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演讲稿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演讲稿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记者演讲稿篇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针。对于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大学时期到现在的工作中。我一直在思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
对新闻而言,画面是证明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新闻记者要做到实事求是,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在每一个新闻报道中扛着沉重的摄像机亲临现场,用镜头记录新闻的全过程。无论雨雪风霜,还是艰难凶险,只要有新闻需求的地方,就有我们电视记者忙碌的身影。电视新闻播出时或许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可是在这一两分钟的背后,往往是我们电视记者付出的数十倍的时间和努力。 今年年6月,固始县南部山区发生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我和我的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制现场抗洪救灾的新闻。我们在泥泞的道路上步行了三个多小时,满身泥浆的进入到各个受灾的村庄。大雨当中的山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危险。当时很多村庄都被半淹在洪水当中,我们只能坐在临时找的两条小船进入到受灾群众的家中。狂风暴雨有好几次我们的船都差点被水浪掀翻。这其中的艰辛和危险,现在想来都有些后怕。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却丝毫没有退缩。因为我看到我们的领导干部都冲在救援的第一线、因为有很多受灾家庭等着我们去齐力解救和现场报道,因为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和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我前行。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把这两点结合好,就是要把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
20xx年8月,我在郭陆滩镇孙桥村村部采访时,看到两位年近70岁的村民找村书记寻求帮助。经过了解才知道。他们有一个4岁的孙女叫马若瑄,不幸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白血病的一种。小若瑄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在家务农,家里的收入非常有限。为了治病他们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可以说是倾家荡产。但病情还是没有太大的好转。身边能借钱的亲戚朋友都早已被他们借了一遍。此时若是再筹不到钱,孩子就要停止治疗,病情就有恶化的危险,病魔随时都有可能夺走到这个年仅四岁的生命。村支部书记李国强跟我说:他们的情况确实十分困难。我们也早已尽最大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可是我们的力量毕竟有限,该做的,能做的我们也都已经做了。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村里的采访结束后,我去了小若萱的家里。将他们家的情况都记录了下来。当天下午回到县里,我便通过台里的领导找到了县义工协会,把我掌握的情况向他们做了说明,请求他们的帮助。他们听完后当即表示,一定尽力去帮助这个孩子。经过三天马不停蹄的商讨,最终我们和固始县龙饮台茶厂达成共识。以卖“爱心茶”的方式为小若瑄筹集善款。义工协会的人员和我们的记者都全体出动,到茶厂帮忙。我县各大媒体也都连续做了较大篇幅的宣传报道。最后经过五天的努力,我们共筹集善款4万多元。小若瑄得以立即转院到最近的安徽省省立医院治疗。可是,这时候离孩子治病的总体预算还差两万多元。情急之中,我决定用现场募捐的方式来试一试。我用一天的时间找好了县里的一个演艺公司,三个演艺团体。在县陈元光广场举办了三天的义演募捐,最终我们又筹集了
三万八千元零六百元的善款。我们又立即赶到合肥,把钱送到孩子父母手中。由于治疗及时,小若瑄最终得以完全康复了。当我看到孩子脸上绽放的笑容时。我的心里无比的欣喜和自豪。
这些年来,我始终坚持自己的新闻原则,深入到最基层的地方采访拍摄。田间地头、厂矿工地、郊区野外是经常出入的新闻现场。早出晚归,节假日加班自然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在这些年的新闻工作中,采访对象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温暖;一个个获得领导和观众认可的新闻作品让我享受到了敬业的成果;酸甜苦辣品尝过,悲欢离合经历过,对于新闻事业,我也从来不曾后悔,更没有想过要放弃。因为我发现我生活当中的很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都源于“我是一名新闻记者”。因为我此生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是一名新闻记者”! 谢谢大家!
记者演讲稿篇二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故事与爱有关,这是一个关于一群老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在xx,有这么一群老人,他们年事已高,平时自己种的蔬菜吃不完就拿到街上去卖,因为没有固定摊位,他们成了这个城市的“高龄流动商贩”。一边是城市的秩序管理问题,一边是高龄老人四处摆摊的问题,老人与城市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随后,因为一篇篇报道,xx“爱心市场”得以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一个记者理想照进现实的时刻,这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xx这座城市浓厚的人情味儿与温度。同时,这次采访也让我体会到,唯有贴得更近,听得更多,才能写得更真。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从而写出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文章。
我今天要分享的采访经历发生在6年前,当时我们沿着崎岖、泥泞的山间公路,来到了震后初步恢复的清平,准备去采访传唱至今的羌汉山歌。
在清平银杏广场,我们采访了羌汉山歌的主人公孟开金和张扬惠。20xx年,清平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张扬惠家被大水漫灌,积水最深的时候甚至到了脖子这个地方,当时她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也没有顾及家里的财物,一心想着的就是家里的羌汉山歌集,她把歌集的手抄本放在背篓里,顶在头上,她说万一自己倒水里面了,背篓还有浮力,就有机会漂到安全的地方。
羌汉山歌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记者应该用什么态度去坚守自己的职业和最初的梦想,不管我们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能重见曙光。
今年7月,xx一直阴雨不断。11日凌晨,暴风雨席卷凯城。霎时间,永太、杰兴、黄鹿、集凤……汛情灾情不断告急。道路塌方、河道冲毁、房屋坍塌、通讯中断,转移、安置、处险,一连串的应急处置汇成xx最痛心的高频词。
作为参与本次抗洪报道的记者之一。通过这次人生课堂的洗礼,让我对这份职业有了重新的认识,白加黑,五加二,扛着摄像机、举着话筒,只为给广大市民传递最新资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上,所有记者昼夜奋战,从抗洪一线发回报道100余篇,新闻图片370余张......呈现出抗洪一线干群合力战胜洪魔的生动事迹。
记者,一定是裤脚沾满泥泞、内心充满温暖并且不断向前奔跑的人
去年9月,我和同事前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拍摄xx对口帮扶工作纪录片。那里山高路险,孩子们上学非常不容易。在前往黑猪洛小学拍摄途中,虽然只有仅仅5公里的路程,我们却走了两个小时。
我们抵达的时候正好课间休息,孩子们看到我们的到来很高兴,嬉笑着把我们团团围住,因为他们知道我们一定会给他们带礼物。
金阳之行是我永生难忘的采访经历,这里面包裹着拍摄过程中所有的辛酸苦辣,援彝干部推进产业扶贫项目,搭建xx金阳合作平台,推动金阳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的振奋人心,更留存着彝族同胞动人的微笑和回荡在群山里朗朗的读书声。这一帧帧的画面是珍贵的影像、是希望、更是激励我们新闻工作者继续前行的力量
记者演讲稿篇三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来自于我身边的故事。
就在19天前,湖南多地遭受到暴雨的袭击,我们常宁也没能躲过这一劫,暴雨造成洪水泛滥,但在滔滔的洪水中,我看见了一种精神:那是热爱、责任、担当,是义无反顾。
19天前,在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我看见一个美丽的身影,一个扛着摄像机的美丽身影,在她的身上我真真切切地看见:那就是热爱、责任、担当,那就是义无反顾。
她叫曾娜,一个10岁小女孩的母亲,常宁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我的同事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热爱就是风雨中的彩虹_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那一天,我看见她时,是20xx年7月2日早上8点。她就站在遭受内涝的泉峰小区的洪水中,污浊的洪水已经没过了她的膝盖,并且水位还在不断上涨。洪水来势凶猛,还来不及转移的居民只能尽量待在地势较高的楼层等待救援,驾驶冲锋舟的民兵已往返多次,对受困群众进行紧急转移。
在水位即将淹到一楼窗顶的时候,一名受灾群众正用一条宽布带绑在一名小孩身上,众人齐力将小孩从二楼阳台送到下方接应的冲锋舟上。而这一刻,曾娜正站在被洪水淹没的窗台上记录这惊险感人的画面。当一股水浪打来时,她险些跌倒,但她的第一反应却是护好手中的摄像机,继续用镜头捕捉现场救援的一幅幅感人画面。
曾娜姐身子娇小,四肢瘦弱,每次一个人扛着好几公斤重的摄像机和三脚架外出采访,总显得格外吃力。在7月2日这一天,她的专注、她的坚毅以及散发出的责任感,让人感到她就是一名冲锋的战士!她采写的《城区内涝紧急转移受困群众》第一时间在央视新闻播出,让常宁防汛救灾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作为防汛抗灾报道的功臣,她也受到了市宣传系统及台里的表彰。
就在台里举行表彰活动的那天晚上,我发现娜姐越发瘦弱黝黑,透着一种随时能被风刮倒的虚弱感。当时我想这或许是持续奋战把她给熬坏了,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她居然是怀孕了!怀孕两个月!也就是说在7月2日抗洪抢险的危急时刻她就已经有孕在身了!
这是一个好消息,可我们得知的第一反应是惊讶更是后怕!您可能不清楚7月2日那一天的水位有多高:最深处已经能淹没到一个成年男子的头顶,而坐在救援艇上还要捕捉救援画面,可能一不留神就会栽进洪水中;您可能不清楚当时的水质有多脏:那是城市下水道倒灌的污水,是各种生活污水的混杂,里面含有各种细菌各种病毒,甚至是动物尸体!而实际上,就在当天,我们台前往一线的记者好几个都沾上毒气,腿上、脸上至今还长满水泡,这样的条件下对身强力壮的男子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更何况是才怀孕两个月的孕妇!后来我问娜姐:那一天你就没感到不舒服吗?她笑着回答:整个神经都拴在了抗洪抢险上,哪还有精力注意别的事情?
其实,进入媒体行业工作之前,我一直认为记者是伸张正义的勇士,是神气的代名词,可是工作后我才发现记者其实就是一个白加黑五加二的职业:起早贪黑、日晒雨淋、风餐露宿,这些词形容记者再精准不过……这也让我偶尔迷失自己,不知道是不是该继续坚持。但是,娜姐一句简单的话却让我幡然醒悟。她说:干哪一行都要心怀热情,特别是我们这行!
是的,一个人必须发自内心的非常热爱你所从事的事业!如果有了热爱,当然会有梦想和愿望;如果有了热爱,肯定会给自己定一个又一个目标;如果有了热爱,绝对有办法把工作做好!更重要的是相信自己,不管面临的困难有多大,永远都不会轻言放弃。所以,在这里,我想说:因为爱,才有义无反顾的执着;因为热爱,才有孜孜不懈的大义情怀。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几天,这句歌词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洪水风雨中,那个伫立的身影也一直在我眼前浮现,我仿佛看见在洪水退去的天边正挂着一道绚丽的彩虹,而彩虹下的她是那么高大、那么美丽!
谢谢大家!
记者演讲稿篇四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针。对于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们这些常年奋斗在基层一线的记者也许说得不太准确全面,但是我们却一直满怀激情,担当使命,用行动在努力回答这个问题。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对电视新闻而言,画面是证明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电视新闻记者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在每一个新闻报道中扛着沉重的摄像机亲临现场,用镜头记录新闻过程。无论雨雪风霜,不怕艰难凶险,只要有新闻需求的地方,就有电视记者忙碌的身影。电视新闻播出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可是在这一两分钟的背后,往往是电视记者付出的数十倍的时间和努力。xx年正月十五,xx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大暴雪,我拍摄了市交通部门及时清理公路干线积雪的情况,通过画面向群众传递了出行信息。在采制这条新闻时,我所乘坐的采访车被一辆厢货严重追尾,坐在后排的我,脑袋撞在车窗上,磕得又青又肿,头昏眼花了好一阵子,可是为了心中那一份责任,我强忍着痛苦,做到了及时发稿。xx年我的电视新闻短消息《钻井平台升起五星红旗》获得xx好新闻一等奖,在这条仅一分钟的新闻里,庄严却又激情澎湃的升国旗画面表达了钻井平台上石油工人对祖国的热爱。但是它的背后是我和一名同事接到采访任务后,顶着七级的海上大风,乘坐颠簸不已的快艇来回行驶3个小时,站在只有几根绳子牵引的吊台上,带着几十斤重的摄像机和三脚架,在风浪中飘摇着登上亚洲最大的深海钻井平台的过程;是强烈的晕船反应让我晕头转向,呕吐不止,回到陆地上走路腿脚发软的感觉。xx年8月,盘锦防汛进入关键期,我和同事采制了机关干部在大堤上抗洪的新闻,画面展现了一幕幕抗洪防汛的真实场景。为了采制这条新闻,我和两名男同事们在风雨交加,泥泞不已的防洪大堤上跋涉两个多小时,全身湿透,满身泥浆的走进各个单位的防汛帐篷,进行采访和拍摄。当时雷电轰鸣,身上的手机响了多次,都不敢接,回来时实在走不动了,几乎瘫坐在泥水中,幸好遇到了来给抗洪人员送东西的一台越野吉普车,我们才得以搭车返回。当时在很多艰难环境中采访时,不觉得有什么痛苦,因为有一种工作的信念在支撑着;而现在想来虽然多少有些后怕,却依然感谢那些难忘的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把这两点结合好的就是关键要把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多年来,我始终坚持新闻三贴近的原则,不怕辛苦劳累,深入到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采访拍摄基层群众。田间地头、厂矿工地、郊区野外是我经常出入的新闻现场。每天早出晚归,节假日加班自然平常,有时大年三十也在工作中度过。过年当天我在寒风刺骨的滨海大道写过稿子;在年三十晚上的路灯下采访过守护绿地的园林工人;在春节晚会直播出时,在市民家里拍摄过人家四世同堂、欢度春节的画面。工作中,我在以群众为主体的同时,也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把做好主题宣传当成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有效方式。因为我知道,作为电视台这个主流媒体的记者,传播正能量,推出有利于团结稳定,加油鼓劲,正面宣传又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这是我的责任也是义务。xx年初,我开始创办电视新闻专题栏目《在基层》,在主导思想上开创了省内以电视媒体引导领导干部到基层去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新闻报道形式。伴随着《在基层》栏目走过的路程,上百个涉及百姓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和关注。通过我们节目的拍摄,蓝色康桥小区h区两栋廉租楼被砸的对讲门得到了修复;xx县xx镇xx村的歪脚丫女孩马xx得到了政府送来了的电脑,为自己与外界沟通架起了一道崭新的桥梁;xx镇居民于xx一家五口终于申请到了梦寐以求的廉租房;告别了以往住大棚的日子;大伙房水库饮水工程异地交税,非常麻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盘锦港设备检测进展顺利,保证了港口的顺利运行;身有残疾的外来务工人员“赵虎姐”姐妹俩在盘锦落了户口,办理了低保边缘户救助证,解决了一连串的烦恼,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在工作中,作为电视新闻记者,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释重负”三种状态。在采制新闻时,身上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要考虑新闻的客观性、时效性,权威性等因素,所以如履薄冰;在新闻播出时,生怕有遗漏和差错,有对不住观众的地方,所以如坐针毡;在新闻播出后,如果没有什么负面声音,也没有什么批评指责,效果不错,才能如释重负。我们每天都要在这种压力和煎熬中度过,虽然也有过抱怨,有过委屈,但是却从未有过甩手不干的想法。这样的坚持不是为了那微薄的薪水,而是心中永远存在一份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敬畏和执着。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女记者,对于工作,我总是满怀激情和责任,不辱使命。但是对于家庭我却亏欠很多,因为工作关系,每当年迈的父母或公婆因病住院时,我是那个只有晚上才能到医院照顾他们的孩子,白天病床前的悉心照顾和嘘寒问暖全部落到了丈夫和弟弟等其他家人的身上。因为工作关系,我没参加过一次儿子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他每天上学放学的接送基本上由丈夫全权负责;他去上辅导班,大部分都是爸爸或爷爷奶奶陪同;我许诺过节或者假日带他去玩儿的诺言往往都成了空话。我从小由奶奶带大,和奶奶感情无比深厚。在奶奶去世一周前,我回老家伺候她,她拉着我的手对我说的:“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我当时以为奶奶会真的会好起来,就赶回了单位。可是xx年7月6日,当我在参加宣传部组织的去辽东湾新区集体采访时,奶奶与世长辞了。她对我说的那句“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成了她留给我的最后一遗言!!
多年来,在长期忙碌的工作中,采访对象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温暖;一个个获得省市大奖和观众认可的新闻作品让我享受到了敬业的成果;“辽宁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回顾往事,酸甜苦辣品尝过,悲欢离合经历过,但是对于新闻事业,我也从来不曾后悔过,更不曾放弃过。因为我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是一名电视新闻记者”!谢谢大家!
记者演讲稿篇五
20xx年9月13日,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所以,当噩耗传来的时候,我是不信的。但残酷的新闻迅速出现在了各大媒体平台——重庆电视台的直升机在执行航拍任务时不幸坠毁,机上4人全部遇难!我的同事宋昊恩和蒋亚,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蒋亚和宋昊恩是重庆广电航拍事业中的黄金搭档,有人说,“他们就是为航拍而生的”。他们多年来所拍摄的《鸟瞰新重庆》,以其超低空穿行、横跨90度的拍摄画面令人惊叹折服,成为所有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心目中的经典。
每一次航拍对于宋昊恩和蒋亚来说,无疑都是一场战斗。他们必须透析重庆各种地形地貌,制定详细计划,应对各种气候。一天可能会飞行9个小时,在狭窄的机舱里,蜷缩着一动也不能动。昊恩患有高血压,但降压药有利尿作用,为减少飞机的起降,他在航拍时从不吃药。蒋亚因为高强度的航拍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一疼就是一整夜。
20xx年9月13日中午12点多钟,昊恩给我发了一张他在飞机上拍摄的照片,说天气不理想、有点失落。我万万没有想到,那竟成了他留给我最后的聊天记录。十几分钟后,飞机失事了。有着雄鹰梦想的昊恩和蒋亚,将他们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云层之上。
最初看他们留下的最后的影像时,这画面上写着美,写着国家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而现在,我看到这画面上分明写着记者的责任和担当。而在中国,用生命践行承诺、用忠诚守护使命的记者又何止宋昊恩和蒋亚……
20多年妙手著文章、创新做公益的俞佳友,18年始终冲在新闻第一线的高思杰,历时9年写数篇内参为一起冤案平-反坚持不懈的汤计……他们之所以有如此的人生高度,是因为他们把根扎在了最厚的土壤里。
新闻界前辈穆青有句名言“勿忘人民”,因为人民在哪里,新闻就在哪里!做记者27年,我深深地知道,生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有无数的新闻在前面等着我们。
记者演讲稿篇六
15岁那年,我就梦想自己像电视里的记者那样,手握着话筒,出现于各个新闻前沿,享受着激情四溢的精彩生活。
19岁那年,我远离了最初的梦想,走进了部队。临走那天,很伤心地带着收集多年的资料,以为要和梦想诀别……
是上天被我的执着感动了吧?绕了一圈,又让我找回了最初的梦想。南鄂晚报给了我放飞梦想的舞台。
我正是在3年前的11月8日,被领进了“梦想的大门”。但有些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分配到最前线的新闻部门,而是被分到了以专业性采访和创收为主的专刊部。但部队教育了我,工作岗位不分好坏,哪里需要哪里去。
要从一个普通的新闻记者成长为一个专业记者和广告经营人员,这期间困难还真不少。投入工作后发现,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专业型的记者,在自己的领域里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同样了不起。三年来,我用手中的笔,通过《置业维权》等栏目,为不少市民提供咨询和维权,解决了他们在购房、装修以及物业等售后服务遇到的诸多问题。
还记得那头顶脸盆度日的黄大姐一家。在四处寻找帮助无门的情况下,黄大姐抱着最后一点希望拨通了我的电话,那个时候他们一家因为新房漏水已经顶着五六个脸盆和瓶罐生活了1年,因为长期漏着臭水,墙面发黄了,新装修的吊顶也到处霉烂了,最不能忍受的是那满屋的臭味……可管道问题谁来管呢?找开发商,不理;找物业,不理;找部门,说重证据,四处奔波却无人来管。看到黄大姐一脸愁容,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通过收集多方有利证据和专业知识,找部门出面协调,开发商终于肯出来承担责任并解决了问题。再次受邀来到黄大姐家,看到他们的家变了样,有了幸福的家、又有了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也深切地体会到专刊记者的社会责任和价值。
站在此刻回头望,突然发现最初的梦想依然清晰,从三年前走近报社那天开始,我就在坚定地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着、追求着。看看前面的路,大海般的宽广,等着我的是那一路的蓝,虽然免不了风浪,但我知道,只有经得起风浪才能看到梦想对岸的风景啊!
记者演讲稿篇七
今天,我要讲的是我的一段采访故事,是发生在一位普普通通农村妇女身上的真实故事。
她叫赵xx,今年62岁。32年前,赵xx的公公婆婆两个月内相继离世,撇下最大17岁、最小才6岁的3个婆弟和两个婆妹,看着孤苦无依的弟弟妹妹们,赵xx发誓说,就是拉棍要饭也一定要把他们拉扯成人。家里没钱,赵xx就挨家挨户去借;家里没房,赵xx就和丈夫想尽办法把生产队里3间没上瓦的仓库修缮后给弟弟妹妹们置办了一个新家;缺衣少食,她就节衣缩食,拖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加班加点,为全家老小做饭洗衣、缝缝补补。
就这样,赵xx为了这个大家庭不停地操劳着,弟妹们长大之后,赵xx先后把俩婆妹风风光光地嫁了出去,又帮助二弟三弟建了新房,甚至用自己儿子的宅基地为四弟盖了房子。常年的辛苦劳作和体力透支,她又患上了食道癌。
太多太多的牵挂让赵xx不能撒手,坚强的信念支撑着赵xx与病魔搏斗。丈夫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2万多元,她到医院做了3次手术,抽掉了两根肋骨,截下了25厘米长的食管,在5年的持续化疗后,她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疾病和困窘没有难倒赵xx,二弟媳突发疾病离世,她又毅然收养了两个侄子。30年来,她家欠下了5万多元的外债。作为家里的大嫂、大娘,一个“大”字就是她沉甸甸的责任,她拒绝了弟妹们帮助还款的请求,拖着虚弱的身躯辗转几个大城市打工,终于在20xx年底还清了欠账。
当天,从赵xx家采访归来之后,带着感动,我饱含热泪连夜写出了《平舆大地嫂子颂》的新闻通讯,先后被《舆乡风》、《驻马店日报》、《河南日报》刊登。
今年6月底,我参加了“河南省道德模范在身边”基层巡演活动,历时一个多月,共宣讲40多场,把赵xx的事迹传遍了中原大地。在聆听了赵xx的感人事迹后,无数人被感动了。在开封宣讲的那天,赵xx也来到了现场,活动结束后,许许多多的乡亲走上前去和她握手拥抱。
日前,赵xx成功当选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她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圆梦中国·德耀中华》授奖仪式。载誉归来,省委书记郭庚茂在接见她时特意向她竖起了大拇指。