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备课和教学准备,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如果你正在备课或制定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可供参考。
2023年秦兵马俑语文教案设计范文(18篇)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抄写词语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
马
俑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举世无双。
2023年秦兵马俑语文教案设计范文(18篇)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7个,两条绿线中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作者是怎样写出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
课前准备:
兵马俑资料的搜集、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预习展示。
1、词语展示。
学生展示预习时搜集的四字词语。
(那么,哪些积累了这些词语呢?出示课件)。
指名读词语。
2、文章结构:总分总。
3、过渡句。
学生展示:过渡句及作用。
你不仅研究了过渡句,还说出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过渡:作者又怎样写出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二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标画出能够说明兵马俑规模宏大的词句。
(1)生交流带有数字的句子。
课件出示:带有数字的句子。
(2)生交流后两句。
生交流---观看课件图片激情---指名读---齐读---读整段(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自学时,你们已经研究了过渡句,让我们齐读这个句子,跟作者一起总结上文,走进下文的内容。
3、学习4—9自然段。
过渡:文中向我们展示了哪些兵马俑的类型,作者又是通过哪些语句突出了他们鲜明的个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9自然段。标画批注。
学生默读课文。
(1)我们先来说一说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a、生回答。
b、师总结:作者就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具体说明的。板书:举例子。
(2)下面,让我们走近它们,你刚才研究了哪些个性鲜明的兵马俑,谁先来说?
生展示自学成果---师总结方法---再指名读。
(3)谁想运用积累的词语来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兵马俑?(出示图片)。
4、学习第10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句。
仔细观察兵马俑,它们神态各异,谁来读这一句话?
指名读---总结方法---再指名读---齐读。
(2)仿写。
你能学着作者的样子,继续往下写吗?(有的……好像……有的……好像……)。
仿写---展示---修改。
(3)谈感受。
总结读(本段最后一句话、本段第一句话)---谈感受---读全段。
5、让我们带着感受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6、总结读第一段,感受总分总的写法。
秦兵马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那么,让我们看看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四、总结。
很高兴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了兵马俑,我们通过一个个数字、一个个例子,细致的形态、神态描写及合理的联想,感受到了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民族,课下,请同学们搜集关于秦朝的资料,可以搜集关于秦始皇的资料,还可以搜集其他朝代的历史文物资料。
2、把你这节课积累的好词好句摘抄到积累本上,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14、秦兵马俑积累。
规模宏大列数字形态。
类型众多举例子联想。
个性鲜明神态。
2023年秦兵马俑语文教案设计范文(18篇)篇三
补郎中心学校:。
***。
2012/11/25。
19课。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课前准备:兵马俑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车兵俑姿态-弓弩手姿态。
(7)写马俑姿态。
(8)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9)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
马
俑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条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石刻、壁画、近代携带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以的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规模宏大。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2023年秦兵马俑语文教案设计范文(18篇)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掌握过渡句在文中的运用。
3、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2、预习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解决。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讲述秦兵马俑是怎么发现的,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组成秦兵马俑考古学习小组,到这神奇的地下王国去探究。(板书课题)。
2、学生交流秦兵马俑的有关资料。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2、交流反馈,引出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1、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过渡:“第八奇迹”,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称呼,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是否名副其实。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
(2)交流反馈。
句子1:“以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xx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a、自由度,你从哪里体会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初步感知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引导学生想象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c、指导朗读。
句子2、“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a、出示一号坑的视频,直观感受。
b、师生合作读,体会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宏伟,体会规模宏大。
师:秦兵马俑的规模如此宏大,怪不得全国政协主席胡绳参观后题词:
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
2、感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快速默读课文第4-7小节,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2)这么多类型的兵马俑有什么鲜明的个性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兵马俑的个性。
生读课文。
(3)交流感悟:你想向大家介绍哪种兵马俑?为什么?
将军俑:威武、神态自若。
a、威武的将军你从课文的那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能读出将军的威武吗?
b、神态自若的将军神态自若什么意思?想一下,这位将军会有怎样的经历?
武士佣:高大威猛骑兵俑:能骑善射马佣:惟妙惟肖跃跃欲试。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体会各种兵马俑鲜明的个性。
(4)补充资料:兵马俑的其他类型。
3、学习“神态各异”
(1)师引读:“仔细端详,神态各异:……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2)为什么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学生自由表达。
(3)这是一个个或颔首低眉,或目光炯炯,或紧握双拳,或凝视远方的兵马俑,好像从我们面前一一闪过。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象兵马俑的各种神态,选择一种你感受最深的神态读一读。
(4)指导朗读,读出文字背后的感情。
(5)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兵马俑。(出示视频)。
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师:秦兵马俑,这国之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世界。走进秦兵马俑博物馆,人们无不为它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许多杰出人物纷纷题词。
(1)出示各国元首、杰出人物的题词,生读题词,并交流感想。
(2)总结:课下搜集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的有关资料,感受它的魅力。
2023年秦兵马俑语文教案设计范文(18篇)篇五
1、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2、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许、似乎词语的意思。
3、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重点: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难点: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课件
师: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深入研究3、4自然段,领略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风采。
1、自由读3、4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简要概括(板书:阵容 神态)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先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些秦俑的风采吧!
(2)齐读第一句话,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4)自由练读,重点读喜欢的兵马俑的句子。
(5)汇报:
a、有的兵俑,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士。
这个老战士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猛)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虎视眈眈)
b、有的兵俑,束着头发,一脸稚气,这可能是刚入伍的新兵。
大家喜欢这样的小战士么?喜欢他的什么?读出小战士的活泼、稚气。
c、一匹匹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
要读出战马的什么?理解膘肥体壮竖耳瞪眼。
(6)我们连起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齐读。
(7)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老师也想读,可以么?
(8)师读,故意少读似乎、也许、可能。
(9)老师这样读可以么?为什么?(有这些词说明是猜测)
(10)出示几幅兵马俑的图片,问:你能不能学着作者的样,通过仔细观察这些兵马俑的外貌、神态来猜测呢?注意要用上似乎、也许、可能。
(1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2)交流汇报。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这些兵马俑不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当你看到军阵精妙的布局时,更会为之惊叹!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读了这段话之后,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么?准备怎么介绍?
(4)学生准备介绍,要求用不同方法,如画图介绍、朗读、复述、也可以小组合作表演等。
(5)汇报。
师:这一列列、一行行的金戈铁马,再现了秦皇朝当年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真不愧为世界八大奇迹(师板书,生齐说)
整体
军 阵 部分 前后两侧和最后
整体
秦始皇兵马俑 老战士:虎视眈眈
神 态 新兵:一脸稚气
战马:膘肥体壮
2023年秦兵马俑语文教案设计范文(18篇)篇六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游览颐和园的美好印象,前往西安。那里有一支震撼人心的“威武之师”—秦兵马俑[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首先来看一下本堂课的课堂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1、解释课题:
同学们,你知道是什么俑吗?
俑是古代陪葬的偶人,秦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兵,陶马。这个庞大的雕塑群,本来已经随秦始皇尘封于地下,在1974年春天,一个农民打井时,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最终发现了秦陵兵马俑。全世界都震惊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看过兵马俑后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同学们知道这个奇迹在什么地方吗?(西安)。
师:真的如他们说的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我们亲自看一看这第八大奇迹吧!(出示课本插图)。
师:谁能说说看后的感受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点评)。
1、快速、自由地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评价秦兵马俑的。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划出作者评价秦兵马俑的语句。那几个词最能体现作者对秦兵马俑的高度评价。
3、师边小结边板书:作者在开头时说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结尾时又说它古今中外的雕塑史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板书: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
3、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二、细读课文,探究文本。
(1)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语句,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吧!(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
(2)学生读文,自由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并相机出示一号坑图片,让学生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5)说说作者运用这怎样的方式来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
2、体会个性鲜明。
过渡:是不是光凭规模宏大就能成为世界奇迹呢?
自由朗读课文4-7自然段,看看作者重点介绍了哪几种类型?
3、感悟个性鲜明。
过渡:刚才跟着作者的笔触,借助详实的数据让我们感受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通过细致的描绘让我们认识了几种栩栩如生的兵马俑类型。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下到坑内,俯下身子去端详那神态各异的兵马俑,感受他们轻微的呼吸声吧!
1、这节课我们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句,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作业。
(1)选择课文中的几个成语,描写你印象中的秦兵马俑(2)积累课文中的成语。
板书: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023年秦兵马俑语文教案设计范文(18篇)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通过本课学习,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2.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兵马俑的资料(图片和文字)。
【教学课时】。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是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马俑。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勇猛善战。
兵车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是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19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2023年秦兵马俑语文教案设计范文(18篇)篇八
学习目标:1、学习文言知识。
2、体会作者感情,领悟作者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看一组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沧海一粟遗世独立不绝如缕正襟危坐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水光接天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如此多的成语竟然出自同一篇文章《赤壁赋》,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生命力之旺盛。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篇文章。
二、诵读。
1、让我们在朗朗书声中走进文本。要求标画出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字眼,同时标画出和你产生共鸣或者电到你的句子。
2、学生交流自己标的句子,读给同位听,之后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老师作出点评。同时告诉大家诵读的几个层次:读准字音——学会断句(语法结构、句首句末语气词)——控制语速——融入感情。
3、老师可以给学生示范背诵第二段。
前三个层次只是技术层面的,最后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需要心灵的参与。让我们更加的接近苏轼,走进心灵。
三、感情概况。
刚才大家已经把有关情感的字眼标画了。是哪几个词语呢?乐——悲——喜(考验大家的筛选能力)。
四、赏析“乐”
1、作者为何而乐?赏到了美景。如何表达自己的乐?喝酒、吟诵、唱歌。
2、大家选取一句表现“乐”的句子。先解释,之后赏析给同位听。沟通交流。达到悟读。
3、文言知识:纵……凌……:替代法翻译。
3、指导赏析的角度:翻译、内容、字词的表现力(语言)、情感、联想(诗词、东坡其人、自己经历体会)。
老师示范赏析: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写出了喝酒唱歌的场面,一个甚字写出了自己快乐的程度,而扣舷的动作则表现了作者沉醉其中的心情。这让我忽然就想到了笑傲江湖里面的一个场景,一群人围坐篝火旁齐唱“沧海一声笑”,当时看了非常感动,沧海?为何还笑?那种经历江湖一切险恶之后笑看苍生的心态体现了出来。
4、快乐到一定程度,人们都会唱起来。那么苏轼唱了什么呢?体会唱词,前后四人一起研讨,一个同学按照自己体会的感情读出来,其他三人一起分析。读析融为一体。
1兮:来自屈原,屈原经常叹息,所以此字要拉长读,属于长叹。
2美人:来自屈原,往往以香草美人入诗,香草自比,美人则是自己在理想或者圣主贤臣的.代表。对美人什么态度?从悲伤中我们体会出苏轼那种不放弃人生追求的精神?什么追求?还是有儒家思想的入世精神。所以我们要从悲伤的歌声中体会出这种昂扬向上。
写作此文,作者被贬偏远的黄洲做团练副使,相当于被流放,远离都城。这时他已年迈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知人论世)。
五、赏析“悲”
1、想起自己的遭遇,本来还喝酒唱歌的作者忽然悲从心来。那么,作者悲伤哪些内容呢?在朗读中体会并且赏析,有体会你先别告诉别人,一会儿考考别人。提问要具体。
2、文言知识:渺:渺小。哀:哀伤。羡:羡慕(补字翻译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结构分析(对文: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到底算什么?这个问题引发古今中外无数人的感慨。比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比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比如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4、方其……而今安在哉!:
1读出前后情感的变化。最后一个句子重读以表达感慨之情。
2体现了苏轼的什么情感?有钦佩,有羡慕,有悲哀。为何钦佩?因为自己也希望有象曹操一样的功业,强烈的入世思想的体现。
到这里如果文章结束,那就不是苏轼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够在这种无路可走的时候,找到一个突破口,从而超越自己,从而也就超越了别人。正如莫泊桑所言:人的一生,不像你想的那么好,也不像你想的那么坏。关键看你如何突围。
六、感悟“喜”
苏轼如何超越了自己呢?他的超越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给你带来什么感悟。
(1)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回扣了首段,一开始作者本来就沉浸在美景之中的。回归自然,回归纯净,回归自我。
(2)“物与我皆无尽也”如何理解?物是永恒的,但人为何也说永恒呢?
从儒家思想来说,人可以不朽,但需要通过一些途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达到三者任何一个,都算作永恒。
从道家思想来说,讲究“一死生”,注意道家思想和道教的区别。道家尊崇崇尚自然,顺应事物发展规律。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方式。
佛家思想的禅宗:讲究生死轮回,生命完成一次生死如同月亮完成一次圆缺,生生死死循环不止,生命的轮回让人不再感觉生命的短暂。
(3)苟非吾之所有……:轻视物质的东西,轻视有限的时空。《观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渡海》:兹游奇绝冠平生。当别人都在关心你到底能飞多高的时候,有个人还在关心你飞的累不累,这就是友情。
(4)这里的“喜”和开头的“乐”内涵一样吗?区别是什么?
乐:面对突来的美景的欣然反应,未经思考的接受,侧重感官的体验。如同当今很多人登山后的“啊……啊……”。但我们已经看到“乐极生悲”。
喜:是理性思考之后达到的一种精神的解脱,是感情淬火后发自内心的欣喜,这里的喜是“喜从悲来”。
七、自我救赎。
作者在入世与出世,在积极与消极的斗争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儒释道多种文化的浸润,三种思想完整的融入了苏东坡的内心并达到了和谐与统一。为何会达到这种和谐?作者的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情商比较高。当然情商的来源还是一个人不断的积累。
当年苏轼从海南回内陆,运河夹道千万人观看,他们看的哪里是苏轼,他们的表现只能解释为对文化的敬仰,对一种豁达人生态度的执着,这观摩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延伸我们不可考,在时间的延伸上我们也是观摩者之一。这充分的说明了苏轼的不朽,中国文化的不朽。当年苏轼看到这种情况,他怎么反应?既没有挥手“同志们好”,也没有受宠若惊。他的一句“莫非看杀轼否”,以苏东坡式的豁达与幽默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
八:背诵你最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苏轼。
诵读:字音、断句、语速、情感。
喜入世儒筛选信息。
乐文化翻译:替代、补字、结构(对文)。
道
知人论世。
悲出世佛。
2023年秦兵马俑语文教案设计范文(18篇)篇九
今天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省博物馆去参观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长沙展。
首先,我来到博物馆一楼,就被眼前的一辆陶马车吸引住了,那辆马车前面有五匹陶马,后面有一辆车,车上站着一个车士。接着,我来到正式展厅,正式展厅在三楼,分为中、南、北,三个小展厅。首先,我来到最大的中展厅,刚进去,呈现在我眼前就是葬俑的历史,上面说:“从春秋战国晚期就废止了‘人殉’的制度,改为用俑代替。”还说“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其恢宏雄伟的气势,超凡卓著的雕塑艺术,征服了中国,征服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左边是介绍千古一帝——始皇嬴政,说:“嬴政生于赵国邯郸,13岁即位,在位37年,史称赵政。由于他的父亲庄襄王在被立为太子之前一直在赵国当质子,所以他的幼年生活十分不幸。我继续参观,知道了俑分为陶俑、石俑和木俑,还知道了俑里有跪射俑……等等.然后,我来到南展厅,南展厅介绍了秦陵有9367个足球场那么大,还展出了大量的生活用品。最后,我来到北展厅,北展厅主要是介绍秦史皇兵马俑。
这次参观兵马俑,我真是大开眼界!因为,在2200多年前中国艺术就这么好,那些秦代艺术家们通过适当的艺术夸张,赋予了人物多姿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秦始皇兵马俑就因此而闻名。
文档为doc格式。
2023年秦兵马俑语文教案设计范文(18篇)篇十
《秦兵马俑》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会默读课文,能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我在进行教学时,选择了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的读、师生配合读这些读书形式。在这个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学秦兵马俑的两个不同方面时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形式:
规模宏大:默读批划—反馈—感悟。
类型众多:默读—有重点的读—感悟—感情朗读—信息反馈。
个性鲜明:默读—感悟—想象扩展。
(一)介绍历史背景,激趣导入。
1、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开课时首先用一首李白的诗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让学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气。然后我对秦王朝以及兵马俑做了简单的历史背景介绍。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为学生接下来在阅读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笔。
2、在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知道什么是俑吗?什么又是秦兵马俑呢?《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因些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这个问题的提出一方面是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对秦兵马俑有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扩散学生的思维。
2、兵马俑究竟有哪些特点,文中一句话概括的好,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抓出兵马俑的三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采用默读批划的形式,让学生默读相关部分,并划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句子。
2、在反馈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五十个篮球场”“八千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四)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
1、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默读相关部分,找一找。
2、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类,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五)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
1、走近兵马俑,仔细端祥,会看到什么呢?在文中找一找。指名反馈。
2、默读这一段,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通过多次对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
4、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呢?请学生也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六)总结谈话,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师进行总结:秦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了全世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拥有这颗异彩独放的明珠而感到骄傲。其实,中华民族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发现。请大家下课以后,就行动起来,去搜集你感兴趣的相关资料。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是语文学习并没有结束,而应是一个新的开始,通过这个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2023年秦兵马俑语文教案设计范文(18篇)篇十一
1、同学们,我们感受了横贯东西的长城,游览了气势宏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西安看一看,知道去看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秦兵马俑,了解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艺术宝库。(写课题,齐读课题)
2、这兵马俑究竟有多壮观呢,我们先欣赏一下图片。
3、刚才的图片中用泥土做的好多兵马,那么你明白什么是“俑”吗?(课件出示)俑是殉葬时所用,我们了解一下殉葬。(课件出示)课题中的“秦”又是指什么呢?(秦始皇)了解一下秦始皇与兵马俑。
4、秦始皇身体力行,成为第一个结束殉葬制度的君王,而改用俑来陪葬,为这统一六国的千古一帝陪葬的兵马俑究竟有多雄伟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检查生字词
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能说说兵马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呢?(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呢?(第3段)你能说说这段话的作用吗?(过渡段,承上启下,概括文章大意,中心句)
哪个自然段写了规模宏大呢?(2)哪些段落写了类型众多?(4—7)个性鲜明呢?(8)
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呢?
1、我们先来看第一段,写了兵马俑的什么呢?(地理位置、世界地位)作者一开始就怎样称赞它?(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珍贵历史文物)“举世无双”是什么意思呢?(独一无二)谁能通过读把秦兵马俑的“享誉世界”的地位读出来。
2、我们再来看看第9自然段。第9自然段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
刚才大家读时,有没有发现这段中有一个词语跟“举世无双”的意思相近。(绝无仅有)
从“举世无双、绝无仅有”这两个词语中你读到了什么?(珍贵、非常少有)
为什么说秦兵马俑举世无双绝无仅有呢?(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吧!
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最后一自然段又说它绝无仅有,那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列数字:那么多的数字展现在你面前,有什么好处呢?
(2)作比较
(3)作者围绕哪句话写的?这一段作者还采取看总分的结构。
让我们读一读,读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秦兵马俑被发现的三个俑坑中,作者介绍了哪一个?(1号)这种方法叫举例子。作者是站在怎样的角度去看一号坑(鸟瞰)你知道“鸟瞰”的意思吗?(站在高处往下看)
你能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规模宏大呢?(一行行、一列列)看了这样的兵马俑,作者觉得真像是(大军句子)是啊,当年秦始皇就是命人按照自己的军队塑造了这规模宏大的兵马俑啊,他死后仍要统率六军,南征北战,让更辽阔的土地,更多的人臣服在他的脚下!
看看图片,再次感受一号坑的规模宏大。(课件出示)让我们的朗读来表现吧!
1、课文除了写“规模宏大”外,还写了什么?(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读读课文的4—7段,课文描写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找出你最喜欢的兵马俑。(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陶马)
3、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种俑啊?
(1)将军俑:先读读课文。作者在描写将军俑的时候主要抓住了它的什么来写呢?(外貌、动作、神态)你看描写时都采用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啊!如果你在当时的战场,你一定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一起再读读,现在你就是将军了,你指挥的就是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军队。
(2)武士俑:体形(列数字)、衣着、动作
(3)骑兵俑:衣着、动作。老师看到了骑兵俑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4)马俑:衣着、动作。“跃跃欲试”是什么意思?(急切地想试试)你能读出“跃跃欲试”的样子吗?作者不光抓住陶马的特点,还加进去自己的联想。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参观秦兵马俑时,说过:“我真担心它会不会踢我一脚!”
这4种兵马俑各有各的特点,你会连一连吗?(课件出示)
4、这类型众多的兵马俑只有这4中种吗?老师再来介绍几种。
但不管我怎么介绍都介绍不完,那里可是有近八千个兵马俑啊!而且每一个都是(神态各异)
1、下面我们一起再进一步靠近秦兵马俑,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出秦兵马俑的“个性鲜明”特点的?默读第八自然段。
2、作者介绍了几种兵马俑的神态呢?(4种)发现有什么特点吗?(有的……好像……,分号,排比句)作者先写兵马俑的什么?(神态)
听老师读读:有点颔首低眉若有所思;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有的紧握双拳;有的凝视远方……如果作者仅仅只是把神态写出来,能写得生动逼真吗?后面还写了(作者的联想)。让我们结合兵马俑,一起读一读。
这句话以省略号结尾,在这里是什么作用?(列举的省略)作者省略了什么?现在,假想我们已经到了拱形大厅,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兵马俑,让我们接过作者的笔,也来用“有的……好像……”写写我们眼中的兵马俑。(课堂练笔)
4、通过作者描写,让我们又进一步走近兵马俑,“似乎能感受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声”。你从这体会到什么?(逼真、栩栩如生)难怪作者说,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作者说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绝无仅有”吗?如果不是“极为精美”,怎能展示中华民族的而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秦始皇兵马俑自1974年发现,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迎来了几千万中外游客来参观,其中有200多国家领导人,他们纷纷题词(课件出示)
现在让我们再来读第一和第九自然段。
2、这两段有什么联系呢?(前后呼应)
你发现课文的结构了吗?(总分总)
3、我们随对着作者的文字,一起观赏了秦兵马俑,同时还认识了一些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知道了总分总的文章结构。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查找秦兵马俑的`有关资料,向家长介绍秦兵马俑。
2023年秦兵马俑语文教案设计范文(18篇)篇十二
1、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2、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许”、“似乎”词语的意思。
3、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重点: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难点: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课件
一、 引入
师: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深入研究3、4自然段,领略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风采。
二、 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简要概括(板书:阵容 神态)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先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些秦俑的风采吧!
(2)齐读第一句话,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4)自由练读,重点读喜欢的兵马俑的句子。
(5)汇报:
a、有的兵俑,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士。
这个老战士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猛)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虎视眈眈)
b、有的兵俑,束着头发,一脸稚气,这可能是刚入伍的新兵。
大家喜欢这样的小战士么?喜欢他的什么?读出小战士的活泼、稚气。
c、一匹匹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
要读出战马的什么?理解“膘肥体壮”“竖耳瞪眼”。
(6)我们连起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齐读。
(7)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老师也想读,可以么?
(8)师读,故意少读“似乎、也许、可能”。
(9)老师这样读可以么?为什么?(有这些词说明是猜测)
(10)出示几幅兵马俑的图片,问:你能不能学着作者的样,通过仔细观察这些兵马俑的外貌、神态来猜测呢?注意要用上“似乎、也许、可能”。
(1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2)交流汇报。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这些兵马俑不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当你看到军阵精妙的布局时,更会为之惊叹!
(2)齐读第四自然段。
(3)读了这段话之后,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么?准备怎么介绍?
(4)学生准备介绍,要求用不同方法,如画图介绍、朗读、复述、也可以小组合作表演等。
(5)汇报。
三、总结
师:这一列列、一行行的金戈铁马,再现了秦皇朝当年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真不愧为——世界八大奇迹(师板书,生齐说)
2023年秦兵马俑语文教案设计范文(18篇)篇十三
四、教学过程:
一、师导入:在这个单元里,我们游览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北京的长城、颐和园,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秦始皇主持修建的,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还创造了另一项奇迹,那就是兵马俑。(板书课题)(出示幻灯片了解兵马俑)理解“秦兵马俑”的意思。
二、生练习读生字生词。
快速浏览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僻的词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三、生观看视频——全景。
师:作者观看了秦兵马俑后,用了几个词对“秦兵马俑”作出了高度评价和赞美——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知道它们的意思吗?秦兵马俑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竟配得上用这样的词了来形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8自然段,看这几个自然段是围绕着哪一段话来写的。
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四、学习第2节:
1.师:第2自然段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生自己读。
3.指名交流。
排列如此整齐、规模宏大、生动形象的雕刻作品出自于中国人之手,作为中国人,心里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1,9自然段)。
四、学习第4——7自然段:
1.课文描写了哪几种俑?首先看看将军俑是什么样子的?(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读。
2.这一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把第一个句号改成逗号可以吗?为什么?
3、这段话不仅从外形、神态两方面描写了将军俑,而且在语言表达上也有显著的特色。(使用了很多的四字词语,这种语言简短有力,庄重鼓舞,与将军俑古老、刚毅的外形相得宜彰,并且读起来琅琅上口)生读。
电视上见过说书人说书吗?用上表情动作表演出人物的神态动作。(生尝试表演读。)。
4、喜欢这种朗读方式吗?那运用这种方式自己去表演读课文中描写其他三种俑的自然段。(生自读、交流读)。
5、师小结:同学们,这一支支金戈铁马,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陶俑,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朝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让我们再次自豪地读。(生读1、9自然段)。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2、指名读。
兵马俑是多年前的雕塑作品,当时的科学技术非常落后,我们的祖先能够生动地雕刻出兵马俑的外形就很不简单了,而他们还能表现出兵马俑的神态,这就需要高超的制作工艺,达到相当的艺术境界,所以,每个(生齐读第一句话)。
3、是啊,2000多年前制作的兵马俑形神兼备,真是让人叹为观止看着这一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怎能不让我们为拥有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而自豪呢?(齐读1、9自然段。)。
4、现在,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仔细端详这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品味这段话在语言上的特点。
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排列整齐,把兵马俑的神态刻画得细致入微。
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
(前半句描写的神态,是作者看到的,后半句是作者想象的,正是这种“看”和“想”的完美结合,才使得这兵马俑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生读。
六、仿写训练。
第八自然段的省略号兵马俑还有很多种神态呢,省去了什么呢?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请你们模仿书上的格式,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话。(放幻灯)。
教学反思:语文课堂致力于一种文化场的建构,将课堂视为一张文化的网、一扇文化的窗、一口文化的井。本案的设计,致力于重现“秦兵马俑”这一世界历史奇迹。通过抓住贯穿全文的中心句“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把全文分成了两大部分来学习。第一部分抓住作者为了体现规模宏大运用了一些列的说明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在字里行间去感受这一历史奇迹的伟大之处。第二部分用演和写的方式体会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让孩子们通过演绎各种兵马俑的神态,徜徉在兵马俑之间,并动脑动笔,对兵马俑的神态进行更多的揣摩补白,再通过朗读提升学生对这一世界历史奇迹的赞叹,从心底为中国有这一伟大奇迹迸发自豪之感。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一般要求是一课时完成,所以每个环节的施展时间是有限的,有些环节还没落到实处时,就一闪而过。
2023年秦兵马俑语文教案设计范文(18篇)篇十四
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觉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表达。
教学重点: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表达。
教学难点: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教学准备::彩笔、钢笔、剪刀、胶水。
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
1、课件欣赏秦俑兵阵图片,整体感知兵阵庞大的壮观气势。
图1—概况:秦始皇陵兵马俑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排列有序,气势磅礴,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
图2—一号坑:有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排成方阵。
图3—二号坑:有一千多件兵马俑,是以战车、骑兵为主组成的4个兵种混编的阵列。
图4—三号坑:属于指挥位置所在的小坑。
2、课件欣赏,观察分析陶俑、陶马、陶车的结构及其形态特点,为俑阵的细节设计做准备。
图5—神态各异的陶俑:将军俑、军吏俑、跪射俑、骑士俑、跪坐俑、立射俑、军士俑等,它们有的呈站姿,有的呈跪姿,还有骑射、驾车等不同姿态。
图6—陶马、套车赏析。
1、在两张硬纸板上用线条分别绘制兵马俑的正面和背面,用剪刀将兵马俑的轮廓剪下来,将正面和背面粘在一起,空白纸作为支撑。
2、与小组同学共同制作一个简单的兵马俑阵。
2023年秦兵马俑语文教案设计范文(18篇)篇十五
嗨,亲爱的游客们,大家请跟我来,你们看这就是秦兵马俑,现在科学家已经挖掘出三个俑坑了,别看才三个,可是总面积可有将近20000平方米呢!相当于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这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就有14260平方米呢!坑里的兵马俑也是最多的。大约有六千个。
游客们,告诉你们,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将军俑更是威风了!身材魁梧,头戴褐冠、身披铠甲,手握着锋利的宝剑,昂着头、挺着胸,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的呀!其实兵马俑类型很多,说也说不完。兵马俑坑还是秦始皇林的陪葬坑,1974年,几名考古学家在其东侧发现兵马俑坑,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还有,最后提醒你们一句:不要乱扔瓜果皮、垃圾、塑料袋,这些污染环境的东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秦兵马俑语文教案设计范文(18篇)篇十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兵马俑资料的搜集。
二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2、思考: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指名交流。
三、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说说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四、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2023年秦兵马俑语文教案设计范文(18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2、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能力目标: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悟诗的主题,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两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
余光中和席慕容的祖籍都在大陆,他们也都出生在大陆,后来定居于台湾。余光中更是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而席慕容,她的故乡,在她的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长大。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同样是她的灵魂的归依。因而,在这两位诗人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无限的乡愁。
三学习余光中的《乡愁》。
1、flash音乐欣赏,体会诗的情感基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
2、学生点击朗读欣赏,感悟练习,然后教师点名朗诵.
明确: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少年时——邮票——母子分离。
成年后——船票——夫妻分离。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邮票: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船票: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坟墓: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到后来,时空的阻隔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不管是邮票还是船票,都无法叩开这一小小的坟墓,都无法连接这阻隔的阴阳。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
海峡: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一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如瀑布直落心田,横溢四处,又如悲歌吟唱,震撼读者的心肺。诗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这四个对应物,都显示了漂泊、隔离、绝别、可望而不可归的离愁别绪。
齐读,感悟乡愁主题.
四学习席慕容的《乡愁》。
1、flash音乐欣赏,体会诗的情感基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
2、学生点击朗读欣赏,感悟练习,然后教师点名朗诵.
1、故乡月夜的笛声。
------寄寓月明之夜便会思乡。
2、雾里的挥手别离。
------难回故乡的一种惆怅。
3、没有年轮的树。
-------对故乡绵绵无期的思念。
齐读,感悟乡愁主题.
五、拓展迁移。
推荐作品欣赏: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乡愁四韵》,席慕容的《出塞》。
六、想象练习。
•阅读下面句子,然后仿写。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拓展阅读:原文与赏析。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赏析: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2023年秦兵马俑语文教案设计范文(18篇)篇十八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导入揭题。
让学生说说对课题可以怎样理解,特别是俑。
2、怎样去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阅读学习提示,然后根据学习提示自由的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2、读了课文,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要说?
3、简单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些什么?并从学情出发,让学生上黑板写出一些概括的词语:比如: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世界第八大奇迹等,从整体上基本把握教材。
三、再次默读读课文,领略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
1、老师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抓住享誉世界、世界第八大奇迹等词语切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以读为焦点,展示教学。
3、哪些地方是你的感触最深,请你自由选择,尽情诵读。
4、交流:
第二自然段,主要是读出兵马俑的宏大气势。
四、积累运用:
一是读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也可以进行摘抄。
二是根据课文的内容(取一部分)改成解说词。向大家简说,也可以是导游的形式。
五、延伸拓展: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李光耀。
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胡绳。
这一激动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民和伟大未来的证明。基辛格。
陕西省关中平原一带,曾是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政治舞台,又是他们最后归宿之地。从公元前11世纪起,就有周、秦、汉、隋、唐等11个封建王朝,在关中平原上的长安(今西安)建都,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封建帝王就有27个埋葬在这一带。其中最为庞大的、令人触目的陵墓,就是位于临潼县东5公里下河村附近的秦始皇赢政的陵墓。据历史记载,秦始皇即位时(公元前247年)便开始建造皇陵,征调7万多劳动力,耗费金银钱财无计其数,/article/化费36年之久,终于在临潼骊山脚下,建造起一座庞大的皇陵。陵墓夯土堆高达150米,那四面坡的冢形,气势如山,简直就是一座巨形的中国金字塔。
秦始皇陵墓,冢高55米,周长20xx米;经过钻探、调查,其陵园基地分为内外两城,内城周长为2525米,外城周长为6264米,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其陵墓奢侈至极,墓顶以珠玉缀出星宿,墓底以玉石堆砌山岳,以水银造江河湖海,以鱼骨油为灯烛;上有金制凫雁,下面铜铸的棺椁,珍奇珠宝不计其数。在其陵墓东侧1500米处,发现了三个兵马俑坑,坑内葬有大量的与真人真马大小等同的陶制彩绘兵马俑,以及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1万多件,实为世界罕见。后来在陵墓西500米处,又发掘大量的胥役墓坑,每坑2~4人不等,大都为屈肢埋葬。
根据现在已经发掘的秦陵兵马俑坑,可编成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三部分。其中以一号坑规模最为庞大,它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5米,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内有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同的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等6000多件,排成了一个长方形的、以士兵为主的混合战车的军阵,阵容庞大,气势宏伟。二号坑在一号坑的北侧前面,占地约6000平方米,是由陶制士兵、骏马、战车、骑士,组成步、弩、车、骑等四个兵种,手中各持弓、箭、弩和戈、矛、戟、剑等实战兵器,形成一支庞大的特殊军队的阵势。三号坑在一号坑的后面北侧,占地面积约520平方米,坑内前端甬道口有一辆统帅乘坐的彩绘战车,有上百名武士手执戈、矛、戟、剑等,森严环卫,军威凛然,好像一号、二号坑军阵的指挥部。现在一号坑上面已建起一座长200米,跨度宽约70多米的拱形展览大厅,并于1979年落成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供中外人士游览参观。秦始皇陵墓发掘的这些千军万马,守护秦陵有20xx多年,终于面世,这是本世纪中最壮观的考古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