小结(略)。
教学反思: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质17篇)篇六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分组整理,明白用先分类再按顺序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
2.通过观察找出规律,使学生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及敏捷性,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形成自主探索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及敏捷性。
2.探索规律,总结出计算的简便方法。
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一位神秘朋友,他是:圣诞老人,给它打个招呼吧。
圣诞节快到了,圣诞老人给我们派送礼物来了,大家想知道什么礼物,我们一起打。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计算的题,这些都属于上册第八单元我们学习的20。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回顾单元知识,突出重点。
我们一起先来回顾一下,在这个单元中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看电子课本:老师。
把课本搬到屏幕上了,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先学习了……,然后又学习了……,还学习了……,最后学习了……。
板书: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解决问题。
2.举例想算法。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9加几、8、7、6加几还有5、4、3、2加几,你还记得这些加法算式吗?学生举例。生举例师:同学们要仔细听,看他举的例子对吗?生:9+6师:得数是多少?还记得怎样计算吗?引出凑十法。
师:谁还想说?5、4、3、2加几的算式谁还记得?3+9怎样计算这道题呢?生说凑十法师:还可以怎样想呢?引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方法。
师:如果让你来整理,你打算怎样整理呢?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想法了,快和同桌之间交流一下,你们打算怎样整理。
3、整理发现规律。
师:圣诞老人也整理出一张加法表,想看吗?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它是怎样整理的吗?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开始。
预设a:竖着看。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是按照9加几,8加几?整理的。
生:竖着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多1。
师:哦,你发现了这个,咱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那其他列是不是这样的,我们再来一起看看(随意指一列验证)归纳:竖着看,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依次大1,和也依次大1。这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预设b:横着看师:刚才这个同学竖着观察找出了规律,可真棒!还有没有别的秘密?
生:横着看第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小1,第二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大1.
师:(手指第一个加数)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哦,还真是这样,你真会观察!那他们的得数呢?快来算一算预设:横着看,得数都是一样的。(根据学生的发现课件演示)归纳:横着看,第一个加数依次小1,第二个加数依次大1,和不变。
预设c:斜着看师:还有吗?预设:斜着看第二个加数是一样的,第一个加数变大,得数变大。师:斜着观察也有规律啊,你可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课件演示)归纳:斜着看,第一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个加数依次大1,第二个加数都是9和依次大1。师: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在表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现在老师任意指一道题,你是不是能很快算出来呢?9+68+77+86+9师:同学们怎么算得这么快,有什么小秘密吗?生:这一行的得数都是15.再来:9+69+79+89+9怎么又算得这么快?生:竖着一个比一个多一。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不光能找到规律,还能利用规律很快的算出得数。
d:交换位置找朋友请同学们看这两个算式:9+22+9你又有什么发现呢?生答。
师:这两个算式的加数交换了位置,那他们的和怎么样?
预设:左右两边的算式是相反的,两个加数交换位置。
(根据学生的发现课件演示)。
归纳:左右两边的算式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学生:6+68+89+9(课件出示)。
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那我们只要会计算前面这些算式,后面的算式是不是就很容易算出来了。师:看(隐去小数加大数的算式),现在看起来这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记起来是不是就简单多了?师说算式,学生说答案:7+44+78+66+8。那我们只要记住左边这些算式,就能记住整张表了,对吧!小结:同学们真是太棒了!发现了表中那么多的小秘密。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8+6=3+9=6+7=。
2+9=4+7=9+4=。
7+5=10+4=8-3=。
13-2=4+8=0+6=。
师:第一关轻松通过,接下来会给我们出什么难题呢?
第二关:解决问题小能手。
解决问题可有点难,同学们还。
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这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会解。
决吗?快拿起铅笔在答题纸上列出。
算式。
做完的同学用你的坐姿告诉。
老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列式。
的?
生:7+9=16(只)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8+8=16(只)。
你又是怎样想的?师:同学们,同样的问题,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但我们用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小红吃了8个水饺,还剩下6个,原来有多少个?
师:谁来说一说这道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我吃了8。
个水饺。还剩6个。
师:你说的可真清楚,那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好,快速在本子上列出算式。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想的?
这样解答正确吗?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三关:圣诞屋屋。
1、草莓后面藏着几?
2、梨后面的又是几?
3、第三个可有点难了,小朋友们快想想这两个水果后面是几呢?
4、看最后一个,你能看明白吗?水果后面应该是几呢?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质17篇)篇七
第八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42页练习六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对千以内的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准确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公园吗?今天我们邀请茄子先生和豆荚老师去逛公园,愿意吗?与他们同行,我们要做好准备,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有信心吗?出发吧!看,遇到什么了?要先回答出门上的问题才能进去呢。(出示黑板:画有一扇门,门里写着:说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几百。204598499305)。
二.笔算加法的练习。
1.练习六第2题。
谈话:公园里有美丽的蝴蝶,它们在快乐的飞来飞去,各飞到哪一朵花上呢?
1)生独立完成练习。2)指名汇报:每只蝴蝶应飞到哪朵花上?
3.练习六第3题。
1)先估算大约是几百。说说怎样估计的?
2)独立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3)指名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要检查些什么?
(检查时要看验算的结果与竖式的结果是否一致,还要看数字有没有抄错。)。
4.练习六第4题。
公园里还来了许多的小朋友,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分别又有多少人呢?
1)学生自读题目,理解题意。
2)问:“合计”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3)生独立计算。4)汇报核对。
4.练习六第5题。
1)指名说图意。
2)师小结:花坛每边268厘米,三角形花坛的三条边一样长,花坛的栏杆一共长多少厘米?怎么想的?(3个268相加。)。
3)学生独立计算4)汇报核对。
三.作业。
练习六第1题,用竖式计算连加。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质17篇)篇八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2、放大棋盘学生观察结构。(明确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3、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4、生说一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出算式1919。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全班组织交流。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实践应用。
1、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教后反思: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质17篇)篇九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和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思想,并能迁移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渗透转换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和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打印的口算纸、“萝卜”,“王”,小兔、小猴的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位非常可爱的小客人,大家看,他是谁呀?”(拿出小兔的`头饰带在头上)“一(2)班的小朋友,你们好!待会儿我要带既守纪律,又爱动脑的小朋友去参观我们的动物王国,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0+1=。
10+2=。
10+6=。
10+7=。
10+8=。
10+9=。
二、尝试探索,研讨交流。
1.试着说说想法。
9+5=?
“14,同意吗?可是我还是有点不怎么明白,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算的吗?”
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几中情况:(1)9和5和起来是14。
(2)14可以分成9和5。
(3)14-9=5。
(4)把5分成1和4,9加1是10,10加4是14。
你也是这么想的举手。这个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5还有其他的分发,这里为什么要把它分成1和4?
(5)把9分成4和5,5加5是10,10加4是14。
“既然把5分开来后可以和9凑成10,那我能否把9分开来和5去重新组成10呢?怎么分?”
“这里其实也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板书,把这种想法和10+几连起来。)。
(6)把9看成是10,10加5是15,15再减多看的1是14。
“你也是想把9加几变成10+几来算对吗?那为什么还要减1呢?”(板书,把这种想法和10+几连起来)。
2.得出最佳方法。
[1][2][3]。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质17篇)篇十
今天,我试着运用生本教学的模式给孩子们上了一节《不进位加法》,效果不错。
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己观察例题图,找出图中的信息,孩子们没用几分钟,就把图中所有的信息找了出来,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接着,我要求他们根据图中的信息提问题,让我震惊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不但能把用一步加法计算的问题提出来,而且还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这使我顿悟:只要相信学生,他们就能创造出奇迹。
接下来,我放手让他们分析提出的问题,他们分析不但透彻,而且还能让学困生听懂。经过他们分析列出了算式,计算不进位加法,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说计算方法,让他们试着当小老师在讲台上讲,他们讲得真是太精彩了,不但能讲出计算方法,还能把计算中的注意事项和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都讲出来,让所有的孩子都听得明白。
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只有老师想不到的,没有孩子做不到的。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质17篇)篇十一
能熟练、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谈话引入。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哪些知识?3.出示自探提示。
认真学习课本第38页例3,独立探究以下问题:
(1)说一说: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写一写:这道题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请写下来。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探结果,重点说说自己还不太明白的地方。2.全班合探。
(1)分组展示、评价,师补充。(2)即时练习。
完成38页下面“做一做”三.质疑再探。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4.评出最优学习小组5.布置作业。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质17篇)篇十二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算理,引导学生探索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用具: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34305004。
4026063005。
选一题说口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
1、出示数学问题。
一个娃娃12元,3个娃娃一共多少元?
师:3个娃娃一共多少元怎么列式?
板书:123。
2、估算。
师:123大约是多少?
学生估算,并说说怎么估算的。
3、学生尝试计算。
师:123到底是多少呢?
师:请同学先想一想然后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并写出计算过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教师巡视,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4、汇报交流。
(1)展示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说想法。
(2)展示口算的方法,让学生说说怎么算的。
(3)展示竖式的方法,让学生说说怎么算的。
5、讲解竖式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到了摆小棒、口算和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师边课件演示边讲解:我们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先用3乘个位上的.2,等于6个1,把6写在个位上,也就是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再用3乘十位上的1,是30,也就是把成捆的小棒合起来,最后再算30+6=36。
师指着竖式:这个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列竖式时一般我们不这样写。
师板书简化竖式,并让学生说怎么算的。
师:6为什么写在个位上?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师:谁能再来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指生说,同位互说。
6、师完善板书。(横式的得数、单位名称和答案。)。
7、练习:用竖式计算。
214323。
集体订正,选一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
1、出示:2132。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132和我们前面学过的123有什么不同?
师:这样的题会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一生板演。
师:你是怎么算的?
师:为什么4写在百位上?
师:谁能再来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
指生说,同位互说。
2、练习:32424312。
集体订正,选一题说说是怎样算的。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师:在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师小结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4221331124323。
2、火眼金睛辨对错。
322144223。
3422。
954488446。
让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明错的原因。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质17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4.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条幅、flash课件、题卡、小黑板。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学生汇报:哪个同学愿意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1:他可以订中国儿童报和红领巾。
生2:他可以定中国儿童报和少先队小干部。
生3:……(老师有顺序的板书,整十数和两位数放在一起)。
他有这么多的选择,这些都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
生:把两份读物的价钱加起来看是否超过六十元。
下面我们就对第一种订法进行验证,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出结果来,当然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算好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好:谁愿意汇报一下验证的过程?
生1:我是用口算的方法想出得数的,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进行验证的。
生3:我是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的。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4:我是用竖式的方法来验证的。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大家各自都有自己的道理,我们暂且保留自己的意见,那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第二题进行验证。
生汇报:
师;看来学会用竖式的.方法也挺好的,那么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呢?(用竖式计算的同学请举手,老师请他边写边介绍)。
生:首先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再从个位开始加,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大家都听明白了吗?我们以前所学的算式是横着放的是横式,还有一种是竖着放的叫竖式,又叫笔算。下面我们再用课件演示一下。大家看明白了吗?那么列竖式应该注意些什么?先学生说再同桌之间在说一说。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列竖式的方法小组内每人选择一道题验证一下好吗?
指名板演,学生汇报时说计算过程。同桌互相检查看谁写得更好,指导书写。
现在我们再用我们最漂亮字体,最整齐的竖式验证一下最后这种方法,好不好?我们小组评一评,比一比看谁的写得又快又好又漂亮又整齐。
(算理是个位是3个一加上5个一;十位是2个十加上2个十;只有相同数位上的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所以才能相加)每位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在说明注意什么时,学生能归纳出相同数位对齐,在对从个位加起还是从十位加起有些迷惑。老师首先肯定两种都可以,同时说明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算法的优化。并列举从个位加比十位加方便快捷。从而顺得成章地得出结论。同时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让学生读理解重点词语。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老师这里也有好多小朋友用竖式做的题目,出示错题。请小朋友们当当小老师,来批改一下。
17+20=19。
50+26=56。
3+54=84。
17503+2+26+54197684。
你能说出错误的原因吗?
看了这些同学写的题目,你们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大家都说得挺好,看下面的问题看谁做得最好。
四、联系生活实际,活用数学知识。
五、教师小结: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质17篇)篇十四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
在计算当中,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规律。
2、逐步抽象,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口算出得数。
3、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的方法。
1、充分利用主题图。
2、让学生动手摆小棒、。
3、运用口算卡片,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
2、观察法、实物操作法。
9加几。
本节教材开始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加法。教材分为两段进行编排,第一段是9加几的口算加法,第二段是“用数学”。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9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的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七中的习题,可以安排1课时教学“用数学”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9加几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完成练习十八中的习题。
教学例子时,要出现运动会全景挂图,幻灯投影(课件),并用语言描述生龙活虎的比赛场面,吸引学生“入场”。
教学例题时,要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凑十法的过程,从而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如计算9加速度时,先让学生在左边摆出九根红色小棒,在右边摆3根绿色小棒,然后可以启发学生想:怎样把凑成10?可以多摆几次,边摆边就,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可以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凑十法。
8、7、6加几。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8、7、6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九中的习题。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用数学”的内容,阈在课堂上练习所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式题,完成练习二十中的习题。
教学例1时,利用学习9加几的基础,要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把8凑成10的过程,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用凑十法计算85的口算过程,强化了”把凑成10,就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的认识,为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教学例3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89,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5、4、3、2加几。
这些内容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完成这些计算。教科书第110页“复习”,复习前面学过的进位加法式题。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做好准备。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教学,教学5、4、3、2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中的习题。
例1(110页),在57=58=的下面配有教师提出问题的图,意在引导学生用75,85想出得数,使学生初步学会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例题(第110页)只给出算式。要求学生用学过的8493算出4839的得数,以巩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小数加大数。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质17篇)篇十五
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能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3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培养迁移能力,会举一反三。
尝试指导法。
cai课件,小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回答算式,并说说计算方法。)。
(2)如果树上有8只小鸟,又飞来6只,一共有多少只呢?这次谁又会算?(学生根据创设的故事情境,继续思考并回答。)。
(3)请你们继续接受挑战:如果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呢?怎么提问?怎样计算?
(4)小结:今天我们将用前几天学习的计算方法继续学习7、6、5、4、3加几。(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共同学习7+6.
(1)同桌之间动手摆小棒,说一说可以怎样想?
(2)指名汇报。(指名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讲解,师点拨)。
(3)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板书。
2、做一做,说一说。
(能看懂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阐释出的算理。)。
3、圈一圈,算一算。
进一步体会“凑十”的策略和计算过程。
4、想一想,填一填。
(意图:(1)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
(2)通过计算,观察、继续填写算式,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之间的规律)。
四、巩固练习,加深体验。
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习题。
(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独立探究,开拓思维。)。
如: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圈的?那种方法最简便?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做完的,有什么巧办法?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五、课堂小结,优化算法。
今天我们发现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计算7、6、5、4、3、2加几,你能说一说这些方法吗?你觉得那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有几只小鸟(7、6、5、4、3加几)。
7+6=137+6=13。
作业设计p84第3题。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质17篇)篇十六
1、掌握估算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习惯。
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同学们,今天学新知识前咱们先回顾一下昨天学的旧知识。
1、竖式计算。
59+73=83+38=68+52=58+94=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方法的?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不错,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进位加法,(板书:进位加法)不过,可要仔细观察,看谁能发现,今天所学的和昨天所学有什么不一样。
二、知识迁移,探究新知。
1、学习估算。
昨天咱们计算了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总种数,今天这节课,咱们来计算一下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的总种数。出示:
生1:把376估成400,284估成300,400+300得700,所以376+284约等于700。
生2:把376估成380,284估成300,380+300得680,所以376+284约等于680。
生3:把376估成400,284估成280,400+280得680,所以376+284约等于680。
生4:把376估成380,284估成280,380+280得660,所以376+284约等于660。
师:大家真棒!想出这么多估算方法。大家看,不管是用哪种方法估算,都是把两个加数看成一个什么样的数?生:与原数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
师:对!我们在估算时,必须要估成与原数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在这么多方法里,你最喜欢那一种?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估一估。
2、学习笔算。
师:好,估计完376+284的和大约是多少?下面我们来亲自笔算一下和到底是多少?学生都动手尝试,指名板演。
师:大家看板演的同学计算对了吗?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生:先算个位,6加4得10,在个位上写0,向十位进1。
再算十位,7加8得15,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在十位上写6,向百位进1。
最后算百位,3加2得5,再加上十位进上来的1,在百位上写6。
师:真棒,你说的又清晰,又准确。来大家一块说:计算加法时,个位满十怎么办?十位呢?那百位呢?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生:那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师:大家看,这就是咱们今天所学的进位加法,谁发现了和昨天所学有什么不一样?(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对,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完善课题)。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练习五第1、2、5、6、7题。
四、小结(略)五、布置作业(略)。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优质17篇)篇十七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它是学习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三个层次,一是体现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突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二是通过“做一做”第一、二题的练习,借助“凑十法”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三是“做一做”的第三题,巩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1、通过对问题情境 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平的提高。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课件,两种颜色的小棒18根、口算黑板条、小黑板
两种颜色的小棒18根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校开运动会,想不想参加?(想)要想参加必须翻越两座智慧山。你们有信心闯过去吗?(有)
师:看看哪位同学能够迅速的说出正确答案,你就能迅速翻越大山,去参加运动会。好,让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1)、口答:2 4 6 3 5
/ / / / /
1 () 1 () 1() 1() 1()
(2)、口算:
10+5 10+8 10+6 10+2
9+1+2 9+1+5 9+1+3
同学们可真聪明,都顺利地翻越了两座大山。运动会已经开始了,我们快去看看去吧!(出示校园运动会场景图)
(设计意图:通过翻山游戏这样一个情境生成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 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1
生:有踢毽子的,有跳绳的,有跑步的。
(2)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们给运动员们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图)请大家仔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指名让学生完整的说一遍。
怎样列式?(板书课题:9+4) 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桌交流的基础上,指名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的方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 直观体会凑十法
(1)师: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一共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用计算的方法得到的,其实有的同学是非常聪明的把9加几换成我们以前学过的10加几。下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小棒代替盒子里的饮料摆一摆,像老师这样,左边摆9根,右边摆4根。(小黑板上已摆好)同桌之间边摆边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2)老师找几个学生到前面边摆边说。
(3)学生到前面指述后,问:这位小老师说的不错,老师想考考你,为什么要从4里拿出一根呢,2根可以吗,3根可以吗?(哦,是为了凑成10,因为9加几得10,9+1=10你真会思考,掌声!)
(4)这种方法就叫凑十法。师和学生一起边演示边说。边板书凑十的计算过程。师:9+几得10,(生9+1=10),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5)现在像老师这样边摆边说。老师巡视学生摆的情况。
(6)学生到前面指述。(包括摆的过程和算式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
三、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1、 训练掌握凑十法
(1)同学们,你们真棒,9+4你会了,那9+5老师相信也肯定难不住你们。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像老师这样,左边摆9根,右边摆4根,边摆边说。老师巡视学生摆的情况。然后把小棒放到一边,做书上89页第1小题。
(2)学生到前面指述并填空(小黑板)。
(3)做第1小题的右边那道。(指名回答时,其他学生手拿笔自己判,以提高其注意力)
2、 合作探究深化凑十法
(1) 同学们,你们真棒,老师非常喜欢你们的表现。下面开始做第2小题,认真做,你一定会有新发现。
(2)请把书合上。 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这么爱动脑筋,都可以称的上是小数学家了,真了不起。下面老师要再考考你们这些小数学家了,看谁又快又对的算出老师出的题,(课件展示出的题)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指名说。
3、 强化巩固凑十法
(1)同学们表现这么棒,老师特别想和你们玩开火车的游戏,要上火车得有火车票才行,想玩的快快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2)这个游戏老师玩的很开心,我还想和你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你们想玩吗?“已知有9朵小花,师报一个一十几的数,让学生猜老师手里有几朵。”奖励答对的同学一朵小红花。
(设计意图:通过提高性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9加几的计算)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的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