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以达到教育教学的整体统一。下面是一份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范文(15篇)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新】。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1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2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板书】。
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板书】。
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学生填表:
经
线纬。
线
圆弧状况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板书】。
五、经度和纬度。
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学生说有无数条。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哪一个小?(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小)。
【教师讲解】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下表提供的内容,分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经
度纬。
度
度数起点线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赤道(0度纬线)。
度数划分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向南、向北各分作90度。
代
号东经(e)、西经()南纬(s)、北纬(n)。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范文(15篇)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教材分析是: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认识水平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是由于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甚小,所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正圆球体,这样可以为人们研究地球提供方便。
关于“地球仪”的教材分析是:地球虽然只是宇宙中一颗小小的行星,但对于人类来说体积还是太大了。为了更好的研究它,建立空间概念,人们仿照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经纬线在实际的地球上是看不见的,经纬度的划分也是人为规定的。地球在不停的绕假想的轴---地轴转动,地轴目前指向北极星,它与球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南极点和北极点。为了让学生明确,可以使用地球仪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教材分析是: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观察、总结经纬线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关于“地球的形状”教学建议:在课前教师要准备地球仪,每人一个(或2---4人一个)。建议采用观察法和讲述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看图片或动画,补充一些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资料,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想象并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加深对地球准确形状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按照所给数据计算得出二者相差21km,再引导学生思考21km与地球平均半径的比值,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接近于正球体。利用学过的公式,计算赤道周长,使学生知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为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埋下伏笔。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范文(15篇)篇三
(可能有的学生能考虑到经纬网的知识了,让其举例说明一下,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
展示挂图:教材图j(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数。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学生小组互相讨论找,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a.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s、150°w。
b.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n、125.3°e。
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南北半球。
30°e、20°n东半球北半球。
120°w、30°s西半球北半球。
10°w、87°n东半球北半球。
160°e、45°s东西半球交界南半球。
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线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第10页“复习题”3。
三、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范文(15篇)篇四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经线、纬线的特征以及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位置,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情感和探究地球的欲望,培养认真学习的科学态度。
学习经线、纬线的有关知识,并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学习按照经纬线在地球仪上准确寻找位置。
教师:
地球仪、多媒体课件学生:小型地球仪。
1、同学们,通过《蔚蓝色的地球》一课的学习,你对地球有什么了解?
2、地球妈妈以其博大的胸怀孕育了所有的生命,还给我们奉献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地球村,共同感受她的迷人风光。(播放配乐地球美景的风光片)。
3、看着这些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抒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4、正像同学们所说,地球是美丽的,地球是神奇的,地球的每一处美景都是令人向往的,但是,在茫茫的宇宙中,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所以我们要热爱地球、了解地球,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站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看清她的全貌,于是,科学家们仿照地球的模型,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从缩小的地球开始,研究地球仪上的一点知识。(课件:地球仪)。
1、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学习过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谁还记得?
2、地球仪上也是采用这种方法辨别方向的,(课件:方向标)跟着老师一起指一指地球仪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那什么叫南极?(课件:指示北极和南极)。
4、能在地球仪上又快又准地找到这些方向对我们后面的学习可有好处了!让我们请出我们的新朋友——地球仪。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轻轻地按照从西向东的方向慢慢地转动地球仪,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依据观察汇报)。
5、科学家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江河湖泊、国家、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和名称。
1、刚才同学们发现地球仪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线,是什么呢?让我们先研究纵线(课件:经线图)这些经线连接地球的哪两个地方?(南极和北极)对,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课件:经线)。
2、既然连接南北两极,那么经线指示什么方向?
3、为了研究方便,科学家们经过反复推敲,在地球仪上将经线分成两个180度,从哪条经线算起呢,同学们找找。
4、对,0度经线又叫什么?
5、科学家们规定以本初子午线为界限,以西的经线称为西经,共180度,用w表示;以东的经线成为东经,也是180度,用e表示。(课件:经线纬线的范围)。
6、同学们仔细观察,在地球仪上找出老师说的经线,比一比哪组最快最准?
7、看看这些经线在形状上、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1、刚才我们共同研究了地球仪上的纵线,也就是经线,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研究地球仪上的横线。那么怎么研究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点参考。(课件:(1)、在地球仪上,顺着----方向,围绕地球一周的线叫纬线,纬线指示-------方向。(2)、纬线的形状是------,长度------,最长的0度纬线叫------。(3)、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叫------,赤道以南叫------。(4)、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南叫-------,赤道以北叫------。)。
2、研究之前请听清要求,(1)每位同学都要认真阅读教材99页的内容,仔细观察地球仪,各抒己见;(2)各组记录员做好讨论记录;(3)选一名写字最棒的同学代表小组补充板书;(4)选一名声音最洪亮的同学代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听清了吗?好,各组按照研究经线的方法用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经线,开始。
3、各组代表汇报,教师适当点拨。(课件:纬线的指示方向、赤道、南纬北纬的范围、南北半球的划分)。
1、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老师非常满意,还想不想继续展示你们的聪明才智?可没那么容易的,要想继续表现必须闯过两道关卡,闯吗?好,闯过之后还有奖励啦!
2、第一道关卡(课件:0度经线叫------,以本初子午线为界限,以东的经线叫做------,以西的经线叫做------,科学家们以西经------度和东经------度为界限,将地球分为------和------。)。
3、他顺利闯关成功,给点掌声。老师也将给你一份奖励。(课件: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子午宫及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音乐短片)。
4、看了以后有什么疑问?(课件:介绍子午线地面标志的地点、来历)。
5、第二道关卡(课件:0度纬线叫做-------,以赤道为界限,以北的纬线------,以南的纬线叫做------,科学家们以------为界限,将地球分为------和------。)。
6、他顺利闯关,掌声响起来。也将得到老师的一份奖励。(课件:赤道纪念碑及其来历)。
7、同学们,地球表面并没有这些经线和纬线,那么科学家们为什么要设计这些呢?用什么用呢?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你就会领悟到的。
10、经纬线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上的某一点的具体位置,在航空、航海、军事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1、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一找我国首都的经纬线,乌鲁木齐呢?香港呢?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地球仪上不只是经线纬线,还有七大洲、四大洋,各地的景色非常优美,课下请同学们收集世界美景的图片,下节课我们深入美丽的地球村,进一步了解她的风采。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范文(15篇)篇五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是一个球体)。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已经得到肯定,不过这个问题在古代却是有许多的争论。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看教材图p2图1.1。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能完全反映事实(地球真实形状)吗?(不能)。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小组充分讨论)。
总结:最能准确、科学反映的就是太空员在太空拍下的地球卫星图片。
讨论:从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你领悟到什么?
总结:如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生命。
过渡:我们看上去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真的是一个完全、精确的圆形吗?(不)。
板书:(2)地球的大小。
看p3图1.2让学生读出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所以说,地球其实是一个中间略扁的椭圆的球体。不过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通常我们就用平均半径来表示。
提问:观察地球仪,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1)地球仪和真实地球的原貌有什么差别?
(凹凸、国界、地轴、经纬线等等)。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定位、绘制国家边界、地理事物的总体观念、分辨地理事物)。
总结:特点: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这样可以方便我们了解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范文(15篇)篇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
2、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
3、了解地球基本形状。
4、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
重点:1、观察地球仪,
2、经线、纬线的意义及其特点。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4、东西半球划分。
难点:1、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2、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判定。
教学准备:
教学地球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范文(15篇)篇七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各种洗涤用品的外形、特征。
2、在尝试、操作中了解各种洗涤用品的作用。
3、对日常生活洗涤用品有观察兴趣。
1、请幼儿自带2—3种洗涤用品,并请家长告诉幼儿洗涤剂的名称。
2、儿带一块脏手帕。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4、在每一张桌子上放3个碗,肥皂,洁厕灵,84消毒液,衣领净等。
1、猜谜语,引出洗涤用品。
四四方方一块糕,像糖不是糖,
不能吃来不能咬,能用不能尝,
帮你洗衣又洗澡,见水吐泡泡,
讲究卫生少不了,去油又去脏。
2、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洗涤用品。
让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洗涤用品,并向大家介绍洗涤用品的名称以及用途。
3、进一步感知各种洗涤用品,了解洗涤用品的状态、颜色气味。
4、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几种洗涤用品:洁厕灵、衣领净、消毒液。(幼儿没有带的洗涤用品)。
告诉幼儿洁厕灵可以冲洗厕所,衣领净专门用来清洗衣服领子等等。
5、幼儿用洗涤剂清洗手帕。
请幼儿用肥皂、洗衣粉清洗手帕,感知洗涤剂去污的作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增加孩子对各种洗涤用品的进一步认识。
l、家长将这些物品混放,请孩子试着按照用途为它们分类。
2、家长请孩子说出哪些东西是用来洗涤的。
3、家长和孩子一起将洗涤用品放回原来的地方,请再次孩子说出它们的名称。
4、家长讲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事情。
5、和孩子一起画出几种洗涤用品。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范文(15篇)篇八
在我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台,它是我五岁生日那天,爸爸从西安带来的,它一直陪伴着我度过了六年的时光。
的底座是一个黑色的圆锥台。它的直径是七厘米,用来支撑整个。
在底座的上方有一个白色透明的半圆形托盘,上面还刻着0—90°的纬度,对应着球体上的纬度线,别看托盘小巧精致,但它托起了整个球体。
球体比排球略小,上面用不同的颜色,描绘着七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用大海的颜色描绘着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还有全世界的国家。
我爱我的,它是我学习中的好伙伴。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范文(15篇)篇九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让我们观察一下写一篇观察日记。
上画着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它的中间有一条线叫做赤道。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上面画着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我还在上面发现了日本。日本的英雄是奥特曼。我还发现了美国,美国的英雄是美国队长。我知道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找到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还有地球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上还画着好多国家比如韩国、尼日尔、中非、巴西、西班牙、伊朗、苏丹、俄罗斯,各个国家还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着。很容易就能分清。很方便就能找到自己想要找的国家。
通过老师讲解我还了解到我国有许多别的国家的东西,它们都带一个洋字,因为它们都是从不同的洋附近的国家引进来的。从东边引来的叫东洋货,从西边引来的就叫西洋货。名字真的非常有意思。我从上真是学到了好多有用的知识。以后我一定要学会认真地观察,从每次观察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指导老师:李春生。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范文(15篇)篇十
在我的书桌上,摆着一个制作精美的,漆黑的底座托住整个。远看,好像一个蓝色的球体,近看,上面五颜六色。在整个的上绘着各种颜色组成的图案,附着密密麻麻的小字,让人猛的一看感觉眼花缭乱。
这个有一个来历,有一天,我和妈妈去超市购物,经过文具这一排时,我看见了一个,看它五颜六色、小巧玲珑的样子,我想让妈妈买下来,妈妈看我喜欢,就愉快的给我买了下来。
这个不仅外观美,而且很实用。上面标注着世界各国的国名和首都的名字,世界各大洲著名山脉及海洋、河流的名字,在我空闲的时间里,我轻轻转动仔细看上面的说明。自从买了这个以后,我的知识增长了不少。有一次我去朋友家,朋友要考我各个国家首都的名字,我爽快的答应了。“俄罗斯的首都?”,朋友问,“是莫斯科”。“美国呢?”,“华盛顿”,“德国呢?”,“柏林”。三道题都对了,朋友吃惊不已,但他突然又问,“日本呢?”我从容不迫的回答,“东京”。这次朋友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我不经意转动它时看着它在那里慢慢的旋转时我就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的一个缩影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我们人类不去呵护她她就像这个不小心掉到地上摔得支离破碎一样我们要学会保护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使我们的家园永远生机盎然。
它带给我了无限的欢乐和遐想。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范文(15篇)篇十一
小小的房间里,放着一个小小的,小小的上有一片片的蓝色。而这可爱的蓝色就是大海,就是那浩瀚无际,变幻无穷的大海。
上午,大海似乎被陆续到来的游客吵醒了,浪涛从平静变为欢快。暖洋洋的海风被大海召唤出来,吹在人脸上,可舒服了。海里的小鱼也挨个儿蹿出来,在水中打闹、嬉戏。游人们在海中拾起一个个贝壳,沙滩上也有一些被冲上来的贝壳,都被一些盖“城堡”的小朋友捡走当妆饰。这时的海,像一个活泼的少年。
下午的时候,人们拿着游泳圈在海里快乐遨游,可是大海的波浪却把人们往反方向推。风也调皮了,一会儿把他的帽子刮跑,一会儿又把另一个人的手绢吹得满天飞。小鱼们玩得更欢了,上蹿下跳,仿佛这里是“鱼”间仙镜,这时海又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天真、可爱。
傍晚了,游人陆续离开。海风被大海收了回去。海浪静了下来,小鱼互相告别,回了家。现在的大海是一位老人,显得孤独、无助。
去看海,有赏不尽的美景;去看海,有学不厌的知识;去看海,一路唱着热情的歌曲;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范文(15篇)篇十二
我家有个,没事的时候我总爱把它拿出来转一转。
从远处看,以蓝色为主,蓝色代表海洋,蓝色中夹杂着不规则的黄色,黄色代表陆地,看这一块块陆地,有的像依依道别的好朋友正牵着手、有的像一颗牙齿,也像一颗爱心,还有的像古代的恐龙、还有的……我仔细一看,隐隐约约发现上面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字。
仔细看太平洋的西岸就是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时,我想,美国到底在哪里呢?我转啊转啊!原来,美国在太平洋的东岸。还发现不是直着转的,而是斜着转的,啊!真好玩。
我喜欢那些形状古怪的图案,更喜欢那小小的。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范文(15篇)篇十三
有一天一位农民捡到了一个神奇的,那位农民对王子说:“这但是是无价之宝,可以告诉你那些人需要帮助,还可能会有好运呢!”王子相信了,忽然响了,它说:“有一个老太太需要帮助。”王子点了一下,王子到了那,发现有一个老太太脚受伤了。王子说:“要让我帮助你可以,但是是必须让我有一位漂亮的姑娘。”老太太没说话。王子就没帮她,王子回了王宫,王子在王宫五年了,但是是依然没有找到喜欢的姑娘。王子生气了说:“什么无价之宝,是一个废物!”王子派人找到了那位农民。农民说:“因为你为了找公主也不能不去帮助别人,只有你愿意去帮助人,你一定会有好的回报。王子说:“好吧,让我出去想想吧。”王子看见有位老奶奶掉进水里了,王子连忙过去帮忙,把老奶奶救了上来。老奶奶说:“谢谢你,我要让我的孙女嫁给你。”王子又惊又喜,从此王子和老奶奶的孙女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范文(15篇)篇十四
我家有一个漂亮的,圆圆的,经纬线一圈圈地纵横交叉在圆溜溜的球体上,每个国家都以不同的颜色相区别,显得非常清楚。
我捧起心爱的,轻轻一拨,球体立刻转动起来。我寻找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找到了!找到了!她就像一只昂首的雄鸡挺立在地球的东边。
我捧起心爱的,寻找着雄鸡的“心脏”—北京,找到了!找到了!一颗红色的五角星闪闪发光,北京二字刚劲有力。北京,我的祖国的首都,也是我日夜向往的地方。
我捧起心爱的,寻找雄鸡的两根“动脉”—长江与黄河。找到了!找到了!啊!长江,你波涛汹涌、一泻千里。从唐古拉山到东海之滨,就像一条彩带连接着几十个城市;你用丰富的水资源浇灌着两岸的良田,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两岸的人民。啊!黄河,你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儿,从祖国的青藏高原到华北平原,一路奔腾不息,直到流入渤海;自古到今,你孕育了千千万万个华夏儿女;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从你这儿开始,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我捧起心爱的,寻找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找到了!找到了!啊!你高耸入云,征服你是全世界登山者们为之努力的最大愿望。
我捧起心爱的,还在寻找着……我寻找着祖国处处的山水风光,我热爱祖国的每一个村庄与城市。
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范文(15篇)篇十五
在我的书桌上,摆了一个。远看是一个蓝色的小球,近看五颜六色的。蓝色表示海洋,白色代表被冰封的陆地,比如地球的南北极。其它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国家,令人眼花缭乱。看到这小小的,我仿佛在周游世界。
在东方有一只雄鸡,它的名字叫“中国”。雄鸡的肚子当中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曾创造出辉煌的文明。下面的南极大陆像白色的云飘在蓝蓝的大海上。这让我想起,我国赴南极考察的叔叔们,战胜了冰天雪地和狂风巨浪。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飘荡在南极的天空,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是多么地自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