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促使教师思考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和教学效果的提升空间。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改进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实用13篇)篇一
1、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 材 分 析概述
难点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具录音机、投影仪
设计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纳粹暴行的资料。
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所包含的动人感情。
1、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阅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2、“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实用13篇)篇二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通过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反衬出法西斯灭绝人性的强盗本质,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人类渴望和平。”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战争历史也有一定了解。学习本课只要注重引导、点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不要战争和屠杀,要和平”的主题。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珍视幸福生活,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文档为doc格式。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实用13篇)篇三
1、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1、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2、把握引文与正文的联系,力求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
3、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领会语言的深层含意,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控诉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战争,学习本文,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把握引文与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精读课文,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意。
1、朗读法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1、学生快速阅读思考,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呼唤和平]
2、呼唤和平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战争的残酷]
3、战争是如何的残酷,请同学们动手从文中找一找。
教师注意归纳总结,战争的残酷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师: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呢?
学生讨论教师予以点拨
概括来说作者采用分叙的方法,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分为四个片断:
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师:除了这四个部分,前面还多了一段萨特的话?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萨特的话是很警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很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师:是啊,残酷的战争让许多无辜的塞尔维亚人失去宝贵的生命,令人沉重,同时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气、精神又让人感觉到是多么的美丽。作者聂华苓用她那饱满深情的笔记下了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从文中去找出那些饱满深情,具有深层含意的句子,大家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学生自由探讨,教师适当点拨
再快速阅览课文,有哪些令你困惑的内容,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实用13篇)篇四
1、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材分析概述。
难点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具录音机、投影仪。
设计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纳粹暴行的资料。
1、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阅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2、“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实用13篇)篇五
1、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2、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 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织,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动人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表达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学习本文,还要体味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1、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1) 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2)看纪念演出;3)记述作家的座谈;4)参观纪念馆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
4、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阅读一、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
3、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却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
【教学总结】
本文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一篇揭露法西斯残酷暴行的文章。作者通过人们悼念在二战中被纳粹杀害的遇难者的活动,再现了那一段残酷的历史,表现了塞尔维亚人在面对屠杀时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从而告诉人们世界上不要再有战争了。
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我在课前给孩子们介绍了相关的一些历史背景,然后让孩子们带着对这段历史的真切认识去阅读课文,认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因为有对课文中所介绍的那段历史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能说出文章的主旨就是世界不要再有战争了。
在这一课中我通过介绍历史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弄清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孩子们对历史、战争、和平有了更深的认识,达成了单元目标要求。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实用13篇)篇六
在我们的生活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声稚嫩的呼唤而来的,常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护。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面对曾经发生过的惨剧,你对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对和平与幸福,也许会有更多的认识和更深的思考。一个外国人从一个国家带走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在那儿感到的痛苦。我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感觉到了。
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整个城成为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无论何时,只要有人提起南斯拉夫,我就想起克拉库耶伐次和那儿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我就想起那里整个民族的英勇。
一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南斯拉夫小说家莫马•迪密其为我撑着雨伞,我们在窄窄的山路上边走边谈。
“自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克拉库耶伐次,悼念被纳粹杀死的300个孩子。”莫马告诉我。
“纳粹为什么要选克拉”
“克拉库耶伐次。”
“克拉库耶伐次。纳粹为什么要选这个小城杀人呢?”
“克拉库耶伐次是我们塞尔维亚的中心。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为什么呢?”
“纳粹要灭种呀!孩子们就从课堂里被抓走,还有十几位老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
雨哗哗地下。山路上的人,在伞下低着头,朝圣一般向山上走。走不完的人。望不断的路。
“七千多人呀!”莫马继续告诉我,“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三百五十多英亩的土地。每年这一天,我们到这儿来纪念他们。诗人,画家,雕刻家,剧作家,演员,音乐家各种艺术家,用各种艺术作品来纪念他们。你看!”莫马指着前面。我们在蜿蜒的山路上一拐弯,只见一座巨大的白色v形石雕屹立在山坡上。
“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们的班级五年级。”莫马说,“孩子们就在那儿被纳粹杀死。”
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白色石雕边浓烈的色彩一抹一抹漫开去孩子们仍不断涌来。他们正站在47年前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
“华苓,跟我来!”莫马挽起我手臂,带我到站在人群最前面的两位老人面前。他们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形石碑。“这是孩子中仅有的两位生还者。”莫马向我介绍那两位老人。
我恍惚了一下,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老人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他们又回到半个世纪前的世界中去了。
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儿童。但在这一刻,他们又在一起了。
二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他们全是南斯拉夫著名的演员和音乐家。”莫马指着几个走向扩音器的人对我说。
雨下得更大了。乐队奏起了音乐。一位女演员朗诵南斯拉夫著名女诗人迪桑卡的诗:
……。
他们坐在书桌前。
就在那要命时刻前55分钟。
小小的人儿,
急切地回答。
艰难的问题:
假若一个人步行,结果是多少……。
许许多多这类问题。
小脑子充满了数字,
书包装满了练习簿,
打的分数有好也有坏;。
兜儿还塞一把梦想和秘密,
是爱和盟誓。
每个人都以为。
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
很久,很久。
直到任务了结时。
……。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天地亦与人同哀。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我不由想起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馆外一大片石子,每颗石子象征一位牺牲者。馆内陈列着日军屠杀的证物、文件、照片、报纸。
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三
安格尔在餐桌上写诗。只见他写下第一行:
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
中国大陆有三位作家在座。杨旭站起来说话了:“我从南京来。1937年,日本军队攻进南京时,有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那一场屠杀受害者有30万人!我们在南京也建立了一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37年,我五岁,我是那一场大屠杀的幸存者。今天我对南斯拉夫人在受害者面前所表现的感情,完全理解。我注意到:今天的仪式上有许多青年和少年。我们这些大人应该对孩子们负责: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西德作家明赫白缓缓地站起来,他沉重地说:“……我有犯罪感:感到是我杀害了那些孩子。我们简直就是禽兽!所有集中营都必须粉碎!你们允许我和你们在一起,我非常感激……”
他说不下去了,坐下来掩面哭泣。
另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也有广岛原子弹,也有一片沉寂。”
“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
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实用13篇)篇七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引文与正文之间的关系。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3、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学习重点】理解文章中心。
【学习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知识链接】。
1、走近作家: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5年生于武汉,原籍湖北广水。著有长篇小说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和短篇小说集《台湾轶事》《一朵小白花》,散文集《梦谷集》、《三十年后》,以及翻译作品《百花齐放》、《遣悲怀》等。
2、写作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灭绝人性的德国法西斯屠杀了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德国纳粹匪徒血腥杀害了7000多人,其中有300个孩子。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从1945年起,每年的10月21日这一天,人们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铭记历史。1988年10月21日,作者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参加悼念活动,此情此景使她联想到中国的南京大屠杀。面对法西斯灭巨人性的野蛮与凶残,她向世界人民发出了要正视历史、消灭战争、捍卫和平的呼唤。
【自主学习】。
1、你知道“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吗?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缭乱锐不可挡荒谬寒噤。
b、响彻云宵头发斑白制裁拂晓。
c、荡然无存高屋建瓴赃物杀戮。
d、月明风清张皇失错鞠躬健忘。
3、自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行踪与情感,为课文的每一部分内容拟定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4、下列文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b、“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抒发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c、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沉重”与“美丽”两个主题词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d、“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这句话其实就是对日本人的含蓄的批评。
【合作探究】。
1、在正文前的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
2、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3、“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你怎样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5、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
6、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延伸拓展】。
选择一道题,按照题目要求,写一个片断作文。
1、想象在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发生的这场杀戮的具体情景,如:塞尔维亚人民的顽强抵抗、孩子们临死前的情景、纳粹的残忍凶暴等,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断。
2、想象巴法尔给他父亲写信时的情景,把巴法尔的信扩展成200字左右的片断。
3、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200字左右。
【我的感想】。
活着是幸福的,尤其生活在今天这个和平安宁的环境里更是幸福的!想想那些曾被战争夺去生命的人们,想想那些因战争而失去亲人成为孤儿的孩子,我们还会为个人的一点小得失,生活里的小挫折而抱怨哀愁吗?历史的沉痛让我们更觉今天的和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团结起来吧,全世界有良知的人们!让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实用13篇)篇八
临泽县平川中学寒冰。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是一篇对法西斯的控诉词,细读文章不难发现,文中充满了一组组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统一的事物:历史与现实、美丽与沉重、忏悔与狡辩、人性的呼唤与罪恶的枪声,阅读时如能抓住这些矛盾并对之进行分析探究,你会走进一片别样的风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2、领会文章的主题。
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并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战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为阅读文本,贮蓄情感做准备。
2、借助阅读文本和有关资料,筛选、归纳、整合信息,进行阅读反思和阅。
[4][5][6][7]。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实用13篇)篇九
你们好,当我埋下头执起笔写爸爸妈妈的时候,我想到了感恩。
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于天下养。”感恩是灵魂上的健康,感恩是精神上的宝藏,感恩是一种真正的美德。
感谢你们赋予我血肉之躯,用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养育我长大。你们教会我认知自己,认知世界,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稳稳地前行着。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你们为我所做的一切,感觉到你们那严厉而又温暖的关爱,听到了你们责备却又不忍的话语。
妈妈您是海,您的爱是无私而又细腻的。在我悲伤难过的时候,您用激励的语言安慰着我,让我慢慢勇敢;在我烦恼的做着作业时,您总会耐心地泡好一杯蜂蜜小心翼翼地端在我旁边;在我睡觉踢开被子的时候,是您悄悄地提起背角给我盖好……诉说不完的言语,有着表达不尽的感恩。
爸爸,您是山。您的爱是伟大而又严厉的。在我为学习而抱怨的时候,您就像一位启蒙老师为我指点迷津;在我犯错之后,您就会耐心地教我学会知错就改;在我感到迷茫的时候,您就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我前方的路。
你们的爱——花儿般美丽。
你们的爱——太阳般温暖。
你们的爱——春风般和煦。
你们把自己美丽的容颜给了我,留下了满脸皱纹;你们把自己满头黑发给了我,留下了两鬓斑白;你们把挺直的腰杆给了我,留下弯曲的脊背。
心中怀着的是浓浓的感恩,感谢你们不辞辛苦,毫无怨言地把我一点儿一点儿拉扯大。我知道的,你们付出的汗水和艰辛都是为了让你们的孩子,让我拥有一个美丽而温暖的家。我明白地,你们早出晚归,日夜奔波也是为了我。原谅我以前的无知与傲慢,原谅我以前的任性与顽劣,原谅我以前的调皮与骄横。我一定会奋发图强,勤奋学习。我不想看到你们的黑发中有几根刺眼的白发,我不想看到你们满脸的皱纹,我不想看到你们的背慢慢弯曲。因为我也会心痛。
爸爸妈妈,你们在我生命里就像初升的红日,光芒万丈;就像那天边的彩虹,炫烂夺目;就像那洁白的云朵,纯白无暇。
爸爸妈妈,以后我愿意在宁静的雨夜为你们撑伞,我愿意在炎炎烈日下为你们遮挡阳光,我愿意在你们辛苦劳累时为你们捶背。
谢谢你们,我!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实用13篇)篇十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通过对被*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反衬出法西斯灭绝人性的强盗本质,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了,人类渴望和平。”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战争历史也有一定了解。学习本课只要注重引导、点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不要战争和*,要和平”的主题。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珍视幸福生活,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积蓄情感。
在进入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个电影片断。
点击课件:《南京*》影片片断剪辑。
老师提问:这是故事片《南京*》中的几个片断,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这个小片段的心情或感受。
老师归纳总结:沉重。
恐怖。
残忍。
是啊,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看到这一场面无一不会感到悲痛,惨烈。这个痛苦不仅是中国的,而是世界的。在二战中,面对这样*的人,又何止千万。1941年,在南斯拉夫的美丽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残酷杀戮。一天之间,纳粹就杀死了7000多人,其中有300多个孩子。法国的哲学家萨特在参观这个遗址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点击课件:萨特的话。)萨特着重用“沉重记忆,美丽的记忆”表达自己的观感,1988年10月21日,旅美作家聂华苓在南斯拉夫参加悼念活动后,写下了《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重温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二、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把握文本情感。
1、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坟地所见所闻;第二部分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第三部分是记录作家座谈会;第四部分是摘录遗言。全文的顺序是回顾历史,面对现实,呼唤和平。
2、这些记录中,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你们可以看出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吗?同学们先在文章中找找看,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推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沉重的记忆:
194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
“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的班级……最后一声呼唤亲爱的的爸爸妈妈的地方他们杀孩子,还杀老师,也有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淳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他们在临死前几分钟,在小纸片上,或在身份证上,给亲人写下的最后几个字。
美丽的记忆:
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表现了南斯拉夫的民族精神。课文第四部分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吐露心声和愿望,没有向刽子手乞怜。还有一位工人要“孩子们为父亲报仇”。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也是美丽的记忆。
老师总结: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作者对日本作家充满了鄙弃的感*彩。这位日本作家还能承认南京*的事实,而日本右翼分子还在鼓吹军国主义,这是值得警惕的。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安格尔对战争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并给予了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引用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纪念馆长跪不起的事例和日本官方依然百般抵赖,不承认当年滔天的罪行,不承认南京*、不承认曾经在中国使用生化武器、不承认有过随军*。他们恬不知耻地说,他们是“进入”而不是侵略。然而,抗日战争胜利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东北陆续发现大批昔日遗留的化学武器的事例进行对比。)提醒人们不能忽视至今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4、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了。正确认识历史,消灭战争,保卫和平。课文中写有很多人每年来纪念,说明他们没有忘记历史。在37页下面就有“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那个日本人只记得自己的痛苦,却忘记带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忘记历史,这是自私的。中国人在这里提到南京*,并不是要报仇,而是让子孙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让日本人的内心感到无地自容。
三、品味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
5、文中引用的迪桑卡的诗句包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
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的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6、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一句,为什么给“人”字加了引号?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生命价值。
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前提是正确认识历史,西德作家的态度是那样诚恳,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作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这样的态度赢得人们的宽容和尊重,那个日本人跟日本右翼势力相比,还算好的,他还承认南京*是事实,但他总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安个尔的三个问题尖锐地指出了那个日本人狡辩的要害,作家本就要有良知,作家不称他为作家,而称他为“日本人”,表达了对他的鄙弃。作家写许多人过去与西德作家握手。无形中表明各国作家对那个日本人的反感。
在我们生活中,伴随孩子“亲爱的爸爸妈妈”的秩嫩的呼唤而来的,常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呼唤,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用“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通过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呼喊,写出了*的野蛮*,揭露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与幸福的向往,同时也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四、总结。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实用13篇)篇十一
这篇作文是我鼓起很大的勇气写的因为我文采不好又不会运用优美的语言写作业却是我最爱所以我只会用纯朴的文字来诉说了。
爸爸妈妈,你们生日我却不曾说生日快乐,连你们什么时候生日都要你们说我才会知道,你们为我操碎了心,换来的总是我的顶嘴。我明明知道你们为我好,可我总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总要你们吵一架,事情才会摆平。一个人在深夜里,我总是会任眼泪肆意划过脸颊,我也常常问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学会体谅和理解你们,是自己做不到还是不想做,直到我看见了你们的头发有了如白雪般的痕迹,你们的脸上失去了青春的光泽,印下了皱纹,在那瞬间我的心狠狠的揪在一起,我努力的把眼泪往肚子里吞,那时候我才懂了,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永远是你们,我该长大了。
我跟随着青春的脚步来到了初中,一开始我是站在人人羡慕的领奖台上,如今我是站在领奖台下羡慕着人家,眼看就要中考了,光芒和成功对我来说是个名词了,你们却已经在四处奔波找个适合我的高中,我却在这期间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我真的好惭愧,我辜负了你们对我的栽培,我无数次骂了自己怎么那么没用,当初坚持好好学习,如今我的世界依然发光发紫吧,我也领悟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了,爸爸妈妈,对不起。
5.12母亲节,妈妈,我没有勇气对您说“妈妈,母亲节快乐”6。16父亲节,爸爸,我想我也没有勇气对您说“爸爸,父亲节快乐”吧,我知道你们心里一定多多少少希望听到我对你们说,我仔细想了想,我们在一起还有多少时间,还有多少个生日和父母亲节呢,我现在无法为家分担,如果我满足了你们心中的渴望我说的话,那是否可以为这个家增添一分快乐呢,我想应该会的,今天刚刚好是母亲节,妈妈,我一定会要对您说妈妈,母亲节快乐的,父亲节我也会对爸爸您说的,因为我爱你们。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实用13篇)篇十二
我班正在进行的主题是“我爱我家”,主题目标与要求是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收集身边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家;感受家的温暖,尊敬父母与长辈。
亲子之间有一种朴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动中表达这种情感往往显得很单薄,其实在幼儿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同样耐人寻味。在这个主题进行过程中,孩子们纷纷带来自己与家人的合影,大胆介绍家人的情况;通过散文、听听、讲讲、画画等形式对“家”这一抽象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在进行爸爸本领大和妈妈和我这两个二级主题的时候,孩子们主动回家询问爸爸妈妈的有关情况,如爸爸妈妈的职业、年龄、爱好等。
本次活动在孩子对父母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为孩子提供一个贴贴、画画、讲讲的机会,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实在,使潜在的亲情自然流露,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等能力,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家的爱,对父母的爱。
活动目标:
1、大胆交流父母的信息,并尝试用粘贴、绘画等形式记录信息情况。
2、进一步了解父母,激发对父母的爱。
活动准备:记录纸、彩笔、生肖图片、奖状等。
活动流程:情感激发——交流示范——自主操作——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情感激发。
1、请来了一个老朋友,看看是谁?(小丸子)。
2、小丸子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猜猜是什么?
3、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哈哈俱乐部要进行一个找秘密比赛。
4、找谁的秘密?
5、你们对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有多少?(自主交流)。
7、提升:我们平时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要学会用心去观察、去了解,这样就会发现很多的秘密,也会更爱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
二、交流示范。
1、怎样才能得到找秘密比赛的大奖?除了说出爸爸妈妈的秘密,还要记录下来。
2、用什么办法记既清楚又能让人看明白呢?
3、示范表格式。
4、除了用表格记录还有别的方法吗?(网络图格式)。
三、自主操作。
1、导入语:想参加比赛的孩子还不快点把爸爸妈妈的信息记录下来。
2、观察指导重点:
(1)用绘画、粘贴的方式记录爸爸妈妈的年龄、属相等。
(2)对所填各项内容的理解情况。
四、颁奖及延伸。
1、个别幼儿介绍自己所完成的表格。
2、评选,发奖。(最快速度奖、最佳记录奖、关爱父母奖)。
3、延伸: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实用13篇)篇十三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一篇自读课文,在以前的教学中一直未受到我的重视。在备课时,我参考了一些别人的资料,确定了教学流程:
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四部分的内容。
二.理解文章开头萨特的话中“沉重的记忆”和“美丽的记忆”。
三.第三部分中,作者为何在六十几位作家中只写了西德和日本作家?
五.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于是我再次读课文。这是聂华苓参观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纪念地之后写的文章,她在这里感受到了南斯拉夫人民面对刽子手时的勇气,被杀戮者们在生命即将终结时的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与留恋,这些真实而美好的人性更加让人感到扼杀美丽的杀戮者的残忍和战争的残酷。这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所在,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由此出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即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体会南斯拉夫人民的美好人性,反观纳粹的的残忍和战争的残酷,从而记住历史,记住和平。根据这样的教学重点,调整了教学流程:
二.学生齐读文章开头萨特的话,读完后,请就这段话的内容自主提问。(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快就提出了:“‘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的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既然是‘沉重的记忆’,为什么又说它是‘美丽的’?”)。
(1、“无论何时,只要有人提起南斯拉夫,我就想起克拉库耶伐次和那儿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我就想起那里整个民族的英勇。”萨特的话直接点明了“民族的英勇”,这是美丽的。
2、“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这位老师用他英勇无畏、忠于祖国的高尚人格,给孩子们上了美丽的一课。
3、“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他们对人生、对生命的热爱与留恋,对自由的执着,对暴力的反抗,这是美丽的人性。
4、全文最后被残杀的人们的临终遗言,让我们看到,这些人在生命的尽头仍保有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怎能不叫人感动?尤其是两个小学生的遗言,孩子稚嫩的语句,对爸爸妈妈的最后呼喊,对生活的愿望,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更让人感到战争的残酷。)。
(通过对“美丽的记忆”的理解,学生已经能体会到本文的主旨,因而对题目的理解也水到渠成:在孩子们的最后一次呼喊中,表现了他们对人生无限的眷恋,更显示了杀戮者的残忍和战争的残酷。原文的题目更具震撼力,更能体现全文的主旨。)。
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应拥有学习和发展的自由。因此,教师必须把阅读的自由、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文本对话,去自主探索,真正实现与作者、与文本的对话。
对于《亲爱的爸爸妈妈》这样的需要一课时完成的,篇幅又较长的课文,“主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如果仅仅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读一部分提一个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那课文结束之时,学生很可能对课文的重点茫然无知,这样的教学是无意义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久要全面理解课文,更要把握课文的重点,以此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精心设计主问题,带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教学《亲爱的爸爸妈妈》时,我主要是从文章的主题思想的角度设计主问题,不同的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主问题,比如:可从文章的结构角度设计主问题;可从语言品析的角度设计主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