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实用17篇)篇一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实用17篇)篇二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书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并理解词语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掌握生字、词语,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预习任务:
1、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收集几句名人名言。
自主、合作、探究:
1、小组课文,联系课文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认识文中8个生字,练习写12个词语。小组讨论交流需要注意的问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阅读链接:语文书124页,课后选读课文《真实的高度》。
我来闯关: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崛( )范( )铿( )锵( )闯( )租( )。
2、听写词语: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受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阔学习思路。
学习重点:阅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预习任务:1、多读几遍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用红笔勾画出不懂的地方。
自主、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第1—6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少年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
2、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a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用——勾画)。
b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d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e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a找出过度句。(用——勾画)b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
e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4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实用17篇)篇三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懂得要从小立大志,并为实现自己的志向发奋努力。
2.综合运用独立识字的步骤和方法识字21个,会写13个。认识多音字“要”和“难”,明确其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能够区分:“祸——锅”等六组形近字。
3.继续练习默读,做到重点段落不出声、不指读。
4.会用课文指定词语造句,能结合“语文天地”用“为?而?”和“虽然?但?”仿写句子,表达自己的志向。
5.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积累成语,并逐渐由课内引向课外,培养积累成语的好习惯。
6.认识逗号与句号,初步学习使用。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字21个,写字13个。
2.认识逗号与句号,初步学习使用。
3.通过课外阅读和其他语文活动,培养语感,积累、运用语言。教学方法。
1.重视朗读训练,引导体会情感,练习朗读。
2.重视生字词正确书写的练习和指导,养成较好的书写习惯,要求把字写工整。
3.自主学习生字词,学会积累词语。(重点是四字词语)。
4.同桌合作学习及小组合作。
5.听写字词以检查预习和复习巩固的效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实用17篇)篇四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本课16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指导书写生字。
3.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育孩子们从小立大志,并懂得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发愤学习。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
5.继续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教学重点:
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本课16个生字。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育孩子们从小立大志,并懂得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发愤学习。
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育孩子们从小立大志,并懂得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发愤学习。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字扑克牌搜集有关“周恩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周恩来是谁吗?请把你搜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周恩来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大家一起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这篇课文不长,同学们想听老师读一遍,还是自己试着读?(学生表示自己读。)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2-3遍),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出来,用你喜欢的识字方法去解决。
2.师:同学们在认字时肯定遇到了一些困难,现在请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如果他还有不认识的字,请你帮帮他。
(老师了解学生字已基本认识。)。
3.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课件:认字表中的字。)。
这些字你都认识了吗?向小组同学介绍你的识字好方法,哪个字难记,也请同学帮帮你。
四人一组交流记字方法,找出那些难记字,重点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活动情况。
4.全班交流:同学们学得非常好,你们组还有没有认为难记的字呢?
指名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按词语记:崛起年龄振兴钦佩。
5.指名带读难记字,学生自己解决的字,老师抽卡片让大家读。
三、巩固识字。
师:现在游戏时间到了,让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1.扑克牌。
今天老师教大家玩儿一个新的游戏:扑克牌(扑克牌是用认字表中的字印成的牌。)。
先说游戏规则:组长负责,大家轮流抓牌,牌抓完后大家轮流出,出的什么字,就拼读出来并组个词,如果哪个同学不会,小组同学帮帮他,抓紧时间,看哪个组玩的次数多。
2.闯关。
小狗先生给我们设了词语关,谁愿意来闯关?
指名闯词语关,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他读一遍,如果读错了,请你帮帮他。
四、再读课文。
风来了,它吹了一口气,生字宝宝全回到课文中了。
2.三种回答:
3.“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你怎样理解?(知道“中华”即中国。知道“崛起”是强大起来的意思。知道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为亿万人民深深爱戴。知道周恩来读书的时候中国还很落后、贫穷。统一起来就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周恩来小时候说的,他认为自己读书,是为了将来使祖国强大起来。)。
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指导朗读)。
为什么而烧水(扫地、锻炼等)?
用为而。说一句话。
5.自由读文读出自己的理解。
6.带着对周恩来的钦佩之情齐读课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实用17篇)篇五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第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小黑板。
2、有关周恩来同志的图片,有关生平和当时社会状况的资料。
二、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
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周恩来同志生平和当时社会状况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人物,引入新课。
1、出示周的图片或课件。(有条件可用不同时代的图片)让学生看后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们对他还有哪些了解?”(让学生交流相关资料,加深对人物的认识,教师作补充。)。
3、提问:读课题后谁来说一说课题的意思。(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那是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生答)师板书:周恩来。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1、指名读全文,正音。
2、同桌互读,并交流积累的词语。
3、测读生字,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注重对后进生的测读和鼓励。)。
4、指导书写难写的字。如:“崛”、“嚷”等。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主学习。
出示有要求的小黑板。
学习思考: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3)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几件事?
2、合作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读课文。
(2)同桌同学交流读文所得。
3、小组交流。
侧重进行自主学习思考“(3)”
4、指名汇报学习和交流情况。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试给课文分段。
第一件:讲伯父嘱咐周恩来,不要到外国租界地。周恩来对此迷惑不解。
第二件:讲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从而体会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2)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6自然段)写:少年周恩来听到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而感到疑惑。
第二段(第7——9自然段)写:少年周恩来在租界看到中国人受欺凌,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体会到伯父的话。
第三段(第10——16自然)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周恩来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大志。
5、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并学习归纳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有关词语。
2、把课文中的三件是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学习,对周恩来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文章的条理和主要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很好;但我还希望同学们回去很好地读课文,认真学习,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所表体现的人物品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实用17篇)篇六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通过读课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联想。
1、介绍周恩来。
2.试着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4、生字测读,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
1、自渎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2、自主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读文,交流读文所得。
3、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以不同的方式读文。
4、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5、说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联系图片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的样子。)。
6、联系上下文,理解周恩来的志向同前两个孩子是不同的,在当时那种背景下,13岁孩子的豪言壮举足以说明他志向的远大。
7、学了这篇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读。
3、个别读课文。
1、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2、阅读《立志争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实用17篇)篇七
1、初读课文,把握文意,了解12岁周恩来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思。
2、读正确词语,理解“崛起、帝国主义、灯红酒绿、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
3、积累课文中的四字成语。
4、在说文意的过程中感受少年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学会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尝试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
梳理“周恩来在租界看到的事情”
搜集有关周恩来的生平事迹。
一、提出学习目标。
1、交流有周总理的生平事迹。
2、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找出、画出生字词。
3、尝试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
4、交流在课文中积累的四字成语。
5、概括“周恩来在租界看到的事情”
6、感受少年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正确读写“崛起、帝国主义、灯红酒绿、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
2、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读。其他同学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4、交流朗读在课文中积累到的四字词语并用各自的方式谈理解。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说说在阅读中自己感受到少年周恩来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2、概括“周恩来在租界看到的事情”,并说说件事给你的感受最深刻。
3、朗读展示。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
1、通过读课文,你感觉最深的是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读书的目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8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实用17篇)篇八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本课16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指导书写生字。
3.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育孩子们从小立大志,并懂得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发愤学习。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
5.继续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教学重点:
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本课16个生字。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育孩子们从小立大志,并懂得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发愤学习。
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育孩子们从小立大志,并懂得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发愤学习。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字扑克牌搜集有关“周恩来”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周恩来是谁吗?请把你搜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周恩来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大家一起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这篇课文不长,同学们想听老师读一遍,还是自己试着读?(学生表示自己读。)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2-3遍),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出来,用你喜欢的识字方法去解决。
2.师:同学们在认字时肯定遇到了一些困难,现在请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如果他还有不认识的字,请你帮帮他。
(老师了解学生字已基本认识。)。
3.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课件:认字表中的字。)。
这些字你都认识了吗?向小组同学介绍你的识字好方法,哪个字难记,也请同学帮帮你。
四人一组交流记字方法,找出那些难记字,重点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活动情况。
4.全班交流:同学们学得非常好,你们组还有没有认为难记的字呢?
指名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按词语记:崛起年龄振兴钦佩。
5.指名带读难记字,学生自己解决的字,老师抽卡片让大家读。
三、巩固识字。
师:现在游戏时间到了,让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1.扑克牌。
今天老师教大家玩儿一个新的游戏:扑克牌(扑克牌是用认字表中的字印成的牌。)。
先说游戏规则:组长负责,大家轮流抓牌,牌抓完后大家轮流出,出的什么字,就拼读出来并组个词,如果哪个同学不会,小组同学帮帮他,抓紧时间,看哪个组玩的次数多。
2.闯关。
小狗先生给我们设了词语关,谁愿意来闯关?
指名闯词语关,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他读一遍,如果读错了,请你帮帮他。
四、再读课文。
风来了,它吹了一口气,生字宝宝全回到课文中了。
2.三种回答:
为了光耀门楣而读书。
3.“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你怎样理解?(知道“中华”即中国。知道“崛起”是强大起来的意思。知道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为亿万人民深深爱戴。知道周恩来读书的时候中国还很落后、贫穷。统一起来就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周恩来小时候说的,他认为自己读书,是为了将来使祖国强大起来。)。
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指导朗读)。
4.你为什么而读书?
为什么而烧水(扫地、锻炼等)?
用为而。说一句话。
5.自由读文读出自己的理解。
6.带着对周恩来的钦佩之情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卡片读词语。
2.请大家自己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成语,写在采蜜本上。
二、互相交流,拓展延伸。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了志向应当怎么做?
我们要从小立大志,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要发愤努力。
三、指导写字。
写字表中的字是:(出示课件,写字表生字。)。
看看这些生字,你想写哪一个?
学生自主选择后,老师指导。县、顾、略、微容易写错,请同学们注意。
1.先观察这字的结构,给它们分配房间,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2.老师范写,学生边看边书空。
3.自己描书上的字,在田格中仿写。
4.写完后立起来欣赏,找出优缺点再接着写。
5.写完后同桌交换检查,选出漂亮的字画一颗小星星。
附:板书:
——周恩来。
为了光耀门楣而读书。
为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实用17篇)篇九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我们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xx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一起来纪念这位伟人,学习他那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
周恩来出生在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末期。和周恩来一起学习过的老人还记得,在一次校长召集的周会上,校长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而读书?”人群中站起一位学生,他说:“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学生就是年仅12岁的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捕,在监狱中,他孜孜不倦的学习《卡尔·马克思传》;在大多数地方,他都是手不释卷地读啊、写啊……即使在他逝世前的那些日子里,躺在病床上的他也没有终止过学习。
同学们,为了21世纪中华的繁荣昌盛,让我们学习周恩来总理,珍惜分分秒秒,努力读书吧。
谢谢大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实用17篇)篇十
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吧,没错,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周恩来周总理说的。周恩来周总理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接班人。更为重要的是,周恩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他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今年是20xx年,是一个特殊的年,因为今年是我们伟大的周总理诞辰120周年,因此值得我们纪念。我们要纪念什么呢。
第一,我们要记住周恩来这个人,第二,我们要记住当年周恩来总理为中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三点,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那就是。这不仅是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一生所要记住和做的话。
读书真的很重要,也非常有用,周恩来总理从小就励志发奋读书,为的就是中华的崛起,何况我们呢,我们就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强大力量。大家都知道日本吧,日本是一个比我们国家小好多好多的国家,但是他们却有很强大的力量,当初他们就像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肆无忌惮地侵略我国,我们虽然很憎恨他们,但是又有谁曾想过为什么这么小的日本会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日本这个国家非常重视他们的教育,为此日本还颁发了许多法律,所以日本的力量越来越大,开始侵略别国。
如今,我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这些都是因为我国人才辈出,归根究底还是读书,可见读书可以使国家崛起,使民族振兴。
所以我们青年一代更要努力读书,为中国争光添彩,同学们,就让我们。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实用17篇)篇十一
周总理是举世公认的伟人,也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不可多得的杰出人物。他虽然离开我们已经34年了,但他那超凡的气度、才华和人格魅力却一直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他曾以超凡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我们怀念他,是因为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无私奉献里没有一句空话。更因为少年时代的他就说过“”的豪言壮语。周总理12岁那年,因家里贫困,只好离开苏北老家,跟伯父到沈阳去读书。
伯父带他下火车时,指着一片繁华的市区说:“没事不要到这里来玩,这里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没处说理啊!”周总理奇怪地问:“这是为什么?”伯父沉重地说:“中华不振啊!”周总理当时就很痛心,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中国人自己却不能去!一次,校长来给大家上课,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有的说:“为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父母而读书。”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当问到周总理的时候,他清晰有力地回答:“!”校长震惊了,他没料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有这样大的志气。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一个心里只装着自己的人不会有大成就,只有胸怀大志,真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人才能克服一切成长中的困难成才,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当我们有了远大抱负,就不会因为家境的贫寒而放弃求学;当我们有了远大的抱负,就会因为暂时的考试失利而裹足不前;当我们有了远大的抱负,就不会因冬日的寒冷而恋床不起。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消磨了斗志,颓废了精神,成为无所事事碌碌无为的一代。因此,我们也要苦下决心,!成为时代的骄子,新世纪的英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实用17篇)篇十二
周总理曾说过:。周总理也是这样做的,他严于律己,还为国家做了许多。体现在他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对待学习毫不松懈的精神。
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们应该秉承周总理的刻苦好学,热爱读书等精神。从小学会立志,有梦,爱学,勤劳,爱国的好习惯,好品德。将来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而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能做的最基本的也就是好好读书。所以我们应该不负周总理的忠告,我们要热爱读书。
读书不仅修养我们的身心,涵养我们的品格,还会使我们增加文学素养,增长见识。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才不会去辜负先人的一片丹心,才会使我们的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不被歧视。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多读书,就像老师说的那样: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最好的出路。但大多数人往往只记住前半句,以此来欺骗自己,认为不读书一样能生存下去。在这个年代,不读书当然能活下去,哪怕去要饭一样能生存。但大多数的人都有远大的理想,心系祖国,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正是应为这些人,中国得以富强。
一本好的书会使人终身受益,我们应该多读好书,为祖国更是为了自己。
我们要学习周总理的积极进取,刻苦好学,甘当公仆,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于自律,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负期望,好好读书,!
在周总理诞辰120周年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秉承这种好学精神,好好读书,为祖国做贡献,做一个有梦想,爱祖国,爱学习的好学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实用17篇)篇十三
飘在我们心中。
灯光在闪闪烁烁,
闪着党的遗愿,
印下我们小小的身影。
老师在孜孜不倦地讲课,
张张。
课件。
在放映,
映出了心血。
同学在全神贯注地聆听,
丰富的知识流入我们的脑海。
花儿在向我们微笑,
草儿在向我们招手,
我们是祖国明媚的朝阳,
我们是祖国播下的种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实用17篇)篇十四
小学时,每当我抬起头望向黑板,便能看见黑板上方那一排红色的,铿锵有力的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的小学,是以周恩来总理思想为主要办学理念而建立的学校。我们学校有全国第一个周恩来班,同时每一年我们都会选取一些优秀的少先队员到梅园去纪念周恩来先生。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了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的大伯跟他说不要去租界,惹出麻烦就糟了。但年少的周恩来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的地方中国人不能去。一天他偷偷和同学们闯进租界,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口站了一群人大声嚷嚷着。原来是一个妇女的丈夫被洋人的车撞死了,可中国的警察不但不给她撑腰反而教训了她一顿。有一天校长问学生为什么要读书,大部分人说的都是为做官,为吃饭等等诸如此类。而只有周恩来清晰而坚定的说;“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啊,多么铿锵的回答,多么荡气回肠的回答。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那份热爱祖国的热情是不能少的。
祖国给我们一个这么好的环境,让我们学习,我要在国内大显身手写出一篇篇美妙的文章,让我们国人听一听我写的作品里美文汩汩流淌的声音,看那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小精灵在纸间欢笑跳跃。我要写出一本本生动有趣的书籍,让那些不喜欢读书的小朋友喜欢上我写的书。我还要去和国外的文学巨匠讲讲关于文学的事。我还要努力的写好一篇篇美文,让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祖国争光。在我年老之时,我要去山村里教孩子们写作。让这一朵朵发芽的小花变得更加茁壮成长,让他们长大成为国家之栋梁。当然这些都是我的梦想,想实现这个梦想并不简单,我要多多看书,看一些关于文学的书,多多参加活动。希望我长大了能为祖国争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实用17篇)篇十五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说了周总理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就觉得十分困惑。为什么“读书”就能让国家“崛起”。
小时候的我总觉得读书很枯燥,繁重的语文作业让我感受不到读书的快乐。当我埋头苦战作业的时候,突然回忆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心中便更加困惑,忍不住追问妈妈:“这样繁多的语文作业能让中华崛起吗?”
妈妈听到后,眼神先吃了一惊,随机解释道:“周总理说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志气,是一种为了发展和强大我们的祖国啊,一种奋发的精神。”
我听了更加困惑和不解:“那是不是我只要完成作业,就能获得这样的志气呢?”
妈妈听了微微翘起嘴角。
内心的困惑陪伴我升学进入三年级,我开始学习英语,记忆有些慢的我学起来更加吃力。背着单词的我,像刚会说话的小婴儿开始“牙牙学语”。一个午后,妈妈让我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写一篇作文,我便回想起小时候和妈妈的对话,将我的苦水倾诉着:“妈妈,你说我学语文算发扬了我国的本土文化,那学习英语呢,又有什么用,除了英语课根本没人和我说英语。读英语也是为中华崛起吗?”
妈妈轻抚我的头发。“是的,孩子。妈妈说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一种精神。周总理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那个年代,我们被外国欺负,而如今国家强大起来了,不仅仅是保卫,更多的是发展,”妈妈看了看我的眼睛,“你们学生是祖国的树苗。国家像的大树,是否茁壮,就靠你们的努力。平时,你学了语文,传承了我们国家传统的文化底蕴,你学的数学,让我们的经济发展有了保障。还有你最觉得苦恼的英语,它,更是打开世界沟通大门的语言。”
妈妈的一席话,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我幻想它发芽成长,成长成一棵树苗,每次读书就像再被灌溉,等待日后和众多的树苗一起崛起,一起让我们的国家强大!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实用17篇)篇十六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的问。
“那是外国的租借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借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借地。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的、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一旁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借地里,谁又干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借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将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实用17篇)篇十七
一个少年曾说出这一样一句话:!那他是谁呢?周恩来?对,就是这位有志青年。
眺望今天的中国,一座座高楼大厦从地而起,无线网络,电脑手机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的崛起,深深地证明了中国的飞速发展。而回首过去,一座座破烂不堪的茅草屋,没有任何高科技产品,只有双手。眺望今天的中国,又回首过去的中国,爷爷奶奶都会感叹道:哇!中国真是在飞速发展啊!中国飞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还不是那些为了让中华崛起的读书人。
现在的我们可以在世界的舞台上大声地说出:我是中国人!而谁又会明白,这五个字的背后隐藏着为了捍卫中华而牺牲的将士们的鲜血,为了让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读书人的汗水和精力。
今天的我们要向全世界证明,我们不是东亚病夫,我们中华的发展是永不停息的!我们是在,不是为了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