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一篇优秀作文需要大量的积累和反复的修改,只有经过不断的努力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值得学习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端午节记叙大全(15篇)篇一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这句诗中的节日,大家一定不陌生,正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这是一个粽叶飘香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五月节等。但要说大家最熟悉的还是端午节这个名字呢!
要说最能代表端午节的,当然非粽子莫属了。在端午节这天,街上可谓是人来人往,家家户户都出来买粽叶,买糯米,和蜜枣,蜜豆回家自己包粽子。有的人上街买那些美观的粽子。在端午节,没有人不吃粽子,每到端午节,不吃四五个拳头大的粽子都不配我贪吃鬼的称号。粽子不仅好吃,制作方法也是比较简单的,新鲜的粽叶洗净,剪掉根部,用开水煮几分钟,淘好糯米,控干米,加入蜜豆蜜枣。将粽叶正面朝里。包住糯米用线捆紧,放入锅中煮三几个小时就好了。
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我不禁想起了那个端午节的传说。春秋时期,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提倡。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却被奸臣所害,被迫流放到了湘江流域,。在流放中写下了《离骚》这首不朽的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毁灭,心如刀割,便投汨罗江身死。楚国百姓哀痛异常,为了,使鱼龙虾蟹不吃屈原的遗体,向江中投粽子,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赛龙舟在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湖泊的地方也有赛龙舟的习俗,在每年端午节晚上吃完粽子后,都要看赛龙舟,目睹着刺激的时刻。
在端午节还要洗艾叶澡,驱寒祛毒。艾叶草气味芳香,行色可玩,而洗艾叶澡,也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活动。
除了洗艾叶澡,端午节。还要在门前挂上艾叶,有驱魔法鬼之效。每当这时,我都会在门前来来回回的走。在门中进进出出,享受艾草的迷人香味。
我爱端午节,更爱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记叙大全(15篇)篇二
离端午节还有两天了,富贵村的人们都在忙碌着。
这富贵村,虽然名为“富贵”,但其实是一片山坳坳里的穷乡僻壤,偶尔飞出一两个金凤凰,萧顺就是一个。去年刚刚医科大学毕业的他正在城里医院里履行着天职。家里有一老母,还有一个快要生娃的童养媳,她们并不知道萧顺的工作单位在哪里,因为这山村实在太闭塞了,惟一与外界的联系就是那一月才来一次的邮差。
往年,萧顺都会在端午节前一个月寄信回家,这样,婆媳们就会在端午节前收到他的信,为他将要回家作准备。可是今年有些反常,离端午节只有两天了,他的信还没到。婆媳俩倒没怎么担心,心想也许他忙,就忘了写信,反正过节一定会回来,按往年一样准备就是了。
端午节转眼就到了,村长按惯例用挨家挨户集来的钱买了一串火红的鞭炮,放得震天响。按他们那里的习俗,每户的男丁都要跪在离鞭炮4米的圈子里,然后祈福。可人们发现,萧顺没来,于是村长又派人去请。……然后,全村的男丁都知道了,萧顺没回来,然后,全村的女人都知道了,萧顺端午节没回家!
在这个没有什么新闻的穷山村里,女人们开始用她们独特的传播方式,生动地演绎着这个“号外”。真是团结力量大,现在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萧顺这个假冒的孝子,抛妻弃子,在城里一个人风流快活,还了一个小老婆。
萧家婆媳整日闭门不出,媳妇本来挺相信丈夫的,可听传言说得那么有板有眼,就挺着个大肚子,整日以泪洗面。她将信将疑,只有萧顺的妈始终坚信儿子不会如此,她始终以坚定的口吻劝慰媳妇:“顺子不会的,他不会的!”
一日,婆婆听到门外又有村妇在谈论自己的儿子,她不顾媳妇的劝阻,毅然拄着拐杖,一步步挪到门口,打开门,只说了一句话:“顺子不会的,不会的!”话音未落,萧顺站在了老母的面前!
原来,奋战在“非典”一线的萧顺刚刚结束任务,又在宾馆被隔离了一个多星期,才匆匆往家赶,所以耽搁了。
于是,女人们开始说:“萧顺真孝顺!”
媳妇开始说:“他是我丈夫。”
婆婆仍然说:“他不会做那种事!”
解剖:这篇文章实在高明,小作者把与“非典”有关的内容隐到了幕后,而把场景设置在远离“非典”中心的“山坳坳里的穷乡僻壤”——富贵村。在文中看到的主要是婆媳的翘着盼望,是富贵村人对萧顺的种种议论,是母亲对儿子的坚信不疑。直到文章结尾,作者轻轻一点,亮出谜底:“原来,奋战在‘非典’一线的萧顺刚刚结束任务,又在宾馆被隔离了一个多星期,才匆匆往家赶,所以耽搁了。知子莫若母,正是因为情感的亲近,才有母亲对儿子的深信不疑,也正是因为情感的相对疏远,才会有村人的猜疑。至此,文章巧妙地与题意扣合起来了。
端午节记叙大全(15篇)篇三
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由来已久的习俗。据说,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投河自尽后,人民们搜索尸体未果,为让屈原的尸体不被水中的鱼吃掉,就把糯米用叶子包起来,投入河中喂鱼。于是,吃粽子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是:为孤寡老人包粽子。
一下车,走到敬老院里,我感到孤寡老人一双双眼睛都盯在了我们的身上,看得我好不自在。小狗汪汪直叫,是在欢迎我们吧!我往材料堆里一挤,哈!还真丰富,有肉、葡萄干、蚕豆等粽子馅料,最重要的是还有好多粽子叶和糯米。我们一个个“争叶夺米”,不在话下。可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包呀?一个个同学都拿着那一片片粽子叶发呆。
于是,几个老奶奶就来教我们:先把粽子叶一卷。做成一个小碗,然后把馅料填在小碗里,填满之后把小碗捏成三角形,把上面剩余的部分盖下来,用绳子扎紧,ok,一个粽子就完成了!
过了一会,同学们都多多少少做了粽子。我仍然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直到后来才在妈妈的帮助下做了两个“微型粽子”,看着这两个小小的粽子,我无奈地笑了笑。
到了该走的时候了,我们都恋恋不舍的把粽子送给老奶奶,然后,一步一步地离开。
端午节记叙大全(15篇)篇四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年除了春节,端午节是我的家乡最有节日气氛的节日了,到那天,人们整天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里。
每逢端午节那天,人们都包粽子吃。听说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大诗人,他叫屈原,当初他被别人杀害了并且扔进了又急又宽的汩罗江里,人们知道了,怕江里的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便包了许多味道鲜美的粽子扔进江里,这样鱼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正好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知道粽子是怎么包得吗?让我来告诉你吧。首先把新鲜又绿油油的粽叶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轻轻地勺起糯米,并加上绿豆、蜜枣、葡萄干、排骨、花生米,包起来用绳子捆紧,最后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几个小时,熟透了就可以吃了。还在煮的时候那香味早已传遍了整个大街!你咬上一口尝尝,保证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闻一闻,都会令人垂涎欲滴,并且那香味直往心里钻。
一顿丰富的午餐过后,人们就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来到河边,来观看激烈的赛龙舟。只见两队选手精神抖擞地坐在船上,手紧紧地握住船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整装待发。“叭”的一声,一条条龙舟像射出的箭一样向前冲。两岸的人们也欢腾跳跃,兴奋地大声喊着:“加油,加油。”那简直锣鼓喧天,响彻云霄,热闹非凡!
到了下午,人们也早已满头大汗,该洗个舒服的澡了。按着传统的习惯,人们把早已准备好的艾叶、菖莆、鱼腥草等烧上一大锅水。全家人都要洗,说是避邪气,其实按中药原理是杀菌除湿气。洗了以后,不会生痱子。
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朋友们,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过端午节,那一定一饱会眼福和口福!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节记叙大全(15篇)篇五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时至今日,端午节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而在我心里的端午节就是粽子、茶叶蛋和赛龙舟。
随着时间的临近,端午节的气氛越来越浓了,大街上随处可以看到有人买来艾叶回家插在门上,妈妈也要准备包粽子。
我们首先准备好材料,有糯米、肉馅、各种调味料和粽叶。爷爷先把糯米清洗干净加好调味料,有盐和油。肉馅是五花肉,切成一大块一大块,用盐和酱油腌好。
开始包粽子了。妈妈教我把粽叶卷成漏斗形,妈妈做的很好,底是尖尖的,没有一点缝,而我做的底却是个大窟窿。于是妈妈抓着我的手,做了个勉勉强强的“漏斗”,再把糯米填进“漏斗”里,最好加三分之一,再用筷子插紧糯米。然后放进肉馅,之后再盖满一层糯米,要盖的均匀,不能多也不能少。最后,盖上粽叶。这可是个技术活,要漂亮又不能漏米。妈妈说绳子绑上去要紧紧的,那才好吃。我们一起努力,费了半天劲,包了三十多个粽子。
爷爷把粽子放进高压锅里煮了半个多小时,粽子的香气弥漫着厨房,终于可以吃到自已包的粽子了,别提多高兴。吃着香糯的粽子,我想到中华民族的历史真是渊源流长,我们要多多学习,传承这丰富的文化遗产。
端午节记叙大全(15篇)篇六
今天早上,天气阴暗,一大早就被妈妈大嗓门叫了起来,端午节到了,妈妈说要包粽子,就带着我去超市购物,买了糯米、猪肉、粽叶等材料。
回到家,妈妈教我包粽子,我好期待,只见妈妈很小心地把糯米放在粽叶里,粽叶折来折去的,很快就包好了。我有模有样地学着,可是妈妈和爸爸包的粽子都有角,而我包出来的却是一个鼓囊囊的四不像,样子好难看啊。可妈妈却说,多包几个就好了。你别说,还真是,之后的几个越包越好看!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把粽子包完了。好想吃啊!“妈妈快煮粽子啊,我要吃吃吃!”我兴奋地喊着。反正得等,打开电视看龙舟比赛吧。很快,粽子的香味就飘了过来,真香!顺着香味我来到了厨房,看着乖乖躺在锅里的粽子,胖胖的,好可爱,真是好有成就感。“这是我包的。”我激动地叫着。
我们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粽子,一边看着龙舟比赛,有加油声、锣鼓声?我们家热闹得不得了!
妈妈从身后拿了一个香包,说要送给我。这个香包色彩斑斓,形状可爱,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谢谢你,亲爱的妈妈。
端午节记叙大全(15篇)篇七
节日有味道吗?当然有!
一片芳香的粽叶,包起一个属于我的,甜蜜蜜的端午。
“唔——”我揉揉眼睛,正犯着小迷糊,忽然闻到一股甜丝丝的香味。“啊!今天是端午,怪不得那么香!”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大大的肉粽和我最爱的蜜枣粽,正热乎乎的,冒着白白的热气,向我招手。“粽子,粽子,我来啦!”
推开房门,果然,桌子上摆满了大碗小碗,糯米,红豆,蜜枣……一应俱全。“哎呦,你这个小懒虫终于起床啦?来来来,挂个小香囊,咱们一起包粽子!”奶奶回过头来,抖落满手的糯米,递给我一个精美的小香囊,上面绣着一朵开得正旺的荷花,被一大片荷叶簇拥着,凑上去闻一闻,一股淡淡的艾香,沁人心脾!
开始包粽子了,检出一片大大的,散发着淡淡清香的粽叶,将它的一角折成三角形,再放上一半糯米……看奶奶包得得心应手,我却怎么也包不好。顽皮的粽叶把自己鼓得硬硬的,轻轻一弯就咔咔直响,好像随时都会折成两截。好不容易将它别扭地“捏”在一起,一把糯米下去,“哔——”小三角的各个缝隙都开始漏米,白白的糯米如瀑布般泻下,还好奶奶及时出手相救,不然,我这番“装了漏,漏了装”,十足的“狗熊掰玉米”!
接下来要放蜜枣了,我特地从碗底下挑出一颗最大的,“唔,好香!”我舔舔嘴,小心地将它埋进糯米中,一边的奶奶好像看透了我的心似的,找了一颗小的蜜枣,塞进我的嘴里,浓浓的甜味遍布我的味蕾,甜丝丝的,融化在心头。
最让我头疼的还是绑粽子。奶奶拉着绳子缠缠绕绕,再轻轻一拉,就是一个漂亮的结,一个可爱的粽子随之诞生了。而我,拉拉扯扯,扯扯拉拉,不是勒疼了手,就是粽子散了架!好不容易那可怜的粽子被我“五花大绑”打好了结,最后勉为其难,套着“不伦不类”的外套下了锅。
咬一个自己包的粽子,满嘴的甜,有那蜜枣的甜、糯米的甜,还有心里的甜!
端午节记叙大全(15篇)篇八
过端午节,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准备的。原来,姐姐已准备好浸泡了3个小时的糯米,同时也买好了粽叶,这样准备就让我大吃一惊了。
我把米放在叶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气极了,姐姐对我说:“你要把叶子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然后再把米放进去啊!”
于是,我按照姐姐说的步骤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边那个盘子中间放的是什么?原来是肉馅哦!我在糯米中间挖了一个小洞洞,把肉馅弄成圆状,塞入糯米中,让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翘起来的一片叶子按下来,并用绳子用力的扎紧。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个。现在就要下锅了,先是把水烧开,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过了一会儿,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绳子解开,正想把叶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烫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来。我吹着吹着,把让热气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将叶子掀开,吃起了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粽子来——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间,包着一团鲜汁可口的肉馅,放入口中,不油不腻,又有嚼劲,感觉太好了!
端午节就这么过去了,嘴里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想着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记叙大全(15篇)篇九
我再也在床上待不住了,一骨碌爬起来,就往饭厅跑去。眼前的景象令我兴奋不已,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粽子,有鲜肉粽、火腿粽、花生粽、蜜枣粽、白粽……数都数不过来,真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馋得我直咽口水。
我赶忙坐下来,顾不得担心冒着热气的粽子烫到手,匆匆地剥开一个粽子碧绿的“外衣”,香味儿扑鼻而来,只见一个黄灿灿的饭团就像一个吃饱了的小猫肚子一样滚圆,把粽子掰成两半,露出了里面鲜美诱人的肉馅,我再也受不了种诱惑,大喊一声“吃粽子喽!”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完鲜肉粽,我感觉还没解到馋,又剥开了一个我最爱吃的白粽,轻轻沾上一点糖,然后大口咬进嘴里,哇!那甜蜜的感觉直浸肺腑,真是绝世精品呀!
刚一上山,我就被这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山上松柏滴翠,苍青色的群山,一座叠着一座,像大海的波涛,无边无尽伸到遥远的天边。还有黄灿灿、红艳艳的小花从草里冒出来,在山坡上一簇簇喷放。
这时,太阳升起来了,红艳艳的太阳射在山尖上,把山顶的雾气像幕布一样拉开了,人们拿出准备好的毛巾,开始用溪水清洗手部和面部,传说端午这一天,当太阳升起,用溪水洗手洗脸可以除灾祛百病。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回家可以吃到热腾腾的粽子,自然很高兴,但我又想到了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为了纪念他,发明了粽子这种食品。
端午节记叙大全(15篇)篇十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天是为了祭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日我还是和以前那样,打开电视看新闻,因为这种习惯成了我周末假日的固定事项,感觉自己无事可做。当我无意打开新闻就看见主持人面带微笑给我们讲着今年的端午节日氛围,可是我隐约看着主持人沉溺在这个传统的喜庆节日,同时脸上也流露出回忆。
突然,一阵微风拂过,风里夹杂着栀子花的气息,好清爽!尽管今日下着蒙蒙细雨,偶感凉风的侵袭,但我的内心十分温暖,因为今天我们一家可以团聚了。
得知妈妈六点多就起床了,就是为了让我们全家吃到美味的粽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今年妈妈包的粽子可是别出心裁,看着一大推粽子,真好看!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屁孩。
看着妈妈这么辛苦,真是有些不忍心啊。于是,我决定学着妈妈的样子,小心翼翼的包起了粽子。包着包着,粽子全都散落一地,我的心里特不是滋味,为什么会是这样?在妈妈手里就那么的乖巧,可在我手里就怎么那么的难呢?正在我自言自语的咕哝着的时候,妈妈走过来,耐心的指导,并且还做了示范。便说着:“这个得慢慢来,不能心急,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
面的粽米没有掉落下来。看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乐滋滋的。
没多久大家就围在一起吃着我和妈妈包的粽子,一边聊天一边吃粽子,于是我急性一发变说出了:“五谷米粒把衣裹,为谁甜来为谁古。若视佳节为俗物,赤感忠心唯吾兮!”这话一出赢得了阵阵掌声。同时我的心里也特别高兴。这就是我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记叙大全(15篇)篇十一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今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在这江南青青的色彩里、湿湿的雨季中缓然而来。在江南春雨的背景中,我也盼来了结束中考的姐姐。那清凉的春雨淅沥沥的一直下着、下着,伴着我们舒缓闲适地度过了这个美好的节日。
。。连连说我又长高了,可是姐姐依旧没变还是那么乐观依旧笑靥如花……
接着大家开始吃粽子,今年我们家的粽子形状可谓千奇百怪,有方的有圆的还有像牛角一样尖尖得。大概是姐姐的杰作。绿剥开墨绿色的粽叶,只见洁白如玉的珍珠团里镶嵌着几颗深油红亮的玛瑙枣。绿白红三色相映衬,显得十分艳丽动人。散发出淡雅的清香,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腻,黏黏而爽口。酒足饭饱后妈妈又泡上我最爱的薄荷叶茶,那清凉的味道,真是好极了!
端午节,是个传统的节日,也是个季节的符号。我固然不会忘记关于端午的来历,不会忘记诗人屈原,不会忘记围绕端午的许多故事。
如今打开我的衣柜,还能看见一只红缎绸的香袋,它用五彩线系着,香袋下面的穗子是用蒜梗和五颜六色的花布剪成的小圆圈缀成的,是的这便是那年香袋是祖母为我缝制的只可惜,如今物在人去,花落花开,莺归燕已10余个春秋每到端午节,我把它从衣柜里拿出......
端午!你给我带来需多快乐也勾起我对如烟往事的无限怀念。端午的味道,是我难忘的回忆。
端午节记叙大全(15篇)篇十二
随着一阵风,一阵清香在我的鼻尖回荡,我知道这是我熟悉的味道——粽子香。
每到端午节前夕,奶奶就会做起那一个个可爱的小粽子,他们先是拿两片粽叶包起来然后把泡好的糯米放进去,再放上一点你喜欢吃的东西来做粽子“肉”然后把粽子包好,可要记住千万不要包漏了要不然味道就不鲜了,最后把包好的粽子放进蒸笼。等你能闻到那粽叶香就可以吃了,看着奶奶在做,我和妹妹也想做但是奶奶不让我们只好用路边的泥巴过过做粽子瘾。“梅梅!快来吃粽子了!”
奶奶在呼唤着沉迷于做粽子的我,可是我哪会听呢,还是埋着头做粽子。奶奶只好带着粽子来到我的身边一口一口的喂我吃粽子。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天粽子香,到这时我总会想起奶奶的呼唤……。
端午节记叙大全(15篇)篇十三
这些习俗都有特殊的含义,让我来介绍给你们听吧: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和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艾蒿、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所以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自己的队伍,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苇叶包米代替竹筒。包粽子的米当地人多用糯米,现在也有用江米的。馅料则多以小枣为主,当地人还经常用腊肉,现有地用八宝、肉、蜜枣等各种馅料。
端午节记叙大全(15篇)篇十四
在学习的旅途中,曾有过许多门槛,我一次次摔倒,也一次次被扶起。
还记得刚进小学,我学习时总心不在焉,摸摸这个,动动那个,在玩的时间去学习,好像一天到晚都扎入了书堆,又好像一天到晚都在玩一样,效率非常低。母亲默不做声地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一年端午节,与母亲一起包粽子。我卷好粽叶,舀起一勺糯米,倒入了粽叶中,再包紧,稳稳地扎上绳子,递给母亲。
母亲接过它,用手捏捏,左右摆弄了一番,“你确定扎稳了吗?”妈妈俯下身问我。“那当然!”
我干脆地回答。妈妈说:“你捏捏这,软软的,证明里面是空的。”母亲用剪刀把我包的粽子剪开绳子,摊开粽叶给我看,稀稀散散的糯米分布在粽叶上。
我微微蹙起眉梢,咦,明明倒满了呀!
妈妈意味深长地笑笑,说:“其实你只是把表面给扎紧了,里面这么空,这样的粽子一经水煮,便会散开。包粽子,必须要扎扎实实地把底部装满,就不至于做无用功。你学习不也是如此吗?”
我羞愧难当地埋下了头,脑海里一遍遍咀嚼着母亲的话,反省着我曾经那白白浪费的时光,心中不由地升起一股坚定的信念:我不能随波逐流,一定要找好用功的方向,学习时就认认真真地学,玩乐时就开开心心地玩。
端午节记叙大全(15篇)篇十五
今年的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又到了!
大家都知道的端午节可以赛龙舟、吃种子。可我今年却过的不一样。
早晨我睁开了眼睛,闻到弟弟在吵闹的声音。走出来一看,他们正在吃种子呢!我迫不及待地刷完牙便抓起一个种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中午十二时,我和弟弟去洗“健康澡”。不一会我和弟弟在水中打起了“水杖”。
……
虽然我家没有挂艾草。但我过了一个有趣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佳节,相传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的。这一天有许多风俗习惯。
悬菖蒲艾叶。这天一清早,奶奶将乡下带来的菖蒲艾叶挂到了门上。我很好奇,就问奶奶,奶奶告诉我,这是为了驱瘴,艾叶有药用功能,驱蚊子、苍蝇,净化空气。原来,端午节还有这些习俗呀!这下我知道了。
吃粽子和黄鱼,到了中午桌上突然多了几样平时少见的东西——粽子、黄鱼。我很奇怪地问奶奶:“今天又不是过年怎么吃粽子呀?”奶奶笑着说,“今天是端午节呀,所以要吃粽子和黄鱼。据说这天人们把粽子裹成尖角形投入江中,尖角形能吓跑鱼虾,里面的米能喂饱鱼虾,它们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这是人们对屈原的敬爱。”现在我才知道吃粽子还有这讲究。
赛龙舟、挂香囊。晚上看电视我还知道端午也有赛龙舟、挂香囊的习俗,坐在一边的妈妈告诉我:“相传当年屈原跳江以后,人们舍不得屈原,纷纷驾船竟相赶去救屈原,一会儿工夫就看不见了,后来,人们就用这种方式来纪念屈原。另外,人们还用五色的线缠绕香囊,有驱邪、保平安的美好愿望。”
啊!端午节的习俗可真丰富呀,听说,端午节的风俗已由湖北省为代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我真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