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历程。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示例,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最新论语名句体会大全(12篇)篇一
1、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2、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当做的事就进取主动去做,不推让。
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译文:每一天能学到一些自我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我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能够说是好学的了。
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仅有献出自我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研究,必须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9、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我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1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我,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4、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1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1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17、言必信,行必果。译文:说话必须要讲信用,做事必须要果断。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1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我,只担心自我不知道别人。
20、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2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能够成为君子。
24、君子和而不一样,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一样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26、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能够做教师了。
2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自我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2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能够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3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最新论语名句体会大全(12篇)篇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也。
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和品格。
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考验人。
温、良、恭、俭、让。
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
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
这也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g也。
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
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
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
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
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
“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言必信,行必果。
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
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
欲速则不达。
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
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最新论语名句体会大全(12篇)篇三
最近,我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论语》作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之一,更是引起了我的深思。其中,许多名句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能够启发人们的心灵。在学习《论语》名句的过程中,我深有感触,下面将结合几个我最喜欢的名句,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谈谈孔子的一句名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知识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感,而仁爱的人则能够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的追求是一种快乐的过程,它能够启迪我们的思维,扩展我们的视野。同时,仁爱的品质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因此,我相信只有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并将自己与仁爱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心灵的满足和愉悦。
其次,我深受孔子的这句话感动:“有教无类”。孔子倡导的教育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句话向我传达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即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每个人的潜力,而不仅仅是为了培养精英。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不受种族、阶级或其他因素的限制。这句话激励我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学习,还要关心那些在教育资源有限的地区的孩子们。我相信只有当所有人都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公平和繁荣。
另外,孔子的另一句名言:“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应该首先审视自己,而不是执着于他人的错误。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和自省的态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变和提高自己。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句话告诉我要以宽容和尊重的心态对待他人,并用更加善良和理解的方式与他人相处。
最后,我想谈谈孔子的这句名言:“君子之道,颜渊所知也。”颜渊是孔子最亲密的学生之一,他德行高尚、学识渊博。这句话告诉我们,成为君子的道路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同时,这句话也提醒我们,我们应该关注身边的人,从他们身上学习和借鉴经验。颜渊在孔子身边不仅是学生,还是先知,他的品质和智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孔子的观念。这个名句让我想起了周围的一些值得学习的优秀人物,他们的行为和言行给了我很多启示。
总之,《论语》中的名句不仅代表着孔子的思想智慧,也给了我们很多关于生活和人性的启发。这些名句提醒我要保持谦虚和学习的态度,关心他人,追求知识和美德。通过学习《论语》名句,我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也收获到了一些人生的智慧和启示。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够成为更好的人,并为建设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新论语名句体会大全(12篇)篇四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4、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8、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
9、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多半苦中来。——曾国藩。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1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2、人无善志,虽勇必伤。——《淮南子》。
13、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紧。——颜元。
1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杂说送张琥》。
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7、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9、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2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2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22、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2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
24、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
25、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
2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2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2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2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0、立志在坚不欲说,成功在久不在速。——张孝祥。
3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3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33、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3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3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3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
40、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42、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4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44、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46、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陆游。
47、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汪洙。
4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49、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50、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5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5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5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
5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石玉昆。
5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5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以不舍。——荀况。
5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58、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坤。
5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6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最新论语名句体会大全(12篇)篇五
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
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就能听到有关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更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孔子说:“学习以后,能经常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感到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埋怨,不也是一位有教养的君子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力。
则学文。”——《论语·学而》。
孔子说:“后生小子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外出就要尊敬长辈,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修行实践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就再在书本文字上下功夫好好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孔子说:“只知道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智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孔子说:“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从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就可以担当别人的老师。”
孔子说:“做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我不知道这怎么能行。就像大牛车没有輗,小马车没有軏,这车怎么行走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时,我对一切道理都能通达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时,我明白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我对听到的一切都可以明白贯通、泰然对待了;到七十岁,我便随心所欲,不会有越出规矩的可能了。”
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孔子说:“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孔子说:“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并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
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
不迁怒,不二过。——《论语·雍也》。
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孔子说:“君子通常襟怀坦白心气宽广,小人则一般心气局促忧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在某些方面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不好的地方便改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记在心,勤奋学习而不厌倦,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些事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不能的时候,我不会启发。
他;不到他想说出来而又阐述不清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教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多个方面,便不再教他了。”
孔子说:“品德不加以培养,学问不精勤讲习,听到道义不能跟随着去尊崇,有缺点不能勇于改正,这些就是我的忧虑啊!”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孔子说:“我并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人,我是喜欢古代文化,敏锐勤奋地学习追求而得来的呀!”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以实现整个人类的仁道为己任,不也厚重吗?坚持到死才终止,不也长久吗?”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
孔子说:“做学问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唯恐再落下。”
最新论语名句体会大全(12篇)篇六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温、良、恭、俭、让。(《论语》)。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论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
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论语》)。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过而不改,是谓过也。(《论语》)。
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论语》)。
不以言举人,不因人废言。(《论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往者不可鉴,来者犹可追。(《论语》)。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论语》)。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论语》)。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最新论语名句体会大全(12篇)篇七
1.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3.不学诗,无以言.
14.有教无类.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8.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1.不学诗,无以言。
2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3.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最新论语名句体会大全(12篇)篇八
2、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3、苛政猛于虎——论语。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6、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论语。
7、仁者,爱人——论语。
8、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9、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论语。
10、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论语。
11、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1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4、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15、言忠者,行笃敬——论语。
16、无为而治——论语。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18、夫子温、良、恭、俭、让。——论语。
19、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论语。
20、天下之众本在一人——论语。
最新论语名句体会大全(12篇)篇九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3、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15、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论语名句填空集锦。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18、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2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2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2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24、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25、以约失之者鲜矣。(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26、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2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2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32、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3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最新论语名句体会大全(12篇)篇十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5.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孔子说:“《关雎》篇,快乐而不放荡,悲哀却不伤痛。”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孔子说:“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1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孔子说:“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20.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孔子说:“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21.德不孤,必有邻。
【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2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原】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真象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这个人,我还责备他什么呢?”孔子又说:“开始时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宰予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23.听其言而观其行。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5.三思而后行。
【原】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2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原】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
到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但愿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少儿能得到关怀,使朋友能够信任我。”
27.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原】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划。”
【译】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不足。”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话,是走到中途才废弃而停止,但现在你还没开始,就给自己划了一条截止的界限而停止前进了。”
2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孔子说:“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孔子说:“(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30.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好动,有仁德的人沉静稳重;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3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子贡说:“如国有人广泛地给人民百姓许多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以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那必定是圣人!尧舜尚且为做不到这样而感到为难呢!所谓仁人,自己想要成功,先要帮别人成功,自己想要通达,先要帮别人通达。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算是实行仁的方法啊。”
33.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译】只传述(旧的文化典籍)而不创作(新的),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典籍。
3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能领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例就理解其他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3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
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如果)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39.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原】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译】曾子得了重病,召集他的弟子们说:“(掀开被子)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没有毁伤之处)!《诗经》中说:‘小心翼翼,就像站在深渊之旁,就像踩在薄冰之上。’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再也不会受伤了。弟子们!”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4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4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道德和学问)抬头仰望,越仰望越觉得高耸,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好象就在前面,忽然又像是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停止前进都不能。我竭尽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矗立眼前,虽然我想攀上去,却没有途径。”
4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地留去。”
44.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孔子说:“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4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4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仲弓问(怎样是)仁。孔子说:“出门(工作、办事)时要像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用差遣人民时要像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为国家办事没有怨恨,处理家事也没有怨恨。”仲弓说:“我虽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
47.死生有命,富贵在天48.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原】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呀。君子担心什么没有兄弟呢?”
4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原】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5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孔子说:“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51.近者说,远者来。
【原】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译】叶公问怎样为政。孔子说:“使近处的人民感到喜悦幸福,使远处的人民来投奔归附。”
5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原】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子夏到莒父做地方长官,问怎样为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5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54.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55.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原】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说:“现在的完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的境遇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
56.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孔子说:“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5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原】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条,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您的自我表述啊!”
5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5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最新论语名句体会大全(12篇)篇十一
1、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用不义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天空的浮云一样。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孔子说:“(如果)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1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1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22、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3、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原】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译】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命中注定,富贵由天安排。’君子(只要)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呀。君子担心什么没有兄弟呢?”
24、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2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6、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
27、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2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3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3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3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3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34、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3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36、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37、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3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39、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4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4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2、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曰:“再,斯可以.”
4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4、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45、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4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4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4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3、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译】孔子说:“《关雎》篇,快乐而不放荡,悲哀却不伤痛。”
5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55、听其言而观其行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56、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5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59、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60、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61、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6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63、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64、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6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6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以道为志向,以德为准则,以仁为凭借,以六艺为学习活动内容。
6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9、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7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学习知识从不满足,教诲别人从不懈怠。
71、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7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73、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7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7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7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译】孔子说:“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7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7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80、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8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8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8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仲弓问(怎样是)仁。孔子说:“出门(工作、办事)时要像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用差遣人民时要像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为国家办事没有怨恨,处理家事也没有怨恨。”仲弓说:“我虽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
8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孔子说:“(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86、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8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8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8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9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1、言必信,行必果。
9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最新论语名句体会大全(12篇)篇十二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20xx全国)。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20xx天津)。
3、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将伐颛臾》)(20xx湖南)。
——周任说过:“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20xx全国)。
——一个工匠想要做好活计,一定先要把工具弄好。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20xx全国、20xx上海)。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20xx江苏)。
——孔子在河边说:“那消逝的时间,就像眼前这河水,日夜不停(地流)。”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20xx全国)。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8、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财物平均分配则无所谓贫;上下能够和好共处则无所谓寡;上下相安无事则国家就无倾覆之患。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应该强加给别人。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君子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亲近有道德的人虚心求正,就算的上是好学的人了。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茫然无得。只思考不读书,思路就会闭塞不通。
1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能做些什么。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早晨听到真理,晚上死去也甘心。
14、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看见贤德的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反躬自问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15、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聪明的人明理通达,随机应变,和水的流动畅通、随岸赋形相似,所以爱水;仁德之人仁厚自重、沉静不移,同山的肃穆屹立、岿然不动相似,所以爱山。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学生不到苦思不解的时刻,我不去开导他;学生不到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刻,我不去启发他。举一例不能推知其他,我就不再启发他了。(反:类推)。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取法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作为借鉴而改正自己。
1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一个读书人,应当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的责任重大,路程遥远啊。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军队的统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但普通百姓立定的志向是不可强迫改变的。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到了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孔子以松柏傲霜为喻,赞颂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坚强不屈,忠贞不渝)。
2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处于领导地位的人自身端正了,不用发布命令,别人也会照着你的样子去做;如果自身不正,即使发号施令,也没有人听从。
2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自己想要生活得好,也必须使别人生活得好;自己想通达,也必须使别人通达。
2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未来的事情还是可以补救的(谏:匡正,挽回。追:补救,挽回)。
25、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君子不善于讲话,但办事很敏捷。
2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成全人家的坏事;小人恰恰与此相反。
2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向学;三十岁时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建立;四十岁时不再困惑;五十岁时明白了命运是怎么一回事;六十岁时听到任何话都能平心静气;七十岁以后,更能够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规矩。
2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2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3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有三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三为“温故,知新”: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