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范文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有助于我们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
2023年六年级语文第课花之歌(精选13篇)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长江之歌》,齐读课题。谁来介绍关于长江的知识?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听准字音,注意停顿。一会儿比一比看谁像老师一样读得好。
四、赛读,把课文读正确。
1、各小组自由练习。
一会儿各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能读正确、读通顺!(准备时间:5分钟)。
2、展示:小组间赛读。
每个小组抽取同等水平的同学进行比赛。(其他同学仔细听,并随即进行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对难读的句子进行随机指导)。
力求让后进生读正确。
五、识字出示生字词语读熟并试着理解。
(课文已经读正确了,那从课文中跳出来的词语你认识吗?请打开学案,抓紧读一读词语,一会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气概依恋荡涤灌溉磅礴。
1、读熟并试着理解。
2、展示读词语并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荡涤灌溉。
六、再赛读,把课文读流利。
1、自己练读。
2、小组间赛读挑战读。
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小组内交流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由展示。生补充,师总结。
作者不但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和流向,而且关注了它的历史和未来,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长江的。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感悟作者赞美长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怀。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内容,自由展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其他同学补充,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精读课文。
(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
2、小组交流。
3、展示汇报。
学情预设:第一小节。
朗读第一节时,学生可能会读的比较有气势,师要注意引导: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一般会抓住。
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如生提到以上诗句,师注意引导:“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
(在指导朗读时,注意发挥小组内优秀生的作用,同学间相互指导,师也适时指导: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小组交流:
展示回报,学生可能会抓住以下两句:。
1、“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在学生展示回报时,注意引导:。
(1)“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2)“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可以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2、如学生提到最后一句,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齐读第1节。
学情预设:学习第二节。
在学习第二节时学生可能会提到以下几句话。
1、如学生提到第一句,师注意引导:“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2、如学生提到第二句,老师注意引导:“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当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追问: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引导学生理解: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在学生谈出了自己的理解后,教师指导朗读第2节。
朗读指导: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展示读。
同号赛读,低号向高号挑战读,高号对低号指导读。
四、练习背诵课文。
指导要点:
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建立形象的画面,进入诗的意境。
然后,抓住构成画面的主要景物,结合作者情感的变化或景物的特点,将词语前后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背诵。
各组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涤、溉”两个生字。
2、完成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检查是否已经真正认识。
2、描红。老师要逐字指导,起笔、顿笔、落笔,字的各笔画的位置。
写字提示:“溉”字共12笔,第8笔是点,“灌溉”与水有关,部首是三点水,注意把“溉”与“概”“慨”区别开。
3、师范写。要求学生注意看间架结构,难写的笔画的起笔、收笔要领,以及疏密要领等。
4、学生仿写(前台展示)。
共同评价学生仿写的字。评价要领: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等。
5、检测生字。(互查、修改)。
二、小练笔。
仿照本课第二人称的写法,以家乡的景点为描述对象,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生自主练习,然后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2023年六年级语文第课花之歌(精选13篇)篇二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要抓住场面描写。
2.词句段运用: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谈谈人物说话时“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3.书写提示:举办书写作品展览,注意行款整齐、正确、工整。
4.通过理解、感悟、诵读,积累“爱国”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阅读文章,关注场面描写;背诵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2.难点: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以及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1.准备书法作品的课件。
2.词句段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关注场面描写。
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
(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语句。
(2)可以围绕重点写写批注,或感受。
4.交流。
(1)阅读文章,要关注场面描写。
(2)要学会在作文中进行场面描写。
5.怎样在习作中进行场面描写呢?
(1)注重对整个场面进行概括性地描写,这便是“面”的描写。
(2)注重对某个人物或具体的事情进行细致地描写,这是“点”的描写。
(3)注重点面结合,活动过程才会给人留下完整的印象,才能够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谈谈场面描写的作用。
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随着指挥棒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到位的,上万人,都一齐歌唱。歌声悠扬,淳朴,像谆谆的教诲,又像娓娓的谈话,一直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出来,弥漫整个广场。声浪碰到群山,群山发出回响;声浪越过延河,河水演出伴奏;几番回荡往返,一直辐射到遥远的地方。
生:这段话有点的描写,也有面的描写,有点有面,所以能够很生动地描绘出大合唱的气势雄壮,也能够反映出大家的团结一致。
生:这是对延安歌唱场面的描写。既有鸟瞰式的描绘,又有特写的镜头,点面结合,层次分明,把一个热闹非凡的伟大场面,写得十分动人,从而表现了延安军民的革命精神面貌。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出示课件。
读句子,注意红色画线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a.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b.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朗读,理解句子意思。
3.讨论词句反复运用的妙处。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4.反复与排比的不同。
数量不一样,反复,相同的词语出现两次就行。排比,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必须三项,或三项以上。
四、继续学习“词句段运用”
1.出示“词句段运用”课件。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a.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b.“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c.“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d.满腹下甚至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2.朗读,理解其意思。
3.分析不同的“说”。
a句是“赞叹”,b句是“婉言谢绝”,c句是“话一出口”,d句没有用“说”,只是用“:“引出说的内容。
4.生活中形容”说“的词语比较多,如”窃窃私语“、”谈论“、”争吵“……请选择表示”说“的一个词语写人物的”说“。
五、总结训练点,布置作业。
1.本节课学习了阅读文章要关注场面描写,以及词语反复的妙处。
2.”说“可以用不同方式加以表达,请写一句人物的说话。
2023年六年级语文第课花之歌(精选13篇)篇三
《长江之歌》是一首洋溢着赞颂感情的抒情歌曲,它讴歌了万里长江的壮丽景色,抒发了各族人民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通过演唱这首歌曲激发学生的伟大爱国热情,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案例的。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记录片《话说长江》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初步熟悉歌曲。让学生讨论观后的感觉。
二、师生互动探讨歌词的艺术美。
作者在展示长江的奔腾、宏伟、博大的气势时,没有拘泥于地理环境的描绘而是用“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这样的生动词句自然的联想到从雪山到东海相距之遥,在表现长江的宏伟气势时则用“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使我们既感到了她母亲般的慈祥,又感到了她巨大的力量。这种拟人化的:高度概括的艺术处理手法,使人和物,景和情水乳般的融为一体,增强了亲切感。
三、学习歌曲旋律。
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边看曲谱分析旋律节奏,找出典型的弱起节奏型。
四、对比手法歌曲处理。
通过教师不同形式的演唱让学生感知理解,这首歌曲演唱时要气息饱满通畅,气势磅礴宏伟,恰似长江从峡谷中奔腾而出、一泄千里。“你用甘甜的乳汁”一句,要唱得亲切委婉“挽起高山大海”一句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6,把乐曲推向了高潮,整个乐曲是渐强的大趋势,唱到“大海”处音量放开,引出下面的再现乐段,声音高亢嘹亮,似向长江倾诉着自己全部的依恋和敬仰。尾句要唱得亲切深情。可以强结束,表现滚滚不尽的长江,波涛汹涌、永无尽头。
2023年六年级语文第课花之歌(精选13篇)篇四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散文诗表意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板书: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
2023年六年级语文第课花之歌(精选13篇)篇五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023年六年级语文第课花之歌(精选13篇)篇六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乳、哺、涤、赞”邓子的字音,自觉地积累“风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磅礴”等词语。
2、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3、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聊长江,激发情趣。
1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指幻灯片说:这就是长江)。
2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某一方面的内容)。
3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有多少作家、作曲家赞美了它啊!今天,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我们来学习一下。(板书:之歌)。
4你知道这首歌吗?你知道有关这首歌的什么?
这首歌的歌词豪放,歌声雄浑,唱出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也唱出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想不想欣赏一番?(慢慢把音量放小,随着话语的结束伴奏旋律逐渐消失)。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边了解歌词边来欣赏这豪迈奔放的歌曲。(播放女高音独唱《长江之歌》)。
2听了这首歌,看了有关长江的这么多介绍,你不禁产生了怎样的想法、感受?交流中相机引导:为长江而自豪,长江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好。
3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读读、品品,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心灵去感受,只要你用心朗读体会,一定有满满的收获。
三、检查交流。
1首先,你要读好这些字的字音。(出示幻灯片)。
2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自由交流总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板书:
无穷的源泉。
母亲的情怀。
3你还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
4鼓励大家正确、流利、感情朗读,女生读第一部分,男生读第二部分。
四、带着问题学习探究。
1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读得不错,我们读书就是应该这样,仔仔细细地读,认认真真地读,带着感情来读。在文中作者说——(引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一)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指导朗读:先柔和,后有气概。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指导朗读: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二)精读第二节。
(1)默读第二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指导朗读第一句: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指导朗读。
(4)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5)指导朗读第2节。
(6)指导背诵第2节。
五、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引读: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3、朗读交流,读出赞美、自豪的情感。
六、总结背诵。
1全诗饱蘸赞美之情,讴歌了长江的外在特点和丰富内涵,引发我们无穷的遐思,震撼着我们的灵魂,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背诵《长江之歌》。
2作业:练习写诗句:
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广泛阅读,了解长江的变化,为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描绘未来的宏伟蓝图。
雪山东海。
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未来。
哺育挽起。
有母亲的情怀。
灌溉推动。
2023年六年级语文第课花之歌(精选13篇)篇七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2023年六年级语文第课花之歌(精选13篇)篇八
教学要求:
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完成《语文补充习题》第一二题。
msn(中国大学网)。
2023年六年级语文第课花之歌(精选13篇)篇九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长江的知识,搜集有关长江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有条件的可播放《话说长江》光碟,听一听、学一学歌曲《长江之歌》和《我的中国心》。
二、导入。
播放《长江之歌》录音磁带或者碟片,如无条件教师则引导学生回忆《长江之歌》。初步感受长江的宏伟气势。引导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心中最强烈的想法是什么,最想对长江说些什么。
三、初读感悟,小组交流。
自由地读一读这首歌词,把生字新词圈出来,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画上问号,勾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和同桌或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体会母亲河怀抱的博大和宽广。
四、细读体会,全班交流。
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在全班交流的,讨论全组认为最深的感受,做上记号,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
五、品读探究,升华情感。
咱们仔细看看这首歌词,它用第二人称,写来十分亲切,大家体会体会。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长江是我们所深深依恋的母亲河,她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站在我们的身旁,它更是一位坚强有力的母亲,给我们力量。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第二人称的好处。重点读以下句子——。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有条件的班级,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播放这几句歌词的碟片,引导学生随着旋律练习朗诵这几句。条件不具备的班级,学生自己练习品读这几句。
教师激qing导语:你听到长江惊涛拍岸的声音了吗?你看到长江正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了吗?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让人回肠荡气的歌曲。播放全首歌曲。学生自由地跟唱,自由地练习朗诵全诗。
六、尝试背诵,丰富积累。
想进一步走进母亲河的怀抱吗?想把长江的涛声听得更清楚吗?咱们来试着背诵这首诗歌吧!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体会长江所蕴含着的深刻的民族情怀。积累自己喜欢的诗句。
七、拓展延伸。
关注长江(说明:以下第2~4项为弹性设计,根据课堂时间和学生的情况而定)。
1.身临其境,赞美长江。
我们都是长江的儿女,闭上眼睛,想象着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长江边,对着长江吟诵我们心中的歌,可以用“你用……”的句式(小黑板或大屏幕展示),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句式。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
2.展示其他赞美长江的古诗词。
如果学生能回答,就请他们回答,如果不能回答,就请他们在课外再搜集整理。
参考举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3.拯救母亲河长江。
面对千古赞颂的长江,面对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总是希望她永远年轻,永远健美,永远充满激qing。可是,当我们面对现实,当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一车车的垃圾倒入长江,看到黑黢黢的脏水流入长江,我们还能坦然地唱《长江之歌》吗?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长江正受到危害以及保护长江的资料,并说说面对长江如此的沧桑,还想怎样来保护母亲河。
4.课后实践。
有条件的班级,课后尝试成立长江母亲河环保小分队,组织公益劳动、上街宣传等,由学生自己印发相关的宣传资料。
2023年六年级语文第课花之歌(精选13篇)篇十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冷青艳。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1课时。
总课时。
教学内容。
学
习
目
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我能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我能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我能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我能理解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音乐、课文朗诵)。
导 学 过 程。
导
入
新
课
谈谈对长江的了解。
2.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用一两句话说说对长江的了解。)。
自
主
学
习
初读了解课文,解决生字任务。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默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
2.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
3.观察第一节和第二节,你有什么发现?
合
作
交
流
朗读课文。
1.组内互读,互相纠正字音与语调。
2.小组展示课文朗读。
3.精读第一小节,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a、默读: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b、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c、默读: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思考: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课
堂
检
测
一、辨字组词。
慨( ) 彩( ) 劈( ) 薄( )。
概( ) 采( ) 臂( ) 礴( )。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 )的时代( )的力量( )的气概( )的乳汁。
( )的丰采( )的臂膀( )的国土( )的清流。
( )的情怀( )的未来( )的长江( )的源泉。
三、长江之歌中“风采”指( ),“乳汁”指( ),“母亲的情怀”指( )。
四、长江之歌歌颂了长江的什么之美?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怎样的感情?
学 科。
语文。
课 型。
新授课。
主 备。
备 时。
授 时。
课 时。
第2课时。
总课时。
冷青艳。
教学内容。
学
习
目
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我能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我能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我能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我能理解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课文朗诵)、歌曲磁带。
导 学 过 程。
导
入
新
课
课件展示长江及三峡工程的幻灯片。
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都以自己是长江儿女而自豪。今天三峡工程的事实更将使长江母亲焕发新颜,为我们的明天创造无穷的力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长江之歌》。
自
主
学
习
一、听写生字词(同桌互查)。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节(齐读)。
合
作
交
流
精读第二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展
示
反
馈
1.说说你对“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的理解与感悟。
3.朗读第二节,说说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与气魄?你是怎样朗读的?
拓
展
延
伸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尝试脱稿朗诵,通过竞赛评出小小朗诵家。
我
的
收
获
2023年六年级语文第课花之歌(精选13篇)篇十一
她让我降落下来造福人类。
我的兄弟姐妹们很多,
所以我很平凡。
那天,
我降落了下来,
从天空到地上,
那一瞬间我看清了世间万物。
我落了下来,
落到了一个孩子的手中,
她好奇的看着我。
之后我消失了,
我化作一滴水蒸发在那孩子的手中。
2023年六年级语文第课花之歌(精选13篇)篇十二
1、有关长江的古诗词:
(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至广陵》。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
2、有关黄河的古诗词: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赞美长江的成语:
源远流长、波澜壮阔、一泻千里、气贯长虹、汹涌澎湃、奔腾不息、气势磅礴、波涛汹涌。
2023年六年级语文第课花之歌(精选13篇)篇十三
师:请同学结合课文的插图对找观赏,吟诵诗篇,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看谁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新的问题。
生:我发现这首诗第一部分的末尾与第二部分的末尾完全相同: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师: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你是从诗歌中的哪些句子知道的?
生:我发现第一节讲的是“你从雪山走来”,第二节讲的是“你从远古走来”。
生:我认为“从雪山走来”讲的是长江的源头——雪山;“从远古走来”讲的是长江的古老,历史悠久。
生:我通过课外查阅资料,知道“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生:诗歌第二节中的“远古”是指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生:我有补充,第二节中长江巨浪“荡涤着尘埃”我认为长江荡涤的尘埃,应该是长江两岸景物上的尘埃,长江一路走来,将一路的景物洗刷一新,让人感到到处是清新的,充满了生机。
生:“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生:“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那样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生:“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师:引读。所以,“我们——”
生:接读: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师: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母亲的依恋之情。
简评:
这一教学过程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导,老师主导得当,又不失时机地给予读书指导,再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还给学生一方时空。教者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得很充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以发挥,他们才能自觉地、潜心地去读书,去书中寻求答案,生发出自己的见解和创见,把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有机结合起来。课堂上还体现了学生通过自主搜集资料,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课的内容。通过语言和思维训练,真正领会了“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