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500字篇一
1963年3月,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48年来雷锋这个名家喻户晓,熠熠生辉。雷锋虽早已离我们远去,但雷锋那不随时空而逝的鲜活精神仍在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长。伴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雷锋精神也历久弥新,与时俱进,有了新的与外延,迸发出更鲜活的生命力。继承优良传统,弘扬雷锋精神,传承人类文明是每一个二十一世纪青少年所肩负的神圣使命。
在3月5日与3月8日这两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即将到来之际,为了弘扬雷锋精神,继承尊师敬老的传统美德,更好地把“学雷锋,敬师长,爱母亲”活动落实到实处,郑重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1、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在班级中,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主动地干好份内工作。在班级事务中,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拈轻怕重,有一份热就应该发一份光。
2、学习雷锋的助人为乐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待身边的同学,要有爱心,热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友爱互助,创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要热情关心老人和生活不便的人,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争当爱心小使者。
3、学习雷锋的集体主义精神。要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在学校里,要自觉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公共财物,树立“校园是我家”的主人翁意识,人人争做校园的小卫士。在校园中,自觉做到“三不”不在课桌、椅、走廊等涂抹刻画,见到有损坏公物的行为要及时制止。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自觉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见到纸屑赃物需弯腰捡起。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力争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
4、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在日常学习中,要积极钻研科学文化知识,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主动、及时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迹端正,符合规范,遇到疑难问题能向老师请教,争当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好学生。粮。
5、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希望同学们开展感恩活动,感谢老师之情,感激父母之恩。
6、让雷锋精神走进社区,清理卫生,帮困济贫,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以雷锋为榜样,做美德的传承者和优良品质的倡导者,做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倡议人:
20__年__月__日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500字篇二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的国家;一个具有数亿人的国家;一个……
“学习争先虽重要,礼貌礼貌也要好。学校规定都遵守,见到老师要礼貌。同学之间相友爱,友谊小手牵的牢。爱护公物放心上,树立新风我做到。”这是一首礼貌礼貌歌。
礼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礼貌的定义:是指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的尊重与友好的体现。
小时候,父母总是说见到人必须要叫。小时候的我天真烂漫,很听父母的话,一见到认识的人就会叫个不停,什么阿姨叔叔啊;姑父姑母啊……
此刻的我已是一个高一的学生了,不怎样爱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会叫人。一般见到熟人也就笑笑而已了……老妈一向说“见认识的人必须要叫,这是礼貌问题。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老师也经常说“在校必须要叫老师好,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学生。”但是此刻的我,总觉的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一向嘴边挂着阿姨叔叔什么的,会被我自己的朋友、同学笑话。
我承认这一点我做的不好,但我有自信的说我有一点做的很好——那就是尊老爱幼。
坐车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个性是公交车。在公交车上,后门一开就能看见三把黄色的单人座椅,这三把座椅是专门为老弱病残所设的。但我总是会看见一个孕妇或老人站着,偏偏会有年轻人、中年人坐在旁边。其实我猜想坐着的人有想让位的,但就是自己不想吃亏。直到售票员说“谁能让一下位?”我有信心说我不是这样的!正因我做到,看见这样的状况会主动让位!
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礼貌能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礼貌相待的人喜悦!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来继续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礼貌!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500字篇三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拥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史,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该立足于我们的实际,切实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化修养。
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从而更好的营造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风气,特向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
1、做一个有原则的人,按原则做事,不能没有原则。
2、敬长、知礼 敬长即尊敬长辈。俗话说:百事孝为先,百善孝为先。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 “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 ,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提高我们的文明礼貌,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3、从仪态上:穿着要符合自己年龄,身材,个性,符合各种场合,特别是女孩子穿衣要得体;走路背直,女孩子速度别太快,别扭。吃东西别狼吞虎咽,别发出‘啧啧,或叭叽‘的声响象没家教从没见过世面没吃过一样;
4、和人交谈时:眼睛正视对方鼻子周围;别手舞足蹈,别咄咄逼人;要微笑,保持一定距离;语气和蔼,诚恳;
5、增加各种兴趣爱好:保证有两,三样兴趣研究稍微深入些;经常留意时尚元素,却不一定马上跟着走;
6、多看书:除了一些名人的成功事例,培训教材,看一些增加口才、人际交往、语言艺术方面的书籍。书名太多,不可能在这里例举,请到书店里找。
7、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谈判能力、有责任、有效率、有创意、有勇气。
8、有善心,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离开这点,其他都做到了也是零,因为会从你的言行举止,神态中表露无疑。帮助各种弱势群体,同事、朋友、亲人、小动物、过路人。 同学们,做到以上倡议或许有点困难,正因为我们是学生,所以我们需要一步一步的学习。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来源于学习,经常抽出时间用来阅读、学习、思考,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会发生改变,成功会向你招手。只要我们能严格要求自己,持之以恒,一定会成为一代出色的青年,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500字篇四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世界上的文明灿若繁星,或崛起或没落,在繁荣与消亡的周而复始中推动历史的进程。面对帕特农神庙我们可能会发出惊世之叹,面对卢浮宫我们可能会构建有关西方文明的美好幻想。但是,当金字塔下的埃及文明早已湮没在黄沙罡风之中,当彼时空前绝后的庞贝古城也在厚若海洋的火山灰下为昔日的文明哭泣,恍然发现,几千年的演替更迭中,唯一屹立不倒的,便是我们灿烂的华夏文明。
诚如余秋雨先生曾慨叹:“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明,永在。”而这一切,文明光辉的背后,你可知晓,是代代相传的结果,纵使焚书坑儒,纵使朝代更替,或口述或工于笔录,孔孟之道,儒法之学,在千年的传承中依旧闪耀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屈平行吟之《离骚》至今仍在汨罗河畔回响,长久不息;苏子醉作《赤壁赋》犹在赤鼻矶的月光下回荡,飘渺悠长。这些文化瑰宝,在千载风雨中毫不褪色,在岁月的淘洗中永葆芳华。
但如今,我们的文化却在传承中为人们所淡化,诚如罗素所预言:百年之中,中华民族不断地在动荡与改革之中刷新着对传统文化理解的角度,这一过程中有人也在向着崇洋媚外的方向趋近。你可能觉得危言耸听,但你可曾看到西方节日远比传统节日惹人青睐,标着英文的商品更为畅销……有多少人困惑于繁琐的古文而将其弃掷逦迤?有多少人对传统文化不屑一顾。四书五经,礼乐春秋恐怕只是变为中华文化的标签,琴棋书画,射骑礼乐书数,只仅仅成为我们印象中的名词,却鲜有人涉猎。
我们宁愿看到崭新的冰河纪,也愿眼前的景象生生不息,我们岂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我们这一代人中逐渐流失,失去活力,以残缺的面貌交到下一代人的手中?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是否会更加注重延续传统文化的传承?
让我们且吟诗一首,听古乐一曲,这是对古文化的尊重,且留心一草一木,束我一言一行,谨孝悌之道,是对道德传统的延续与继承。莫让枯黄的古籍在风中凌乱哭泣,莫让凝萃着中华的古字任岁月带走历史的痕迹;我们不能弹奏《高山流水》,却可以让其传承于后代,我们不能带走文明发源地的任何一抔黄沙,却可以让其继续灿烂的书写着历史;我们不能将传统文化的每一份美德赋予实际,但我们可以用行动践行在社会的构建之中,将美德之风吹向未来。
生于延续千年的华夏文明值得我们骄傲,像传递炬火一般将宝贵的文化传承会更令我们自豪。我们生于罗素所欲言的伟大时代,便更要尽我们之力去让伟大的文明更加伟大,让古老的文化在时间的淘洗中逆龄生长,让千年文明薪火传承!谢谢大家。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500字篇五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必须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一样: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向延续到这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500字篇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更是五彩缤纷,文化丰富,留存着人们独特的文化记忆。传统节日经历了岁月的积淀,最终演变成了我们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传统佳节是我们“活着”的文化,闪耀着中国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而神秘的光芒,足以使中华民族为之而自豪!因此,作为中国人,我们决不能冷落自己的传统节日。
时逢洋节盛行,对我国的传统节日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力,拒绝洋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扬我华夏文明。为此,我们倡议广大同学:
一、做到不盲从、不崇洋媚外、不组织、不参与一些以洋节名义的活动;
二、树立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增强文化知识,铭记历史。
希望广大青年团员能够做到不忘历史,抵制洋节,从自身做起。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500字篇七
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们: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魂、生命的符号,也是先祖以无穷智慧创造的、世间独有的文化传播工具。
汉字揭示了人生奥秘、宇宙规律,解读民族意识、感悟民族和谐都离不开汉字。表明人与人、人与自然(天地、动物、植物、矿物)以及人与暗物质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智慧的符号来表达。
汉字经历数千年的发展,从形、音、意各个方面已日臻完善,点、横、竖、撇、捺笔划中蕴含着自然的哲理与警示。中华各族人民的和谐与繁荣,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与充满灵性、象征诗性的汉字息息相关。为了敬惜文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特向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发出以下倡议:
一、充分认识敬惜汉字的重大意义。
敬惜汉字就是礼敬先祖、尊重和继承民族的创造精神。敬惜汉字就是传承文明、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敬惜汉字就是净化心灵、传承孝道、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美德。
二、充分认识学好汉字的重要性。
学好汉字,从圣人古训到先贤名言,从《惜字训》到佛家经典均有论述。汉字为世间至宝,国之遗产。她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者富、富者善、病者康。学好汉字,必能使人聪明睿智、福寿康宁,现身获其寿之五福,后裔得伊训之百祥。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以回归自然、关爱环境的心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之瑰宝——汉字,以符合自然之道的方式学好汉字,认真领会,准确把握。
三、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敬惜汉字的美德。
我们应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行为中,对有汉字的书籍、纸张、袋子以及各种物品等,均不可乱扔乱抛。可回收利用的送往回收站,无法回收的可焚化后埋于净处。切不可以书作枕、作凳、垫物。以报纸当铺坐、塞墙孔、包鞋、包物。以字纸擦物品、当手纸,甚至将汉字踩踏于脚下等。有条件者可建惜字炉,正确焚化之。
四、国家提出以德治国,要构建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美好型社会,为我们倡导敬惜汉字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契机。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分子,一定要敬重、珍爱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正确使用汉字,尽可能避免错别字,不以拼音取代汉字。同时,要严禁乱写乱画,特别是不要在文物古迹上乱题乱写,保护好国家文物。
我们强烈呼吁:
1、把汉字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以保护中华古国仅存的汉字体系。
2、设立“汉字日”,以号召全民敬惜汉字。
3、国家应立法规范汉字的使用、保护。让汉字这块人类瑰宝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在工作、生活的行为当中,以实际行动敬惜汉字,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